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發處、產發處業務報告】
💥插播💥疫情持續升溫,基隆最新措施:比照雙北市 基隆市八大場所15日上午八時起暫停營業。不斷不斷呼籲,大家勤洗手、戴口罩、少群聚,維持社交距離,齊心抗疫!💪
・
5月12日(三)是都市發展處與產業發展處的業務報告,我特別和都發處討論很多市民關心的城市 #樹木保護 機制作業標準、#違建 怎麼總是在「排拆」,以及和城市博覽會很相關國門廣場、#不義遺址 如何呈現國家門戶的人權標準與轉型正義的過程。
・
在社會處的業務報告上,我特別詢問社會處主辦的 #開齋節 在防疫優先下是否能線上交流、以及 #關懷據點防疫措施,再次提到讓基隆市財政負擔越來越沈重、但也沒人敢談的「無差別」 #長者健保費補助 是否開始進行政策檢討,並關心 #能源弱勢 的協助如何再往前,以及台灣2021將成生育率最低國家,低生育率炎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的場地目前還卡在哪裡?
・
#都市發產處業務報告
都市發產處業務報告D-live: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100512DR_0.mp4
🌳城市樹木保護機制作業標準怎麼辦?
去年麥金路人行道整建工程進行中,我就收到民眾陳情麥金路樹木過度修剪,當時我就和負責工程的工務處與都發處討論過廠商毫無專業與過度修剪該怎麼來把關。之後,仍有許多公有樹木被市府或鄰里的承包商不當修剪,今年初我也收到十全亭公園改建案樹木過度修剪而未依照規定提送修剪申請的狀況。
現行工程中採購中,工程廠商顯少將修剪交由專業、也未依照基隆市規範提送修剪申請。而不當修剪的咎責就是採購契約範本中的「保活一年」。然而,樹木遭受過度修剪導致體質弱化、採用錯誤工法被剝皮使得傷口容易讓細菌入侵,只是開始進入「慢性死亡」的階段,基本上還能苟延殘喘拖過一年,因此難以依約咎責廠商。除了危害城市綠資源、讓種植維護的公帑被白白浪費,更因樹木慢性死亡提高城市樹木遇風災路倒的風險,也傷害本市的公共安全。
因此我再次和都發處提醒,都發處與產發處兩處的《基隆市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 《基隆市政府行道樹及喬木修剪作業規範》,要求「任何工程」只要會動到樹就必須提送申請、並嚴格把關,是否要統整法規與程序,並持續要求各機關提送修剪申請,或是就實務面上檢討人力與專業性的落實狀況,來檢討兩個規範。
林務局在《森林法》有關一般樹木保護的修法,預計會將公有地上一般喬木修剪且公共工程採購金額達十萬以上者,納入「專業技師設計」、「規劃及監造之簽證制度 」 透過專業設計與監造把關來落實樹木保護(若未達十萬,也需要樹木保護專業人員進行操作)。或是將公共工程採購納入一般樹木修剪規範的契約版本(並由仿效宜蘭、台北等地的規範範本來作SOP與修剪專業的指引,納入契約來做規範)。
以上提到都需要主管單位評估實際狀況和可行性來修改並加強工程中的樹木保護,我也請都發處說明目前的檢討方向。
🐦都發處長回覆:
樹木保護的機制都有和產發處以及各局處在開會在做,目前比較大問題是,專家學者認為定型化契約可能徒法不能自行,我們會再開一次會討論。關於行道樹和修剪規範怎麼整合,我也覺得有重疊的地方,我們會來主動討論。
🏗違章建築「排拆」forever?違建拆除順序SOP在哪裡?
目前《基隆市違章建築強制拆除收費自治條例》在2020年1月開始實施,明定違建拆除費用需要由違建者負擔,但都發處針對「基隆市違章建築強制拆除收費標準」的訂定與評估仍在討論,預計有了收費標準可以在今年八月正式上路。
基隆的違建數量眾多,拆除進度緩慢,我的辦公室也收到許多民眾違建陳情——檢舉的違建一職「排拆」的狀態,當陳情人進一步追問到底要排到何時才能將違建拆除時,往往得不到市府正面的回應。因此,針對條例施行後,除相關的收費標準需明文規定外,也想藉此機會請教都發處是否會針對違建的興建時間(皆指2012.04.02之後的新違建)、檢舉時間、違建類型(如頂樓/頂棚加蓋、陽台/騎樓外推等等)或是公共安全影響程度等等標準來建立違建的優先拆除順序。
🐦都發處長回覆:
違建收費與拆除順序正在努力討問中,5月20日有再開專家會議,順利的話違建拆除就會有標準會出來。
⏳公告不義遺址之後呢?國門廣場如何承接歷史!
上個月,促轉會把基隆港、原基隆要塞司令部、基隆八堵車站、基隆原南榮派出所列為審定公告第一批不義遺址,這幾處不義遺址不只直接見證了過去在308事件中,人權受侵害的經過,更可以提醒我們去省思歷史的傷痕。
保存不義遺址是還原歷史真相、反省歷史記憶的空間取徑。不義遺址的存在,除了透過保存維護之外,以歷史事件的詮釋和展示,賦予場所新的文化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將「威權統治時期,大規模侵害人權事件之發生地」轉化為彼此之間的連結、並且作為可以協力處理轉型正義的重要空間媒介,以及建構人權教育推廣基地,是標定不義遺址期望可以開始做的事情。如國門廣場基座的保存不是要崇拜殖民者或威權遺緒,而是要提醒世人真相的存在,而學到教訓:不該讓獨裁侵害人權、侵害民主。
但如果我們直接來到了這些不義遺址的空間,卻無法發現任何和它過去有關的線索,空間設計和展示沒有辦法提供任何和這些傷痕歷史有關的內容,是非常可惜甚至是拋棄和掩蓋過去的作法。目前如基隆港有國門廣場工程正在進行,要如何讓人們能夠感知基隆港歷史記憶,並促進轉型正義教育?
🐦都發處長回覆:
關於國門廣場的308歷史,也希望可以多做一點,但事情跟文化局和民政處有關,若從基隆市的角度有做法、設計部分有一定原則參照,我們樂觀其成。
----
#社會處業務報告
社會處業務報告D-live: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100512DR_1.mp4
😷防疫第一!開齋節停辦,線上交流行不行?長照據點活動怎麼辦?
由於疫情發展持續嚴峻,市府也公告了防疫措施,有非常多活動都停止舉辦或延期,其中,在去年已經停辦的基隆開齋節,今年本來改為再八斗子舉辦小型活動,也再次停辦。開齋節對於穆斯林朋友們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節日,以防疫為最優先考量下,是否有線上形式或內容可以來持續進行文化交流?另外,關於最新的防疫措施和規定,也希望能協助衛生及民政單位向外籍移工進行說明和宣導,並提供多語言的資訊供參考。
昨天市府也發布了各場所及活動的調整,里民活動中心和關懷機構的部分都停止共餐和供餐,改為送餐服務。我特別請社會處說明我們的各日間托老、關懷據點等長照據點因應這一波疫情的防疫措施,以及因減少活動舉辦及停止共餐,會減低部分長者的活動量,可能會降低健康促進的目標,在防疫的考量下,有沒有可以因應協助的措施。
👨💼社會處長回覆:
開齋節從2016年開始辦理,到後來實體活動會有2000人參與,2020年因疫情關係喊停,有思考線上的方式來讓穆斯林社群參與,但因為同時的人數限制,形式上會再思考。另外針對移工防疫資訊提醒,會做多國語言並放上網,除了和合作漁會來協助,也會先前開齋節建立的移工社群連結來傳遞。關懷據點是因應基隆市防疫措施會停辦一個月(餐飲或課程皆是)。長者健康促進的滿足會降低,但會維持心理的支持,如電話訪視等零接觸的措施,會持續來進行。
🐘房間裡越來越沈重的大象:無差別的長者健保費補助
處長在業務報告中提到,基隆市的65歲以上長者在今年間已經來到6.4萬人,已經占全市人口比例為17%,「非法定」社會福利大幅增加,以業務報告寫到的基隆市65歲以上長者無差別健保費補助來說,6.4萬非中低收長者每年健保費的補助就來到5億多,是非常令人擔心的數字,同時也是財政的負擔。
我知道這樣的補助來自2004年《基隆市老人參加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費自付額補助自治條例》的規定,然而至今已經17年,我特別請社會處長說明,目前針對這樣的預算的目標為何?是否達成長者健康促進,是否對此政策有全面性的檢討與評估?
若是健康促進、預防失能等政策期待,是否應該要轉換預算的目標,從補助來到公共化布建,要讓基隆市的長者在地健康老化並延緩失能,是否應該將這樣的預算放入提升公共化設施的布建,如關懷據點等在地長照支持性服務、據點與設施量能提升?
另外,從去年市長就針對長者公車無上限搭乘次數提出檢討的宣示,希望改由點數制來平衡促進長者出外活動的需求與財政,目前公車改革營運小組也正在檢討這個機制,請問社會處的評估和檢討期程為何?
👨💼社會處長回覆:
健保費補助的目標就一直進行至今,我的看法比較正面,讓地方加碼照顧、因地制宜也不是不行。但當年制定時並沒有預期到人口老化、財政負擔到底要怎麼面對,另外成效是什麼?所謂的成效是兩極,有些人會覺得不需要、有些人會覺得為什麼要拿掉,都需要經過更大溝通與議會共識。另外長照基金會有長照2.0補助,也都有明定。最後是公車點數之社會處沒有既定看法。
(🤦♀️薇仲OS:任何政策都要有「政策評估」!補助也是政策,政策施行這麼多年目標不明還造成這麼大的負擔,本就要立即檢討!我在問政策「評估」,不是問大家的喜好或感覺...)
⚡能源弱勢跨局處持續加油
在我前幾次會期討論到「能源弱勢」現況後,很感謝社會處和社工科重視這個議題,也非常高興這次在業務報告詢問回覆中,看到社會處回覆說工務處將會從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計畫的5%優先補助中低收入戶,而社會處也連結企業資源協助個案申請,也提升弱勢者的節能家電汰換。特別提醒節電與減碳幾個重要計畫的召集人是市長和秘書長,在協助「能源弱勢」家電汰換等經費分配及補助細節需要社會處與工務處之間的合作,再勞煩節電跨局處整合工作委員會的召集人秘書長多多協助。
👨💼社會處長回覆:
工務處說有補助願意優先給,社工去做需求調查、救助科有去和民間團體媒合,所以有三波的捐贈。
👶生育率低炎上!公托家園場地難尋怎麼辦?
最近少子女化的討論沸沸揚揚,我們知道少子女化的成因、不願生育的原因非常多,公共資源的支持足夠與否,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公共托育設施的佈建非常重要。雖然知道非常困難,也在前幾次會期和社會處討論過空間尋找的難處,我也特別請社會說明一下目前公共托育家園的規劃狀況。
👨💼社會處長回覆:
社區公托家園的老問題就是空間,公有閒置空間我們有清查過,能用的不多,也有建照的問題,雖然民間租賃的空間也可以,但是很不穩定。中央還是希望勁量利用公有閒置空間,目前很努力在嘗試。而如都發處規劃的七堵社會住宅,我們就把公共托育家園的需求提進去。
「騎樓人行道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鄭美娟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問題] 關於騎樓的性質? - 看板Examin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騎樓算是私人地還是公有地?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騎樓人行道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流行時尚選集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騎樓人行道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流行時尚選集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法定騎樓定義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法定騎樓定義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問題] 建築物往內部的平面車道- 看板c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討論] 黃牌還是不能停騎樓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退縮騎樓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退縮騎樓地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問題] 建築物往內部的平面車道- ca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高雄婦「轎車臨停人行道」被錄影反嗆:檢舉有賺頭?︱違規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資訊] 桃園市騎樓禁止停放機車路段(已生效) - 看板ChungLi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問題] 建築物往內部的平面車道合法性?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問題] 關於騎樓的性質? | Examination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城市如何運作》,是齋主近來讀過最愛不釋手的書。韓國建築學者俞炫準由人文學觀點切入,引領公眾思考關於城市的運作方式。齋主是個喜愛在城市散步的當代人,我尤其喜歡在巷口,抬頭看著平時沒人會注意的違建和各類破壞市容的電線和斑駁。從前在書本多次看過一句話「城市是有機體」,但直到親身認真觀察過,才會深刻體會這句話的涵義。城市的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意識,都市規劃若與當地功能不符,很快該區域就會長出些原本規劃中不存在的瑕疵,就像是傳統市場的遮雨棚、陽傘,高密度商業區中的機車便當攤販,以及住宅區巷弄亂停的汽車,或是騎樓上任意停放的機車等等。這體現了建築師和都市規劃的重要性。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不過最困難的問題,便是身處當代都會的我們,因為從中生活已久,許多既定存在的事實,我們難以察覺其存在。就像是《駭客任務》中活於母體中的人們,因為早已習慣了母體,又怎麼可能輕易認知到母體存在的事實? 都市規劃與設計有許多巧思和秘密存在,就算每天經過也未必能發現其隱含的意義。
《城市如何運作》,是俞炫準教授過往在報紙及書刊上的短篇文章,集合彙編而成。本書共分為十五個篇章,由於各篇章的結構相互獨立,因此閱讀起來不具壓力,即便是片刻時間也能盡情享受單篇文章課題。
這本書從第一章《人為什麼喜歡在那條路上散步》就讓我沉醉不已。作者用各方面的資訊,解析何以某條路特別受到行人喜愛? 是行道樹的差別? 是街區定位的差異? 是街道為直線與否的差異? 車道寬度? 商家數量? 還是人行道的寬度? 俞教授最後給出的答案是空間速度越接近於行人步行速度的街道或道路,則人們會越加喜歡在那條路散步。甚麼是空間速度? 作者用了車速與車道、行人速度與人行道之間的相互關係,定義出空間速度。這樣說或許依然很抽象,齋主以台北兩條著名的道路舉例吧。
忠孝東路與仁愛路為台北著名的兩條道路,並且兩條都位居精華地段,不過兩條道路的定位卻大不同。忠孝東路是台北著名的東區商圈的中心,過去東區興盛時開滿了各類購物中心,商機滿滿。但僅僅一個街區之隔的仁愛路,即便有著更好的市容和人行道,反而形成不了商圈,這是何故?仁愛路是台北最寬的一條路,於建國南路口的寬度甚至長達百公尺的十線道。如此寬的道路,行人根本不願意穿越馬路,加上人行道上禁止從事任何商業行為,加上仁愛路上新大樓棟距大、店面寬、多數門面都講求氣派而有距離感。久而久之,仁愛路就因為其不親民的定位,塑造了高級住宅區的形象(雖然仁愛路從設計上,就是為了高級住宅區而生就是了)。往南一看,信義路與和平東路也有類似的情況。雖然信義路上的商業行為也多,但相較於人聲鼎沸的和平東路,信義路的問題是甚麼?信義路因為明亮和道路寬敞,車速遠較和平東路為快。跨越信義路雖然不成問題,但相較於跨越和平東路來說,依舊是門檻較高的決定。換句話說,忠孝東路與和平東路的空間速度,較接近於人的步行速度,這導致了商圈之所以得以興盛。
俞教授談到了降低空間速度的各種辦法,像是設立露天咖啡座、小型店面商家等。但空間速度也不是越低越好,當空間速度低到一定程度,整座街道便會像是西部片中的空曠街道,走在上頭感覺受到他人注視,這種不自在的感受,也會讓行人不願意愜意散步。
這樣有趣的課題,僅僅只是本書的第一章。本書隨後討論了許多主題,且都是人們會感到興趣的大題或子題,像是《為什麼進入教會比佛寺困難?》、《旅館與汽車旅館的差別在哪裡?》、《辦公室開放空間的難題》、《為什麼城市到處都是咖啡廳和汽車旅館?》、《建築設計與工業設計的差別》等等題目。書中有趣的內容實在太多,我決意再提兩個題目為引,供酸齋讀者思考。
《為何我們熱愛拉斯維加斯的霓虹燈?》
俞教授明確指出,當我們不把招牌上的文字當作資訊,而只是單純的裝飾品時,任誰都會為這些漂亮的裝飾品而感到欣喜若狂。但若是我們將那些招牌上的文字當作資訊看待時,便會因為瞬間資訊密度過高,腦袋無法負擔這些龐大的資訊,激起自然的反感。俞教授指出他曾帶著一群美國友人來台灣,看著雜亂的招牌廣告,這群有著中文障礙的美國人反而覺得漂亮,而當地台灣人對這些招牌倒是反感到不行。說到霓虹燈,反倒讓我想起近來當紅的賽博龐克科幻都市,想來那些霓虹燈或立體投影廣告之所以有魅力,或許就是因為我們對上頭資訊很陌生之故吧。
《廣場上為什麼有人?》
俞教授談到首爾的COEX MALL及巴黎的拉德芳斯廣場,上頭的人潮都稀稀落落,這是建築設計者的失誤。很多人認為只要在不同大型建築間,留下一定的距離和建設,就能自然形成廣場,吸引來大批人潮。事實上廣場之所以能夠形成,是因為其周遭有讓行人經過或停留的理由。若非是地標旁的廣場,就是附近有著足夠多的商家,這才形成了廣場。就像是羅馬納沃納廣場上有著四河噴泉,梵諦岡教堂旁的廣場亦是如此。思考起台灣的例子亦是如此,101廣場前有人,是因為有地標101;信義新天地的廣場之所以變得熱絡,是因為增加了街頭藝人和露天市集。也不禁讓人思考,何以微風廣場有著極為漂亮的廣場,但卻鮮少人駐留,又為何台北車站外頭有著寬敞又舒適的廣場,但最後只變成抽菸者短暫的天堂。
這本書我推薦給所有當代都市人。正如開頭所說,都市是有機體,只是作為細胞的我們難以覺察。《城市如何運作》將讀者的鏡頭拉遠,從更廣的格局著手,思考著城市中細節的產生,以及區域功能如何演變形成。就像是許多人只看著信義區規劃完善和美好,卻忘了若沒有吳興街與虎林街所提供的基本服務,信義區本身的功能並不足以支撐其美好的外表。一些看似是毒瘤的問題,其實當鏡頭拉遠,視野更廣,格局變大之後,問題便不再是問題。而這本書之所以好,便在俞教授嘗試教導所有讀者理解這套思考模式。
本次齋主非常有幸。讀完這本愛書後,能與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 合作,共同推廣好書。典藏文化非常大方,此次提供了三本贈書給酸齋的讀者,希望齋友因此能認識好書,進而推廣給所有愛書人。雖然有抽書活動,但齋主強烈建議所有齋友,不用多加考慮,直接買一本回家。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111
三本贈書中的兩本,齋主計畫用抽獎抽出。
只要你在1/24(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最後一本,齋主希望將名額留給優質留言。齋主會在活動結束時,選出一名知識涵養豐富的留言,將這本《城市如何運作》,送給這名值得的齋友。
最後,再次感謝ARTCO BOOK典藏藝術出版對酸齋讀者的照顧,也感謝典藏多年來為台灣社會出版好書。
MEDIUM連結
https://reurl.cc/2bgbO6
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鄭美娟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早的單位業務質詢,我主要針對於「機車停車位不足」、「光復路清大客運站造成的交通隱患」、「占梅路單行道的問題」以及「長輩關心的活動中心收費問題」向市府提出改善的要求,以下為簡要的質詢內容,讓關心這幾項議題的市民朋友參考,如果你也對其他議題有想法或建議,都歡迎留言或私訊給我,可以互相討論分享,一起來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一、『整併之後市民活動中心的收費問題』
很多人不太了解到底市府整併里集會所變成市民活動中心的用意,那用意當然是公平的讓大家都可以借活動中心來使用 ,我在基層跑行程的時候,收到很多長輩的投訴和不滿的情緒,整併之後對里民影響最大的就是收費問題。
我對於整併活動中心其實是非常認同的,讓大家都可以借的到、用的到,這是好事。但是對於收費標準,我希望民政處可以降低收費,因為我認為市民活動中心是一個里的核心,是一個可以凝聚人與人之間最有溫度的地方,社區民眾能夠一起參與各項活動,也可以強化地方情感。活動中心除了讓里辦公室、團體辦理各種節目活動以外,如果可以讓更多里民願意進去使用,就像我們三民里桌球班、唱歌班,那這會讓活動中心這個場地更具意義。
所以我希望市府未來在整合的過程中,評估的重點是要將「如何維持活動中心與里民的在地情感連結」考慮進去。
「活動中心是在地社區的核心,但人更是活動中心的核心」要有人願意使用,活動中心才有整併的意義!
『我也再次強調希望民政處可以降低收費』
🔺民政處回應:未來會因應里民的需求做滾動式的檢討。
二、爭取關埔地區『占梅路單向道改為雙向道』#竹科悅揚住戶通行權益
因為影響人數非常多,所以我利用質詢時間來向市府說明一下廣大住戶還沒住進去就開始擔憂的事情。
占梅路設置成單行道,對慈雲路交通流量的衝擊真的沒有影響嗎?這個問題我請教過交通處也請教過都發處,到目前都沒有一個很好的回應,就是它為什麼會設成單行道?又或者為什麼他不能變回雙向道?
竹科悅揚是滿大的社區,總共有974戶,住進去的住戶大多是園區就業的小家庭,假設一戶1~3人,平均就是將近兩千人,而社區的汽機車停車格總共就有2031格。除了竹科悅揚進住後新增的車流,另外還有富春居這個社區目前已經陸續入住,582戶、777個車位,其中有189個車位是開放車位,也就是說除了住戶之外也會有其他的民眾使用。
占梅路單行道影響的不只是住戶,還有每天行經慈雲路的龐大車流,這會加劇塞車堵在慈雲路的狀況發生, 住戶向1999陳情的一個記錄,最終也沒有得到交通處的回應,只有在108年收到一張改成單行道的公文就改了,大多數的住戶都不理解也不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雖然在明年一月才會開始入住,也尚未成立社區管委會,但是住戶群組已達900多人,每位住戶都很關心單行道帶來交通上很大的不便,這件事情關乎上千個家庭。
所以我請交通處一定要好好的審慎評估或開放試行,讓大家都有機會、公平的達到交通需求平衡。
🔺交通處回應:交通處承諾會重新評估關埔特區交通流量評估,做出相應的改善。
三、『光復路清大客運站地點 遷移或退縮』 #嚴重影響機車行車安全
這個路段幾乎是每個騎機車的人都會說真的是超危險的地方,但它的問題就是一直存在。
我播放了一個公車站的日常影像,短短的時間就拍到很多驚險的畫面,機車、腳踏車因閃避公車而與車爭道!
我問市府,這麼危險的路段為什麼沒辦法改善?一直以來陸陸續續的都有接收到民眾的陳情,認為這個路段非常危險希望市府能夠來解決,他們每天都要膽戰心驚,市民唯一能解決的辦法就是祈禱今天騎車經過的時候,公車剛好沒有停在那裡。
也提出了近三年公車站前的車禍次數,前年107年A2兩件A3四件,去前108年A2三件A3三件,很慶幸這幾年都沒有發生A1的重大事件,我想這也是讓這個轉運站一直沒有積極改善的原因之一,但是,難道要等到發生嚴重的A1事故,再來正視新竹市的機車路權嗎?
我請市府回憶今年三月發生在民生路因為違停導致機車騎士當場死亡的事件,以及聯想一下清大客運站的位置,這跟違停的差別在哪裡?
最後我請交通處能夠正視機車騎士的路權與安全,於是我提議客運站遷移或是與清大協談用地讓客運站退縮,並且請交通處給我一份關於光復路客運站的一個「短期改善規劃」以及「長期改善規劃」。這也是我們市民朋友非常想知道的訊息。
🔺交通處回應:承諾會後會給我一份短、中、長期的改善計畫。
#相信市民們也很想知道改善計畫 #收到後我會放上臉書讓大家一起了解
四、要求市政府『廣設機車停車格』
我認為許多的市民不是有意要違停人行道,實在是停車位太難找了!
也許因為新竹市腹地小的關係,新竹市平均每人享有的道路面積只有13.23平方公尺,比台北和新北好一點,但我們和他們不同的是,新竹市並沒有像台北擁有成熟發達的大眾交通系統,所以新竹市民的確較仰賴汽機車來通行,每一千個人就將近600人擁有機車。
推動人本交通是現在很重要的事情,但前提是必須要實現「機車停車管理」,只有將機車停放問題處理好了,人行環境才有機會優化。
在腹地小的城市,大家移動時又仰賴汽機車,市民機車的停放問題,其實就是當前政府應該要努力解決的事情。
然而,新竹市機車有26萬3448輛,另外還有大量的外縣市移入新竹工作或求學的車輛,實際的車輛比登記的數量還要多很多,而新竹市機車停車格只有1萬9663格, 這個數量實在是無法滿足新竹市民機車停車的需求, #所以我建議交通處未來應該要來努力找地方來設機車停車格,像是在巷弄內增設路邊停車格、路外停車格、在足夠寬敞的人行道改設「避車彎式停車格」。
機車停放問題不僅攸關新竹市民的生活品質,也是攸關人行道品質的重要因素,雖然有議會同仁提議先進的取締方式來減少機車騎上人行道的違規行為,但我認為,警察取締絕對不是一個建構人本交通最根本的方式,希望交通處真的能來評估全市街道,統整之後做出一個在各區增設機車格的計畫。
🔺交通處回應:人行道有重整的部分一定會做避車彎式停車格,把機車跟行人的動線分隔以保障安全,目前市區十八條騎樓整平的部分也增設600多格機車停車格。
#光復路清大客運站 #增設機車停車格 #避車彎式停車格
#占梅路單行道 #竹科悅揚 #新竹市市民活動中心
新聞連結🔗 新竹市機車數與停車格比例嚴重失衡 鄭美娟要求市府重新檢討 - 生活 - 中時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110005125-260405
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騎樓算是私人地還是公有地?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但不論是供車輛行駛之道路或供人行走之人行道,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規定,已將騎樓定性為「公眾使用」之範圍,而與私有住宅有所區別。但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畢竟屬 ... ... <看更多>
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騎樓人行道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流行時尚選集 的推薦與評價
全部資料- 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自行車可否騎乘於騎樓、人行道? (一)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管條例) 等相關法規,人行道係專供行人通行之用,除非在不妨礙 ... ... <看更多>
騎樓人行道差別 在 [問題] 關於騎樓的性質? - 看板Examina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一、關於騎樓,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其有公用地役關係之存在
(B)騎樓具有道路(人行道)之特性,騎樓所有權人不得於騎樓設置任何地上物,以免妨
礙公眾通行或安全
(C)其所有人於建築之初即負有供公眾通行之義務,原則上未經許可即不得擺設攤位
(D)減免其地價稅
答案A
二、下列何者屬於私有公物?
(A)二二八紀念公園
(B)商店騎樓
(C)中山高速公路
(D)臺灣大學
答案B
三、行人步行於緊臨市區道路之私有騎樓,因落差過大而跌傷,其法律責任為:
(A)騎樓所有人之契約責任
(B)騎樓所有人之刑事責任
(C)騎樓所在地市政府之國家賠償責任
(D)騎樓建商之承攬人責任
答案C
做了這些題目後對騎樓的定位產生了一些疑惑Orz
1.
在上面第一題中,答案是A代表騎樓並非成立公用地役關係,可是我查了一下資料:
「所謂公用地役關係,乃私有土地而具有公共用物性質之法律關係,此時針對該土地,學
理上稱之為私有公物」,可是如上面第二題,騎樓是屬於私有公物,所以感到疑惑….不
知道騎樓的性質是屬於什麼呢?
2.
在陳治宇老師的書上寫說:至於店面之騎樓,雖然可理解因其空間之供公用,但公行政並
未管領其物,亦未將其提供公用,應非國家賠償法所謂之公有公共設施。所以在騎樓受傷
應該是沒有國家賠償法的適用的,可是上面第三題卻又說可以成立國家賠償責任,搞得我
好亂@@
想詢問一下各位前輩的意見,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72.1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487087520.A.FF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