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的指導教授接了一個國外企業的輔導案,但因為這個案子只補助老師的機票費用,我的機票要由自己負責。那時候學生其實沒什麼錢,所以我內心已經打定主意要坐經濟艙。沒想到,老師卻說:「希望你可以坐商務艙。」老師說,就算現在沒有能力,但至少坐過了...⬇️⬇️⬇️
#職場修練
養生主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朝唯一的漢人皇后:王霓
歷史春秋網
作者:思文
元光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224年1月14日),金宣宗病死在南京開封府。時年61歲,重臣寬厚,給了個廟號為宣宗。
《金史》、《金史紀事本末》,包括現代的一些介紹金史的書籍,大多都是介紹金哀宗完顏守緒是直接即位,沒有任何波瀾。
其實不是這樣的,細讀史料,你就會發現,完顏守緒上位,雖然沒有搏殺流血,但是,刀光劍影映照了半個京城,這一番明爭暗鬥非常激烈,到底還是背後的軍事力量起的決定作用。
當然啦,兩位太后的力量也不可低估。
金宣宗的第一任太子是完顏守中。但是,從《金史》等史料中卻查不到他的生母是誰。後來在一件私人筆記中,才找到了線索,原來完顏守中的親娘姓紇石烈氏,小戶人家出身,進入完顏允恭的府中為侍女,據完顏承麟的夫人徒單氏說,千嬌百媚的樣子,一副羞答答的不愛做聲,病懨懨的像林黛玉。後來被允恭收入房中。並且生下了完顏守中。
紇石烈氏雖然是小戶人家,可她有一個大戶的同門,就是胡沙虎。胡沙虎的本名是紇石烈執中。
那麼,與後期在後宮中幾乎是說一不二的王氏以姐妹相稱又是怎麼回事呢?當年宣宗怎麼就娶了王家姐妹二人?
這得從頭說起,從目前的史料檢索來看,都是在金哀宗末期隻言片語的記述。幾十年了,細處自己有些說不清楚了。
在燕京(當時為金中都)王家是大戶,正妻生兩個女兒。妹妹叫王霓,長得尤其漂亮俊美。那時的金宣宗不喜歡讀書,完全一個浪蕩公子,聽聞誰家姑娘漂亮,便去騷擾。有一天,他看見了王家妹妹——那時他的爺爺金世宗(完顏雍)還在,便托媒前往王家說親,要給這個庶孫子娶妹妹王霓為夫人。可是妹妹說了(注意,不是母親說),我從小母親身體弱,都是姐姐王雲帶著,那意思就是離不開姐姐。
後來經過反覆磋商,妹妹嫁時,姐姐跟著過去,待妹妹大幾歲時,能獨立主持家務,姐姐再另行再嫁。
承安三年(1198年)正牌的王妃的妹妹王霓肚子裡還是沒動靜,倒是姐姐先生下了個孩子,起名守緒,就是後來的金哀宗完顏守緒。
沒有名分的姐姐、或者說是侍女的姐姐和妹夫先生了孩子。
至寧五年(1213年)宣宗意外即皇帝位,妹妹被立為皇后,姐姐被封為淑妃。後來,在妹妹反覆勸說下,姐姐王雲又進封為元妃。也就是妹妹是後宮的一把手,姐姐是二把手,姐妹二人壟斷了整個後宮。
到了金哀宗完顏守緒即位,詔尊親生母親,也就是二王中的姐姐為皇太后,號慈聖宮太后。妹妹則默默無聞。
史料是這樣記載的:
太后(姐姐王雲)悉心教導今上,使他與兄弟和睦,勤於朝政。對蒙古作戰偶爾有小捷,有些無廉恥的文士上奏、做賦,稱頌聖德中興!甚至還說會越來越強,戰勝蒙古。
太后不滿意,說:帝年少氣銳,無懼心則驕怠生。今有幸打了個小勝仗,怎麼就是中興了呢?就是你等小人諂媚迷惑聖上!。
這個姐姐看來還真是秉持公正,而且頭腦冷靜,不妄自尊大。
不過,當時的嫘祖司寺主徒單氏,認為她有一件事處理的不公!這就是驅逐汪古氏出宮。
當然有筆記記載,這件事是中宮皇后徒單氏的主意。
徒單氏是完顏守緒的正妻。她嫁給完顏守緒之後的形象是個非常賢惠孝順的女子。金宣宗年間,宣宗完顏珣和皇后都曾經生過病,徒單氏就割自己的皮膚獻給當時的完顏珣和王霓,據說是由太醫熬在藥裡做藥引子。但是,這個「秘密」宣宗皇帝還是知道了,重重地嘉獎了她,當然,這件事最終推動金哀宗被定為太子的。
徒單氏的父親也因徒單氏的原因而得到了實惠。
興定四年(1220年),徒單氏之父鎮南軍節度使徒單頑僧犯罪了,罪過很大,應該處以極刑。金宣宗以徒單氏性格純孝而赦免了徒單氏之父,又讓他步入仕途。如果徒單氏真的遵守儒家成法,她不該讓皇帝因自己而赦免父親。
據有的筆記資料記載「汪古氏不容於後」。不過,金哀宗敢於宣佈立汪古氏為後,就說明,完顏守緒沒有將徒單氏放在眼裡。但可以估計到的是,她找了這個慈聖宮太后哭訴。說汪古氏微賤,父親是洗馬的軍卒,直接升為皇后,必受人恥笑。而這個王雲太后就全信了,以太后的懿旨,命令將汪古氏逐出宮門。完顏守緒也是不得已,只好命人放出宮去,太后親自派使者說:從東華門出去,就嫁給首先遇見的任何男人。當時,剛好過來一位販繒者(挑著擔子賣布的)徐永久,這個賣布的便得到了汪古氏為妻。
在中原漢地「洗馬」是一個很高的官職,一般稱為「太子洗馬」,也可以當作榮譽官職賞給部下。汪古族漢化時間比較短,對於宋朝官職不甚熟悉,汪古族偏西的部分將隨從副官稱為「洗馬」。當時,歸附大金國的汪古部前任就這樣稱呼自己的副將。如今的汪世顯也這樣稱呼,副將和部落首腦都是至親。
完顏承麟知道丞相完顏仲德計議的,朝廷西遷入蜀,主要依靠的力量就是來自於汪古部,如果汪古氏被驅逐的事情傳揚到那裡,這個西去入蜀的計畫就要泡湯。
正大八年(1231年)九月丙申,王太后駕崩,遺命園陵務從儉約。實際也確實缺少銀兩,十二月己未,葬汴京迎朔門外五里莊獻太子完顏守忠墓之西。謚號明惠皇后。
正因如此,完顏承麟追上了完顏守緒,向這位流浪中的皇帝,言說北進歸德,西行入蜀或者南下蔡州的利弊,都和他說得清清楚楚。
完顏守緒根本不認真聽,對完顏承麟說道:「來時你就是後衛,你依然後衛——就把你收留的那些掉隊的兵全部給你!」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王霓 #金朝 #漢人皇后 #金宣宗 #洗馬
養生主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7日
地點: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 皇帝權力有多大?摳門道光奈何不了奢侈內務府(上)
歷史春秋網
作者:喻大華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號稱「富有四海」,坐擁世間富貴榮華。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節儉,並且畢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他不僅把節儉看成是人生的樂趣和目標,並以此作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標準。
但是,史學家們評論道光帝的節儉時,往往帶有一些揶揄的色彩。那麼,道光帝的節儉為何沒有為他留下美名,卻被人取笑為摳門、吝嗇呢?作為一國之君,他究竟能儉樸到什麼程度?道光帝這種過度的節儉,是天性使然還是別有用意呢?
天子摳門,舉世無雙
在中國歷史上,天子號稱「富有四海」,以天子之尊崇尚節儉,而且畢其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稱首屈一指。這位自幼生長於揮金如土的乾隆盛世的君主能做到這樣,實在難得。
但是,史學家論起道光皇帝的節儉,往往帶有些揶揄的色彩。因為他節儉得過分了——該省的一定要省,不該省的也必須省,這就超出了節儉的範疇,顯得吝嗇了。所以,說他「摳門兒」好像並不過分。
道光帝的節儉,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那是嘉慶二十三年(西曆1818年)的九月,道光隨父親嘉慶皇帝前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祭奠先祖。晚上就住在瀋陽故宮裡,雖說是宮廷,但實際上相當局促簡陋,不要說無法與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就是山西晉商的王家大院,也不知比瀋陽故宮闊氣多少倍。
嘉慶皇帝特意把道光領到了清甯宮東暖閣,又叫人從倉庫裡拿來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已經沒人會用的糠燈、牛皮製成的蠢笨的烏拉、不施油彩、不加雕琢的拐杖。看著這些簡陋的物品,聽著父皇的講解,回想著祖先創業的艱難,立志要節儉律己。
回京後,道光與妻子一說,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間裡除了床鋪桌椅以外的傢俱陳設。此後,每日下午四點前後打發太監出宮買燒餅。來回路遠,太監懷裡揣著燒餅,一路小跑,燒餅仍不免冰涼堅硬。夫妻二人毫無怨言,沏上一壺熱茶,啃完燒餅,立即上床睡覺,這樣,連燈都不用點了。
道光皇帝登上皇位之後,迅即宣導節儉之風,並推而廣之。
道光元年,皇帝發表了一篇節儉的宣言書——《禦制聲色貨利諭》,表達了節儉的理想:
第一,重義輕利,不蓄私財。要為國家省,為天下省,為百姓省。他引用古人的話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就是說,百姓不窮,我這個皇帝能窮嗎?百姓不富,我這個皇帝能富嗎?但是,怎樣才能使百姓富起來呢?他說,我給你們省。
第二,停止各省進貢。道光認為各省進貢的多是些土特產,比如水果、蔬菜、茶葉、藥材等,地方官每每諂媚地說非珠玉可比,原不值多少錢。但一點一滴,都是民脂民膏,省一點兒,百姓就少一點兒負擔。而且,不遠千里,送到北京,運費太貴,浪費更大。
譬如盛京,每年進貢遼陽產的香水梨,梨本身不值多少錢,但要雇50個壯勞力挑到北京,一來一往一個月,挑到北京爛掉一半,浪費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不再增建宮殿樓閣。經過康雍乾幾代經營,皇室居所已經盡善盡美,除了日常維護外,不必再修。今後那些想拿工程回扣,想討好皇帝的人再打增建這個主意,花言巧語,蠱惑聖聽,就是大清萬世的罪人,將立即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禦制聲色貨利諭》頒發全國,各級官員認真學習,熱烈討論,深入領會,一片頌揚之聲。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了。
這不,眼前就有一個難題,道光帝說停止進貢,但各省官員誰也拿不准能不能當真,何況進貢本身對地方官來說也是有利可圖。於是,心照不宣,甯左勿右,照常進貢。當然,進貢不叫進貢,叫孝敬,在皇上面前言辭再懇切些,不怕他不收。
於是,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筍、雲南的藥材、浙江的茶葉、揚州的玉器、景德鎮的瓷器等仍源源不斷地送往北京。道光皇帝為難了,處分送孝敬品的各省官員?古語說得好,伸手不打送禮的,而且法不責眾;如果將這些孝敬退回各省,運費就會翻番,想想都心疼;但如果接受了孝敬,豈不是出爾反爾。
送孝敬品的官員不厭其煩地勸說皇上,這些東西本是生活必需品,您不收,內務府也得到市場上去買。不成想,一提內務府,卻立竿見影,道光帝馬上下令「賞收」(皇帝給別人東西就賞賜,收別人的東西叫賞收)。各省的差官歡天喜地,忙不迭地叩頭謝恩。
為什麼一提內務府就立竿見影呢?
內務府是一個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內務府大臣就是皇帝的大管家。在前面,我們提到過,當時官員盤剝百姓,上級官員盤剝下級官員,內務府官員盤剝的物件就是皇上。大家肯定會感到奇怪,內務府連皇上也敢克扣、盤剝?當然敢克扣,內務府主持皇室家務,事涉宮闈,國家監察體制對其不予監管,由皇帝直接監管內務府。
但是,皇帝根本管不了內務府,原因有三:
一、離開了內務府,龐大的皇室就玩不轉了。所以,皇帝也不得不遷就些;
二、以主子之尊,與奴才們斤斤計較,開不了口。因為這種舉動有失身份,而且這種社會經驗很不足的皇上也算計不過內務府;
三、內務府大臣都是皇帝較為親近貼心的人。皇帝因此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真應了那句話: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安全,內務府就是個「燈下黑」的地方。
內務府官員克扣、盤剝皇帝的管道主要有兩個:一是工程回扣,二是為皇家購物時報花費,無論買什麼東西,一經內務府的手,頓時價碼倍增。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內務府陽奉陰違,所以,一提起內務府就頭疼。收下了各省送來的「孝敬」,道光帝感覺這終究不是個辦法,於是,折中辦理,刪改則例,減少貢品數量、種類,如屬於奢侈性享受的貢品就徹底禁止孝敬,其他貢獻的品種和數量也有所減少,並強調按此落實,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減。比如,規定遼陽的香水梨以後每年進二百個。盛京官員跟皇上說:皇家那麼多人口,這二百個梨哪裡夠吃?道光帝說:不吃,留著上供用,二百個足夠了!
因為削減了貢品,而道光帝又將宮廷每年經費降到二十萬兩。事實上,偌大一個宮廷每年最少需要四十萬兩才能支應得開,於是宮廷生活艱難起來。
道光皇帝帶頭過緊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滿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麼叫「三浣」?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別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個月,可見,他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衣服不多。又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多虧皇后是個賢內助,苦苦支應,仍感入不敷出,想了很多辦法,平衡多方利益,協調各面關係,才把皇家的日子對付著過下去。
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慧十分滿意,逢皇后生日,決定為皇后祝壽。滿朝親貴重臣獻上壽禮,拜完壽,自然留下赴宴。眾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禦宴將是何等排場,不料開宴才見一人一碗打鹵麵,後來聽說,為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禦膳房宰了兩頭豬。而皇后更是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定:萬壽節(皇帝生日)、皇后千秋節(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節)、冬至的慶賀禮儀筵宴停止舉行,這回算是破了例了。
生活節儉,治國吝嗇
道光的節儉也體現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
道光十一年(西曆1831年)夏,道光帝曾經作《禦制慎德堂記》,他告誡皇子皇孫祖宗創業不易,切勿「視富貴為己所應有」,應該做到「飲食勿尚珍異,冠裳勿求華美,耳目勿為物欲所誘,居處勿為淫巧所惑……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一絲一粟,皆出於民脂民膏,思及此,又豈容逞欲妄為哉」。
道光之意是:不要把富貴看成是受之無愧的,吃飯不要追求山珍海味,穿衣戴帽不要追求華美時髦,耳目不要被視聽享樂所引誘,居住不要被豪華氣派所迷惑。不要做那些無益的事情,不要把那些罕見的東西看得很珍貴,一絲一粟,都是百姓的血汗,想到這一點,怎麼能任意揮霍呢?一個萬乘之尊的封建帝王能認識到這點實屬不易。
皇室婚嫁是一件勞民傷財的大事。道光帝有九個兒子、十個閨女。兒子中,長大成人的有六位;閨女中,長大成人的有五位。道光帝得子較晚,在他逝世的時候兒子大多未到議婚的年紀,但他指示將來婚禮一律從簡,而且,要求女方家置備裝奩也不得奢華,否則,不僅將奢靡之物擲還,還要接受處分,兒媳婦給公婆的各種禮物一概豁免。
至於公主出嫁,費用不得超過二千兩白銀。額駙(駙馬)家對皇家的聘禮也須相應減少,如在公主下嫁前額駙家應進的「九九禮」則乾脆免掉,這樣反倒使皇家省去了一頓招待額駙的筵席開支。後來,道光心疼自己養大的閨女白送了人,又恢復了「九九禮」,但改為象徵性的「羊九隻」,依然不設宴,把羊收下後趕到禦膳房,與客人寒暄幾句就端茶送客了。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以此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於不能節儉的官員,他能加以處分。道光十年(西曆1830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裡演戲宴樂,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
《清宣宗實錄》裡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兒,道光十四年(西曆1834年)冬天,道光檢閱京城的禁衛軍,看到官兵都穿著樸素的衣服,高興地說:「一洗過去的惡習,崇實務本,不失滿洲舊風,將幾位主管官員各提升一級」。
在道光帝的影響下,官場風氣有所轉變,至少北京如此。幾天過後,官員們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衣服。議事結束,紅日東升,乾清門內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雖不至於衣衫襤褸,但當時的一般中產階層也不致於這副打扮。臨散朝,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等。
道光皇帝哪裡知道,此時北京城裡的舊貨鋪子把庫存的破衣爛衫都賣了個好價錢,品相稍好的舊衣服比新的還貴呢。有些窮京官兒買不起,就只好自己做舊,把新袍子弄髒弄破加上補丁。道光帝眼見滿朝文武都穿舊衣破袍,認為自己勤儉節約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於是節儉得更加起勁。
身居宮禁,不瞭解民間物價,道光經常向大臣打聽宮外的物價情況,如一斤肉要多少錢,一斤菜要多少錢,等等。無奈眾臣也不知其詳,本想緘口不言,無奈皇帝一再追問,逼急了就信口胡謅。
提倡「節儉」,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凡事如果不注意分寸,就會矯枉過正了。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養生主意思 在 莊子南華經養生主第1集用有限的歲月換取無限的歲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Comments • 4 · 莊子南華經 養生主 第2集這一集的經文以及老師的解釋都是在指心與道法的提升非表面文字的 意思 在此特別的聲明 · 庄子精读:陈引驰-复旦大学(全 ... ... <看更多>
養生主意思 在 道家的創始人,與「莊子」並稱「老莊」。 秦失,有的版本寫作「秦佚 的推薦與評價
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 莊子「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 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 #順應自然, #忘卻情感, #不為外物所滯。 1️⃣、【 老聃死,秦失吊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