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們周遭的無名英雄】
大家印象中的清潔隊員可能是在清晨的街道上掃落葉,也可能在颱風過後清理樹枝,但包括爬山徒手挑水肥、滯洪池上撈死魚都是清潔隊員的生活日常,這些無名英雄堅守崗位,抱著服務民眾的心情,一做就是10幾、20年,維護台灣這片乾淨的環境。
#清潔隊員 #無名英雄 #台灣環境 #收運垃圾 #清掃馬路 #資源回收 #抽水肥 #撈死魚 #基隆市 #環保局 #陳政文 #高山居民 #獨居老人 #挑運水肥 #台中市 #沙鹿區 #邱國華 #打撈死魚 #高雄 #小港區 #王隆賢 #清潔隊員節 #環保署 #為民服務 #台灣最美風景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
「高山居民」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山居民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山居民 在 跟著韓劇遊韓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山居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山居民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山居民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山居民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山居民 在 國語日報科學版- 高山居民🏔️ 冰河孑遺生物文。攝影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高山居民 在 從高山升旗台.故宮一次展.遊學補助..澎湖居民建議要海底隧道 ... 的評價
高山居民 在 跟著韓劇遊韓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來在夫妻的世界裡大家都有病,當驚悚片看就對了。
劇情走向狗血又誇張,但冷靜想想,現實世界中更荒誕不經的從沒少過,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爭一口氣有那麼重要嗎?其實只要善雨或泰伍其中一方放下一切遠離高山市,大家都可以各自平靜的生活,這不是服輸或退讓,真正的復仇是把對方從自己的世界抽離、從此不把對方看在眼裡放在心裡。藝琳、金醫生都這麼提醒善雨,偏偏善雨和泰伍都不甘心不放手,連累朋友一起捲進去大事小事不斷,也成了高山居民閒話主題。
身為醫生、讓患者信任的善雨,當自己是當事人時理智冷靜全沒了,只是歇斯底里的失控(我對這點很不解也不耐),被陌生人攻擊受到傷害也不跟俊英說,也難怪俊英會對媽媽有所誤會。
俊英的行為讓人覺得怎麼可以這樣對媽媽?但,12歲的孩子(第一集時是還沒上國中的小六生,全真㥠長太好讓人有高中生的錯覺)知道爸媽情感失和後,為何必需要瞬間成熟懂事並理解大人的立場與難處?面對造成爸媽離婚的愧疚感、面對媽媽不時情緒勒索的俊英不知道要如何找到情緒抒發的出口,除了反應在行為偏差上,也去找精神科醫師諮詢(這表示有自覺的俊英還有救、他信任金醫生)。
在批評孩子有多不應該之前,請先問問大人給了什麼樣的示範或身教,大人想要給孩子無虞的物質生活,但孩子要的不過是精神上的理解與陪伴。在離婚這件事上,泰伍或善雨都沒有和俊英好好談過,而善雨得知俊英找精神科醫師諮詢後第一時間反應是生氣、面子掛不著,而不是想,為何兒子要找精神科醫師諮詢?這和學校訓導處或警察局裡常看到的大人反應:「我孩子很乖!他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一定是你們搞錯了!」有何不同?
整部劇中,正常一點的人不是冷靜旁觀(德魯納酒店麻姑神之崔會長夫人),或是選擇離開(藝琳),還有的是離開不成出了人命(賢書?朴仁圭?)只是金允基醫生你到底是哪一邊的?不過現在善雨也不會相信你了,曾經以為可以帶給善雨一道明亮曙光的我也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你了?(你誰)
聽說目前的劇情走向和原版不一樣(好險),但編劇到底想怎樣?會如何收尾?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夫妻的世界(부부의 세계)
JTBC於2020/3/27起播出的金土劇
http://mtv.jtbc.joins.com/poll/pr10011175/pm10057819
高山居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FB首播
【BBC人類星球紀錄片 地處地球最惡劣環境 高山居民靠智慧活命】
山脈是地球上最惡劣的環境之一,天氣可以在數小時內,由酷熱到嚴寒,且海拔越高 環境越惡劣,直到氧氣消失殆盡,但即便如此,全球數百萬人口仍居住在此,且為了在困境中求得一席之地,發展出各種令人驚嘆,且充滿智慧的生活方式。
BBC紀錄片拍攝團隊耗時數年,前進多個世界最荒僻的山脊,像是蒙古境內的阿爾泰山,當地的哈薩克人習慣馴養金鷹協助捕獵,這也使得男性成年前多有一隻小鷹相伴,歷經五個月朝夕相處,然後把牠帶到高處驗收成果。
(哈薩克獵人)
仔細看,我覺得狐狸藏在那邊,藏在那些岩石裡面,聽我的指示,讓鷹做好準備,等牠看見鷹的時候,立刻放飛牠
這一刻讓人屏息,因為馴養金鷹不是供逗弄的寵物,沒有獵捕能力就得放飛重練,最後和自己搭配最好的鷹一同生活七年,再讓他們回歸自然。鷹的視力遠比人類要好,牠們可以看見兩公里外的細微活動,但這類蒙古狐狸移動速度更快,如果不是靠鷹先一步攔下,人類根本不可能輕易捕獲。鷹先一步困住狐狸,然後等主人以最快速度趕到徹底制伏,根據哈薩克族的傳統,狐狸的內臟要拿來犒賞協助捕獵的鷹
,毛皮則是可以拿來做上好的冬衣,一場成功的捕獵,可以賺進大筆財富,更足以讓年輕的哈薩克男人證明自己。
只是高山上動物和人類間的關係,有合作也有競爭,位於東非大裂谷邊緣的這片巨大懸崖,替戰爭烽火下的人們提供了庇護屏障,當地的獅尾狒狒卻經常跑來搶食農作,且由於雄性狒狒的獠牙比獅子還要長,牠們曾經殺死過羊,也會攻擊人類,整個搶食過程,宛若一場大地的生存戰爭。
(東非農人)
小心,狒狒來犯,牠們剛剛跑進田地裡,牠們從哪邊來,牠們在另一邊吃作物
年輕孩子自告奮勇當全村糧食的守護者,動作必須極快,因為只消幾分鐘,狒狒就能把所有作物吃個精光,偏偏這類狒狒受到鄰近國家公園庇蔭,只能驅趕不得槍殺,永遠是個你追我跑的循環戲碼。
高山上的環境充滿機會,但也處處是陷阱,例如瑞士著名的阿爾卑斯山,一年降下10米厚的雪造福滑雪者,但高達三萬多次的雪崩,卻也對當地居民造成生命財產上的威脅。雪崩的速度比高速列車還要快,一場大雪崩會往往足以毀滅所有人類心血,
為了降低災害,雪崩偵查員被賦予的任務是四處巡邏,將堆疊過厚的雪提前引爆。
但有些人在高山上的工作,卻是犧牲健康 甚至是性命換來的,像是全球活火山數量最多的印尼,為了開採硫磺這種對產業極為重要的礦產,往往要深入瀰漫著有毒氣體的火山口,這在過去40年已經導致74名礦工喪生。
(火山礦工)
火山所散發的氣體非常危險,能令人昏死過去,每當我們來這裡,家人就會擔心,氣體會灼傷眼睛 灼傷喉嚨 還有胸腔
但即便這些礦工頂著吸入,安全限度的40倍以上量的硫化氫,負重著平均是自己體重1.5倍的硫磺量,平安離開,獲得的報酬卻極其微薄,每擔僅僅只有5美元之多。
高山環境處處充滿挑戰,生死也在一線之間,了解環境 善用工具,人類的生老病死才能其中,自在歡喜 隨處安頓。
高山居民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高山居民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高雄有許多偏鄉或山區,居民會自行找水源接水管,使用簡易自來水,但近期因為旱象影響,水源很難找,民眾要往更高山區才能接到水,還出現搶水情況。台南同樣水情吃緊,新市潭頂里有一處合法地下水井,近期吸引南科廠商取水,而且因為水車頻繁進出,把產業道路都壓壞了。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354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高山居民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芮芮IG👉️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 內容純屬個人想法,為蘭嶼行的一切留下「記憶」
-
【蘭嶼|必做10件事】聽說離開蘭嶼的旅人都會確診蘭嶼病
https://youtu.be/JAto75pZOCk
【蘭嶼|10件不思議】揭開蘭嶼獨有的光芒
https://youtu.be/d-3aT1-2Ys4
【蘭嶼|10件注意事項】不要當無知的觀光客
https://youtu.be/dXMvTPODIS0
【蘭嶼|大天池】一睹火山口神聖的祖靈棲息禁地
https://youtu.be/9qnsqoDAadE
【蘭嶼|潛水】來蘭嶼泡在水裡就對了
https://youtu.be/q_nrdKe42kc
-
蘭嶼,一座遺世獨立的小島,保留許多珍貴天然植被與動植物資源,島上的居民為達悟族,其宗教信仰普遍為天主教與基督教。因此在6個部落裡,都會有至少一處做禮拜的教堂。
其中,有3個部落,各有著隱匿在山林內的教堂,該山又稱祈禱山,分別在「朗島部落」、「椰油部落」和「東清部落」。
矗立在高山上的十字架莊嚴純淨,在祈禱山上禱告,彷彿伸手就能碰觸天堂。
難易度
00:31 簡單 👉️「東清祈禱山」
01:55 中等 👉️「椰油祈禱山」
04:36 困難 👉️「朗島祈禱山」
08:45 結語
注意事項:
1.椰油和朗島建議多人同行,登山同時務必注意自身安全。
2.美麗的秘境需要遊客一同攜手愛護,記得隨手把垃圾帶下山。
3.在蘭嶼爬山,記得不要大聲喧嘩打擾當地居民安寧。
4.建議穿著與攜帶:長褲、水、零食、手電筒(避免太早或太晚上山)、止滑的鞋子(建議包鞋)
-
#東清祈禱山
「東清祈禱山」,最親人的一座,路寬且平緩,約5分鐘就能攻頂,是3座祈禱山中景色最多元的,遊客禁止進入祈禱室。入口在東清部落路標的對面,可明顯看到一條往上坡的路,附近居民也常會走這條路健行。
#椰油祈禱山
「椰油祈禱山」,依體力及腳程,大約需花10分鐘不等,微S型路線,多雜草,祈禱室為禁止進入區域。路況與朗島祈禱山相似,但路幅稍寬、也比較不陡,約20分鐘攻頂。入口在椰油教堂後方的小路。椰油祈禱山曾經是最多遊客愛去的秘境,也是婚紗聖地,可惜因為留下過多髒亂,且隨意停機車在村落入口,造成居民的不方便,目前山頂被鐵網封起,無法直接接觸十字架。
#朗島祈禱山
「朗島祈禱山」路線較長較陡,依體力及腳程,大約需花15-30分鐘不等時間,多草叢,Z型爬坡,後段路較窄。是三座祈禱山最難爬的一座,入口大約在朗島中心後方。山路為碎石子與泥土,又窄又陡,成Z字形往上攀升,不停歇的話約20-25分鐘內可以攻頂。
高山居民 在 從高山升旗台.故宮一次展.遊學補助..澎湖居民建議要海底隧道 ... 的推薦與評價
從 高山 升旗台.故宮一次展.遊學補助..澎湖 居民 建議要海底隧道..韓國瑜沒秒答應了|【台灣要聞。先知道】20191027|三立iNEWS ; ➲ 鄭知道了新頻道快訂閱 ... ... <看更多>
高山居民 在 國語日報科學版- 高山居民🏔️ 冰河孑遺生物文。攝影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高山居民 🏔️ 冰河孑遺生物文。攝影/王俊凱臺灣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更多達兩百六十九座。因此雖然位處副熱帶,高山上卻住著一些冰河時期定居下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