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被批「反中亂港」?
全文:https://www.post852.com/?p=313096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昨日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在東啟德體育館檢測中心遇上醫學會會長蔡堅。聶德權在貼文中引述蔡堅指,今次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是個好經驗」,可為日後防疫工作的具體操作做好應變準備。
蔡堅向《香港01》表示,參與協助檢測計劃,是因為自己曾就部分細節提此意見,同時希望了解計劃進行是否順利。他笑稱參與工作亦因「唔想畀人指責話反中亂港」。
蔡堅過去曾多次批評政府防疫措施不足,包括促請政府取消豁免檢疫入境。他曾在醫學會記者會上,以「特首不同」回應記者問及為何香港檢測數字遠低於澳門及新加坡,其後他的醫務所持續遭電話滋擾。
#852郵報 #聶德權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ERNEST案內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叱咤頒獎有咩咁好睇?」唔知幾時開始,當有人話要睇叱咤嘅頒獎典禮個陣,身邊有啲朋友都會用呢個問題嚟撻返你轉頭。我諗由無咗4台聯頒開始,香港人都逐漸少咗睇香港樂壇嘅頒獎典禮,我自己都唔例外。由細細個睇啲歌手上台講感言睇到跟住一齊喊,睇Eason同古巨基爭男歌手金獎到2010年因為版稅風波以致四台聯頒開...
香港普及體操節 在 Barkid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咖零距离之二街健可以全民化,而非精英化》
謝謝Power Team的訪問
由於微信公眾號連結不到
所以把內容以圖片形式分享出來
另外附上文字版
與各位同好互相交流學習:
《专访亚洲街健创史人之一,铭仔》
撰稿:
彭彤 中国(Power Team国际力量团队负责人)
授访:
李卓铭(铭仔) 中国香港(亚洲街健创史人之一)
Barkids街頭健身創辦人
亞洲首本街頭健身教科書作者
街頭健身比賽評判
中文大學街頭健身發展客席導師
香港首位街頭健身導師
教育榮譽學士
街頭健身講座導師
學校以及社區組織街頭健身導師
街頭健身比賽活動籌辦人
台灣街頭健身講座導師
街頭健身台灣代表隊技術顧問
內地街頭健身團隊X-bar以及
深圳南山區街頭健身協會技術顧問
彭彤:
做为亚洲街健创史人之一,您认为街健现状与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铭仔:
大家好,非常感谢这次彭彤的采访,很高兴来这里做客。 我認為目前街健是嬰兒期,需要學習的東西特別多。比方說街健系統訓練應用,街健的精神意義以及街健推廣宣傳等等,這些東西都需要像足球運動類一樣,慢慢累積經驗,結合現實環境一點點地進行改善施行。
至於街健的未來發展方向,我是非常樂觀的態度。畢竟這是一項方便有效率而且有趣的健身運動,非常適合現代人的運動需求。不過有一點是大家必須注意的是:別過分精英化街頭健身,這幾年我們團隊和全球很多其他團隊一樣,都在努力普及化街頭健身,夢想這個運動能像籃球足球一樣全民化,我特別不希望它變得像體操運動的情況:雖然明知道很厲害,卻不願意去學習。理由是什麼?相信各位應該都有自己的想法。
———————
彭彤:
做为资深街健权威,给新手一些什么建议?
铭仔:
新手練習街頭健身建議以數量達標的訓練原則,簡單來說就是設定一個數量,然後不管多少組,不管多長時間,目標只是完成設定的數量就可以。別老拿專業的RM,組數,休息時間來消磨自己的鬥志,先動起來再說。等將來累積一定經驗和運動習慣再研究訓練方法。
————————
彭彤:
对目前的街健现状有什么思考?好像现在有花式,老派等不同流派区分。
铭仔:
街健現狀有一股怪風,就是跟風。大家都在看其他高手有沒有什麼創新的高難度動作,然後拼了命去模仿,好像忘記了街健本來就是一種freestyle個性化的運動。希望大家記得街頭健身的精神-自由。說到流派的問題,我個人偏向老牌的耐力/力量型,畢竟這對於推廣全民健身相當切合。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俄挺飛機(畢竟年齡性別體重等存在差異性),但是簡單的雙力臂muscle up和引體向上,對於大眾來說還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而且這對於身形肌肉的塑造,效果也更加顯著。
————————
彭彤:
您喝酒么,您认为酒精与健身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铭仔:
一直以來,大家都覺得我是一個生活特別自律的人。有些時候和朋友聚餐,他們居然自作主張讓服務員把我的飲料去糖,在這裡謝謝朋友們的愛護。其實我是個很隨性的人,自律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折磨。生活應該處處充滿驚喜,活在規劃裡的生活狀態往往讓我感到不自在。
————————
彭彤:
能给出您近期的一些信息,并且给大家一些惊喜么?
铭仔:
最近會到香港中文大學進行街頭健身講座,我喜歡在校園推廣街頭健身,畢竟學生的人口比例雖然只佔社會的不到20%,但未來的路向卻是100%取決於他們。另外補充一點,這次的講座意外的是:聽課的學生不是體育運動系的,而是金融商業系的學生,當然講課的內容也是圍繞街頭健身創業的,在和學生互動的環節中,回應不少關於街頭創業的問題。實在話,其實Barkids的創業90%都是緣分所予,可不像大家認為的團隊努力結果。有機會的話我也樂意和大家分享這個話題。
关键字:香港中文大學、頭健身講座、街頭健身創業
最后祝大家愉快! 结束---------
下 期 大 咖 零 距 离 ,莽 夫 访 谈。
香港普及體操節 在 環球膠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玩命達人】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戶外運動之首, 全球12大徒手攀岩神人
大家覺得邊個最神??????
1. Dan Osman - Bear's Reach 5.7 ( Speed Climbing ) Fire in the Hole 5.12
2. Steph Davis - The North Face 5.11
3. Alexander Huber ( Huber Brothers ) - Murciana VII+ Kommunist 8b+ / 5.14a
4. Catherine Destivelle - Mali, Grade unknown
5. Andreas Proft - The First and Last 8b / 5.13d Excess Power 5.13
6. Alex Honnold - Half Dome 5.12 The Rostrum 5.11 Moonlight Buttress 5.12+
7. Alain Robert ( The French Spiderman ) - L'abominabe Homme 7c / 5.12d
8. Dean Potter - Separate Reality 5.12a
9. John Bachar - Leave it to the Beaver 5.12a
10. Chris Sharma - Es Pontas 9b / 5.15 Deep Water Soloing ( DWS)
11. Jyoti Raju ( Monkey King ) - Agra Fort, Grade unknown
12. Lee Ho Yeung, Killer, ex-sniper, like single-hand climbing while talking on phone, no matter how hard, he wont miss any call
徒手攀岩
徒手攀岩,屬於攀岩的一種形式,一種戶外的極限運動,不借助任何輔助工具也不用任何保護措施的攀岩,這樣的運動對攀岩技巧要求極高,同時也是對心理考驗的極大挑戰。徒手攀岩危險性很大,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危險運動之首。
簡介
徒手攀岩(rock climing with hands):利用岩石上的裂縫、洞穴、突起等天然把手攀登陡峭岩壁的運動。
攀岩是一項鍛煉綜合素質的運動,不僅可以獲得驚人的勇氣、過人的力量、極好的柔韌性,更可以提高耐力和判斷力,使人在激烈競爭、紛繁紊亂的都市生活中應付自如。在岩壁上攀爬時,生活簡單得只剩下自己。
徒手攀岩就是不加輔助攀岩工具和保護措施的攀岩運動,因而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名列世界十大危險運動之列。但是,徒手攀岩正以其特有的魅力,突出的個性感染著人們,參與攀岩,會讓人在與懸崖峭壁的抗衡中學會堅強,在與大山的擁抱中感受寬容,在征服攀登路線後享受成功與勝利的喜悅。
起源
攀岩運動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1970年成為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徒手攀岩是指不依賴任何外在的輔助力量,只靠攀登者的自身力量完成攀登過程。
在歐美、前蘇聯及亞洲的日本、韓國,徒手攀岩運動已相當流行,當今世界攀岩水平數歐美特別是法國與美國最高,法國相對在人工岩壁上佔優,美國在自然岩壁稱強。在亞洲,日本、韓國水平較高,他們有些選手已達到世界水平。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的水平大體相當,同屬亞洲中流水平。
徒手攀岩運動在中國經過十多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加,發展前景十分可喜。從1997年開始,國內每年要舉行兩次以上的全國或國際性比賽,2008年8月在西嶽華山舉行了國內迄今為止總體水平最高的一次國際攀岩邀請賽,2009年的亞洲攀岩錦標賽也將由中國承辦。在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北京,了解攀岩的人已為數不少;而參與攀岩已成為這里許多青少年的時尚行為。儘管攀岩還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很好的普及推廣,但值得欣喜的是,通過近幾年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東南沿海、西南及西北等地區也紛紛要求開展這項運動。全國已經建好或正開始修建各種各樣的天然及人工攀岩場地供人們訓練和娛樂
基本方法
三點固定法是攀岩的基本方法,要領是:對身體各部位的姿勢和動作有一定的要求。(三點固定法已被香港人突破)
身體姿勢
攀登岩石峭壁時身體要自然放鬆,以3個支點穩定身體重心,而重心要隨攀登動作的轉換移動,這是攀岩能否穩定、平衡、省力的關鍵。要想身體放鬆就要根據岩壁陡緩程度,使身體和岩壁保持一定距離,靠得太近,會影響觀察攀岩路線和選擇支點。但在攀登人工岩壁時要貼得很近。在自然岩壁攀登時,上、下肢要協調舒展,盤眼要有節奏,上拉、下登要同時用力,身體重心一定要落在腳上,保持面向岩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岩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岩壁上的攀登姿勢。
手臂的動作
手在攀登中是抓住支點、維持身體平衡的關鍵,手臂力量的大小直接影響攀登的質量和效果。因此,一個優秀的攀岩運動員必須有足夠的指力、腕力和臂力。對初學者來說,在不善於充分利用下肢力量的情況下,手臂的動作就顯得更為重要發。手臂如何用力,在人工岩壁攀登和自然岩壁攀登時情況不同,前者要求第一指關節用力摳緊支點的同時,手腕要緊張,手掌要貼在岩壁上,小臂也要隨手掌緊貼岩壁而下垂,在引體時,手指(握點)有下壓抬臂動作,其動作規律是,重心活動軌跡變化不大,節奏更為明顯。但攀登自然岩壁時其動作就變化很大,要根據支點不同採用各種用力方法,如抓、握、掛、摳、扒、捏、拉、推壓、撐等。
腳的動作
一個優秀攀岩運動員的攀登技術發揮得好壞,關鍵是兩腿的力量是否能充分利用。只靠手臂力量攀登不可能持久。腳的動作要領是,兩腿外旋,大腳趾內側貼近岩面,兩腿微屈,以腳踩支點維持身體重心,在自然岩壁支點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況下,要靈活運用。但要切記,膝部不要接觸岩石面,否則會影響到腳的支撐和身體平衡,甚至會造成滑脫而使膝部受傷。另外,在用腳踩支點時,切忌用力過猛,並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腳配合
凡優秀攀岩運動員,上、下肢力量是協調運用的。對初學者或技術還不熟練的運動員來說,上肢力量顯得更為重要,攀登時往往是上肢引體,下肢蹬壓抬腿而移動身體。如果上肢力量差,攀登時就容易疲勞,表現為手臂無力,酸疼麻木,逐漸失去抓握能力。失去抓握能力後,即使有好的下肢力量,也難以繼續維持身體平衡。所以學習攀岩,首先要練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為主,再配合以腳腕、腳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體重心隨著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協調地移動,手腳動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
運動特點
徒手攀岩要求人們在各種高度及角度的岩壁上,連續完成轉身、引體向上、騰挪甚至跳躍等驚險動作,集健身、娛樂、競技於一身,是一項刺激而不失優美的極限運動,被全球的攀岩迷們稱為“峭壁上的芭蕾”。雖然,攀岩已漸漸成為了一種大眾化的戶外極限運動,越來越多的人從攀岩運動中體驗到了獨特的樂趣,但是徒手攀岩對人的體能、膽量、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的要求極高,對於那些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是危險重重。
日常鍛煉
日常鍛煉建議引體向上可增加臂力和手指的力量;跳繩可以鍛煉身體的柔韌和協調性;乒乓球和棋類對培養判斷力大有益處;游泳鍛煉心肺功能,全身力量和耐力。小技巧手指併攏才能牢牢抓住岩點;手腳輪流用力可以節省體力,必要時向上“悠”一下更是事半功倍;下降時面向岩壁,四肢伸開就不會在岩壁上碰疼;攀岩時可以穿小半號的薄底鞋,用力不容易多了;攀登前觀察岩點,選好路線,可以提高攀岩的速度。
技巧
攀岩前要換上適當的衣服,活動關節,放鬆肌肉,調節心理,使自己處於靈活的狀態,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來挑戰絕壁。在攀岩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渴望成功,任何的懶惰都意味著失敗。
要點
抓
用手抓住岩石的凸起部分。
摳
用手摳住岩石的棱角、縫隙和邊緣。
拉
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點的前提下,小臂貼於岩壁,摳住石縫隙或其他地形,以手臂和小臂使身體向上或向左右移動。
推
利用側面、下面的岩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移動。
張,將手伸進縫隙裡,用手掌或手指曲屈張開,以此抓住岩石的縫隙做為支點,移動身體。
蹬
用前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擔。
跨
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的支撐點。
掛
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岩石,維持身體平衡使身體移動。
踏
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減輕上肢的負擔,移動身體
編輯本段
保護措施
保護方法按照保護點設置在攀登路線的頂部,與頂繩攀登相對應的一種保護方法,適用於訓練和初學者攀爬。使用較多的操作方法是法式保護法,即通常所說的五步法。
具體操作步驟:五個步驟為一個週期(以右手為例)。
(1)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分別握緊主繩,左手向下拉繩子的同時右手向上拉繩子。
(2)右手握緊繩子由胸前回放到右大腿外側。
(3)左手移至右手上方,手心向下握緊繩子。
(4)右手移至左手上方。
(5)還原至第一步。
編輯本段
注意事項
(1)任何時候都要有一隻手緊握通過下降器的繩子。
(2)放繩子時,雙手要協調配合。
(3)放繩子時,要緩慢勻速。
徒手攀岩前要換上適當的衣服,活動關節,放鬆肌肉,調節心理,使自己處於靈活的狀態,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來挑戰絕壁。在徒手攀岩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渴望成功,任何的懶惰都意味著失敗。
徒手攀岩前要選擇好攀岩路線,不同的高度、角度的岩道,不同位置大小的岩眼,其難易程度都會不同。攀岩時要依靠冷靜的判斷力、堅強的意志,通過四肢的協調,保持有三點貼穩岩壁,保持身體的重心落在前腳掌,減輕手指和臂腕的負擔。登頂下落要注意配合下落趨勢,適當的用腳支撐,避免擦傷。
編輯本段
相關資料
徒手攀岩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危險的戶外運動之首:
徒手攀岩危險性大
1、徒手攀岩
2、蹦極
3、低空跳傘
4、高空飛越
5、高速賽車
6、潛水
7、登山
8、野外生存
9、速降滑雪
10 、忍飢耐寒
大家覺得邊個最神??????
香港普及體操節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叱咤頒獎有咩咁好睇?」唔知幾時開始,當有人話要睇叱咤嘅頒獎典禮個陣,身邊有啲朋友都會用呢個問題嚟撻返你轉頭。我諗由無咗4台聯頒開始,香港人都逐漸少咗睇香港樂壇嘅頒獎典禮,我自己都唔例外。由細細個睇啲歌手上台講感言睇到跟住一齊喊,睇Eason同古巨基爭男歌手金獎到2010年因為版稅風波以致四台聯頒開始無咗之後,我會覺得呢十年嘅香港樂壇喺網路普及嘅情況下係經歷改朝換代嘅變化。
喺呢條片,我想以一個觀眾身分分享一下2020叱咤樂壇頒獎典禮有咩咁好睇。
叱咤嘅頒獎典禮我由識聽歌開始已經有追,由03年嘅古巨基回歸樂壇感動講出「我最鐘意唱歌」,到陳奕迅攞過十次男歌手金獎同埋連續9年攞我最喜愛男歌手。我每次睇頒獎禮都好想睇到自己鐘意嘅歌手唱live,睇得好感動又肉緊。但大概去到一個位因為版稅問題有啲歌手唔可以4個台嘅頒獎典禮都出席到甚至攞到獎嘅時候,我就開始少睇咗。直到今年2020年尾,我返到嚟香港,緊貼住我聽嘅係一堆廣東歌,係唔單止一個歌手嘅歌,有林家謙、JER 柳應廷、Jace Chan陳凱詠、等等唔同歌手嘅歌,我突然覺得香港樂壇好似比起以前多咗好多好嘅歌同歌手。
再睇埋2020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我就發現2020嘅樂壇比起以前真係多返好多色彩。
第一大重點我覺得係因為2年前嘅全民造星造就返香港人嘅偶像出嚟。呢個電視節目唔單止令人與人之間多咗連繫同話題,仲令到一班香港人鐘意返本地嘅嘢。喺樂壇歷史嘅男團入面,除咗Boyz好少少有好多一出嚟都比人狠批,就算自己鐘意男團與否,MIRROR確實成功打入香港樂壇,坐擁一班fans。其實姜濤嘅歌同埋人都攞獎相信大家都唔會意外,因為第一個意想不到攞呢個獎嘅歌手早在2015年已經出現,吳業坤攞我最喜愛男歌手已經係樂壇因為網絡而開始改朝換代嘅分水嶺。當年我仲好記得SNS開始普及,而坤哥係少有用SNS都用得多嘅歌手,因為呢個獎年年都係投票選出嘅所以森美喺15年頒獎嘅時候都講過一段經典嘅說話:
所以15年同16年坤哥連續攞呢個獎除咗係「民意」,仲係話比其他歌手同佢哋嘅fans知道個世界已經唔同咗玩法,跟唔上就好快被時代淘汰。而呢個亦都係我認為嘅第二大重點嚟㗎。喺網絡時代當道嘅世界,全民造星誕生出嚟嘅人贏到人氣贏到口碑,所以姜濤攞獎只係再一次話比大家知時代已經唔同咗。而森美喺頒獎嘅時候都講出一啲類似嘅說話。再者,我認為當晚姜濤嘅歌藝已經好過某部分出道以久嘅歌手。
第三我會覺得係香港今年嘅樂壇多咗唔少高quality嘅歌曲比大家揀,再加上我哋喺網絡都會搵一啲啱自己嘅歌嚟聽,變相就算係一啲非主流嘅音樂都比以前剩係大眾媒體操控曝光個陣多咗唔少曝光率。我哋多咗好多渠道去接觸不同嘅音樂。我自己就認為林家謙嘅曲同編係Canton pop入面有自己風格,而佢幫陳奕迅作嘅《是但求其愛》加埋小克嘅詞我會認為係陳奕迅久違嘅廣東歌神作。當然除咗林家謙,好似Serrini同Perse呢啲非主流嘅音樂人都能夠打入大眾嘅耳仔入面。因為時代改變,新人多咗機會曝光,唔同嘅音樂人都可以有自己嘅平台製作,可以話有種難得一見百花齊放嘅感覺,多咗咁多人討論本土歌手同作品已得係一件值得開心嘅事。
最後我想話,其實每代都會有每代嘅明星。因為時代嘅轉變,每代嘅明星定義同感覺同會隨時代改變。好似我係90後,就嚟30歲,以前聽極都係陳奕迅古巨基個啲,再多啲都係張敬軒陳柏字。上一代個啲明星係張國榮、梅豔芳,講到陳奕迅上一代嘅人都覺得比下去啦。所以其實無得咁樣比,大家要接受時代嘅轉變,欣賞返當代有份努力嘅音樂人。當然以前嘅歌手好重視唱功同台上功架等等嘅專業態度都好需要被重視,不過呢啲嘢都係每人有自己準則,比起無人再討論廣東歌,多返咁多人關注已經係一件好事。
唔好再問:「叱咤樂壇頒獎典禮其實有咩咁好睇?」不如今年比啲時間去留意下聽下新嘅作品,下一年再去投票比你鐘意嘅歌或者人啦。有得嗌下點都好睇啦啩。
每天關注我的9UP狀況: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