=====
在無可避免的自然規律面前,人們是如此的渺小。生死之間,我們害怕未知不可控的結局,活在恐懼的深淵中,將最脆弱黑暗的一面表露無遺,唯有此時,方得知人性的真實。生死一線的醫院裡,最能看透隱藏在生活的黑暗,而總在與死神拔河的加護病房,更是如此。
由於臺灣有健保給付,看醫生的負擔金額很小,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也使人民不懂得珍惜醫療資源,醫病之間衝突頻繁。書中提及許多因為不信任而造成的糾紛,就病患而言,因為不了解而對醫療體系有所質疑,將其視為一種消費,要求醫師拿出完美的服務,但治療本身本就有著一定風險,在彼此無法信賴的基礎下就更難發揮成效;另一方面,以醫生的角度出發,病患的不配合和疑慮無疑都是對自身專業的挑戰,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隔閡越深。
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在於「同理心」。其中一篇提到,醫師同為病人才懂得病患的痛苦和糾結,同理心並非單方面的包容忍受,而是互相理解,這是最完美的情況。信任不可能在短期間達成卻可以透過溝通拉近彼此距離。而理想很豐滿,現實是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在病痛前往往會因為擔憂等複雜的情緒干擾,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在攸關生命的時刻,總是會以自己為優先,忽略其他人的感受。此時醫生的溝通技巧便成為關鍵,即使是事實,也不能直接地說出口,能讓人接受的話語才是有效的溝通,否則永遠無法合作。建立信賴的基礎是溝通,而溝通需要以雙方都能接受的話語進行。
我們總會被眼前所見輕易地帶起情緒,急於回應,導致在沒有全面了解的情形做出結論,成為被情緒掌控的魁儡。作者就曾在搭車時看到一位講電話非常大聲的女子,心有不滿,而後卻發現她其實戴著助聽器,只要多一點觀察,多一點設想,多一點體諒,表面所看到的並不完全代表一切。將心比心聽似容易,卻極難實現,如果能在下論斷、脫口而出前,先緩一緩,思考一下其他的可能性,或許會有不同的結果。
說到同理心,便要提到與之相反的道德綁架。道德綁架意為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作者寫到的「天邊孝子症候群」是常發生在重症病患家屬上的現象,「住在遠方」,突然出現的孝子孝女們,一出場就挑剔醫療的不足,指責平日陪伴在旁的家屬,對他們所做的選擇指手畫腳,造成過程的諸多不便。道德綁架中,勒索者往往忽視自己身上的義務,一味要求他人,這些天邊孝子因為長期在照顧父母中缺席,心存愧疚,於是將這些情緒轉嫁到其他身上,藉以逃避現實。他們打著為病人好的旗幟,本質上卻是出於私心,自以為地「付出」 。
曾有人說,對他人的批判不能稱作道德,對自己的行為反省才是。道德並非責任,理解也不是義務,現今因網路和社群的影響,我們常不自覺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陌生人身上,以上帝視角俯視,妄圖干涉他人的決定。「拍攝者不救?」是網路迷因常用的素材,其背後卻有著悲傷的故事:「飢餓的蘇丹」是凱文的一幅攝影作品,圖中,一名瘦骨嶙峋、全身赤裸的小女孩,奄奄一息地朝著食物供給站的方向爬行,而一隻禿鷹落在小女孩身後,等待女孩的死亡,準備大快朵頤……。這幅作品造成極大的迴響,更獲得了獎項,然而,這張照片的成名令許多人關注女孩的生死安危,在得知凱文沒有向她施予後續援助時,便大肆批評其作為,指責他沒有良心,之後凱文在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孤獨自殺。
其實,凱文在拍攝完後便將隨身攜帶的一點乾糧和水給了那名女孩,卻還是遭受來自各方的譴責聲,聲討他不先拯救人命的行為。這幅作品成功激起各國對蘇丹的關注,但所謂的道德理論卻衝垮了他原先的初衷。凱文的女兒受訪時表示:「我覺得其實爸爸才是那個無力爬行的孩子,而整個世界則是那隻禿鷹。」會造就這些狀況不乏媒體的斷章取義,但人們不求真相的行為殺死了一條生命。陳志金醫師曾說:「別為眼前所見,被帶起情緒,甚至急著回應,或許自己在不注意時,忽略了別人行為背後的無可奈何」。我們都不是救世主,也沒有資格要求他人這麼做,真實一直存在,是「善良」欺騙了世人的眼睛。
=====
各位看到這裡,心裏有沒有一點疑惑?這是阿金寫的文章嗎?當然不是的!這寫得比我好多了!^_^
寫這篇文章的是一位高二生!
這是台南女中高二的王羽婕的
閱讀心得。
她以《ICU重症醫療現場》的讀後感,在「全國高中閱讀心得比賽」獲獎。阿金非常的欽佩,以她這個年紀,竟然能夠把「同理心」和「道德綁架」看得比許多大人還透徹!
「飢餓的蘇丹真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心得] 皮諾丘新聞道德與本質- 看板Korea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小女孩活下來攝影師卻被處死! 誰才是「飢餓的蘇丹」身後的 ... 的評價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禿鷲在後面虎視眈眈,最後結局如何?揭開「飢餓的蘇丹」背後 ... 的評價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非洲男孩奄奄一息,禿鷲在後面虎視眈眈,最後結局如何?揭開 ... 的評價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飢餓的蘇丹意義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飢餓的蘇丹意義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飢餓的蘇丹意義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飢餓的蘇丹意義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飢餓的蘇丹意義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為小褲褲外穿=超人?你不過是包尿布的巨嬰👶
巨嬰:認為世界必須要按自己的想法運轉;事情只能非黑即白
說我只是想紅的巨嬰們~為什麼我不告刀療師傅呢?
唉!因為艾瑪告館長的官司啊!
館長抹黑艾瑪,明明證據確鑿
但好幾次開庭,個人認為法官並不太關注這些證據與證人
反而更看重*總統親自探視*的館長那邊完全沒證據只是「聽說」「推測」的言論
那一樣有證據的刀療影片上法庭真的有用嗎?
1、檢察官、健工、新北勞工局都證實館長說謊,艾瑪並沒有摸男生教練,也沒有而因此被告、被開除!
2、館長的證人也打臉館長,說她並沒有跟館長講艾瑪摸男教練而被告
3、館長說艾瑪World Gym .成吉.健工走透透,都容不下她
可是TMD艾瑪根本沒在WG工作過!
我說「給出艾瑪在WG工作過的證明,我立刻給你10萬!」
好幾個月過去啦~卻沒人來領,為什麼?
因爲
館長說謊啊!館長說謊啊!館長說謊啊!
不然我再加碼10萬,變20萬~
老是被館長騙的館粉快來領20萬!
讓大家知道館粉不是好騙的笨蛋啊!
甚麼?館粉不承認自己被騙?
檢察官用證據起訴館長,並證實館長抹黑艾瑪都上新聞了
館粉還是相信館長說艾瑪性騷擾男生、在WG工作過耶
阿不就傻B才會如此好洗腦嗎?
況且,提起告訴真的能救更多人嗎?
啊他是能被判死刑喔?
還是你認為人被告,就會悔改???
館長被告,連他確實說謊的證據都出來了
他依然說自己沒說謊
拍打撫摸艾瑪屁股的影片擺在那,有人喊告他,師傅也說他沒性騷擾...
我只是選擇"真正"能幫助更多人的方法
即使那樣做會被巨嬰們惡意傷害
但如果能幫助更多人,沒關係!就讓你們霸凌吧!
《飢餓的蘇丹》攝影師被攻擊「為什麼不先救那被禿鷲傷害的女孩?還在那拍照!站在女孩屍體上拿獎」
(禿鷲主要吃"腐屍",頸後羽毛稀少或沒毛是因吃腐屍,毛黏到屍血不好清,無毛才能讓陽光消毒,也因吃腐肉,嘴並不銳利。還有那小孩長大到13歲才病死,攝影師也不被允許接觸當地人,小孩的母親就在旁邊排隊領救助食物,攝影師只是取景裁切掉旁邊的人,並且拍完就趕走禿鷲也因此想起女兒而痛哭。沒錯,大家並不了解真相,就看圖編故事抹黑攝影師)
攝影師因為被霸凌而自殺了
但這位被霸凌的攝影師拍的照片,卻讓全世界非常關注蘇丹飢荒跟內戰問題,真正救了蘇丹!
你會因怕被罵,選擇救一人,還是更多人?
我選了後者,艾瑪理解我,世人侮蔑我也無所謂
我不希望看到更多女孩遭受跟艾瑪一樣的對待
除非有人也想被這樣"醫治",那也很好!去找他"醫治"吧
罵罵我,能救誰呢?覺得自己像英雄,自己爽而已!(以為把小褲褲外穿做這種簡單事就是超人啦?照照鏡子吧!你不過是只考慮自己需求的包尿布巨嬰罷了)
但我想實實在在救更多人
讓更多人了解"刀療"究竟是甚麼(畢竟他說別人用沒開封的刀是騙人的)
方能使更多人被"醫治",或不想被這樣"醫治"
那麼只有我們被栽贓抹黑、被侮辱,又如何?
況且我從未用過「性騷擾」來說明影片
是媒體未經同意擅自翻錄我影片
只因雞排妹事件來亂下我影片標題
看標題就信或編故事的人不過證明你是好操弄、好洗腦的蠢貨罷了。(還有說我是韓粉...拍這能捧韓?人可以笨成這樣,I 服了U)
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我們可能過於簡短地回答幾個問題。
─────
問1:脫口秀可能是嗜血的嗎?
答:是,有可能。藝術要你付出的代價很多,包括剝削題材、剝削描寫對象、剝削作者自己,等等等等。
問2:藝術有可能是嗜血的嗎?
答:是,有可能。藝術要你付出的代價很多,包括剝削題材、剝削描寫對象、剝削作者自己,等等等等。
問3:嗜血是好事嗎?
答:我的觀點是,任何的嗜血、任何的殘忍都不是好事。我自己是個不喜歡任何嗜血的人。我心軟。
問4:有可能在嗜血當中誕生出優秀的藝術嗎?
答:是。
問5:難道要產生優秀的藝術一定要嗜血嗎?
答:當然不一定囉。
問6:藉由嗜血的手段誕生的藝術作品,一定是優秀的嗎?
答:當然不一定囉。
但你完全必須承認,從史實上來看,人類確實曾經藉由嗜血的創作手段,做出了某些令人嘆服的優秀藝術品。
問7:所以答案是什麼?
答:我不覺得有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
簡單地講,我自己的評估是,或許得看嗜血的程度(造成傷害的程度),以及你能做出來的東西的優秀的程度,來決定要不要、值不值得付這種代價。
(我自己本人需要擔心這種問題的程度比較沒那麼嚴重,因為我是寫小說的,我可以虛構。虛構可以相當程度避免對「具體的他人」的傷害。)
請看這篇文章吧。12年前就寫過這件事了。
────
【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伊格言】
‧
小時候,母親告誡我絕不要用筷子敲碗,舉的例子即是:
某個用筷子敲碗的母親因為得罪上天,致使兒子的皇帝體骨被拆掉、支解,要承受「脫胎換骨」重新組合另一副乞丐骨架的痛苦。關節崩析,皮開肉綻,內臟易位。
身份的移位絕不像某些流行之「衣裝論」身份換串如換衣服一樣穿脫自如,我不認為一個小說家在一生中不同階段,將自己裂解成十個以上不重複角色的魔術,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穿上面具,穿上人皮,變成另一個A:再和由你自己分裂出去的另一個B,另一個C、D、E、F,發現衝突、對峙、互相愛憎、互相傷害,玩智力的較勁,意志對決,或是窺見對方的衰老疲弱或年幼無知而興起同情之意……
這是一輩子的功課,這其中所耗蝕侵奪一個小說家(靜默面對自己的獨自時刻)的心智精神,是多殘忍酷烈的一件事。
我覺得有許多的讀者把它當成一件「你既然要打NBA籃球就得接受肌肉、拐子之碰撞」的事而缺乏同情與理解。
因為小說的品鑑全景可以將這樣慘烈心靈肉搏的近距離雕塑過度、遮蔽過去的途徑(過去幾百年來的小說的發明)了:
淵博的知識、抒情詩的傳說、時間魔術、純樸苦難的人道關懷、魔幻狂想、荒謬、純粹對真實描寫的現象學辯證……
──駱以軍,〈從《紅字團》到《西夏旅館》:答總編輯初安民〉,《印刻文學生活誌》28期
‧
談一部電影: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主演(R.I.P.,願他在天堂也有好戲演),
Bennett Miller導演的《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
‧
英文片名相當簡潔,名為「Capote」──換言之,其實只有「柯波帝」,沒有「冷血告白」。
中文片名所以如此,除行銷考量外,必然是因為影片所敘,正是美國同志作家Truman Capote寫作其名作《冷血》(In Cold Blood)的故事──
Truman Capote對發生於堪薩斯州小鎮的一家四口滅門血案產生好奇,心生《冷血》寫作計畫,並設法前往採訪落網兇手。
探詢真相(殺人動機?)之餘,當然也希望實地經驗能為此書增添枝葉血肉。
亦正因如此,Capote與兇手成為好友,間或互生情愫;
而兩者間的權力關係卻也愈形糾葛──
Capote希望藉此完成曠世鉅作,而兇手則懷抱著一種模糊的夢想:渴望被了解,被被寬宥,渴望自我表述,渴望為世人所知。
至此,恍若行入一荒謬現代性之多維度迷宮──行刑一拖再拖,宣判之後上訴再上訴,纏訟曠日廢時,作家也等得心焦不已。
因為終局遲未臨至,書自然也難以完成;亦因此,當Capote終於獲知全案死刑定讞之瞬刻,簡直是鬆了一口氣。
‧
然而作家之真實心緒(某一瞬間,暗影侵奪,白日之光回眸背向其自身;那誠實面對自己的獨處時刻)必然遠不止此。
實際上Capote的思慮當然複雜得多──
權力慾、名氣與地位之誘惑;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之各種範疇於此一荒謬情境中彼此拉扯頡抗,從而展現了龐巨而深刻之張力。
本文在此無法全面討論,但我想集中探討其主題之一:藝術嗜血。
‧
藝術冷血。藝術嗜血。
如何能夠為了一件作品而私心期盼自己的朋友(無論兩人之間存在有何種情愫──事實上,他們的關係少則為朋友,多則至曖昧難以明言之處──若如影像細節暗示,可能「不只是朋友」)儘快被處刑?
冷血的不僅僅是犯下滅門血案的殺人兇手;這其實是Capote自己的「冷血告白」,其自身之「Cold Blood」。
藝術也不僅僅(透過藝術家)剝削其描述之對象,它尚且剝削藝術家本人。
藝術侵蝕其情感、消耗其精神、毀壞其生活;
藝術尚且時常剝削藝術家之親人、之情人、之朋友(許多赫赫有名的藝術家是極自私極難相處之人,即與此有關)。
它君臨天下,橫征暴歛,剝削一切,只為了探向人類心智之黑暗深淵,以成就其自身。
‧
有另一個慘烈例子,說的也差不多就是這件事──
凱文‧卡特(Kevin Carter)那著名的普利茲獎攝影作品──蘇丹飢荒,熾熱的礫石荒漠,骨瘦如柴的垂死小女孩與禿鷹的合照。
據說(只是據說,實際情形如何我並未查證)凱文‧卡特在現場等了二十分鐘,想看看能否捕捉到禿鷹將翅膀張展開來的瞬刻。
(為的是畫面的均衡?震撼力?自然的殘忍與威嚇之力?)作品得獎後,道德抨擊排山倒海而來;
三個月後,卡特以汽車排氣管廢氣自殺成功──儘管我們其實無法簡化其死因,也並無資格為死者代言。
‧
那些無聊的道德抨擊當然不足為論(那只暴露了兩件事:其一,他們不明白藝術原本嗜血;
其二,他們之中,某些人可能基於某種「素樸的善意」,而另外某些人可能與藝術同樣嗜血),
不過凱文‧卡特自己是否了解「藝術嗜血」這回事呢?
如果他了解,能否使他再多「撐得住」一些時候呢?
無論他明白與否,這可能是此一主題最尖銳的呈現了──那張照片確實剝削了垂死的小女孩(那等待的二十分鐘之剝削尤其殘忍),也反過來剝削並吞噬了卡特本人。
‧
再次檢視駱以軍的說法。
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
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龐巨,何其酷烈。依據俄國批評家巴赫汀(M. M. Bakhtin)之說法,小說所能處理之範疇與語言本身一樣大。
在這樣極其寬廣卻原本一無所有的場域之中(小說作為一現實世界之複寫,或至少「擬似複寫」──
憑空造人、憑空造景、憑空生事──一擬似真實之世界),
小說家之心智,至少便必須時常在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來回擺盪。
小說家必須冷血(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
因為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冷血方有以致之),作品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方有以致之)。
更不用說如駱以軍所言之身份移位、奪胎換骨之慘烈了。
‧
回到駱以軍一小段自剖之最後:
因為小說的品鑑全景可以將這樣慘烈心靈肉搏的近距離雕塑過度、遮蔽過去的途徑(過去幾百年來的小說的發明)了:
淵博的知識、抒情詩的傳說、時間魔術、純樸苦難的人道關懷、魔幻狂想、荒謬、純粹對真實描寫的現象學辯證……
‧
這是什麼意思呢?乍看之下或許並不那麼容易理解;於此稍作解讀如下:
‧
「身份移位」是基本功。「奪胎換骨」是基本功。「小說家傾注於人物之強烈情感、傾注於事件之強烈情感」也只是基本功。
正因其屬於極基本之細節,最基礎之下層建築材料,因此頗容易被某些更醒目的、小說建築完成後之「全景」所遮蔽。
於此,不夠細心的讀者或批評家可能會忽略,無論其「全景」之呈現為何,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
因為那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駭,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
小說此一藝術形式如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
那是超越於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在我看來,絕非任何其他後設之所謂全景能夠取代。
而如何直視其核心,直視其深刻,而非為其「全景」所遮蔽,則是評論者的責任了。
‧
這是小說藝術的難處──心智之侵蝕、心力之耗損,藝術之冷血嗜血盡在於此。而這同時也是評論者的難處。
(2007.12.)(2008.10.26.聯合報聯合副刊)
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小女孩活下來攝影師卻被處死! 誰才是「飢餓的蘇丹」身後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水情告急! 全台11水庫「效能逼近極限」 旱災後恐引爆饑荒? 小女孩活下來攝影師卻被處死! 誰才是「 飢餓 的 蘇丹 」身後的禿鷹? ... <看更多>
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禿鷲在後面虎視眈眈,最後結局如何?揭開「飢餓的蘇丹」背後 ... 的推薦與評價
非洲男孩奄奄一息,禿鷲在後面虎視眈眈,最後結局如何?揭開「 飢餓 的 蘇丹 」背後 真相 !|非洲小孩|感人|談笑娛生. ... <看更多>
飢餓的蘇丹真相 在 [心得] 皮諾丘新聞道德與本質- 看板Korea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lag有點久 但還是希望分享給大家
主要是從皮諾丘的劇情反思現在的新聞媒體
圖文好讀版 https://goo.gl/0qZnlu
近期韓劇逐漸以「職業」為題材,故事貼合現實生活、寫實手法道出職業的辛酸,引起觀
眾共鳴。導演趙秀沅及編劇朴惠蓮曾合作以律師為主題的法庭劇【聽見你的聲音】,描述公設辯護人面對被告者,心境上的矛盾大受歡迎,二○一四年兩人再次攜手合作【皮
諾丘】,詳細描寫記者生態,並透過不同事件,傳達新聞應有的道德價值。
說謊就打嗝 皮諾丘症候群
義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最著名的作品《木偶奇遇記》(The
Adventures of Pinocchio),主事主角小木偶只要說謊,鼻子就會變長。編劇以此為範
本,套用小木偶的名字,虛構「皮諾丘症候群」,當患者說謊時,會不停打嗝,直到說出
真話才會停止,因為一說謊就會被發現,多數的患者往往不講話,甚至有社交恐懼症。
女主角同樣患有「皮諾丘症候群」,但是和其他患者不同,她選擇直話直說,並因為自己
不能說謊,選擇當記者。諷刺的是,記者在取材時,為了追查真相,常會透過技巧性的謊
言引導真相出現,所以,沒有一個皮諾丘患者能夠勝任記者。
袖手旁觀 記者的公益之心
當女主角被指派採訪路面結冰的新聞,因為無法旁觀民眾可能滑倒受傷,頻頻打嗝,連帶
影響播報,前輩卻告訴她:「袖手旁觀就是記者的公益之心,把問題作成新聞,讓全世界
都看到,才是記者的公益之心。」
一九九四年獲得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的作品《飢餓的蘇丹》(The Starving of Sudan
),攝影記者凱文.卡特(Kevin Carter)拍下一隻禿鷹站在奄奄一息的小女孩身後,等
待她的死亡。照片一刊登,引起熱烈的迴響,各國人民紛紛關注蘇丹的飢荒問題,政府也
開始正視內戰造成的影響。之後攝影師遭到譴責,質疑為什麼沒有對小女孩伸出援手,但
是,假如那時凱文選擇放下相機,救援小女孩,就不會有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人們不會
了解戰爭帶來的殘酷。
記者站在事發現場第一線,為了將自己所看到的事實,忠實地透過文字和畫面傳遞出去,
很多時候不得不違背良心,冷眼旁觀記錄事情,只希望能夠如實報導,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但是就像女主角前輩所說:「做為記者,如果沒有糾結而直接報導,那就不是記者,而
是小道消息。」在旁觀的時候,記者同樣要有同理心,否則,就只是個唸稿的機器。
想看與應該看 新聞的順序
觀眾想看的新聞與應該看的新聞,哪一則應該優先報導?漢江廢棄物處理場火災,事故負
責人還未查清楚,家屬還沒得到交代時,電視台紛紛轉往關注觀眾想看的冬季奧運,員工
聚餐中大家爭辯應該先報導哪一則新聞,男主角用「得到韓流演唱會門票」和「得到胰臟
癌」巧妙的比喻,告訴眾人該先選擇哪一個。媒體漫天播送腥羶色新聞、娛樂圈八卦時,
更應該看的新聞就這麼被忽略。
二○一五年六月,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案震驚社會,媒體大幅報導事故情形、受害者的
狀況,隨者時間流逝,關注度下降,後續報導減少。同年八月,台北市悠遊卡公司發行以
波多野結衣為封面的悠遊卡,引起爭議,各家媒體紛紛聚焦在波卡事件。但是在二十八日
,八仙塵爆調查鑑定報告出爐,證實為高溫燈具引燃玉米粉釀禍,而非先前猜測的菸蒂或
打火機造成,在波卡事件下,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這項消息?
筆桿子 能救人亦能殺人
古代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現代人仰賴科技的發達,透過網路、電視,就能得知天下
事,記者扮演傳達消息的角色,閱聽人接收記者傳遞的訊息,因此,記者的一句話,能夠
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
十三年前廢棄工廠火災案,多名消防員死亡,身為消防指揮官的男主角父親失蹤,記者忽
略指揮官在爆炸中已殉職的可能性,相信皮諾丘患者的證詞,大肆報導,把一名英勇救人
的打火英雄,變成拋下隊員逃命的無恥之徒,輿論的壓力,毀掉男主角的家庭。第七集健
身房大嬸猝死案,因為聽信他人說法的男主角,把大嬸報導成一位為了愛美而減肥的女性
,對看到新聞的大嬸女兒造成嚴重傷害,在女主角抽絲剝繭的查證下,發現大嬸是為了能
夠將肝移植給肝硬化的女兒,才過度減重,新聞播出後,社會湧入善款幫助女兒動手術。
同樣的事情,一個是為變美麗而減肥的女性,一個是為了救活女兒而過度減重的母親,記
者取材不同,造成不同的結果。
新聞講求正確性,隨著即時新聞崛起,媒體為了搶快,往往在尚未查證的情況下做出報導
,未審先判,犧牲資訊正確性,誤報的頻率越來越高。二○一○年十二月,台南縣歸仁國
中傳出五名年輕人,持棍棒攻擊校內飼養的梅花鹿,當時媒體未經過詳細查證就報導,把
年輕人冠上「惡少」的罪名,事隔幾天卻發現這五名「惡少」其實是要趕走野狗,消息也
獲得警方證實。記者搶快未經過查證就做出報導,不僅降低民眾對媒體的信任度,對新聞
當事人也會造成傷害,可惜現在台灣電視新聞環境,一個記者每天必須做出三、四則報導
,在有限的時間壓力下,連查證的時間都沒有,荒論新聞品質。
如同男主角的怒吼「人們都以為,皮諾丘只會說真話,人們也都以為,記者只會傳達事實
,可是無論是皮諾丘還是記者,都應該明白人們會無條件相信他們所說的話,所以他們應
該明白自己所說的話,比其他人的殺傷力更強,應該謹慎再謹慎。」記者的一句話,能夠
救人,也能夠殺人,新聞在講求時效性的同時,如何兼顧資訊正確性,是媒體應該要好好
思考的問題。
媒體亂象 謠言應止於記者
台灣記者市場競爭激烈,消息在還沒經過證實就報導,常可以在新聞中看見「懷疑」、「
疑似」等不確定用詞,但是,即便記者只是提出懷疑,還是會有觀眾當作是事實。
二○一五年一月桃園市新屋保齡球館火災,六名消防員殉職,傳出水線斷水導致撤退延誤
,媒體質疑消防指揮官下令斷水,指責聲浪不斷,五月檢方證實並非指揮官下令,是水箱
車移動才斷水,指揮官並無疏失。因為媒體提出懷疑並報導,使調查期間指揮官飽受指責
,情節如同【皮諾丘】的消防指揮官。
「距離事實還有1%的不足時,不進行任何評斷,只報導事實。」記者需要不斷的提出懷
疑找出真相,但在提出懷疑後,應該透過提問破除謠言,最後報導事實。本影劇藉由皮諾
丘無法說謊的特質,警惕每位記者的心中,都要住著一個只會傳達事實皮諾丘。
謝謝大家看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3.9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443522905.A.3B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