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圖解日本股神的技術線圖投資法】
今天難得有空來跟大家分享一本剛上市的新書,這是一本翻譯的著作,內容是在說明一位擁有40年股市交易經驗的日本股神:相場師朗,是如何透過技術分析來推測股價後續的走勢。
書中的內容在趨勢判斷上是透過短均線由下往上突破長均線,且雙均線都同步向上稱做是:鳥嘴(上漲趨勢)的型態,反之,當短均線由上而下跌破長均線,且雙均線都下彎時,則稱為:反鳥嘴(下跌趨勢)的型態,其實這個就是我們過往在技術面上所學到的「黃金交叉」及「死亡交叉」,但在此書裡更加強調均線的趨勢方向,並非只是看到「均線交叉」就是確立方向的訊號。
另外,這本書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只要學過技術分析的人,都一定有讀過的「酒田戰法」組合K棒型態判斷,如:紅三兵、上升三法...等,但畢竟酒田戰法已是二百多年前的產物,「到底這樣的組合K棒判斷是否還符合目前現代股市走勢慣性呢?」 我相信許多學習技術分析的夥伴,可能多數人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書中將會透過回測的方式告訴你答案,以及後續該如何修正才能持續在目前的股市中活用。
在我個人的讀後感受上,覺得這是一本輕量型的技術分析書籍,適合新手投資人進行閱讀,因為裡頭在「組合K棒」及「均線型態」的說明上,皆有附圖說明,雖然是一本譯本的書籍,但在內容敍述的文句上,並沒有像有些翻譯書籍會有的生硬感,非常容易就能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現階段這本書在各大網路書局都能找到,如果您有喜歡上述所提到的書中內容的話,不妨可以買來做為假日放鬆充電時的閱讀書籍。
圖解日本股神的技術線圖投資法(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2283
鳥嘴型態 在 京都旅遊研究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還記得之前向各位善男子善女人介紹的「アマビエ」(amabie)嗎?想不到日本厚生勞動省也採用惹,這可是官方認證呢😂
「アマビエ」(amabie)=江戶時代出現在熊本地區的妖怪,型態為長髮、鳥嘴、三支尾巴,據說看到這妖怪的畫像就不會得到瘟疫,同樣傳說的還有「神社姬」。
幕府這作法顯然年輕人接受度很高覺得很有趣(本來就是針對年輕人才搞這招)。但也有草民覺得幕府只能搞出這些玩意很廢,更有刁民覺得乾脆讓「アマビエ」擔任厚勞省大臣好惹(明顯為倒幕言論)至少幕府現在不是佛系防疫,是妖怪系防疫了😂
鳥嘴型態 在 陳若溱の烘焙實驗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再聊一下蛋白霜!!!
【閒聊蛋白霜】
當我們在做蛋糕時,常常會有很大的疑惑,蛋白霜的打發方式為何不同﹖﹖有的食譜或老師告訴我們糖要一次加,有時又要分兩次加,有時蛋要冷藏過,但有時卻要你把蛋白加溫打發。
其實糖加入蛋白的時間點,一次下或分二~三次下,對於我們想要的蛋糕口感和空氣拌入的量多或少都會有影響的,但也並沒有誰對誰錯的,而一般蛋白最佳的打發溫度是在17℃~22℃的溫度帶是最佳的,溫度過高蛋腥味就容易被打出來.
而蛋白霜依製作方法不同,可分為將蛋白加入細砂糖後打發的《法式蛋白霜》、加入糖漿再打發的《意大利蛋白霜》、以及隔水加熱打發的《瑞士蛋白霜》三種。前者是用於烘烤分蛋海綿蛋糕體,後兩者是因為在打發的過程中會加熱,可用於製作保存期較長的奶油或者慕斯類糕點,或用於造型蛋白霜糕點。
一、法式蛋白霜<Meringue Française>
這是最基礎的製作蛋白霜的方式。只要將細白砂糖和蛋白打發即完成。通常會與麵糊混拌,打發方式會因甜點混拌或烘烤的需要略有不同。打發後的量多,但重量最輕,口感也是最綿細的,入口即化。
【狀態】氣泡量大、堅硬
【蛋白量:糖量】蛋白1:糖0 - 1.5
【消泡程度】蛋白容易消泡
【外表】霧白
【製作方法】
1.快速打至大量粗大泡沫
2.加入少量糖約1/3~1/2
3.中速打發至三角尖狀(約5~6分發)
4.加入剩下的1/2糖
5.再加入剩下1/2糖
6.中高速打至三角尖狀(約8~9分發勾起蛋白呈鳥嘴狀)
【製作小撇步】
1.蛋白用快速稍微打起泡再加糖
2.蛋白最好冷藏,不易打發但穩定
3.糖量較多時須分次加糖,糖少可一次下或分2次
4.蛋白顏色會變白皙有光澤且堅硬
5.分次少量加糖有助蛋白安定、增加硬度
6.若一開始就加入大量砂糖,蛋白會變黏稠不易拌入空氣會較難打發
二、瑞士蛋白霜<Meringue Swiss>
將蛋白和砂糖一邊隔水加熱攪拌至50℃,糖完全融化後再開始打發蛋白。製作出的蛋白霜流動性高,口感也較紮實,可以拿來裝飾用火槍燒烤,或低溫烘烤做成蛋白霜餅乾。
【狀態】流動佳、安定
【蛋白量:糖量】蛋白1:糖1.5 - 2
【消泡程度】蛋白不易消泡
【外表】白皙
【製作方法】
1.蛋白冷藏一夜
2.將糖、檸檬汁和蛋白混和,隔水攪拌至蛋白升溫到60℃離火
3.攪拌機高速攪拌至蛋白降為室溫,表面光滑而有光澤。如要長時間保持不消泡,可用低速再攪拌2~3分鐘
4.擠入烘焙墊中 100度低溫烤2~3小時(Meringue馬林糖)
5.出爐放涼後密封保存
【製作小撇步】
蛋白與全部的糖一起加熱至50~60℃,至糖完全融化後,放回攪拌機上打發
三、義大利蛋白霜<Meringue Italienne>
義大利蛋白霜利用煮至118℃的糖漿緩緩加入打發的蛋白中繼續打發,過程中能間接將蛋白燙熟,並隨著攪拌發泡的時間開始產生黏性,這和明膠的作用有點相似。
已發泡完成的蛋白霜,能維持堅硬挺立的程度,只要作法正確,義大利蛋白霜無論時間經過多久都不易消泡。
而也因為義式蛋白霜有不易消泡的特性,所以製作慕斯時師傅會使用義式蛋白霜來增加輕盈口感;而不是選用法式蛋白霜,因法式蛋白霜短時間內就會消泡,回復成蛋白液,和慕斯混合在一起會形成黏稠、不滑順的口感。除了口感問題之外,義式蛋白霜因為加入高溫糖漿至蛋白打發,完成的蛋白霜已經殺菌完成,所以可以直接加入慕斯中食用;而法式蛋白霜則需要再經過烘烤才能食用。
【狀態】安定
【蛋白量:糖量】蛋白1:糖2(水量為糖3-4倍)
【消泡程度】蛋白非常不易消泡
【外表】霧白
【製作方法】
1.糖漿煮至110℃軟球狀時,蛋白以高速打至濕性發泡
2.當糖漿溫度煮至118℃,緩緩倒入蛋白中以中速打發
【製作小撇步】
★118℃糖漿很燙,請務必注意
★糖漿請在攪拌缸與攪拌器中間縫隙中倒入,冷卻黏缸壁則無法打入(可用噴火槍將攪拌缸加溫,使糖漿掉落)空
★如果蛋白和糖漿量太少,也可先停機再倒入蛋白,用球狀拌勻後再移回攪拌機繼續打發
蛋白霜~~雖僅僅只是蛋白加入細砂糖拌入空氣,卻可以織捲出蓬鬆細綿的蛋白霜。我們把蛋白霜的輕盈本質和甜白的表面顏色跟雲與雪聯想在一起,一口吃下的卻是上百種不同的口感變化:檸檬派上 (lemon meringue pie) 蓬鬆堆疊的甜霜;外表甜脆,卻於舌尖上鬆落的馬林糖;熱烤阿拉斯加(Baked Alaska)上那層燒炙上色的雪山;以水波輕煮蛋白霜後澆上匙英式奶醬,漂浮蛋白島 (île flottante) 加倍輕盈清爽;帕芙洛娃 (Pavlova) 與蛋白霜蛋糕 (meringue torte) 則分別以圓整與層疊詮釋烤焙蛋白霜的風采。它是混於慕斯或義式冰淇淋 (gelato) 中,使口感更為絲滑的因子,也是希布斯特奶油(Crème Chiboust)帶有一絲Q彈的原因。蛋白霜是襯職的配角,無論是蛋糕、慕斯、奶油霜還是鮮奶油,拌進一點蛋白霜後等同於添加了或輕盈、或蓬鬆、或絲滑。它也能是閃亮的主角,可以烤,也可以煮,與季節鮮果、鮮奶油搭配後就是簡單的甜點,烘烤過後的各色核果也是絕佳。
烘焙歷史上,蛋白霜的應用相當早,第一份有紀錄的蛋白霜食譜出現於1604年的牛津郡,而後收錄於食譜《Elinor Fettiplace’s Receipt Book》之中。直至19世紀早期,烘烤蛋白霜時皆以湯匙塑型,著名的法國甜點師傅 Antoine Carême 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以擠花袋與花嘴擠出各種花樣蛋白霜的人。我們藉著持續攪打蛋白來使蛋白質展開 (unfold),接著這些蛋白質則沿著被打入的空氣結合成新的,具有質量的結構來包覆空氣,形成了蛋白霜。而所加入的細砂糖除了增添風味,也因具有滲透壓、能吸收蛋白中原有的水分,所以可使蛋白霜保持穩定,氣泡也更為細緻。義式蛋白霜之所以會較法式蛋白霜來得不易消泡,部分是因為前者的含糖量較多的緣故。
不同型態的蛋白霜幾乎能代表所有甜點的口感,滑、輕、軟、脆、軟,在舌尖上各有各的靈動鮮活,選個耐用的鋼盆與打蛋器,備好新鮮蛋白與細砂糖,不必太害怕失敗,蛋白與細砂糖都是實惠的東西,但能親手拌打出雲朵,這可是值得一試再試的不是嗎?
#克服周先生的召喚
#用烤肉叉撐住眼皮終於完成了
#來去全國敗家順便吃個東石鮮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