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常常見到不少毛孩因為移民而遭棄養🥺
見到不少post 叫人領養自己的貓或狗⋯我係度諗如果係自己細路,會唔會因為移民而棄養?😩當然不會⋯
咁點解又可以咁狠心,掉低一個由bb 開始已經係你屋企長大的毛孩?🥺
毛孩只得10多歲的壽命,你在他心目中已是全部。如果你在他老年時掉低佢,你認為他可以忘記你?忘記曾經愛過的家?佢有可能會奇怪究竟自己做錯咩事,爸媽不要我😭😭
我希望大家停一停,諗一諗🙏🏻
關關難過關關過
一家人齊齊整整先最要緊,包括毛孩;他們帶給你一定比你付出更多❤️
如果有困難,現在有些志願團體可以提供一些服務。
呢隻係我隻狗,我承諾我會照顧佢地一生一世,因為我們的家一定有他(們)❤️我的毛孩寶寶❤️
#移民不要棄養
#棄養毛孩眼中只有哀愁
#棄養前用眼睛和他們溝通
#你會知道怎樣選擇
#香港的動物收容所已滿
#你的毛孩可以去邊
#忍心他們流落街頭
#忍心他們被人道毀滅
#愛是一生的堅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http://www.abhk.org/zh/archives/665 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遍佈香港大區小域,有時會隱藏在熙來攘往的市中心,為市民提供休憩、讓我們靜心細賞文化傳承,實在值得市民守護和保育。可惜的是這類都市中的清泉,已隨著香港永不停步的發展洪流...
香港的動物收容所已滿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http://www.abhk.org/zh/archives/665
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遍佈香港大區小域,有時會隱藏在熙來攘往的市中心,為市民提供休憩、讓我們靜心細賞文化傳承,實在值得市民守護和保育。可惜的是這類都市中的清泉,已隨著香港永不停步的發展洪流一一被取代,很多都面臨推倒重建的命運。
磅巷、磅巷公廁及公共浴室和卜公花園便是其中的代表。
三個地點都位處太平山區內,在本港醫學及社區歷史中別具重要歷史價值。太平山區是一歷史悠久、建滿低層樓房的社區,最初為殖民地時期華人聚居的地方。在18世紀中至末期年間,區內匪賊橫行,直至鄰舍區內設立警營哨站,治安才得以恢復,小區因而命名「太平山」,區內滿佈窄小而高低不平的小山坡,樓房全部依山而建。磅巷原本是放置政府量磅的地方,也是收留流浪牛羊等動物之處。
1894年,香港爆發淋巴腺鼠疫,當時的太平山區因為人口稠密加上衛生條件惡劣而大受影響。整個民區內的房屋最終盡數清拆,其後以格形佈局重建,樓房中間圍繞的,正是香港首個為華人居民而設的公共花園:卜公花園。卜公花園是一寶貴的休憩用地,裡面種有數棵已登記於《古樹名木冊》的老樹。小區與普羅市民的生活緊緊相繫,見證了眾多貧苦大眾在疫症中身亡的血淚史。
磅巷的公共浴室建於1904年,是當時香港唯一一個同時提供男女淋浴設施的公共浴室。浴室毗鄰廣福義祠,該廟宇始建於1856年,不少市民在此供奉先人靈位。在1894年疫症爆發期間,義祠被徵用為收容所,用來安置垂危臨終的貧苦大眾。時至今日,公共浴室仍然發肩負著其最初的公用使命,雖然原有結構已被清拆後重建,但它仍是20世紀初香港公共衛生發展的實證,保留著珍貴的歷史遺跡價值。
磅巷的價值在於它是一條重要的行人通道,連接著太平山區與鄰近建築物,包括東華醫院、廣福義祠和卜公花園。小巷由太平山街起,一直延伸至醫院道,中段為普慶坊,全街以花崗岩石塊或水泥鋪面的石級和梯台組成,只供行人進出。街道中間設有鐵欄,巷中設有排水明渠用以排放雨水。
磅巷沿路可以看見不少有趣的古舊擋土石牆、圍牆和樹牆。這些結構是小城區長期發展的實證,反映了舊時代的建築技巧,也豐富了街景的風貌。磅巷是香港建築史上饒富價值的作品,如獲古跡評級,它將成為本港第四條得到歷史古跡地位的街道。小巷滿載歷史氣息,當中蘊藏太平山區原來由狹小街道、無數石級和梯台組成的證據。雖然不少舊有花崗石塊已由水泥和現代化圍欄取代,磅巷上的石級仍然保留著原來面貌。
磅巷、公共浴室和卜公花園,與香港醫學博物館、東華醫院和廣福義祠一同組成了太平山區不可分割的部份,如獲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將可保留整個低密度歷史鄰舍的特點、集體認知和空間特色。此外,這些地點亦警醒著我們,香港衛生醫療系統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疫症肆虐才開展成形,令我們不忘政府與醫護人員在香港首次出現的疫症中如何攜手合作,保護香港市民的健康和生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ncZoY_ek7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