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公碼頭曾經是香港的地標
皇后碼頭拆卸後不久,有百年歷史的卜公碼頭篷頂又再重現於赤柱。究竟卜公碼頭如何復活,本文粗略描述昔日卜公碼頭之興衰,希望拋磚引玉,引起社會對香港歷史的討論。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進入「知史網」→「知史專題」→「根本集」閱讀全文,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c001/2/g0029
-----------------------------------------------------------
#知史 #中國歷史 #根本集 #皇后碼頭 #卜公碼頭 #赤柱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電車是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來往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接載18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 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歷史悠久的機動公共運輸工具之一,僅次於香港纜車和天星小輪,它不僅是香港島的地標,也是外地旅...
「香港歷史 地標」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歷史 地標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歷史 地標 在 跟著Annie 一起來運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歷史 地標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歷史 地標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歷史 地標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歷史 地標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歷史 地標 在 香港中环大馆:古迹+艺术区的新地标#香港-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香港歷史 地標 在 【香港歷史建築物有段古/故】 第一集《前中區警署 ♂️ ♂️ 的評價
- 關於香港歷史 地標 在 你所不知的香港建築故事 - 第 9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香港歷史 地標 在 跟著Annie 一起來運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香港居住的這幾年,是越了解香港,越喜歡香港,尤其是香港有很多很美的島嶼以及自然秘境很值得探訪,但是又不用花很多的時間搭車就可以到,可以說是非常方便。
大家都知道,我們家在週末很喜歡安排帶著兩個兒子走出家門,探索新的地點或是尋找美食。
上個週末,我們專程在週日安排了一場香港的浪漫”赤柱”小旅行。
每每來到赤柱,有幾個地方我們是怎麼看都看不膩,怎麼吃都吃不膩、怎麼踩都還是很愛踩的經典必去景點。
來到赤柱,通常第一件事,我們就是往赤柱大街上的海景餐廳跟酒吧報到,坐在沿著海岸步道的戶外餐廳跟酒吧,真的很放鬆,同時尋找美食填飽肚子絕對是我們家週末很重要的儀式之一。
來到赤柱,經典的炸魚薯條跟漢堡,還有海鮮拼盤是來到赤柱的必點料理,我自己也很愛炸魷魚圈,非點不可,海鮮拼盤因為瑞考特先生吃蟹殼類的海鮮會過敏,所以我們只能欣賞隔壁桌的海鮮拼盤,但是大家下次來赤柱一點要親自嚐嚐,光看菜單就知道很Yummy 😋。
滿足的填飽肚子後,我們就會固定到赤柱市集,去發現新火花,一系列的特色小店與攤位讓旅客尋寶,價廉物美的帽子、服飾、伴手禮、美美的藝術品跟小盤子跟茶壺,都可以在赤柱市集挖到寶,我們這次到赤柱小旅行就帶了一幅美美的畫作回家,Jonathon 還買了一隻他自稱是可以讓他變成戰士的泡綿寶劍😂,每次來赤柱市集都會不小心就一直買東西,因為真的實在太好逛,東西又不貴,所以家庭主婦的省錢精神在這個市集就會不小心發揚廣大😆。
最後,怎麼踩都踩不膩的點,就是赤柱浪漫的地標 — 卜公碼頭跟美利樓,這兩個浪漫到不行的地點,連我跟瑞考特先生這樣的老夫老妻都還是會覺得牽著小手在這裡散步很美很美.
美利樓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西式舊建築之一,羅馬式建築加上花崗圓柱的維多利亞建築,安靜的座落在赤柱的海岸上,讓赤柱這個昔日的漁村,增添了不少西方風情與色彩,在美利樓內有不少知名品牌與餐廳進駐,也是非常好逛與吃美食的景點之一。
卜公碼頭是我在香港其中一個覺得看夕陽很美的地方,只可惜週末我們去的當天,天氣有點陰天,沒有太陽,但是還是不影響它優雅的鑄鐵拱型屋頂,所帶來的浪漫情懷,有時候我們會從卜公碼頭搭乘渡輪前往有香港南極之稱的蒲台島,只要30分鐘的船程,又是另外一個世外桃園。
就說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我們最後在美利樓前來一張全家福,結束我們的浪漫赤柱小旅行,帶著我們超滿意的紀念品離開赤柱.
在不久的將來,旅遊再次解禁時,大家一定要來這個充滿西方浪漫情懷的赤柱走走,相信大家會跟我一樣,愛上這個很容易就跟另外一半手牽手的美麗小漁村。
想要搶先看更多行程的可以參考下方網址
👉
https://bit.ly/2VbAAps
#DiscoverHongKong
香港歷史 地標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皇都 ]
刊於 AndThen.hk 的知埞專欄,重建前的皇都戲院。
(現在更要懂得適時分心,多讀書多散步,到處看看,做喜歡的事)
_________________
被時代選中的皇都
站在皇都戲院的天台,上面烈日當空,下面是從沒停止忙碌的北角眾生,身邊是七十年前的科幻建築。
畫面絕對超現實,冷不防發覺,重建工程展開前的皇都,正值一種怪異的美好——曾經有過的文明與精細完全褪去,經歷過漫長的破落,幾乎就要消失人間;然而始終有人願意撥亂反正,留住建築,留住屬於香港歷史重要的一塊。
一座劇院,前世與今生,落難與重生,都不由自主,被時代選中。
1951年8月,皇都前身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動工,1952年12月竣工。
創辦人為俄羅斯裔猶太人歐德禮(Harry Odell),本身也是傳奇:年輕時為踢躂舞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軍,25歲移居香港後投身證券界,1941年參與香港保衛戰,曾被日軍俘虜。
戰後歐德禮成立萬國影業,認為需要為當時的香港引入戲院,提供符合世界規格而得體的表演場地,璇宮因而出現。
當年璇宮開幕是城中大事,有本領邀得滙豐銀行前大班摩士爵士(Sir Arthur Morse)剪綵,就連皇家警察樂隊都有出席表演。
儘管瑰麗,但璇宮不是想像中只服務上流,分中午、下午及晚上三個表演時段:中午放粵語片,下午有豔舞表演,晚上是古典音樂,由文化人到基層都照顧得到,大門為所有人而開,有做生意的靈活,取向亦親民。
璇宮經營短短五年,但它曾是香港最著名的音樂廳,中英管弦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前身)是常客,來過表演的國際知名樂手多不勝數,包括英國著名男高音Peter Pears、英國作曲家兼鋼琴家Benjamin Britten、美國小提琴家Isaac Stern、「搖擺樂之王」Benny Goodman等。
有這樣的說法:沒有璇宮當先導,就沒有後來1962年落成的香港大會堂。
社會意義固然重大,而建築本身也是重磅級別:站於電廠街與英皇道轉角,弧型設計剛好讓其面面俱圓,靈巧而不失氣派。
當年它是極盡豪華的劇院,可容納1173位觀眾,設有獨立銀幕及試映室;而當時交通條例禁止英皇道停車,於是戲院加建一個可停泊50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全港首創。
最為傳世的亮點,肯定是屋頂一組外露的拋物線型桁架,當年他由結構工程師劉寶光負責規劃,混凝土製作,一串拱橋支架並行排列,支撐劇院天花,把放映室吊起,那就不用加入妨礙視線的結構支柱,亦能減低外面雜音帶來的震盪。
保育專家估計,選用混凝土的原因為價錢較鋼鐵廉宜,甚至有說桁架外露是基於成本考慮;勿論真假,那是香港以至亞洲地區絕無僅有的建築,曾獲國際保育專業組織Docomomo International發出「文物危急警示」,確認為全球戲院建築中唯一案例。
1959年璇宮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成為集戲院、商場、夜總會及住宅的大型綜合建築,號稱新型大廈,同樣是香港先例。
盛有時衰有時。電影文化隨時代更替,皇都經營至1997年結業,伴隨英殖香港一同寫進歷史。
三年後建築改建成桌球室——陰差陽錯地,當時為了節省成本,僅將戲院座位以圍板封住,升高地台,加上假天花,沒破壞原有的劇院結構,以至今日有望還原。
2016年,收購消息傳出,轉眼醞釀成一場民間保育戰:當時古蹟辦將皇都評為三級,最低級別,全城嘩然。同年底古諮會推翻古蹟辦建議,皇都獲評一級歷史建築。不足一年內由三級躍升至一級,繼續史無前例。
去年業權強拍完成,發展商公佈六年保育計劃,修復後的皇都,將會重新成為表演場所,還原最初功能。
「活現香港」是這幾年一直大力推動保留皇都的文化遊組織,落實拍板重建前,曾經訪問創辦人陳智遠,他強調皇都不應該只限於情懷上的舊,「它明明可以帶來新的視野,同時提供經濟面向。」
他覺得除了盡力去「保」,所有古蹟都應該能夠做到「育」,品味上的,功能上的,讓城市得以生生不息。
而璇宮與皇都的好,在於曾經雅俗共賞,提供娛樂,孕育文化;現在不太可能出現的事,當年實實在在地發生過,記錄了一個仍然包容的世代。
前人創立的地標,由後來的人爭取保育,而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發現,發現我們的城市。
現存古蹟級別的戰前戲院建築,只有油麻地戲院及長洲戲院,尚有大量未被評級,擱在城市的陰暗位置,假裝沒人看見。
重建需時六年,2026年的皇都未知會是甚麼模樣。至少當下這一刻,付出過的努力不至白費,仍有一個終點可以期盼。
_____________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香港歷史 地標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電車是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來往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接載18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 香港電車在1904年投入服務,是香港歷史悠久的機動公共運輸工具之一,僅次於香港纜車和天星小輪,它不僅是香港島的地標,也是外地旅客觀光的著名景點。
https://www.hktramways.com/tc/
經營者: 巴黎地鐵交通發展亞洲有限公司
創立於: 1904 年
車站數: 120
運輸類型: 路面電車
軌距: 1067毫米(窄軌)
上級機構: Veolia Transport China Ltd.
香港歷史 地標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大會堂坐落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佔地11 000平方米,於二零零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會堂的主要設施位於低座,包括以擁有出色音響效果而聞名的音樂廳、深受專業劇團喜愛的劇院,以及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展覽廳;高座則設有演奏廳、展覽館和會議室等小型設施,適合舉辦各類小規模活動。香港大會堂被譽為本地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場地之一,見證了不少文化盛事,亦是本港文化發展的寫照。多項標誌文化發展新里程的活動,例如早期的香港節、第一屆香港藝術節(一九七三年)、第一屆亞洲藝術節(一九七六年)、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一九七七年),以及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一九八二年),均在大會堂隆重揭幕。大會堂在推動文化藝術交流方面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港人引以為傲。五十多年來在大會堂獻藝的本地和海外優秀藝術家和藝團不計其數,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已故小提琴家艾錫•史頓、紐約交響樂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德國史圖加芭蕾舞團、中國國家話劇院、湖南省湘劇團、鋼琴家傅聰、歌唱家滴卡娜娃、費明儀,雛鳳鳴粵劇團和本地不少職業藝團等,節目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給。除了提供機會讓觀眾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表演節目外,香港大會堂在培育本地文化藝術人才方面亦貢獻良多,多年來為這些藝術工作者提供專業演出場地和配套設施,以及場租資助。大會堂高座也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的館址。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於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正式啟用,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亦是六間率先採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其中一間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智能識別自助借還服務。圖書館在過去五十年不斷拓展設施及服務。館內提供多種電腦設施,讓讀者可即時搜尋、預約或續借圖書館資料,使用電子資源、數據庫及數碼化影音資料。館藏由啟用時的二萬項增加至逾五十三萬七千項,並先後設立工商業圖書館、創造力及創新資源中心和基本法圖書館等專門參考圖書館及專題館藏。圖書館亦於二零一四年年中設立中西區文化及歷史資源角,提供有關中西區文化、歷史及社區發展等方面的資料。隨着香港大會堂落成啟用,現代化的博物館服務亦宣告誕生。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的前身—香港美術博物館最初設於大會堂高座十樓及十一樓。經過多年的館藏徵集和購藏後,藏品數目與日俱增,展覽活動越見頻繁。為進一步提升服務,香港美術博物館其後一分為二,並遷往尖沙咀。數十年來,雖然有不少文娛中心相繼落成,但香港大會堂仍然保持其作為本港重要文化樞紐的地位。猶如精巧的樂器仍須要不時保養調音以保持音色,大會堂亦曾於一九九三年和二零一零年進行翻新工程,以配合社會的變遷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有關工程既保留了大會堂原有的包浩斯建築風格,亦為建築物的外觀增添時代感。對香港市民來說,香港大會堂的重要性超乎文化藝術的界限。這座上世紀六十年代落成的建築物,至今仍是中環的地標。大會堂紀念花園內的紀念龕,記載着二次大戰時期香港的苦難歲月;至於與大會堂同年啟用的婚姻登記處,則見證了無數愛侶共諧連理,攜手踏進人生另一階段。在未來的歲月裏,大會堂將會繼續成為無數藝術家靈感的泉源,為香港藝術的傳承和各方面的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歷史 地標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海事博物館Hong Kong Maritime Museum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中環8號碼頭,展示南中國沿岸的航運歷史及香港從中所扮演的角色,由香港國際航運團體經營,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擔任榮譽贊助人,總監為韋持力。香港海事博物館於2005年9月8日於赤柱赤柱廣場美利樓開放,於2013年2月26日遷移至中環8號碼頭的工程完成後,再度開放。香港海事博物館由香港航運界熱心人士於2003年年底開始籌備興建,人士兩度邀請各界提供財政支持,獲得正面反應,合共82家公司參與了支持博物館開幕及首5年的營運開支;2005年9月8日,位於香港島赤柱美利樓地下的香港海事博物館正式開幕。由於展館位置並不適中,而且缺乏政府資助,博物館每年虧損達350萬港元。雖然博物館曾經舉辦兩次籌募活動,籌得相當經費作為場館建設及添置設備,使到該館以現有規模能夠營運至2012年年底,但是長遠而言面對財政壓力及展館用地等不明朗因素,博物館決定於2009年檢討海事博物館的前景,並且不排除於2010年8月31日租約期滿後結束營辦運作。為此,博物館於2008年1月11日提交意向書予民政事務局,並且要求政府產業署將中環碼頭8號碼頭(天星小輪碼頭)一幅面積約2,400平方米(原來規劃作為食肆及茶座用途)的地方批予香港海事博物館作為新址。由於香港海事博物館位於美利樓舊址的租約至2010年8月31日屆滿,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亦需要幾年時間以完成,因此博物館計劃在2010年8月前能夠遷往新址。香港政府表示支持香港海事博物館繼續發展,認為該館與香港歷史博物館長期展覽的「香港故事」具有相輔相成的效果,表示將會與博物館就遷館事宜作討論。2010年4月,博物館公佈了新館設計概念,建議於中環8號碼頭下層甲板設立海事文化資源中心及辦公室,上層設有4座展覽廳,以介紹香港港口、中國海事文化及廣州海上貿易等;公眾觀景層則包括了禮品店、水上消閒活動展廳及香港渡輪主題展覽;屋頂觀景層則設有咖啡廳、海圖及領航展覽等。博物館又計劃於新址前的空地裝置紀念海事從業員的海上巨人號船錨作為地標。博物館其後向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改變土地用途申請,獲得批准,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成功申請撥款資助,博物館於2012年進行搬遷,預計於2013年1月月底開幕。搬遷完成後,博物館的面積由舊有的約800平方米大幅度增加至約4,400平方米,新增的設施包括了咖啡室及專題展覽廳等,後者可以租予其他團體舉行短期展覽或者其他活動,以拓闊其收入來源。為到搬遷及擴建計畫,博物館於2009年至2011年總共籌得約9千萬港元,並且成立專項基金;香港政府亦向博物館撥款了約1億2千萬港元作為支援。
香港歷史 地標 在 【香港歷史建築物有段古/故】 第一集《前中區警署 ♂️ ♂️ 的推薦與評價
... 歷史 橫跨多個世紀。2018年,該處經活化重開後,人流自此源源不絕,成為 香港 古蹟建築物活化 地標 。 以下有請資深旅遊顧問Betty Wong小姐 ... ... <看更多>
香港歷史 地標 在 你所不知的香港建築故事 - 第 98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推薦與評價
... 地標來突出自己。香港卻是一片璀璨,地標如雲,當地標被地標淹沒的時候,你還看得見 ... 歷史」和「還原真我」。或許就如龍應台所說,香港一片璀璨,山頂公園又何須再多一個 ... ... <看更多>
香港歷史 地標 在 香港中环大馆:古迹+艺术区的新地标#香港-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 大館 香港 島現存最早最大型的殖民時期 歷史 建築群,這由警署、監獄和裁判司署組成的三合一司法機構,共有16幢 歷史 建築物及戶外空間,它見證著 香港 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