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在地 #也探索自我
謝謝美感細胞以及新北市教育局,
讓我們有機會協助新北市 #品德聯絡簿 的設計,
⠀⠀
透過每天都會使用到的聯絡簿,
帶著孩子們把視野放到新北在地文化特色上!
-
//你,對於自己成長的地方熟悉嗎?//
⠀⠀
藉由地方文化的探索,
透過故事與視覺設計將文化融入至品德聯絡簿 之中,
我們希望可以陪伴新北市國中生經歷不同階段的心境成長。
⠀⠀
設計行員 Yu-Wei Yang 汲取新北在地文化:
將 #瑞芳金礦、 #鶯歌陶瓷、#新莊官將首,
轉化為國中三年的心境樣貌,
幫助同學們淬鍊出美好青春的品德與人格。
⠀⠀
• 7年級|探索身心 x 尋找自我|採礦宛如一場 #探尋自我的旅程
瑞芳山城九份、金瓜石曾是尋找與開採珍貴黃金礦石的地方,象徵七年級學生開始發掘自我淺藏的樣貌,並在時間的累積下,成為珍貴的礦石。
• 8年級|嘗試改變 x 創造自我|用陶土逐步 #揉捏塑造自己的形狀
鶯歌是臺灣陶瓷的重鎮,也是陶土工藝的發展地。象徵八年級學生經過不同的經驗後,開始揉捏、塑形,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樣貌。
• 9年級|接納多元 x 展現自我|找到 #自己專屬的臉譜
官將首畫上臉譜,化身神明出巡的守護者。封面設計象徵即將再度出發的九年級各種面貌的展現自我,也可以包容多元面貌的他人。
-
110-1 新北市立國民中學
品德教育聯絡簿 設計團隊
專案統籌 ▏美感細胞 教科書再造計畫
視覺設計 ▏文化銀行 楊育維
插畫繪製 ▏鄭卉君、楊雅淇、涂恩華
合作撰文 ▏朱家安
出版單位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新北學Bar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12)八旬阿伯古早味 三輪車沿街煮麵茶 一位三重賣麵茶的老伯伯,每天晚上騎著三輪車,穿越大街小巷煮麵茶。阿伯說,不要想著一定要賺多少錢,掙一點夠零花,不需要跟孩子伸手,他就很滿足了。 店家資訊: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安慶街大智街口 電話:0932345334 (00:12:01)...
「鶯歌石故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Nuomi 諾米- 這塊形如鷹鷲的山巖巨石就是鶯歌地名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鶯歌石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鶯歌石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鶯歌石故事 在 鶯歌地名由來 :: 全台寺廟百科 的評價
鶯歌石故事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動岑宜在瑞芳學的幸福
初認識山長施岑宜是她擔任新北市黃金博物館館長時期,黃金博物館位於瑞芳,是金瓜石、水湳洞地區珍貴的自然生態、礦業遺址、景觀風貌、歷史記憶及人文資產的生態博物館,也見證了20世紀前半葉東亞礦業的經濟活動與歷史。
黃金博物館是西元2002年至2004年,前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館長吳進風參與規劃營運工作。當時,還曾與已經因為血癌過世的進風兄,一起勘查過荒煙漫草的博物館預定地。
歷任館長幾乎任職時間都是一年至兩年多,岑宜(2008-2009.06)是接任王騰崇先生,擔任第四任館長。因為採訪之故開始結緣岑宜。她雖在館長任內只有一年半的時間,後來,卻以一位來自都會區大半生都奉獻在瑞芳這個兼具山海景色,九份名氣勝過瑞芳的迷人小鎮,甚至,在「瑞芳學」找到她的幸福,也讓旅人找到幸福。
由於工作的關係,在岑宜卸任館長後,與之仍有聯繫。尤其,知悉她與山夫落腳金博館山腳下的水湳洞,人生的道路似乎找到一處安身立命的角落,即使有時候有些質疑與茫然。但,一路走來,無論是在水湳洞的社區總體營造、推動「山城美館」藝文、組織「不一鼓」村落團體、甚至現在力推的瑞芳學,都未曾背離其所學的城鄉規劃,甚至,身體力行的實踐。
因著資訊之便利,偏鄉的水湳洞的一草一木,鄰居的言行或吆喝,似乎一直在我未曾錯過的故事,甚至是神往仿效的對象。
甚至,曾經旅行台東、曾經跨海到中國大陸、岑宜的孩子陳果,從學步到入學國小甚至現在自學,與山夫爸爸牽著手漫步山徑、家裡所養的公雞又有何新發現、山夫請泥水師傅如何協助闢建所規劃的空間、陳果脫光衣服在海邊游泳,有如電影分鏡的畫面,就好像是住在我隔壁鄰居的日常。
山長原是只養兩隻狗、兩隻貓,不想生養孩子的頂客族,未料山城的土地與人際關係,讓她蛻變成兩個孩子的媽。岑宜帶著不一鼓和居民走出水湳洞,像「浮球」般與各社區交流。
在金瓜石山下的水湳洞定居,窗外面對陰陽海與黃金瀑布的美景。她一心想翻轉瑞芳小鎮風情,在火車站旁開新村芳書院、好事學田,牆上架著7個黃藍橙紫的「不一鼓」,曾是她推動山城居民情感連結的樂音,如今,成為老貨運行轉換為新村芳書院的敲門磚。在小紙卡寫上「息」字,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企圖實踐人與土地、環境的關係。
在新村芳書院規劃、落成、營運的過程,又是另一個令人驚艷的過程。「實踐」本身就存在許多的故事,也是值得分享的題材。我看到的,除了山長的堅持與弩力,其實,也有著山夫的支持與愛。
在圖像為王道、網路盛行當下,閱讀著山長的文字是溫暖的,也有著濃濃的人文關懷,一如她暖暖的關懷著瑞芳。我深深相信,為字仍有其魅力與力量,岑宜一篇篇的文字故事,在報紙副刊發表時,也是我與內人必定拜讀與分享的日常,我也成為新村芳書院的鐵粉之一。
在20多年前,曾經感佩、支持曾經是媒體同業的謝敏政,伉儷回到故鄉嘉義東石鄉一起實踐社區總體營造,那時候,正是農村社造風起雲湧之際,敏政與大姊等家人,說服鄉間耆老等,一起胼手胝足創設「船仔頭文化藝術基金會」,滿滿的是對於故鄉的愛。
類似的故事未曾中斷,岑宜大學唸的是輔大景觀設計系,畢業時正值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元年」,碩士唸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也是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博士。多年後,岑宜的「他鄉變故鄉」的故事持續上演。如同「不一鼓」漂流的心,因為與社區連結緩慢而扎實生根。
一路走來,甚至變成推動的瑞芳學,在聊著聊著的理想中,更讓我佩服的是山長的毅力、堅持、與實踐。來自天龍國的女子,來到小村落生活,跨出舒適圈才發現世界大不同。也因為跳脫框架,才有機會回頭看到社會是如何被建構。
瑞芳小鎮面臨的人口老化、少子、隔代教養、產業沒落與環保議題,正是台灣所面臨的困境與考驗。岑宜說,透過實踐希望找到解決困境的答案,這一切,從翻轉瑞芳開始。
收到岑宜的「我的幸福在瑞芳學」1個多星期了,一直要找個晚上一口氣讀完才會暢快淋漓,卻因著塵世俗物耽擱。想想,不能再延遲下去。掀開扉頁,山長寫著「願我們可以一直在幸福裡,成為他人與世界大大的祝福」,又是一段刻苦銘心的文字。
編輯以四季的「夏、秋、冬、春」串連一位來自天龍國女子的故事,以春天鋪陳瑞芳學的新生命的喜悅與迎春,裡面有許多的生活態度,以及我要的傾聽與探索,即使有些閱讀過,也正打算今晚泡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閱讀重溫,或尋找曾經錯過的桃花源。那是一種「態度」,這兩個字也是我從孩子還小時,一直與三位公主一起分享的家訓。(夸父老鷹/ 吉達兒巴狼Cidal Palang/ 瓦紀瓜歷 Wagi Qwali)
2021/08/26
新村芳書院推社區營造 施岑宜翻轉瑞芳(黃旭昇)
https://youtu.be/EBC7qKPG7c4
#我的幸福在瑞芳學
#新村芳書院
《我的幸福在瑞芳學》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102?loc=M_0039_002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0932682042191007
鶯歌石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倒立先生2021年9月19日台北聯合醫院PCR核酸篩檢陰性、9月28日抗原快篩陰性。
倒立先生防疫措施(見圖)與邀約方式:
ㄧ,倒立先生雜技式演講《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家有山山% (4k畫質版)》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巡迴演講邀約申請開始受理,請email: [email protected]
(若演講邀約收入扣除成本仍有盈餘,邀約單位可列名紀錄片感謝名單。)
演講簡介詳見備註1
二,為籌措拍攝紀錄片經費,倒立先生即日起接受尾牙、婚、喜、慶的雜技娛樂性表演邀約:)扣除成本有盈餘支應紀錄片拍攝,邀約單位就可列名紀錄片片尾感謝名單。
倒立先生表演經歷:
1995 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銅獅獎,河北
1995 台灣少林拳錦標賽第一名,臺北,臺灣
2000 臺北市體操錦標賽地板項目第二名,臺北
2001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科(雜技)畢業,臺北,臺灣
2007 體健盃國際雜技嘉年華雜技個人賽金牌,臺北
2008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臺北,臺灣
2011 新型迴旋鏢專利申請成功。
2011 第九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臺北
2011 Discovery頻道-臺灣真精彩影片競賽優勝,臺北
2011 著作《告訴世界我是誰》獲臺北市立圖書館年度好書,臺北
2012 中國色影無忌影展獲新銳攝影師殊榮
2012 自拍紀錄片倒立先生首步歷險 遊牧影展評審獎,臺北
2012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傑出校友,臺北
2013 第九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得獎人
三,贊助紀錄片拍攝匯款與購買商品
2-1贊助匯款
郵政劃撥:50296903
台新銀行:西門分行 20610100004932 倒立先生有限公司
*以上贊助匯款皆會開立贊助發票。
2-2購買倒立先生著作《告訴世界我是誰》簽名書
email: [email protected],一本350元、三本1000元(行政支出與運費100元另計)
備註2
*其他商品再公告
四,為建置觀眾解讀台灣紀錄片基礎知識(詳見四)、籌措拍攝經費、追求紀錄片品質、完整性、工作時間所需、健康等因素,所以「介紹台灣的紀錄片濃縮版總發表」時間目前無限期延後(新的發表時間目前仍在調整與討論中)。同時開放全世界邀約。
五,現在拍攝完台灣33%陸域面積,透過演講將部份內容呈現給觀眾時,發現觀眾不知道大多內容是什麼?為解決這一問題,目前計劃可能推出一些方案(作品)來紓解這些問題,再請大家多多幫忙、支持:)
六,雖對臉書的智慧財產權、審查制度有疑慮,但暫時仍以臉書為官方唯一公布管道。目前將臉書管道定位為「倒立先生真人臉書」。
七,為不落入海島封閉、殖民反智、全球代工的歷史盲點裡,倒立先生致力「天下一家親、華語務實利益」讓世界了解臺灣。
八,防疫期間戴口罩、勤消毒,一起加油!
20201116
倒立先生 敬
#雜技(#特技、#民俗技藝、#魔術、#馬戲團)
#倒立先生
備註1
1-1倒立先生簡介:https://www.dynasty-magazine.com/ContentList.aspx......
1-2雜技式演講簡介
*演講目的:分享雜技哲學-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並鼓勵觀眾經營天賦與夢想、一起思考如何紀錄臺灣家鄉。
*演講形式:融合雜技示範表演(視場地與狀況允許)、4K投影播放倒立紀錄臺灣11年40萬公里里程內容、互動答客問。
*適合觀眾:適合親子-幼兒到人瑞。但幼兒觀眾居多時,請特別告知與溝通。
*演講長度:1-180分鐘皆可(詳細溝通時再請勾選)
__1 示範雜技表演分享找到天賦、夢想的經驗(約25分鐘)
__2 4K投影-倒立看台灣之古老大地、動植物、信仰空間、傳統建築、族群(約45分鐘)
__3 4K投影-倒立看台灣之農漁業、現代建築(約35分鐘)
__4 4K投影-倒立看台灣之當代城市生存、傳統生活與山海教室(約35分鐘)
__5 白手雜技藝術創業故事分享-雜技哲學: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約20分鐘)
__6 答客問(約10-30分鐘)
*內容 :
一,你快樂嗎?透過傳統雜技+當代雜技表演,討論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與夢想,並分享校園演講近700場 後,臺灣校園教改實況。 二,對家鄉熟嗎?4K畫質電影投影放映當代雜技跨界紀實電影呈現11年40萬公里倒立紀錄臺灣的全部影像選粹 (已紀錄台灣33%陸域面積): 臺灣部分民族神聖空間、部分古老動植物、約300座寺廟教堂、部分建築物、100多個節慶祭儀、部分鄉鎮城市 樣貌、部分城市生活、部分農業、許多漁業技法(含遠洋美式鰹鮪圍網)、部分高山景象、部分海洋海景,以及 相對應的破壞與污染,邀您開始深度瞭解臺灣之旅。
三,誰是貴人?故事分享雜技哲學-「沒有不可能,只要我願意」如何運用來經營夢想、白手創業 如果我的生活都被現實佔據了,還有機會追夢嗎?如何找到自己適合的現實與夢想的完美比例? 最重要的貴人是誰?怎麼用夢想、興趣創業?別人的聲音比較重要,還是自己的夢想比較重要? 父母不支持怎麼辦?無法被取代的獨特性如何產生?怎麼度過低潮、懷疑?家長該如何看待小孩夢想與興趣? 怎麼做才能了解年輕人對夢想與興趣的態度?如何用自己、臺灣的獨特文化,結合自己的天賦與夢想一步一步 經營自己、人生、事業?...等
1-3請貴單位多規劃幾個時間給倒立先生選擇,可加快敲定行程效率。
備註2
經由網路訂購無簽名書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xbZUKmmzQ
謝謝2020年邀約倒立先生至貴校演講的學校以及明基友達基金會的贊助:
南山人壽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南南英商工
明基友達基金會 嘉義東石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嘉義東吳高職
台北私立幼華高中
台北華興中學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中弘文高中
南投埔里國中
嘉義市崇仁醫護管理專科
台北德明科大
高雄港灣扶輪社
台中大南國小
屏東禮納里部落 紀錄片分享
澎湖馬公國中
澎湖鎮海國中
新竹竹光國中
桃園陽明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彰化大慶商工
明基友達基金會 國立苑裡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南家齊高中
台北滬江高中教師實習
南投營盤國小
南投虎山國小
明基友達基金會 高雄私立立志高中
台中東勢紳士協會
明基友達基金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明基友達基金會 員林家商
明基友達基金會 高雄左營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高雄中正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東專科附高職
明基友達基金會 國立羅東高工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南新豐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中嶺東高中
宜蘭噶瑪蘭族群 奇立板部落
臺北市重慶國中
苗栗照南國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南女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中明台高中
宜蘭金洋國小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南光華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新北市立鶯歌工商
明基友達基金會 高雄路竹高中
彰化員林高中
台北大同高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台中華盛頓中學
明基友達基金會 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桃園觀音國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彰化高商
明基友達基金會 高雄中正高工
嘉義大林國中
明基友達基金會 彰化精誠中學
明基友達基金會 國立曾文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鶯歌石故事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0:00:12)八旬阿伯古早味 三輪車沿街煮麵茶
一位三重賣麵茶的老伯伯,每天晚上騎著三輪車,穿越大街小巷煮麵茶。阿伯說,不要想著一定要賺多少錢,掙一點夠零花,不需要跟孩子伸手,他就很滿足了。
店家資訊: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安慶街大智街口
電話:0932345334
(00:12:01)堅持好東西理念 阿公手作豆皮半世紀
好的東西一定有存在的價值,這是一對做手工豆皮的兄弟檔堅持的理念和工作的動力。兄弟倆五十年來,每天半夜就站在高溫大鍋前,拿著竹竿把豆皮一片一片撈起來,不厭其煩也不曾倦怠。
店家資訊:
蘇家手工豆皮
地址:新北市立鶯歌區尖山路208號
電話:02-2670-3208
時間:14:00~17:00
(00:24:21)七旬阿公手作白糖蔥 拉糖耗時費工
白糖蔥是早年農業社會的零食點心,這個樸實的古早味糖果,材料很簡單,就只有白砂糖,但是從熬糖到拉糖,每個步驟都相當費工夫耗體力,現在願意做的師傅,已經越來越少了,淡水有一個老師傅,七十歲了卻還不肯退休,他說自己會做到沒辦法動為止,因為家裡還有房貸要還,既然身體還不錯,就多少做一點,不想增添兒女負擔。我們用鏡頭紀錄阿公辛苦的製糖過程,老人家的專注執著,實在讓後輩自嘆不如。
店家:賴柚井白糖蔥工作室-淡水老街龍鬚糖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公明街29號
電話:0932-086-841
營業時間:星期一 ~ 五 14:00~19:00
星期六、日 11:00~22:00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1001個故事 #白心儀 #美食 #古早味 #麵茶 #失傳 #豆皮 #半世紀 #手作 #龍鬚糖 #淡水老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NTp2XvcnOM/hqdefault.jpg)
鶯歌石故事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1001個故事-20200920分集大綱:
part1:【萬華市場燒臘店 兩度贏得天下第一攤】
https://youtu.be/4LC6bcitAwo
part2:【市場五代甜不辣 八旬老闆夫婦堅持手工】
https://youtu.be/YpGBhGsZZXo
part3:【不是垃圾的垃圾麵 三代同堂烹煮古早味】
https://youtu.be/FMx4e3pO414
part4:【林園七十年圓仔冰 第三代翻轉老店命運】
https://youtu.be/taiQ9ICtSuM
part5:【高雄爆漿芋泥冰 芋泥土石流淹沒顧客心】
https://youtu.be/yYWYaKLz2ps
part6:【南方澳漁港鯖魚燒 阿嬤私房點心留住遊客】
https://youtu.be/CELPzRJVUPs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1001個故事 #白心儀 #美食
To view this video in real HDR you need a 4K HDR TV and a device with YouTube HDR such as Chromecast Ultra.
If you are viewing this video on an SDR (normal non-HDR TV) the color and contrast may not look correct.
UHD [email protected] BT.2020(10bit) HLG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lWPA1XjbDI/hqdefault.jpg)
鶯歌石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祉均、清翔
內容簡介:
透過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有關妖怪傳說的記憶,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一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一一揭露其神祕面相,提供可實際按圖索驥的便利性,並搭配行程中的小旅行,但最後呼籲,島嶼千年靈氣,妖怪法力高強,懇請膽小者勿試!
十一條探索島嶼妖怪路線──
I:魔神仔(台北市、新北市山區)——瀟湘神◎手稿
II:鄭成功之斬妖除魔(北台灣三峽、鶯歌地區)——瀟湘神◎手稿
III:石爺信仰(新竹地區)——林祉均、謝蓓宜(小拉)◎手稿
IV:噶哈巫族的番婆鬼(南投埔里)——林祉均、清翔◎手稿
V:日月潭傳說(南投日月潭周邊)——高珮芸(Pey)◎手稿
VI:大莆林水鬼(嘉義大林)——林祉均◎手稿
VII:清代的女鬼傳說(台南地區)——阮宗憲(NL)◎手稿
VIII:蛇神傳說(高雄美濃)——高珮芸(Pey)◎手稿
IX:貓將軍(宜蘭頭城)——許雅婷(青悠)◎手稿
X:鄭成功事件簿:千年老龜 (宜蘭龜山島)——瀟湘神◎手稿
XI:巨人阿里嘎該(花蓮市美崙山)——楊海彥(小波)◎手稿
本書特色:
1.近年日本的妖怪普遍為人所知,也出現以妖怪為主題的民俗村或夜市,但臺灣傳說中的有關本地的妖怪們,究竟都去哪裡了?本企劃即藉台灣各地妖怪傳說的踏查之旅重新認識在地民俗文化。
2.在日本,妖怪學是民俗學系統之下的特殊學科。日本民俗學的快速開展,某部分是反映對明治、大正時期快速西化與現代化的焦慮,民俗學家為了找回屬於日本的根基文化,重回鄉野,採集過往的民俗傳說。也因此以民俗學研究「常民文化」,紀錄常民的信仰、年中記事、生活習慣等,以此了解一個民族獨特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而許多妖怪傳說具地域性,往往蘊含最獨特的地方文化與記憶,本企畫即在民俗學的系統下,採取行旅與踏查的方式尋找台灣妖怪的足跡,其中規劃十條走訪妖怪的路線,將口傳或文獻所載的妖怪
3.臺灣有不少的妖怪紀錄。在日治時期出刊的《民俗臺灣》中,記錄過一種叫做「金魅」的妖怪。金魅原是被虐死的查某嫺,後來轉化為會替人工作的妖怪,文獻裡提到文山郡有人養金魅,只要供奉金魅的牌位,就會代人工作,但代價是要吃人。日本領臺前,據說到處都有祭拜金魅的人家。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卻幾乎都沒聽過金魅的傳說了。本企劃即調查興盛一時、今人卻失去記憶的民俗文化,重新賦予台灣民俗文化的特色,尤其結合在地文史調查,實地走訪妖怪曾經流傳的地點,讓妖怪軼聞、生活慣習與文化記憶產生連結,建構出地方特殊的文化面貌。
4.透過本書可實際按圖索驥有關台灣民俗與生活記憶中的不同面向:
聯繫「妖怪」與「地方」:
回顧妖怪故事的相關文獻,尋找具地域特性的「妖怪」與「地方」。透過訪查之過程,比對傳說與地景,於實際場域中尋找傳說的痕跡,強調出妖怪與地方之間的緊密關聯。
連結「妖怪」與「人」:
拜訪傳說發生地之民眾,實際了解居民與妖怪傳說的互動,透過整理並記錄妖怪傳說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喚起大眾對妖怪傳說的重視。
牽繫「人」與「土地」:
以妖怪傳說的生活面向為引子,建構「妖怪」、「人」、「土地」之間密切相互影響的常民文化樣貌,帶領大眾跳脫一般思維,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地方,促使人們對地方產生興趣,重新認識所生所長的土地。
作者簡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於2014年成立,主要進行傳說故事考察、文獻整理、小說寫作、實境遊戲設計等,以「城市還魂」為核心價值,期望將故事當作載體,揉合歷史、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大眾對土地的情感重新復甦,讓城市成為充滿意義的地方。
最初,「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以日治時期的妖怪神異世界觀,進行小說及遊戲的創作,近來則投入臺灣各地的民俗故事收集以及神怪考察,並將之轉化為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作為故事與遊戲的創造者,工作室歷次產出的遊戲與小說,皆積極運用歷史、民俗、文化等要素,並以時代氣氛與在地特色見長,有一定的支持群眾。閱聽人在閱讀及遊戲的過程中,能夠親自體驗看似生硬冰冷的歷史背景,走在城市的紋理之中,讓單純的「知識」產生「溫度」,連帶引發探究文化與歷史的動機。
自2014年開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在臺灣歷史文獻與口傳故事之中,找尋神靈、妖怪與鬼魅等傳說,進行文獻整理、利用妖怪故事再創作,其成果已於今年(2016),集結出版為《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一書。「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其他重要作品有《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奇異果文創)、《帝國大學赤雨騷亂》(奇異果文創);獨立出版小說《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壹:妖怪偵探登場》、《法務主偵探社事件簿 貳:雙面委託人》、《中元劫鬼記》;實境遊戲《金魅殺人魔術》、《西門町的四月笨蛋》、「給新溫羅汀一道不一樣的光-公共藝術計畫」紙上奇幻博覽會《城市邊陲的遁逃者》、臺北眷村文化節《歸鄉:惡魔潛伏之村》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8BWFNixoYc/hqdefault.jpg)
鶯歌石故事 在 鶯歌石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鶯歌石 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鶯歌石,鶯歌石步道,鶯歌石的傳說,鶯歌石釣魚在Facebook上2022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鶯歌石故事 在 鶯歌石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鶯歌石 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鶯歌石,鶯歌石步道,鶯歌石的傳說,鶯歌石釣魚在Facebook上2022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鶯歌石故事 在 Nuomi 諾米- 這塊形如鷹鷲的山巖巨石就是鶯歌地名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塊形如鷹鷲的山巖巨石就是鶯歌地名的由來-鶯歌石(鸚哥石)。 傳說這塊石頭會吐霧還會吃人,當時鄭成功經過此地時被瘴氣阻擾,兵士又遭其吞食,所以下令砲擊巨石,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