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上一篇之後有沒有好奇下一位呢😏
下一位!是我們號稱阿卡靈魂歌者的忠犬攻—賴欣揚🐶
承繼了上一屆教學老司機所傳下的衣缽
正所謂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哪部分就不多說了)。
他擁有眾人口耳相傳的好歌聲🎤
傳說中的北大林俊傑😎
高聳如山的頭髮撐起另一片天☀️
比眼睛還粗的眉毛下雨時能為眼睛撐傘☔️
有時候如果想封閉自己在喧囂的城市中找尋安靜
還能將耳朵收摺起來(但只有一邊可以,好像是右耳👂🏻
如此同神話一般的人物就是我們教學大大賴欣揚揚啦~
🌸想知道他怎麼用生命唱歌嗎?
🌸想聽他口耳相傳的好歌聲嗎?
🌸想看他把耳朵收摺起來的樣子嗎?
那明天就來迎新看看吧~
更多好玩好喝好康的等著你哦~
———————————————————
<何聲阿卡貝拉社迎新>
日期:9/26星期三
時間:18:20入場 18:30開始
地點:商院B1琴房(商B112 學餐對面)
要報名的盆友請幫小編填寫下面表單喔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5j9tQFo9WHgdgAkzddySkL7qfLkUVvAW-0vb4iueOC0CbKQ/viewform?usp=sf_link
-
<關於社課的部分>
第一次社課將會在10/3(三)開始😃
社課時間是每週三四的18:30-21:00
(可以兩天都參加或是擇一呦😉)
以下附上要入社的朋友們填寫的表單呦👇🏻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rCNMBfE1JMbeu-Lk_i4oMMkhqb5I4g2gwGS5j_RDYI4DXhg/viewform?usp=sf_link
#阿卡迎新倒數一天 #迎新不收費的
#免費飲料等你拿 #飲料數量有限呦
同時也有1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的網紅旅行熱炒店 The Travel Wok Podca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正是因為與眾不同,所以有趣!無論是語言、文字、歷史、宗教還是建築形式,亞美尼亞都和鄰居們很不一樣。接續著上集的旅程,這集讓我們一起探索首都葉里溫與其近郊,繼續挖掘亞美尼亞境內那些獨步全球的有趣軼事! 📌 亞美尼亞的聖山、高達5137公尺、傳說中頂上有諾亞方舟的阿拉拉特(Ararat),矗立在平原的...
高聳如山 在 Claire食旅記事 l 沒有比愛食物更誠實的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北村家くるみ小料理屋 】
🏠台北市大安區樂利路17號
🔹
下班都會想吃點療癒的食物~
暖心的關東煮、高聳如山的洋蔥沙拉、喜歡撒上七味粉一起吃的溫泉蛋炒野菜、口味比想像中清淡的炒烏龍,總之是很溫馨家常的日式料理,海膽天婦羅則有包紫蘇跟海苔兩種,蘸些麻油海鹽入口挺香的。
#到哪都要點海膽
#其實我在清手機記憶體
#陸續分享吃過不錯的店家可能會懶得介紹敬請見諒
高聳如山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垃圾場的食物鏈
2017年6月5日,在「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這天,印度阿薩姆邦的布洛根(Boragaon)垃圾掩埋場,一名拾荒兒童與一群大禿鸛,正在垃圾山中「尋寶」。
為了向全球民眾宣導環保意識,自從1974年開始,每年的6月5日都是聯合國所倡議的「世界環境日」。每年的世界環境日,都會提出一句倡議口號,而2017年的主題則是「人與自然,相聯相生——在城市和鄉村,從極地到赤道」,鼓勵大家走入戶外融入自然,並成為自然的一部份;然而世界的彼端,這樣的口號卻成為一句驚悚的警世標語。
6月5日當天,《美聯社》的攝影記者納斯(Anupam Nath),就前往印度西北部阿薩姆邦的布洛根,在這座聞名世界的印度垃圾場中,紀錄「人與自然,相聯相生」。
佔地約39公頃的布洛根垃圾場,座落於阿薩姆最大城市古拉瓦堤(Guwahati)郊區。自2006年啟用開始,布洛根每天都會被傾倒500噸的未分類垃圾——來自城市的垃圾車,只會無差別地倒出廢棄物,「分類」與「回收」的責任,則由附近貧民窟的上千名拾荒者負責。
目前布洛根垃圾場,約有200多戶、千餘名貧民落腳。他們大多以拾荒為生,每天等待著垃圾車的成批到來,再從數百噸的廢棄物中搜尋寶特瓶、金屬,好賺取每天2美金的回收獎勵金。但在拾荒過程與汙染的接觸,以及來自毒氣或垃圾山崩塌的威脅,卻都讓人提心吊膽。
另一方面,由於當地政府的行政瑕疵,布洛根垃圾場的場區規劃,也與重要的「迪波比爾湖日然保護區」(Deepor Beel)重疊。而巨量的未分類垃圾,也為保護區帶來嚴重的水源、土壤與生態汙染。
自從1989年被國家認證為自然保留區之後,迪波比爾湖與周邊濕地,也自動受到國際簽署的《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所保障。其珍貴的濕地生態,不僅是印度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周遭也是亞洲象季節性遷移的必經路線。
然而在印度經濟的高速發展下,急於處理都市衛生問題的古拉瓦堤政府,仍於無視於環評與國際公約,爭議性地於2006年啟用迪波比爾湖畔的布洛根垃圾場——而11年後,布洛根的垃圾已高聳如山;但迪波比爾湖的水體面積卻消失了75%,濕地也被檢驗出重金屬超標,保護區內的22種珍貴候鳥數量更急速下降、面臨存續危機。
隨著都市經濟的高速發展,擁有13億國民、即將成為世界最大人口國的印度,未來的垃圾問題將會更為嚴重。根據估計,到了2047年,印度都市的的日均垃圾量將是如今的500%;屆時印度不僅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垃圾生產國,在缺少減量與回收機制之下,也將使印度全境也將成為一座巨大且充滿劇毒的垃圾山。
圖/美聯社:照片中,環繞拾荒小童的大禿鸛(Greater Adjutant),原本是棲息在湖區濕地的大型食腐鳥類;但在棲地遭破壞後,這些大鳥只好轉向垃圾山中的廚餘、糞土覓食,數年下來也讓這垃圾山出現滿山是鳥的詭異生態。
#世界環境日 #WorldEnvironmentDay #印度 #阿薩姆 #垃圾掩埋場 #垃圾山 #濕地保育 #土壤汙染 #水汙染 #致癌 #拾荒者 #大禿鸛 #候鳥棲息地
高聳如山 在 旅行熱炒店 The Travel Wok Podca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正是因為與眾不同,所以有趣!無論是語言、文字、歷史、宗教還是建築形式,亞美尼亞都和鄰居們很不一樣。接續著上集的旅程,這集讓我們一起探索首都葉里溫與其近郊,繼續挖掘亞美尼亞境內那些獨步全球的有趣軼事!
📌 亞美尼亞的聖山、高達5137公尺、傳說中頂上有諾亞方舟的阿拉拉特(Ararat),矗立在平原的一隅,以它高聳而不可侵犯的身軀,數千年來默默地守護著這個國度;然而這麼重要的一座聖山,其實根本不在亞美尼亞境內?
📌 亞美尼亞走透透,看到的景點不少都是教堂或修道院,足以說明宗教在其歷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但亞美尼亞的教會竟然可以不用管別人,有自己的教廷、自己的教宗,而且已經獨立運作了超過15個世紀之久?
📌 無論建築形式還是都市規劃方面來說,葉里溫都是個可看性十足的城市。從19世紀末一路到20世紀,俄羅斯帝國和蘇聯都不惜在此砸下重本、大刀闊斧的建造這個城市,究竟他們為什麼會對葉里溫如此重視?難不成其實是別有居心嗎?
📌 鄂圖曼的種族滅絕行動,開啟了亞美尼亞人大量移民海外的歷史,也最終讓美國加州的洛杉磯成為亞美尼亞人的海外首都;就連湖人隊球員代言商品,都要小心「別讓亞美尼亞人不開心」?
原本只是短短一天半的旅程,沒想到卻講成了這麼長的節目!除了旅行,最後也會簡單探討去年(2020年)納卡戰爭的來龍去脈、海外移民歷史,以及今天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維持的微妙平衡。希望這集完(冗)整(長)的分享,能讓我們在納卡戰爭即將滿一年的此刻,用超越國界的完整視角來認識亞美尼亞!

高聳如山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東眼山 #桃園景點 #森林步道
去年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有公車行駛,立即搭乘台灣好行506來到東眼山,當時挑戰了小百岳東眼山三角點1212公尺,因為花了很多攻頂時間,以至於沒辦法逛其他地區,今年再度來到這裡帶大家走輕鬆的森林步道。
台灣好行506東眼山線官網:
https://bit.ly/3n56Cvt
新版桃園大溪公車指南] 教你如何在臺北和桃園搭公車到大溪,原來到大溪那麼簡單!
https://youtu.be/TiaN-L694jY
桃園東眼山終於有公車可以到了!帶你搭台灣好行506公車並登上小百岳,沿途享受柳杉林步道帶來的好空氣
https://youtu.be/476S4FwErPI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很適合親子前往,高聳的柳杉林把陽光都遮蔽掉,景觀步道平緩好走,除非你要挑戰自導式步道登頂和三角點拍照。
走在東眼山步道運氣好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當天就有山友拍到藍腹鷴給我看,園區內還有許多「森林木十人」的造景藝術,可以休息和拍照。步道你還會看到早期東眼山遺留下來的運木材設施,台車、軌道、索道等,沿途都有立牌解說,可以駐足了解東眼山的伐木歷史及生態。
影片中點為東滿步道入口,可以通往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全程將近8公里,如果要走這條步道請做好事前準備,畢竟這一條不是大眾親民路線。
今年園區的餐廳落成,由於疫情關係目前沒有對外開放內用,不過可以事前跟餐廳預約便當,畢竟東眼山屬於深山區,附近也沒有其他商家,肚子餓也不用擔心沒東西吃了。
00:00 東眼山即景
00:33 地圖導覽
01:15 開始走森林知性步道
03:22 早期伐木工具呈現
04:31 開始走東眼山林到至東滿步道入口
06:21 抵達東滿步道入口
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如果你覺得頻道很棒且很有幫助,可以小額贊助 https://bit.ly/3eZUjjc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高聳如山 在 Aiky一點GO瘋旅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龍洞灣岬步道 #東北角景點 #海岸景點
龍洞是北台灣浮潛、潛水的熱門地點,龍洞灣很適合浮潛初學者,也是熱愛水上活動泳客的天堂。不過龍洞有一條非常獨特的岬灣步道,這條步道一路上平坦又好走,並不會像登山步道那樣的陡且難爬。
步道的一邊是蔚藍得大海以及獨特得灣岬海岸,而另一邊是高聳的山壁伴隨著蟲鳴鳥叫聲,全程步道約一小時就可以走完,兩端都有停車場以及廁所,可說是設施規畫完整的步道。
886公車路線時刻表:https://bit.ly/32liGR5
791公車路線時刻表:https://bit.ly/2EuObzG
856公車路線時刻表:https://bit.ly/2Eb4AtD
龍洞有很多公車可以選擇,因為疫情關係台灣好行856尚未復駛,只好在瑞芳車站搭886公車至終點站和美國小,優點是不用再走一段路進入和美社區,直接在和美國小下車,缺點是班次就沒那麼多。
三年前曾來過,這次再訪增加了下層海岸秘境。入口處位於西靈巖寺那一端的停車場,往下走有一條小徑即可下切至海岸,由於是自然原始路,沿途非平坦好走且有一定的風險,有幾段旁邊就是懸崖,以及需要少腳並用攀爬,請評估自身狀況再決定是否下去。
每年十月至隔年四月為東北季風盛行,風大常有瘋狗浪發生,這期間千萬不要到海岸,以免發生危險。本身有懼高症者也不要冒險前往天氣惡劣、下雨也不要前往。
00:00 龍洞岬灣步道景色
00:29 龍洞公車指南
02:00 從和美國小走入步道口
03:20 走上步道前往岬灣步道
03:58 第一個涼亭
06:15 步道的另一端停車場
07:02 走入小徑前往下層海岸
10:14 回到停車場前往搭公車
想要了解台灣的哪一處景點,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知道,我有時間就會抽空到當地做一個分享。
如果你覺得頻道很棒且很有幫助,可以小額贊助 https://bit.ly/3eZUjjc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lickgotri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iriusaiky/
部落格: https://1dgo.blogspo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