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地理思想 #地理課綱 #地理教育
#歷史史觀 #歷史課綱 #歷史教育
巫師曾去過中國旅遊多次,去過上海與北京
買過多家中國出版社的高中地理教材
其實我很好奇兩岸對於臺灣論述的差異
中國對於臺灣意象的再現
臺灣對於中國意象的再現
中國大陸中學史地教科書中再現的臺灣意象
https://ej.naer.edu.tw/JTR/v09.3/2016-12-jtr-v9n3-073.pdf
1978 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以建設現代化的富強中國、解除中華民族分裂狀態,完成中國統一為國家發展目標。1980 年代,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構築了兼具國家意識與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國家形象」,並指出做為培養國家意識的中學史地教育,是承載反映國家意識的重要資源,應以此建立國民的國家意識(課程教材研究所,2010)。因此,2003 年頒訂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版),明確地將「通過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2003:4)做為高中歷史課程的目標之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0:5)則主張「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概念」。然而,在前述之國家意識與指涉他國國家形象建構下的中國史地教科書,究竟如何書寫在中華民國統治下的「臺灣」?呈現何種臺灣意象?又如何引領中國學生認識這些面向的臺灣?有鑑於此,本文選取人民教育出版業者編印之初中及高中歷史與地理教科書,採用文本分析法,從國族主義建構的觀點切入,分析及探討:(一)中國中學歷史教科書敘寫了哪些臺灣歷史;(二)中國中學地理教科書呈現了哪些臺灣地理現象;(三)中國中學歷史和地理教科書中有關臺灣的陳述展現了哪些「臺灣意象」。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發展多元觀點的臺灣國際教材提出參考建議。
詹寶菁,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何思瞇,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發展中心副研究員
在教科書內容架構上,中國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以下簡稱七上,其他各冊依此類推)為通用地理,七下為中國以外的區域地理,如日本、東半球國家、西半球國家,八上為中國整體的地理,八下為中國的區域地理。與臺灣相關者則出現在七上、八上和八下等三冊,七上在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的第三節「地圖」中,八上則分散在介紹中國地理的篇幅中,內含在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和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八下則以 8 頁的篇幅,專門在第六章「認識省級區域」的第三節「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介紹(地理課程中心,2005a,2005b,2007a,2007b)。
高中地理教科書方面,高一地理上冊和下冊、地理必修 1 和 2 等四冊為通用地理;地理必修 3 為「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主題。與臺灣相關者僅零星分散出現在:高一上第四單元的「4.6 地質災害」,以及第四單元「自學園地」的「閱讀篇──增強海洋意識,發展海洋事業」,談及釣魚臺主權;地理必修 2 第四章第一節「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地理必修 3 第五章第二節「產業轉移──以東亞為例」則與臺灣的工業發展有關。觀察中國中學地理教科書呈現的臺灣意象,除了初中七上認識地圖屬於通論地理之外,其他則屬於區域地理,參照臺灣《普通高級中學必修課目「地理」課程綱要》(2009)列出的四個部分,中國中學地理教科書主要包括:臺灣的位置及環境特色,及臺灣工業發展及貿易,其他兩個部分:臺灣農業的發展及轉型,以及臺灣之區域特色及區域發展問題,則無相關內容。
在史地教科書中運用各種策略形塑中國國族主義的論述,透過前述分析,本文歸納以下四種。首先,從教科書的課程架構著手,使臺灣相關內容納入中國地理、中國歷史之中,而非世界地理及世界歷史等範疇。
第二,在視覺上加強臺灣為中國領土之印象。所有地理和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地圖,必定納入臺灣島;甚至將臺灣島的比例放大,將中國與臺灣塗上相同色塊;在通用地理的地圖學習,特意選擇臺灣地圖進行讀圖能力的養成等,目的皆在透過視覺印象,讓中國學生「看見」臺灣、習慣臺灣為中國疆域的一部分。
第三,選取有助於建構中國國族主義的教材內容。此策略在臺灣歷史的選擇上特別明顯,凡能反映臺灣與中國的歷史淵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主的國族論述,皆在初、高中史地教科書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最受到青睞的時期依序是「當代臺灣」及「清代統治」,「早期臺灣」和「日本統治」因臺灣未受中國治理,未選入教科書。鄭成功「收復」臺灣受到重視,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甚至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也著重1960 年代期間,從在臺灣的中國國民黨手中,「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共和美國、日本等各國關係正常化的論述之上。
第四,訴諸於情感歸屬。不僅在歷史教科書中,強調中國與臺灣在歷史上的淵源,在地理教科書亦運用文字「我國」、「祖國」,以及對臺灣的溢美之詞,塑造對岸對臺灣的友善,以及臺灣與對岸的情感歸屬,甚至在介紹影響工業投資,情感的歸屬也成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總言之,國族主義需要具備一定條件和成分才有可能形成,如 Spence和 Wollman(引自何景榮、楊濟鶴譯,2012)認為語言、記憶、歷史、神話、領土、景觀、命運扮演重要的媒介,以形成國族中「族」文化的內涵。Smith(2001)則進一步認為還需要政治主權,才能成為國族中「國」的條件。各種國族主義的界定可以形成政治國族主義和文化國族主義的不同側重面(何景榮、楊濟鶴譯,2012)。從本文對中國史地教科書的分析顯示,在當今中國教育系統中,歷史和地理教科書成為建構學生歷史記憶和空間疆域的有效利器,也顯示較側重於記憶、歷史、領土等文化國族主義的論述。
高中 地理 第 一 冊 pdf 在 Log in 的推薦與評價
108課綱高中地理#龍騰版ch2 聚落、交通與區域http://igt.kfsh.hc.edu.tw/assets/documents/17323/original/6e63de26db162a0472bf98cf5f29047b.pdf 上課用教材, ... ... <看更多>
高中 地理 第 一 冊 pdf 在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第一次期中考高一地理科試卷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以上的研究描述是使用哪. 一種地理學的研究傳統? (A)區域(B)生態(C)地科(D)空間傳統。 3.以下是高中地理奧林匹亞競賽得獎作品題目為<海灘劣化與復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