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斯達:中美開始鬥爭 港台都只是被動方】
世界巨變其實無關陳同佳甚至《逃犯條例》
後世的歷史家,會否真的如時人所笑,視香港人陳同佳和潘曉穎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從有限的角度來看,陳同佳確實是引發一切的開端,但如果將責任簡單歸咎一單犯罪事件,等於任由更重要的責任方逃之夭夭,隱形於歷史批判。
陳同佳在台灣殺害女友,逃回香港,香港法律只管香港發生之罪案,台港之間則無引渡協議。於是香港政府想修訂《逃犯條例》,引渡陳同佳回港受審。然而香港人群起反對,警察強烈鎮壓,引致香港近世以來最嚴重動蕩。
西方與中國的關係,又好像確是因為 2019 年而急速轉壞。英美國家開始制裁香港及中國官員,而中方也在自己範圍內「反制」。禍肇陳同佳,這就是一般人接收到的現象。當權者似乎亦樂於如此,要不就把責任推到台方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而拒絕引渡,只願司法互助。
近代香港青年淪落
陳同佳和潘曉穎在命案時的處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都是社會大環境的折射。潘曉穎死前 20 歲,在香港回歸中國的 1997 年出生。陳同佳則約小她一歲。據說潘曉穎家景不錯,就讀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學校聲譽不錯,但她沒有沿路向前,中學四年級時她離校轉讀職業訓練局的美容課程,後來則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銀行及金融高級文憑課程。
20 世妃末,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香港,政府以推動「知識型經濟」為名,大肆擴張專上教育,即是正統大學學位之外,開設一大堆認受性成疑的「副學士」、「高級文憑」學位,以「進修、自我增值」的偉光正文宣,引誘不少前路茫茫沒有經濟出路的港青入局。後來副學士政策也經常被批評在職場世界認受性成疑,學生和家長花在讀書的錢,似乎沒有太大回報率。
巧合的是,兇手陳同佳也是讀商科副學士,但沒讀完就退學。陳同佳於深圳出生,後來隨家移居香港。這兩個人,其實是當時整個學位泡沫經濟的受害者。陳同佳可能還能說是「正常發展」,潘曉穎則誤入歧途。在香港,往往是出身良好的青年,都會因為社會對青年階層的冷漠無聞,而不幸成為邊緣青年。兩個邊緣青年,行事脫線程度也可能互相影響。潘曉穎和陳同佳在同一間公司工作而認識熱戀,但感情最終減退,二人打算去台灣旅行挽回感情,情到濃時,也許亦心軟了,竟向陳同佳透露自己懷有骨肉,但骨肉是另一個人的,於是陳同佳暴怒,之後的都是歷史。
除了是一宗無預警的情殺案,又牽涉巨大的中國人口移入政策 (單程證)、冷漠而近乎隱形的青年政策、學位泡沫化。甚至整個產業單一化亦是遠因而一。港英時代最後三十年,因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虹吸力和港英政府政策,製造業外流到中國,而香港則興起士紳職業和階層,專業人士開始增加,但如果做不了社會棟樑,反而不知道能做甚麼。樓價物價像火箭一樣向上,富窮懸殊開始擴大。陳同佳是低層,但在幾十年前大概都可以做工廠和勞力活,但這些工作在今日香港已經不吃香,甚至不再存在。
至於潘曉穎則可能是出身中游,但之後不幸跌入下游,這兩人才相遇。在這宗情殺案之前,甚至他們出生之前,一切因緣似乎已經慢慢具足。
華為才是重點?
再者,陳同佳案其實不是引致《逃犯條例》的主因。第一背景首先是權貴階層用香港走錢洗錢已久,中國想找方法封截。第二背景是修訂條例推出不久,美國通過加拿大拘捕了華為太子女孟晚舟,為了增加拯救華為的籌碼,華洋雜處的香港被單方面動用改造,要成為外國重要人士的捕獸器。
這當然沒有確切證據,不過有環境證供,即孟晚舟被捕 (2018年12月1日)到香港推出修訂《逃犯條例》的消息 (法案公布日期為2019年3月29日) ,一前一後,極為接近,幾乎令人想到兩件事存在一種因果關係。路透社則認為,條例是由中國中紀委提出,香港特區受命推動。預期中特區政府成功修訂之後,在香港捕捉要人,就可以移送中國審理,這對於拯救華為心切的中國,大概是吸引的圖景。
至於為何《逃犯條例》會引起極大反抗,又要說回自2010年之後,政府幾乎不理會和平示威,而且政治上法律上日漸強硬,2014年、2016年不管是追求民主,還是保衛本土民權,都被懲治體系大力硬下去,香港就此渡過日漸分化、沒有和解的十年,最終壓力窩炸開來。
最終香港的事情,其實是中美兩國你來我往下的犧牲品。跟香港人抱持激進還是保守政治觀行動觀,其實亦無甚相關,始終是大氣候決定小氣候,沒有反過來的。解放軍背景的華為是中國擴大海外影響力的旗艦,美國出手前大概已做了大量搜查功夫,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在陳同佳潘曉穎還是小孩之時,大風已經在醞釀之中。至於中美之間的問題,現在看來是政治,起初卻是分贓不均。
陳同佳只是偶然的藉口
兩國「結合相戀」始於美國要圍堵蘇聯,而與反蘇的中國一拍即合,之後美國扶持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即使發生了六四事件,美國亦不回頭。到中國風山水起入了世貿,世貿各國開始在心裡抱歉中國沒保護好外資知識產權,中國得到了別人的市場,自己的市場卻相當封閉。外資要入去做生意,要國企滲股,坐黨委,強迫轉換技術,還有國企補貼的企業到外國市場不公平競爭,凡此種種,由企業組合主導的西方政府年過一年,逐漸由親華派轉換到反華派。
西方肢解華為的戰略以及香港修例作為反制的事件,在二十年前一件在美國Walmart市場出售的超低價中國製產品,其實已見端倪。為甚麼可以那麼便宜?這中間的差價,爾後引起的權力不平衡,經過時間催化,最終成為複雜的政治鬥爭,並且席捲世界。
所以從最終的高空看來,香港發生的事情,是命運的平淡安排,有歷史的必然性,陳同佳潘曉穎兇案,雖然情節激烈狗血得多,卻只是歷史的偶然。沒有陳同佳,類似的鬥爭亦只會以其他方式上演。因為中美的利益問題,是必然存在的歷史動力推出機。
等於一戰前夕,民族主義刺客沒有成功殺死斐迪南大公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巴爾幹半島就會和平嗎?歐洲各國就不會以此為藉口對彼此開戰嗎?不會。所以陳同佳現在投案無期,住安全屋生活無憂,看來十分荒謬,但其實大歷史是不在乎,因為鬥爭只需要一個藉口,一旦鬥爭已經開始,藉口就可以拋棄。陳同佳已經被歷史利用完畢,確實不再重要。陳同佳都不重要,更不用說香港人如何反應、台方取態如何。除了中美兩國,其他人都只是歷史的被動方。
高空拋物罪台灣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中美開始鬥爭 港台都只是被動方】
世界巨變其實無關陳同佳甚至《逃犯條例》
後世的歷史家,會否真的如時人所笑,視香港人陳同佳和潘曉穎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從有限的角度來看,陳同佳確實是引發一切的開端,但如果將責任簡單歸咎一單犯罪事件,等於任由更重要的責任方逃之夭夭,隱形於歷史批判。
陳同佳在台灣殺害女友,逃回香港,香港法律只管香港發生之罪案,台港之間則無引渡協議。於是香港政府想修訂《逃犯條例》,引渡陳同佳回港受審。然而香港人群起反對,警察強烈鎮壓,引致香港近世以來最嚴重動蕩。
西方與中國的關係,又好像確是因為 2019 年而急速轉壞。英美國家開始制裁香港及中國官員,而中方也在自己範圍內「反制」。禍肇陳同佳,這就是一般人接收到的現象。當權者似乎亦樂於如此,要不就把責任推到台方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而拒絕引渡,只願司法互助。
近代香港青年淪落
陳同佳和潘曉穎在命案時的處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都是社會大環境的折射。潘曉穎死前 20 歲,在香港回歸中國的 1997 年出生。陳同佳則約小她一歲。據說潘曉穎家景不錯,就讀赤柱聖士提反書院,學校聲譽不錯,但她沒有沿路向前,中學四年級時她離校轉讀職業訓練局的美容課程,後來則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銀行及金融高級文憑課程。
20 世妃末,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香港,政府以推動「知識型經濟」為名,大肆擴張專上教育,即是正統大學學位之外,開設一大堆認受性成疑的「副學士」、「高級文憑」學位,以「進修、自我增值」的偉光正文宣,引誘不少前路茫茫沒有經濟出路的港青入局。後來副學士政策也經常被批評在職場世界認受性成疑,學生和家長花在讀書的錢,似乎沒有太大回報率。
巧合的是,兇手陳同佳也是讀商科副學士,但沒讀完就退學。陳同佳於深圳出生,後來隨家移居香港。這兩個人,其實是當時整個學位泡沫經濟的受害者。陳同佳可能還能說是「正常發展」,潘曉穎則誤入歧途。在香港,往往是出身良好的青年,都會因為社會對青年階層的冷漠無聞,而不幸成為邊緣青年。兩個邊緣青年,行事脫線程度也可能互相影響。潘曉穎和陳同佳在同一間公司工作而認識熱戀,但感情最終減退,二人打算去台灣旅行挽回感情,情到濃時,也許亦心軟了,竟向陳同佳透露自己懷有骨肉,但骨肉是另一個人的,於是陳同佳暴怒,之後的都是歷史。
除了是一宗無預警的情殺案,又牽涉巨大的中國人口移入政策 (單程證)、冷漠而近乎隱形的青年政策、學位泡沫化。甚至整個產業單一化亦是遠因而一。港英時代最後三十年,因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虹吸力和港英政府政策,製造業外流到中國,而香港則興起士紳職業和階層,專業人士開始增加,但如果做不了社會棟樑,反而不知道能做甚麼。樓價物價像火箭一樣向上,富窮懸殊開始擴大。陳同佳是低層,但在幾十年前大概都可以做工廠和勞力活,但這些工作在今日香港已經不吃香,甚至不再存在。
至於潘曉穎則可能是出身中游,但之後不幸跌入下游,這兩人才相遇。在這宗情殺案之前,甚至他們出生之前,一切因緣似乎已經慢慢具足。
華為才是重點?
再者,陳同佳案其實不是引致《逃犯條例》的主因。第一背景首先是權貴階層用香港走錢洗錢已久,中國想找方法封截。第二背景是修訂條例推出不久,美國通過加拿大拘捕了華為太子女孟晚舟,為了增加拯救華為的籌碼,華洋雜處的香港被單方面動用改造,要成為外國重要人士的捕獸器。
這當然沒有確切證據,不過有環境證供,即孟晚舟被捕 (2018年12月1日)到香港推出修訂《逃犯條例》的消息 (法案公布日期為2019年3月29日) ,一前一後,極為接近,幾乎令人想到兩件事存在一種因果關係。路透社則認為,條例是由中國中紀委提出,香港特區受命推動。預期中特區政府成功修訂之後,在香港捕捉要人,就可以移送中國審理,這對於拯救華為心切的中國,大概是吸引的圖景。
至於為何《逃犯條例》會引起極大反抗,又要說回自2010年之後,政府幾乎不理會和平示威,而且政治上法律上日漸強硬,2014年、2016年不管是追求民主,還是保衛本土民權,都被懲治體系大力硬下去,香港就此渡過日漸分化、沒有和解的十年,最終壓力窩炸開來。
最終香港的事情,其實是中美兩國你來我往下的犧牲品。跟香港人抱持激進還是保守政治觀行動觀,其實亦無甚相關,始終是大氣候決定小氣候,沒有反過來的。解放軍背景的華為是中國擴大海外影響力的旗艦,美國出手前大概已做了大量搜查功夫,大風起於青萍之末,在陳同佳潘曉穎還是小孩之時,大風已經在醞釀之中。至於中美之間的問題,現在看來是政治,起初卻是分贓不均。
陳同佳只是偶然的藉口
兩國「結合相戀」始於美國要圍堵蘇聯,而與反蘇的中國一拍即合,之後美國扶持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即使發生了六四事件,美國亦不回頭。到中國風山水起入了世貿,世貿各國開始在心裡抱歉中國沒保護好外資知識產權,中國得到了別人的市場,自己的市場卻相當封閉。外資要入去做生意,要國企滲股,坐黨委,強迫轉換技術,還有國企補貼的企業到外國市場不公平競爭,凡此種種,由企業組合主導的西方政府年過一年,逐漸由親華派轉換到反華派。
西方肢解華為的戰略以及香港修例作為反制的事件,在二十年前一件在美國Walmart市場出售的超低價中國製產品,其實已見端倪。為甚麼可以那麼便宜?這中間的差價,爾後引起的權力不平衡,經過時間催化,最終成為複雜的政治鬥爭,並且席捲世界。
所以從最終的高空看來,香港發生的事情,是命運的平淡安排,有歷史的必然性,陳同佳潘曉穎兇案,雖然情節激烈狗血得多,卻只是歷史的偶然。沒有陳同佳,類似的鬥爭亦只會以其他方式上演。因為中美的利益問題,是必然存在的歷史動力推出機。
等於一戰前夕,民族主義刺客沒有成功殺死斐迪南大公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巴爾幹半島就會和平嗎?歐洲各國就不會以此為藉口對彼此開戰嗎?不會。所以陳同佳現在投案無期,住安全屋生活無憂,看來十分荒謬,但其實大歷史是不在乎,因為鬥爭只需要一個藉口,一旦鬥爭已經開始,藉口就可以拋棄。陳同佳已經被歷史利用完畢,確實不再重要。陳同佳都不重要,更不用說香港人如何反應、台方取態如何。除了中美兩國,其他人都只是歷史的被動方。
高空拋物罪台灣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犰狳 ◎伊莉莎白・碧許,黃獻寬譯
——致羅伯特・洛威爾
每年的這個時候
幾乎每個夜晚
一盞盞天燈,非法而輕柔。
徐徐地攀向山巔,
那是為朝聖而升
聖者仍為眾人所尊,
紙製的聖堂中明火閃閃
一如內心虔誠長存。
一旦升入夜空直達天聽
再難分辨與星辰之別——
或是行星,其色鮮明如:
下行金星,抑或火星,
又或那天藍色的星。風起,
它們閃爍、搖曳、擺盪、輾轉;
但若無風,則逕行於
穹頂下的南十字星之間,
遠揚、匿跡,於高空莊嚴地
輕徐地拋卻人性,
或者,峰頂下落的氣流重擊,
危險於焉誕生。
昨夜另一盞明火殞落。
如以火化形的蛋飛墜
碎殼四散在屋後山崖。
流火爭道。只見到一對
夜梟於山間巢中振翅
高飛,盤旋於黑與白之間
點綴以低處的亮紅,直到
唳鳴之梟超出視線
夜梟生養於斯的巢必已焚燒。
孤獨且匆匆,
一頭背映火光的犰狳走了,
背負星火、俯首垂尾,
又有一隻幼兔飛竄而出,
耳短半截,教人吃驚。
柔軟!——如一把無形的灰燼
綴以堅定明亮的眼睛。
太過美麗而夢幻的景象!
噢!紛落的火與尖銳的鳴唱
伴隨驚慌,及虛弱蜷臥的拳頭
抓緊無知對天卻茫茫!
註1:犰狳是產於南美洲的哺乳動物,身體覆有骨質鱗甲,遇敵能縮成球狀。但他不是穿山甲,不是穿山甲,不是穿山甲(很重要說三遍),詳見圖解:https://reurl.cc/kvx0d
註2:羅伯特・洛威爾(Robert Lowell),美國詩人,對伊莉莎白・碧許一直有著特別的情感。據美國詩人理查・威爾伯(Richard Wilbur)回憶,很長一段時間,洛威爾都把這首詩放在錢包隨身攜帶。
--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碧許(Elizabeth Bishop,1911-1979),生於美國麻州,8個月大時,父親驟逝,之後母親又進了精神病院,輾轉被外祖父母及叔伯撫養長大,奇特又悲傷的成長經歷,讓她在大學畢業之後即開始不斷流浪遷徙,不但曾在美國各地定居過,還住過法國、墨西哥,最後在巴西住了16年,直到1970年代應哈佛大學之邀才在回到美國任教。
碧許於1946年首次發表的詩集《北與南》令她在文壇一舉成名,生前就被譽為是詩人中的詩人,雖然詩作不多,但幾乎囊括美國各大文學獎,包括1956年榮獲普立茲文學獎、1970年美國國家書卷獎、1976年美國國家書評書卷獎等等,公認是繼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之後最偉大的美國女詩人。
--
◎譯者簡介
黃獻寬,台大中文系畢業,現就讀於美國馬里蘭大學翻譯研究所,有在寫小說,只是發現無法與課業兼顧,目前無限期擱置中。
--
◎小編R Shu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畢許前往巴西的「聖約翰節」所見所感,巴西人在每年6月的聖約翰節期間會燃放天燈,以慶祝天主教聖人聖約翰的誕辰,並祈求好運。
詩的首段除了描寫當地的天燈的傳統,「非法」一詞也為最後的禍端埋下伏筆。前半段,詩人描寫大量天燈升放至夜空中宛如星辰的美景,也描述天燈在此地所代表的崇高宗教意涵。
但劇情在第五段急轉直下,原本「莊嚴地」飛高飄遠的天燈,突然被山間氣流「重擊」下墜,成為禍端。
接著,詩人以動物的視角,描寫這些莊嚴、幻美的天燈為山間動物帶來哪些危害。原生於此的夜梟的鳥巢被焚毀,驚飛逃離,幼兔耳朵被燒掉半截,而一隻披堅帶甲的犰狳驚慌的逃竄,為了自保,將自己縮成球狀,詩的最後,詩人將牠比喻為一隻虛弱的拳頭,「無知」的「對天」蜷縮,彷彿無語的向蒼天抗議。詩末受害動物的「無知」,正好可以跟開頭人類的「非法」做對照。
天燈帶來的環境危機,不只發生在巴西,台灣新北市每年元宵的天燈節,也名聞國際。以人類的視角,天燈帶來大量的觀光收入,為這個煤煤礦小鎮帶來希望,但從動物的視角,卻帶來環境危害。
2016年,平溪地區10天內發生8起由天燈引起的森林火災,燒毀動物棲地。天燈未完全燃燒所形成的廢棄物,可能對動物的棲地、水源造成汙染。而大量的施放天燈,也可能對夜行性動物造成干擾,讓貓頭鷹、飛鼠等對光敏感的動物放棄築巢。天燈的影響也不僅只於平溪,2011年,平溪天燈節翌日,與平溪相隔40公里的關渡自然公園竟然也出現上百個天燈殘骸。
許多人,像詩人畢許一樣,透過動物的視角,看見人類罪行,因此研發出各式改良天燈:有天燈老師傅改良燃燒方式(https://reurl.cc/pXlmx ),讓天燈不容易產生餘火式,也有年輕團隊研發「零碳足跡」天燈( https://reurl.cc/ODZq3 )。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相信能做得更多。
--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pixabay
#ElizabethBishop #伊莉莎白碧許 #北與南 #外文詩 #動保 #天燈 #巴西 #平溪 #天燈節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高空拋物罪台灣 在 中華民國刑法-編章節條文 - 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投放毒物或混入妨害衛生物品於供公眾所飲之水源、水道或自來水池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 ... ... <看更多>
高空拋物罪台灣 在 依據法益是否受損認定高空拋物罪 - 壹讀 的相關結果
高空拋物罪 法定最高刑僅為一年有期徒刑,與妨害安全駕駛罪以及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盜用身份證件罪相同,略重於危險駕駛罪,從而成為我國刑法中典型的「輕刑 ... ... <看更多>
高空拋物罪台灣 在 高空拋物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高空拋物罪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獨立刑事罪名,若有人從建築物或者其他高空處拋擲物品,造成人身或財產傷害後果,將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並繳納罰款。 在高空拋物入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