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秀我的新盤子,我只好卯起來認真煮,巴洛克餐盤盛台菜也還行。
🌶醬爆宮保雞丁(來自懶廚)
🌶雞肉豆腐漢堡排(來自懶廚)
🌶鹹蛋苦瓜
🌶櫻花蝦高山高麗菜
🌶小菜三碟、時令水果三碟
常下廚就知道,煮菜本身是好玩的,討人厭的是備料、洗碗、清理。
雖說我家有洗碗機,但如炒鍋、氣炸鍋、特殊餐盤,仍必須手洗;瓦斯爐、檯面清理也是有夠煩,但有了有質感的清潔用品,清潔的過程也成為一種身心靈一併打掃的儀式感,沒試過你一定覺得我在齁爛!
信不信選對一組清潔用品品牌,會直接提升你生活的質感?
🍋廚房萬用清潔劑~
連氣炸鍋、烤箱、微波爐⋯,都可安心使用,這就厲害了!
🍋光澤潔淨洗碗精~
沒試過你不知什麼叫真正好用的洗碗精,用量很省,洗淨力卻超強。
🍋 護潤洗手液~
這個我用量超兇的,我自行囤了5瓶,赫然發現我這胎歌囝仔怎麼變得這麼愛洗手。
🍋高雅浴室清潔劑~
家中有雙、三衛浴,強烈建議帶兩罐、三罐⋯,如廁後隨手噴刷,因為這個氣味我真太太太喜愛了,很清爽的尤加利精油香氣,朋友到家中作客如廁完都紛紛打聽這是什麼牌子的清潔劑? 怎麼可以好聞成這樣? 若矇著眼還以為置身在什麼高級SPA會館呢 !
🍋 淨化香氣噴霧~
浴廁、鞋櫃、更衣室⋯,不是用香氣掩蓋臭味,能夠真正分解臭味異味,尤其是噴在車內,讓人神清氣爽,跟一般市售化學芳香劑大不同。
🍋純淨地板清潔劑~
每次我拖完地,小王都會忍不住詢問:怎麼有一股薄荷糖的味道 ?聞起來好好吃喔 !是的,史上最好聞的地板清潔劑—純淨香氣澳大利亞的香草園就在家裡,不管是孩童、寵物、夫妻等,都可盡情在地上打滾。
🍋閃亮玻璃清潔劑~
沒有一般玻璃清潔劑的刺鼻味,是一種薄荷清爽的芳香。
【 澳洲科菈KOALA ECO清潔專家 】
正是我尋覓已久成份天然、清潔力佳、外型絕美的清潔用品,光擺在那,主人的品味馬上提升!
🎉 給您63折超優惠的仙女體驗價,輸入優惠碼 : 【VIPVIP 】額外再享6%折扣,滿千即免運。
☝️結團倒數11h~3/21(日)24:00。出貨日3/25(四)
🛒 購買連結請見留言~
「高山瓦斯用量」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仙女懶媽愛轟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轉錄]Re: 瓦斯罐究竟應該帶幾罐呢? - 看板NYUST_MTCLUB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問題] 瓦斯用量- 看板Hik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卡式瓦斯罐使用請教!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牧野戶外用品- << 出門要準備多少瓦斯>> 通常瓦斯罐裡面裝 ...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問題] 高山瓦斯配登頂爐瓦斯用不完正常嗎- outdoorgear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問題] 高山瓦斯配登頂爐瓦斯用不完正常嗎- 看板outdoorgear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裝備開箱】高山爐具使用教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高山瓦斯罐可以用多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高山瓦斯罐可以用多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問題] 瓦斯用量- hiking - PTT旅遊美食區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一桶瓦斯可以用多久、瓦斯罐哪裡買、妙管家高山瓦斯罐在PTT ... 的評價
- 關於高山瓦斯用量 在 Secure Push to Talk - ESChat - 元培護理系 的評價
高山瓦斯用量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人縱走Q&A】第7回
細說山上煮飯/阿慶
現代人要她用瓦斯爐煮飯,跟要她的命沒兩樣。
如果是以前燒柴火年代的媳婦,你「嘟」個瓦斯爐給她用,
那種可大、可小,可以隨心所欲控制火力的器具,
保證會令她欣喜若狂。
所以這是心態問題,不是器材好不好的問題。
從柴火煮飯,演進到用瓦斯爐煮飯、到用電鍋煮飯、用電子鍋煮飯,越來越便利的進展,會造成一堆生活「白雪公主加白馬王子」出現,或者說這是必然的「下場」吧!
追溯根源,電鍋、電子鍋、瓦斯爐煮出來的飯,
比不上用柴火燒煮的飯香、好吃,何以故?
除了科技的便利性毋庸置疑之外,缺了煮飯過程的「隨伺在側」與投入的精神,才是最大的主因吧!
以前煮飯用「生煨」(鑄鐵鍋),柴火在一般狀態下「火很軟」,溫度不高且分散,鑄鐵的透氣性、熱擴散都比白鐵或鋁鍋來得好。
在熱很均勻分散下要費比較久的時間煮食,加上透進木柴的香味,別於現代鍋具的風味那是必然。
其步驟是水與米1:1.1,先大火煮滾、抽出薪柴成中火、讓水燒乾、把柴火退出、用炭火燜熟,燜出整鍋飯香。這過程大火、中火稍有不慎就會「臭火乾」……燒焦,燒煮的過程則可以燜出金黃的「鍋巴」,那是小時候的餅乾。如此可以瞭解,
飯要好吃,可以歸納出基本步驟:
一、火要軟。
二、熱要均勻。
三、燜的時間要夠久。
撇開電子鍋、電鍋不談,山上沒電要談爽的喔!
你該不會為了吃飯,背個發電機上高山吧!
用登山瓦斯爐煮飯,你會發現「火力強又集中」,而且沒人會頭殼壞去,背個「生煨(鑄鐵鍋)」上山煮飯,都嘛是鋁質臉盆搞定,原因無他……鋁盆重量輕、價格便宜、獲得容易、容量夠大、攜帶方便、煎煮炒都適用。
好啦!高檔一點的用鈦鍋,但鈦鍋除了價昂,其用於煎、炒,表現就不是那樣良好,至於煮飯,大致上情形都差不多。
爬山鍋具講究質輕、導熱快,爐具則要求火力強、重量輕。兩相結合使用於煮飯,就會變成火太強、太集中,導致米粒焦黑與未熟混一起,或者是下層燒焦、上層沒熟。
因為鍋具講究「輕薄」,所以導熱就難以擴散,這對煮飯更形成挑戰。你說吃「乾燥飯、泡麵」就好!后~來亂的,那是工業食品內容的課題,怕飯難煮就不敢煮,不是太丟臉了嗎?而且老是吃相同的「化學調味料」,那滋味一餐還受得了,第二餐保證身體跟著「唉唉參」。
再有就是「米要壞掉很難」,攜帶方便體積小,而且可以保存很久,所以要自理爬山,必得要先會煮飯。
使用臉盆煮飯來講,面積大就得併爐
(要非常注意爐火安全問題),
一來分散熱源,二來讓「地基」穩固,才不會三不五時拜土地公(翻鍋)。
高山上米、水比例以1:1.2~1.3為佳,因為高山上氣壓低、沸點降低,約85度至90度水就沸騰,要煮久一點米才能熟,水需要多一點。
說到測水量,這又是一門煮飯成敗的關鍵學問,水放太多米粒水水的太軟,缺乏乾飯該有的格調;水放太少,米心難熟透,又容易燒焦。這還不簡單,用量杯量!幫幫忙,在野外一切講求精簡,再帶個量杯?那怎辦?就地取材的啦!
老阿嬤會跟你講「用手掌壓下去」,水到哪裡就好……。
這招好用,因為手掌有面積,下壓米粒看水高度,通常很準,但是……要有經驗值。
老阿嬤每天就煮固定的飯量,頂多加減一~二個人,差異不大。團體爬山前、後次活動常常相差十來個人,用這招就很冒險。
最好的方式是用手指,量米的高度後,用以量測水的高度,通常鍋具下窄上寬,量出來的值約是1:1.1左右,但是請記得……要先洗手。
臉盆煮飯步驟:
一、點燃爐火,一開始用中火就好,水溫提高之後要稍微攪拌一下,讓米粒游開鍋底,免得三兩下就焦了。之後就不再掀鍋蓋,讓水珠把鍋蓋跟鍋體密合,白話一點就是讓「上下的臉盆黏在一起」啦!然後偶爾轉動一下臉盆(請雙手提起臉盆再旋轉,在爐頭上直接轉,翻倒就沒飯吃了),讓受熱點分散,儘量使溫度「均勻」分布在臉盆底部。
二、水滾之後關小火……關到爐子所能關的最小火,主要是讓火變小、變軟。然後開始聽水滾的聲音,這時候還是要轉動鍋子(臉盆)……讓熱均勻擴散,火越大的爐子,轉鍋子的間隔要越短。一直聽到「水乾的聲音」出現,呈現「烤乾」的乾裂聲,這時候要聞味道……不能有「臭火乾」的煤炭味出現,不然就毀了。通常煤炭味會伴隨「青煙」裊裊上升滴!正常的水氣是白色的啦!這階段轉鍋子間隔要縮短。
乾裂的聲音越久,煮的飯越香,淡淡的飯焦味告訴你鍋巴已金黃。最後階段其實是在「烤飯」,煮飯功力練到這種程度,煮熟已不是要求標準,要煮出香、Q、可口的米飯才是上乘功力。簡單的說「把飯煮得跟一道菜一樣好吃」就對啦!從開爐火到燜飯的時間,至少需一個小時。
講求輕量化爬山,所以探討最輕的煮飯方式,若是團隊爬山旅遊,時下帶「鋁質壓力鍋」上山,可以很方便煮出美味的飯香,時間更可縮短至二十分鐘以內。「鋁質壓力鍋」三公升容量約一.三公斤,最大容量一次可煮約八百公克米量(約煮出十一碗飯),團體重量分擔尚可接受,而且還可「現煮豆類」,對於高山菜色的變化,很有幫助。
壓力鍋煮飯:
一、 米:水比值1:1.2,一開始用中火就好,避免受火處米粒焦黑。
二、 水滾後關小火,火力維持洩壓閥能繼續噴氣的最小程度,若會噴水表示火力太大。從開始噴氣算起,約十五分鐘,熄火。這期間最好能轉動鍋體,分散受熱處,以免米飯燒焦。熄火之後放旁邊納涼即可,待自然洩壓完成,即可開飯。
三、 火力大小、水量多寡,都影響到米飯熟透的時間,「聞香」是掌控米飯熟成最有效的方式。噴氣閥噴氣十分鐘後,聞到「米飯香」就可以熄火,待自然洩壓完成即可,此時米飯較溼軟;聞到「乾香味」熄火,米飯會較乾燥,香噴噴;聞到「臭火乾味」,表示這鍋飯已變成「炭烤黑焦飯」,不過上層仍可食用,只差多了「臭火乾味」而已。
四、 使用壓力鍋煮稀飯和綠豆時,須注意水量應避免超過鍋體六分滿,不然很容易阻塞造成「火山噴漿」,須特別注意洩壓閥噴氣狀況,若噴氣中途終止,需先將火熄滅,以策安全。
如果你是在「探勘冒險」行程,那要講究速戰速決,以利休息;如果你是在平地旅遊,那煮飯是雜務,出錢就有得吃;如果你是在「體驗自然」,不用懷疑,從煮飯開始吧!「聽開水說話、聞米粒唱歌」,你會知道如何觀察細微、深入自然體驗,從而開始踏進自然懷抱。喔!忘了講,阿慶是飯桶,沒吃到米飯等於「沒吃飯」,所以很講究煮飯,尤其是在山上。
《一個人的中央山脈》全書文稿
皆已PO上FB「一個人的中央山脈社團」,
提供公開瀏覽及下載,以達傳播之最大期盼。
104年底將集結出版,請洽詢該書作者(阿慶)。
高山瓦斯用量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人縱走Q&A】第4回
山上的食物概念/阿慶
「飲食知量」是山上「修行」的課題。山上的食物需考慮重量、保存性、烹飪性、攜帶性、搭配性、個人口味性等等。以主食、副食、行動糧、炊具、其他類來區分說明。每個單元之前必得再講一遍:「這是阿慶個人經驗談,非『正規』學院派的產物」,請自行參考取捨。
有句話說:「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第二個孩子照豬養。」爬山關於飲食部分,都會強調「高營養、易吸收」等食品,行動糧如高糖甜食、巧克力等,說是可以「快速補充養分體力」。三餐以乾燥飯、速食包搭配,強調「迅速與節省重量」。在台灣爬山,最長距離南三段也不過才十天上下,真有必要吃那樣的工業食品?甜食試過幾回,個人牙齒實在受不了。飲食習慣不同,就沒必要「殘害自己」了吧!近年來爬山,行動糧以小魚乾、鳳梨酥、乾果,甚至背個「大餅(訂婚用的那種喜餅,一個一斤/六百公克)」就夠在山上三天的用量了。
若以三餐而言,慎選菜色,一星期內要吃到生鮮蔬菜不難,再輔以「菜乾」,二十天的行程保證餐餐有「菜色」。何以這樣講究餐食,在食安「實在不安」,問題層出不窮的年代,不想「胃口被綁架」,那就堅持「吃食物」,拒絕「工業塑膠食品」吧!若能獲得「有機食物」的話,山上的飲食就更完美了,為了「速、簡、輕」去吃那些工業塑膠,那不是阿慶使帶路。對餐食會這樣「龜毛」,主要是「痛風」所致。自從捨去「味精」這東西之後,再加上追求「盡量可能的有機食物」,三~五年下來,痛風發作率從每年的六次上下,降到二年一次小發作。說穿了就是「怕死」。
帶隊爬山遇過這樣的情況,有人上山六天後,下山慶功宴第一道點的菜是「炒蛋、煎蛋、水煮蛋」。有人愛吃魚,有人無肉不歡,飲食各有其所好。隨著年歲增長,飲食趨向「素一點的好」,帶隊有時要「帶肉上山」,近來選擇以店家自製的「鹹豬肉」上場,工廠製品能不碰就不碰。那些「亞硝酸鹽」醃製的香腸、臘肉等,敬謝不敏。
通過舌尖味蕾的索求叫做品嘗,填補肚皮飽足的需求叫做粗飽。餓肚子的情況下,有得吃的東西都好吃,壓在肩上的重量加持下,山上的食物,通過味蕾的感受會不一樣,那是「辛苦發酵的美味」所加持的差異度。山野一頓飯,如果你是「跟團」,那簡單,碗筷帶著,碗大一點、筷子長一點、味蕾講求少一點就好。若是「一切自理」,那可有得打理的了,不管你吃多吃少,廚具少不了、燃料少不了,廚藝免不了,負重更是跑不掉。有人乾脆「每餐一個肉粽」,其他附屬就省了,這個厲害,但屬特例,並非人人能夠,不相信四天行程帶十二個肉粽,到第二天你還啃得下去?
餐食區分主食與副食,正餐之間還需佐以「行動糧」,以補足山野持續運動的熱量消耗,通常是「二個小時吃一次」的進食頻率,有時候等你餓了再吃,熱量往往無法及時補充。閒暇時的茶與咖啡,則屬其它類,可有可無。
以下篇章要談的不是什麼滿漢全席的料理,而是一些在山上最簡單的餐食需求,基本上是吞得下去的「活命」經驗談。譬如說糖分與油脂,如果缺乏,那你會很難有吃飽的感覺,這在三~五天的爬山行程,難有體會,但若是三十天~五十天的行程,那就有機會刻骨銘心滴!
通常,第一個孩子「照書養」,剛爬山時,會依照資料所寫帶巧克力等高熱量、高糖分、易於消化的食品來補充體力,但隨著個人口味、胃口的不同,會漸漸回歸到「想吃、吃得下、有得吃」的境界,誰還管高熱量、高營養?時下減肥都來不及了不是嗎?山上刷牙不容易,糖分越高牙齒損壞越快,高糖分、熱量的飲食下,要講究餐後潔牙,以維護牙齒健康。
爬山一陣子之後,山上飲食「照豬養」就對了。最簡單的方式是「在山上記錄當下的想吃」,作為下次上山的準備。如果你還相信所謂「高熱量」食物,還不如相信你當下的「想要」吧!吃不下去的東西,「再熱」也都是冷冰冰。
山上吃的部份,理想重量管控在一天一公斤以內……那是很不可能的事情,下面來做帳面上的計算:
主食部份:
晚餐:150公克一杯米/二碗飯/一人份(以阿慶四十歲時食量為例)
午餐:300公克麵條一餐/一人份
早餐:100公克米/三碗稀飯/一人份
以上是三餐主食部分,因為副食不會帶太多,所以主食較多,這是阿慶的「飯量」。
副食部份……也就是配菜
(若不選擇工業食品,重量會再增加)
一罐罐頭(或是調理包)350公克,分成早、晚餐用量。
拌麵(如香椿醬)或湯麵(如康寶濃湯)約100公克
晚餐的湯料約50公克
以上加起來每日餐食,約是0.八公斤,吃的部份還有行動糧,以每日兩餐算,至少需200公克重。至於預備糧泡麵部份……假裝沒重量好了。為何午餐不吃泡麵就好,唉……幫幫忙,那種「可憐人」在吃的工業食品,艱苦郎非逼不得已,很不願意吃的啦!那東西吃完放個屁就又餓了,實在不想欺負自己。在這種最精簡的計算下,一天食量最少都還需一.二公斤左右。
吃的部分還要包含燃料。很抱歉,沒煮過需生吞的食物,阿慶實在沒辦法辦到。一罐瓦斯360公克,淨重220公克,三餐加上燒開水,以每五天二瓶瓦斯來計算,每天約需90公克燃料。把以上全部加起來,每天關於「吃」的重量,約需一.三公斤,還得加權計算「燃料空罐」的重量,所以飲食重量不是光只計算能吃的部分,包裝及空瓶罐也都包含。
以聖稜線六天行程為例來計算,食物會來到八公斤左右,這樣的背包總重至少二十三公斤。但是請相信,東西只會超重不會減重,何況這還不包含有時要背午餐水一公斤的情況,再有……偶而泡個茶,不是很棒嗎?所以基本上,縱走背個二十五公斤起跳是底限。
這樣「一切自理」的爬山歷程,每一步的山徑之路,會讓你徹底看到自己的內心深處。你可曾在極度疲憊之下,面臨……要休息或是要煮飯的抉擇?你可曾想過,到底是「肚子餓要緊,還是睡覺要緊?」的情況。高山旅遊團讓你可以很容易親近山林之美,但長久下來的習性是「理所當然」的想當然爾,與高山觸發的體驗有限。要不你看看高山旅遊團寫出來的記錄,能記錄到內心深處的有幾篇?某些知名作家寫出來的東西,連參考的價值都沒有,道理在此,因為「他不知道一碗飯到底有多重」,甚或「一公升水有多重」也可能不知道吧!這些基本資料不是很重要,卻是建構基本感想的基礎。
現代人大多營養過剩,實無必要在山上還講究美食,吃得下、有得吃、吃得飽就好,該把重點放在「零廚餘」的要求上,避免因廚餘影響環境生態。
《一個人的中央山脈》全書文稿
皆已PO上FB「一個人的中央山脈社團」,
提供公開瀏覽及下載,以達傳播之最大期盼。
104年底將集結出版,請洽詢該書作者(阿慶)。
高山瓦斯用量 在 [問題] 瓦斯用量- 看板Hiking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七人爬三天預計會煮六餐煮飯之餘還會煮水喝請問這樣要帶幾罐230g的高山瓦斯呢--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120.0 (臺灣) ... ... <看更多>
高山瓦斯用量 在 卡式瓦斯罐使用請教!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爐數、爐種(岩谷4.1KW)、人數、菜量、烹調方式、海拔高度都有影響。 高山瓦斯係數六是怎麼算的? 0. 引言 ... ... <看更多>
高山瓦斯用量 在 [轉錄]Re: 瓦斯罐究竟應該帶幾罐呢? - 看板NYUST_MTCLUB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outdoorgear 看板 #15zZ_Gfk ]
作者: enya (山林裡的 呢喃) 看板: outdoorgear
標題: Re: 瓦斯罐究竟應該帶幾罐呢?
時間: Tue Mar 13 14:08:15 2007
※ 引述《lvincent (vincent)》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Hiking 看板]
: 作者: lvincent (vincent) 看板: Hiking
: 標題: 瓦斯罐究竟應該帶幾罐呢?
: 時間: Sun Mar 11 19:16:17 2007
: 請問該怎麼估計呢?
回文的大家說的都很對
包括飲食的習慣 菜單分量和內容 以及季節和天氣因素都要考量到
講究一點還可考量使用鍋具爐具之效率 有沒有擋風板等等
實務進行上
我是將社團開隊和自己實際使用的紀錄做個簡單的計算
人次x天數 (每天煮早晚各一餐)除以使用掉的瓦斯罐數
得到的值大約是6 .多
所以之後我出門就用這個公式概估
一隊六人 走五天的時候
(6x5)/6= 5 ---->五罐
兩人出遊 七天
(2x7)/6= 2.33 -->帶兩罐半(兩新一舊)
幾年下來都是稍多而已 (寧可多一點,天冷沒瓦斯用很尷尬的)
提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00.5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3.50.16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