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師什麼都敢教!學生能夠學到什麼?私校退場強化預警,確保師生權益不打折!
上週五民眾黨團才針對大專院校招生情況每況愈下、私校經營不善,面臨倒閉而影響師生權益的情況召開記者會,提出速審「#私校退場條例」,盡快終結高校亂象的訴求,今天就有媒體獨家踢爆:本學年度起被教育部停招的康寧大學台南校區,竟讓一個副教授身兼5個系所的主任、副教務長與學院副院長2行政主管職等七個職務!什麼都敢教,教育部卻好像什麼都不知道?
請問真相是這位副教授是全能型的天才,一人可以身兼多職,還是根本就是學校停招、師生不斷流失下衍生 #校務亂象的冰山一角?根據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指出,私校工會曾反應該校問題給教育部,但教育部並未積極處理,也引發工會質疑,是否因為該校副校長曾任教育部官員,導致教育部不敢明快處理?
#官官相護? #五項全能?
根據媒體報導的投訴人投訴內容,該位副教授一人身兼健康照護管理學系、休閒管理學系、餐飲管理學系、時尚造型設計學系、保健美容學系等5系的系主任,一位非休閒專業的老師竟然帶休閒管理學系的學生上實習課,同時對餐飲業運作毫無了解,竟然還要求學生自己安排實習訪視?
這樣的行為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益,但這些同學卻又因為學校面臨停招、自己也快要畢業,怕到時候沒有地方重修畢不了業,只好繼續在這種扭曲的教育環境下為了文憑而無奈忍受,請問教育部究竟知不知道這些學校的處境?有無做出適當的處理?
教育部高教司卻在新聞報導後才出來說,教育部「#因為沒有詳細資料,暫時無法評論。」那過去教育部的各式評鑑、訪視、外界新聞報導以及相關團體投訴,教育部難道是都當作耳邊風?要等到學生忍無可忍出來向媒體爆料才要被動查證、處理,反應實在太慢!如果現行法律沒有賦予教育部足夠的政策工具,導致有心無力管不到,只能事後被動查核,那就讓立委來立法補正。
虹安在處理「私校退場條例」修法版本時,就曾經接收到教育團體反應許多學校因為經營不善、師生員額減少,必須讓一個老師身兼二個以上行政主管、影響行政與教學品質的情況,但身兼五個以上的誇張情事是首次聽聞,也令人對當前教育現場校方經營不善、要師生的情況感到更為憂心。
在上週五的記者會當中,我們也指出「教育部提出的草案版本對於預警標準過於寬鬆,需要納入更多具體指標並嚴格執行。」因此,在民眾黨團提出的「私校退場條例」修法版本當中,提出了,#強化預警加速退場、 #擴大利害關係人參與 以及 #確保師生權益 等三個大方向,並在草案第五條「列為預警之條件」當中將「學校存在跨系、院兼任兩個以上行政主管職之情形者」納入,強化偵測經營不善學校的預警機能。
私校退場與高教轉型是現在進行式,但總要有人負起責任、收拾殘局。今年五月,康寧大學學校資訊中心組長劉相君得知停招消息後就難過落淚,痛陳「#這是少子化施政錯誤的成果,不可以全部由私校教職員生家庭和學生的家人來承擔。」
請教育部積極動起來維護師生權益,負起高教轉型與私校退場的把關責任,高教亂象不能拖延,師生權益保障不能等!
🔗新聞連結:
1.【獨家】扯!康寧大學1副教授兼5系主任 學生傻眼:啥都敢教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01207/UZECUTAF2FHNVDW44QKC4QZKGQ/
2.康寧台南校區將停招 老師泣淚:少子化施政錯誤的成果
https://udn.com/news/story/6925/4548871
3.康寧大學台南校區109學年停招 校方:這一天遲早會來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4548551
4.傳聞成真!康寧大學台南校區下學年僅剩2系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531001415-260405?chdtv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
「高教 評 鑑 中心」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問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中經院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政策諮詢報導
衛福部於2017年起全力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如今政策執行已屆滿四年,為了回顧攸關國民健康的重大計畫,本智庫於八月二十五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雅惠、台中市前副市長林依瑩,就不同面向提供各自的見解與分析。
開場與會者就以自身使用長照服務的經驗,指出目前長照申請流程相當複雜,不易於民眾申請使用;根據被照顧者不同的情況,可服務的機構分為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單位(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單位(巷弄長照站);除了三級單位之外,在長照系統中還有個管師、照服員、復健師等不同的角色負責不同的長照服務。這樣的分級結構,對一般家庭來說相當複雜;因此,當有長照需求時,每一個家庭都需要耗費相當大的心力,去洽詢長照資源,並等候評估入戶,大多數的家庭都無法負擔這樣的成本。
談及整體長照執行情況,中央補助長照經費雖逐年增加,然而實際執行情況不甚理想。舉例來說,106年與107年執行率僅達五成左右,其中智慧健康發展計畫只有不到三成,108年為了拉高執行率,放寬補助條件致使執行率提高達92%,但缺乏稽核管控的政策補助,造成不少專家學者對於品質的疑慮。另一方面,中央為了補足長照經費缺口,設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並訂立額度目標,預計逐年成長至115年可編達736.48億。許多專家學者批評,今年僅預算400億的計畫,目標五年後要成長將近一倍的預算,迄今卻沒有穩定的財源,很難想像未來的長照計畫要如何實現。
根據研究統計,實際上在台灣照顧服務提供者,多數優先考量為家屬(61.2%)42萬人,再來是外籍移工(28.5%)20萬人、機構照顧(4.9%)3.4萬人、居家照顧服務(5.4%)。回到照顧現場,當家庭有照顧需求時,大多數人第一首選是從移工找起。此外,家庭照護類移工一方面不受勞基法管轄,同時也被長照政策體系排除在外,延伸出不少照護問題。
整體而言,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4.9%已屬於高齡化社會,每年家庭看護需求量都處於直線上升的狀態。若目前長照政策思維,都維持在將「長照服務視為商品」的話,恐怕只會創造出更廉價的服務品質,造成更惡劣的勞動條件。
長照2.0為實現在地老化,發展了龐大的照顧體系,但執行情形卻遭一線工作者批評不符實際需求,為了解長照政策執行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八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婦女新知秘書長周于萱、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副主任謝雅涵、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各自針對長照政策不同執行面做分析。
開場與會者先剖析目前照顧服務的家庭困境,根據研究統計,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中,粗估有231萬人受照顧責任影響,因「照顧」離職約有13.3萬人。這些人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家庭的照顧需求,還有離開職場所需承擔的後果;因此長照計畫的核心應以「照顧不離職」為目的,減緩這些人的照顧負擔。但事實上,目前政策限制僅能提供22小時居家服務,這對有需求的家庭來說遠遠不足。
另有與會者指出,目前所謂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發展未能符合初期的社區整合服務理念。有民眾不斷反映A級單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甚至有許多A級單位的個案管理人員,連目前長照計畫能為個案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都不甚清楚。此外,目前支付制度為單項服務支付,當家庭需要洗澡服務,就申請洗澡服務;需要交通接送服務,就申請交通接送服務;服務提供相當片段且缺乏完整性,不力於支持照顧者長期照顧需求與生活安排喘息,建議考量開發包裹式照顧服務,以因應照顧者需求與區域資源不足的問題。
最後提及長照服務員的問題,為了快速擴張人員帳面數字,目前在長照2.0的政策規劃底下,訓練時數僅需90小時,進入門檻相對低。即使如此,大多數人接受完訓練後,也未必都會投入長照產業服務,原因在於相同的工作內容,在醫院從事看護工作,或是自行出來接案當居家服務員,其薪資水準都優於待在政府的長照體系裏面。因此與會者建議政府考量政策時,不應僅考慮如何解決家庭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應更全面的思考這些家庭照顧者的培訓問題,以及後續就業支持問題。
台灣長照目前的問題,並不僅止於供給面不足而已,而是有更多的問題在於長照供給者缺乏支持體系。以目前台灣家庭照顧者的樣貌統計,平均照顧時間高達9.9年,每天照顧時間更是高達13.6小時。這些人不僅面臨家庭照顧壓力,同時還要面臨受到照顧責任影響,因而減少工時的壓力,此情況在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當中,粗估就佔231萬人。若政府沒有提供健全的政策環境,並給予民眾有充分的選擇權,減少被迫成為照顧者的壓力,家庭照顧者的失能與崩壞,將會是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少子化社會來臨伴隨著高教冰河期,甚至連國立大學碩博士都出現招生掛零的情況,為了解高教產業實際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十五日分別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就不同高教產業面向提供現況與見解。
一開始與會者先談及整個大學發展歷史,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早期中世界的大學主要組成,是由一群學生對學術有興趣,找學術上有成就的老師教學,抑或是學者們對於傳授知識有興趣,找來一群學生來上課。無論何種方式都以學習為主體,直到美國地方州政府捐地給大學,要求成立理工學院,以此開始定調大學要為社會服務。後來台灣政府治理開始實施新管理主義,提供許多績效獎金補助,讓各個大學在指定的績效成績上做競爭,以至於學校為維護自身補助利益,各校之間不再合作。與此同時,私校在評鑑績效的壓力之下,為了追求補助與成績,會高薪聘請教育部門神(曾任職教育部高階主管的教授)協助學校評鑑。種種為應付評鑑績效的作法,衍生出許多高教問題。
另有與會者沉痛指出「政府喜歡把高教困境,歸類在少子化問題;這做法其實很危險,因為少子化是結果。不可能叫國民現在多生小孩來解決此事;執政當局不能把社會問題推給自然現象,然後雙手一攤表示束手無策」與會者指出高教私有化才是高教困境的背景根源,包含政府挹注教育資源不足,以及為節省成本縱容私人倚靠學費辦學,還有放任學校不計手段節省成本。各種私有化節省成本的手段,衍生出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過高生師比等問題,嚴重影響本國高教品質。
與會者以自身私校多年經驗表示,我國私校高達三百多所,每年需照顧110萬名學生。政府干預私校相當密切,包含管制招生數量、教學品質、學雜費等等,但同時分配給予私校學生的資源卻相當稀少。整個教育資源在計劃經濟下分配相當不均。私校之所以今天會有經營上問題,在於與公校在招生市場上有著不公平的競爭,為了維持財務平衡,只能針對學生不斷減少教育支出,包含零學分服務學習、減少開課、大班教學、凍結師資等;針對老師則是不發年終獎金、扣減研究費、增加授課時數等。如此樽節支出,才能夠勉強持續辦學。
總結台灣高教問題,在於台灣大學數量太多,整體對教育的投資相當不足;以台灣為例,七間國立頂尖大學的預算加起來,幾乎僅等於中國二線城市武漢大學一年的預算經費。除此之外,政府隨著經濟成長,稅收逐漸增加,也因為少子化因素,學生數量減少,所以每一位學生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理應增加。因此政府應該要調整高教政策,從私有化思維轉向公共化的政策方針,才能夠解決現今少子化的高教困境。
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怪獸訓練體能教練俱樂部第十五期】
日期:2020/9/1~2020/11/30(中秋節10/1,2停課)
*週三、五早班:每週三早上10:00-12:00,每週五早上10:00- 12:00(每月有一週由怪獸教練團帶領團練,其餘由何立安博士親自教學指導)
*週一、四晚班:每週一晚上7:30-9:30,每週四晚上7:30-9:30(每月有一週由怪獸教練團帶領團練,其餘由何立安博士親自教學指導)
地點: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60巷底 洛德城堡B1
http://www.roadcastle.com.tw/20132368903603935338.html)
報名由此進:https://reurl.cc/vDVzzj
【或許你的下一個專業十年,從這裡開始】
在現代的教育制度裡長大的人常常會有一個錯覺,就是知識好像是由一堂一堂的課程堆砌而成,上了大學,每學期修了好幾門課,每一門課有幾學分,約略代表了每一週你要花多少時間在這門學問上,最後堆砌成你的大學學位(然後畢業了再把全部知識都忘掉)。但是,真正有用的專業技術似乎不全然是這樣取得的,許多的技術和知識必須在一種「深度練習」加上「反覆辯證」的過程裡,才會慢慢被孕育出來。
沒錯,我說的是一個「體能教練」的本職學能。
現在大多數的體能教練的養成過程都來自於幾個途徑:「相關科系」、「證照課程」以及「在職進修」。我們不想抹煞任何人的苦心,事實上在過去這三者我或多或少都參與過,但是如果我們一一檢視,我們會發現這三者都有嚴重的局限性。
從相關科系來看,目前真正與肌力及體能訓練有關的科系少之又少,而且不管是哪一種科系,在現在的高教評鑑、學閥割據、學術內規、倫理輩份等等各種陳規的干擾之下,在大學環境裡養成一位體能教練是件痛苦不堪的事情,制度上的方向與求學者的方向往往天差地遠,你覺得重要的事情可能根本沒機會做,你覺得不重要的事情卻壓著你一頭,海報發表、系所活動、請客吃飯、端茶倒水、投稿著作、派系壁壘、接研究案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常常搞得你心力交瘁,而且你心裡所想像的專業成長,很可能不是你指導教授心裡的專業成長。教授們當年紛紛出國取經,幾十年後的今天,學生從台灣的學校畢業之後,還是只能繼續出國取經,這一定有什麼問題!
在少子化巨浪來襲以及高教制度大崩壞的時空背景之後,很多學校的系所不管表面上說的如何冠冕堂皇,實際上骨子裡擔憂的都是「招生」問題,這樣的環境裡,可能沒有人在乎你想要當一位優秀的體能教練。我們勢必面臨一個年代,就是專業教育回歸到業界,學校教育已經沒有足夠的靈活度完成這個任務。
證照課程是一個目前大環境裡的必要之惡,相關科系太少,學界與業界的不相容性太嚴重,所以業界自行推出的證照課程變成某些人入行的必經之路,但是,再好的事情都有過頭的時候,證照課程擺脫了學界的包袱,但是卻落入了獲利的陷阱,所有的證照機構都有獲利的壓力,因此證照的初衷或許是為了培養專業人員,但是證照的現實往往變成以「獲利極大化」為終極目標。馳名國際的一些肌力及體能相關證照,長期迫於現實無法考術科,只使用紙筆或電腦測驗考選擇題,就曾經招致許多專業人士的嘲諷(非個人觀點,勿戰)。而當證照變成生意,學員的角色越來越像顧客,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像服務人員,考核與淘汰的過程都受到嚴重的壓力,堅持品質與搶佔市場之間產生了弔詭的衝突。且在獲利極大化的需求之下,課程越來越短,也越來越簡單,過關的人也越來越多。
證照不是不好,但是我們要理解,一次性的證照其實「評價」的意義可能會大過於「教學」的意義,因為畢竟短期能夠學會而且通過的,通常是已經有基礎或知識背景的人,或者是少數學習能力極強的人,但是在市場大餅越畫越大的時代,素人瞬間加冕為教練的情形越來越多,我們不得不承認,證照的意義越來越輕,而「證照後修煉」的意義也就越來越重大了。
在職進修是一個表面上最理想的途徑,既沒有學校的繁文縟節,也不會像證照課程一樣短暫簡略,應該是專業人員終於可以好好修煉的時機了吧?只可惜,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如果你問起許多目前在相關產業從事教學工作的朋友,他們的在職訓練包含哪些,很多人可能都會告訴你,不管訓練名稱如何,公司真正最在意的往往是「行銷」能力,而未必是「專業」能力。曾經聽過一種說法,說教練的本職學能是銷售,這句話聽起來讓人既無奈又難過,在我看來,這不是什麼愛情與麵包的取捨問題,這其實是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問題,有行銷能力,能夠快速獲利,但是,唯有真正具備專業能力,才能促成人類生活型態的「典範轉移」,進入「新訓練時代」,造成整個社會的長期獲利。
是的,怪獸訓練真正在乎的,是人類社會進入新訓練時代的典範轉移過程裡,有沒有夠多的專業人員協助社會大眾進入這個時代,而這不是單靠一堆短期培訓的人可以做到,也不是單靠滿嘴話術的人可以做到,我們需要的是身懷絕技的專業人員,我們需要精英級的訓練科學專家,不要滿嘴都是連自己都聽不懂的理論,也不要一大堆不能練太壯的藉口,我們要文武兼修的教練,我們要製造懂理論,能實作,身強體壯,思辨清晰的體能教練,我們需要一支肌力及體能教練的特種部隊。
是的,怪獸訓練要開放一個秘密空間,那是肌力及體能教練養成的樂土,有一方好土好水讓人茁壯,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像選手一樣鍛鍊自己,我們像學者一樣磨練思辨能力,我們像哲學家一樣思索生命的意義。
為什麼當年那麼多教授出國取經,但數十年之後,台灣的學生念到最後還是必須出國取經呢?這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只知道「技術轉移」,卻不知道「深耕本土」,事實上,我大膽講一句,技術轉移時期早就已經過了,行遍天下讀到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台灣不缺國際接軌了,最缺的是深耕本土,技術和知識沒有人扎扎實實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實踐,就永遠只是紙上談兵,永遠只是虛幻。難怪一代一代的知識青年踏上取經之路,卻永遠取不完。
終歸一句話,技術和知識,要活學活練在「人」的身上,我們才真的讓技術落地生根。
體能教練俱樂部,體能教練專班,體能教練研究中心,隨便你愛怎麼叫,名稱不重要,這是一個由我直接指導,每週有一次上課,加上一次自主訓練的班隊,幫助想要成為體能教練或是想要擁有這項技術的人,規律定期鍛鍊肌力和體能,並且用沒有進度、沒有方向但「非常深入」的學術討論方式,以及選手等級的訓練,長期幫教練們規劃知識成長的路徑,並且用腦力激盪的方式幫所有成員保持清楚的頭腦和強健的身心。
我們沒有進度也沒有方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變強,知識強,身體也強,你大可選擇那些標明了證照價值或是可以短期獲利的課程,那與我們無關,因為我們相信下一個十年,沒有人在乎誰有什麼證照,但是能拿出十年功力的人一定會發光發熱。
如果你是教練,我們希望可以成為你蛻變轉型的推手,如果你不是教練,但是對強壯的身體和微妙的訓練學有興趣,我們也歡迎你的加入。未來人類一定會進入新訓練時代,為了面對越來越長的壽命和越來越糟的身體,訓練學必須像是吃飯睡覺刷牙洗澡一樣,是維持一輩子強壯的「必要」生活習慣。在這樣的時代裡,可能沒有一項技能比「把人體變強」的技能更重要。
怪獸訓練體能教練專班,開始接受報名。
(備註:本中心保留審核入學資格的權利,報名後請就靜候佳音。)
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有關近年高等教育評鑑制度引發的諸多爭議,林佳龍委員今天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最該被評鑑的正是高教評鑑中心,因其角色和功能無法達成預期對大專院校校務改善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協助。蔣部長回應評鑑工作在執行上確實出現一些狀況,各校把評鑑指標當作追求卓越的思考,造成一窩蜂的同質化現象,反不利高教發展,教育部已著手改進,未來將調整以自評為主,發展各校特色,目前已有多所頂尖大學和教學卓越大學提出自我評鑑的申請。林佳龍委員則要求教育部訂出明確的期程和目標,在三年內讓自評的學校達到一定比例,並應主動刪減高教評鑑中心的預算。蔣部長承諾會盡速擬定高教評鑑中心預算的進程和相關配套,送交林委員參考。
對於繁星計畫的招生名額,林佳龍委員要求蔣部長提出明年度及五年後的總體目標規劃,蔣部長表示今年度頂大繁星占招生名額10%、國立大學10%的目標已達到,至106年應可提高至15%。林佳龍委員呼籲教育部應在公平入學的前提下,鼓勵中南部的國立大學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提高各校繁星計畫入學名額(以不低於15%為原則),讓在地及鄰近縣市的弱勢、優秀學子能夠就近入學,藉以拉近區域發展的差距,讓十二年國教的理念和大學之間進行良性的銜接與互動;以中興大學為例,今年繁星比例為,13.5%,應可考慮提供更多名額,讓南投或彰化等地不一定有能力赴台北就讀的學子,能夠就近入學。
現今教育資源和學費政策存在反重分配,亦即劫貧濟富的現象,林佳龍委員表示政府每年編列75億補助軍公教子女的教育費,教育部應提出具體辦法或政策,改善弱勢家庭就學的困境,但從102年度的總預算,卻看不出教育部提出任何積極的作為反映於預算中。蔣部長承諾會在年底前一定會提出未來的學費政策,優先解決反重分配的現象,讓弱勢的孩子能夠獲得公平就學的機會。林佳龍委員笑言蔣部長保證於暑假期間碰面喝咖啡的承諾,至今尚未實現,引來現場哄堂大笑,蔣部長尷尬回應將於今天質詢後履約。
另外,教育部仍編列支領月退休金的學校教職員子女教育補助費,由100年3千4百萬元, 101年及102年預算則增至4千3百萬元。林佳龍委員抨擊退休人員的子女教育費繼續由全民支付,是否有違公平正義原則?政府應考量社會觀感,一併列入改革,刪除此筆預算。蔣部長則表示包括退休人員年終慰問金等相關議題,行政院已成立專案小組,會予以通盤檢討。

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問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中經院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剛結束當兵生涯,順利錄取,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專案助理,不過最近有點煩惱要選擇哪家公司,對於高評會工作內容充滿 ... ... <看更多>
高教 評 鑑 中心 在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4 likes. 公正、專業、邁向卓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