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許瑋甯和《正常人》的老莊哲學:往外找愛前,請先學會「自我肯定」!】
改編自暢銷小說的英國劇集《#正常人》,故事講述女主角梅黎安和男主角康諾從高中到大學分分合合的戀愛過程,故事簡單,人物刻畫卻相當細緻,播出後獲得全球網友高度激賞和討論。
讓筆者印象深刻地,是「國師」#唐綺陽 發了一篇觀後感,她激動寫道:「原來千禧世代的人的心聲是這樣⋯⋯。那是一個好怕被排擠、必須不斷壓抑自己、自尊感低,常常覺得自己不如人的一代。」
身為千禧世代出生的筆者,我確實能肯定地說,《正常人》刻劃出我們在戀愛、事業裡最容易發生的幽微情緒,那就是:自我否定。無論梅黎安或康諾,他們分別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有過對自己的強烈不自信,縱使表面上看不出來。
這篇文章,筆者會從梅黎安的角度切入,畢竟我的確從她身上望見了某些少女的縮影:她們會被外界聲音影響,不願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不認可自己的價值,一昧向外索愛,非要搞得身心傷痕累累,才懂得學習去認識自己。
梅黎安生長在一個富裕但情感失能的家庭,父親和哥哥自小對她冷嘲熱諷,母親則一路漠視,造成她孤僻冷冽、像刺蝟一樣的性格。此外,高中男同學喜歡對梅黎安口無遮攔,說她又醜又貧乳,聰慧如她,縱使伶牙俐齒地回嗆過去,可內心難免產生自我懷疑。
和男主角康諾談戀愛時,筆者經常發現梅黎安很常問對方:「你為什麼喜歡我?」、「我以為你會喜歡像某某某那樣的人」、「你有跟某某某上床嗎?」、「你為什麼想跟我上床?」
很明顯地,這是充滿自卑感的人會說出來的話。梅黎安已經下意識認為,一個女孩必須得達到世俗喜愛的標準,例如漂亮、身材好、熱情健談⋯⋯等等,她才算是擁有值得被愛的資本。
───
抱持著在情感的自我否定,梅黎安的屈從性同樣反映在了「性愛」上,她多半採取配合姿態,甚至到了不加以抵抗的程度。
某集,梅黎安和康諾及一名友人在討論能不能玩3P,康諾對梅黎安說:「我絕對不會在別人面前跟妳做愛。」結果梅黎安的回法是:「如果你想做,我不會介意。」對此,康諾一愣,旋即告訴梅黎安,希望她不要去做自己不喜歡、不想做的事情,豈知梅黎安又回:「只要你喜歡,我就會喜歡。」
「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這是道家思想代表莊子說的話,意思是人要先修養自己,你才有能力帶領別人去修心修德。事實上,不只莊子體悟到了「愛自己」的重要性,就連孔子也講究「己欲立而立人」的美德,深信只有自己站得穩了,才有辦法去幫助別人站穩。
莊子和孔子講的是「修德」部分,但筆者發現,這和「建立自信心」的道理是一樣的,當你總是希望透過別人來肯定自己,渴望經由他人讚美來壯大自信,筆者只能告訴你:通常這樣培養出來的「自信」都是虛浮的,畢竟別人能給你的,別人自然就可以抽走,不是嗎?
───
拿娛樂圈舉例吧,歌手 #蔡依林 和演員 #許瑋甯,她們都曾經歷過輿論低潮。
那個時候,蔡依林於臉書寫道:「無論未來的蔡依林,將會如何地被敘述和被形塑著⋯⋯我一定會為蔡依林,全力以赴的活著,笑著,哭著,唱著。」
無獨有偶,許瑋甯近來上曾之喬節目,同樣有感而發地說:「哪怕做到一百分,也會因為一個錯誤被打為零分,所以『過好自己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別人幫你戴上桂冠,下一秒就可以對你丟雞蛋,是明星們最常感知的人情冷暖,因此,他們多半都能深切體悟:唯獨學會自我肯定、自我接納,你才有機會能活出燦爛的人生新格局。
被譽為「百大思想家」的天才政委唐鳳,某次在被媒體問到,若能回到過去,想對當時遭到同學霸凌的自己說些什麼,筆者記得唐鳳的答案是:「我想要對小唐鳳說,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
唐鳳說得非常好,筆者認為十分適合送給那些不斷在懷疑自己、被社會眼光壓得喘不過氣的梅黎安們:不管你們生長在怎樣的家庭,遭遇過怎樣不堪的窘境,請一定要相信,你們身上最與眾不同之處,通常都蘊藏著難以忽視的龐大潛力。
與其在乎別人的詆毀跟打壓,不如靜下心來,幫自己的心靈敷上藥膏,對自己的內在小孩說:「不要害怕,他們不愛你,但是我愛你呀,就讓我們一起成長到他們到不了的地方,好嗎?」
CATCHPLAY+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高中 要先修 嗎 在 拖鞋亮綠教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章題目:實用的教育方法(整理篇)
教育者,一個需要高度專業的工作,因為這職業有極大的可能,將會影響他所需服務的對象,一輩子的品格。
然而這行業的對象是人,人因為擁有萬物最奇怪的特徵,過大比例的大腦(這大腦一天最多可以耗掉人一天平均攝食1/4以上的能量),這大腦可以胡思亂想,可以解讀各種由外界感官所輸入的訊息。但因為每個人的大腦都不一樣,且感官對於刺激的敏感度也不同,因種種的不一樣,所以同一個資訊傳到了人的外部,經由刺激-->感覺-->傳輸-->分析-->判斷-->反應,每個步驟,每個人都有著極大的差異。若以生產線來講,這根本無法產出一樣的商品。
所以教育者,所面對的便是一個這麼難的工作。
然而困難並非僅僅只有上面這一個而已,另一個難題在於,所有的教育者都只能看到一小個階段,比如台灣的學制:
褓姆、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博士-->社會大學
每個階段都需要專業人士,一個階段就需要長時間的培養訓練,阿亮不相信有人可以從褓姆教一個孩子到社會大學的專業教育者,但有一種人是業餘的,他可以,就是"父母",而且還不得不為(誰叫你要生)。
若有人宣稱,他非常了解各個階段的孩子,在想甚麼,會怎麼思考,他可以幫忙建構孩子的完整人格...,我想他所了解的孩子有兩個就瞭不起了,那就是自己的孩子。然而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你真的就可以了解嗎?大概也只能猜測而已吧!
以上這些,點出了教育有一個很大的困難,就是每個教育者,都只能看到眼前的階段,每個教育者一生就算竭其所能,也大不了只能對幾種教育方式比較熟悉,更何況千萬種類型的孩子。而這衍生出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比如:
國小老師會罵幼稚園、褓姆、家長,教得多爛多爛,然後懷疑國中以上的教育,並猜測未來怎麼做會比較好。
大學教授會罵國家的基礎教育一團混亂,結果來到大學的孩子,基本底子差,沒辦法思考,期待在研究所、博士班可以改造一個孩子。
幾乎所有的教育者,都在抱怨過去與當下,並且懷疑接下來的教育方式與想像孩子未來的樣貌。而孩子呢?當然也是活在懷疑中渡過一生,無法有信心的確立自己的人生。重點是每個教育者都會侃侃而談教育理念與未來展望,然而若一切都是這麼美好,還會有教育問題?
因此若要解決教育問題,阿亮提供一種可以思考且嘗試的方向,但要先修煉下面幾個基礎功:
1.認知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會看阿亮文章的,應該都認同這點,恭喜,你通過第一關。
2.不要想像孩子的未來。
這點有些難了,家長如何不擔憂孩子的未來,但請你一定要放下,因為你的擔憂,有9成都是想像,另1成只是矇對的。
3.不要嘗試複製,這世界不會有第二個王永慶。
人們總是喜歡找範例,找規則,然而已經說過了,沒有一個人是相同的,既然前提都無法控制了,還期待產品一樣,這太困難了。
4.不要一直比較。
總是拿外面的人,或家裡的兩兄妹、大人與小孩,來做比較,就說過了每個人都不一樣,那個人數學算得很棒,但他連煎個荷包蛋都不會,立足點不一樣,沒得比較,好嗎?而且比較有一個最慘的就是,往往都是拿別人最擅長的,來比自己最弱的,這樣一比,乾脆跳樓自殺。
5.不要認為,有哪個高人,可以救你的孩子
通常要救孩子,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觀念。
6.沒事早點睡
這樣可以睡飽後,保持愉悅健康的身體,減少紛爭,便能促進家庭和諧,工作效率...,好處講不完。
--------------------------------------------------------------
好,經由以上幾個關卡,一一突破後,我們可以來講終極招式了,但講之前還有一個前提
師長對於孩子最重要的是:品行(如:不可偷盜,不可吸毒,負責任...)。
-------------------------------------------------------------------
共6大招不多,但怎麼用就隨各位了
1.陪孩子嘗試,但不求結果
2.陪孩子思考,但只提供意見,不涉入決定
3.陪孩子情緒,但重點是傾聽,給予孩子適當休息的機會
4.陪孩子追夢,但只是輔助(比如帶他去買東西)
5.放孩子去奔跑,只要稍微注意,不要讓他粉身碎骨就好,斷過手腳算是正常
6.放孩子自由,沒事早點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