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罪人系列又來了:騙徒手法層出不窮 》🧨💸💸
近日有點一言難盡的煩瑣家事,和友聊起兩年前曾發現「疑似假護膚品騙局」,一直以為已寫過,原來無 (哈哈),在此分享一下提醒大家。
和某家美容公司合作試做醫美療程,第一次是PR A找我,體驗過程很好 (無論是療程效果或推薦文的free style任你點寫)。據說feedback不錯 ( 🧎🏻♀️下跪感謝大家),因此在PR A離職後,PR B再找我合作另一療程。
療程後美容師幫我塗上防曬用品,質地清爽透薄。美容師聊起這是近日賣得火熱的防曬產品,是🇬🇧英國品牌、物理防曬、防敏感、六個月以上嬰兒或孕婦均可使用、由皮膚科醫生推薦 (.......很完美是不是?),她也買了給寶寶用。我的防曬剛用完,因此離開時也入手一支 ( $600/50ml )。美容師是我的讀者,還打趣說好用的話你可在「星期五的無聊小物分享」推薦啊。
由於打算和小丫共用,認真拿出說明書研究成份,竟發現說明書英文錯漏百出。但,某些入口產品香港代理會重新包裝(例如加入繁體中文說明),有可能只是代理誤找英文不好的人。
說明書內有網站 (現已沒了),某版面有堆金髮藍眼外國人拿著產品拍照推薦。去找這幾個外國人的IG,發現他們全數住在香港。
網站內有公司英國地址📮
打開google map查找,發現地址是一家英國連鎖診所叫York Medical Group ( 港台有些醫療集團有生產自家護膚品,但英美醫藥分家這情況較少見)。我打長途電話詢問,負責人說集團沒出產護膚品,從前也見過fb或ig有用戶拿著護膚品tag過他們地址,但內容是中文看不明白以為搞錯。
把以上情況告訴PR B。她最初聽後感事態嚴重,說會問問代理那邊拿取更多資料。
第二天她轉發一張品牌在英國註冊TRADEMARK的証書說我搞錯了,這真的是英國牌子。大佬呀,TRADEMARK係人都可註冊,只証明註冊了名的專利。
然後,PR再發給我「產品入口証明」(見圖),看到時驚嚇指數一億。那是去英國郵局寄小郵包時「報關」的貼紙 ,嗯,即是香港綠色的那張呢,隨手去郵局可拎一疊。HELLO? 你覺得這是出入口証明?!📦📦
叫PR B直接給公司的英國聯絡方法或地址,我親自了解。她說問了代理,英國那邊可能寫錯網站地址,晚點給我正確地址 。
💀來到這階段相信PR B已好想殺死我。她提過多次這兩張不是足夠証明嗎?(個性天真單純),如我對產品有懷疑她可直接退款。別傻了,我要的不是退款,我要查明防曬的真相 (握拳))。
及後她們再給一個英國地址📮
網上查看是英國辦公室,嗯,共享的,虛擬類別月租28磅 (現在要33磅),公司會給一個辦公室地址幫你收信聽電話,香港現在也流行啊。但,他們做事不認真又沒恆心,打去細問發現共享辦公室沒續租。給我的地址寫著三樓某室,人家的大樓只得一層。
🔍 用TRADEMARK資訊查到「真正的」註冊地址是香港一家在加連威老道的樓上小美容院 (不肯定現在是否還在),店主L小姐是註冊人。
🔍公司名叫Global Resource Network Limited,也在尖沙咀。但從香港註冊公司查證後該公司狀況是「已解散」(見圖)
🔍2018年幫她申請英國trademark的,則是一家叫Accolade IP Limited (卓遠)的知識產權公司,只要付$5500便可申請十年英國trademark (卓遠在英國地址也是virtual 共享辦公室,但卓遠是合法正當經營,就是中介申請服務的一種)
L小姐的美容院當然有賣這「皮膚科醫生推薦的英國品牌」。除了防曬,還有面膜,近年賣得最火熱的是豐胸產品。
轉交以上調查資料後,PR B應感到本人煩膠到癲😂 開始說不清楚公司入手產品的過程 (簡稱「單野唔係我跟開」),把我轉給另一產品部經理。
產品部經理態度正常很多 (並非PR B那種禮貌地hea9me),說了解後會回覆我,如有問題產品會下架,也感謝我查証了這麼多 。
由於那次醫美療程是不錯的,我最後有寫分享 (但中間被PR B瘋狂要求改稿又乜又乜,要改的部分並非資訊錯誤,我堅持不改,這枝節與案情無關不多述,總之肯定已被黑名單)。
再,私下有聯絡那天的美容師讀者告訴她防曬產品可能有問題,不要再給小寶寶用。
+++
也順便說明一下護膚品市場的運作。
除了大牌,現在很多所謂醫學美容或clean beauty的小眾品牌 (主打純素/天然/沒動物測試)是以OEM的代工形式生產。
例如某兩個I字頭和s字頭的大牌,創辦者是香港人,產品在美國實驗室工廠代工生產 (有江湖傳聞說他倆用同一家廠)﹐formula由創辨人自行加加減減。他們也多數沒外國公司地址,但細問一定有詳細實質出入口証明或美國公司資訊查証,絕不會隨便找別人的診所扮成公司地址。
OEM產品不一定不好,就視乎用哪家工廠和原材料。當然有害群之馬只用了1%的瑞士原材料,其他內地貨再亂找內地黑心工廠廉價代工再包裝成「瑞士美容品牌」,在美容業界朋友口中聽不少這種奇怪事。
老老實實從前飛日韓也會貪得意買些一百幾十蚊的面膜仔粗用,我不會誇張到每用一樣東西也尋找他鄉去找公司背景和研究成份。
🧸 但,這產品說明是幼兒和孕婦可用,如果是黑心產品,影響可大可小 (市面有些某些產品就曾驗出類固醇或激素)。
他們說是「皮膚科醫生推薦」,哪位醫生推薦呢?!無講囉,這已是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 有趣的是發現有醫療集團在賣,致電向醫生查詢再分享疑惑後他們才下架 )。
再說,醫美療程是我推薦的,雖說沒推薦產品,但如美容師說「ah-yo也買了這給小丫用啊」,大家爭相搶購 (誇飾手法~)但原來產品有問題,我也有一點點的責任嘛 (淚)。
事情的後續是醫美公司經理說會回覆,等了數月也又不了了之。
📝 我同時報了消委會但作用不大,情況是用後敏感、爛臉才能作出投訴或退款 (對方答應退款,但我不要)。這產品只得我投訴過,証明大家不看說明書,更有某些媽媽KOL推薦。
也報過海關,對方說產品用假地址肯定有問題,但很難証明是否「英國製造」,始終現在很多oem產品。2019年我也好忙,沒去再追問醫美公司是否把產品下架。
++
數月前經過那家醫美公司時想起這事,好奇去望望他們還有在賣這品牌嗎?
仍有呀 (暈倒)。轉了新包裝、產地有美國/法國,但寫invention UK ( invented in UK/UK invention啊),跟員工說這牌子好像有問題,他們一臉黑人問號 (唉)。
更奇趣的是PR B事隔兩年後完全忘了我是那位偵探ah-yo (誰叫我不紅),前排竟像「初次見面」般詢問有沒有興趣試做他們的醫美 (再次暈倒),當然拒絕了。
🩸我發誓平日選合作公司超小心,有些美容院網上讀到太多負評或硬銷也一定拒絕;這家醫美公司療程不錯的,但報告產品有問題仍是隨性處理,心中已扣晒分 byebye(但重申:療程不錯的,可惜啊。。。。)
這事告誡自己要更慎選醫美公司、網上購買什麼也不要人云亦云別人說好就衝 (女生常見之毛病)。疫情關係已很少上美容院 ( 都無開 ),如心水清少少也會發現我這兩年來來回回只去某家S字頭的醫美店,看細節位表示很可靠 (賣的產品都正常),近日做了個療程,找天分享。
💥醫美公司的名就不透露了,始終有合作過,除了這產品事件外,整體經驗不錯的。
💥那個疑似有問題的牌子,叫:
Dr. mXX Cxxxxxxxxxx
牌子近日火紅的產品是豐胸膏。那位「現已投身保險界的打拳KOL大律師」的日本漂亮女友曾推薦過,影片中更是大律師幫她搽豐胸膏的啊。好奇的話自己去找吧。
人微言輕的我上次也沒做到什麼伸張正義 (都叫你退款啊你又不退),海關上次跟我說,你查完後他們花幾千蚊註冊另一家公司另一個trademark換個包裝又捲土重來的。
只能說香港美容產品監管很寛鬆,大家日常購物也小心啊🌸
騙徒手法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此種騙徒,到處都是]
我好少公開罵人
其中一個原因係唔想被借宣傳
但由於這有教育意義
而佢又揀選左我黎蓄意加害
嗯,就借分享
《1. 從音樂治療生角度出發》
相關人士實識英文?識晒啲字又實明晒?相關人士既「明晒」又係咪真係對方想表達既意思?相關人士實睇到呢篇文?
咁不人道既管理手法 = 「假!」 x1。
「人道精神 Humanistic Approach」,係其中一個好影響我,令我更不畏強權既知識,有機會再分享。
《2. 從Facebook用戶角度出發》
我唯一一次網購詐騙,就係到遇上Facebook。我當然有行動希望Facebook block左佢啦,但呢間舖依然經營(見圖)。咁耐以黎,我印象中,令到Facebook take action去限制一個使用者既自由,好似係Trump Trump? 🤔
「假!」x1183(開始亂黎🙈)
《3. 從喜歡英文的人角度出發》
咁,我的確識英文,所以覺得佢啲用字有啲錯,又有啲唔靚。想扮Facebook人員?「唔好啦」(卓韻芝tone)
「假!」x9287263847292837462(🤣)
《4. 從黃浩琳角度出發》
話說琴日公佈喜訊後,好快發現自己前一晚做左件蠢事(但係係搞笑的,不用擔心),好頂自己唔順。所以而家自尊心會特別敏感,當有人想呃我時,我就會好嬲咁唸:「而家係咪覺得我蠢、好好呃?」
最後,我report左個post。當然,「真Facebook」應該係唔會理我,不過有啲諷刺的氣息,像是想對「騙徒」說:「你話人投訴我嘛,咁我而家都投訴你,做個role model,自己處分處自己先啦。」
今日雖然係愚人節,但這不是誰的擋箭牌。都係個句,humanistic。
*不過最近真係太多人follow我,覺得好奇怪。*
騙徒手法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華人騙華人 2
唐人街騙案包括欺騙長者買年金保險。招攬超過60歲的人買年金保險是有殺無賠的騙局,屬於刑事欺詐。這樣做和欺騙目不識丁老人買雷曼迷債差不多。即使招攬50多歲的人買年金保險也有嚴重道德問題。
兩三年前,楊某的一位朋友轉行保險業。她找我出來和她的上司一起在咖啡室傾談人壽保險事情。去到之後,那位保險經紀叫我買年金保險。我說自己已經超過60歲。言下之意是叫她不要再說下去。她說年過60,年金就更加重要。我說不考慮年金保險。我的朋友竟然叫我先聽保險經紀說完,她在教我如何投資理財。我差點被她們氣瘋了,直接了當地指著那位保險經紀說,世上沒有幾個人可以教楊某投資,她肯定不是其中一人。欺騙老人買年金保險竟然騙到楊某身上,簡直胡鬧。
在此之前兩年,楊某替社工當傳譯員,社工揭發保險經紀騙70歲老人買年金保險,不知道後來怎樣。因為那是社工的責任,我這個當翻譯管不著的事情。總之,年金保險欺詐老人案真的很多而且是親人和朋友所為。
最可怕的事情是騙徒拿著註冊投資顧問和持牌保險經紀資格行騙。例如富邦集團的陳啟光就是註冊投資顧問,有辦公室和職員。他用來招攬投資的地產發展項目,所有事情都做到似模似樣。不少騙徒是XX證券行董事,XX集團總裁,而且他們有自己的辦公室,有名片還有漂亮女秘書。騙徒成立的公司名稱和著名機構相似。陳啟光成立的富邦集團和兩岸三地有分行的富邦銀行極為相似只是英文名稱不同。香港富邦銀行,英文名稱是Fubon Bank。加州富邦集團的英文名稱是Focal Point。只看中文名稱的話,很容易誤會它是香港富邦銀行附屬機構。其實兩者全無關係。
那位欺騙我買年金保險的人和陳啟光用的是同一招數。她是加州註冊保險經紀,名片上印著美國最大規模保險公司之一的大招牌。驟眼看去,這位註冊保險經紀為著名保險公司工作,應該可靠。就是這樣,騙徒得到受害人信任。要識破騙徒的騙人手法不困難,花點時間看清楚細節就會明白。例如富邦集團,英文名稱和香港富邦銀行完全不同,中文名稱卻一樣。這樣的名稱擺到明是誤導。我曾經接過名片,上面寫著XX華人商會會長。可是,唐人街根本上沒有XX華人商會。只要花幾分鐘時間上網查證一下,立即發現問題所在。
美國唐人街近出湧出一大群有中國大陸門路的大人物。他們和江XX有關係,替習XX做事,老爸是中共中央要員,兄長是解放軍上將.........在中國大陸做幾百億元大生意...........在美國加州有幾檔生意,幾位情婦,幾棟豪宅............。這伙人幾乎全部是騙子,那些不是騙子的人是瘋子。
楊某經常被騙,例如在餐廳結賬時沒有看清楚賬單,賬單被加料,多了一些我沒有吃的東西。幾年前,我想去香港又沒有閒錢,於是去妙悲市的華人開設拍賣行拍賣十多年前日本朋友送給我的亞米茄自動金錶。原本以為是拍賣,於是訂了很低的底價。店主卻以底價將我的金錶賣了,呵呵大笑地遞給我幾十美元。那金錶賣廢金也值250美元,竟然賣了80。店主說,寄賣合約上寫明店方可以用底價將物件賣出。誰會想到打開門面做生意的拍賣店會做出如此羞家的低檔騙局。唐人街騙局無處不在,我可以說活在騙局之中。
當然,楊某這個窮書生,被騙財也不會有很大損失。窮書生感情豐富,萬一被欺騙感情那就會有很大損失,很可能受不了。因此,窮書生怕被欺騙感情多過害怕被騙財。
騙徒手法英文 在 Tinder 大騙徒ptt 的推薦與評價
Tinder詐騙紀錄片《Tinder大騙徒》最近於Netflix 上映,講述自稱是鑽石億 ... 豆瓣链接httpsMissing: pttTinder大骗徒/Tinder诈骗王P中英文双语字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