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捐贈之因果緣起
文:薯伯伯
我經常去捐血,亦早已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資料都存放在「香港骨髓捐贈者資料庫」,但暫時都未有捐贈過骨髓。自己去捐血、登記捐骨髓、以及登記死後捐出器官(並有跟家人提及自己意願),本身就是認同這種做法,願意身體力行。
但近日見政府高官局長、電台廣播、部份報章忽然高調呼籲香港人去登記捐骨髓,就覺得認真反感。香港每年有數十人需要接受骨髓移植,等待配對的人也不計其數,如果捐贈身體組織是重要的公民活動,為何早不呼籲,遲不呼籲,偏偏等到今天才呼籲?
哦,原來是因為權貴的千金需要骨髓,局長才高調出來呼籲?給人的感覺,就是權貴家人的生命值錢,才值得局長開金口。至於平民百姓條命,就等住先。更令人反感的是,醫管局轄下的紅十字會捐血中心又忽然為此而舉辦兩天「特別捐血日」,地點是長沙灣的工業總會總部,根據《晴報》的報道,更指明是次特別捐血日的目的,是「為協助 Serena 及同類患者」。
好一句為「同類患者」,醫管局轄下的紅十字會捐血中心發了聲明,聲稱是次活動屬常規安排,但該具名的患病女士本身是工總青委會會員,其父親是工總的名譽會長,特別捐笧日的地點又是工總總部,予人的感覺就是私相授受,為特權階層開路,做特別配對安排。
自己身為骨髓捐贈登記人、恆常捐血者、器官捐贈登記人,看到高官及醫管局的安排,難免覺得反感。
* * *
說起登記捐贈身體組織一事,其實以前香港有一間熱心媒體,多次以頭版位置報道及呼籲香港人去捐助他人,亦會廣傳遇難者的好人好事,遺愛人間。
這家熱心的媒體,正是《蘋果日報》。
在 2019 年 11 月 11 日,當日香港大多建制媒體繼續不遺餘力地在頭版譴責抗爭者,唯獨《蘋果日報》在頭版新聞標題寫道:「梓樂捐器官遺愛 千人哀悼」。過往《蘋果》多次訪問捐骨髓者,例如採訪前有線記者鄭思思的捐骨髓故事(原標題為〈鄭思思捐骨髓 辛苦但無悔〉,2015 年 11 月 18 日)。每次《蘋果》呼籲讀者登記捐骨髓,讀者均會踴躍響應,捐血站登記捐骨髓的人數亦明顯上升,這一點醫管局不會有官方數字統計,但相信問一下任何一間捐血中心,大家都是心裡明白。
壹傳媒的慈善呼籲效果比其他媒體都有力,我猜是因為《蘋果》的讀者,本身就是對公義有份執著,本身就係有義勇的心,本身就係對弱勢有關顧,而更重要的是,《蘋果》是傳媒當中,最願意在顯著版位(多次在頭版)報道捐贈身體組織的故事。想當年,每次《蘋果》叫人登記捐骨髓,總能起一呼百應之效。
可惜有些人一邊攻擊《蘋果》,卻不知道這個媒體一直致力及有效地帶動香港人捐贈身體組織的熱誠,少了這些人的幫忙,要找人配對白血球組織血型是否吻合,將會更難。
這非獎善懲惡,非道德審判,也非不爽報應,只是因果緣起。因果就是一切有意志的行動所產生的結果,其運作就像萬有引力、相對論等物理現象,自然運作之法則。現在失去《蘋果》,就少了一份熱心並關注病人權益的報章。少了一份熱心報章,就少了一把有力的聲音去呼籲讀者捐骨髓。少了人去登記捐骨髓,就少了人配對,也就少了人得救。最終禍及的,可能包括自己,或至親。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好自為之。
注:不過有一點想強調,我寫這篇文章,只是不滿權貴或其親人需要骨髓時,高官或醫管局居然為其大開綠燈,換作是升斗香港人,估計就難有這樣的方便之門。但是,我本身是非常支持捐血、登記捐骨髓及捐贈器官,亦有身體力行定期捐血及登記資料庫及名冊。
我並不是大愛上身,也不是要站在道德高地,只是以前出過嚴重意外,受過別人不少血,現在情況許可,就要回報。希望讀者可以分清兩件事:我支持的是捐血和登記捐骨髓及器官。我反感的只是為權貴開特別通道。
圖:Unsplash / Chris Jarvis
🔑 【加密通訊、虛擬號碼、超務實長清單整理】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2365051
▶️ 請訂閱 Patreon 頻道,支持不受干預的獨立創作及評論 | www.patreon.com/pazu 請訂閱 Patreon 頻道,支持不受干預的獨立創作及評論 | www.patreon.com/pazu
骨髓捐贈地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誰應該優先施打疫苗:民主人權國家——英國篇》
#我們都在等疫苗
#請中央官員退出第二類優先順序
#請民眾了解台灣是不是一個平等民主的國家?
#團結抗疫不是官員先偷打
*英國和美國都是疫苗生產國。疫情死了數十萬人,疫苗未進行完第三階段,僅完成約2.5-4萬人中期時,即由FDA緊急授權。
過去歷史上所有的疫苗開發,動輒十至十五年,小兒麻痺症疫苗由小羅斯福家族慷慨捐贈,他死了以後十五年才開發成功。
生技醫藥界近年因基因工程、大數據的結合,美、英、歐盟政府投資好幾家生技公司,不到一年,奇蹟式出現了針對COVID-19的疫苗。
其中英國牛津團隊的疫苗交給英瑞合資的大廠AstraZeneca 生產,又簡稱世人熟悉的AZ疫苗。
疫苗剛剛問世時,民眾疑慮,首相Boris Johnson 雖然已經得過COVID-19,身體已有抗體,仍然率先施打。伊莉沙白二世女王也是在養老院第一順序打完之後,率先施打。
民眾漸有信心之後,英國政府即公佈施打疫苗順序:
1 老人院住民及老人護理院的工作人員。
2 所有 80 歲以上的老年人和一線醫護人員及醫院工作人員。
3 所有 75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4 所有 70 歲及以上和重大疾病緊急狀態者(不包括孕婦和 16 歲以下的人)。
5 所有 65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6 年齡在 16 至 65 歲之間的重大傷病患者(見下圖)。
7 所有 60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8 所有 55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9 所有 50 歲及以上的英國人。
10 其餘人口(待定)
所謂重大傷病指
血癌(如白血病、淋巴瘤或骨髓瘤)
糖尿病
失智症
心臟重症
呼吸疾病包括肺氣腫或嚴重的氣喘
腎臟病及洗腎病患
肝病
由於疾病或治療(例如 HIV 感染、類固醇藥物、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導致免疫力降低
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或免疫系統疾病(可能需要長期免疫抑制治療)
器官移植病患
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
神經或肌肉萎縮
嚴重學習障礙
脾臟疾病,例如鐮狀細胞病,或者脾臟切除
嚴重體重超重(BMI 40 及以上)
嚴重精神疾病患者
*全球民主國家施打疫苗的概念:
1)生命權之下,人人平等。
2)重點不只防護力,主要在防止重症及死亡。依據過去一年經驗,老人及原重大疾病患者最容易感染病毒即成重症,或是死亡。
3)職業類別,只有醫療人員才能被優先施打,因為他們必須近身接觸確診患者。
4)沒有任何職業,物競天擇優於其他職業,每個職業幾乎都有群聚感染風險,也有被同等保護的理由。
5)地點:只有長照機構(易成重症)優先。
打疫苗是防重症及死亡的。先施打給容易重症及死亡的年老族群,將可拯救比較多人的性命。
以感染會危及到重症及人命風險為考量,而不是以工作種類、社會地位為優先考量。(除了長照機構及前線之醫護人員外)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ovid-19-vaccination-care-home-and-healthcare-settings-posters/covid-19-vaccination-first-phase-priority-groups
骨髓捐贈地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難過之餘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各位好,今天很沈痛地聽到太魯閣火車的消息,內心既慌張又驚訝!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剛好在連假第一天、剛好在最多人前往度假的花蓮、剛好有一輛工程車掉落、而剛剛好的,又卡在隧道裡........
太多的剛好都讓我難過,只要裡面其中一個「剛好」不是那麼剛好,是不是死傷人數就能減少更多?盯著新聞,一條一條的看;心裏更多更多的痛、還有更多更多的無力感.....
曾經住在花蓮的我,太魯閣408號我也搭過好幾次,這是我、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碰到的意外啊......我只是幸運的剛好不是選在這天到花蓮而已.....
後來我在個人臉書上發文:
「到底我能做什麼才能減少內心的沉痛?」
朋友們紛紛給予想法,讓我的確好受了一點
在這裡我想分享給大家,因為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也許能讓你在看這一連串的新聞後不再感到無力
「只要你願意,就算世上意外一再發生,我們至少還能幫助一些還有機會存活的人。」
————————————
1⃣️ 祈願:請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雙手合十,在一個安靜的地方,用一顆平穩的心,在心中緩緩地默念
親愛的上天啊
願這樣駭人的意外不再發生
願死傷能夠降到最低
願這些生離死別的傷痛不會太長久
願我們心中的愛能傳播給更多人
————————————
2⃣️ 捐血:如果你的身體還健康,去捐血吧!
全台的捐血地點在此:
http://www.tp.blood.org.tw/Internet/taipei/LocationMap.aspx?spotID=68
————————————
3⃣️ 捐骨髓:你的一念之間可以拯救一位血癌患者。
捐骨髓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前陣子和了好友 這女孩有病 This girl is sick 歐歐聊了很多,我才對捐骨髓有更深的了解。
在台灣,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生率每年每十萬人口約3到5人。
首先,捐骨髓並不會「抽脊椎」、也不會「抽龍骨水」,甚至不需要擔心半身不遂,這些都是迷思,卻也是因為這些迷思讓很多血癌或者喪命,一想起就覺得難過......
若您是健康人士,捐骨髓首先要進行「驗血建檔」,會在手臂上抽取10cc血液(不是抽髓),抽取後即可返家(看吧很簡單)!
若經過醫院配對成功,他就會通知您做捐骨髓的動作,至於骨髓抽取後有什麼併發症或後遺症呢?因骨髓的再生能力非常強,每天產生約70㏄新的血液,因此一般捐過骨髓後約經1至2週左右即可完全恢復;因此抽骨髓是不會抽乾的。
我已登記成功,在等驗血建檔了!期許能盡一己之力!
📍如何登記成為志願捐贈者?
https://reurl.cc/2bv59v
📍驗血宣導登記
https://reurl.cc/5oE7Gy
————————————
4⃣️捐款:各大平台代收捐款!
請想盡些微薄之力的網友們好好利用🙏
「我們的小小心力,都是救援的大大助力。」
參考網址:https://www.cna.com.tw/amp/news/firstnews/202104045008.aspx
————————————
5⃣️人人都是政府的糾察隊
死神在臺灣交通每年帶走兩、三千人,奇怪的是,人口是臺灣五倍的日本,去年交通死亡人數卻低於我國。
請多多關心身邊的交通議題,督促政府重視並改善交通規劃、考照制度、交通基礎建設等議題,不要再讓每年幾千個死於臺灣交通的生命白白浪費。
只要讓交通死亡減少
就等於救活了可能失去的生命或家庭😊
參考資料: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03995266550970&id=36917733
(此資訊以上感謝網友留言提供🙏)
————————————
6⃣️和你愛的人表達愛意吧!我們不知道意外什麼時候到來...
看到新聞說,有對夫妻一起搭火車,站到車廂間的走道上,事發時因為撞擊猛烈,丈夫為了保護妻子而喪命,我的眼淚差點奪匡而出....多麼真摯的愛啊......只是......妻子已經來不及對丈夫說句我愛你了.......
對身邊在乎的人好好表達感謝和愛意吧,或是說句「這些日子裡,因為認識你,一切更美好了。」
不用是害羞的我愛你,只是讓他們感受到你在意他們就好。這是一股會讓生命安定、幸福的力量,而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
_______
若是您有什麼想法或方法,也歡迎留言告訴我。
「 讓我們來和死神比賽吧!
看他帶走的人得多,還是我們救活得人多! 」
這樣想之後,我真的、真的感到好過很多了......
骨髓捐贈地點 在 骨髓捐贈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與骨髓捐贈有關的話題. ... 文章很長,可以給大家看看或許可以幫助到人也大概了解捐贈骨髓與周邊血幹細胞的細節,大二的暑假,我媽意外被 ... 2020骨捐驗血時間地點. ... <看更多>
骨髓捐贈地點 在 【髓漾年華愛重生】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25 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髓漾年華愛重生】慈濟 骨髓 幹細胞中心25 年- 2018 骨髓捐贈 相見歡 ... 「好,我要跟他拼,我一定會贏!」 73 歲接受 骨髓 移植的阿嬤,是如何讓自己把心交給 ... ... <看更多>
骨髓捐贈地點 在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醫學演進,捐贈骨髓現在有了「周邊血幹細胞捐贈」技術。 ... 數日後,會有專人和您連繫,依您方便的時間地點,為您安排解說,與在就近合作的醫療院所抽血建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