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萍
一個人口只有1萬8千人的鎮
4月打電話去鎮公所詢問相關事項,居然一問三不知,電話還轉了幾手,10年前就已經開辦的活動說! 公家單位最後,叫我自己打電話去問主辦人……
原本計畫八月要去參加這個台灣獨一唯一的遊行,無奈又因疫情而作罷
鳳林,很久很久以前住著原住民,有泰雅族跟我們阿美族,叫Marlimu,是「上坡」的意思,地處花東縱谷,也是花蓮縣的中心。
鳳林,是東部客庄大鎮,客家人墾殖花東最早在1853年。日治時期,日本人開墾花蓮來此,以種植菸葉、茶葉、甘蔗為主,認為客家人較為勤勞,所以1906年-1930年間,廣招台灣西部客家移民來此開荒闢地
鳳林,在台灣日治時期「皇民化計畫」下,在此建立日本移民村
鳳林,是台灣四大慢城之一,感覺人口老化的地方
鳳林,是台灣僅存有菸樓的地方
鳳林,有著台灣其他地方沒有的一種「 特產」很誇張的特產-校長
製菸產業沒落後,留下一堆廢棄的菸樓,建築老舊宛如廢墟,久而久之,社區裡繪聲繪影的流傳起各種傳說……。2012年,當地民眾突發奇想,舉辦「迷路菸樓•百鬼夜行 」活動,居民打扮成妖魔鬼怪繞街遊行,就這樣帶給遊客全新的體驗,鳳林慢城旅遊,於是一炮而紅
一年一年就這麼辦下來
農曆七月鬼門關開的第一個週六
鳳林北林,千人扮鬼大遊行……繼續期待中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蔡阿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拍攝時間2021年4月)還好有趕在疫情爆發前,完成花蓮神社的拍攝!花蓮真的太大了,我們去了兩次才完成,花蓮神社最特別之處,在於完美地融合了台灣在地文化!大家筆記起來,疫情過後納入出遊走訪名單!😁😁😁 全世界下載突破六千萬的貓咪大戰爭繁體中文版6週年紀念! 2021年6月25日(11:00)~7月...
鳳林 原住民 在 SU YANG , 蘇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和明天「哈娜麥莎微醺時刻」的特別來賓,開心邀請我的好朋友,來自太魯閣山林裡的音樂獵人 ~一好·屴夯 Lihaw Lihang!
在2019年得到台灣流行音樂原創大獎原住民的首獎之後,我在花蓮參加Ado 阿洛的演唱會遇見了他,立馬就邀約他上了我的節目,再加上他的製作人是吉他詩人 董運昌老師,也是我的老友,就更多的互動⋯;當時他只完成了EP,我記得去年還帶著他們的樂團到我節目現場演奏,非常的喜愛他們整個大地風格的音樂風格!❤️
經過一年的籌備製作,特別是經過龜毛製作人董運昌老師之手,這一張專輯呈現更多元豐富的曲風,融合傳統古調,太魯閣族的民謠,當然也有董老師最擅長節奏藍調、靈魂樂、甚至也加上了我的電音歌劇魅影(蠻酷的混搭🥰🥰😜😜),音樂性豐富多元!值得大家收藏分享!
與一好·屴夯的互動認識中,真的打從心底佩服他!
他在經過多年都市的打滾,最終回到自己的部落,用音樂傳遞他對母親以及土地的愛;他的第一首的母語創作就是獻給已經在天上的媽媽,只是很單純的想念媽媽,卻開啟了他母語創作的音樂之旅~。
另外一個令我動容的是,他的「走百岳唱百歌」的行動~~,一好·屴夯背著他的吉他,爬上台灣百岳,唱著他的母語創作,不單單唱給他的母親夜唱給天地之間⋯,這真是我聽過最浪漫的情歌行動!
甚至他的「大禮部落音樂會」,參與的人是要跟著一好,背著行囊爬三個小時的路程,到最靠近月亮的地方,在群山的包圍,在營火旁⋯才能聽著泰雅音樂獵人一好·屴夯的歌聲,享受山林的同在⋯。
是不是很有畫面⋯,我真的會把身體練好,我一定要有一次跟著一好·屴夯去特別的「大禮音樂會」,一起用靈魂唱出我們對天地以及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的感念~!
這一張專輯,每一首歌都會牽動你的思緒,當你閉起眼睛,彷彿你就看到太魯閣峽谷、大冠鷲在空中飛翔以及英挺的太魯閣獵人的身影⋯。
親愛的朋友,今天和明天晚上八點一定要準時收聽哦!
🙏🌹🙏🌹🙏🌹🙏🌹🙏🌹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65集 8/14播出
一好·屴夯《御風而行》專輯音樂
1、 大小獵人
2、母親的話
3、如果只是如果/feat 蘇婭
4、河岸
66集 8/15播出
1、御風而行
2、美麗的茉莉花
3、I Say 嘿
4、母親的話 /鳳林國中(阿卡貝拉清唱)
🪶🏔🦅🪶🏔🦅🪶🏔🦅🪶🏔🦅🪶🏔🦅
「御風而行」專輯介紹
「 風的獵人~
站在太魯閣群山峰頂,我宛如冠鷲,御風而行 」
『御風而行』
命名為風,是因風,無所不至—「情念所之即意志所至,雖不見身形,然無處不顯」。
This album takes its name from the wind. For the wind is omnipresent: its emotions reach wherever it wills, and it is found nowhere and yet everywhere.
御風而行,源自對太魯閣的群山、大海與峽谷的敬畏、嚮往,與對母親的無盡想念,
“Flying on the wind“ embodies my respect and longing for Taroko’s mountains, seas, and canyons, and my endless longing for my mother.
專輯創作核心圍繞著「思念」,在這份思念中,有著對自然與環境的深刻反省。
“Longing”, the heart of this album, comes with a deep reflection on nature and our environment.
土地是根,透過音樂,我們想讓聆聽者,都能省思到:『吾輩如我,還能為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留下些什麼?』
The land is where our roots are. We want our listeners to reflect through our music: What can someone like myself leave behind for the people of this land?
古調歌謠,承載了這座峽谷的歷史,與父執輩和古老部落的記憶。
Ancient ballads carry both the history of this canyon and the memories from my father’s generation.
身為Truku之子,透過傳唱百年,源自峽谷的神秘古調,在群巒疊嶂中,以音聲傳承,化為銘記。
As the children of Truku, we sang and passed these mystic ancient ballads on for centuries, enshrining the music in the mountains from whence it came.
古調可以用新的視野來檢視,並用新的音樂加以詮釋,
Ancient ballads can be looked at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nd re-interpreted through the lens of contemporary music.
因為時間如風,世界如不斷拍顫的鷹羽,一個世代,會有一個世代的傳奇和美麗。
As time passes like the wind, the world resembles an eagle’s ever flapping wings, each generation its own unique legend and beauty.
誠如歌者所言:『我的歌,始於母親對祖母的思念、更有我對母親的思念。
Like the singer said: “My songs originated from my mother’s longing for my grandmother, even more so from my longing for my mother.
而思念的力量,轉化為大冠鷲乘風飛行,用跨越世代的眼睛,看顧太魯閣山海地貌、』
The power of longing will turn into crested serpent eagles in the wind and watch over Taroko’s mountains and seas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與祖靈並肩攜手,眷戀與照拂著,一同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部族與摯友們。
Joined by our ancestors, they will remember and look after the tribes and friends living on this land.”
誠品專輯介紹連結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3262342682056266005
一好·屴夯 臉書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hao.yi.73345
🕊🕊🕊🕊🕊🕊🕊🕊🕊🕊🕊🕊🕊
每週六每週日晚上
20:00-21:00 Alian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每週六日晚八點
歡迎跟我蘇婭一起聽聽音樂
談談心 小小微醺一下 🥂🍷🥃🌹
App下載「Hinet Hichannel」
「Alian FM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
(手機電腦都可以聽)
http://alian963.ipcf.org.tw/programs_view.php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隨選節目網址~可以點選你喜歡的節目收聽)
❤️🧡💛💚💙💜🤍🧡🧡💛💚💙💜🤍
鳳林 原住民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畜牧大廠卜蜂原訂去年要在花蓮鳳林設置養雞場,引發軒然大波,為降低新設畜牧場與地方居民的爭議,#花蓮縣政府 擬訂定《#花蓮縣新設置畜牧場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已送入縣議會審查。
當地居民今(13日)舉行記者會,要求應規範 #新設畜牧場 距離住宅、農舍500公尺以上,並保障原住民傳統領域的諮商同意權,居民擔心若自治條例規範不足,未來卜蜂案的衝突可能重演。
立委陳椒華也建議農委會,應通盤檢討《畜牧法》相關規定,以免各縣市規範不同,造成畜牧業與居民爭議不斷。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鳳林 原住民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拍攝時間2021年4月)還好有趕在疫情爆發前,完成花蓮神社的拍攝!花蓮真的太大了,我們去了兩次才完成,花蓮神社最特別之處,在於完美地融合了台灣在地文化!大家筆記起來,疫情過後納入出遊走訪名單!😁😁😁
全世界下載突破六千萬的貓咪大戰爭繁體中文版6週年紀念!
2021年6月25日(11:00)~7月23日(10:59)期間內週年活動舉辦中!
只要登入遊戲就可獲得豪華獎勵與限定角色,只有現在快來下載遊戲確認吧!
►立即下載:https://app.adjust.com/1v45rci
►貓咪大戰爭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yankoTW
►貓咪大戰爭官方YouTube頻道:https://ppt.cc/fsEbcx
【蔡阿嘎尋找台灣神社系列2:花蓮】
[壽尋常高等小學奉安殿] 00:56
壽尋常小學校創立於大正3年(1914年),校園內的奉安殿奉遷式日期不詳,原是奉祀日人文人菅原道真,今則改奉我國的土地公,該祠的建築除屋頂被改成中式燕尾,其他則仍維持原有的日本樣式,十分具有特色。
最特別的是,奉安殿側面有「五七の桐」徽飾。五七の桐紋慣例上是屬於首相或內閣專用的徽章,僅次於天皇的「菊の御紋」,這也代表此處曾是日本政府的官方建築。目前台灣僅存的奉安殿很少,即使在日本國內也不多見。
[豐田神社] 03:34
豐田神社是臺灣日治時期官營移民村-豐田村(今花蓮縣壽豐鄉豐裡、豐山、豐坪等三個村)的神社,當時為了這些來自日本的移民,因宗教上的需要,在豐田村的森本聚落內於大正4年(1915)鎮座,社格為無格社,祭神為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二次大戰後被改為碧蓮寺,改供奉釋迦牟尼佛及不動明王,後來原神社建築於1958年毀於溫妮颱風,之後當地居民就地取材蓋小屋繼續供奉釋迦牟尼佛及不動明王,後續又落成並增祀五穀爺、母娘宮、媽祖娘宮。
[新城天主堂] 06:54
新城社所在地一帶,過去曾立有日本當局跟太魯閣族衝突事件的紀念碑,後來在昭和12年(1923年),新城社落成鎮。二次大戰後,有傳說國民政府派士兵拆除神社,結果士兵發瘋而無人敢利用神社土地的故事。1964年聖奧斯定詠禮會出資,以天主教會花蓮教區名義買下神社土地興建天主堂。
[台肥溝內社] 12:30
是1939年設立的「日本鋁業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的構內社,即為「場內附屬的神社」,二戰時期為重要戰略物資「鋁」的生產工場,是將從菲律賓運來此處的原料加工後,憑藉鄰近港口的地利之便,再將鋁送至日本製成神風特攻隊所使用的戰機。
[林田神社] 15:28
為無格社,日本官方於今花蓮縣鳳林鎮設立官營移民村-林田移民村,為了撫慰移民不安之情緒,在移民村內興建有佛教的布教所、神道的神社,林田神社於大正4年(1915年)鎮座,是移居來臺的日本人原鄉信仰之開端。
林田神社的布局,在一鳥居與本殿之間的參拜道上分布二鳥居與石燈籠,鳥居的型式為神明造、石燈籠的型式為春日型,神社的本殿坐落於三層臺基之上,臺基與玉垣為日本時代保留至今的遺構,在歲月的摧殘中顯得特別珍貴。
[哈拉灣神社] 16:50
現址為樂合基督長老教會,日治時期於今花蓮縣玉里鎮樂合里下撈灣社(戰後改稱樂合)建有下撈灣祠。現位於部落南方的山坡上,相關資料十分匱乏,名稱也只是暫時以地名加以稱呼。鎮座時間、祭神均不詳,因此也有人推測下撈灣社是其他神社分靈出來的「大麻奉齋殿」,或者是某間神社的遠距離祭拜設施「遙拜所」。
今日神社大部分遺跡已消失,神社本殿的位置被改為集會所,不過有趣的是,除了保留下兩個頗具規模的石燈籠外,還有一個經過數次整修的鳥居,這個鳥居早已沒了日本味,更多的是濃濃的原住民風。
[玉里神社] 20:09
玉里神社為當時花蓮南區相當重要的神道教信仰中心,社格為無格社,昭和3年(1928)鎮座,祭神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開拓三神(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大國魂命)。目前神社遺跡留有2座鳥居、17座石燈籠與參拜道等,並有一座表忠碑。
二戰後,日人撤離臺灣,加上信仰的不同,神社空間一度成為居民承租改為農田使用,而部分設施則遭人為破壞,玉里社傾頹於雜草樹林之間,表忠碑亦被民宅包圍。民國98年,一群熱愛地方文史的玉里鎮民自發性組成玉里神社志工隊,展開玉里社的保存維護行動。經過數次清掃,清理出本殿與拜殿的遺構,扶正傾倒的石燈籠,並清除參道上的蔓生野草,逐一展露玉里社原貌。
#尋找台灣神社 #蔡阿嘎 #花蓮神社和在地文化完美融合
#貓咪大戰爭 #貓戰 #貓咪大戰爭六週年
#蔡桃貴 #蔡波能 #嘎嫂二伯 #二伯
► 訂閱二伯&蔡波能:https://pros.is/2UncleYT
► 訂閱蔡桃貴:https://pse.is/TsaiGray2018
► 訂閱蔡阿嘎Life頻道:http://pics.ee/AGaLife
► 蔡阿嘎主頻道:http://pics.ee/AGaU2
► 蔡阿嘎FaceBook:http://pics.ee/AGaFB
► 加LINE好友:https://pse.is/GaLine
► Instagram:http://pics.ee/AGaIG
聯絡蔡阿嘎:
withgalovetaiwan@gmail.com
鳳林 原住民 在 愛玩客 iWalk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吳鳳:↓↓ 快訂閱 ↓↓ 現在訂閱 ↓↓這邊 ~愛玩客GO https://goo.gl/rCsQ0K?sub_confirmation=1
★『店家資訊』––––––––––––––––––––––––
花本家壽司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博愛街276號
誠信麻花店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中和路61號
馬告炒麵刈包
地址:花蓮市原住民一條街 (東大門夜市)
強蛋餅爆漿好滋味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明義街1-47號 (東大門夜市)
鯉魚潭風景管理處
地址:花蓮縣壽豐鄉環潭北路100號
幽靈餐車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明智街13號
Salt Lick 火車頭烤肉屋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中山路147號
更多精采獨家!在Vidol看的到!!
甘味人生 → http://bit.ly/TasteofLife
我的愛情不平凡 → http://bit.ly/TheMaskedLover
只為你停留 → http://bit.ly/JustForYouV
極品絕配 → http://bit.ly/ThePerfectMatchV
鳳林 原住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任何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手持解剖刀,在螢光顯微鏡下解析細胞的生命奧祕。某日,偶然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後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運用彩筆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而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玩人」。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住民生態智慧,而常回到母親的故鄉 —花蓮,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尋常的美景;更恣意揮灑畫布,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
對於外婆的依戀.對於光影的迷戀
温宛菁,台北人,但從小就和台灣東部有著不解之緣,對於光和影一直都有一種深刻的迷戀。記憶中,艷陽下,東部外婆家的樹木與光線交織而成瞬息萬變的投射,總能讓她蹲在樹蔭下癡迷許久;而對於外婆的依戀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外婆過世後,院子裡的草木就成為一種對人的追憶,宅院裡斑駁牆面上的海棠花在光與影、虛和實之間搖曳,彷彿是外婆的一生,即便身處困境仍然保持著生命中的彈性。
外婆是道地的傳統客家婦女,十九歲時隨著外公從西部到後山打拼,大半輩子就這麼在花蓮的鳳林小鎮上落地生根。宛菁印象中的外婆慈祥婉約,寡言多能,喜歡蒔花養草;外婆和外公好像比賽似的在前後院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時常跟著任教職的母親回鳳林的宛菁,在那兒度過了無數個寒暑假,就連小時候得了腸病毒,也是回到這個小鎮上休養。於是在這幢日式宅院綿生的記憶裡,外公的蘭花、外婆的海棠花,孕育出宛菁的第一件與第二件感人的作品。
不引人注目但保有獨特的美感與生命歷程
在油畫作品中,藝術家想要表現的不是壯麗遼闊的東部風景,而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小片光影。記憶中的花蓮生活,是從吃完中餐開始,趁著外公睡午覺的當兒,鄰家玩伴會聚集在蘭花架下玩沙泥。宛菁卻愛一個人踩著腳踏車,跑出小鎮亂晃,有時來到中央山脈山腳下,蹲在一棵棵不同姿態的大樹底下觀察光影,享受著光影交織的虛實心境。
藉由對於童年的回憶以及對於外婆的思念,宛菁循著外婆行走過的足跡,畫出當下心情的悸動。她說:「庭院裡牆頭上的那一株海棠花隨風飄逸,很像外婆的人生,不名貴不顯眼,但卻堅忍不拔,我的畫作中那種寧靜其實是在訴說外婆給我的安心感。」十二年前外婆過世時,宛菁感覺頓時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心靈支柱;直到如今,每次回到日式老宅院中,就彷若看見那位安靜的坐在屋子裡,將世界隔絕在外,專注踩踏著縫紉機的外婆。對於宛菁來說,這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光影。
從理性科學到感性美學
溫宛菁從小就喜歡塗鴉,小學到高中,常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得獎,但由於家族親人的期待而念了第三類組。從中興大學的生命科學系到台大研究所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再到中央研究院的基礎醫學研究,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總是讓她非常忙碌,幾乎鎮日窩在實驗室裡埋首做研究。直到幾年前的某個假日,媽媽請她陪著一位學生去「拉丁區畫室」學畫,沒想到啟動了她學習油畫的興趣,因此而遇見了油畫啟蒙老師—沈辯。相距這件事之前,宛菁最後一次拿畫筆是在大學時的國畫社揮毫,無疑的,油畫媒材對她而言是全新的接觸。只要周末得空,她就會趕到畫室習畫。沈老師指導的不只是繪畫創作上的技巧,還有對於美的感受和認知,還常下書單讓宛菁多方面接觸藝術領域。拿起油畫筆的那一刻,生命中最重要的光影—日式宅院、外婆的身影油然而生,於是就這樣陸陸續續畫出了記憶中的依戀。第一件作品「外婆的海棠花」讓她在畫中揣摩了許久許久,終至感動到落淚;第二件作品「外公的蘭花」也是她在忙碌的實驗室生活之暇緩慢地完成的。
30歲那年的低潮與轉機
實驗工作有段時間非常忙碌,以至於很久沒去畫室習畫。某天,沈老師捎來一個令宛菁驚喜的消息,沒料到擱置在老師家的畫作居然被某位畫廊經紀人欣賞,並問是否有意願辦個展。温宛菁和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時,只是一笑置之,但時隔半年後,因為夜以繼日的實驗工作和心理的壓力,讓宛菁的身體不堪負荷而造成胃出血,正好此時也被教授告知在中研院努力多時的實驗失敗。頓時,宛菁的心情跌入幽谷,原以為自己會一直順遂的走這條喜歡的路,沒想到在這時候遇到了瓶頸!人生的低潮讓宛菁有些喪志失意,此刻半年前的一笑置之湧上心頭,她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讓30歲的自己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於是便規劃了自己嶄新的人生方向——先畫出心中的感動吧!
與東部的機緣,被踢離原本的軌道
在研究所灰心喪志的那段時日,宛菁心中的鬱卒難解,於是常跑去她最熟悉的東部海邊沉潛,蒙受燦爛陽光的撫慰。沒想到因此慢慢地與東部的原住民部落有了連結,而開始認識了令她著迷的原民文化,起初是受人之託寫了東部的部落故事,後來因為東部發展條例的討論而變成義務志工。有一段日子,白天她在中研院趕實驗,晚上則是趕去參加「東部議題」校園巡迴的分享講座;而在NGO組織裡認識的老師也邀請她一起做宜花東的能源研究。諸多的機緣讓溫宛菁被踢離原本的軌道,嘗試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她認為自己並沒有放棄生物醫學研究,只是單純的希望透過展覽,將這些年對於東部的光影、親情的追憶呈現出來,將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文:金車文藝中心)
温宛菁簡歷:
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用螢光顯微鏡試圖解析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奧祕。某日,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玩人」。
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民生態智慧,常在東部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身邊的尋常之美,而恣意揮灑在畫布上。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與一起生活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