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法院搭車回屏東的路上,想和大家討論台灣鐵路運輸的現況。
你知道嗎?同樣是「軌道交通」,高鐵和臺鐵命運大不同!
在臺灣一般社會大眾的認知中,高鐵象徵著進步與發達,捷運意味著繁榮與便利,就連糖鐵(台糖糖廠小火車)也帶著懷舊休閒風;只有臺鐵,被提到的不是誤點就是事故,僅存「藍皮解憂列車」多少引發思古之幽情,還有CP值超高排骨飯包也不錯啦⋯⋯
說實在的,這對超過百年、有著歷史貢獻的臺鐵實在不公平。
其實,民眾複雜矛盾的認知好惡還不只如此:
民間地主們喜歡政府開闢公路,卻多半反對修築鐵路;原因無他,在於雖說同樣要徵收土地,公路開闢後,路邊的地皮會漲價,而鐵路建成後,沿線土地非但不增值、還有噪音振動、甚至高壓電桿的困擾,早年則是破壞風水和煤炭黑煙。
現代軌道運輸多屬專用路權加上密閉車廂,只在車站節點才有上下客的外部商機;反觀開放型的多數公路,人人可開車上路、車車可隨處停靠,所產生「車潮=人潮=錢潮」效應,沾到邊的人,個個有發財機會。
然而,嚴格來說,軌道建設所帶來的外部效益,反而比起公路更能為全民所共享,也說明了它注定要由全民來負擔昂貴的造價,而且終將納入國家的高度管理。
所以,早在上個世紀,日本殖民當局,就在臺灣大舉興辦鐵路,鐵道網在交通路網的佔比,遠高於現在。值得關注的,當年的鐵道規劃全是窄軌,原因無他,關鍵就在成本與車速!日人將臺灣視為糧倉,鐵道運輸主要在運貨(農産)而非載人,價廉比舒適快捷來得重要!
但在追求經濟發展的現代,鐵道運輸的主要任務逐漸移為客運(載人),也因此車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從各國不斷新建高速鐵路、突破車速上限的情況,就可見一斑。
而日治時期遺留的窄軌,就成了影響車速上限的一大因素。
因此,前幾天交通部傳出消息,將研擬在台鐵東部路網推動143.5公分的國際標準軌距,正如消基會交通組副召集人李克聰受訪時所表示的,國際標準軌距有利於推動快鐵,但不只現有鐵道需重建,線型、車輛都要調整,且對環境會有一定程度衝擊,而若要在維持現有營運下施工,難度非常大,台鐵的調度會經歷很長的痛苦期。
(中央社:擬打破百年規範 交通部研議東部鐵道國際標準軌距,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2270030.aspx)
歷經40年,2020年才將南迴鐵路電氣化,讓環島鐵路網完全擺脫柴油火車,進入全線電氣化的時代。
推動國際標準軌距、全面提升台鐵車速,現在或許就是最重要的時刻,才能趕得及在下個40年到來之前,讓台鐵邁入下個階段。
Photo by 交通部
—
#和佳濱line在一起 http://bit.ly/2O2dxG8
#鯊濱IG http://bit.ly/2UwfX1V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50的網紅Edzyl Playgrounds欸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海磁浮線(也稱上海磁浮列車)是上海的一條磁懸浮列車路線,屬於上海軌道交通的一個部分,連接龍陽路與浦東國際機場。上海磁懸浮採用德國Transrapid技術,最高運行時速431公里每小時,具有交通、展示、旅遊觀光等多重功能。它是世界上第一條商業營運的磁浮列車路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商業營運列車路線。...
高鐵車廂造價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過日考察系列:從北捷環狀線看黃線會遇到的問題】
圖文:李雨蓁 Lí Ú-chin
最近有許多時間都在台北,因此有時間多看看台北的公共建設,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台北捷運最新的一條路線:環狀線第一階段。這條路線為中運量捷運,設計規格和我們高雄捷運黃線相近,因此有些問題也可以作為未來黃線的借鏡。
👉車廂與機電系統
首先在車輛方面,雖然同樣是中運量無人駕駛系統,但環狀線的日立軌道義大利(原Ansaldo)列車,搭乘起來比文湖線的馬特拉或龐巴迪列車都寬敞舒服,雖然寬度2.65公尺,比高運量捷運少了45~55公分,也只比文湖線列車寬了10公分左右,但並不會像文湖線有坐下來快碰到對面的腳之侷促感,四個車箱也都互相連通,鋼輪鋼軌的搖晃程度也小於膠輪系統,整體搭乘體感不錯。
高捷黃線同樣是中運量、無人駕駛、鋼輪鋼軌系統,長度大約等於環狀線日立軌道列車的三節,載客數略少在500人左右,已能滿足目前的設計運量需求,未來的搭乘體驗應該較類似於環狀線。而環狀線列車和台灣車輛合作之類似模式,應該也能運用在未來黃線上,要求拉高列車自製比例,扶植國內軌道產業。
👉高架或地下
環狀線一階共有14站,除了大坪林站以外,均是高架車站。但由於環狀線不在北捷早期計劃路網內,而需遷就道路線型,還有跟64號快速道路並行部分,因此路線高低起伏,變化較大。
環狀線從興建到完工,周邊居民也曾質疑高架橋的景觀與噪音等問題。環狀線行經部分路段狹窄,採用疊式軌道興建,但最近處靠近民宅僅有約6公尺。而在最高的車站部分離地有31公尺,約十層樓高,對地面採光遮蔽性較大。而由於幾乎全線都是隔音牆,甚至有3/4罩式隔音牆,也使得列車行駛時基本上看不到什麼風景。
雖然環狀線靠近民宅處均有隔音牆,但剛通車時,沿線民生路社區噪音測量可達85分貝,引發居民抗議。在加裝自動潤滑設備、吸音板、拋光軌道與切削整圓車輪後,噪音值下降到71.3分貝至76.9分貝,平均73.3分貝,但也讓列車降速而造成營運耗時增加。整體而言仍對居住品質有較大衝擊,大於路面輕軌或地下捷運。
環狀線採取高架興建,主要還是基於經費考量和施工難度,然而,後續南北環段就改採地下興建,北環段人口密度還相對較低。這也讓列車在環狀線上必須陡升陡降,而在新北產業園區站後轉為地下的這段,也因接續口工程抵觸周邊道路,並可能引起較大震動,而導致周邊工業區業主的抗議。
為減低對都市景觀的衝擊,新北市府邀請艾曼紐.莫侯建築師設計,將全線梁柱、排水管、隔音牆與車廂內外都納入公共藝術範圍,用採用大膽活潑的色彩搭配藝術車廂,打造一條「移動的藝術品」,也讓環狀線看起來較為鮮豔。
👉車站轉乘距離
環狀線的好處,是大量增加轉乘站點,例如高雄環狀輕軌成圓後,就能增加8個站,除非城市真的已經朝環狀發展,否則中短程的聯絡或轉乘,會是環狀線的最大好處。然而北捷環狀線興建較晚,且一階為興建在道路上的高架站體,和原本多為地下之北捷車站,轉乘距離頗長。
以最嚴重的板橋站為例,從板南線或台鐵、高鐵轉乘環狀線,必須從地下2樓爬到地上4樓,步行約需10分鐘。而或許因經費與後續開發考量,環狀線板橋站的大廳開口背對板橋車站,而不是位在車站同側,導致轉乘時還需從天橋繞道另一邊,相當費時。也因此環狀線在板橋等站引進了國內首創的20分鐘內完成站外轉乘,視同同一段票機制來鼓勵民眾使用。
然而,這樣的轉乘距離,還是在通車後被許多民眾反應不便搭乘,或許是環狀線初期運量偏低的另一個因素。
👉運量與財務困境
過去高雄捷運財務問題,常被台北政客如馬英九、毛治國、葉匡時等人嘲笑,甚至表示高雄不應蓋捷運。然而,現在環狀線也遇到類似問題。
環狀線長度約15.4公里,略長於高捷橘線,但造價700億,以比率換算,還高過高捷地下化橘線。通車前,環狀線運量預估10萬人,但在試營運優惠結束後,八月日運量約4.02萬人,大約也僅等於高捷橘線,造成今年預計虧損4億以上,對新北市府造成一定負擔。
當然,環狀線後續路線興建完成後,將長達49公里,運量一定會有所改善。但光是一條環狀線造價就超過3000億,相當於高捷紅橘線加輕軌的總和再多1000億,這樣的鉅額投資,已經出現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
👉對高捷黃線的啟示
黃線前一陣子傳出,有審查委員要求五甲段改高架化,但市府立場仍決定以地下化興建。實際從黃線狀況來看,高架化顯然會引起居民更多反彈與後續不確定的政治風險,另外也會面臨線型高低起伏過大,交會站轉乘距離拉遠等等問題。若財務分析在合理範圍內,仍應以地下化興建為優先。
黃線採用類似環狀線列車,機電系統和紅橘線不相容,但機廠設施與軌道養護車輛等方面,是否能具一定共通性,並拉高列車零組件自製比,都可以減少未來營運成本與重置費用。
在列車運行上,因長度較短,且高度自動化,黃線的站體大小與營運人力成本應該都可下降。但不能省的是「#轉乘便利性」這點。在目前設計中,除了三多商圈站設計良好外,其他交會站都要行走250-400公尺,甚至可能站外轉乘。根據運輸學,每增加轉乘負擔,都會嚴重影響搭乘意願。若黃線要能達到運量目標,將轉乘介面與出口位置最佳化,是設計上最應優先調整的!@
高鐵車廂造價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42年前的今天,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你曾在這條國道上遇過什麼印象深刻的事呢?
1978年10月31日,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全線(基隆-高雄)通車典禮在中沙大橋北端舉行,交通部部長林金生主持剪綵,翌日(11月1日)公路局最新型的國光號客運也展開營運。在這段影片裡,可以看到當時國光號客運的外觀及內部設備,以及國道沿途的風光,其中包括了已走入歷史的國道收費站(泰山收費站)。
1978年,公路局引進美國美西艾灰狗巴士(MCI-MC8V8),總數50輛,取名為「國光號」,車上有美麗的隨車服務人員(國光小姐)沿途廣播行程,並會遞送報紙、茶水與紙巾給乘客。
國光號為平頭前懸,具備冷暖氣恆溫空調設備、後置式V型8缸二行程柴油引擎,車皮與底板為不鏽鋼板材質,車身原廠保用三十年以上,全車配備防火材料,內裝為整體式全空調,車身兩側每扇車窗皆為可外推式的逃生窗設計,冷氣出風口由窗緣底下向上吹出,座位排列為非字型,可搭載42人(不含司機與服務人員)。
手排檔變速箱為四速前進檔一倒檔,使用 Detroit 8v-71 柴油引擎,最大馬力為 285bhp/2150rpm,最大扭力為 770ft-lb/1200rpm,後輪為兩軸式液壓避震器氣墊式懸吊系統。車身全長12.177公尺,車寬2.34公尺,車高3.3公尺,總重量16.756公噸。
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當時公路局因應國道運輸需求,從美國引進50輛MCI客車MC8,從1978年到1992年,共引進491輛灰狗巴士。
灰狗巴士特點是車身結構扎實,底盤是整體式鋼骨不鏽鋼外皮,車身使用特殊焊接鋼骨架構加上氣壓懸吊系統,整體車身由原廠組裝,乘坐起來平穩舒適,隔音效果也很好;因為堅固穩重,即使是颱風天,美製「國光號」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仍穩如泰山。
首批引進的「國光號」配有8汽缸引擎超大馬力,根據台灣巴士文化協會提供的資料,中山高剛開通時,政府官員常搭「國光號」參觀十大建設,當經過泰山收費站時,「國光號」馬力大,在林口上坡路段,立即甩開其他隨扈車隊,後方車隊一下就看不到「國光號」蹤影。
當年台灣引進美製「國光號」有一項重要考量是平衡與美國間的貿易,而耐用的「國光號」造價非常高,當年高匯率及高關稅,首批每輛新台幣1400萬元,所以享有「勞斯萊斯大客車」之稱號。
美製「國光號」於1978年11月1日正式在國道上行駛台北至高雄的直達車,當年不僅開啟了國道客運的新契機,亦象徵了台灣經濟起飛期的開始。
早年的「國光號」還配有挑選過的隨車服務員,很多人仍記得斜戴著招牌圓帽的「國光號」小姐,當車輛在國道高速行駛中,有美麗的國光小姐沿途廣播行程,並為旅客提供茶水。
第一代「國光號」MC8型在使用了22年(1978-2000)之後報廢,第二代「國光號」MC9型於1980年引進,從2008年起也陸續汰換,至於第三代「國光號」96A3型則是在1989年引進,於6年前陸續汰換,而目前剩下的33輛將在明年全部淘汰,國光號也自此走入歷史。
灰狗巴士「國光號」在台灣走過36年風雨路,其營運單位經歷台灣省公路局、台灣汽車客運公司兩個公營時期,以及現已民營化的國光客運公司。
國光客運坦言,面對國際油價高漲、公路法對車齡限制及高鐵衝擊,只好汰換成本較高的「國光號」,而由韓國製造的「國光假期」新車取代之。
台灣巴士文化協會發起人陳信誠表示,在鐵路未電氣化年代,很多人都是搭著灰狗巴士北上尋夢打拚,灰狗巴士記錄的不僅是台灣的交通史,更是台灣經濟發展縮影;而美製「國光號」堅固的特性,也不是現在其他以進口引擎搭配自製車廂的大客車所能比擬的。
高鐵車廂造價 在 Edzyl Playgrounds欸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海磁浮線(也稱上海磁浮列車)是上海的一條磁懸浮列車路線,屬於上海軌道交通的一個部分,連接龍陽路與浦東國際機場。上海磁懸浮採用德國Transrapid技術,最高運行時速431公里每小時,具有交通、展示、旅遊觀光等多重功能。它是世界上第一條商業營運的磁浮列車路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商業營運列車路線。但由於造價與營運費用高昂,在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期間,上海磁浮線曾虧損超十億元
目前,磁浮線的營運時間為每日早上6點45分至晚上9點30分,發車間隔為15分鐘。普通的單程車票為50元人民幣,如果旅客手持機票或公車卡,則享受減免20%的優惠價格。對於送客的乘客,購買的往返票票價為80元。此外列車貴賓車廂票價為單程票100元人民幣,往返票為人民幣160元。此外還有磁浮線多次卡銷售,票價為900元30次(相當於每次打6折)[6]。2013年,上海地鐵發行磁浮線-地鐵聯票,分兩種,磁浮線可乘一次(售價55元)或兩次(85元),而地鐵為一日票,可在有效期內分別使用[7]。
參考文獻:維基百科
官網:http://www.smtdc.com/c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