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跟學生聊到教改的議題 但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只知道教改後的現行制度 不知道教改前的情況 所以根本無法比較 我就學的期間大概就是台灣開始推動教改的1990年代 剛好跨在新舊制度之間 可以很準確的講出我觀察的的社會狀態
我國小的時候是完全不知道念書壓力是什麼的 每天放學回家就是看電視跟看漫畫 偶爾會去安親班跟才藝班找同學
我很喜歡去安親班教室 因為那裡有個小圖書館 等他們的時候我可以在裡面看我平常看不到的精美故事書 還有一些科學的百科全書 經常看到忘我
上安親班才藝班的同學羨慕我可以每天放學回家一直玩 他們只有六日可以玩 其實我才羨慕他們可以在安親班才藝班學習才藝 因為我只能每天看電視看漫畫 寒暑假他們去參加各種營隊 我還是只能每天看漫畫看電視...
上了國中後也是一路玩 我當時分到的是公立國中的後段班 在後段班玩得更起勁了 成天跟同學打鬧 放學後留下來打籃球到七八點才回家 我那個時代流行NBA跟灌籃高手 當時的夢想是未來想當NBA的球員(長大後才知道不能看漫畫立夢想
這樣無壓力的生活到了國三後終於有了轉變 國三全校重新編班 我被分到了升學班 人生第一次終於感受到了升學壓力 一開始名次掉到全班30名的感覺讓我嚇到了 以前一直都是前3名的 現在居然變成30名 一時間難以適應
於是乎主動跟媽媽說我想補習 找到了一個很嚴格會打人的數學老師 下課前會考10題 錯一題打一下 一開始有點不習慣 被打了一兩次 後來就都沒被打過了 然後數學成績開始起飛 在班上的名次也進了前10名
在升學班的生活是很充實的 我從不知道跟一群人一起認真讀書是一件這麼熱血的事情 以前都是我一個人念書 現在一大群人一起認真讀書真的是從未有過的經驗
我的國三導師是非常兇狠的嚴師 一開班有發生高壯學生霸凌欺負同學的事件 然後他就被我們導師打飛了(沒開玩笑 是真的打飛 我們導師有練氣功)後來班上氣氛一片祥和 再也沒發生過任何霸凌事件
導師很兇狠有個很大的好處 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好好上課 而且同學很團結 會相互通報老師來巡堂的消息 感情非常好 至今我的很多好友都是國三認識的 雖然我也很羨慕之前沒編到升學班的同學 他們依然過著每天玩樂的生活 但我這一年雖然壓力大 但卻是最充實的一年
國中畢業後同時考上了嘉義高中跟高雄工專 著實讓我思考了很久 教改前的五專是很厲害的 台北商專 台北工專 台中商專 高雄工專 文藻語專 是業界響噹噹的名校 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搶著要
後來因為多數同學都選擇嘉中 我也選了普通高中來念 高一高二的我徹底放飛了自我 跟著幾個好友進了管樂社 也許是為了彌補我小時候沒能上才藝班的缺憾吧 我幾乎每一天放學還有假日都到管樂社報到 那裡有我最好的朋友 還有我最美好的回憶
就這樣一路玩社團 到了高三 才開始收心專心念書 因為高一高二都在瘋狂玩社團的影響 我的高一高二成績可說是慘不忍睹 這樣的情況沒辦法推薦甄試(就是現在所謂的申請入學 )我記得那時候我那時候是剛開始試辦的第一屆
所以沒法推薦甄選的之下 只能選擇聯考(就是現在的指考)那時候絕大多數的名額都在聯考 所以對我而言沒什麼影響
但因為太久沒碰書 一開始我採用太極端的方式念書 每天念書到2-3點 常常在書桌上睡到天亮 想要在最短的時間把成績衝起來 但這樣透支體力的我 在最重要的考前兩個月 我的身體累倒了 生了一場大病 完全沒辦法念書的情況下 聯考嚴重失常 但靠著生病前累積的實力 還是考上了東吳政治系
不過當時的大學跟現在的錄取率98%大學不一樣 當時大學錄取率低 所以不管是哪個大學哪個科系 自然組還是社會組 畢業出來都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 那個時候說自己是大學生還會受到尊敬 不像現在還要被追問是那間大學哪個科系
當時候是一個行行出狀元的時代 適合念書的就一路念書到大學 不適合念書的高職畢業後就早出社會當學徒 學了兩三年後出師了 就開始離開師父 自己創業 所以也是個新創事業處處萌芽的時代
我一直都很慶幸 如果我出生在這個時代 這個升學制度之下 也許我就不會有那麼美好的國高中瘋狂玩樂瘋狂念書的生活了
我不是守舊派 好的改革我一定支持 但是越改越糟糕的改革我不能接受 現在的國高中學生的所有日常成績都要被當作升學標準 如何盡情玩樂?!
從苦一年變成苦三年 每科成績都要被量化後加入升學參考 然後說這是要降低學生的壓力?!更不用講很多學生還要被迫去當幹部 當志工 參加各種營隊 進行所謂的多元學習 這種不願意強迫參加的幹部志工跟營隊有任何意義嗎?
更不用講技職專科體系被破壞殆盡 大學文組學生完全供過於求的就業慘況了 廣設大學真的禍國殃民
先分享這麼多 至於後來如何轉學到台大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羅文好公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討論] 大家對於「高中社團接幹」的看法?? -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高中社團重要嗎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為什麼大部分的高一學生都很希望高二時能當上社團的幹部呢? 的評價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用在不瘋狂事件形容高中社團 - 有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高中社團重要嗎、復興高中社團、武陵高中社團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永春高中校友板YCSH Alumni | <校園> 永春社團(No.29期) 的評價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討論] 大家對於「高中社團接幹」的看法?? 的評價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討論] 大家對於「高中社團接幹」的看法??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Re: [問題] 關於高中社團/幹部| SENIORHIGH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動。
.
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認為有商業頭腦、有人則認為不妥,更多的是在網絡平台的批評和羞辱。
.﹏﹏﹏﹏﹏﹏﹏﹏﹏﹏﹏
▍可以用什麼方式更深討論?
﹋﹋﹋﹋﹋﹋﹋﹋﹋﹋﹋
.
1、標籤拆解:
.
將主角多重身份背後標籤拆解,通常輿論都是從標籤的衝突之中產生
比如「你是xxx就應該要ooo」,而當沒有做到ooo時,就會引起輿論
所以將標籤拆解,以便理解「預設概念衝突」是怎麼發生的
.
2、三種觀點:
.
這件事的社群輿論主要從三種觀點切入,分別為 #社會 #商業 #教育
我會以第一人稱口吻,描述各持這三種不同觀點的人會怎麼表達
.
3、先後因果:
.
先發生「園遊會」,才有「網路熱議」,然後才有「新聞報導」
所以不能直接看到「新聞」來反推「辦這種活動」的起心
「是為了賺錢才辦活動」
.
🚩標籤拆解
.
北一女學生同時背負 #女性 #名校 #高中生 的標籤
.
🚩三種觀點
.
▍社會觀點
.
著重在 #女性 #名校 的討論
.
►為什麼這麼多活動,「拍照」「點歌」「打球」可以,唯獨「陪聊」被特別放大?
.
►「女性」與「盈利」掛鉤,潛意識便會跳出「性交易」「八大行業」?
這是這社會還不願正視的問題所致,#污名化 和 #歧視 普遍散落。
.
一來不明白八大行業真正內容為何,而直接認為這是下賤、骯髒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酒店從業人員都是在賣身、賣感情,會上酒店的人也不是每個都想亂搞。
.
酒店客群主要分成商業客和兄弟客,商業客就是一般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而已。
.
酒店又依照服裝樣式開放程度分成 制服店、禮服店、便服店。
以最單純的禮服店而言,就只是倒酒、整理桌面、唱歌聊天,僅此。
.
再有更多的接觸,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是可以拒絕並換桌/換台的,看每個人程度到哪(當然有些人就是想找人包養,用自己去交換未來,用話術和身體去勾引客人,但大部分不是。)
(btw我前男友幹上的那個就是這種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感謝前男友讓我對酒店行業了解透徹。)
.
當感受到被侵犯時,每個小姐會有求救暗號,打暗號讓少爺/行政/幹部知道,就可以被保護離開。
.
二來是對於女性的「貞潔」要求凌駕於「身體自主權」,女性應是屬於另一個主體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自己」除了身體,還上崗到了包括「時間」「談心裡話」
當這樣的行為被作為獲利工具,就如同出賣自己的靈魂約契
.
►名校背後的品德枷鎖
.
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新聞「xx高材生竟然犯了oo罪」不陌生,這種就是標籤的概念衝突。
背後假定了「會讀書就應該品行優良」
.
或者穿著小綠綠制服,走在路上就應該要舉止端莊賢淑、在公車上要坐有坐相等等。
(短褲夾腳拖是我高中的基本配備,想來也是對於這種標籤的微小反抗。)
.
今天當「應該品行優良的高材生」與「八大從事人員的陪聊工作」碰上了,標籤的衝突因而產生。
.
►物化自己、販賣父權紅利?
.
如果說酒店公關是物化女性和販賣父權紅利的終極體現,那在灰色地帶的直播主、「線上聊天平台」算不算是?
她們都知道「我是漂亮的/性感的/甜美可愛的」「女人」正是收益來源,因此從事此行業。
.
但北一女學妹一開始辦這攤販的起心,是「因為我知道男人會付我錢」而去辦的嗎?
.
什麼是物化自己?
用身體作為契約的客體,主動的成為從屬者/商品化,又因性別權力不對等而失衡。
.
就我與學妹們聊天的過程中,她們的起心本意與「仗著自己是女生來賺取男生的錢」而且「我就是要成為商品本身附加在男生身上」恐怕相去甚遠。
.
▍商業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與 #高中生 的討論
.
►如果說市場機制裡,有需求就有供應,有客群願意掏錢買單,交易便成立
但這個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
這個需求內涵是什麼?
是社會上無處可去的焦慮。
.
對高中生而言,就是升學壓力、同時處理課業、人際、社團、家庭的滿腹辛酸,師長的不理解或高壓要求
因此他們有了「只有年紀相近的學長姊能體會、並針對當前環境給予建議」的需求。
.
對校外而言,是對光環的想像與追逐。
人們對於自己未到過的地方,會有加成的想像附著,例如,能出國讀書/旅行,一定很有國際觀/一定家裡很有錢,那他們是怎麼做到/從中習得什麼,無論他們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達成還是靠爸(能考上名校,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落差)
.
不一定是升學主義學歷至上,根本而言,出於人性的基本好奇使然。
.
►園遊會本質:娛樂性的進行學生商業行為賺取班費
.
這邊有兩種輿論聲音:分享心得經驗怎麼可以拿來賺錢/怎麼可以用無成本的方式賺錢
.
但首先,沒有人會在園遊會時候做公益,什麼家裡的破布娃娃都可以拿來賣個三五十塊
.
與其說為了賺大錢來辦活動,不如說為了符合園遊會性質加減產生一些金錢流動
.
大家都有辦園遊會的經驗,通常都先問班上有沒有人家裡是賣什麼吃的喝的,再來設計一些遊戲或服務
這就是練習如何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盤點現有資本設計商業模式
.
對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資本並不多
「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
呈上,當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而他們正好能以現有資本作出供給,且現實面呈現供不應求情形,證明這樣的價格符合市場機制並未超過
.
但為什麼知識可以賣錢?
.
►知識經濟、知識變現
.
有位知名網紅表示「女學生要想啊,你憑什麼賺取這個錢,律師和心理諮詢靠講話可以收那個錢,是因為他們的專業」
.
憑什麼賺這個錢,就是對於這個「知識」和「經驗」的質疑。
.
坊間職能培訓、升學求職經驗分享、家教、線上課程、一堆冬夏令營培訓、之前紅極一時的醫學生面試工作坊爭議,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才蔚為風潮的商業模式,最初因著互聯網從中國大陸崛起,2017年被稱作知識經濟元年
.
除了打破原本實體物換取收益的模式,也包括縮短知識變現歷程(產品-營銷-交付),轉變為擁有知識的主體獨立完成這個流程,實質經濟性價值判斷就來自「知識的不可取代性」
.
衝突點在於他們認為,高中的知識,大家攝取的大部分相同,不可取代性低、「專業性」低,有課綱、有老師,就能觸及這塊知識
.
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已經脫離全民教育的階段,高中課程更深更廣,無法妥善吸收而載浮載沉於知識苦海的學生才是多數
.
北一女學生的專業,不止在於課業本身,更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如何有效率的、有系統性的」張羅和梳理浩瀚陌生知識,這才是她們的不可取代性。
.
►「零成本、高收益」
.
這則新聞被放上網時,那個筆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攤販,這個「零成本」恐怕未估計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時間的隱形成本
.
在跌跌撞撞中所獨自承受的心理壓力,在沒有人提攜和引領時的惶恐和迷茫,這些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很沈重的成本
.
在這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找前輩解決種種心理與精神困境,如何與同儕相處互動待人處事、在社團上當幹部,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
.
要同時兼顧家庭、課業、社團、人際,這些是成本,也是經驗的獨特性
.
►業界前輩怎麼說
.
我從前輩板上截取的,但資料太多混淆來源了,如果有人知道麻煩告訴我!
.
原文如下:「
【怎樣是門好生意】
有一年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百美元的基金,要他們去創造最高的收入,並在期末報告時上台分享。
.
大部分同學都是去買東西來賣,靠各種加工或銷售方式賺取差價。但最後獲勝的那一組根本沒有買任何東西來賣,卻獲得了最高收入跟超高利潤率。你猜他們怎麼做的?
.
這組同學仔細分析了所有手上擁有的元素,發現這次報告最有增值空間的不是那一百元能買來的東西,而是他們自己花在這件事上的工作時間、全班同學在期末報告時專注聆聽的十分鐘,以及這些準畢業生的未來。
.
於是他們把期末報告的上台時段賣給了徵才企業跟獵才公司,最後選了出價最高的一家,不僅沒有花到那一百元,還賺了好幾千元的收入,甚至可以獲得未來獵才成功的抽成機會。
.
這就是商業頭腦,懂得從資源稀有角度出發。我要是天使投資人,還會想從當中談一輪找出是誰發想跟執行這個計畫的(當然要付錢給他們),長期輔導跟追蹤這一群孩子。
#時間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年輕人的未來更是」
.
▍教育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高中生 的討論
.
►誠如前面所述,能夠上名校的,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資本,這些是幸運,而不單靠「自己多努力」
.
有些人認為,這是販賣光環,是忽視了作為社會族群中佔優勢的位置,將功勞佔為己有的自大行徑
.
但不只北一女有標籤,其他學校各自有各自的原罪要背負,這邊的問題,我想,是會持續在有人有文明的社會持續存在的
.
►身分,資格論,17歲怎麼談108課綱?
.
高二,才經歷新課綱一年,可能連自己學習歷程都還搞不定、甚至連老師、學校都還摸不清楚課綱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格談、甚至收錢?
.
理念者與實踐者,很多時候是不同人。
.
在坊間教育組織裡,是因為認同了同一個理念而湊在一起,但在國民教育的教學場域,一個政策的實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迫使大家開始群起討論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激盪和問題反饋,才是推動下一個進程、或是將遇見所阻呈報回政府機關並再修正的重要過程。
.
更多的討論,應是被鼓勵、而非以資格審查而禁止的。
.
另外,新課綱大家都還在摸索,教學者與當事者,會有不同的摸索經驗,是只有那個位置能看見的視角和困境、新想法和新的焦慮
.
各自有各自獨特經驗,就值得被提出來探討,跨越了身份審查的問題
.
►教育資訊落差,是可以販賣的嗎?
.
現實是,北一女的資源肯定比其他學校優渥。(我在TFT徵才那篇有詳細談)
.
她們有的資訊、管道、組織、計畫,其他學校可能不見得有、或老師不見得重視,阻斷許多機會流入學生手中的可能。
有些人認為,名校學生經歷這些活動營隊後的心得,販賣給其他學校沒有參加過的學生
.
衝突點在於,這樣的資源落差,是大多數教育(含NGO)工作者致力想解決的問題,當這種落差被用作盈利時,是一種「傾銷」之既視感
.
在國際衛生場域上,曾發生過一件事:
某A大國獲得B小國的共用病毒株後,回去研發出疫苗,再高價賣給B國
.
這個共用病毒株可視為總體教育資源,名校(A國)從總體資源中拿取站比較多的資源後,有能力產製出知識結晶(視做疫苗),再賣給原本被剝奪資源的那些學校學生(B國人民)
.
雖然行為無本意,但在結構上問題油然而生,高中生或許不明白這件事還藏有這一層問題在,但每個角色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壓迫與被壓迫者的位置。
.
.﹏﹏﹏﹏﹏﹏﹏﹏﹏﹏﹏
▍為什麼先後因果關係重要?
.﹋﹋﹋﹋﹋﹋﹋﹋﹋﹋﹋
.
有段話如下:
.
「顧客清一色是男性,恐怕賣的都還是“女高中生”甚至“北一女”相關的概念,所以“成本”並不是零,而賺取的就是“父權紅利”,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父權經濟”。
.
“父權經濟”在任何男性掌握資本而且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都存在,程度多少的問題而已,因為“愛慾”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且女性天生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供給,所以市場必定存在。父權經濟的光譜很廣,從單純的陪伴經濟到性產業都是。」
.
►這是很典型「用新聞來看事情」
.
看似振振有詞,實質為 #倒果為因 的謬論例子。
.
再次強調,是先有園遊會,才有新聞。
不能看到新聞註解「顧客清一色都是男性」,就認為學生是為了招攬男性而做。
.
🚩那新聞媒體怎麼報的呢?
.
▍標題:「真香」「暴動」「懂賺」「清一色男性」
.
▍內文:
.
「有沒有照片?正的話馬上驅車前往」
「便宜還保證女高中生」
「不早講,我在火車上了」
「直播主出道預備」
「良心事業,人美心美」
.
►著重顏值、外貌,而非舉辦活動初心,強化「只有漂亮的我才要去」
.
是她們在物化自己、還是新聞出來後,社會在物化她們?
.
▍這是對事實的描寫、還是變相鼓勵風潮?
.
是對社會反應的記載,還是以明知可能的眾矢之的作為標題博眼球?
.
記者知不知道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和社會問題、對當事者、北一女的傷害?
.
記者有沒有這個責任要知道後續可能影響?
.
有沒有攔截問題的責任?
.
▍刻板印象的強化與新的標籤
在議題被鼓動到大家一窩蜂去搜尋時,「陪聊」「台女」在搜尋度暴增,新的標籤就產生了,成為「熱門關鍵字」,永遠留在網路平台上。
.
▍媒體少了什麼?
.
所有新聞文章都是互抄,片面之詞呈現,但網絡的反撲、指責、甚至對女學生的羞辱卻視而不見。
.
所謂的不客觀,不是因為主觀意識表示支持與否,而是少了不同聲音。
.
在後續造成的輿論有哪些、校長回那封信的前提是什麼、大家在意的關鍵點是哪些、為社麼會有這個現象、當事者受網路攻擊後的反應如何?
甚至用數據分析網路聲量、正負面比例、搜尋關鍵字圍繞哪些問題
.
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並不是主觀認定,是可以同時呈現在報導裡的。
.
但媒體都少寫了。
是不知道、不在意、不想花時間研究,還是就是打定了想要賺流量?
.
但這是記者本身、媒體自己本身的錯嗎?
.
要在媒體生態下生存,高工時、低薪資,內部編制導致落在記者個人身上負擔過高,生態惡性競爭即時性和煽動性,廣告與流量定勝負
.
導致產能和品質降低,又得成為千夫所指之人,這是記者自願的嗎?
.
.﹏﹏﹏﹏﹏﹏﹏
▍報導後的低級輿論
.﹋﹋﹋﹋﹋﹋﹋
黃士修在留言處寫道「有加S嗎?」(掏皮夾)
.
我先來解釋台灣的性交易生態,雖然是非法,但其實到處都有檯面下的交易,而且相當頻繁。
不一定要從酒店,只要有經濟帶、有群組門路、有學長姐或朋友,只要有「媒合人」,一場交易就能達成。
(感謝拿我爸的錢去嫖妓的前男友again)
.
如果是自己狩獵型的,遇見有解時的通關密語,就是「S?」
「掏皮夾」的意思是:「性交易的錢直接給現金」就不會有金流、留證據。
.
.﹏﹏﹏﹏﹏﹏
▍校長怎麼回?
.﹋﹋﹋﹋﹋﹋
1. 校慶當天,本校所有園遊會的擺攤學生沒有回報任何負面訊息,也沒有任何外賓反映攤位問題。
2.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該班級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的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想法單純且正向,導師及學務處都支持。
3. 園遊會現場為公開場合,人潮眾多、教官巡場,未發現任何不妥現象,當天的活動除了學妹外,也有本校家長、大學教授、外校學生等外賓參加,外賓詢問的內容多以本校學業、社團活動、時間管理、校園生活為主。
4.針對那些沒在校慶現場,只憑臆測去描述自己觀點,並連結負面意象的網友留言,本校表示遺憾。
.
親愛的同學們,校長相信你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事情的真相與是非,也相信你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莫須有的不實流言。這個世界雖不美好,但我們仍要正面以對。
.
校長 陳智源敬上
.
.﹏﹏﹏﹏﹏﹏﹏﹏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媒體無法進到守門人角色時,這個責任就落在閱聽眾身上。
除了上網跟大家辯論之外,還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
.
1、不要搜尋「被固化的標籤」增加流量和搜尋引擎排行
.
🈲️尤其「北x女 陪聊」這種直接綁死的關鍵字,最直接的讓大家在搜尋時會跳到最前面
.
2、條列式舉例、分段思辨
先區分議題,如我前面所提,要討論社會觀點、商業觀點、還是教育觀點?
要論證舉例,是在哪個區塊、要舉反例,又是不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
如果想到什麼講什麼、爆氣式論述,容易讓雙方語言沒有交集
.
3、不要讓學生在這場風波中受的傷白費
這一起輿論能夠鬆動、或喚起社會怎樣的關注和討論,後續如何延續動能?
既然大家已經發現前述污名化與歧視問題,那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中,做出哪些改變與影響?
.
4、面對學生,理解取代羞辱、批判取代批評。
如果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社會會這樣評判一件事情,何妨不是一次機會教育。
.
5、傾聽與尊重。
不是說支持這種行為(你當然可以不認同、可以批判)
但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場風暴是一堂課,理解了可能的優缺點與風險之後,在下一次她思考後並做出選擇時,我們會尊重他們、但他們也必須自行承擔後續的社會輿論成本
.
.﹏﹏﹏﹏﹏﹏
▍我自己的註解
.﹋﹋﹋﹋﹋﹋
不是她們自己要販賣父權紅利,看似既得利益,其實是被社會的需求,被迫推向了供給的一方,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初心被扭曲、認為他們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主動供給,而且被固化為標籤,而且這標籤會跟著所有北一女學生、甚至包括其他女高中生,至少數年。
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告密者、我和我的被監控檔案(中)
#為何文化社會學零分?
先回答這個問題好了,其實,就是因為教的老師是當時社會系的理論大師葉啟政。整門課沒有任何考試,就只要交一份個人期末報告。那門課應該是我那學期,少數有認真上的課。然而,最後報告寫了一半,一直覺得沒寫好,不想交出去讓老師有不好的印象,結果,老師也就很瀟灑得給了我一個零分!(所以,千萬別被分數的表象影響,婚姻與家庭得到很高分96,但其實是營養學分,既沒認真,也不記得有學到什麼;相比之下,有認真,也有學到東西的,卻是0分)
#學生細胞密度高
---1990年2月15日,一個包括我參與的學生會十人會議,就有兩個細胞許甲、陳乙(化名)在內。
---1991年9月,一個包括我在內的大陸社讀書會活動,有四個線民。
---1991年10月,一個我也參與的大陸社在淡水樹頂舉辦的學生營隊,有兩個線民。報告中說,營隊內容流於既定意識型態(台獨),讓社員沒有其他選擇空間。
#可能還有竊聽
除了細胞外,看了檔案後,我認為,不排除情治系統也選擇性的監聽。檔案中紀錄,1990年5月9日, 我與AIT政治組人士在福華二樓喝咖啡,全程內容被分成以下詳細紀錄:
「李登輝接見民進黨黃信介等,使其對學運無興趣…」
「新潮流常借物資…」
「李登輝提名郝伯村很自私,擔心走上獨裁…」(可見當時我們對李前總統很沒信心)
一個與外國使節的兩人咖啡對談,卻在檔案中有如此詳細的內容記載很奇特。我認為情治系統能買通AIT的可能性很低。我高度懷疑,這是跟監型竊聽。但跟監的對象有可能是AIT成員(據了解,當年AIT成員為了解台灣情勢,會不定期與政運、社運工作者談話)。
#裡面是否有錯誤?
許多人問我,這裡面是否有錯誤?當然,還是有不少錯誤。有一種是意識形態上的詮釋容易偏頗外,當然也會出現一些簡單事實上的錯誤。印象深刻的是:
--「早於78年有意參加民進黨,怕學校牽絆未加入」
當年作為學生時候的我,從來沒想過要加入民進黨。倒是高中時候,差點因為愛國而加入了國民黨(還好最後沒有)。
--「新青年李建昌引介,成為吳乃德助理」(裡面還有紀錄我月薪18000)
當年我畢業後,是有成為吳乃德助理,但並不是透過李建昌引介。
--「父母經營海鮮餐廳」
看到裡面寫我父母經營海鮮餐廳,我差點沒笑出來。這和事實差異很大。怎麼會跑出海鮮餐廳呢?後來我想了一下,覺得,應該是某個細胞工作懶惰的結果。我父親在淡水開的店是製麵兼雜貨店,叫做「海福號」。可能這名字聽起來像是海鮮餐廳吧?:)
以上這些是我所記下的(包括7/25號所分享的上集),檔案中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以下,想分享一些心情。
#因為不知道而不安
從一開始知道可以去促轉會看我的監控檔案時,我發現自己就開始有點不安。
為何會不安?我也說不上來。似乎是因為,完全不知道會看到什麼內容。心裡好像有些擔憂,會不會看到什麼不想被別人紀錄的內容?包括個人隱私。
但,其實,仔細想,我好像也沒啥真的不可告人之事(哈,至少那幾年)。後來被學運專案研究的好友訪談時,我直覺地說,這應該是性別差異。作為女性,個人隱私被曝光,會讓我有 feel naked的感受。例如,會不會出現我的隱私照?或,甚至被竊聽。
還好,後來的結果是,關於我的超過千頁檔案中,都是運動、社團與校園生活,除了我家人基本背景資訊外,並沒有進一步紀錄我個人生活的細節。只是,這個不安經驗讓我反省到,被監控,真的,就是一種隱私的被剝奪、被侵犯。如果檔案中,涉及不想被公布的個人隱私,受害當事人,應該要有權選擇「被遺忘」吧?
#看了後連續兩晚睡不著
我總共去看了兩次檔案,每一次大約三、四小時。第一次去看完後,相當震撼。回來後,連續兩個晚上睡不著,勉強自己睡著後,在夢中不斷地出現許多當年情景,然後,我發現,我從隱隱的夢中被自己的眼淚濕醒。
#被監控的青春
#被摧毀的信任
為什麼夢中會流下眼淚?是因為我在傷心難過嗎?好像是。傷心的是自己很珍惜的集體追求理想的青春記憶被蒙上了一層拋之不去的陰影。曾經共同打拼的同志情誼與信任,好像在一夜之間被敲碎。
由於我的字跡很特殊,過去很常手寫各種會議資料與紀錄。看到自己親手寫的文稿出現在監控檔案中,有一種奇怪感。到底是誰,將「我們」的會議資料都交給了國家的情治系統?
想到自己信任的小團體幹部與社團中,曾經有一些人做出這樣的事情,我既傷心,也憤怒。傷心的是,有人在那麼年輕的時候,就為了利益(難道是理念?)出賣了我們的信任。憤怒的是,威權政體的這種作為,不僅徹底扭曲當年許多青年的人性,嚴重的是,因為無法確認,誰是那些出賣者,這蔓延的無法被證實的懷疑,最後傷害了我們之間的信任。
當年不知道的無知,其實是一種天真的幸福吧。知道被監控的事實與細節後,我能夠得到什麼?
一位學妹在得知我要去促轉會看監控檔案之前,曾經 #力阻我不要去看。她說,你這麼陽光,去看到黑暗面, #會對人性失去信心。我想看,純粹就是一種對自己參與過的歷史的好奇。也許社會學的學術訓練,讓我對真相與社會真實,就是有一種求知的熱情。如果無法了解這個社會的真實,我們如何能夠奢談要改造它呢?
在我看監控檔案之前,轉型正義之於我,是個重要的歷史課題,和我們每一個台灣人有關,但,並不是我的個人議題。但,看了這些檔案後,我發現這個議題,對我,也有了個人的意義。我知道我的人生,已經非常幸運,幸運到,我沒有任何威權創傷,可以自在地來看這些檔案。但,我必須說,就算我看了檔案,我還是 #只得到一半的真相。
為什麼是一半的真相?同一時間,最多時候,有七八個線民在監控我。一個十人的幹部緊密會議,其中可以有兩個學生線民。我在明,他們在暗。當年如此,快三十年了,依然還是如此。
當年監控我、出賣我們小團體信任的學生線民,他們如今在哪個角落裡工作、生活?他們有讀到我在此時此地的心情與控訴嗎?為何三十年後,我依然不知道,是誰出賣了我們的信任。
有人說,應該就原諒他們吧?為什麼我要原諒?就算我真的打算原諒,那,他,是否有悔意?更大的問題是,過了快三十年,今天的我可以要求、有權利知道,他們是誰嗎?
告密者、我和我的監控檔案(上):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daan4fanyun%2Fposts%2F3800004580029480
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為什麼大部分的高一學生都很希望高二時能當上社團的幹部呢? 的推薦與評價
市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評價好嗎?地址、電話資訊整理!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市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評價如何?以下是「市立大同高中附設國中」 ... ... <看更多>
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用在不瘋狂事件形容高中社團 - 有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2020年4月15日 — 這是我弟的社團經歷然後每天吃飯都在抱怨,他學校熱舞社怎樣怎樣學長姐對 ... 主動提出要退社的 這是我對社團名詞的定義(以舞社為主) (以下幹部都是 ... ... <看更多>
高中社團幹部重要嗎 在 [討論] 大家對於「高中社團接幹」的看法?? -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dennis870927 (沒長相錯了嗎?)》之銘言:
(原文吃光光)
關於接幹或是不接幹的好處或是壞處,
我相信原po自己可能也知道得蠻清楚的。
接幹確實必須犧牲課業或是自我玩樂的時間,
但在社團中贏得友情與歸屬感,也學習課本上沒有的實際經驗。
當然,這些大多數當過社團幹部的人都會講,
課業或是社團的抉擇,大概打從有社團存在以來,就是萬年不變的議題。
其實我想說的,就是聽從自己的心吧。
你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其實自己潛意識裡很清楚,
只是有時候會迫於許多現實的壓力而不敢表達,
甚至說服自己說「才沒有這回事呢!我一點都不想要(念書或是參加社團)!」
和原po分享我的經驗,
雖然每個人狀況不同,生活的抉擇並沒有一定的公式,
不過多多少少就當作聽個故事吧!
我現在高三,等著下禮拜放榜,決定我上大學了或是要考指考。
我當過社團幹部,我還是兩個社團的幹部,
一個是棒球社社長,一個是校刊社稿務長,
而且我還是傳說中的人文資優班,上的正課和大家差不多,只是還要寫論文,
而那個論文大概是一整年我寫了接近八萬字,刪了四、五萬字,
最後用肝換來一本薄薄二十頁的可怕作業。
或許是因為我天生就是個少根筋的人,
對於課業壓力、升學問題一直都非常的後知後覺,
加上從小整個人就散散的,常常被老師說我醉生夢死,
可是我一直覺得自己只要考試那一年好好努力念書,
落掉再多還是可以拼回來的。
決定兩個社都留,甚至都接幹其實並不是一個太困難的決定,
我愛我的兩個社團,愛我高中十七歲的青春生活,我一點都不想要放棄這一切。
於是我的高二生活大概就是兩個社團,資優班作業和活動,
還有一些其實我也不願意放棄的休閒,沒有什麼時間,我也不想念書。
世界多有趣,生活多美好,書本多無聊,我才不要念書--當時的我這麼覺得。
當然我知道我要考大學,不過那是好久以後的事,
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不對酒而歌秉燭夜遊,享受當下快樂的人生?
整個暑假,我幾乎天天開會或是上圖書館(找論文資料),
不然就是去學校社辦晃晃、寫寫稿,等著一開學同時兩個社的大活動撞在一起。
開學才沒幾天,我就開始四點睡,六點起床,
而這種生活斷斷續續的一直發生,直到我高三上編完班刊開始認真讀書,
反而是我這些年來最早睡的時候。
當然有時候我會弄那麼晚是因為我一邊做事一邊玩臉書,
偶爾我也會念念書,不過那還是絕少數的情況。
兩個社團都很棒,我在其中得到很多成就感和歸屬感,還有自我實現,
大概一般社團咖追求的一切東西我都順利得到。
不用說,課業當然是一團糟,本來在班上成績就不算好,這下直接幾乎墊底。
因為成績單常常忘記簽名,所以我爸媽雖然有耳聞,不過不知道到底有多糟。
不過因為我很幸運的有開明的父母,他們大學都玩社團玩到被記大過,
所以我想就算他們知道了,他們也只會良性勸說,希望我不要被當掉。
這一點我比大多數參與社團的夥伴們幸運很多,大概也是我能一直留下的原因。
因為父母的開明、同學的支持與協助,
我的高二最後在低空掠過沒被當掉,社團也順利完成所有任務的情況下結束。
很幸運的,我的高三念書很快進入狀況,學測考了個不錯的級分,跌破大家眼鏡。
往日社團風光或是瘋狂的事蹟,在學測成績的隱掩下,也漸漸被大家遺忘,
頂多被認為是一個備審上很漂亮的資歷。
其實,論經驗,高中社團或許可以學到很多經驗,但大學也很多,不急於一時;
論資歷,我的所有面試中,沒有一位教授問到社團相關的問題,他們在意的是個人特質。
然而,直到現在,我一直不後悔當初留兩個社,接兩個幹部。
社團於我,是一種青春的體現,是一種我對於一去不返的時光,唯一能做的一點憑弔。
現在不做,以後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做,可是那也不是現在十七歲的我了。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那是因為我很幸運,
我有好的過程(沒跟爸媽吵架),也有好的結果(我沒被當,學測也考不錯),
假如我學測考糟了,我的想法會不一樣嗎?
或許我會有一點點後悔,早知道就把PCMAN砍掉,也不要一直上網,
可是我絕對不會後悔我當初做出留社的決定。
時光是一去不返的,人是一直在改變的,我不可能用未來的我來彌補我現在的缺憾,
更何況能不能有彌補的機會也是未知。
千萬不要做出讓現在的自己後悔的事,這是我社團生涯中學到最寶貴的一件事。
以後的我要覺得現在的我蠢,那就讓他去覺得,至少我現在很努力的對自己的年歲負責。
我不要成為那種永遠都在為了過去感懷,為了未知而忐忑的人。
此刻、此地,至少我擁有現在我眼前所見的東西,我知道他確確實實存在,那就很夠。
謝謝大家願意看完這個故事。
我們不可能幫誰做決定,也沒辦法幫誰的人生負責,就連父母也不能對我的生命負責了。
我們班有人退社之後只要看到大家在練習就惆悵不已,
但也有人離社之後,看到大家在苦練就覺得那是一群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蠢蛋,
這兩者都沒有錯,都是自己的選擇。
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自己,還是這段將逝的歲月。
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重來,或是可以補償,只有死亡和時間沒辦法回逆。
祝福原po,祝福大家,社團和學業路上順利。
至少不愧對自己的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224.8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