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COVID-19 Exposure Notification API的追蹤功能,是Apple與Google於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共同研發的。只要是iOS 13.5(iPhone 6s以上兼容)或Android 6.0以上就會內置這功能,並非如網上流傳指,增添了一個傳感器。這技術其實是利用藍牙交換資料技術,記錄過去14日內曾經接觸過的藍牙裝置,並需要配合由當地政府推出的追蹤疫情手機應用程式(加拿大、日本、英國及歐盟多國已經推出或在測試當中),才能取得手機14日內記錄下來的藍牙裝置資料,其他用家也需要有這個政府應用程式,才會接收推播通知,告知在過去的日子裡,可能曾接觸過確診者,而需要進行醫學檢測。Apple及Google強調所有用戶識別碼(Proximity Identifier)都是隨機產生,而且資料亦經過加密,所以大家不需要擔心有資料外洩問題。香港政府早前亦已經回覆傳媒查詢,表示暫時未有計劃開發利用該功能的程式。這個功能在沒有政府應用程式之下,基本上是不能啟動,如大家仍然擔心,也可以在自己手機的設定內查證一下,並將功能關上,防止個人資料外洩。
#COVID19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82的網紅Fernando Chiu-hung Ch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超雄議員:多謝主席。正如你所說,我之前已提交信件給你。第一、請你老人家解釋你的酌情權。不過,你已經答覆我,說你已經解釋了,不過我仍表示遺憾。因為長者生活津貼的計劃牽涉到62億元公帑,亦影響 -- 根據政府估計 -- 40多萬名甚至可能更多長者的福祉,亦牽涉到整個香港的養老制度。這項政策未曾正式作出...
香港政府api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Apple或Android手機有「COVID傳感器」?】
今日好多人收到以下訊息,有無FC過?
//重要:各位有冇留意到⬇️?
剛剛睇咗手機FC,原來係真的 😢
a " COVID-19 " sensor has been inserted secretly into every phone. Apparently when every one was having a phone disruption earlier this week, they were adding COVID -19 tracker to our phones
If you have an android phone, go under settings, then look for Google settings and see if it's there.
If you are using an IPhone, go under settings, privacy, then health, it's there but not yet functional. The app can notify you if you've been near someone that have reported having COVID-19.
Don't turn it on because you will be tracked everywhere you go but once you update your phone, it will automatically be turned on on our phones.
每個電話中都秘密插入了一個“ COVID-19”傳感器。 顯然,當本週早些時候每個人的電話都中斷時,他們正在向我們的電話中添加COVID -19追踪器
如果您有Android手機,請進入“設置”,然後查找Google設置並查看是否存在。
如果您使用的是iPhone,請進入“設置”,“隱私”和“健康”菜單,但該菜單尚無功能。 如果您附近有舉報過COVID-19的人,該應用程序可以通知您。
不要打開它,因為您到處都會被跟踪,但是一旦您更新手機,它將在我們的手機上自動打開。記得要關閉!//
好多人一check見到有,都好緊張!
實情係,這是個由Apple同Google共同開發嘅 contact tracing / exposure notification 嘅API,唔係app,部部機近期更新咗都有。事緣年頭有些國家政府為咗追蹤武肺個案,開發用手機追蹤嘅app,原理一般係用例如藍牙收集曾經喺附近出現過嘅電話嘅記錄,長過一段時間就當係緊密接觸,如果有人中招,就通知其他曾經同佢喺附近緊密接觸過嘅電話嘅主人。不過,在技術、安全和私隱上好多問題,於是兩間電話OS公司就在幾個月內開發咗這個共同API,俾各國政府用。使用這個API,根據兩間公司的資料,相關用戶資料不會與兩間公司和其他用戶分享,也不會追蹤用戶的所到地點。
這是個iOS同Android入面已有嘅API,但不等於你有個app。如果你所在國家或地區有這些app(例如加拿大、英美部份地區、西班牙等),都要你下載相關的app先work,而香港至今係無這樣的app嘅。上星期香港政府話搵供應商做exposure notification app嘅可行性研究,但據悉並不打算用這個API。
以上訊息,並不準確,因為除非你下載過這種app更授權/opt in過,你手機應該無COVID傳感器或app,只有API,而API理應不會有被使用/啟動,也不會怎樣「手機上自動打開」。
Apple資料:
https://www.apple.com/hk/newsroom/2020/04/apple-and-google-partner-on-covid-19-contact-tracing-technology/
Google資料:
https://www.google.com/covid19/exposurenotifications/
已用這API寫咗app俾用戶用嘅國家/地區:
https://www.xda-developers.com/google-apple-covid-19-contact-tracing-exposure-notifications-api-app-list-countries/
香港政府api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這周剛播出的《北德廣播》訪談全文,在此和大家分享:
### 北德廣播:
大致來說,您對數位民主的願景是什麼?您覺得應該具備哪些元素?
### 唐鳳:
數位民主,是運用數位空間的一種民主型式,讓人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得以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
廣播和電視中,讓我們可以對數百萬人開講;然而,透過網際網路,我們可以聆聽到數百萬人的聲音。
更重要的是,數百萬人也能彼此傾聽。
### 北德廣播:
像那樣的新型社會、數位社會,重點是透明還是參與?你對其有何展望?
### 唐鳳:
我認為重點是傾聽和互信。政府應該信任民眾,而非要求民眾的信任。
數位科技,是為了擴展面對面交流場景的互信感。
這種互信,在此之前,只存在於比較小規模的場域,只有少數人能參與。
運用數位科技,我們能擴增影響力,讓數百萬人共創互信,這就是我的願景。
### 北德廣播:
俄羅斯和中国的獨裁者,正在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利用網路、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
您對臺灣數位民主的展望,與中国的使用方式相比,如何區隔這其間的差異?
### 唐鳳:
當我們提到「透明」,意思是讓國家面對民眾時,保持高度透明、展現誠信。
而在中国,有時則是靠系統設計,讓人民對於國家極度地透明化,展示出某種難以言喻的「和谐」。
### 北德廣播:
這兩種方式差異很大。全世界各地都看到民粹主義、獨裁者的興起。您認為要如何修復自由民主體制?
### 唐鳳:
民粹的主要問題,其實並非因為它的普及,而是因為它把某些人排除在民主的對話之外。
民粹假如能擴充民眾的範圍──把 18 歲以下的年輕人、未來的世代、甚至河流山脈和大自然,都包容在民主進程裡──那麼我全力支持。問題是,民粹時而會激起憤怒,進而越演越烈,衍生為集體的同仇敵愾。當一個人處於氣憤的狀態下,就很難心平氣和地聆聽。
我們發現,可以將民粹式的憤慨運用幽默的方式,轉變成能包容更多人的討論,因為趣味本來就有共享的元素。
幽默若能運用得當,以開自己玩笑取代嘲諷他人,就能夠讓民主更加涵容。
### 北德廣播:
自由民主制,是否不足以為民眾代言?
### 唐鳳:
在社群媒體和 #主題標籤 出現後,人與人之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親近,也不再需要靠一位人民代表作為聯繫彼此的媒介。
有趣的是,儘管政府跟人民的距離並未改變,感覺上卻較從前遙遠許多。
因此,如果我們不在規模上擴大彼此傾聽的能力,那麼四年一次、三年一次的投票,確實讓人感到非常不足。
### 北德廣播:
正如您給自己的定位,您會說臺灣社會已經準備好迎接您所謂「持守的安那其」思想嗎?還是您在工作崗位上履行職責時,有遭遇到阻力?
### 唐鳳:
並沒有遭遇任何阻力;我自己就是抵抗勢力(The Resistance)。我每次對著鏡子,就看到抵抗勢力。(笑)
我所謂的抵抗勢力,意思並不是要改變他人、改變體制等等;而是在於創造出空間,讓新的價值能從我們各自不同的立場上湧現。
在臺灣,我不會說有人反對這件事。
### 北德廣播:
您在為政府資料設定的透明度上,有了多大的進展?
### 唐鳳:
在臺灣,無關個人隱私的政府資料,都採取一收集就發佈的策略。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概念,就是在採購資訊系統時,絕不可以歧視殘疾人士。
舉例來說,如果政府採購的網站讓盲人無法使用,那就算歧視,供應商有可能被取消資格。
而在臺灣,我們會說,如果你進行採購,卻只供人類使用,機器無法讀取,那你就是歧視機器人——當然我們字面上不那樣表達,但意思就是網站都必須運用 API,讓機器可以讀寫。
這方面我們非常先進,採用 OpenAPI 作為國家標準已經有兩年的時間。
### 北德廣播:
面對這樣的創新,為什麼臺灣社會準備得特別充分?
### 唐鳳:
我認為臺灣社會已習慣將寬頻使用視為人權之一。無論在哪裡,大家都預期能連上遍佈各地的 4G 網路,甚至在高鐵的隧道裡。
因為那樣,我們覺得數位是對民主體制的補充,而不是將部分無法使用寬頻的人排除在外。
### 北德廣播:
再來看看與中国的爭端。中国以武力威脅,要求所謂「分离的台湾省」「回归祖国」。您如何看待臺灣的未來?
### 唐鳳:
我認為中国目前也正致力於數位治理,但往往是基於監控式國家主義,包括「社会信用体系」等等。
這實際上是跟我們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雙方並不在同樣的軌道上競爭。
既然中国朝相反方向發展,分離是當然的趨勢。不需要任何人為的介入,就已在分離的過程中。
### 北德廣播:
「分离省份」不是您的用詞,對吧?當他們說「分离省份」時,您有其他的形容方式嗎?
### 唐鳳:
臺灣的民國政府,已經在去年取消了「省」這個用詞,不再設置省政府主席;既沒有福建省主席,也沒有臺灣省主席。對於中国仍設有所謂的「台湾省」,我們敬表理解,只是我們再也不那麼形容了。
### 北德廣播:
您如何詮釋中国以武力恫臺的目標?你認為結局會是什麼?
### 唐鳳:
結局是什麼?這您可能要去問問中国官員,或是我們負責外交的首長。
我認為,關於中国目前從事的網路作業──那是我比較熟悉的領域──是企圖建立網路空間的另類規範,使網路不再是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倒更像臣服於網路空間下層的司法主權管轄,並利用「国家防火墙」等系統,進行全面掌控。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種類似內部網路的管理體系只在中国實行。我認為目前的中国,正試著塑造該體系成為替代規範,與歐盟及太平洋區域的規範體系,作出區別。
### 北德廣播:
臺灣也可能成為中国人民適合民主體制的實例。
### 唐鳳:
什麼?(笑)
### 北德廣播:
我的意思是這邊有臺灣,另一邊有中国,而臺灣相對於中国是活生生的實例……
### 唐鳳:
臺灣的確是很完善的實例,來證明現代智人適合實行數位民主。
### 北德廣播:
身為數位政委,您如何處理中国的不實資訊,和網路上的宣傳活動等?能不能給我一些關於他們作法上的例子?
### 唐鳳:
我認為,不實資訊的操縱者,最終是想在民主的進程裡種下分歧,讓人們不再信任彼此。如果有所謂的結局,那就是結局。
它的目的並不是想造成某人當選,或某人被罷免。相反地,它是想讓人在看了不實資訊後,自覺不再是政體的一部份,因而主動從政體的公共討論中脫離。
為制衡該現象,解決之道並不在於有人下台,或是授權部長刪修新聞工作者的報導。
在臺灣,新聞工作者的話語權總是高於部長。因此我們必須與新聞界合作,讓臺灣每個能夠使用寬頻的人,都知道新聞工作所代表的意義。
無論是事實查核、來源查驗、平衡報導、多方擷取敘述的藝術、取得多方說法來形成報導視角的觀念;這些都可能是每個公民渴望獲取的素養。
為此,從今年開始,我們已經將媒體素養納入小學教育裡,就從一年級開始。
### 北德廣播:
您如何評價社群媒體在這方面的作用,例如不實資訊宣傳、冒充新聞等等?
它使得問題更加惡化嗎?
### 唐鳳:
社群媒體確實是強大的擴音器。如果你從憤怒的想法起始,社群媒體當然可以提供場域,讓怒氣迅速匯集成憤慨,無論這個想法的真實程度如何。
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以趣味和歡樂起頭,社交媒體也自有一套傳播貓照片的管道。它同時協助雙方玩家。
正因如此,我們可以設計出能夠鼓勵更多共識的社群媒體。假如社群媒體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設計,就有益於社會。而如果是以另一種方式設計,就對社會有害。要成為反社會媒體或是親社會媒體,都是取決於設計。
### 北德廣播:
與年長者相比,臺灣的年輕一代對中国內地感覺較為疏遠。這對臺灣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 唐鳳:
關於台灣島嶼的未來,據說玉山因為受到兩大板塊擠壓,每年上升兩公分;我認為,這象徵著我們不斷向上、仰望星空。從南島語系到新住民,我認為臺灣作為許多血脈、各種文化的搖籃,是很完善的實驗場域。
從跨文化的相互影響中,創造出新興文化,那正是臺灣向上提昇的未來。
### 北德廣播:
相當玄妙的說法。就現實層面來看,臺灣年輕人比起長輩來說,跟中国內地越顯脫離,那是否會進一步加劇衝突?
### 唐鳳:
您是說他們……
### 北德廣播:
……不像長輩那樣跟中国內地緊密相連,畢竟他們成長於一個不同的世界,像是數位世界等等。
### 唐鳳:
在臺灣,不同的世代對所謂「內地」有不同的聯想。好比像我的祖母,會把「內地」跟日本作聯想。而我父母那一代,會把「內地」理解成中國大陸。
至於我這一代跟更年輕的世代,或許會把「內地」跟南投作聯想,那是臺灣本島唯一不靠海的區域。總之這是個可以泛政治化使用的地理措詞。
臺灣文化的精采之處就在於,多樣的文化層能夠共存、同意互相共處。我想再強調一次:這樣的世代團結,正是臺灣文化的精髓。
實際上,你在瑞士也看得到相同現象:人們同意以民主進程作為他們的國家認同,而非特定的語言、文化、聯盟或喜好,像是支持的足球隊等等。
### 北德廣播:
香港學生的抗議活動,肯定讓您想起 2014 年在臺灣的情況。對此,您作何判斷?您預期中国內地、中国政府會有什麼反應?
### 唐鳳:
我認為很有意思的是,這兩次運動後,在地方層級的選舉都有風向的轉變,顯示出運動如何強化了人民的觀念:只要充份參與代議民主制,就能夠有所作為。
兩者都是以群體的行動,來獲取主動權、脫離無助的光景。我認為那是好事。
香港和臺灣之間的不同在於,臺灣人民選出新任市長、議員後,市長及議會對於預算幾乎握有完全的控制權,不受中央閣員影響。這就使得內閣感受到壓力,他們必須邀請中介者、公民科技工作者——來自佔領方的人——成為指導者。我在當時也因此成為內閣的見習顧問。
但在香港,新當選的區議員對預算、政策等事務的實際控制權,相對於臺灣來說,就弱了一些。正因如此,我認為對中央政府所造成的壓力,不論是對香港政府層級、或是對中国政府層級,都不如太陽花運動佔領後那樣強大。這方面還有待努力。
### 北德廣播:
您為香港年輕的一代感到驕傲嗎?
### 唐鳳:
任何地方的年輕世代,若能懂得運用網際網路,協助人們克服無助感,我都替他們感到驕傲。
所謂的無助感,我指的是因為擔心鄰居反對、覺得自己是附近唯一關心社會議題的人,就無法採取行動。
人們漸漸學到,只要進入網路空間,你就可以遇到成千上萬跟你感受雷同的人,讓原本各自孤立的彼此形成一股力量,運用 #主題標籤 進入群體行動。
### 北德廣播:
我無法詢問中国政府,這裡沒有相關人士。假使中国武力介入香港,就您的看法,那對臺灣是什麼樣的信號?
### 唐鳳:
我認為那將是所謂「一国两制」被打破的信號。目前在我看來,中国仍嘗試在此論述上維持平衡,那是他們對香港的承諾,而港人卻也醒悟到新的現實是那正遭受到侵蝕。
假如中国以武力介入,則顯示對此模式有了非常快速的改變,而不再是緩慢而漸進的滲透。
### 北德廣播:
我們對未來是否都太過悲觀?
### 唐鳳:
我不知道所有人的想法,但我嘗試大範圍地傾聽大家的聲音。
在臺灣,我們發現,當人們想到未來時,儘管對未知存在著恐懼,卻也有著對未知懷抱的許多好奇心。
我認為,若非親自付諸行動、將未來帶進世界,那就難以理解未來。一旦你參與未來的創造,就不會感到恐懼,因為你很清楚將要臨到的事。假如沒有能動性,只有習得的無助感,那很自然會對未來感到恐懼。
### 北德廣播:
非常感謝您,唐鳳。
### 唐鳳:
謝謝您。
香港政府api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張超雄議員:多謝主席。正如你所說,我之前已提交信件給你。第一、請你老人家解釋你的酌情權。不過,你已經答覆我,說你已經解釋了,不過我仍表示遺憾。因為長者生活津貼的計劃牽涉到62億元公帑,亦影響 -- 根據政府估計 -- 40多萬名甚至可能更多長者的福祉,亦牽涉到整個香港的養老制度。這項政策未曾正式作出任何公眾諮詢,正常來說,最低限度在立法會的事務委員會也要有透徹的討論。但是,很可惜,這件事,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迫立法會盡快通過,而它自己則制訂一個所謂追溯期,表示這個月通過後,最多追溯至本月1日,造成我們今天這樣子的開了整天會議,在今晚要繼續開4小時會議至晚上11時。我本人看不到這件事的迫切性,只要政府願意追溯,我們今天看到司法委員會恰巧在討論,司法人員他們的加薪可以追溯,公務員的加薪也可以追溯,追溯半年、大半年也沒有問題,但長者的生活津貼,政府卻"企硬",自己設限,這點我覺得政府是完全有意為難立法會。此外,主席,我也有一項動議,我會根據《財務委員會會議程序》第37A段提出。我希望秘書處會將我的動議印製予所有同事參考。我不會詳說我的動議,不過內容基本上是我要譴責政府,完全不尊重立法會審批的程序。這個方案未曾獲得通過,已經在外面廣泛用傳媒的報道,用公共API,用公眾宣傳賣廣告,要將這件事造成為既成的事實,兼且威脅立法會,如果我們不通過,不能盡快通過,加上追溯期,我們便會成為罪人,這種手法是不要得的。
一項公共政策一天未曾落實,未曾獲得本會通過,都不是一項公共政策。你花公帑來搞這些宣傳,做這些小動作來威脅立法會。你提出這項議案,是否完全不容許我們有任何空間討論呢?是否一定會原封不動地通過呢?是否一點改變也不容許呢?你這樣子的處理一項公共政策,立法會甫復會,你便盛氣凌人,寸步不讓,不尊重立法會的審批程序,未曾批核已經提升公眾期望,製造輿論,威迫本會,這種做法令人遺憾,應該予以譴責。我這項議案,希望主席你老人家能盡快處理。我在這裏問一個問題,我想問政府:你在這項公眾宣傳上花了多少公帑;花了多少公帑來宣傳長者生活津貼;以及動用了多少公共的免費廣播時間,花了在長者生活津貼上,佔我們每年容許政府的免費廣播時間的比例為多少?
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下午6時45分
財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日 期: 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
時 間: 下午6時45分至6時
地 點: 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室1
會議議程: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
香港政府api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張超雄議員:多謝主席。正如你所說,我之前已提交信件給你。第一、請你老人家解釋你的酌情權。不過,你已經答覆我,說你已經解釋了,不過我仍表示遺憾。因為長者生活津貼的計劃牽涉到62億元公帑,亦影響-- 根據政府估計-- 40多萬名甚至可能更多長者的福祉,亦牽涉到整個香港的養老制度。
這項政策未曾正式作出任何公眾諮詢,正常來說,最低限度在立法會的事務委員會也要有透徹的討論。但是,很可惜,這件事,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迫立法會盡快通過,而它自己則制訂一個所謂追溯期,表示這個月通過後,最多追溯至本月1日,造成我們今天這樣子的開了整天會議,在今晚要繼續開4小時會議至晚上11時。
我本人看不到這件事的迫切性,只要政府願意追溯,我們今天看到司法委員會恰巧在討論,司法人員他們的加薪可以追溯,公務員的加薪也可以追溯,追溯半年、大半年也沒有問題,但長者的生活津貼,政府卻"企硬",自己設限,這點我覺得政府是完全有意為難立法會。
此外,主席,我也有一項動議,我會根據《財務委員會會議程序》第37A段提出。我希望秘書處會將我的動議印製予所有同事參考。我不會詳說我的動議,不過內容基本上是我要譴責政府,完全不尊重立法會審批的程序。這個方案未曾獲得通過,已經在外面廣泛用傳媒的報道,用公共API,用公眾宣傳賣廣告,要將這件事造成為既成的事實,兼且威脅立法會,如果我們不通過,不能盡快通過,加上追溯期,我們便會成為罪人,這種手法是不要得的。
一項公共政策一天未曾落實,未曾獲得本會通過,都不是一項公共政策。你花公帑來搞這些宣傳,做這些小動作來威脅立法會。你提出這項議案,是否完全不容許我們有任何空間討論呢?是否一定會原封不動地通過呢?是否一點改變也不容許呢?你這樣子的處理一項公共政策,立法會甫復會,你便盛氣凌人,寸步不讓,不尊重立法會的審批程序,未曾批核已經提升公眾期望,製造輿論,威迫本會,這種做法令人遺憾,應該予以譴責。我這項議案,希望主席你老人家能盡快處理。
我在這裏問一個問題,我想問政府:你在這項公眾宣傳上花了多少公帑;花了多少公帑來宣傳長者生活津貼;以及動用了多少公共的免費廣播時間,花了在長者生活津貼上,佔我們每年容許政府的免費廣播時間的比例為多少?
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下午6時45分
財務委員會會議議程
日 期: 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
時 間: 下午6時45分至6時
地 點: 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室1
會議議程: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