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歐洲本來以為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可以把新冠病毒拋諸腦後,卻發現疫情再度加速升溫,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不但新增病例數量上升,住院治療的重症病例也顯著增多。
各國政府都在尋找不同防疫、抗疫措施的最佳組合,從局部隔離封鎖,測試追蹤、經濟補助到公眾信息溝通,設法在冬季來臨前盡可能減少感染病例數量。雖然目前的疫情已經直追三四月的高點,但是沒有任何政府敢再一次進行大幅度的封鎖。各國政府紛紛在重創的經濟與第二波疫情的威脅下,且戰且走。
但是,與三月/四月的第一波疫情有所不同。第二波疫情越來越被視為一種城市現象。這意味著政府的反應不太可能是再實施全國性的隔離封鎖。
歐洲各國領袖在本週紛紛親自上陣,緊急出臺更為嚴峻的抗疫措施。第二波疫情迅速傳播的主要媒介是年輕族群,因此各國祭出的新措施主要聚焦在防止年輕人的社交群聚感染。受影響最大的產業包括餐飲及娛樂場所等。
相較於第一波疫情各國中央與地方在防疫措施上的配合與互補,第二波疫情卻引發了中央指令遭到地方排斥的對峙與衝突。年輕族群認為帶有懲罰性的宵禁及社交群聚限制也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世代對立。
第一波疫情時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現在身心交瘁,也是第二波疫情各國可見的普遍現象。對病毒的恐懼和對捍衛自由生活的渴望,也造成了對於政府領導抗疫的質疑。
{內文}
這個星期幾乎所有歐洲各國領袖都在做同樣一件事情。
(法國總統/馬克洪)
決定對巴黎地區進行宵禁,這個地區的病毒正在非常活躍地傳播,還有其他除了巴黎地區以外的其他八個城市
(德國首相/梅克爾)
我們需要防止它變成無法控制的指數上升,正如從每日數字可以看到的那樣,我們已經處於指數階段
(英國首相/強森)
今天我們通過引入三個級別的新冠警戒,來簡化和標準化並在某些地方加強英格蘭的當地法規
(荷蘭總理/呂特)
我們將局部封城來遏止病毒,我們需要大幅度減少社交和旅行的次數
歐洲本來以為熬過了最艱難的春天,可以把新冠病毒隨著夏天到來而拋諸腦後,但是入秋之後,新增病例以及住院治療的重症病患迅速攀升,所有指標都顯示,疫情已經回升到三四月的程度。
(英國首相/強森)
讓我們努力避免再次遭到國家封鎖的痛苦
(德國總理/梅克爾)
我們在經濟上無法在承受,類似春季出現的第二波衝擊,因此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使感染數字得到控制,並減少接觸以使這些數字再次下降
(法國總統/馬克洪)
如果我們能堅持宵禁六星期,我們都負有減少接觸的集體責任,我們認為我們將能夠在那個階段逐步重新開放
(荷蘭總理/呂特)
咖啡館和餐館將再次關閉,露天座咖啡也將關閉,這是巨大的衝擊但我們別無選擇
不過第一波疫情,各國毫無懸念的全面性封城,卻不再是第二波的選項,在全面封城慘重的經濟代價,與第二波疫情的威脅之間,各國政府都在絞盡腦汁,尋找不同抗疫措施的最佳組合,因為除了即將到來的冬天之外,第二波疫情的主要傳播者是封不住的青春。
(新聞旁白)
這是來自英格蘭利物浦的影片,這裡病毒再次迅速傳播,看起來像是一個慶祝活動,但是你所看到的是一個危險的街頭派對,沒有社交距離,很少人戴口罩,在一個病毒開始失去控制的地區
全歐洲的年輕人都在夏天的盡頭,享受他們被封鎖了整個春天的青春。
(新聞旁白)
第二波疫情正在把無力戰鬥的病人,送滿了全英國的醫院,現在已經有4500名患者就醫,當參加派對的年輕人被感染之後,這就是接下來的情況。
(德國首相/梅克爾)
我們必須特別呼籲年輕人,現在不要參加派對聚會,以便明天或後天過上好日子
因此第二波疫情的防疫舉措,從宵禁 社交人數限制,餐飲以及關閉娛樂場所等,都是聚焦在限制年輕族群的朋友聚會。地方政府在第二波疫情裡,拒絕配合執行中央防疫新措施的對峙,也是歐洲各國有別於第一波疫情的明顯差異。
(德國之聲電視台政治特派員/Emmanuelle Chaze)
她希望是更嚴格的措施,我們在報導中看到了不是所有的地方首長都同意,例如在不同地區的旅遊住宿禁令,所以地方首長還需要和總理進行協商,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協商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它們是超過8小時一直到昨天深夜的馬拉松談判
不只有德國,法國馬賽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對峙,西班牙馬德里地方法院撤銷中央的局部封鎖令,都比不上英國倫敦與利物浦越演越烈的衝突。
(大曼徹斯特市長/Andy Burnham)
政府沒有為像我們這樣的城市地區,以及利物浦城市地區提供必要的財政支持,來承受此類的全面封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致反對政府的三級計劃
英國首相強森宣布對北英格蘭地區,實施三級警戒中最為嚴厲的限制,被歸類為「非常高」的風險級別,將關閉酒吧餐飲和所有社交活動的限制,並且禁止到其他地區旅行,引起了英格蘭北部最大的曼徹斯特市市長的強烈抨擊。
(大曼徹斯特市長/Andy Burnham)
將英格蘭的一些最貧困地區置於懲罰性的封鎖,而沒有對受影響的民眾和企業給予適當支持這是錯誤的
曼徹斯特市長認為,強森政府犧牲北英格蘭來避免全國封鎖,以保護南部更為富裕的地區,英國媒體紛紛以柴契爾夫人任職期間,在1980年代造成的倫敦與北部城市之間的緊張局勢為題,認為強森出臺的第二波防疫新限制,正在擴大南北分歧。
年輕人的派對結束了,醫護人員也累垮了,第一波疫情重創的法國和西班牙的醫護人員,戴著春天裡嚴重短缺的口罩,拖著疲憊的腳步仍然要走上街頭,不滿漫長的工作時間,身體的疲憊 精神的壓力,還有眼看著即將重演的醫院爆滿,三四月封城期間,每晚接受全歐民眾熱烈鼓掌的,沒有了第一波,全民與共的士氣團結與支持,再加上雪上加霜的冬天,歐洲的第二波疫情,恐怕會是今年耶誕節的災難預告片。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完整版】2020.10.17《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TG9pXkDb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歐馬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注意你的想法 它們會變成你的言語 注意你的言語 它們會變成你的行動 注意你的行動 它們會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 它們會變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 它們會變成你的命運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OrMARC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
馬克柴契爾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法國總統馬克洪所推動的年金改革,因新冠肺炎疫情擱置,而隨著疫情增長速度趨緩,馬克洪原先承諾將於明年展開改革,是否會如期展開,與如何進行年改?都成為馬克㓋是否能在2022年大選中勝出的關鍵。
借鏡德國:施洛德是1998到2005年的德國社民黨總理,他在2003年3月14日提出的「計畫 2010」(Agenda 2010 ),讓德國得以在進入21世紀的初期,因改革而涅槃重生,進而挺過2009的金融海嘯。
面對在1945-1955之間出生的Baby boomer世代,這是一個不必擔心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的世代,要被第一個不屬於他們世代的年輕總統,來消減和約束他們已經開始享用的退休金,2003年施洛德堅持推動改革而輸了選舉,馬克洪2020的背水一戰,賭的不只是他自己2022的大選連任,還有法國年輕世代的未來。
{內文}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
我們正處於決定性的時刻
新冠肺炎無疑是全球化裡最恐怖的章節,世界公共衛生史從此有了之前和之後,2020年將成為分野標記,還有一個想要改變遊戲規則的人,2020也將是他決定性的一年,他雖然按原定計劃訪問義大利,表示對孔蒂政府的全力支持,但是他的背水一戰不只是疫情防衛戰,也不是總統大選,而是他的改革大戰。
(法國L'Express 周刊政論主編/Christophe Barbier)
擁有最高的權力,要離開寶座很久之後才會獲得民意歡迎,但是如果你還在執政,那麼要嘛就是你很受歡迎,因為你什麼改革也不碰,要嘛就是你進行改革 然後在噓聲中下台
在經過2019年一整年黃背心的震撼,和從耶誕節一直持續到一月底,傳統工會強勢領導下反退休金改革的國鐵大罷工之後,法國國會正式進入退休金改革立法草案的辯論,二月中旬馬克洪民調只剩下33%的民意支持度。
(法國RTL電台政論主編/Alain Duhamel)
要扭轉民意曲線,一方面要法國人民能夠感受到這些改革措施,確實改善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在一半任期之內,馬克洪已經完成了放寬解僱和就業法規的勞工法改革,對國鐵公司SNCF的改革,包括新進員工特殊待遇的結束,成立公共有限公司,改革職業培訓學徒制和失業保險,大學錄取改革,並且讓法國失業率降到10年以來新低,但是這些都只是馬克洪的熱身準備,退休金改革才是他重中之重的核心改革。
(法國RTL電台政論主編/Alain Duhamel)
他不是雷根,也不是柴契爾,他是我們法國的施洛德
施洛德是1998到2005年的德國社民黨總理,他在2003年3月14日提出的「計畫 2010」(Agenda 2010 ),讓德國得以在進入21世紀的初期,因改革而涅槃重生,進而挺過2009的金融海嘯。
(新聞旁白)
要改進我們的就業市場,我們必須要重新質疑我們整個社會福利制度
施洛德當時要面對的不但是日趨激烈的全球化自由市場競爭,更是德國完成統一,以及歐盟擴張整合之後來自東歐的廉價勞工,將要對德國工業的就業人口造成的致命威脅,為了要確保德國企業留在德國,必須要未雨綢繆。
(德國總統/FRANK-WALTER STEINMEIER/2013.3.11)
對當時的總理來說,是極為困難的戰役,非常孤獨的決定,但是我相信是有益於我們國家的決定
十年之後,現任的德國總統正式向2005因為這場改革,而讓社民黨輸掉了總理大選的施洛德表示敬意。
(德國總統/FRANK-WALTER STEINMEIER/2013.3.11)
SPD社民黨很長的時間一直非常痛苦,但是現在回頭來看,是這個決策讓我們的經濟表現遠遠勝過我們的鄰國
「計畫 2010」的內容,主要在放寬中小型企業解僱員工的保護,降低企業營利所得稅,創造每週15小時400歐元的低薪門檻,開放臨時工就業市場,合併長期失業救濟金和社會救助,並且將於退休年齡從65歲延長至67歲,一系列被認為是嘉惠於雇主與企業,而損害SPD社民黨最忠誠的勞工選民的措施。
(德國前任總理/施洛德)
我不認為「計畫 2010」是「十誡」,我也不是摩西,但是「計畫 2010」的核心概念,是提高德國的競爭力,這樣才能維護我們的社會福利制度
當時德國工會發現令他們震驚的措施時,同樣地強烈譴責和反彈,但是工會沒有發動全面性罷工,德國也沒有因罷工而癱瘓,主要在於德國工會參與企業決策的歷史傳統。
(法國著名經濟學者/皮凱提)
在德國的例子,也有改變可以相當成功的想法,這就是「共同管理」的整體概念,你會有勞工參與公司的董事會,這是在1950年創立的,在德國的大型企業裡,有一半的席次屬於由員工自己選出來的代表,另一半席次歸於股東
2003年德國有530萬失業人口,失業率高到10.5% 施洛德任命,當時大眾汽車人力資源總監彼得哈茨,提出改革方案來和工會進行談判。
(時任大眾汽車人力資源總監/彼得哈茨)
(您認為馬克洪很聰明嗎),我和他見過面,他的決心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但是現在是把想法一一落實的時候
他是施洛德的一張王牌同時是德國最大工會,AG Metall的成員和社民黨黨員,具有充沛的人脈和戰略意識,他有計劃地選擇了相信改革的工會,代表參加「計畫 2010」委員會,2020德國失業率只有5.3%,反觀沒有這種工會「共同管理」傳統的法國,馬克洪一開始選擇削弱,分化和乾脆跳過工會,但是黃背心群龍無首無法對話的暴力經驗,讓馬克洪不得不重新回頭,在退休金改革裡與工會協商。
(勞工總聯工會秘書長/PHILIPPE MARTINEZ)
我們要求歸零 停止這個改革計畫,然後我們可以討論如何改善現有的制度
無奈自認曾經被馬克洪羞辱的工會領袖,把反對退休金改革視為報一箭之仇的機會。
(法國國會議長/Richard Ferrand)
大約有3萬6500項修正案仍在討論中,每小時檢查率為22.2 按照這個速度,要完成一條普通法就需要1643個小時的議程
要報一箭之仇的何止只有工會領袖,還有面對在國會具有絕對多數的執政黨(共和國前進黨),自知成不了氣候的各個反對小黨,使出以提出三萬多個修正動議的洗版戰術,來拖延和阻撓國會辯論,意在迫使總理啟動憲法第49-3條,得以非經國會投票通過而以行政命令強勢執行,讓退休金改革法案喪失民意基礎和歷史意義。
(法國L'Express 周刊政論主編/Christophe Barbier)
在1945-1955之間出生的Baby boomer,他們沒有經過任何世界大戰和殖民地的獨立戰爭,他們也沒有經歷過任何危機,他們在所謂的黃金年代的三十之間長大成人,他們不知道失業為何物,他們找到了好的職位,他們開始退休的時候是我們還有錢支付他們養老金的時候,他們的壽命延長了很多,這是他們自己當初也沒有預料到的,這些全都是以社會團結的原則來給付,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存款,他們的青少年是百花齊放搖滾的六十年代,他們在上一代的梅毒和下一代的愛滋病中徹底享受了性解放,他們是一個被慣壞的世代
這也是一個不必擔心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的世代,要被第一個不屬於他們世代的年輕總統,來消減和約束他們已經開始享用的退休金,2003年施洛德堅持推動改革而輸了選舉,馬克洪2020的背水一戰,賭的不只是他自己2022的大選連任,還有法國年輕世代的未來。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8.08《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blL-txC4w
馬克柴契爾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病後康復,恢復天下雜誌專欄第一篇:
標題: 永不倒塌的圍牆——這十年
這十年,你過得困惑嗎?
這十年我們在時代的輪軸脫軌中,免不了相信了一連串的論點。它們依時間序列,包括:華爾街貪婪、1% vs 99%,議會政治的收買與瓦解、阿拉伯之春,全球化危機、貧富差距、中東難民危機、反移民運動、讓國家再次偉大⋯⋯
論述者發明了論述,也引發一片又一片風潮。但更深入的剖析,或是答案,總是早就躲在某個地方:例如原來美國歷史上早已有著長遠的反移民情緒:例如原來貧富差距自雷根總統大幅減稅起已躲在那裡:例如原來阿拉伯歷史上的「現代化」向來以悲劇收場⋯⋯例如原來歐洲國家的穆斯林公民是二戰後為開採煤礦有計劃自原殖民地的移民⋯⋯。當經濟型態改變後,他們突然成為闖入者,大量失業,並且最終他們群居的地點被和恐佈主義溫床,劃上了等號。
時代匆匆,答案更匆匆。
我們還來不及抓住當代的危機,回應一個嚴肅又長遠的問題,下一個危機又來。
人們剛剛在破碎的金融海嘯中,卑微低薪的站起來,鼓勵自己看遠一點,告訴自己要學習下一個階段的人工智慧⋯⋯還沒站穩,人工智慧運算的大數據已經把我們的隱私、資料成為販售商品,社群網站已經充滿付錢的假消息壟斷言論市場,各國各政治勢力的網軍,已經把一百年來歷史中建立的普世價值「言論自由」,摧毀殆盡:然後再把民主選舉變成少數人可操縱的制度。
一夕之間,連民主政體都出現了危機。
一夕之間,美國出現前所未有的左派運動。民主黨人最終為了打敗川普,支持了拜登:但那些支持Bernie Sanders、Elizabeth Warren的年輕人,已經本質性地改變了民主黨。這是一百多年來,社會主義第一次差一點攻佔美國主流政黨,過去從未出現。
一夕之間,要求「富人稅」的聲浪不斷,但也一夕之間大鼻子情聖演員、LV集團總裁丟了法國護照,寧可當俄羅斯或是比利時人。
於是,一夕之間,富人稅宣告失敗。
一夕之間,馬克洪在人民找不到答案,唾棄傳統的左右政黨的風潮中當選了。
然後一夕之間,因為一個環保「燃料稅」政策,「黃背心運動」集結了全法國各種憤怒,塗鴉毀損凱旋門。
這世界只剩下崩塌或是勉強維持,沒有誰凱旋。
一夕之間,馬克洪的明星光芒也消失了。
接著,2016年,川普戲劇性的登上白宮主人寶座。從此以後反全球化的論述,有了一個新目標:中國。
對中國的攻擊其實未必和反全球化有關,它誘導也滙集了各方勢力。價值上,反對中共的威權體制:心理上,反對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因為「他們的所有工作及財富,都是偷來的」,而美國的經濟是被中國殺死的。
中國本身提供了太多可以反對的理由:反對中國北京政府試圖染指香港的自治:反對中國以補貼方式支持其國營事業:反對中國新疆維吾爾集中營式的管理,反對中國一帶一路在各國留下的負債,所謂「財務陷阱」⋯⋯反對、反對⋯⋯
此時此刻距離2007年次貸風暴13年,距離雷曼兄弟倒閉11年又10個月。華爾街的貪婪被丟到九宵雲外,因為當時的中國、日本、亞洲人純粹是受害者。
Thomas Piketty 提倡恢復雷根總統及柴契爾夫人減稅前的高所得稅,他的呼籲完全沒入了反中的聲浪中,沒有共鳴。
川普對中國的關稅戰步步升高,最後完成的第一階段的協議居然是多買美國選舉搖擺州的大豆。川普的前國安顧問波頓乾脆告訴大家,川普希望習近平幫忙他連任。
貧富差距代表的基尼係數還在擴大,科技使世界不均衡的發展狀態,愈來愈找不到答案。
聰明的領袖高舉國家的旗幟,號召虛弱的,不知何去何從,沒有選擇的人民。他們一一當選,也一一拿不出辦法解決困境。
留下愚蠢的我們,不知所措。
攻擊體制容易,解決方案,如宇宙上的黑洞,如死亡的星斗,遙不可及。
歷史進入2020年,一場被全球稱為COVID-19,台灣稱為武漢肺炎的大流行病來了。它至六月底,感染了全球千萬人,奪走了五十萬人生命。它至今是一個找不到藥,疫苗未來或許只有70%藥效的疾病。它的第二波疫情來襲得比想像中早:美國醫護人員如烈士般,把自己交給上帝,也交給無能沒有口罩、防護裝備的政府。美國日增新冠病例達到四萬人的峰值,南部的德州,在疫情初期受創本來較輕,是全國最後實施封城、最早重啟的州之一,現在卻淪為重災區。住院人數創紀錄,即便是在擁有龐大醫療系統的美國第四大城市休斯頓,醫療資源也即將耗盡。
世界哀鴻遍野,但不只是疫苗,世界對過去十年的危機還是沒有真正的方案。
抓緊危機趁亂上台的人,令我們目盲也耳盲。每隔一段時間,一個意外事件,在各國,包括民主的與不民主的,皆可野火燎原。因為我們當代,已經累積了太多危機,一個小事件,一點燃即聚集各方不滿,燒得遍地烽火。
這十年,我們在迷路中,吶喊,欺騙自己,也被欺騙。
這十年,你過得好嗎?
曾經在柏林圍牆倒塌後,我們以為二戰之後,冷戰之後,我們有了新秩序、新價值。民主將統治一切,也解決一切。從此人與人,階級與階級,國家與國家,可以透過對話,找到共識。
這些新秩序,新價值,在金融海嘯之後,脆弱成碎片。
我整整等了十年,靜靜觀察歷史的變化,心痛地看著每一個痕跡,憤怒但平靜地看著每一段風潮,我一直想書寫一個沒有神話的時代紀錄。
柏林圍牆倒塌,但那是實體的圍牆。
在世間,在西方與東方,在富與貧,在資本擁有者與工作者,在OECD核心富國與第三世界⋯⋯這些看不見的圍牆,從未倒塌。
我再度埋首閲讀1945-1946,尋找二戰結束後所謂的歷史秩序,也再度見到了人性的循環本質。德裔波蘭人在當年面臨被復仇性的驅逐、屠殺、女性被強姦。那一年是二戰的勝利,但人性並沒有停止其殘忍。
集中營內,猶太人被釋放,關回去的的是德國後裔的波蘭人⋯⋯他們多半是老弱婦孺,因為大批年輕人已經因為參戰而死亡。他們可能和德國當地的納粹崛起,毫無關聯,但他們被當成象徵,在集中營內受盡鞭打,強姦,包括小孩。
而在1945年前波蘭與烏克蘭土地被雅爾達密約強國重新分配,巳注定了今天烏克蘭的動盪不安。
為了撰寫「這十年」天下雜誌新專欄,我重新閲讀二戰、冷戰後、柏林圍牆倒塌,那些被過度吹噓的國際新秩序,新價值。
我的情感不只回到2008年,我想接通1945年至今,那些改變也注定今日世界的歷史事件。
七十五年,我看到戰火結束,但蹂躝沒有停止,悲愴樂曲般的顫音,在曾被恐佈佔據的土地,鼓和弦,不可救藥地一直奏響。
這是人性的傑作。純粹的人性。
愛與恨,解放與復仇,再度踏入。
熊熊大火。
沒有人可以解救我們破碎的靈魂。
1945-1947年,大英帝國瓦解後,當時在全球惟一高喊炸響的是:國家萬歳!建國萬歲!國族萬歳!獨立萬歳。國歌奏起,在動容的音樂聲中,我們以為所有的痛苦將遠離,將被慈悲的上天赦免。
當英法殖民地紛紛獨立後,第三世界很快的又動盪,又陷入內戰⋯⋯
七十五年後的今天,我們除了擁抱國家,好像也別無所選。
一切多麼類似。
歷史再度尖叫!復活!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132
馬克柴契爾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注意你的想法
它們會變成你的言語
注意你的言語
它們會變成你的行動
注意你的行動
它們會變成你的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
它們會變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
它們會變成你的命運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OrMARC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rMarc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marc_orange
工作連絡請來信▶barleyorange@yahoo.com.tw
_更多說書影片_ https://goo.gl/7viXT4
_給妳/你的有用提醒_ http://bit.ly/2UpUrjx
幫影片上個字幕吧:http://bit.ly/2ZwKgZ8
馬克柴契爾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等了三年終於回歸《新世紀福爾摩斯》第四季第一集 防雷影評【羅比】
BBC Sherlock S4 ep1 「六座柴契爾夫人像」
幫我訂閱http://goo.gl/4YzOjF
《新世紀福爾摩斯》第4季於2017年1月1日於英國首播。
本劇編劇為史蒂芬·莫法特和馬克·加蒂斯。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飾演夏洛克·福爾摩斯,
馬丁·費里曼飾演約翰·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