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曾經閱讀過黃碧雲一個關於移民家庭的倫常兇殺慘劇 —《溫柔與暴烈》的《失城》,我以為自己有這本書,但在執拾整理大堆藏書時卻遍尋不獲,發現我有很多本黃碧雲的著作,就是欠缺我很喜歡的《溫柔與暴烈》。已經買不回來,唯有趕快到圖書館借來閱讀多遍。
故事的時代背景是 8964 後,97 前那沸沸揚揚、人心惶恐不安的大時代。跟今天一樣,當年也有大規模的移民潮。故事由三個角色去敍述,主角陳路遠的獨白,以及從外籍總督察伊雲思、救護員詹克明的角度加以補充整合。
陳路遠與妻子趙眉因著對時局的擔憂移民加拿大,多麼似曾相識 ⋯『但趙眉真的怕。中英談判觸礁,港元急劇下瀉,市民到超級市場搶購糧食。趙眉從醫院跑來找我,還穿着護士制服,只在我懷中哭道:「住不下去了。讓我們結婚,離開香港。」』這種恐懼,今天大家也親身經歷了。我也終於明白「香港住不下去」的窒息感是怎樣的一回事。
他們一家在新地方開展新生活,但同時面對移民家庭的困難:天氣、失業、找不到理想工作、生活重複乏味、孤獨無助、生活壓力、歧視欺凌。
『我從來不知道加國有這樣漫長嚴酷的冬天,才11月,已經下了雪。趙眉越來越沉默,川流不息的在廚房裏弄吃的,cereal、生水果、乳酪、煙三文魚、意粉、巧克力勿斯、蘋果批、果仁曲奇餅乾、龍蝦湯、鵝肝、燒鴨⋯⋯二人對着一桌子的食物發呆,電視亦川流不息的開著,簡直就像香港的屋邨。越眉又養了一隻牧羊狗,先餵狗、餵明明,然後才該我。食物吃不完丟進垃圾桶 —— 我的存在不過在牧羊狗、小孩與垃圾桶之間。漫天風雪,我披一件外衣便往外走。園子裏只有荒涼的幾株楓樹,索索的搖動。雪亮如白夜,月色明麗。我只是盲目的向外走。雙腿麻得枱不起來 —— 離開這食物豐盛的監獄。我們以為追求自由,來到了加國,但畢竟這是一座冰天雪地的大監獄 —— 基本法不知頒佈了沒有。他們在哪裏草擬監獄條例呢。逃離它,來到另一座監獄。』
妻子獨自在陌生的國家打理家庭照顧孩子,疲累得讓丈夫「已經多時沒見過她的笑容」,然後開始有情緒病,精神萎靡,行動緩慢,照顧不了孩子,甚至不自覺傷害孩子。他們決定回流香港 ⋯ 只是 ⋯ 誰又知道香港已經陌生得難以適應:
『然而我已無法再認得香港。我走路緩慢,鞋跟老給人踩着。銀行職員問:「先生,身分證號碼?」我略一遲疑思索,職員已在叫:「下一位。」我想去檀香咖啡室喝一杯舊香港的濃咖啡,發覺咖啡室已經消失。電話號碼都改了七個數字。港式英文我亦不理解,譬如「天地綫」。我去看許冠文的電影還會發笑,但整個影院的年輕人都十分不耐,粗話連篇的叫他「亞伯,收山喇。」民選的立法會議員才20多歲。我在香港迅速衰老。』
作者多次把移民和回流形容為「從油鑊跳進火堆,又由火堆跳回油鑊。」趙眉臨死的一刻,看著丈夫,彷彿在說:「陳路遠,我知道你恨我,你恨我逼你離開香港。但誰知道呢?我們從油鑊跳進火堆,最後不過又由火堆跳回油鑊,誰知道呢?」
離開又回來,陳路遠領悟到『移民不過是一個虛假的希望。而希望從來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後來,陳路遠在西貢的房子殺死了妻子和四名子女,以及寵物大白老鼠。
一切的痛苦、疲憊、不安、疑慮、悔恨 ⋯ 都可以終結了。
陳進監牢。外籍總督察於回歸前,擔心英國人的勢力沒落,回去愛爾蘭。而救護員詹克明的孩子快要出生,面對政局不穩、前路迷惘,他仍然選擇迎來新生命 —
『城市有火災有甚麼政制爭論,有人移民又有人惶惑。然而我和愛玉還會好好的生活的。』『我們總不得不生活下去,而且充滿希望,關懷,溫柔,愛。因為希望原來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猶如上帝之於空氣與光,說有,便有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移民技藝班-水電工移民月入4萬 髮型師澳洲9成搵到工 記者實試30日護理課程 學完移民英國即有工開? 橫掃各大論壇,最多人談論必是水電工人。在香港,水電工人屬藍領行業,但Smart2Go.hk首席移民顧問余偉龍說,工人在外國不叫藍領,而是金領。的確,香港水電技工平均每月收入約2.2萬港元,與外國稅...
「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港女護士移民加拿大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加拿大護士移民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加拿大救生艇資訊整合| Instagram, Facebook - Linktree 的評價
- 關於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香港護士移民台灣你問我答(第3頁) - Mobile01 的評價
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酸枝椅的虧欠]
廿多年前,香港人移民加拿大,會去購買整套的酸枝家具,寄箱船運到彼邦。那些年酸枝家私相對較化算,木材靚,師傅手工好。隨歲月洗禮,家具越變越美麗。
到了外國,才知道這些家具的矜貴。加拿大房子大,買IKEA家品的品質已經算是不錯,當地便宜的家具很多,貴價的,一般人買不起。
而這些酸枝家俬,竟成為了緊急回流家庭,送親友的最名貴禮物。
多倫多Suburb獨立屋林立的小街,住了亞裔華裔印度裔,白人是小數。大部份人各家自掃門前雪,唯獨一對黑人夫婦Mary和James熱情又善良,我們笑說,他們像「街坊福利會主席」。
Mary來自加勒比海島國安提瓜和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丈夫來自南美洲北部的圭亞那(Guyana)。兩人祖先都是來自非洲,因十八世紀的奴隸買賣而離開祖家。移民加國後,太太從事護理,丈夫則做工程,子女都已在加國落地生根。現在已退休。
我們住這街廿多年,知道每戶情況。誰家剷雪機剪草機壞了,他們都會協助修理。近來有人在大房子裡成立非法劏房,租客不停更換,後花園一團糟,James向市政府舉報過,但不得要領,James很氣結。
搞非法劏房的人來自中國內地,James和我們認識很久,我也要花心思解釋,我們來自香港,有點不同。但在加拿大要解釋這一點,也不容易。
閒時James看球賽,花很多時間料理前花園。他的前園的草,永遠是綠油油茂盛的,你看過草坪的邊緣像地毯一樣彎下去的嗎?在加拿大,your lawn your fate.你的前園漂亮,你的臉上便有光。
「亞洲」在他們心目中很遙遠,James儲了很久的錢,花巨額參加了一次「遠東旅行團」。他們數年前參加旅行團到中國旅遊,登長城遊長江,短暫到過香港。路經香港時,他們到離島長洲拾了一塊木頭,把香港區旗黏上去。當他們把木頭展示給我看,我看到笑不攏嘴。在他心目中,香港就是中國南的一個城市,你們之間有甚麼瓜葛,他很難了解。
James和Mary的子女長大,都搬走了,去了加拿大另一個省份。他女兒是加拿大皇家騎警,很強壯。那時香港反修例運動,她那位騎警女兒反而告訴我,她支持香港示威者。但談到Black Lives Matter,她一定站在非洲裔美國人的那一邊。
「遠親不如近鄰」,他知道我家人情況,我請他們多關顧。每年探親,我會從香港帶點茶葉或中式餅食,毃門探望。他們會招呼我入厨房,吃件餅飲杯茶閒話家常。
去年夏天,家人急病,我由香港打長途電話到加拿大請這兩位鄰居幫忙。Mary是退休護士,即使面對疫情威脅,無人願意去醫院,她還是二話不說開車把家中老人送往醫院治理,如救命恩人。到我買了機票飛到那邊,已是一星期後的事。
反而是老人始終介懷。出院的時候堅持不讓Mary開車接走,我又花了很多心思安排一個香港移民朋友接老人出院。
後來我們賣屋回流,把家具送人。Mary很喜歡我們的酸枝椅子,幾十年前師傅的手藝加上靚木材,今日難找。她拿走了幾張酸枝椅,配襯她的西式家具也甚美。她還很客氣,不想接受免費禮物,偷偷把一點錢放入一張Thankyou Card塞了給我。他們有舊派人的禮儀。
我們承諾她,上飛機前把最後一張酸枝椅送她。然而,往飛機場的車到了,我回到屋子裡,赫然發現那張酸枝椅不翼而飛,原來家人把它送了別人。我很怕失信於人,怒火中燒,反而是Mary安慰我:「不要緊,椅子主人應該忘記了。」
對於「非我族裔」,部份香港移民還是十分抗拒。我家老人,曾經不讓我到訪芝加哥,說「黑人區很危險」;又不准我叫Uber,原因是開車的都是有色人種,的確我坐Uber時,跟印度新移民談得興緻勃勃的。而士嘉堡住很多斯里蘭卡人,我條街也有一個印度家族,男戶主是開計程車的。
每次聽到移民廿多年的老人跟我投訴「黑人怎樣」,我就拿Mary James跟他們討論。「全條街對我們最好的,不是香港人鄰居,而是Mary and James, 他們不是黑人嗎?」老人曾經說過,Mary和 James的皮膚黑得發光,我卻覺得極漂亮。
他們的心,最漂亮。
直到今天,Mary和 James都有電郵跟我聯絡,上飛機前,我悲從中來,Mary抱着我的肩,我忍不住在她懷裡哭了出來。Mary仁慈地安慰道: 「Vivian, you have done all you could do.」 我哭得更厲害。
(專欄原刊於明報,此為增訂版,朋友指正此套家具為黃花梨, 不是酸枝)
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移民得到最好的]
先旨聲明,在「移民」一事,我沒法子像其他傳媒人一樣,說一個美麗的版本,因為我一段很個人而極端的經歷。
我希望讀者明白,從移民經歷,我的確吸收到寶貴的養份,加拿大留學的幾年,我修讀的科目甚少亞洲同學,對我的世界觀造成衝擊,刺激了我的思考,讓我建立了一套多元立體的世界觀。我十份讚成年輕人花幾年時間在外地生活,好好了解外面的世界是甚麼樣子。
然而,移民生活在我和家人身上,亦有「暗黑」的一面,誇張一點,就是《聖荷西謀殺案》話劇的真人版。別人看話劇,覺得誇張戲劇化的情節,我卻看到我自己親身經歷。
基於各種原因,存在於家庭數十年的問題沒有處埋,直至去年,一張張骨牌倒下來。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5%B0%8D%E8%AB%87-%E8%AD%9A%E8%95%99%E8%8A%B8-x-%E8%8E%8A%E6%A2%85%E5%B2%A9-%E7%94%B1-%E8%81%96%E8%8D%B7%E8%A5%BF%E8%AC%80%E6%AE%BA%E6%A1%88-%E5%88%B0%E7%A7%BB%E6%B0%91%E6%9A%97%E9%BB%91%E6%95%85%E4%BA%8B/?fbclid=IwAR0Ss3j84l4-wHxoF_U1II6LTp2pX_4sc6WlMXYbCitkU80y24ayIvbNUP8
過去一年,我花了大量時間,跟進家人照顧問題,無論是心理學家、社工、醫生,都異口同聲同意,外國的環境,讓一些本身存在於家庭裡的問題可以收藏起來,不為外人所知,也因為外國專重私隱和人權的價值,讓一些家庭問題可以數十年不為人知而惡化。
直白一點說,近日逼於無奈把三名移民了數十年的親人,接了回香港照顧。而照顧的工作,令我只能減少自己用以採訪社會時事的時間,出帖數目減少了,也是要向各位讀者交待的。
這個「逆流」處理手法,讓我身邊很多期望到外地生活的朋友,都大惑不解。
其中一位家人的病,涉及精神健康,需要以母語溝通和輔導。把他送到加拿大醫院,他不願意用英語交流,病情沒法減輕。回到香港醫院,廣東話的醫院和護士,鼓勵他積極治療,情況至少有寸進。
另外兩位家人年紀大了,老人家病了,入外國醫院,本來會說英語的能力退化。醫院飯餐只有冰水,老人衰退英語能力退化,即使有院舍一途,老人家亦不願意接受。於是,在極困難情況下,他們回流香港。
不少社工說,我的個案很極端,大部份人不是這樣的。但從我這次慘痛經歷,我總結了一些移民群體的心理,在節目裡分享。
連根拔起,人在異鄉,要投入主流社會談何容易,有一些生活形態,也是因為在外地生活的困難而慢慢衍生出來。
我知道,在現在的社會氣氛下,要說這樣的題材,並「唔啱聽」。亦知道,大部份人移民,不會面對我的狀況,那是我自己「例外」的命運。
我深信,大家追看我的文章,不是因為「啱聽」,而是因為我願意說真話,會說我認為社會需要知道的事物的一面。
我知道大家或者覺得我對移民的觀點偏激負面,我並不是說一個全面的故事,而是希望用我慘痛的親身經歷,讓大家引以為鑑。只要當中有一些小故事或例子讓大家多想一點,或許你和你家人能夠從移民生活,獲得最好的經歷,豐富自己和家人的未來。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5%B0%8D%E8%AB%87-%E8%AD%9A%E8%95%99%E8%8A%B8-x-%E8%8E%8A%E6%A2%85%E5%B2%A9-%E7%94%B1-%E8%81%96%E8%8D%B7%E8%A5%BF%E8%AC%80%E6%AE%BA%E6%A1%88-%E5%88%B0%E7%A7%BB%E6%B0%91%E6%9A%97%E9%BB%91%E6%95%85%E4%BA%8B/?fbclid=IwAR0Ss3j84l4-wHxoF_U1II6LTp2pX_4sc6WlMXYbCitkU80y24ayIvbNUP8
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移民技藝班-水電工移民月入4萬 髮型師澳洲9成搵到工 記者實試30日護理課程 學完移民英國即有工開?
橫掃各大論壇,最多人談論必是水電工人。在香港,水電工人屬藍領行業,但Smart2Go.hk首席移民顧問余偉龍說,工人在外國不叫藍領,而是金領。的確,香港水電技工平均每月收入約2.2萬港元,與外國稅前收入比較,如新西蘭(約4.4萬港元)、澳洲(3.7萬港元)、加拿大(3.4萬港元)相比,做水電工人,似乎外國待遇更好,「有時候甚至比一般白領人工更好!」
不過,記者臨時想轉行又是否可行呢?建造業議會訂明要擁有兩年或以上相關工作經驗證明,或持銜接中工之認可課程,才可以考中級工藝測試。職工盟提供電氣佈線工和水喉工(中級)課程,只要上40小時課,出席率夠八成,校內試及格,就夠資格報考中工試。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704/EQUMFSUUGUM7YHJX2OVQ7WRRLE/
香港剪髮行業大部份是學徒制,入行會先做一段時間洗頭仔,有30年經驗的髮型師Dion Wu指,學徒一般要練習一星期才可正式為客人洗髮。Dion教記者一些小技巧:開花灑必須向着去水位,才不會水花四濺;洗髮時把花灑貼着頭部,會較易控制水的流動。髮型師Jay Wong接手教記者剪髮,一手用梳子撥開髮絲,食指與中指夾起一撮頭髮,拉直,手起刀落地示範了幾個基本剪髮技巧,記者卻連剪髮刀也未拿穩。頭形、臉形、髮質、髮量和客人打理頭髮的習慣都是髮型師剪髮前最大的考慮,他強調剪髮是客人的要求和髮型師的專業意見之間的磨合。成為髮型師靠的是「一成資質,九成努力」。由學徒成為髮型師,一般要花上兩年時間。他相信,這門手藝絕對可以讓人在任何地方謀生。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705/EXT7AEG5WWQAKXJ6UIIZ5BTTFY/
在香港有很多不同的護理課程,報讀後可以在不同院舍工作。而外國醫護人員長期不足,那麼有沒有機會到外國從事護理工作?記者決定先了解如何入行,再認識外地工作環境,看看有沒有機會走出香港。我們更找到面書專頁「HK nurse 在英國」、「媽媽護士長」的版主Alyson,講述英國護理行業的工作情況。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711/BZ3EOUMRWTJYN6BNNLYZ7RL2DE/"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澳洲移民 #英國移民 #水電工 #髮型師 #護理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Ck6zRORWls/hqdefault.jpg)
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加拿大救生艇資訊整合| Instagram, Facebook - Linktree 的推薦與評價
加登移民資訊與互助Linktree · 加拿大OWP開放工簽Telegram討論區 · 97後逃生門- 英國BNO擴大簽證計劃(97後)Telegram討論區 · 【最新2023/02適用】香港單人加拿大OWP ... ... <看更多>
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香港護士移民台灣你問我答(第3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我有個朋友在做仲介,介紹護士去美國加拿大,故我大概知道這邊的護士薪水很低,很辛苦,光是夜班要照顧的病床,好像是北美的好幾倍。樓主居然願意過來可說是非常難得。 ... <看更多>
香港護士移民加拿大 在 港女護士移民加拿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移民加拿大. 2451 likes · 15 talking about this. RN (HK, NYSED, NSCN) 以express entry獲取PR移民加拿大. ... 香港護士Cherry 以Express entry成為PR兼安省R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