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的貓和人別錯過】
看到「加菲貓與珈琲 」這樣的文章標題,會聯想到什麼?
那隻睡眼惺忪的胖貓?東京哪條巷弄裡的咖啡館?
能不能聯想到結晶、飽和、氧化、還原.....這些名詞?以及其來源?和咖啡的關係?
有人就有辦法這樣聯想,並以此為樂,毫不擔心好奇心會殺死一隻貓的咒語落到自己身上。
我說的是謝佩霓。
她在《貓非貓》這本書裡的二十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是在一個篇名底下展開一波接一波的聯想和發現,進行她「以貓為名的知識研究」。(有關這本書介紹請看:https://bit.ly/3bh40qo)
像前面說的「珈啡」和「結晶」、「飽和」、「氧化」、「還原」那些名詞的關係,都和日本的「蘭學」有關,也就是都是日本從荷蘭引進的事物和知識。而這些名詞都出自於同一個人的翻譯:宇田川榕菴。
台灣知道宇由川榕菴的人可能寥寥無幾,但是他在十九世紀所翻譯的上述那些名詞,加上諸如氧、氫、氮、碳、鉑、元素、金屬、 細胞、物質、成分、分析、法則、溫度、壓力、溶解、試劑、沸騰、 蒸汽等等名詞,卻是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在使用的。
謝佩霓就像貓的躡行,幾個起落卻又由西而躍東:
「榕菴先生仔細觀察過帶枝的咖啡豆之後,覺得造型與當時女性時興配 戴的髮簪維妙維肖。髮簪上的珠花謂之「珈」,而連接美玉奇石的錦 繩或絆扣,則稱為「琲」,兩個漢字組合成「珈琲」一詞,日語發音 與荷蘭文的 koffie 十分雷同。 」
明天星期天下午三點,謝佩霓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五樓的image3非常圖像空間有一場「圖文並喵的貓聚會」。臺中是她的家鄉,這隻貓要在她自己家裡辦party,肯定和她在其他地方講的會不一樣。
臺中的貓和人,別錯過了。
報名詳細辦法,請看這裡:https://rebrand.ly/notcatTC
附圖是我收集的一本日本研究「蘭和辭典」發展史的書。
飽和蒸汽壓力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文簡介製氫背後的種種】
#認識氫氣碳足跡 #德國氫能大躍進
前文( https://reurl.cc/8GVdqo )提到,氫氣和電力得從初級能源轉化、不會憑空誕生。那氫氣又是如何製造呢?
▋主流製氫法
全世界超過95%產量的氫氣源自天然氣和天然氣處理廠,亦即利用水蒸汽-甲烷重組反應(steam methane reforming process, SMR )和水氣轉化反應(Water-gas shift reaction, WGSR)量產氫氣。處理廠包括以下四個主要系統:除硫、重組、高溫轉化、變壓吸附,個別功能簡介如下:
1⃣除硫: 透過觸媒去除天然氣中的硫化物。進入重組系統前,一部份天然氣會和來自變壓吸附系統的不純物一起燃燒以產生反應所需的熱能。
2⃣重組: 除硫後的天然氣和高溫蒸氣混合、透過鎳基觸媒(和水蒸汽-甲烷重組反應)生成氫氣。反應完的熱氣在離開重組器後會稍作冷卻,與此同時會產生蒸氣。
3⃣高溫轉化: 添加額外的高溫蒸氣,和熱氣進行水氣轉化反應,將一氧化碳轉化成二氧化碳以達到完全反應。
4⃣變壓吸附: 透過加壓方式純化氫氣,不純物會被吸附留在系統內。當不純物濃度飽和時,系統壓力會降低以移除不純物,後者回送到除硫系統成為燃料以提供熱能。
環環相扣的系統設計是為了最大化天然氣利用率和熱循環效率。理論上,系統能整合碳捕捉技術,相關方法仍處於學術研究階段。
▋氫氣的碳足跡
水蒸汽-甲烷重組反應和水氣轉化反應的反應式如下:
水蒸汽-甲烷重組反應:CH4 + H2O ⇌ CO + 3 H2
水氣轉化反應:CO + H2O ⇌ CO2 + H2
兩式相加可得:CH4 + 2 H2O ⇌ CO2 + 4H2
換言之,每製造四單位的氫氣會伴隨著一單位的二氧化碳,這就是氫氣的 #原生碳足跡。若以純甲烷製造的100萬標準立方英尺(standard cubic feet (SCF))氫氣當作一單位,則原生副產物是0.25單位的二氧化碳,合12.98公噸。
而Praxair公司對各 #系統碳足跡 計算得出的理論最小值如下:
重組器和重組反應所需能量:3.7公噸
製造高溫蒸氣所需能量:2.5公噸
變壓吸附時的分離、純化和壓縮製程:0.1公噸
四者合計19.3公噸,但基於熱損耗和效率問題,實際數字約略是21.9公噸,此為總碳足跡。換算後可得以下結論: #製造一公斤氫氣同時會製造9公斤二氧化碳。
然而,這尚未計算壓縮、運輸、燃料電池製造的碳足跡;亦即送到製造商或終端使用者手上時,總碳足跡還會增加。源自化石燃料、製程又依賴化石燃料產生的電和熱,這就是天然氣製氫的原罪,也是氫氣的骯髒小祕密。
▋碳足跡表示法
為了能在同一基準上比較,網路上有各種當量表示法,以下列出兩個。
1⃣每度電的二氧化碳當量
另一方面,標準狀態下的氫氧反應:H2 + 1/2 O2 ⇌ H2O ΔH0=-286kJ/mol
換算下來一公斤氫氣能產生143百萬焦耳,合39.7 kWh。
但這只是理論值,考量能源損失和科技極限,目前所能利用的數字約略是33.33 kWh,換言之,1公斤氫氣 = 9.28公斤二氧化碳 = 33.33 kWh. 可推得 1 kWh = 278克二氧化碳 (單位: gram CO2eg/kWh)
這也是理論值換算。若透過燃料電池轉換為電力,還得加上製造燃料電池的碳足跡。過去研究也曾預估氫氣生電的碳足跡會介於燃氣和燃煤之間。
2⃣每百萬焦耳的二氧化碳當量
若依百萬焦耳的二氧化碳當量(gram CO2eq/MJ)來看,33.33 kWh = 119.988 MJ. 可推得 1MJ = 77.34 克二氧化碳
依據當量高低,我們可以替氫氣上色:
FCH JU機構認為:
🔲若小於91克,但高於36.4克,那麼有無再生能源參與製造都將被歸類為灰色氫氣。天然氣製氫歸類於此。
🟦若小於36.4克,非再生能源參與製造的部分為藍色氫氣
🟩而再生能源參與製造的部分為綠色氫氣。若製氫能量100%來自於再生能源且二氧化碳當量小於36.4克,就能算是100%純綠氫。
–
▋德國的大躍進
德國聯邦政府在上週(6/10)敲定其國家氫能戰略,目標是在2030年時有5GW綠色氫氣(以下簡稱綠氫)產能(折合14TWh的氫氣產量)*、2040年達10GW。政府預計在一項13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方案當中撥款70億歐元於新產業和相關研究。這是德國首次針對氫氣產量訂下具體目標,以期此次大躍進(quantum leap)讓德國在氫能科技領域成為世界領導者。舉國從政府當局到公民團體都樂觀其成。德國也預告輪值歐盟理事會主席後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創造橫跨歐洲的氫氣基礎設施。(聽起來真的很大躍進)
要達到5GW綠氫產能約需20TWh的再生能源電力。氫能戰略伴隨一系列措施以替再生能源提供更良好的環境、並提供更誘人的條件以吸引離岸風電建設,預計離岸風電農場的電力能應付綠氫製造的大部分需求。
除打點相關基礎建設,德國政府也提供金融補貼牛肉給大型貨物運輸、鋼鐵業、化工業和航空業以誘使業者投資相關製程;針對鋼鐵和化工業業者訂定碳差價合約(Carbon Contracts for Difference(CfD)),並檢驗航空業的能源消耗在2030年前是否能達到20%再生能源的使用目標。
然而,該製造多少綠氫仍相當爭議。德國目前有99%氫氣產量來自化石燃料(即灰色氫氣,以下簡稱灰氫),且政府部門間的冗長協商突顯了淘汰化石燃料的困難。煉油和天然氣業者則認為在能源轉型的初期階段,灰氫不該缺席。德國綠黨名譽主席Oliver Krischer則表示將氫氣應用於汽車產業(諸如充氫站)單純在浪費公帑。
部分人士也提及,德國2030年將安裝最高5GW綠氫電解槽,這一計劃將拉動電解槽工業實現快速發展,與當前的安裝量相比,10年間這一規模將增長200倍。到2040年,德國電解槽部署規模有望達到10GW,若“歐洲2x40GW綠氫計劃”順利實施,則德國2040年電解槽規模將佔歐洲部署總量的25%。但德國境內的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有限,氫氣產能不足。即便考慮2040年新增10GW電解槽,綠氫產能也僅28TWh,仍低於2030年新增氫氣需求。戰略明確提出要加強國際合作,在之前針對氫能推出的90億歐元投資計劃中,其中20億歐元將在摩洛哥等合作夥伴國家建立大型的製氫廠。
E3G氣候智庫的研究者,Felix Heilmann,表示:「德國的氫能戰略向世人宣示這個世界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正準備替"不用天然氣"的未來做準備",畢竟歐盟策略中2050得達成零碳排,使用氫氣替代供暖或交通燃料都是必需之路。
▋結論
根據2017年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報告,高雄地區的石化、重工、鋼鐵業總年產量合計12萬公噸。如此產量也勉強供三大產業使用,目前沒有剩餘氫氣發展氫經濟。
這邊小編以核一兩部機組機稍微計算了一下:
核一兩部機組(裝置容量604 MW x2 ),容量因子85%,則一年可發出 (604 x 2 x 0.85) x (365x24) = 8,994,768 MWh. 全數用於電解水可得 8,994,768/55 = 163,541.2 公噸氫氣。
這是三大產業總產量的1.36倍。也就是說,核一延役的話就有充足的餘裕發展氫經濟了呢。結合氫燃料電池,也能同步改善交通空氣汙染ㄟ。
話說回來,可以預期將來賣氫氣的利潤會比賣電更高。還非得是低碳足跡的氫氣不可。碳足跡過高的氫氣不僅直接淘汰,也連帶地使使用這類氫氣製造的產品喪失競爭力。這對不產天然氣的我國而言,如何取得大量、便宜、穩定的低碳能源以降低製氫成本,確保產品和服務有國際競爭力,將會是執政者的挑戰。
至於德國,祝他們幸福,短時間內來看,投資1MW的製氫廠與管線就耗費30億台幣,若要擴展到5GW(5000倍),真的所費不貲
▋參考資料與計算(見留言處)
https://reurl.cc/O1odyr
飽和蒸汽壓力 在 林碩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遠化新埔廠鍋爐故障 民眾抱怨異味四溢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遠東新世紀新埔化纖廠8日發生水煤漿鍋爐故障,到今天仍異味四溢,附近民眾紛紛向環保局檢舉,甚至鄰近的竹北市住戶也受到空氣污染影響;新竹縣政府環保局表示,業者雖已停爐搶修,但未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相關規定,在1個小時內通報主管機關,可處10萬元以上罰鍰。
環保局表示,8日晚間9點多接獲民眾通報,遠東新世紀新埔化纖廠傳出陣陣異味,稽查人員前往稽查,發現廠內的生水煤漿鍋爐故障,異味四溢,雖已停爐緊急處置,但未依規定通報。
依空污法第33條規定,公私場所之固定污染源因突發事故,大量排放空氣污染物時,負責人應立即採取緊急應變措施,並至遲於1小時內通報直轄市、縣(巿)主管機關。依規可處10萬元以上罰鍰。
不過,今天仍有民眾聞到異味,環保局研判,鍋爐雖已停止操作,但今天因為爐溫持續升溫,打蒸汽進鍋爐降溫造成。
遠東新世紀新埔化纖廠在今年7月間,曾傳出傳導製程熱能的介質「道生油」外洩,酸臭氣味飄散。
【心得分享】
#化纖廠背景說明
#聯苯特性
#聯苯對人體及生物危害影響生態環境
本文所述之化纖廠位於新埔鎮與竹北市僅有一山之隔,該化纖廠為世界最大的聚酯高分子及瓶用酯粒之工廠,亦為新竹縣最大固定污染源,各污染物排放量TSP佔全縣6%,主要從事人造纖維製造業,廠內重合廠共有8廠,包含重二~九廠,製程在酯化與重合反應時,使用鍋爐加熱熱媒油,使其氣化再以管線輸送至設備使用,製程使用的熱媒油有兩種,Dowtherm A(道生油,主要成分為聯苯、聯苯醚)及Santotherm 66(T66,主要成分為氫化三聯苯、氫化四聯苯、三聯苯)。依據工廠製程所使用的原物料和製程特性,主要的異味成份為製程產生乙醛及熱媒油–熱媒油0 ppb)的原物料主要物質為聯苯,嗅味閾值0.83 ppb、周界排放標準4 ppb)。
聯苯(化學式:C12H10)是兩個苯基相連形成的化合物。無色至淡黃色片狀晶體,有特殊香味。常用作有機合成前體,衍生物包括聯苯胺、聯苯醚、八溴聯苯醚、多氯聯苯等。聯苯天然存在於煤焦油、原油和天然氣中。不溶於水,但溶於有機溶劑中。
性狀:白色至淺黃色片狀晶體,尖刺氣息,稀釋後有類似玫瑰的香氣。
刺激眼睛、呼吸系統和皮膚。
對水生生物有極高毒性,可能對水體環境產生長期不良影響。
屬低毒類,對人有刺激性。其蒸氣能刺激眼、鼻、氣管,引起食欲不振、嘔吐等,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腎臟有一定毒性。有刺激作用,損害心臟,肝腎,對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生殖系統產生毒性影響。
台灣在人口居住地逐漸飽和的情況下,與工廠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導致異味陳情案件增加,也使各縣市環保局稽查工作大增,如何妥善解決異味陳情案件端賴各縣市環保局在污染追查、民眾協調、工廠改善三方面取得平衡。尤其是在陳情案件中,如能邀請民眾參與整體的污染追查與工廠改善工作,並給予協助,相信能使民眾瞭解各縣市環保局積極改善空氣污染的決心,也可讓遭民眾陳情的工廠有一定的壓力來做好污染改善的工作。
#台灣民眾黨推薦
#新竹縣市立法委員參選人林碩彥
#碩彥關懷這片土地也隨時在關心您
飽和蒸汽壓力 在 [問題] 關於飽和蒸氣壓, 我的思考有無錯誤呢? - 看板Physics 的推薦與評價
一杯液體, 如果蒸氣壓低於1大氣壓, 則蒸氣泡泡不會形成, 因為會被1大氣壓壓回去.
又因為飽和蒸氣壓限制了蒸氣壓的最大值, 所以, 若要形成泡泡,
必須先把飽和蒸氣壓值提高.
而, 增加液體的溫度, 就可以提高飽和蒸氣壓值, 所以就把液體從底部加熱.
此時隨著液體變熱, 飽和蒸氣壓值上升,
因為液體的蒸氣壓值有朝飽和蒸氣壓值趨近的習性,
所以一邊加熱, 液體「表面」就一邊"蒸發"蒸氣.
但因為只有液體表面正在氣化, 而非整杯液體都在氣化, 所以加熱時溫度仍會繼續上升,
所以又造成飽和蒸氣壓值繼續上升, 液體表面繼續蒸發.
加熱直到飽和蒸氣壓值達到1大氣壓(若不考慮水壓), 泡泡就不會被1大氣壓壓扁了,
所以液體中的泡泡就從各處形成. 然後因為泡泡輕, 所以就往上浮到液體表面了.
此時整杯液體都在氣化, 所以即使繼續加熱, 溫度也固定住了. 又因為溫度固定住了, 所
以加熱給的能量, 都是用來使液體氣化. 因此底部加熱處生成的泡泡就會比其它地方多了
(或較大顆, 因為好幾顆合在一起).
衍伸:杯中持續加熱的液體若要停止溫度上升, 一定要到沸騰現象出現才會停止.
否則都僅是表面蒸發, 且「表面之外的液體"皆"無法氣化」,因為無法變成泡泡.
(而表面可以蒸發, 因為不需要透過泡泡.)
以上是我的想法, 不知道有沒有錯呢?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16.1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ysics/M.1420826686.A.C8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