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人必將感到悔恨,不單單是為了惡人可憎的言行,也為了好人可怕的緘默。
──馬丁路德‧金恩
高雄氣爆事件屆滿一個月,已經被張顯耀的新聞沖走了,就像海浪匆匆帶走沙灘上的腳印,彷彿一切從未發生。
犧牲了三十一條人命和無數破碎的家庭,我們有換來任何深層的省思、責任追究以及環境安全制度的建立嗎?或者又是船過水無痕,等待下一次的天災人禍繼續摧殘無辜的人民?
犧牲的體系被視而不見
一個不尊重生命價值的社會,絕對稱不上是一個文明國家。「大難時代」的作者瑪格麗特‧赫弗南說:「大部分的犯罪都不是發生在看不見的暗處,而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只是很多人都選擇視而不見。」
高雄氣爆事件就是長年累積下來「對危機視而不見」所造成。更值得探究的是,視而不見的「養成習性」背後是否早已經存在一種「犧牲的體系」,使得潛在的「被犧牲者」也因此被視而不見?
什麼是「犧牲的體系」?對日本福島核災和沖繩問題提出嚴厲批判的東京大學教授高橋哲哉說:「在犧牲的體系中,某些人的利益是從犧牲他者的生命(生活、健康、財產、尊嚴等)所產生並維持下去的。沒有被犧牲者的犧牲,要求別人犧牲的一方不可能產生利益和維持利益。而這個犧牲通常不是被隱蔽起來,就是做為一個共同體(國家、社會、企業等)的『尊貴犧牲』而被美化或正當化。」
高雄氣爆絕非偶然。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超過半世紀的過程中,高雄一直都被中央政府當作「犧牲的體系」,是維持石化政商集團利益極大化的「尊貴的犧牲」。這種「犧牲的體系」只存在於高雄嗎?當然不是。雲林六輕、核電一、二、三廠,以及苗栗大埔、灣寶、竹北璞玉和桃園航空城的農地強制徵收,彰化中科四期的與農搶水事件和蘭嶼核廢料等。恐怕全國到處都是,尤其是農業鄉鎮和偏遠地區。
這些偏遠的農業鄉鎮就是「犧牲的體系」,當地人民被要求必須做出「尊貴的犧牲」以完成冠冕堂皇的「促進經濟發展」。然而,我們卻不斷揭發政府背後圖謀的不正當目的,譬如圖利財團、官商勾結、利益分贓等。
我們更要進一步質問:是誰決定誰要被犧牲?是誰決定誰的利益比較重要、誰可以被犧牲?政府有權決定犧牲「某些地方」的人民嗎?誰賦予政府有這麼大的權力?為什麼石化廠要蓋在高雄,核電廠要蓋在貢寮而不是台北市?為什麼核廢料要放在蘭嶼和台東達仁鄉?為什麼高雄、貢寮、蘭嶼和台東的人民可以被視為「犧牲的體系」?他們的生命比較沒有價值嗎?
三合一體系與黨國體制
沒有任何經濟發展的目的可以高過人的生命價值、土地倫理和環境的永續發展,這才是最高的執政哲學。
沒有執政哲學的政府,說穿了就是一個「掠奪的體系」。政府透過國家權力的完美運作,配合既定財團或政商勢力的個別需求,以「經濟發展」美名大剌剌地掠奪人民的生命財產、掠奪土地、掠奪環境資源。仔細想想,國民黨執政半世紀所建構的「黨國體制」,不就是這種「掠奪的體系」嗎?
再進一步說,「掠奪的體系」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張膽且長期性地掠奪,是因為下游有龐大的「餵養的體系」正嗷嗷待哺。這個「餵養體系」除了特定財團商賈外,還有全國各地的黨公職、大小組織和地方派系等。
必須有做為「掠奪體系」的國家權力去壓迫「犧牲體系」的犧牲,進而產生利益,再將此利益雨露均霑到所有的「餵養體系」。中國國民黨的全國組織系統之所以能夠如此綿密和長久不墜,所仰賴的正是這種「犧牲體系」+「掠奪體系」+「餵養體系」所建構的三合一體系。
三合一體系已經嚴重阻礙了台灣的民主深化和國家的健全發展。為了避免這種體系繼續搞垮台灣,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始作俑者的中國國民黨成為在野黨至少十六年或二十年,徹底打破三合一體系,讓政府運作和民主機制回歸常軌,讓人民和土地獲得休養生息,更讓台灣有機會重新展開憲政制度和國家發展政策的全面檢討,以及全盤的國土重規劃。
這就是所謂的「大破大立」。如果沒有「大破」,「大立」的工程根本沒有浮出檯面的空間。
年輕人奮戰改變台灣
當年輕世代喊出「世代正義、分配正義、土地正義、居住正義」等主張,他們不就是期望台灣能有另一種新的政治、經濟思維和價值倫理?我深信,當他們發現環境、社會和政治問題將成為他們遺產的一部分時,他們會努力奮戰來改變這些錯誤,畢竟,台灣的明天是他們的。
請記住馬丁路德‧金恩的話:「我們這一代人必將感到悔恨,不單單是為了惡人可憎的言行,也為了好人可怕的緘默。」
採取行動吧!拒絕成為啃食台灣的共犯結構,並向世人揭發隱匿的醜陋真相吧!唯有徹底解構三合一體系,才能夠釋放出台灣重生的巨大能量和創造活力。樸實勤奮的台灣人民和年輕世代,值得擁有一個更美好的國家。
採取行動吧!絕對不能讓三合一體系搞垮台灣!
Search
高雄氣爆工程倫理 在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後災難工程倫理工作坊] 3/27 @高海科大楠梓校區大信樓3F 會議室0945~1730. ... 國內相關學者、NGO等,希望一起來分享討論,在高雄氣爆等震撼的災難之後,台灣工程倫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