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臨場服務是,
協助職護提供一位下肢受傷的職災個案諮詢。
該案雖然已經休息三個月,也每天認真做復健,
但缺乏適當的工作強化訓練,
與良好的復工標準相比還是有一段差距。
可是礙於工作和公司要求,又不能這樣休假下去。
雖然小粒建議轉介 #成大工作強化中心,
但公司還是經過一段糾結、掙扎、討論才讓個案去做訓練。
幸好,個案工作強化的效果十分良好!
復工完全沒問題!!
----------------------------
其實,可以不用繞這麼大一圈的!
跟大家介紹一個不錯的粉絲專業,
高雄地區如果有工作強化的需要,
都可以直接與嬿茹治療師聯繫喔!
↓↓↓↓↓↓↓↓↓↓↓↓↓↓↓↓↓↓↓↓↓↓↓↓↓↓↓↓↓
https://www.facebook.com/Ida.OT107
l高雄榮總職能復建中心對於職災勞工的角色l
幫助職災朋友們 #盡快順利返回職場,減低職業災害對個人、家庭、雇主及企業的影響。
解決職災朋友在受傷後、返回職場前,工作能力需求的落差,中心提供各式與工作相關的服務,包含 #工作能力評估、#工作能力強化訓練、#職業輔導評量、#職務再設計、#心理重建及社會適應服務、#轉介勞政相關單位,期盼藉由各項服務,增進功能性的表現幫助勞工解決傷後至完全復工期間現存或潛在的困難,以順利返回職場。
l服務流程l
#我什麼時候可以來職能復健中心呢
當職災勞工受傷時,
(可能是上下班車禍、機台壓砸傷、斷指截肢、高空作業墜落..等等)
♟第一步驟 : #醫療處置
送往急診、手術治療、門診追蹤
♞第二步驟: #醫療復健
復健科進行復健,如:儀器治療、被動關節活動度、肌力訓練
♝第三步驟: #職能復建中心
當醫療復健進行一段落後,傷病狀況已穩定,但工作能力尚有落差者,可以進行工作強化訓練,如:工作能力評估、工作適能訓練、工作模擬訓練、職務再設計、職業輔導評量、心理重建與社會適應
♜第四步驟:#復工
透過職能復建中心的介入,提升個案工作能力、減少提早復工造成二次傷害的風險,也使個案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減少雇主與勞工間的負擔。
歡迎職災勞工、公司的職醫廠護,至 尹嬿茹x職能治療師x工作日誌 的 粉絲專頁私訊詢問
#職災勞工是免費的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吳鳳Rif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記得小時候有一個朋友,他爸爸在工作蓋房子的時候,從高樓摔下來就走了😭 這件事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我記得當時的安全措施很少,工作人員都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等到發生悲劇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現在臺灣也很重視職業災害的問題,尤其要更注意危險環境工作者的相關安全措施。我們只有一個生命,一定要好好保護! ...
高空作業 墜落 在 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I領航 勞權職安新展望論壇
因應AI人工智慧未來發展趨勢及愈臻成熟職安應用的研究成果,20日在關子嶺勞工育樂中心辦理「AI領航 勞權職安新展望論壇」,從產官學不同角度切入探討AI人工智慧發展對勞權的影響並分享職安研究應用成果,近200位產官學界代表參與,透過互動分享及研討,並安排無人機展演,及職安廠商展示高空作業墜落VR虛擬實境體驗,期盼讓與會者實際體驗新科技在職業安全衛生的多元應用,加深墜落危害辨識知能,有助AI職安應用的推廣,進而實際應用,達到工作場所預防職業災害效能。
上午論壇分兩階段,上半場邀請長榮大學無人機中心的林清一主任,以專題演講的方式分享無人機應用於職安巡檢的實況,並進行無人機飛行模擬;下半場邀請勞動部職安署鄒子廉署長擔任引言人,透過產官學方式,說明因應AI時代,國家未來的規劃,並由南科徐科長分享AI在南科對職安領域的實際應用,以及眾所期盼的XR防災教育館的規劃雛型。在勞權影響議題,邀請中正大學人資名師鄭津津教授深入探討Al對於勞動者的工作型態及人資管理所帶來的改變,產官學如何提早因應進行分享。
論壇活動在專家學者及各界代表參與及經驗交流分享下,與會者對AI科技發展於職安管理應用及勞動型態之影響皆有更深入的了解,期待藉此促使政府及民間各事業單位掌握新興發展科技,營造更優質的勞動環境。
高空作業 墜落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職業醫學/登山醫學】~ 懸吊創傷 (Suspension Trauma)
前一陣子,和新認識的山友聊到這塊 (他平常就很愛攀岩,而且都接高空作業的工作);一般人可能對這個不太熟悉,就拿出來談一談囉。
〖疾病簡介〗
使用吊帶進行高空作業或攀岩時,因為墜落,而造成身體懸空,重量完全由吊帶支撐,此時下肢的血液回流因壓迫受阻,造成回心的血流量不足,嚴重時會失去意識,就是所謂的「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 (vasovagal syncope)。
(可以想像成,蹲很久再站起來,那種姿勢性低血壓嚴重很多倍的版本...)
如果失去意識後,腿部吊帶造成的壓迫沒有釋放,則會造成下肢缺血,時間一長,產生腔室症候群 (compartment syndrome),就更可能會致命。
〖臨床症狀〗
一開始可能會有:身體發熱、大量流汗、頭暈、噁心、呼吸喘等症狀;因為回心血流量減少,身體為了能供給腦部足夠的血量,開始有心跳加速,血壓上升;時間延長之後,血流供給仍未恢復,身體就會放棄抵抗,造成心律不整、血壓下降、昏迷。
依據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 的建議,發生墜落事故後,30分鐘內是最重要的救援時間,否則可能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
〖如何預防〗
1. 避免單獨作業,事故發生時,才能立即發現
2. 作業前的教育訓練
3. 使用有創傷帶 (trauma strap) 的安全吊帶,在事故發生等待救援時,腳會有立足點,增加下肢血液回流。
※ 當然,如果發生時,就是快點把人救下來;至於沒人目擊,不知道掛在那兒多久了,救下來的確有可能會產生血液重新灌流後的傷害,不過這塊太深了,就不在這兒展開談了。
#分享給辛苦工作的高空作業人員
#喜愛攀岩的也要注意這個疾病
〖參考文獻〗
1. OSHA "Suspension Trauma/Orthostatic Intolerance"
https://www.osha.gov/dts/shib/shib032404.html
2. Pasquier, Mathieu, et al. "Clinical update: suspension trauma." Wilderness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2.2 (2011): 167-171.
3. Lee, Caroline, and Keith M. Porter. "Suspension trauma."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24.4 (2007): 237-238.
高空作業 墜落 在 吳鳳Rifa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記得小時候有一個朋友,他爸爸在工作蓋房子的時候,從高樓摔下來就走了😭 這件事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我記得當時的安全措施很少,工作人員都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等到發生悲劇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現在臺灣也很重視職業災害的問題,尤其要更注意危險環境工作者的相關安全措施。我們只有一個生命,一定要好好保護!
我在臺灣第一次這麼近距離體驗勞工的工作。當天學到保護自己的方法,而且拍攝中不小心撞到頭!幸好我戴著安全帽就沒事,不然一定會很嚴重。
請先看完我的影片 ,然後幫我分享出去。更安全的工作環境等於更快樂的臺灣。勞工朋友們,你們特別要注意,尤其是高處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請注意一切,保護自己跟身邊的人。
#安全衛生 #勞檢處 #一日體驗
FOLLOW 吳鳳 Rifa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ifatkarlov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ifatshowman/
Website: www.rifatkarlova.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L8xTpGnDs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