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全韓的殘忍虐嬰事件:把打小孩視為正常,就是一種不正常】
近日,一則殘忍虐嬰案在韓國社會掀起滔天巨浪,偶像明星、政壇大老們紛紛聲援,連總統文在寅都發表談話:「非常遺憾,這是一件不可饒恕的犯罪行為。」
這位受害女嬰名叫「鄭仁」,年僅 16 個月大, 2020 年 10 月被養母送到醫院急救,醫生發現她身上多處骨折、腸子破裂、腹腔內全部是血,明顯被人毆打,後因搶救無效過世,懷疑小嬰兒生前遭到長期凌虐。
2019 年 6 月10 日出生的鄭仁,出生 3 個月就被親生父母遺棄,送到領養中心, 7 個月大時被養父母張氏領養。
張姓夫婦已經有一個女兒,女兒許願想要有妹妹陪伴,夫妻倆決定領養鄭仁,此善舉一度登上「收養家庭特輯」,養父還信誓旦旦地說:「領養是一件應該被祝福的好事。」
未料鄭仁被領養不到一年就死亡,死狀還很淒慘。
/
鄭仁死後,警方立刻拘捕養母張某,起初養母謊稱鄭仁是「跟姊姊吵架不慎被推倒」,但說法遭樓下鄰居駁回,因為鄰居屢次聽到樓上有「重物摔在地上」的巨響。
養母更改口供,說是鄭仁不想吃飯,自己抱著寶寶試圖餵食,卻因感到痛楚,不小心把鄭仁摔到地上。
事實上,早在鄭仁死亡半年前,幼稚園老師就察覺不對勁,她發現鄭仁臉上佈滿瘀青,懷疑養父母虐嬰,拍下照片通報警察局,警方卻因「孩子沒有骨折,很難看出是虐待」為由,錯過第一次救回鄭仁的機會。
那時起,養母變得很敏感,好幾個月都沒有帶鄭仁上幼稚園。
第二次申報是 6 月 29 日,路人看到鄭仁被關在車內超過 30 分鐘,但警方調查後,以「養女與養父關係十分良好」為由,草草結案。
最後一次呼救是 9 月 23 日,由同個幼稚園老師指控,她直接越過警察,找上兒童虐待專家求助,彼時專家向警方警告,請他們嚴肅看待此案,要求讓鄭仁與養父母分離,但在得到進一步消息前,鄭仁就離開人世。
/
節目播出,韓國民眾群起憤慨,青瓦台官網一夕間湧進超過 20 萬民眾連署,要求政府嚴懲虐嬰養父母,並在網路上發起「#鄭仁對不起」活動,怒斥警察毫無警覺心,提醒外界重視兒童虐待。
很多明星都發文哀悼女嬰,防彈少年團(BTS)成員智旻、歌手嚴正花、演員李珉廷、主播裴智賢等名人都參與聲討,要求政府嚴懲養父母,天后李英愛則親自前往鄭仁的墳墓上香,哭得淚眼汪汪離開。
知名議員河泰慶更痛批警察無能:「接到三次檢舉,說小孩快死,怎麼會毫無作為?」
/
大人為什麼要虐待嬰兒?這件事情始終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一個人能做到無視小嬰兒的痛苦與哀傷,肆無忌憚施暴,這內心到底多冷血,根本是反社會的程度。
爬梳心理學家們的分析,施暴者之所以有虐童傾向,脫不了兩種理由。
第一,和原生家庭有關,自小受到父母的打罵教育,施暴者長大後就把這種暴力傳承到自己的小孩身上;第二,施暴者無法與社會有良好連結,在外頭得不到認同,又無法自行消化壓力,遂將情緒加諸到小孩身上。
坦白說,兩種說法都無法完全說服我,我認為不能任何事情都怪罪到原生家庭跟社會壓力,當你無法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緒,純粹就是你個人問題。
有時我還會思考,會不會有些人類崇尚暴力,其實根本不需要理由?就像日本神作《生存遊戲》裡頭的反派桐山和雄,對別人的痛苦真心無感,還自認好玩。
有些施暴者,早就已經沒救了,他們自成一個殘暴扭曲的世界觀,要他們「不要再犯」已是徒勞。
因此我們所能做的,應該是聚焦「警方疏忽」這件事,討論如何即時接住受害者,如何為小朋友建立更安全的保護網,才是更實際的做法。
/
檢舉三次,為什麼警察仍舊疏忽?
這和早期長輩傳承下來的教育觀念有絕對關聯,大家想必聽過「棍棒底下出孝子」、「板子頭上出狀元」這些俗語,就連清朝詩人吳復庵在《詠歲考生童》都記載「求打聲如沸,賜打甘如醴」。
顯而易見,對華人教育來說:打小孩是應該的,從古打到今嘛。
千百年潛移默化,很多人不自覺將「打小孩」這件事視為平常,但就是太過習以為常,無意間忽視許多危機。
當社會風氣都將打小孩視為「基本教育手段」,對那些容易情緒失控、毫無同理心的父母而言,一旦小孩稍微做不好,就是暴打,連道理都懶得講,久了便拿捏不住力道,反正不要打到骨折就好。
曾有網友寫信告訴我,他小時候時常被父親打到受傷,連吃飯姿勢這種生活習慣被狠打,但他堅信父親愛他、是在教育他。
很多大人都被這種「愛之深,打之切」的思維洗腦,對家暴事件缺乏覺察力,成為那群毫無作為的警察,並非刻意漠視,而是真心沒察覺。
棍棒教育是某種權力宰制,不該被視為理所當然,尤其對什麼都不懂、連話都不會講的嬰兒,我真的不相信暴打會有用。
在我的認知裡,一旦是情緒失控的打罵,無論立意是什麼,這就是虐童。
當收到任何與虐童有關的行為與通報,寧可過度謹慎,萬不可輕易忽略。
#ADayMag
https://www.adaymag.com/2021/01/06/korean-celebrities-raise-awareness-fatal-child-abuse-case.html
「饒懷英過世」的推薦目錄: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Re: 李鳳山的功夫怎樣? - 看板MartialArt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李鳳山師父【平甩功】 - 【教練分享】發生文/饒懷英師姊近年底 ... 的評價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饒懷英過世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饒懷英過世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饒懷英過世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YOUTUBE、PTT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饒懷英年紀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饒懷英年紀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饒懷英過世 在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饒懷英年紀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 的評價
饒懷英過世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 篡位自立或抄家滅族 一
歷史春秋網
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
導讀:堂堂一國之母,披散頭髮,光著雙腳,一步一泣,梨花帶雨,哀問自己名義上為帝國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嗎?」而皇帝已經萬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說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麼時候」,千般無奈,萬種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處,獻帝對同坐的郗慮(臣子奉另一臣子之命竟當皇帝面捕誅帝後而安坐)而感嘆的那句話:「郗公,天下竟有這種事!」
說到權臣,首先會想到曹操。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不僅使短短幾十年的三國歷史膾炙人口,更使曹孟德蒙上千載罵名,以「白臉奸臣」的形象遺之後世。少年時讀《三國演義》,也真為漢獻帝的懦弱而嘆息,憤恨曹操的奸詐凶狠。而後讀正史,看到史家直筆曹孟德殺了董承之後,又要漢獻帝把董承的女兒董貴人交出殺掉。當時董貴人已懷孕,獻帝「累為請」,哀求多次,仍舊母子受刑而死。當時的伏皇后驚懼異常,給她父親伏完寫信,講述曹操的殘逼之狀,讓其父想辦法殺曹操。沒料想伏完是個草包,一直「不敢發」,當然很快就事洩,伏完就真的「完」了。《資治通鑑》這段描寫最精彩:
(曹)操大怒,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收皇后璽綬,以尚書令華歆為副,勒兵入宮,收(皇)後。(皇)後閉戶,藏壁中。歆壞戶發壁,就牽(皇)後出。時帝在外殿,引慮於坐,(皇)後被發,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復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顧謂慮曰:「郗公,天下事寧有是邪!」遂將(皇)後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鴆殺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
中國良史的作者都是高明的文學家。堂堂一國之母,披散頭髮,光著雙腳,一步一泣,梨花帶雨,哀問自己名義上為帝國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嗎?」而皇帝已經萬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說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麼時候」,千般無奈,萬種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處,獻帝對同坐的郗慮(臣子奉另一臣子之命竟當皇帝面捕誅帝後而安坐)而感嘆的那句話:「郗公,天下竟有這種事!」
自漢以降,「這種事」屢屢發生,史不絕筆。成年以後,能靜心讀史書,觀二十四史,權臣逼帝,改朝換代,殺戮無遺,才知道曹操誅殺那麼幾個人實在是小兒科。如果當時他自己不動手,下場肯定如其後的子侄輩曹爽等人會被人一窩「燴」掉,嬰兒不免。究讀歷史,能發慨嘆,曹孟德父子英雄,不僅武功蓋世,平定北中國,而且文採華章,曹丕、曹植,龍子騰躍。即使曹魏王朝傳至最後的高貴鄉公曹髦,不僅眉目如畫,文採卓群,更能以善畫丹青之手親執兵刃,在喊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的同時,二十歲的年輕人駕戰車直衝司馬府。雖然最終身為戈穿,殞於車下,其英烈之風,仍不減曹家風採!對於曹操,連崇尚儒家正統的司馬光都心悅誠服地承認:「(曹操)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與敵對陣,意思安閒,乃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用法峻急,有犯必戮。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夷群雄,幾平海內。」
在東漢末年賊兵四起,生靈塗炭之際,曹操討董卓,破黃巾,徵袁紹,戮呂布,服張繡,梟袁譚,敗劉備,滅劉表,走馬超,又遠伐塞北,烏丸三種,鮮卑丁零,無不望風降服,致使戎狄屈膝,確實為一代豪傑!而在其有生之年,「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猶畏名義而自我抑制。至於他的子孫謀國,也是天道酬之,比起王莽之流以外戚竊國,不知要勝出幾萬倍。
曹操權臣出身,漸有天下。而後曹氏家國,又為權臣司馬氏所有。依理觀之,很有佛家因果報應的意味。羅貫中就幸災樂禍地做打油詩一首:「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料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只有兩種名義:禪讓和徵誅。權臣們奪國畏懼「篡弒」之惡,常借「禪讓」的名義。曹丕導演的「假禪讓」例子一開,晉、宋、齊、梁、北齊、後周、陳、隋、唐等等,無不借此名義。不過,曹魏,司馬晉,包括東晉的桓玄廢安帝,對前代帝君都沒有加以殺戮。漢獻帝,曹魏末帝曹奐,包括被虜的蜀漢劉禪,孫吳的孫皓,都得以善終。自南朝宋劉裕篡位,這位寒人出身的老頭子開始殺舊朝皇帝,再到沈約勸蕭衍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南朝北朝相蹈此習,末代的少年皇帝及鳳子龍孫們下場極慘,無一善終。
東魏權臣高歡逼走了北魏孝武帝,迎立孝靜帝,由於心裡有愧,對新皇帝恭禮有加。高歡死後,其子高澄襲位,對孝靜帝很是放心不下。史載這位青年皇帝好文學,美容儀,能臂下挾石獅子翻宮牆,箭術精妙,很像他的先輩北魏孝文帝。身為大將軍的高澄派中兵參軍崔季舒監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連吃飯喝酒說什麼話都要一一細稟。有一次孝靜帝在鄴東打獵,馳逐如飛,監衛都督(應該叫「監視都督」)就叫嚷:「天子您不要跑馬,大將軍會怪罪!」還有一次,高澄侍宴,舉一大斛直抵孝靜帝下巴:「臣高澄勸陛下飲酒。」封建等級社會,真正的臣下怎敢能直接「勸」皇帝飲酒!孝靜帝也急了,不悅道:「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也不想這麼活著了!」高澄大怒,指帝大罵:「朕,朕,狗腳朕!」並命令崔季舒猛搗靜帝三大拳,然後奮衣而出。連打皇帝都不親自動手,令屬下代擊,真是聞所未聞。
不久後,高澄被家奴刺死,其弟高洋襲大將軍位,很快就上演「禪讓」戲。靜帝不得已,與嬪妃辭訣。高洋派輛破牛車在東上閣等著接靜帝搬家,值班的小班長趙德跳上車作押解狀從後面抓持,孝靜帝以肘擊之,最後發怒:「朕畏無順人,授位相國,你是什麼奴才,敢逼人如此!」而對跪滿庭院淚如雨下的后妃,風神俊朗的孝靜帝還忘不了自嘲一句:「此日之事能和漢獻帝、常貴鄉公(曹魏末帝曹奐)相提並論啊。」這句話錯了。漢獻帝和曹奐「禪位」後好酒好肉好宮殿活了多年。高洋當皇帝不久,就用毒酒鴆殺孝靜帝,並其三子。
高洋初當皇帝時勵精圖治,北中國大半為其所有。而後沈湎於酒,動輒肢解烹煮虐殺臣下,有一天忽然向他妹夫元韶發問:「漢光武何故中興?」元韶是魏朝皇族,因為是高氏女婿,一直活得還不錯,此時只得老實回答:「因為王莽沒有把劉姓皇族全部殺絕。」於是高洋把魏朝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全部殺光,把元韶也囚入地牢,餓得這位駙馬爺啃自己衣服活活噎死。過了一陣,高洋又在晉陽把諸元疏屬也全部殺淨,或祖父為王,或身為顯貴,皆斬於東市,嬰兒投於空中承之以槊,共殺721人,棄屍漳水,以至於後來剖魚的人常在魚腹腔中看見人的指甲,致使鄴城人好久都不食魚。高洋又留下東魏王子元黃頭一個人,讓他和一些死囚從高台上以席為翅,飄悠而下,事先講好摔不死就饒他一命。死囚們紛紛摔成肉餅,惟獨元黃頭靈巧身健,求生心切,竟能飛到紫陌慢慢降下(估計有點像現在玩滑翔傘的技術),高洋食言,全然不顧「君無戲言」的古訓,把元黃頭交給御史關在獄裡餓死,還不如摔死來得痛快……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秦朝李斯、趙高,西漢霍光、梁冀,曹魏司馬氏,西晉司馬倫,東晉桓溫,東魏高歡,西魏宇文泰,南朝宋劉裕,齊蕭道成,梁蕭衍,陳朝陳霸先,北周楊堅,唐朱溫,後周趙匡胤,北宋高俅、蔡京,南宋秦檜、賈似道,元朝阿合馬、脫脫……朱元璋建立明朝,削弱宰相職權,最終閹堅弄權,宦官大成氣候,一個魏忠賢就已經「九千歲」了,種下亡國之禍。
有明一代,權臣只有張居正一人而已。清朝權臣差點當皇帝的只有攝政王多爾袞,後來的曾國藩、李鴻章小心翼翼,國柄在手仍一心忠於王室,最後的袁世凱一直被小溥儀念叨:他會不會是曹操?——果真是曹孟德之流,只不過世易時移,國人已不喜歡再有人當皇帝,春秋大夢,八十三天戛然而止。一代雄傑,活活憂死。
由此可見,權臣持國,只有兩種下場——一是先封王,受九錫,加黃鉞,然後搞「禪讓」,成為一朝開國之君;二是忠於王室,又戀於權力,或生時被殺,或死後宗族覆滅,鮮有善終。無論如何,子孫都難逃辱死。特別是南朝時期,王朝短命,幾十年就一個輪迴,可稱是「現世報」。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曹操
饒懷英過世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戰國名將生死錄(擴充篇)】秦王嬴政─辣個一統天下的男人
本篇文章是戰國系列的延續,同時也是回應一些粉絲不斷提出的一個要求:「我們想看秦始皇的故事!」
坦白說,有關秦始皇,我個人很推薦兩個作者:呂世浩老師(著有秦始皇系列)以及李開元先生(著有秦崩以及秦謎)。這兩位的著作是一堵牆大的高牆,我完全不及他們的萬分之一,自然也就不敢獻醜。但回想我能夠創作至今,就是有賴於粉絲們回應及支持,那我怎能一味閃避呢?所以我決定另闢蹊徑,今個兒來探討一個概念:秦王贏政的亂世領導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上述言論出自西漢學者賈誼的《過秦論》,簡單翻譯就是:秦始皇能統一天下,是因為前面歷代祖宗的累積,之後才水到渠成。光看這段話的意思,似乎秦始皇的統一秘訣有包含兩個字……靠爸。
事實上,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崛起,歷經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六代君主,之後才輪到秦王嬴政,要說前面幾位完全啥事都沒幹這顯然不太現實,不過以上有幾位君主其實是有機會提早統一天下,但卻在各自的原因下錯失良機,這才讓嬴政成功收割成就。
到底這些先輩對嬴政的一統天下之路鋪設了什麼背景以及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就藉由不同時代間的對照來呈現秦始皇的獨特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秦王贏政時的戰國形勢。
首先,秦國已經是無庸置疑的第一強國。當時秦國的版圖,擁有巴蜀、關中兩大糧倉,在軍糧後勤供應上不虞匱乏(尤其在秦國東進的高峰,當時北中南三路加起來有破百萬的大軍,竟然沒傳出缺糧危機,可見秦國當時加底有多麼雄厚);另外在北面佔據雲中、南方佔有漢中,成為出兵的良好橋頭堡;而最令人畏懼的,莫過於自商鞅變法以來完全被激起嗜血戰鬥力的精兵良將。秦王贏政坐擁以上資產進行統一大業,這個開局時在一片大好。
再來,當時的韓、魏、燕三國基本就是戰五渣。韓國本就國土小底子薄;魏國於信陵君死後再無能統御大軍的人才,導致後來對戰秦國基本就是被完虐而屢屢割讓土地;燕國就更別提了,他們曾創下以60萬優勢兵力被8萬趙軍打爆的難堪紀錄,之後又被趙國連取數座城池,而同時期的趙國則被秦國壓著打,可見燕國軍事實力的虛弱。
剩下齊、趙、楚三國,各有各的問題。
齊國曾被多國聯軍擊潰倒插一點亡國,後來雖然復國成功,但昔日精銳的齊軍是一去不復返,不過齊國本身土地富饒,所以經濟實力依舊強悍,像是秦趙兩國於長平對峙時,就顯示同時期的齊國是有足夠的餘糧可供外銷。
趙國在長平之戰損失40多萬的青壯年人口,這個巨大的人力損失造成趙國生產力始終無法重建,加上趙國位於北方苦寒之地,土地資源貧瘠(而且夠北邊還有因為資源更匱乏的遊牧民族隨時準備搶劫),所以已經無法和秦國抗衡;但趙國困苦造就當地民眾皆勇猛善戰,而且這個國家更是名將輩出,尤其是李牧,曾屢敗秦軍,是戰術上的不敗名將。
楚國則是版圖、人口、物資都能跟秦國抗衡的大國,雖然軍事上屢次敗陣,但這個龐然巨物卻有難以想像的爆發力足以逆轉戰局。例如秦趙長平之戰後,趙國首都遭到秦軍進攻,最後趙國成功說服楚國出兵,楚趙魏聯軍以絕對優勢兵力重創秦軍(但又話說回來,楚國後來曾組多國聯軍進攻秦國,卻被打得落花流水,可見楚國的戰力起伏實在太大)。
進行了以上戰局分析,以秦國當時的能力,別說一對一,就算同時一對二都不是問題(像後來秦國北上滅趙時,同時出兵中路攻打魏國)。但是……若各國一致聯合抵抗又會如何呢?
試想,如果齊國以豐富的財力支持各國(特別是戰力強悍的趙國),然後楚趙魏韓燕組成聯軍攻秦(理想上,最好讓李牧領軍),如此架式,只怕秦國依舊會吃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說到此處,秦王贏政之所以能統一六國,他作對的第一件事就是:延續祖宗功效卓著的戰略方針。
例如秦王贏政繼續執行秦昭王時代的「遠交近攻」策略,對於最遠的齊國一直保持友好關係使這個東方經濟大國保持中立,同時積極猛攻韓、趙、魏地區,擴展東進的路線。
也是贏政運氣好,齊國的末代君主田建本身就只顧自己死活,所以他非常願意配合秦國的外交政策,配合到其餘五國都被消滅了,齊國軍隊竟然都沒有主動援助他國的紀錄。
後來秦軍一方面以東進大軍牽制齊國主力,另一方面命令滅亡燕國的北方大軍南下突襲齊國後方腹地,齊國最終在秦國兩路鉗形攻勢下迅速滅亡。而遠交近攻的戰略,至此以完勝告終
而另一個延續祖先政策,甚至比祖先做的更超過的,是贏政他非常倚重外國人士。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歷代君主都有倚仗國外人士的紀錄,像是秦孝公重用商鞅(實施變法)、秦惠文王重用張儀(實施離間各國的連橫)、秦昭王重用范雎(遠交近攻)。但與此同時,秦國本土勢力也會反撲,像是商鞅就因得罪權貴而被誣告導致身亡、張儀曾經被秦國本土實力批評到出走他國(不過他還順道禍害了楚懷王)、范雎後來也被趕下相邦的寶座。
贏政用他國人才可謂毫不手軟,最先是用韓國的水利工程師─鄭國主持工程,偏偏這個鄭國竟然是韓國的間諜,企圖用水利工程拖垮秦國國力,後來間諜身分曝光後,贏政曾發布逐客令好趕走所有外國人才,但後來楚國人李斯極力勸阻後,贏政收回命令,並在之後對外國人才更加倚重信任。比如:從韓國用半威脅的方式拐來韓非請教政務、重用楚國人李斯實施反間計並掌管司法、厚待魏國平民尉繚並向他請教軍事。
說到此處,秦王贏政後來之所以能成為讓「書同文、車同軌」的秦始皇帝,或許就是相對於歷代先祖,他能更徹底的打破門戶之見而不局限於一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面提到的,是秦王嬴政如何繼承了先輩的優秀遺產。接下來則要提:嬴政又有何特別之處使他能達成前人未竟的事業?
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注意,僅止於統一天下的過程),秦王贏政的目標導向明確,為達目的他更能放棄臉面而做最正確的事。
像先前提到,為了顯示對尉繚的尊重,贏政竟讓他享受君王等級的待遇,而且對待他的態度異常恭謙有禮。而更經典的案例,就是他與王翦的互動。
王翦,秦國王牌名將,日後滅趙及破楚的關鍵人物。但在最初討論破楚的準備時,王翦堅持一定要動用60萬大軍,與此同時,少壯派將領李信認為只要20萬即可,後來贏政選擇任命李信並解除王翦的職務讓她回老家。結果李信攻楚卻被狠狠挫敗(我前面提到,楚國突然爆發時其實威力很恐怖),眼看戰況緊急,贏政親自跑到王翦老家道歉認錯,而且之後對王翦的任何決策及行動表示全然的尊重。
類似的場景其實數十年前也出現過,那是長平之戰後的秦昭王及白起。最初白起打算趁趙國慘敗的空檔,立刻猛攻趙國首都,但秦昭王認為秦國損失也很嚴重,阻止了白起的規劃。之後秦昭王發起新一輪的攻趙之戰,但戰況不利,在此期間,秦昭王屢次向白起徵詢意見,可面對白起的勸阻,秦昭王卻是惱羞成怒地一意孤行,甚至後來在別人的挑撥下,命令白起自殺,而各國對於白起的死無不拍手叫好。
統一時期的贏政並非沒有犯錯,但他最厲害及可敬的,是他犯錯勇於承認並立刻改善,這樣的氣度及手腕絕對是領導人的典範。
(不過,這不代表贏政是個好人。事實上,王翦重掌兵權後立刻用貪汙的方式損害自己名譽,尉繚則在贏政統一全國的時刻立刻逃跑並隱姓埋名;因為他們兩位都知道:嬴政刻薄寡恩,當人對他已經沒有利用價值而且又理念相悖時,他將會毫不猶豫的消滅。)
另一個使嬴政能完成祖宗無法成就的原因,那就是……身體健康好。
別覺得我在搞笑,在賈誼提到的秦始皇前六代君主,其中一位是秦武王,此人最喜歡跟別人比力氣,結果有一次他跑去舉鼎(大家可以想像成今天健身房的挺舉或是硬舉動作),由於鼎實在太重,他竟然舉到一半就被活生生壓斷小腿骨,最終傷重不治,堪稱是做死君王代表的楷模。
六代君主中,真正搞笑(或說悲劇)的存在則是秦孝文王,這位老兄是秦昭王的接班人(順帶一提,秦昭王就是在長平之戰擊敗趙國,並在任內參與聯軍破齊,是秦國真正能獨霸天下的關鍵領導人),秦昭王活了74歲,在位時間是戰國諸多君主中最長的56年,所以秦孝文王足足當了15年的儲君。好不容易秦昭王過世,秦孝文王登基,然後……然後他就死了,是的,沒開玩笑,他老兄只當了3天君主就下崗。
其實秦孝文王活了52歲,在那個時代算是命長,所以我們還可以說是他老兄命不好。可接下來的君主,也就是秦王嬴政的老爸─秦莊襄王,就實在是身體出問題,因為他31歲接班,然後3年後就葛屁了。
比較起來,秦王贏政就很保重龍體,沒有進行什麼損害身體的小愛好。而且就某方面來說,秦始皇的身體素質可謂強悍至極。想想他後來為追求長生不老,吞了一大堆煉丹出來的重金屬化合物,竟然還能撐到50歲才掛掉,這種把命玩那麼久才下線的硬朗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地。所以我才說,身體健康好,那是很重要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嘮叨話說到這(目前是3000多字,大家還撐得住嗎),我想表明:其實秦始皇能成就統一大業,有他的個人特質,但不可忽視過去先輩們的累積。就好像現在是由過去層層累積而成,而歷史就是嘗試將過往給理清楚,好讓人更了解現在的狀況。
話說到此處,這也就不難理解呂世浩老師為何寫完第一本的秦始皇後,第二本則寫下秦國大致上的過往歷史,因為沒有歷代先人,秦始皇難以孕育。
但如果處處都只遵從過去,秦王嬴政又豈能成為影響後世的秦始皇帝,以至於後人會有「百代皆行秦政制」的感嘆(別的不說,皇帝這詞就是嬴政他個人的創意,而他堅持的郡縣制,更是現在行政區劃分的雛形,同時在理念上領先當時大部分地區好幾百年)?而要了解秦始皇有多獨特,李開元先生則有匠心獨運的佳作。
(話又都回去我的開頭了,所以其實大家一開始就聽我的話,趕快去看兩位老師的作品,這樣我少點囉嗦,看官也節省時間,不是挺好的嗎?又話說,我這麼賣力推兩位老師的作品,然後從頭到尾就沒收過一分錢,兩位老師作品的出版社是有沒有看見?看見的話,我也不要求錢,就以後多給點好處照顧一下就行了,我這人一向很好說話的。)
但其實真正讓我感嘆的一點是……秦王嬴政一統六合,表現的是多麼英明神武?後來秦始皇帝一心追求長生不老,老想當神仙的結果就是直至死前都沒好好立接班人,導致一個劃時代的帝國迅速的土崩瓦解,那時的他又是如何的愚蠢?
不過我也沒法批評他,畢竟我的才智又豈能比的上嬴政的萬分之一?而我的劣根性又有比嬴政少上半分?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達成其中一方面的人本就不多,同時把握兩方面得宜的人更少,與我而言,在知道自己不如人智的同時,只能勉勵自己往自知者明的方向邁進,最起碼這能讓我捫心自問時能夠比較好交代(這只是握自己個人的定位,大家可別都學我呀,何況我自己都還沒做好)。然後我簡單的二分,為嬴政的出色之處喝采,為嬴政給我的體驗感到嘆息,如此成就我這暫時性的一家之言。
而在給現在的我留下註解之餘,也是答謝讀者們的願望,未來的路上,也是請大家多多指教了。
圖片為:
左─後人想像的秦始皇
右─日本漫畫家想像的青年嬴政(出自王者天下)
其實秦始皇的相貌,尉繚有形容過: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
但我覺得......這說了等於沒說,因為我看不懂呀!
#嬴政
#大推呂世浩老師的秦始皇
#力推李開元老師的秦謎
饒懷英過世 在 李鳳山師父【平甩功】 - 【教練分享】發生文/饒懷英師姊近年底 ... 的推薦與評價
【教練分享】發生文/饒懷英師姊近年底了!這一年的特別,也把人都推向了特別。 特別的是,經過了這麼多,疫情、天災⋯,誰能領悟到一個心境—「凡事皆其來有自」。 ... <看更多>
饒懷英過世 在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饒懷英年紀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以教授「平甩功」聞名的氣功大師李鳳山的弟子饒懷英得知此事後啞然失笑地說:「李大師過去參加武術李鳳山年紀臉書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 ... ... <看更多>
饒懷英過世 在 Re: 李鳳山的功夫怎樣? - 看板MartialArt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redeploy (不看僧面看佛面)》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soul 看板]
: 作者: honu (水母) 看板: soul
: 標題: Re: [問題] 自由基與氣功?
: 時間: Sat Feb 3 13:22:51 2007
: 我完全不懂你這篇到底想要講什麼 (囧)
: 首先,你引用數據錯誤。
: 李鳳山老伯伯不只五十出頭,他已經快七十了
: 一個快七十的人是要長得怎樣氣色好?頭髮烏黑?皮膚光滑?
: 那不是李鳳山,那是永遠的娃娃潘迎紫吧!
LP啦...
我朋友生意上遇到李鳳山以前在國安局的學長...
李鳳山了不起剛過五十...
還七十勒...
快七十要怎麼氣色好...
去看看縱鶴門的林英明掌門...
問問他從他老爸過世後有沒練拳...
自己沒理法也就算了...
打個氣功跟國安局不知道有啥洨屁關係出來唬弄人...
行徑不知收斂還可以傳出跟女弟子有不倫的關係...
這種消息怎沒從打著九九神功名號的涂家兄弟傳出過...
練啥洨氣奪啥先天造化...
林盃就可以很明白的告訴你...
教那甩手功叫一堆人帶動全民甩手...
擺明就是訛詐你...
他就是覷你智商不足...
: 而且人年紀大了還是要有一點體脂肪才會看起來比較年輕
: 我第一次知道李鳳山這個人,是在超級星期天上看到的
: 而且是年代久遠的超級星期天的交亮公開賽,那集找來很多台灣國術高手
: 包括李鳳山、詹明樹跟卓玉雀賢伉儷(當年還沒結婚)等人
: 我還記得卓玉雀是在溪邊打兇猛的拳路,然後把阿亮嚇到剉 XD
剉啥...
客套話聽不出來喔...
遇到帶名號的你主持人不恭維個幾句不然笑說老人運動嗎...
: 而李鳳山的年紀是略大於張小燕(1948~)的
: 我不是李鳳山門下的弟子,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學武術(不是不學無術)很久了
: 倒是有一個朋友從國安局退下來,十幾年不能出國護照被沒收的那種
: 他在國安局任職時,他們的教官就是李鳳山
: 有次,李拿了個台灣人乘涼用的長條凳,當場表演一段猴爬凳
: 就整個人鑽到條凳下然後繞著條凳爬一圈又爬出來
你看過?還是夢中看到那朋友?
這種鑽板凳鄉下小孩家裡有長板凳那個沒幹過...
李那傢伙都敢寫進書裡說是親子氣功...
那小孩剉青屎他要不要說是小孩練氣排毒從二便出...
: 朋友說,李鳳山從以前就長成那個樣子了,現在也還是那個樣子
: 不過聽說他這幾年在搞什麼辟穀,加上可能是梅門事務繁雜,這兩年他老蠻快的
: 就算練氣功可以養生,人還是會老的啊,又不是說練了就可以逆轉時空 XD
: 那樣的話諾貝爾獎就給他好了。
長那樣子...
那只是說明從前就不知收斂現在仍舊...
辟穀可以用搞的?
你當書上看看模仿學斷食那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喔...
那還練啥洨氣功...
少來玩那文字遊戲...
我看只要有練就當有養生...
結果一看到操場上笨笨去慢跑的...
隨便抓一隻氣色都好過這些氣功大屍...
就賭你懶你笨啊...
不然要賭他有真功夫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86.16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