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給看傷口的高年級孩子,和他們哭泣的老師。
是在校園穿梭這半年多來,屢屢出現的畫面。
這些老師的眼淚,一半來自於心疼學生所經歷的苦難,另一半,則是來自於學生為何對自己隱瞞的不解和自責。
曾經,與一位已經連續三年擔任一名11歲受害兒童級任導師的男老師,我們一起站在走廊上談話。
聽完我告知的他班上這名男孩的受害情況後,高高壯壯的老師低下頭,雙臂撐著女兒牆沈默著。
這片沈默持續了一會兒,所以有些不知所措的我只能盯著地面,安靜等待後續的處理溝通。
突然一滴水滴落在蓋著薄薄一層灰的磨石子地板上,才抬頭,就看到老師像洗臉般的正使勁用雙手搓著激動泛紅的臉,問我:
「妳怎麼辦到的?」複雜的情緒充滿了他的雙眼。
老師告訴我,班上這個男孩因為親人的離去,原本話就少了,更是變得封閉、失重,看似對任何事物都無感,渾渾噩噩地度日。三年來,老師一直不間斷的嘗試各種方法去關心這個標準的高風險家庭孩子,但從孩子那得到的答覆永遠都是「沒事啊」三個字。
因此,當聽到男孩告訴了我關於他自己從有記憶以來,就會被鄰居以假借幫忙照顧為由帶回家猥褻,並且持續到現在的事情後,老師告訴我,他真的很心痛,而且有多心痛,就有多自責沒有辦法去靠近、並發現孩子的傷口。
這讓我想到「我的孩子是兇手:一個母親的自白」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蘇,是號稱史上最血腥的1999年美國科倫拜高中槍擊事件裡的槍手的母親。
裡頭除了寫下了血洗校園事件發生後,她每個時刻的感受,更試圖爬梳兒子從小到大成長過程的點滴,好追尋一個永遠無解的答案:究竟自己是哪裡做錯,還是哪裡少做,才導致自以為瞭解的那個看似一切再正常不過的兒子,做出了奪取別人和自己生命之事?
在這本書裡,記錄下了一位女性的性侵害倖存者寫給蘇的慰問信,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她自己曾經無論有多痛苦,還是選擇對父母隻字不提的經驗,來讓蘇瞭解兒子沒有把面臨的困難對母親說出來的原因。
她在信上是這樣說的:
「受人騷擾侵犯,我感到無比羞恥。
我親身經歷過,所以可以告訴你們,年輕人受苦都會怪自己,我相信我一定是有什麼問題,人家才會這樣對我。
我希望爸媽心目中的我是最棒的。因此我覺得,我要是把我的遭遇全盤托出,他們就會跟我一樣,認為我有瑕疵、醜陋不堪。
對孩子而言,長大成人的過程十分艱辛,有苦難言時很難向父母或手足求助。」
其實,剛開始做兒童性侵害防治時,我也不是太明白,為何受害孩子會選擇把他們那麼難以啟齒的秘密去告訴像我這樣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但對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和師長卻選擇隱瞞;後來,和其中一些孩子深聊,發覺其實很多孩子的原因真的都單純的讓人覺得悲哀:
「我怕媽媽傷心。」A說
「我怕爸爸失望。」B說
尤其比起低年級的孩子,高年級的孩子們已懂的更多,保護色相對也重了許多。有的用冷漠來偽裝,有的選擇戲謔的態度來掩飾,但無論是何種樣貌,
這些筋疲力盡的孩子,都是在試圖讓自己看起來強壯、美好、沒有瑕疵。
也因為他們更聰明、世故了,當他們不想被摸透的時候,如何將內心的秘密藏得密實,便一點也不是難事。
而大部份的孩子,也就這麼背著秘密往前默默地走,走到都長大成人了,還是繼續背著,繼續喘不過氣。。。
兒童性侵害是個又深又廣的議題,尤其當中又以加害人是孩童認識的人的「熟人性侵」為大宗,那對孩子的影響是無止無盡。
在這麼混亂的世界,我們能做的就是儘早陪孩子認識性侵害、明白身體自主權、並還給孩子說不的權利吧,從孩子一兩歲就開始一點也不早,
而更重要的,是永遠要讓孩子知道:
「沒有任何事會讓我停止愛你。」
#我在恆春半島的日子
#兒童性侵害防治
#身體自主權
#蝴蝶朵朵
#熟人性侵
#種籽講師
#培訓課程請聯繫心家長協會
#為保護當事人資料經過適當修改以避免被辨識
#恆春國小南灣分校
#佳義國小
高風險家庭 辨識 在 王薇君 - 保護兒童我願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929為何要站出來 ?
102.06.01我們在內政部集結抗議 遞交陳情
陳情書卻真的石沉大海...無消無息....
929為何要站出來 ?
102.06.01我們在內政部集結抗議 遞交陳情
陳情書卻真的石沉大海...無消無息....
陳 情 書
受文者:內政部
陳情團體: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
聯絡人: 李憶如 電話: 0982239333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新海郵局49號信箱
陳情時間:102年6月1號
主旨:
要求內政部與行政院2014年成立中央層級[[兒童福利及防暴委員會]]跨部會專責單位,積極整合資源、並改善兒童福利與保護制度。
說明:
今天6月1日是反虐待毒害兒童的國際兒童日,但根據美國國務院2012年4月19日公布「2012年全球人權報告」裏指出,台灣兒童普遍受到性侵害虐待情況嚴重,國際間對於台灣兒童人權觀感甚差,已然成為台灣之恥,民眾不僅痛心,也對政府長期對於兒童虐待防治工作不力感到憤慨,因此本協會在今天6月1日與所有關心兒童受虐議題的民眾站出來呼籲政府在短時間內動起來,積極改善兒童虐待問題。
本會探究兒童虐待個案,政府在處理兒保業務上前端防制未落實,行政單位各自為政 ,欠缺連結整合,人力與兒福經費不足 ,兒童人身安全、福利、權益空有法制卻因機制不健全未能落實,現階段兒虐數字偏高與少子化危機均與政府未善盡保護漠視兒童福利與權益有關,。再者明年行政院組織再造計畫將內政部兒童局廢除改由次級以下衛生福利部,由福利服務司、保護服務與發展司所管轄,往後兒童福利與保護的業務將無最高主管機關監管整合,讓原本對政府兒童權益福利實施現況不滿的社會大眾更是不解。
以及刑法上兒童人權的忽視!! 我們來看看台灣最嚴重的幾起兒虐致死案件 被全身刺青的傅俊翔小弟弟 從一開始的無期 到更2審改判傷害致死16年 無法判定殺人的原因是沒有直接致死的”兇器” 雲林田如雯小妹妹 被吊在起重機上鞭打到死也是傷害致死判定 四歲的李婉嬿被兩個表姨虐打到死 也是傷害致死判定...有太多太多的小天使都是這樣無聲的殞落…而我們的司法也無法還給孩子們一個應有的公平與正義
台灣的重建犯案現場很差而且法律的天秤也失衡, 在美國 或歐洲先進國家 這般案件 通常十之八九都以最高刑期判決 而台灣呢?
兒童的人權在哪裡??
從我們政府在前端的福利制度推動 以及 後端的法律制衡來看 台灣兒童的人權是漠視的 是不彰顯的 政府是完全不重視兒童的!!
本協會與關心的民眾強力要求政府,一定要在短時間內積極動起來,再不重視兒童福利與權益,台灣少子化嚴重再加上兒虐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使得未來相關稅收與老人婦女弱勢福利無可維持,面臨崩盤,前途岌岌可危,行政院院長江宜樺 內政部部長李鴻源 一定要有前瞻性與改革的決心,因為不照顧兒少,台灣沒有未來!!
本會與關心民眾要求行政院與內政部:
1. 短期內召集中央層級防治兒虐跨部會「兒童福利及防暴委員會」單位,並邀集民間兒保團體,各地方社會局,基層社工人員,針對實務面的需求共同研擬改善方針並建立全國高風險家庭雲端資料庫,改善橫向連結缺失整合資源與提升效能,各單位都能於此建檔用此追蹤個案,設立一高風險家庭一檔案的作業流程,監督與發實各地方政府的執行。
2. 政府應該修改第一線機制,將社工納入警政單位,各分局編制一組專責家事警察單位,並且接受社工的專業訓練,當民眾通報113後由社工和家事警察一同前去案發現場,以利最快速評估,受過訓練的家事警察與社工再將案件類化細分(例如:煙毒犯、違反槍砲彈藥之類的)。兒少保護性社工處理非刑案類別(經濟議題、親子關係、夫妻溝通)造成的兒虐問題。此提案是將通報後的過程簡化,使社工處理兒虐案件為單向,而不是多向,避免耗時以及浪費社工資源。
3. 0-3歲為兒虐發生的"高峰期" 請內政部落實預防針的追蹤施打情況,改善傳統兒童健康手冊登記作業,改由e化管理,方便衛政追蹤未在時間內回來施打的幼兒[主動查訪] ,並請衛生所醫護人員要學習辨識兒虐的傷口、 精神狀況、 身體發展是否遲緩, 若發現疑似兒虐個案主動通報 ,化被動為主動!!
4. 兒少法54-1(王昊條款)101年8月8號總統簽屬,102年1月1號開始實施上路,目前已經過了5個月,請內政部回覆目前落實的情況為何,各縣市主動通報查訪的數據資料?有多少個個案經訪查後是列為高風險? 有多少個孩子被安置?
高風險家庭 辨識 在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 如何辨識兒童及少年高風險家庭?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辨識兒童及少年高風險家庭? ... 如何辨識兒童及少年高風險家庭? Timeline photos · Mar 8, 2018 ·. View Full Size. Shu Ching Yang and 2 others like thi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