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粒方不插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遊戲這裡買➡️https://myship.7-11.com.tw/cart/confirm/GM2008191889365 0:00 5 心靈共感 4:43 4 推理事件簿 8:33 3 高塔神廟 11:57 2 國家公園:自然之旅 15:28 1 心靈同步(靈光同現) ...
鬼胎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鬼胎意思 在 四隻小人一個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早上做了雞肉墨西哥捲、法式炒蛋跟堅果碎花椰菜佐胡麻醬(加上「佐」字聽起來就是會比較高級)。
一早的某孩食慾不太振的只吃了雞肉墨西哥捲,一臉興致缺缺的無視落在盤子裡面的法式炒蛋跟堅果碎花椰菜。
這時候我就突然想到,每個人的生命什麼時候會結束都很難說,於是我就感慨的跟某孩說:
「欸你知道嗎?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什麼時候結束都很難說欸!像是等等媽媽載你們去上課的途中,有可能就發生意外……萬一出了什麼事,你會不會後悔覺得自己沒有吃飽再上路?
因為也不見得很快就能排到隊,所以沒辦法馬上就能投胎當寶寶啊!這樣就可能會餓很久欸!因為你也知道,鬼門才剛關嘛......」
然後下一秒就看到某孩迅速把炒蛋吃完,剩下堅果花椰菜,我猜應該是因為牙齒正在大搖不想咬......
其實我真的只是突然想到,因為我是個很愛吃的人,所以我萬一是在很餓的狀態下死掉,我會覺得很遺憾,並沒有特別要勸某孩繼續吃的意思......
所以分享這個故事只是想告訴大家,要成功的說動某孩,就是要這麼的有「話術」,雖然這次的話術是我誤打誤撞撈到的.......
#二年級還是會寫出鏡像字
#聽說是聰明的孩子會有的特徵😂
鬼胎意思 在 粒方不插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遊戲這裡買➡️https://myship.7-11.com.tw/cart/confirm/GM2008191889365
0:00 5 心靈共感
4:43 4 推理事件簿
8:33 3 高塔神廟
11:57 2 國家公園:自然之旅
15:28 1 心靈同步(靈光同現)
但是近期讓我最驚豔,也帶給我許多朋友們數不禁的娛樂的作品,當然就是《心靈共感》,
該怎麼開始形容這遊戲?
我是說,你看看它的外表就會忍不住被吸引了吧?
這個看起來像是嗑了迷幻藥,全身上下都在告訴你「玩我」的封面,
每次有人第一次來我的工作室時,第一個好奇的桌遊幾乎都是它。
而你一打開來,看到的就是一個幾乎像是玩具,卻又同時像是個魔術戲法的東西,
它一拿起來,插在盒子上,不需要任何設置就能拿出來玩了,
這令人目不轉睛的設計,幾乎像是在炫技,一擺出來,馬上就能讓人眼睛一亮。
這就是所謂真正高明的派對遊戲,連人都還沒開始玩的時候就已經炒熱氣氛了,
這個輪盤是什麼? 這個指針是做什麼用的?
「我馬上就會跟你們解釋了」你笑著回答。
啊,多麼美妙的感受
但是,這遊戲到底怎麼玩?
非常好的問題,現在,容我用我今天剛出的遊玩影片其中的規則說明。
下一款要來介紹的,就是《推理事件簿》,
我知道,看起來不太像是你平常認知的聖誕交換禮物桌遊,
但是,相信我,如果你要送一個真的收到會開心的禮物,沒有人會不喜歡這個桌遊。
推理事件簿,是一個打開就能玩,完全不需要看規則的遊戲。
我是說真的,不是「規則很簡單」,是完全不需要看規則。
因為這個遊戲最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是一個搭配app進行的遊戲,
你在遊戲過程中,就是到各個地點,盤查各個看起來心懷鬼胎的人物以及目擊證人,
蒐集線索,去詢問專家,來尋找出任何破解案見的蛛絲馬跡。
而你是怎麼做這些事? 拿著你的手機,掃這些卡片的QR Code。
它甚至還有提供一個教學關卡,在玩完之後,你就能馬上毫無障礙地進行這個遊戲了,
我會推薦《推理事件簿》的原因就是因為故事性,
相信各位應該很少遇到不喜歡懸疑推理故事的人,而在這個桌遊之中,
你就能自己真正扮演警探,去逐漸將這些案件的拼圖逐漸拼湊出來。
而這些案件,我得說,都非常具有挑戰性,
不像許多你可能玩過有推理元素的電玩,
這遊戲是真的要用上你聯想以及觀察的技巧,才能知道要拿什麼線索去問什麼人,
要跟誰打聽某人的蹤跡。
而你看到什麼線索,就請其他玩家幫你把那一張線索卡拿起來,掃一下就好了,
看到這個機制,你可能會想「那為什麼這是一個桌遊? 幹嘛不做成遊戲就好了」
但是關鍵就在於,這也許是到目前為止將電子內容與桌上遊戲融合得最好的內容,
因為這些線索以及地點和人物,全都是擺在桌上看得清清楚楚的圖片以及文字,
你不需要費盡心思去連結或是做筆記。
當你心中有一個理論,就先去找一個人,再掃一下你想問的線索或是人物就好了。
嘿,這位...看起來一副就是很可疑的中年男子,
請問你對於這個繩子有什麼看法?
「這個...說來話長,這是我的個人癖好,你還是不要知道比較好」
而說實話,這遊戲的故事有時候可說是流於D俗,甚至是B級片等級,
有時候更是有一些刻板印象,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影響遊戲體驗的缺陷,
有時候甚至還讓它更讓人沉浸於其中,也加快了節奏以及整體的刺激程度。
其中充滿各種八點檔的荒唐故事以及案件,每破完一個劇本都讓人覺得「貴圈真亂」,
但是這正是這個遊戲的吸引人之處,
在聖誕節那天,打開這盒遊戲,大家一起推理這些離奇又好笑的案件,
互相丟出各自荒唐的推論,
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遊戲。
而之後更是有更多劇本擴充,跨足不同時代,從50年代的黑色電影到80年代的怪奇物語都有
更重要的是,有時候你懶得找其他人玩,這個遊戲當然也可以單人遊玩。
《推理事件簿》,非常推薦。
現在,你可能在想「嘿! 那如果我想要在我們的聖誕派對上喝酒,
然後在ㄎㄧㄤ掉的情況下玩遊戲,那要玩什麼?」
噢,孩子,讓我跟你推薦一個完美的遊戲。
見見《高塔神廟》,這個遊戲,實際上的體積超小,一個夾鏈袋就能帶出去玩,
我們上次去台南玩的時候就是在民宿拍了這個遊戲的影片。
為什麼我會說超適合邊喝酒邊玩?
因為,這遊戲是所謂的「技巧型遊戲」,也就是那些考驗你手眼協調的桌遊,
在這個合作遊戲之中,玩家們的共同目標是要把這個高塔建到指定的層數,
最少三層,最多...沒有上限,這我等一下再來解釋。
每一回合,你就是要抽一張藍圖牌,並且依照上面的指示來放柱子,
有一些可能是要你放兩根,有些可能是要你把兩根下層的柱子移到上層。
關鍵是,你只能把柱子放在相同顏色的格子之中,所以這並不是一個讓你隨便亂放的遊戲,
而每次把一層的格子都填滿之後,你就必須要加一個樓層板塊,
如果你覺得這放下去絕對很不穩的話,可以擴建地基,但是這樣的話就要加一張樓層牌,
意思就是說,你們的目標,從建造三層變成了建造四層。
而如果你無法達成藍圖的指定目標,或是不想答層的話,一樣要加上樓層目標。
所以,這遊戲就是各種你和你隊友自己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上個回合放的柱子以及樓層板塊,下個回合才發現,
啊,完蛋了,我現在面前的柱子組合根本放不上去。
所以這不只是一個比誰的手比較不抖的遊戲,其中還有一些規劃以及策略,
而藍圖牌還有分簡單、中等、困難,因為每種難度都是有限的,
所以你沒辦法一直選擇簡單了藍圖來蓋,要在情況不怎麼危急的時候挑戰一下困難藍圖。
那你知道這遊戲更困難的地方是什麼嗎? 你不只要建到指定的樓層數,
你還要把柱子全部用完,或是把樓層板塊全部蓋完,或是把藍圖全部用完,
才能結束遊戲。
所以即使你已經建到了指定的層數,還是要戰戰兢兢地把這個搖搖欲墜的高塔蓋得更高,
因此,這是個不斷的掙扎,我到底要勉強試圖達成這個藍圖,
還是放棄,把它加到樓層牌堆?
有時候,在你規畫得好的話,你甚至能夠把這個高塔建到不可思議的高度,
我之前就有看過有人在蓋到七層的情況下贏得遊戲。
那想像一下,在一群人黃湯下肚,已經有點神智不清的情況下玩這個遊戲,
想像一下每個人都掙扎著拿著柱子,費盡吃奶的力氣不要把這個高塔弄倒,
結果還是不小心因為自己之前放的板塊不太平衡,結果,整座高塔,就這樣傾頹。
多麼美妙的一瞬間,即使輸了,所有人都還是共享那爆炸性的一瞬間。
如果這不是一個好遊戲,那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是了。
下一個遊戲,大概是這幾個之中最跳Tone的,
這個遊戲,是《國家公園:自然之旅》
欸等等嘛不要走得那麼快! 回來啦拜託我保證它沒有聽起來的那麼無聊
欸!
我是說...你就看看這遊戲!
你大概沒有看過如此美麗的遊戲吧?
這盒子一打開,就是一張明信片歡迎你,以及一本用神奇的紙質做成的說明書,
接下來,就是一些完美收納著的資源,就好像幾盒你不小心忘記收在哪裡的巧克力。
我的天啊,你就看看這些卡牌以及板塊,
每一個畫的都是一座不同的國家公園,每一張都是精心的手繪藝術,
充滿鮮豔的色彩,鮮明的線條,強烈的光影對比,
就連對大自然沒什麼興趣的我,每拿到一張,都忍不住多看幾眼。
但是,這遊戲並不是有顏值而已,
在這幾個排好的板塊上,每個人會有兩個冒險者,
而你要做的事,就是往前移動任意的格數,但是你一但移動了,就不能回頭。
更重要的是,你不能站到其他冒險者存在的地點,除非你用掉你的營火,
而營火token每一次更換季節才會翻回來。
意思就是說,你必須要仔細思考你究竟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我真的需要這一格的資源以及動作嗎?
或者我可以先到其他格做事,不急著用掉我的營火?
在這幾個簡單的機制之中,就產生了許多張力,
在後面的格子有一些我非常需要的資源,那也許...我可以讓我的一個冒險者直接衝過去,
然後再讓我另外一個冒險者慢慢走?
更有趣的是,在你拿到水資源的時候,還能裝滿水壺,用來換其他更多的資源,
這遊戲看似簡單,確實也是很簡單,你甚至拿給你爸媽玩也行,
但是其中卻有不少從它外表看不到的策略。
就連你走到這一條路的最後時,還是有更多選擇,
你要直接把資源換成國家公園卡來得分,還是要買裝備讓你之後比較好做事?
或者是先預約你資源還不夠換的國家公園,以防被其他人搶走?
而這個看起來非常悠閒的遊戲,事實上卻充滿著各種間接的競爭性,
因為一切都是如此清楚明瞭,你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其他玩家到底想做什麼,
哦,它在蒐集一堆光跟森林資源,看起來就是想要拿走黃石公園,
那這時候你就可以先把那個公園預約走,來打亂對方的計畫。
或者是看到其他人已經預約了一個公園,而且營火又已經用掉了,
那你就可以故意踩到有著他需要的資源的那一格,讓他咬牙切齒地在心內罵你髒話。
這就是這遊戲最吸引人之處,它玩起來確實非常chill,的確只是個拿資源來換資源的遊戲,
卻充滿著各種卡人以及節奏上的規劃,走得快,你可能會錯過一些東西,
走得快,你可以做比較多事,但是好東西也有可能都被別人拿走了,
這就是這遊戲的絕妙之處。
所以,這不僅是個充滿顏值的好遊戲,還適合任何人一玩再玩。
當然,最適合拿來交換或是一群人一起玩的遊戲,是這幾個遊戲之中最小盒的,
但是卻也可能是設計得最巧妙的。
這個遊戲,是心靈同步,現在改名叫做《靈光同現》
很多人大概都是因為之前我們玩的影片才知道這個頻道的,
而據我認識的桌遊店老闆和廠商,在那部影片發布之後,全台灣好像缺貨了半年,
我在此誠摯地道歉,但是也謝謝各位。雖然我沒有賺到半毛錢
這個遊戲,非常簡單,有1-100的數字牌,第一關,每個玩家發一張牌,
第二關2張,第三關3張,以此類推。
而我們的目標,就是依照數字從小到大把牌打出。
聽起來很簡單,對吧?
但是關鍵就在於你沒辦法溝通,你不能跟隊友提示你手上的牌是什麼數字,
最硬核的玩法,則是完全不能說話。
這就是這個遊戲「心靈同步」的地方了,
一開始你只能瞎猜,推測什麼牌什麼時候能出,
有時候你手上的牌明明就超大,但是為什麼就是沒有其他人要出牌?
難道他們手上的牌更大嗎?
而從這個遊戲的第一場、第二場、第三場,你就會如此不斷地培養默契感,
不斷地看出每個隊友對於數字的概念,有些人會出得很急,但是有些人死都不出牌。
你還可以把手舉起來喊暫停,再繼續重置這次的尷尬互看,
就有如西部片的對決,隨時都可能有人開響下一槍,
你只能從其他人的眼神推測你到底該不該開槍。
而每次有人不小心出了不該出的牌,全場的哀號總是讓人同時鬆了一口氣,卻又變得更為緊張。
你還可以發動手裡劍來讓每個人丟掉手上數字最小的牌,
但是因為整場只能發動約莫三次,你要謹慎選擇什麼時候發動,
太早發動,可能會浪費在原本靠默契就能解決的情況上,
太晚發動,可能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這遊戲就是如此,像是個讓人上癮的魔藥,在你失敗之後會想要馬上接著下一場,
接著再一場,然後再一場。
雖然你從頭到尾都不能說話,但是你卻能感受到深刻的...心靈同步,
就好像你在玩了這個遊戲之後就學到了讀心能力一樣。
一個如此簡單的遊戲,卻能創造出如此樂趣,真的是令人極為崇拜。
所以,如果你想要看起來沒什麼厲害,但是卻有無限爆發力的遊戲,
極為推薦《心靈同步》
狼人殺 阿瓦隆 派對遊戲 驚爆倫敦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RprUYcJAf8/hqdefault.jpg)
鬼胎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谈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大概前年发了一条微博说我在深圳机场丢了一本书,刚看到一半繁体竖排香港版的“弘一法师”,然后就有好多小伙伴各自给我找来能买到这本书的电商截图。但其实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从上海飞回深圳,拿好行李就去排队等计程车,呜呜泱泱好多人我就一边排队一边看书!大概有个40分钟左右就差不多排到我了,因为他是两排很多辆车一起停,有穿着制服类似保安的工作人员,一波一波的放人,突然前面就开始吵架,保安就让所有乘客绕过这辆车坐其他的车,紧接着又聚集过来三四个保安,也不太清楚因为什么,就大概的感觉是这个司机违反了什么规则,或者缺了什么单据,不知道!我也实在没搞清楚状况!总之就是不让他载客或者是让他重新排队,这司机呢就很激动的跟他们理论说我已经排了多少多少时间,怎样怎样一堆广东话,我也听不太明白。而且这一波保安好像还认识这个司机,说上次就是你怎样怎样!于是就拿着对讲机不知道是要报警还是叫他们领导,此时此刻这4-5个保安就站在这辆计程车的正前方5-10米的距离,有的在示意后面的车辆通行、有的在维持秩序、有一个拿着对讲机讲话、有一个掐着腰看着那个人通话,那司机的状态就不对了!转身上车看着前面几个人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一只手抓着自己头发一只手用力的握着方向盘,咬牙切齿的发出“呃”的声音,我几乎可以看到他眼珠从白变红的充血和眼泪的凝聚。然后他“呃”声音越来越大,突然把手放在档位上。我就赶紧打开后车门,说!我坐你的车,这司机回头的一刹那,眼泪正好滴下来带着哭腔说:我想撞死他们…几乎同时,拿对讲机的保安过来把着车门气焰嚣张的跟我说:不要坐他的车!我他妈的火也上来了!大喊一声:放手!我说你他妈觉得你能管的了我?他说好?那有事儿你自己负责啊,我说:不然呢?我用你负责,你他妈是要娶我吗?那保安一愣!他可能完全没有接住我的“梗”!嗯!为什么我要娶你!我就跟司机说,开车、盐田!这一路上我就一直尝试着跟他对话,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一边开车一边哭一边讲述着他的遭遇,确实挺惨!帮最好朋友担保贷款,搞得自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还蹲了几年监狱。现在儿子长大到了要结婚的年纪,又因为家境破败引发了其他的事件,他觉得特别对不起儿子,也有很多次想要自杀。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也只能安慰、鼓励!我问他说:你后悔吗?他说后悔!我说:你已经因为轻信与冲动,做了让自己后悔半生的事。难道你真的要在这个坑里再跌倒一次吗?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因此非常糟糕了,还要更糟糕一点?一脚油门下去,几死几伤!几个家庭支离破碎,你以为你以命相抵就可以了吗?你的儿子依然会牵连其中,当你站在法庭面对审判的时候,你一定会再次后悔,因为人是会比较的!此刻的生活虽然艰难,但如果能够拼尽全力的补救。一定会比这条绝路好,因为那一刻你一定能明白人活着才有希望。下车的时候我就多给了他200块钱,他就颤抖着冲下车抱住我,还在哭!等我看着他驾车离开的时候…哎呀卧槽,我书呢!我还巴巴给人家上课呢…我后来回忆应该是丢在机场了。
所以我有的时候一直在想,那些一时冲动的、早有预谋的、报仇雪恨的、利欲熏心的,生性残暴的,无论他们伏法临刑前表现出来的是什么状态,我都觉得他们在后悔!今天跟大家一起翻开几个案例,看看他们临行前都说了些什么!第一位:李士源,黑龙江大庆人2017年12月15号执行死刑。我一直觉得这个案例特别无奈,这个哥们儿真的是个很仗义的人,包括最后看他的视频,我依然觉得他本性纯良!其实整个事件跟他一点关系没有,他刚在理发店剪好头发出门,看到一个朋友在KTV门口受伤倒地,说那几个人刚开车走,他就带着这个朋友上了自己的吉普车。在追逐的过程中,李士源想要逼停对方车辆,发生了刮蹭但是双方都没有停车。他就并行多次撞击对方车辆,对方车辆失控翻出公路引起自燃,导致车内三人死亡!我估计在这一刻,李士源都不知道他那个朋友为什么被打!其实就是在KTV里面选小姐陪酒,争风吃醋!
第二位:李广均,江苏丰县人2007年12月20日,被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这个鬼真的是罪大恶极,17岁娶妻生子,后因家庭琐事离婚。再婚后又生了一对龙凤胎,本来生活美满。结果强奸邻居妻子被判刑7年,1年之后第二任妻子改嫁,刑满释放后去妻子妹妹钟美月开的饭店要人,两人发生争执李广均当场将钟美月刺死之后逃往甘肃,一路奸杀劫掠!2006年9月24日,在张掖市割喉路人孙彩霞并奸尸,10月10日,在永登县用砖头拍死路人王赛芳并奸尸。10月12日在榆中县用砖头拍晕路人吴桂红并实施强奸。10月17日流窜至陕西省宝鸡市用石头砸死路人贾利娟并奸尸,10月24日在灵宝市用砖头拍死路人马花鱼后掠其财物并奸尸,10月26日流窜至310国道偃师洛河桥中断,将路人牛占聪推下桥后掠其财物,欲实施强奸时被人发现喝止继续逃窜。10月27日在巩义市用啤酒瓶击打路人贺冬瑞,又用破碎的啤酒瓶猛刺对方颈部,并掠其财物实施奸淫。11月5日在开封兰西收费站胁迫强奸马艳双后,用剪刀割喉导致马艳双当场死亡并掠其财物,同日3小时后被三门峡市警方抓获。我对此人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我们来看看他当年的采访录像!就是大家不要看他现在谈笑风生,其实内心充满恐惧。他以吓唬别人来掩盖自己,这种人我不相信他会悔改,但是我觉得他依然会有一丝后悔。
第三位:药家鑫,陕西西安人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1年6月7日被执行死刑,那一年只有21岁…当年这个事件舆论沸腾,所以大家都还依稀记得一些轮廓。2010年6月买车、7月拿到驾照、10月出事。就这么短短的3-4个月,我觉得父母也会非常后悔给他买这辆车。10月20日深夜药家鑫独自驾车撞倒26岁骑行电动车的张妙,下车后发现伤者疼痛呻吟,在没有与对方发生任何对话的情况下,因担心此后对方不断索赔而痛下杀手,连刺数刀之后逃逸,在逃逸的过程中因过于紧张又撞到行人,想要再次逃逸被附近行人抓获,交与公安机关。因为第二次事故较轻,责任明晰。所以很快处理赔偿就被释放了,但是另外一边又有其他民警在处理“张妙”的案件。直到10月23日,药家鑫才在父母的陪同下投案自首。
第四位:刘云安,黑龙江青冈县人2015年4月29日被执行死刑,这一次咱们先看一段视频,如果你不知道任何前因,你会觉得这爷们儿也是一个很厚道的本分人,而且很通情达理,不光他自己,他这一家兄弟姐妹都很纯良、感情很好,很真挚!他也一再强调对不起姐姐妹妹,他这一走家里的负担就更重了。我坚信他自己现在是后悔,姐妹几个也极为伤心惋惜,但都已无用。那刘云安到底做了什么呢?在河南许昌杀了四个人,等于说是一个灭门惨案。自己的女朋友、女朋友的男朋友、还有女朋友与前夫所生的一子一女。这两个孩子女孩9岁,男孩7岁。听到这里呢,我们又会觉得跟前面视频里告别的刘云安对不上,怎么会如此丧行病狂的对两个无辜的孩子下手呢?那整件事就要从2011年2月说起,这刘云安确实也因盗窃罪有过前科,刑满释放之后就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女朋友叫做陈爱勤,这刘云安挣扎半生年过40,从来没有尝试被一个女人爱的感觉,一下就动心了,这陈爱勤呢,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刘云安也不在乎,他是真的很想有个家能就此安定下来。两个人电话短信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刘云安一瞬间感觉自己有了老婆孩子,就责任心爆发想我一定要拼命赚钱养家,让老婆孩子都过上好日子!就把陈爱勤带回了东北老家,也给三个孩子安排了寄宿学校,为了给孩子们筹集学费,刘云安东拼西凑,又把老家仅有的20亩地租出去,筹集了8000块钱!他妹妹还提醒他说:这女人咋样?能不能跟你安安稳稳的长久过日子?你别让人给骗了!刘云安感情挺好,她对我也挺好!如果真骗了就骗了,就当资助三个孩子上学了!然后这个时候呢,陈爱勤就总是焦躁不安的接到一些电话,说大女儿在学校总惹事,几个孩子不在身边还是不行!那刘云安说那就接回来呗,咱一家五口一起多好啊!就开始到处凑钱回河南想着接孩子们回来,这刘云安隐约知道陈爱勤有个表哥叫冯现伟,两个人回东北的这段时间呢,一直是他在帮忙顾孩子,就说咱得请人家吃个饭感谢一下。这一吃饭不对了,这表哥的种种举动…他就不太像表哥。摸摸手、搂搂腰、眼神整的还挺骚…就连陈爱勤上厕所他都要跟着!刘云安说女人上厕所你去干嘛?就把冯现伟给拦下来!回去之后刘云安就问你俩到底啥关系啊?陈爱勤表哥呀,哎呀你别瞎想,就是表哥!刘云安看看手里这五张火车票,想哎反正明天就回去了!表哥就表哥吧!回了东北之后刘云安东奔西跑开始给三个孩子安排学校,自己也拼命出去挣钱养家,妹妹有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说你这媳妇家里外边啥啥不干,你给他养着孩子,他自己连内衣内裤都不洗?刘云安也不在意,他很珍惜现在的生活!没过多久他发现陈爱勤总是偷偷打电话吵架、哭!他甚至都有听到过电话那边是冯现伟的声音,也尝试着询问,但是陈爱勤也不肯说具体情况。刘云安也不敢再追问,因为这个时候陈爱勤已经怀了自己的孩子!第二天一早陈爱勤提出分手,刘云安当然是尽力挽留,陈爱勤说这样吧,我去一趟北京,如果最后选择了你,我就再也不动了,好好跟你过日子!如果我选择了他,你给孩子花的钱我想办法还给你!刘云安说可以,我把路都给你留着,你自己选!陈爱勤离开后,刘云安独自照顾三个孩子,一段时间之内了无音信!然后就有朋友打电话问他说:你跟陈爱勤到底咋回事,人家现在都跟冯现伟过上了!刘云安一听心里不是个滋味,就给陈爱勤打电话!对方支支吾吾,说那我回来跟你说吧!结果陈爱勤回到东北接了孩子,招呼也没打就走了!刘云安当然非常伤心失落,诶!一个多月陈爱勤突然来电话了!说你给我汇点钱?刘云安说:我为什么要给你钱啊?说这不孩子回来又要重新安排学校,另外又租了房子嘛!不是!那我现在跟你也没关系了,你怎么还能再来问我要钱呢?我没有这个义务呀!陈爱勤说那我也没说不跟你过呀,只是我们没法在东北跟着你,气候、水土、吃饭,都不习惯!你要是愿意回许昌,咱就还在一块儿过呗!其实刘云安也明白,这女人信不过!但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因为真的孤独怕了,太需要一个家了!而且他自己觉得跟那几个孩子也有了感情!这刘云安又凑了三万块钱,奔赴许昌!到了许昌租好房子,就用剩下的钱投资做小生意,想带着陈爱勤一起种蘑菇。刘云安里里外外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蘑菇!发现完全跟他想的不一样,陈爱勤整天出去打麻将,刘云安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两个人就经常因此拌嘴吵架…这陈爱勤突然变脸,让冯现伟带了几个人过来要赶刘云安走!冯现伟就当面问陈爱勤,你俩到底啥关系?陈爱勤说没关系,就是让他过来帮我种蘑菇!刘云安完全没想到她能说出这么无情无义的话一下就火了,摔门而去!他这一走,冯现伟就住进来了。等过几天刘云安再回去,冯现伟说你又想找事是吧?刘云安说这他妈是我花钱租的房子,冯现伟说陈爱勤不是跟你说了嘛,跟你没关系了!你还回来干啥呀?然后转头对着陈爱勤说,来你喊声老公,让她知道知道咱俩啥关系!刘云安说我他妈弄死你你信不信?然后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要砍冯现伟,这一男一女眼看要吃亏,骂骂咧咧的往外跑。这反反复复搞了很多事情,总之意思就是让刘云安自己认倒霉,赶紧回老家…最后一次冯现伟找了一个大哥叫做“史建民”带着五六个人和陈爱勤,连吵带闹推推搡搡就生拉硬拽把刘云安赶走。刘云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说:陈爱勤你可真阴毒,你算是错完了。几天之后刘云安找准时机带刀翻墙,隐约还能听到两个人在对话,刘云安怕有声响脱鞋上楼。就听到俩个人对话,说!爱勤,马上就过年了,要不你再给老刘打个电话,看看他手里有没有钱,要是有钱你就给弄过来,过完年再说!这话音刚落刘云安踹门进屋提刀对着两人一顿连劈带砍…突然听到背后有响动,刘云安猛然回头正好跟陈爱勤的小儿子四目相对,进屋一看,二女儿也在!刘云安挣扎在三还是下了毒手,这大女儿住在学校宿舍算是躲过一劫!刘云安看着两个孩子的尸体,那个男孩就一直不闭眼,刘云安就过去用手上下给他摸了三次,刘云安说辰辰你是冤死的,叔叔也很喜欢你,但是我没办法。你闭眼吧,叔叔会给你个交代的。之后呢,刘云安逃回东北在吉林长春落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UDRNp0vBD0/hqdefault.jpg)
鬼胎意思 在 祖寧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구미호뎐/Tale of the Nine Tailed/九尾狐傳:故事講述名為李硯的九尾狐等待心愛的女人輪迴投胎轉世,雖然遇見相貌相似之人,對方卻無他的狐狸珠,而那女人還是尋奇類的PD,緊抓著他不放,兩人因而展開奇妙的因緣。
#九尾狐傳 #李棟旭 #Gumihodyeon
🔖各節看點
00:00 兩萬訂閱Q&A募集
00:31 九尾狐傳10
00:39 飾演不可殺伊的演員是誰
01:12 韓國虎眉民俗故事
03:33 會想戴虎眉看前世嗎?
03:50 李朗母親變餓死鬼的意思
05:08 李朗擺脫奴役合約的契機?
06:00 令人沉迷的美夢
07:20 李硯送艾草的原因
08:23 其他橋段閒聊
主演:李棟旭(Lee Dong-wook)、曹寶兒(Jo Bo-ah)、金汎(Kim Bum)
📺本集為劇光燈系列
專講戲劇的單元,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戲劇
那就不要猶豫按下訂閱了!開啟小鈴鐺不錯過任何戲劇新片吧!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
✦祖寧 IG搜尋 / ning_twins0125
https://www.instagram.com/ning_twins0125
✦合作邀約請來信:twinszuning@gmail.com
-
✦Podcast聽聊劇:
Appla用戶: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513288553
sound on:https://player.soundon.fm/p/563ed9ad-3de2-4454-b979-890eb8a9b159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3B8eaxOJeyRexedVw6mCrO
google播客:https://bit.ly/3fHV8Mm
kkbox:https://pse.is/38ttwd
-
✦加入LINE官方帳號,立刻收到影片推播:https://lin.ee/4StYEV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bL9J9spyr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