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完成第一篇統合分析的文章 後,便開始構思下一個題目,並在平常的臨床工作中觀察有沒有適合的題目。恰巧在減重手術袖狀胃切除時,老師問了 clerk:為什麼在做 gastric tube 的時候,會放一個 oral gastric tube 在裡面?那時才認識到 bougie calibration 這個詞並上網搜尋,發現適當大小的 bougie 目前還沒有定論,看起來是一個 #有潛力的題目。」
(高醫附院 外科 張庭瑋 醫師)
⠀
【快訊 🎊】張博智與張庭瑋醫師團隊,關於內視鏡袖狀胃切除手術,使用不同尺寸探條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
⠀
(張醫師第一篇統合分析文章發表心得)
⠀
「要把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與技巧,運用在第一篇統合分析的研究,也是經過一番磨練,不過這樣的過程,才能顯得最後果實的甜美。很開心在上完新思惟的課程後,能夠快速理解統合分析的概念,並學會操作統計軟體,讓我得到撰寫一篇統合分析的基本技能。
⠀
要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雖然不須收病人,但是在評讀文章須要符合嚴謹的 protocol 仔細評讀,統計也要非常細心,才不會得到高證據等級的錯誤結論。這次投稿的經驗相當寶貴,不僅讓我了解投稿的流程,也讓我初步學習到與 reviewer 之間的攻防。」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這堂課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全新梯次】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現在投資自己,將來 PubMed 上有你。
⠀
⠀
👨🏫 堅強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
🗣️ 學員課後心得
⠀
「新思惟魅力在於短短一天不過幾小時的時間裡,課程內容豐富得簡直超乎想像。在整天的課程結束後,我仍清楚記得當時的我坐在座位上,心裡想的是:我找到了。就像迷路在荒野中的登山客忽然看到那條下山的路,是新思惟抹去了我眼前的迷霧,研究的道路忽然變得無比清楚。」
⠀
「除了課堂上講師精彩的傳授之外,課程裡最最精華的部分,無疑是互動實作時間,蔡校長用淺顯易懂的分解步驟圖示,亦步亦趨地帶領學員操作電腦軟體,將數據轉換成研究不可或缺的圖表,而這樣的能力,是我醫學教育訓練以來,從來不曾相信自己能夠達到的成就。」
高前位切除手術文獻 在 生殖醫學博士 朱伯威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輸卵管水腫(hydrosalpinx)產生原因可能來自過去的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沾黏與手術史及不明因素等。輸卵管水腫又可分為雙側及單側,備孕策略也略有差異。
#雙側輸卵管水腫
📌「輸卵管的部分切除(salpingectomy)」或「阻斷手術(tubal occlusion)」
📌搭配試管療程(IVF)
#單側輸卵管水腫(unilateral hydrosalpinx)
📌依據年齡、卵巢目前功能、過去的孕產史及未來生育胎數計畫,來與主治醫師討論最佳處置方式,可以搭配「輸卵管的部分切除(salpingectomy)」或「輸卵管的造口手術」
📌文獻統計 #手術處理單側輸卵管問題後,有效提升自然懷孕機率。亦可搭配試管療程(IVF)縮短備孕時程。
-
深知大家對於輸卵管手術的恐懼,實際上越來越多文獻顯示,輸卵管水腫進行手術處理能有效提升懷孕機率☝🏻反之若不處理輸卵管水腫問題,無論在懷孕率、著床率以及活產率,都下降了約 50%,甚至還有較高的「自發性流產」機會。
以下分別列舉 4 項各具公信力的研究成果說明:
1️⃣兩篇大型的統合分析結果(Meta analysis)指出
👉🏻當輸卵管水腫而不處理,可能會影響懷孕率,即便是試管嬰兒療程成功機率亦會受影響,推測原因可能是:
-水腫的輸卵管內積液,可能沖刷影響胚胎在子宮腔著床
-子宮內膜的接受度,可能因輸卵管水腫而下降
-輸卵管內積液可能直接對胚胎造成毒害
2️⃣文獻指出
👉🏻當輸卵管水腫嚴重程度在超音波下已清晰可見時,對懷孕的負面影響將更顯著。
3️⃣隨機對照試驗(RCTs)比較懷孕率發現
👉🏻有輸卵管水腫的患者在接受「腹腔鏡輔助輸卵管切除」後,進行試管療程,其成功率與「沒有輸卵管水腫」的女性相仿。
4️⃣依實證醫學進行的分析(Cochrane analysis)也告訴我們
👉🏻若已確認是輸卵管水腫,且其中的「積液」有「流向子宮腔」的可能,那在試管療程前,先進行「腹腔鏡輸卵管切除」或是「阻斷術」,對懷孕率有絕對的幫助。
-
其實台灣試管技術成績很好👍🏻全球坐二望一
費用方面也因為近期 #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上路,有感的減輕了試管療程帶來的經濟負擔。
即便輸卵管水腫,實現懷孕的夢想都不是件難事
真正起步難的是要克服心中的恐懼
大家都可以來診間與主治醫師好好討論
如何能做最有效的處置
加速大家抱一個健康寶寶回家的願望😊
-
☎️試管嬰兒補助專線:0965-063-580
✅申請試管嬰兒補助:https://bit.ly/3w4qcwk
-
🏥禾馨門診網路掛號:https://bit.ly/3608j7m
☎️禾馨特約診請致電:(02)2311-0353
☎️宜蘊特約診請致電:(02)2706-5288
-
#生殖醫學博士朱伯威醫師
#輸卵管水腫
#單側輸卵管水腫
#輸卵管手術
#試管嬰兒
#不孕症
#禾馨醫療
#禾馨生殖醫學
高前位切除手術文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病灶處「換皮」的胃腸道醫美手術*
#巴瑞特食道 #內視鏡射頻消融術 #RFA
🥸Dr.J 巴瑞特食道演講
https://youtu.be/a-o9Sb8ZwKk
有位年約六十多歲的男性病患,身體相當硬朗,但年輕時的飲食習慣讓他長期有 #胃食道逆流,等到想要開始重視健康時,卻被診斷出「巴瑞特食道」。此後,不僅要長期服用藥物控制逆流、避免食道發炎,每半年還要做一次 #胃鏡 追蹤。最近一次的胃鏡追蹤,在靠近食道賁門口的地方長出了像小山丘的黏膜病變,一切片下去,發現竟是 #食道腺癌。…
還好還算發現的早,屬於局限於黏膜層的早期癌,接受內視鏡切除手術後就痊癒了,但考慮到其他地方的巴瑞特食道病變區仍存在發生食道癌的風險,於是他接受內視鏡食道消融術(RFA)消除所有病變區,因為巴瑞特食道整個根除,他也停藥了,但仍需要每一到三年追蹤胃鏡檢查,以防復發。
▍只是胃食道逆流,怎麼會變成癌症?
#胃食道逆流致癌四部曲 包括:胃食道逆流、食道發炎、巴瑞特食道病變及最後發生的食道癌。若不把胃食道逆流當回事,沒有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或沒遵照醫師評估而自行購藥服用,食道反覆被胃酸腐蝕刺激下,可能發生潰瘍出血及食道阻塞,其中約有4%會產生巴瑞特食道病變,提高食道癌風險。
▍什麼是內視鏡射頻消融術(RFA)?
內視鏡射頻消融術(RFA)透過胃鏡進行燒灼淺層的食道病變細胞,讓食道表皮黏膜重新生長,讓食道「換皮」長出新(正常)的黏膜細胞。燒灼病灶的治療就像熨斗一樣,針對已經產生癌前病變的食道黏膜,並將燒灼後壞死的上皮細胞刮除,燒灼1至2次就能達到效果。
[特色1️⃣.增一分穿孔、少一分不夠:精準控制燒灼深度]
內視鏡射頻消融術是利用雙極電極(bipolar electrode)來燒灼,可以精準控制燒灼深度在1000微米(µm),也就是黏膜肌層(muscularis mucosae)的位置,透過均勻的消融幾乎可以完整燒灼到所有的巴瑞特食道上皮。
[特色2️⃣.依據病灶型態,選擇最適合的電極片]
手術前,醫師會依據病灶的大小與範圍,評估要使用哪一種電極晶片來進行燒灼。電極晶片主要分為氣球式晶片(BALLOON TYPE)應用在廣泛型病灶,與片狀式電極片(FOCAL TYPE)應用在微小病灶。
[特色3️⃣.避免癌化的超前部署]
根據文獻資料,內視鏡射頻消融術治療巴瑞特食道的個案中,不論是長巴瑞特食道(大於3公分)、短巴瑞特食道(小於3公分)或腸化生(IM)等,根除率都可以達到77%以上。
▍哪一種巴瑞特食道建議手術治療?
在一般情況下,醫師會以細胞病變範圍或癌變惡化進展來做評估與建議:
☑長段巴瑞特氏食道 ※病變大於3公分
☑病變細胞已經出現腸化生
☑分化不良的巴瑞特食道 ※尤其高度分化不良
☑合併癌變的巴瑞特食道
▍為什麼術後還是要定期追蹤呢?
除了觀察術後效果,最重要的是盡早發現復發的情形。統計數據資料顯示,巴瑞特食道完整治療後每年約8至10%復發率,最容易發生的地方是食道最遠端(靠近胃的那邊)2CM的距離,最容易發生的時間點是術後的第一年。因此建議:
☑低度分化不良術後第1、3年追蹤
☑高度分化不良術後第3、6、12個月及之後每年追蹤
#吳文傑醫師 #肝膽腸胃科
#台北中山醫院 #彰化員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