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最基本的,還是技巧】
有些人可能會說,寫作最重要的在於核心情感,技巧鑽研得再好,也不堪大用。
然而,寫作最基本的,反而是得將「技巧」給練好。就如沈從文先生在這篇文章提到的,同樣的事件,讓優秀的作家運用他優秀的寫作技巧來描述,就更是吸引人關注。
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論技巧 / 沈從文
幾年來文學詞典上有個名詞極不走運,就是「技巧」。多數人說到技巧時,就有一種鄙視意識。另外有一部分人卻極害羞,在人面前深怕提這兩個字。
「技巧」兩個字似乎包含了纖細、瑣碎、空洞等等意味,有時甚至於帶點猥褻下流意味。對於小玩具、小擺設,我們褒獎讚頌中,離不了「技巧」一詞,批評一篇文章,加上「技巧很好」時,就隱寓似褒實貶。說及一個人,若說他「為人有技巧」,這人便儼然是個世故滑頭樣子。
總而言之,「技巧」二字已被流行觀念所限制,所拘束,成為要不得的東西了。流行觀念的成立,值得注意,流行觀念的是非,值得討論。
《詩經》上的詩,有些篇章讀來覺得極美麗;《楚辭》上的文章,有些讀來也覺得極有熱情,它們是靠技巧存在的。駢體文寫得十分典雅,八股文章寫得十分老到,毫無可疑,也在技巧。
前者具永久性,因為注重安排文字,達到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親切,妥貼,近情,合理的目的;後者無永久性,因為除了玩弄文字以外毫無好處,近於精力白費,空洞無物。
同樣是技巧,技巧的價值,是在看它如何使用而決定的。
一件戀愛故事,趙五爺愛上了錢少奶奶,孫大娘原是趙五爺的寶貝,知道情形,覺得失戀,氣憤不過,便用小洋刀抹脖子自殺了。同樣這麼一件事,由一個新聞記者筆下寫來,至多不過是就原來的故事,加上死者胡同名稱,門牌號數,再隨意記記屋中情形,附上幾句公子多情,佳人命薄,……於是血染茵席,返魂無術,如此如此而已。
可是這件事若由冰心女士寫下來,大致就不同了。記者用的是記者筆調,可寫成一篇社會新聞。冰心女士懂得文學技巧,又能運用文學技巧,也許寫出來便成一篇傑作了。
從這一點說來,一個作品的成立,是從技巧上著眼的。
同樣這麼一件事,冰心女士動手把它寫成一篇小說,稱為傑作;另外一個作家,用同一方法,同一組織寫成一個作品,結果卻完全失敗。在這裡,我們更可以看出,一部作品的成敗,是決定在技巧上的。
就「技巧」二字加以詮釋,真正意義應當是「選擇」,是「謹慎處置」,是「求妥貼」,是「求恰當」。一個作者下筆時,關於運用文字鋪排故事方面,能夠細心選擇,能夠謹慎處置,能夠妥貼,能夠恰當,不是壞事情。
假定有一個人,在同一主題下連續寫故事兩篇,一則馬馬虎虎,信手寫下,雜湊而成;一則對於一句話、一個字,全部發展,整個組織,皆求其恰到好處,看去儼然不多不少。這兩個作品本身的優劣,以及留給讀者的印象,明明白白,擺在眼前。
一個懂得技巧在藝術完成上的責任的人,對於技巧的態度,似乎應當看得客觀一點的。
也許有人會那麼說:「一部作品的成功,有許多原因。其一是文字經濟,不浪費,自然,能親切而近人情。有時雖有某些誇張,那好處仍然是能用人心來衡量,用人事作比較。至於矯揉造作,雕琢刻畫的技巧,沒有它,不妨事。」
請問閣下:能經濟,能不浪費,能親切而近人情,不是技巧是什麼?所謂矯揉造作,實在是技巧不足;所謂雕琢刻畫,實在是技巧過多。是「不足」與「過多」的過失,非技巧本身過失。
文章徒重技巧,於是不可免轉入空洞,累贅,蕪雜,猥瑣的駢體文與應制文產生。文章不重技巧而重思想,方可希望言之有物,不作枝枝節節描述,產生偉大作品。所謂偉大作品,自然是有思想,有魄力,有內容,文字雖泥沙雜下,卻具有一瀉千里的氣勢的作品。
技巧被詛咒,被輕視,同時也近於被誤解,便因為:
一、技巧在某種習氣下已發展過分,轉入空疏;
二、新時代所需要,實不在乎此。社會需變革,必變革,方能進步。徒重技巧的文字,就文字本身言已成為進步阻礙,就社會言更無多少幫助。技巧有害于新文學運動,自然不能否認。
惟過猶不及。正由於數年來「技巧」二字被侮辱,被蔑視,許多所謂「有思想的偉大作品」企圖刻畫時代變動的一部分或全體,在時間面前,卻站立不住,反而更容易被「時代」淘汰忘卻了。
一面流行觀念雖已把「技巧」二字拋入毛坑裡,事實是,有思想的作家,若預備寫出一點有思想的作品,引起讀者注意,推動社會產生變革,作家應當作的第一件事,還是得把技巧學會。
目前中國作者,若希望把本人作品成為光明的頌歌,未來世界的聖典,既不知如何駕馭文字,盡文字本能,使其具有光輝,能力,更不知如何安排作品,使作品似乎符咒,發生魔力,這頌歌,這聖典,是無法產生的。
人類高尚的理想,健康的理想,必須先融解在文字裡,這理想方可成為「藝術」。無視文字的德性與效率,想望作品可以作杠杆,作火炬,作炸藥,皆為徒然妄想。
因為藝術同技巧原本不可分開,莫輕視技巧,莫忽視技巧,莫濫用技巧。
-
❤今年不追煙火了,1500人一起知識跨年
http://s.accupass.com/Ky6rjG
❤明年不說道理了,三分鐘說18萬個故事
https://hahow.in/cr/storytell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棋樂玩文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唐宋八大家 #高中 #國中 #國文 #考試 這個主題很硬,無字幕,比較適合當廣播節目聽。 ------- ◆訂閱棋樂玩文具:https://goo.gl/8hm7tS ◇棋樂玩文具Facebook:https://goo.gl/wK2BRS ◆棋樂玩文具Instagram:https://goo...
駢體文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都講是魏晉南北朝了|知史百家
安煥然
跟你們講,曹操的時代真的過去了。曹操是忠臣還是奸臣,就留給歷史去評斷。他有大氣,有抱負,有他堅持的政治認知,但他也是個權臣,戀權到極至。
曹操其實是很有「本事」的。只是讀史之人你要知道他的「本事」真正是在哪個方面?處在治世,曹操或許是個能臣。但處在亂世,也不會太差。只是他做的事情和決策,很多都是亂世權謀耍盡的權宜之計。他在「用人」方面確實打破了東漢迂儒之格局,但他的政策和制度之定立,很多主要只是為了安撫和制衡各方勢力,談不上什麼結構性的改變。他是順勢也是擅於用勢之人,卻不是「新時代」的人物。
曹操的時代過去了。怎麼辦嘞?都講是魏晉南北朝了。很亂的呀!司馬懿家族隱忍了很久,終究還是路人皆知。西晉這個政權,格局沒變,共業依舊(只是換人而已),基本還是延續曹操的「權謀」治國,但手段比曹操差。為穩住篡奪而來的政權,司馬氏甘脆分封同姓諸侯,敢敢讓「自家人」分贓國家資源。然而自古以來自家人爭奪家財,比誰都凶狠。不管司馬家族後人的資質如何,所使用的伎倆,離不開一連串的陰謀陽謀,明說暗奪,爾虞我詐,終究還是一個短暫政權。統一的政局很快崩潰,分裂割據,朝代更替,走馬燈。
魏晉南北朝,這是一個沒有政治理想的時代(四百多年啊!)。政壇上,就是每天惶恐於如何保權和算計於如何奪權。奪了權又不懂什麼時候又來一場政變。而且很多時候是說來就來的那一種,毫無預警。朝代之頻密更迭,對人民來說大概也無感了的。
這是一個族群大融合的時代,也是一個族群矛盾衝突的時代。胡漢互化皆有之。胡人政權有重用漢人世家大族的時候,但也有殺戮滅族的時候,而且說殺就殺,很恐怖。一切都是那樣的快到反應不過來,一個政權、一個世家大族就倒了。
心靈惶恐及心靈要得到慰籍,宗教大興。本土道教,外來佛教。但統治者既有興佛的時候,也有滅佛的時候。而且說滅就滅。
誰還看不破?誰還要給你騙?什麼循規蹈矩、道貌岸然、儒冠儒服?
不再救國了。人過得自在就好。能活著已很慶幸。寫寫駢體文,唯美就好,無需文以載道。也沒有什麼「道」是可以載的了。
但在這四百多年,這也是一個個性獨立的時代。文學獨立了、哲學思想解放了、繪畫書法藝術充滿個性,眾聲喧嘩。
極醜與極美。這時代,美男子好多。這時代,直率的女子也不少。林下之風,親卿愛卿。要習慣這新常態。
就這樣了,戰亂連年,權爭頻頻。錦繡未央,還是遠離政治比較好。塢堡自保,不然就去尋求你的桃花園吧!
(原刊於2020年9月6日《星洲日報.言路.邊緣評論》。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駢體文 在 口訣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考作文萬用句-
國文老師很喜歡這種駢體文式的名言錦句。
駢體文 在 棋樂玩文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唐宋八大家 #高中 #國中 #國文 #考試
這個主題很硬,無字幕,比較適合當廣播節目聽。
-------
◆訂閱棋樂玩文具:https://goo.gl/8hm7tS
◇棋樂玩文具Facebook:https://goo.gl/wK2BRS
◆棋樂玩文具Instagram:https://goo.gl/gPFUi1
◇聯絡我們:xddcafe@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