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美國經濟還是很不錯,但是就業市場成長就相對緩慢,美國消費類股的表現很不錯,最近半年的表現還大幅勝過科技類股。」
中國武漢肺炎Delta變種病毒導致美國疫情反撲,許多人憂心會影響經濟復甦,美國地方衛生官員擔憂若再度祭出防疫限制,將影響經濟復甦成長,因此改採強化疫苗接種應對。但經濟學家認為,其實防疫限制對經濟干擾有限,因為在評估經濟成長前景時,重點不在病例數,而是通膨的穩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經濟學家Oren Klachkin表示,Delta的確是經濟衰退的重大風險,但這種風險已被強勁的基本面抵銷,在經歷18個月的居家防疫後,消費者已存有大量現金,也急著大肆消費抒發在家悶壞的心情,並認為目前疫苗應該能夠將病例的高峰維持在相當低的水平。
牛津經濟研究院並未改變對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預測,該機構先前估美國第三季GDP成長近9%,延續今年上半年刺激措施推動經濟成長的動能,另一間預測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表示,通膨才會導致經濟成長放緩,而Delta的病例數不會,分析師Paul Ashworth說:「除非Delta造成的疫情完全失控,否則我不認為會有什麼很大的負面影響。」
美國各地並非各州疫情都升溫,只有在疫苗覆蓋率較低的州才出現較嚴重的情形。此外這次的疫情復燃並未實施如去年春季的大範圍封鎖、裁員、商業活動限制等措施,不過密西根大學的經濟預測專家Donald Grimes表示,儘管Delta變種病毒對經濟影響不大,但政府應對該病毒採取的應對措施可能導致復甦沒有原先強勁,例如大學、私人場所與體育館新的防疫限制,可能減少當地的經濟活動、一些企業也可能不會選擇重新開放公司辦公,影響汽油、交通運輸等秋季消費成長。
此外,經濟學家也預估,職缺招聘也將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成長,職缺數將創下歷史新高,而企業裁員趨勢將有所下降,不過田納西大學經濟學家Marianne Wanamaker表示,儘管如此,Delta病毒還是影響勞動力重返工作職場的時間,就業市場要重振就會更加困難,雖然美國今年6月就業機會迅速增加,但整體就業機會仍比2020年2月少680萬個職缺,Delta變種病毒仍會持續影響股市,今年9、10月對股市來說或許會很艱難,投資者需密切留意。美國勞工部表示,截至7月17日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經季節性調整後為41.9萬人,意外上升。
疫情似乎給全球經濟僵局帶來解藥。2020年美國疫情最嚴峻期間上千萬人頓時失業,但一年後,經濟重新開放的美國卻出現奇怪現象,即數百萬勞工趕著辭職,今年6月辭去工作失業的人數達疫情以來新高,導致多行業缺工,專家預期勞工短缺現象至少會持續一兩年時間,繼4月400萬人辭職創20年來最高數字後,5月又有360萬人辭職。一項調查發現,約95%的人正在考慮換工作,92%受訪者表示會換產業尋找新工作,企業心理學家Anthony Klotz博士稱之為「大辭職潮」。美國總統Biden表示,「我們的經濟實力正幫助我們改變劇本。雇主不是為了稀缺的工作相互競爭,而是為了吸引勞工相互競爭。」
到底美國人辭職的原因是什麼?《Business Insider》訪問Howard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總結三個原因,第一是嬰兒潮一代退休,約有260萬疫情前工作的人已退休且沒有找工作。55歲以上勞工失業率50年來首次高於年輕群體,有些人是在疫情期間得到足夠財務支持,讓本來就準備退休而猶豫不決的人決定今年退休,或其他因素如失業、減薪或疾病被迫提早退休。
第二個原因是,從事低薪工作的人看到新機會。如可能放棄休閒和酒店工作,雖然這行最近薪資成長,但仍遠低於許多職業,即使物流業薪水都較高。專家認為,這並不是說勞工獲得新權力,只是因為其他部門在擴張,所以機會更多,第三個原因是勞工願意等待更好的工作機會。專家認為,現在美國不斷擴大的新機會網路破壞低薪工作的「俘虜性質」,讓勞工的眼睛和錢包看到更廣泛的機會網路,但也有可能產生職缺需求與勞工技能落差,導致長期失業,這在富裕國家特別容易發生。
想在這個時間點離職的原因主要還是倦怠,職業倦怠是95%勞工現在考慮辭職的主要因素,雖然人們以前可能也想辭職,但經濟讓他們有信心說不,讓美國勞工敢離職還是因美國政府大灑錢政策。現在美國有超過900萬個職缺,雖有創紀錄的職位空缺數量,美國人不急著填補,只有約10%求職者積極找新工作,首要原因是擔心疫情,其次就是財務緩衝,為他們提供找工作的時間禮物,到底何時才會積極開始找呢?
Indeed調查發現,除非看到更多工作機會、更多疫苗接種和秋季開學,才會積極找工作。孩子在家也是阻礙,約18.4%失業者表示,照顧責任使他們無法現在開始找工作,美國現在到處都缺工人,隨著秋季開學,美國失業救濟金逐步停發,未來幾個月失業的美國人可能會加快求職步伐,但就業市場不會很快填補,專家認為現在缺工至少會持續一到兩年。
https://technews.tw/2021/07/08/why-americans-quit-their-job/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13009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delta%E4%BD%BF%E7%BE%8E%E5%9C%8B%E7%96%AB%E6%83%85%E5%BE%A9%E7%87%83-%E5%B0%88%E5%AE%B6%E4%BB%8D%E7%9C%8B%E5%A5%BD%E4%B8%8B%E5%8D%8A%E5%B9%B4%E7%B6%93%E6%BF%9F%E6%88%90%E9%95%B7-045343576.html
高專 是 什麼 職位 在 生涯設計師-邱彥霖San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天十分鐘LinkedIn比每天十小時FB還好用!?
近期因為專案管理雜誌與人間福報邀稿的關係,所以寫文之餘也同時在整理過往的文章。剛好看到前陣子寫了關於中高齡求職者不能只會用人力銀行求職的文,有鑒於個人受惠於LinkedIn良多,因此,真心建議所有職場人士要好好利用。
首先,一般來說,好工作機會出現的通路通常會是:
人脈>LinkedIn>獵頭>人力銀行
若是社會新鮮人,沒有太多專業人脈,那麼就會是:
LinkedIn>人脈>人力銀行>獵頭
若你是中高階層的白領專業人士,擁有高市場價值:
人脈>獵頭>LinkedIn>人力銀行
而使用領英,等於同時在建立人脈與獵頭的連結。
毫無疑問,它是擴展人脈最好的專業社群平台,且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全球用戶數達六億五千萬。更重要的是,使用者以受薪階級中的高專人士為主。你可以看到他們待過哪間公司、擔任哪個職位,因此不論是請益或是求職,都比在網路上看不知哪來的文章更為直接且有效。當然,前提是你得經營好自己的帳號,讓他們願意跟你交流。
也因此,幾乎所有的獵頭都會透過LinkedIn來搜尋人選,而且不分國內外。對於許多想要到海外工作的專業人士而言,直接透過外國的獵頭將大大提升效率。我會使用LinkedIn也是因當初做獵頭的關係,需要接觸更多的人選而開始,至今應該超過十年有餘。可惜不做獵頭後荒廢了五年,今年才又開始活絡了起來。
當然,LinkedIn也有假帳號,且越來越多。就跟FB一樣,只不過LinkedIn的假帳號好辨認,因為必須要填寫過往的經歷,多數的假帳號愛用軍人、醫生、銀行家、石油大亨的身份,幾乎沒有寫工作內容,僅有公司(還是沒有Logo的公司)與職稱,朋友數通常500內;這些帳號主要是進行詐騙,帶風向目前看不出來。若你才剛加入LinkedIn,就有一堆外國人加你,八成都是假帳號。
那麼加入LinkedIn,建立好個人的資料後,要做什麼呢?
-你可以先與我建立連結,但請把資料建立完整,不完整我不通常不會加喔!為什麼要先與我建立連結?因為我目前有將近5000人(且假帳號極少)的連結,多數是科技業。因此,光是與我建立連結,就有機會與這些專業人士建立關係。https://www.linkedin.com/in/sandy-chiu-tw/
-加入你有興趣的Group,跟FB一樣LinkedIn也有社群功能,只要加入這些Group,也可以與Group裡的專業人士連結上。
-發表文章或去按讚。LinkedIn上也可以PO文,也可以針對喜歡的PO文按讚與留言互動,曝光自己。
除了一開始建立個人資料外,其他在FB會用的功能,同樣在LinkedIn上也可以使用,只是目的不同。FB比較像私領域,針對個人的喜好興趣發發文章,與朋友互動。但LinkedIn的目的,是為了拓展職涯通路,建立專業人脈,獲取產業資訊,提升職場競爭力。既然如此,為何不把每天看FB的時間,挪一點到LinkedIn來?
結論,與其在人力平台望著海量的職缺胡亂投遞,不如“長期經營LinkedIn”,轉守為攻,讓好機會主動找上門。
#這不是業配
#白領職涯發展
高專 是 什麼 職位 在 好好生活BetterLif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記錄。記憶]
有工作經驗的人,多少都有開會的經驗,遇到多人且冗長的會議,歷經3、4個小時(或一整天)後,你還會記得什麼呢?
在數位化的繁盛期下,不論學習或會議,越來越多人在會議當下運用智慧型工具(電腦、手機……等)進行記錄,讓記錄的效率大幅提升,卻總在一週後在腦海中的記憶卻只剩3成不到!其實,不論學習或會議記錄要有效率且保有一定的記憶,最好的方法就是手寫記錄。教育心理學家-肯尼斯的研究發現靠智慧型工具做筆記每分鐘平均可達33字,而手寫則只有22字,那為何還要選擇手寫記錄來加強學習呢?!關鍵在於,手寫是一種大腦的運動,可以將聽到的訊息透過思考轉換為「深層記憶」。
手寫可記錄的字數較少,會議過程需要提高專注才能確保沒有遺漏訊息,對於接收到的大量訊息在大腦中進行歸納整理,關聯性的思考能力也隨之得以強化,要將記錄轉化提供後續能有效運用的資料,記錄過程必需練習掌握重點(也就是關鍵字)。過去在不同職位或部門中歷練,因為手寫記錄後再轉化整理成電子檔的過程,讓自己的分析、思考、整合能力無形中得以提升,也幫助自己在學習上強化思考力,在會議後更能清楚掌握重點。這看似不起眼的事,卻默默帶來許多好處,因此一直到升任主管職多年後,我仍然堅持運用手寫記錄來幫助自己加強深層記憶。
學習或會議,手寫是最好的深層記憶法,掌握記錄5步驟,將會默默改變你的深層記憶與思考表達力。
一、專注聆聽
二、手寫關鍵
三、思考關聯
四、歸納整合
五、轉化表達
#好好生活❤️
#學習記憶
https://www.gvm.com.tw/article/3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