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吳明益老師寫海。
字裡行間似乎都能聞到海的氣息
【鹽.蚵仔寮小琉球.那隻吹動微風的鳥】(黑潮島航0607)
1、鹽與鹽的氣質
當「小多」靠港蚵仔寮,等待海巡清點人數,加水打冰的空檔,惠芳發給了我們抹布,說船長希望我們幫忙把船鐵質部分的鹽擦掉。我今天已注意到這件事,幾天航程下來,打上船身的浪,不斷被陽光曬乾後,留下一層薄鹽。每次靠上扶手,深色的衣服就會沾上鹽花。
一位夥伴邊擦邊開玩笑地說,早知道早上就不用吃鹽啦,把欄杆刮一刮就有了。
這次繞島行程裡,船上有兩位醫護人員阿甘(黑鯨咖啡的老闆,曾擔任過護理士)與徐子恆醫師。每天船行不久,他們就會發給我們每人一個裡面裝了鹽的膠囊,有時還帶著水,看著我們吞下。這是預防我們在炎熱的氣候裡,不知不覺中暑或電解質失衡。
如果你曾經大量流汗,就會感到身體渴求鹽分。我母親煮菜向來「重鹹」,那是因為她師父是我外婆,而我外婆當時得煮菜給務農又是漁民的外公吃,他從事的正是大量流汗的工作。我外公的工作養鈍了我母親的舌頭,直到如今,吃飯時她都會突如其來地問一句:「傷汫(tsiánn,淡的意思)否?」
有一派學者認為,人類和許多生物一樣從海洋生物演化而來,因此至今我們血液都和海水一樣帶有鹹味,甚至連鈉、鉀、鈣等元素的含量比例都幾乎相同。我們身上的循環系統留著海水的遺跡。鹽能調節人體水份、維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和酸鹼的平衡,曾經鹽可以影響一個帝國,打通一條路,創造一個航道。
但身體裡的鹽劑量過高可是會致命的,海洋生物生活在充滿鹽分的環境裡,得演化出排除過量鹽份的機制。我們一直期待在往小琉球路上能看見的海龜,能從淚腺排除鹽份,許多淡鹹水交界的植物根系都有過濾作用,不會吸收過量的鹽到樹體之內。在我居住的紅樹林裡有許多彈塗魚,據研究牠們演化出巨大的嘴巴、咽喉以及上下顎,用意在於增加呼吸的表面積,當牠們離水的時候,嘴裡都含有空氣泡。這空氣泡不但像潛水夫的水肺一樣讓牠們可以短暫陸棲生活,當高鹽、低氧的海水淹過洞穴時,牠們還能躲在其中,靠氣泡存活。
這一兩年我如果帶學生去山上,也都會隨身帶著「鹽糖」,日本產的鹽糖常常有學生吃完了又來要,簡直當成零嘴了。
有趣的是,這趟我們是航行在絕不缺鹽的海洋之上,還是得吃膠囊來補鹽。因為海水裡又太多不可預期,可能會傷害我們身體的元素。
拿著抹布擦著「小多」身上的鹽,我想的卻是另一件事。我舉起手,拉起衣服,想要嗅聞自己身上是否帶著「鹽味」。但連日出海,嗅覺似乎漸漸鈍了。我並不排斥身上有鹽味,住在花蓮,偶爾會遇到常出海的漁民或是像黑潮的朋友,我總覺得他們身上有一種鹽味,那並不是返回陸地後沒有清洗乾淨的味道,而是一種氣質。
一種粗獷、不拘泥、不掩飾,能溶入水中毫無形跡,卻飽含能量的氣質。
2、那隻吹動微風的鳥
清晨6點14分,「小多」受檢出海以後,我感受到自己處於一種低迷的狀態。大概就是連日心裡的壓抑,以及睡眠不足,逐漸堵塞了哪裡。書算是還讀得下去,卻無心觀察島嶼。不久船穿過列陣等待入港的巨大商船,它們留下航路靜止地停在大海上,顯得堅強巨大,但那只是假象。到目前為止,人類創造的所有機械,在大海面前都一樣脆弱。
這段路幾乎都只看得到沿岸的煙囪。已經有很多研究顯示,景觀影響人的情緒,天氣也影響人的情緒。我有一種錯覺,島民的情緒和島上的霧霾,似乎糾纏不可分割。
正當我逐漸被疲憊感腐蝕活力時,夥伴們發現了大量的海上油污。說是油污並不準確,因為油污會漂浮在大海表層,並且形成彩色反光。但我們看到蔓延海上的褐色泡沫,有伙伴說更像奶昔、咖啡上的奶泡,只是散發著難以具體陳述的惡臭。
冠榮打撈了一水桶的油污上來,嗅聞了一下,露出嫌惡的表情。在討論中,有人認為那更像是類似有機質的污染(比方說豬糞或其它)。但光這樣討論是不會有結果的,我們把它裝進罐子裡,準備送交有關單位化驗。
回頭看向船尾,那泡沫在海上蜿蜒如河,倒映著我們的影子,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不適感。
當我們看到漂流垃圾、可見塑膠或是油污滿布海上時,通常想到的是人類捕食的魚類是否遭到污染。事實上這類污染有能摧毀的是更根本的,海洋的生育力量。
2014年我到柏克萊的亞洲研究中心演講《複眼人》時,他們找了海洋研究中心的艾瑞克.哈吉(Eric Hartge)博士與我對談。(我過去寫文章提過)哈吉的研究領域是「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他把這個議題跟海嘯合在一起談,認為暖化、酸化的現象,未來很可能與洪災、海嘯產生關聯。
另一方面,酸化也和生態環境密切相關。他舉例說「螔螺屬」(Limacina)中的有殼翼足類,在成長過程中,殼往往因為海水酸化而導致發育不全,即使只是微小的變動都會造成牠們的殼溶解而無法順利長成。由於翼足類是魚類的重要食物,如此一來便造成魚類的糧食荒。
後來我又讀到生態學家瑪樂.哈德特提到橈足類(Copepods)生物(是細小的甲殼類動物,海洋與淡水都有分布,是海洋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在繁殖時會特別聚集在不同溫度、鹽度或海洋環流造成的邊界區域。這薄薄的區域較能保持靜止,讓橈足類的雌性得以留下性訊息。人類難以想像水的微細變化對牠們的生存造成多大的威脅,那是因為人類的感官只可能偵測出最極端的溫水與冷水、或是淡水與鹹水之間的反差,但是橈足類對水的感覺,卻如同我們對不同材質的布料的感覺。「對牠們來說,邊界層那種靜態得有如禪宗般的氣氛,與海洋裡其他部分的差異,非常明顯,就像絲綢與燈芯絨的差別……。」
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過度排放的CO2以及人類釋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污染不僅造成我們吃下身體累積各種毒素的魚,更應該注意的是「海洋的饑荒」。
黑潮的團隊當然知道,數十個測點的抽樣,污染區樣本的採集,並不足以給出足夠解讀的數據。但像今天在南星填海造陸計畫外海,與高屏溪出海口之間採集到的,那小小的一罐樣本,卻象徵著難以言喻的不祥氣息,那或許是島民自己釋放出去的anito(達悟語惡靈之意)。或許是心理作用,之後「小多」雖然繼續朝向曾文溪航行著,我卻有短暫的時間感受不到風。
我想起英國詩人柯立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詩作〈老水手之歌〉(The Rime of the Amcient Mariner),詩中的老水手殺死了一隻眼中藏著精靈,背上帶著冷風的美麗白鳥,他後悔地吟唱道:
我做了件可憎之事,
會給人帶來災難
證據確鑿,是我殺死了那隻
吹動微風的鳥。
啊,可恥的人。他們說,竟然殺死了
那隻吹動微風的鳥
3、我想要親眼去瞧瞧
九點多到達小琉球海域後,「小多」謹慎地遠遠繞島前往測點。這是因為在昨晚的會議中,金磊特別提醒,小琉球是許多潛水客的熱門景點,這些初級的潛水人員,以30米的水深為界。為了避免意外發生,他建議測點應該選擇超過30米深的海域。
因此,在小琉球的四個測點(花瓶岩、杉福漁港外、厚石群礁、龍蝦洞)深度都遠超過30米,其中杉福漁港外海甚至達到113米。這些海域都有不少可見的漂浮垃圾——泡麵袋、飲料瓶、繩索、飲料杯……讓這個潛水的絕佳海域顯得失色。就像我們之前在澎湖所目睹的一樣,垃圾永遠是這種小型觀光島嶼的難題。
但我感覺小多船上的兩位水下攝影師金磊和Zola,都很想潛入水中。
我自己不擅長游泳,卻喜歡看海底影片。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到蘭嶼旅行,正好遇到一個英國年輕人,向我和M說是不是願意去看他作品的播放。我們坐在野銀的戶外,看著他將大海投影在效果並不好的白布上,達悟人潛水的姿態,從此以後以一種美學的地位存在我的記憶裡。那個年輕人叫做Andrew Limond,那部紀錄片後來正式推出時叫《深海獵人》。
我問Zola為什麼喜歡潛水?她告訴我她學潛水是為了能水下攝影。就像我們第一次使用長鏡頭、微距鏡看世界時一樣,在水下看到的一切和水面上並不相同。
在水面下你得把光線的折射考量進去,因此曝光值與正常空氣裡並不相同,海裡是魚的曝光值。不懂潛水的我難以想像那樣的世界,但透過Zola的眼神能看到那種藍色。
她說她曾經潛到八十米,為了是感受「氮醉」,還有那個角度看到的海面。
我在《浮光》裡曾提到一本人類把自己投向深海的書,叫做《深海潛航》。本身就是傳奇潛航者的羅伯.巴拉德(Robert D. Dallard,曾參與鐵達尼號的搜索),預期未來將會出現讓人類身體留在原地,心靈卻能彷彿潛入深海一樣,體會潛航知識收獲與心靈激情的技術。
他說,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心智能單獨行動,而將軀體留在原地,還有什麼比這更像天使呢?
羅伯說的很像虛擬實境的技術,我卻不完全認同這樣的說法。我喜歡海洋探險家庫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說的:「我們得親自去瞧瞧。」我喜歡像金磊和Zola這類曾進入海中與大型鯨面對面過的人的眼神,他們曾經從無界海裡抬頭看無界的海面。
4、寂寞島嶼
航行的這些日子以來,「小多」回到岸上的時候,總有黑潮的朋友熱情接待。他們或許曾經接受過黑潮的課程洗禮,也許本身和黑潮有理念上的相契。
我不是一個喜歡與人交際的人,因此即使是與黑潮的朋友一起島航,我也多一個人用餐,以便能冷靜下來思考一些事情。但我們在澎湖,甚至像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的郭兆偉,還專程搭機,就為了與黑潮的朋友相處幾個小時。而前一天在蚵仔寮,則讓在地的蔡登財與曾芷玲招待了此行最豐富難忘的晚餐,我十年前的學生周家宇也意外出現。他們的熱情讓我動搖,即使無話,也想盡可能多相處幾分鐘。
因此今天我聽說小琉球島上有一間書店叫「小島停琉」,店主芃芃與何繐安很期待黑友能去看看,我就決定晚餐後步行前往。
書店在三公里外,我提早出發,所以並沒有特別趕路。只是當我走了五十分鐘到書店前時,才發現店已經關了。
在小琉球,伙伴們住在一處叫「福安宮」的香客房裡,我因為需要寫稿,所以和船長文龍、簡毓群導演,以及今天來與我們會合的李根政先生住在港口的民宿。由於八點半要開會,我於是轉往福安宮,但沒有料到,島上有四個福安宮,供奉不同村落的土地神,背著大海,面向島嶼。
我走向的是大福村的福安宮。等到發現弄錯之後,距離開會時間已經只剩四十分鐘了。我只得回頭走向Goole地圖給我的小路,穿過島上的山坡,前往另一端上杉的福安宮。
在黑暗的山路上我想,是什麼樣的人,會想在小琉球開一間書店?書店在這裡,就像是小島嶼裡的小島嶼。
我想起幾年來過臺灣參加書展的一位德國作家茱迪思.夏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她畫了五十座她從未去過(且很難到達)的島嶼,寫成了一本圖文皆美的書《寂寞島嶼》。據說創作這本書的原因是她的童年時期,東德人民不允許跨出國境半步,因此沒有人能離開國境旅行。還是孩子的夏朗斯基憑著家中的一本地圖集和自己的想像,一次又一次逡巡世界。
長大後的夏朗斯基成為一個插畫家、小說家。她繼續以文字和圖像帶著讀者去那些島嶼。想開書店的人都是夏朗斯基吧?一本一本的書就是島嶼,書店的店主都是無法控制自己熱情的導覽者,他們深怕你不踏上這些島嶼。
我滿身大汗地走到福安宮,跟夥伴們說我剛剛走了快兩小時的路,運氣不好到「小島停琉」沒有開。洪亮告訴我說那是因為店主和他們一起去吃飯了,店主很想認識我,可是沒能見到。我說沒關係的,我到了島的前面,繞行過了,還流了一身汗可以證明呢。
沒有人注意的時候,我舔了一下手臂上的汗,發現陸上的汗確實和海上的汗味道並不相同。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K01 #smarttravel #travelplan #大阪必買 #日本旅行 #日本解封 #日本通關 #曼谷自由行 #曼谷解封#精明消費 #tvb #tvbusa #tvbusa #翡翠台 #無綫電視 #萬...
鹹水煙意思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疍家人,或也稱疍戶,是在中國華南沿海討生活的族群,因為直接生活在水上,所以也發展出許多獨特的文化。
而今,在中國沿海經濟開發掛帥,環境快速變遷的狀況下,這些疍家人所發展出的文化也正面臨巨大挑戰。
這篇NY Times的文章帶我們看到疍家人所遭逢的社會與文化挑戰。
----------------------
「我們的文化快要滅絕了,因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會進城去工作,」一個女人聽到了我們的談話後說。像這裡的許多居民一樣,她不好意思跟外人說話,只透露自己姓林。
「看看我們的手,就知道我們做的是辛苦的體力活了,」林女士一邊說一邊伸出長滿老繭的手指。「我們是靠天和靠水吃飯。」
這個水上漁村的居民屬於疍家人,一個曾經分佈在華南各地的古老民族。疍家人在沿海的水道上謀生,在社會邊緣生存下來。但廣東是一口製造業和城市增長的沸騰大鍋。城市化發展吞噬了一度安靜的鎮子,疍家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消失。
大塘鎮對面岸邊的一座水泥廠將濃煙排放到空氣中。沿河一座座公寓樓拔地而起。北河定時漲落、多鹽分的河水是這些居民的生命線,這條河被疏浚、被污染、被過度捕撈,還擠滿了船。
「很多上岸了的疍家人不讓子女知道以前是疍家人,」廣州大學研究疍家文化的教授吳水田說。「疍家這個水上生活,在消失。作為文化也是在消失。」
然而,疍家人很少對放棄過去的生活表示遺憾。他們漂泊的生活幾乎沒有為懷舊留下什麼餘地,哪怕是記住他們的民歌——鹹水歌。很多人說,在船上打漁和居住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為了保護文化。
「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過舊的生活方式,因為這是我們唯一掌握的技能,」陳先生說。「如果年輕一代不想要,我們也不想保留我們的傳統。」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鹹水煙意思 在 拍謝少年 Sorry Yout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午餐時間到囉!
為什麼我才花了三分鐘煎虱目魚,然後就花了三天找資料來談虱目魚?這篇文章有點長,值得看的原因如下:
*從生態保育和食品安全來說,我希望大家多吃台灣人很會養殖的虱目魚,讓其他野生魚類喘息一下。
*很多人害怕虱目魚刺多,請以貓為師,不然就學習台南人吃無刺魚肚,我還會透露一位日本料理老師傅如何處理虱目魚的刺,並介紹菲律賓人、印尼人怎麼吃虱目魚。
*雖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我想再探「虱目」之名的由來。
*跟著「新南向政策」的顯學,談談虱目魚的歷史,你知道虱目魚是菲律賓的「國魚」嗎?全世界最早的虱目魚養殖可能在印尼爪哇島嗎?
虱目魚是台灣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養殖漁業,十七世紀荷蘭人殖民南台灣就提到有養魚的「塭仔」(oenij),清代文獻則記載魚塭中生產的「虱目」或「麻虱目」。
虱目魚是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熱帶、亞熱帶海域的魚種,學名Chanos chanos(1775年由瑞典生物學家Peter Forsskal命名),在各地都有不同的名字,英文則稱之Milkfish。
Milkfish就是牛奶魚,怎麼說呢?有人說是魚體、魚肉的顏色,有人說此魚富含蛋白質,而最早的烹飪是用烤的,烤熟時魚身滲出蛋白有如牛奶。
在台灣,台語「虱目魚」(sat-ba̍k-hî/hû)的語源有很多說法。
有人從台語的「虱」字去聯想。由於「虱」同「蝨」,蝨子是常見寄生在人或牲畜身體上吸血的小昆蟲,所以有人就說,虱目魚苗時全身透明,只看到黑點的眼睛,很像蝨子,所以才叫虱目魚。
但是,不只虱目魚,一般幼魚都是全身透明的啊!事實上,由於剛孵化的虱目魚苗全身透明,只能看到眼睛兩個黑點,以及腹部一個黑點,所以養殖界稱之「三點花」。
有人則認為「虱目」是「塞目」,因為虱目魚的眼睛有脂性眼瞼,故稱之「塞目魚」,但此說相信者少。
日本時代台灣文人連橫在《台灣通史》中說:「台南沿海素以畜魚為業,其魚為麻薩末(台語音同麻虱目),番語也。或曰,延平入台之時,泊舟安平,始見此魚,故又名國姓魚云。」
連橫說的「番語」,就是指非漢語,有可能是台南原住民(西拉雅族)語,但也無法確定。
台灣民間有一說法:鄭成功來台灣驅逐荷蘭人,民眾獻魚,鄭成功問:「什麼魚?」結果民眾聽了就以「虱目魚」為魚名。這當然是後人亂說,就算當時有這件事,鄭成功講的可不是北京官話,而是福建泉州母語,「什麼魚」的音是「啥物魚」(siánn-mih hî/hû),「啥物」(siánn-mih)與「虱目」(sat-ba̍k)的音不合啊。
還有人說,虱目魚長得有點像鯖魚,而日文稱鯖魚為 サバ(saba),與台語「虱目」諧音,台灣人在日本殖民時代把兩種魚的名稱混淆了。這種說法顯然有誤,因為台灣在日本時代之前的清代就有「虱目」的魚名,而說分不清鯖魚、虱目魚也是侮辱了台灣人和日本人的智慧。
另有人指出,虱目魚的名稱可能源自西班牙語Sabalo(網路上大都誤寫成Sabador,Sabador音近Salvador,這是救世主耶穌啊)。西班牙語Sabalo,在美洲的西班牙語(American Spanish)稱之Sabalote,可用作英文shad,指的是鯡科魚類,但也用來泛稱中南美洲、東南亞海域的Milkfish。
雖然西班牙人在十七世紀之前就開始殖民菲律賓,但菲律賓語稱虱目魚為Bangus或Bangos,而少用Sabalo,只是在學界有人稱虱目魚的幼魚為Bangos、成魚(母魚)為Sabalo。因此,Sabalo較有可能是「虱目」的語源,但也不能確定。
虱目魚可以生長在海水、半鹹水、淡水,沒有牙齒,主要以海中的藻類、無脊椎動物為食,所以有人稱之「海草魚」,很適合在海岸建造魚池來養殖。
菲律賓的虱目魚養殖非常興盛,食用人口眾多,更因把虱目魚定為國魚(National fish),所以對虱目魚有很多研究。根據菲律賓的資料,虱目魚養殖早在八百年前就從菲律賓開始,再散播到印尼,以及太平洋島嶼。
但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UNFAO)有關菲律賓虱目魚養殖的資料,一般認為「半鹹水魚池」(印尼文Tambak)養殖虱目魚(印尼文Bandeng)的起源在十五世紀之前印尼爪哇島的東部,以及爪哇島東北方的島嶼馬都拉(Madura)。此一資料是根據荷蘭人的記載:在1400年爪哇人的法律中,從Tambak偷魚的人會被處罰。
Tambak在印尼文、馬來文指魚池(英文fishpond),也有堤岸(英文embankment)、土堆的意思。菲律賓文也有Tambak,指的就是堤岸、土堆。
Tambak一詞的bak,與台語虱目魚的「目」(ba̍k)發音相同,但也不能據此就說Tambak是「虱目」的語源。
我為什麼鼓勵大家多吃虱目魚呢?我最近才去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訪問台灣魚類專家邵廣昭,他建置知名的「台灣魚類資料庫」,近年出版「台灣海鮮選擇指南」小冊,教導民眾選擇食用符合生態保育、永續利用原則的海鮮,幫助台灣海洋保育,以確保「年年有魚」,而虱目魚是少數被「建議食用」的魚類之一。
此一指南的選擇標準,主要是食用植物性或天然餌料(養殖餌料不是小魚)、野生資源豐富、撈捕方式對環境影響較小、屬食物鏈底層(食物鏈高層魚類體內可能累積重金屬)。在「建議食用」的海鮮中,屬於常見魚類的有四破魚、竹筴魚、沙丁魚、秋刀魚、飛魚、白帶魚、剝皮魚、臭肚魚,以及養殖魚類的台灣鯛、虱目魚、烏魚等。
其他我們常吃的魚類,包括鯖魚、旗魚、黑鮪魚、土魠魚、野生石斑等,其實都列在「想清楚」、「避免食用」之類。
我鼓勵大家多吃虱目魚,也因為這種魚在食安上相對可靠,在價格上相對便宜,而且相當好吃,現在很多以海水養殖,土味也較少了。
虱目魚雖然相對刺多,但因為是軟刺,只要小心的吃,也不是很大的問題。多年前,台北的日本料理老師傅李榮松,跟我談到解決虱目魚刺多的方法。基本原理是:人的喉嚨大約有0.5公分的空隙,如果能夠把虱目魚的每根刺都切得很短,短到0.2公分,這樣吃進喉嚨時就不會卡到。
所以就要看刀功了。一條虱目魚,把頭、尾和中骨去掉,成了兩大片的魚肉。再來,把魚肉鋪好,魚皮在下,用很薄的鋼刀、一刀一刀的橫切,每刀的間隔大約0.2公分。每一刀切下去,「停刀」必須恰到好處,一定要把貼在皮邊的刺都切斷,卻又不能切到皮。
然後,切好的魚肉就可以下鍋煎了。魚肉一遇熱,就會黏起來,整片好好的,看不出曾被切過的痕跡。
哈哈!這真是別出心裁的方法,但我從來沒有試過,因為實在太「搞剛」(厚工),對刀功更沒把握了。
在台灣,虱目魚一般的吃法有乾煎、煮湯、蒸蔭油、滷豆醬等。如果怕魚刺又怕麻煩,那麼就吃無刺的虱目魚肚,這可是被台南人視為美味。我曾在台南吃過醃黃瓜煮無刺虱目魚肚,真是珍品。
不過,我和幾位內行的台南人都認為,帶刺的虱目魚,滋味較不會流失,一邊吃肉一邊挑刺也很有吃的樂趣。
菲律賓人、印尼人怎麼吃虱目魚?當然他們也要處理刺多的問題。我在Youtube 的How to debone Bangus (Milkfish)上,看到他們可以把整條虱目魚的刺拔光,真的很厲害,但一條魚拔刺要花三至四分鐘,也是很費工。
他們吃新鮮、曬乾、煙燻的虱目魚,也有各種料理方法和不同口味。印尼人還會用壓力鍋煮虱目魚,就是為了把魚刺燜軟到有如無刺。看來,台灣人應該去考察考察。
(圖片是我今年初在台南吃到的醃黃瓜煮虱目魚,以及我前幾天煎的虱目魚。)
鹹水煙意思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K01 #smarttravel #travelplan #大阪必買 #日本旅行 #日本解封 #日本通關 #曼谷自由行 #曼谷解封#精明消費 #tvb #tvbusa #tvbusa #翡翠台 #無綫電視 #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20 #最佳男主角 #視帝 #王浩信 #踩過界ii #視后 #最佳劇集#大馬視帝 #大馬視后 #最佳女主角 #蔡思貝 #香港01#hk01 #娛樂 #馬來西亞最喜愛tvb劇集 #馬來西亞最喜愛tvb男主角 #馬來西亞最喜愛tvb女主角 #白彪 #徐榮 #謝東閔 #朱敏瀚 #龔嘉欣 #賴慰玲 #蔣家旻 #李施嬅 #黃智雯 #高海寧 #林峯 #黎耀祥 #陳豪 #馬國明 #投票 #黎諾懿 #獨家爆料 #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20 #張振朗 #龔嘉欣 #王浩信 #陳自瑤 #最受歡迎電視男角色#最受歡迎電視女角色 #最喜愛TVB女主角 #馬來西亞 #黎耀祥 #最佳男主角 #視帝 #王浩信 #陳自瑤 #FBI微表情 #最佳教材
Hello大家好, 我係阿Tsar,
估唔到Yoyo條影片, 大半日已經上咗Youtube熱爆榜
3日之內就已經衝破21萬人睇過
第二條影片關於龔嘉欣同埋張振朗,
又俾香港01、蘋果日報、頭條日報、經濟日報HKET、馬來西亞等傳媒
報導我呢一個Youtube頻道Smart Travel
第三條影片, 又畀 HK01報導,
多謝曬傳媒朋友, 特別鳴謝 HK01 同埋蘋果日報
報到我youtube頻道Smart Travel嘅影片快狠準
事實上無線應該多謝Yoyo啦, 如果唔係邊有咁多人談論佢哋啲乜嘢頒獎典禮呀
喺我未今日講電視台姐仔”收兵三條Queen”之前
我真係要讚下Yoyo, 佢肥記者漫步嗰晚嘅風頭勁過事後
佢好大方咁樣答咗一句:覺得好開心,你啲咪大方囉又坦白囉
你贏獎畀人哋話你做嗎,我藐嘴畀人同情,贏曬分啦 ,中贏咗幾條街添
佢嗰晚頒獎典禮著嗰件衫好靚
之後報館post出嚟都好靚呀, 所以yoyo大把市場啦
其實yoyo當晚都有被提名”那些我愛過的人”最佳女配角
嗰套劇佢做得好好, 相信如果唔係佢嗰晚有份被提名
我諗佢都唔會出現當晚嘅頒獎典禮
如果無線係醒目嘅, 佢而家咁嘅條件,仲Keep得咁好
應該即刻開部畀佢做女主角,寫佢做一個姣騰騰嘅小3
一定要搞笑版嗰隻 , 你睇佢做那些我愛過的人都係搞到笑嘅
做返曬佢鄙視嗰啲女人,大把人pok去睇呀。
劇情就講佢係一間廣告公司做嘅 , 慶功宴同成班同事就去卡拉ok
突然之間一個有婦之夫匿埋咗喺間卡拉ok房入面十五分鐘
啲人以為佢喺入面兩個打車輪, 原來唔係, 佢哋話兩個喺入面打邊爐
偷偷地煲煙, 難難難呀, 呢啲答案咪合乎情理, 超乎想象攞。
都係講返今晚嘅話題啦, 電視台有三位姐仔, 收兵策略了得
攻略直情可以寫入2021版本嘅孫子兵法
我就講第一位畀大家聽下 , 當晚頒獎典禮著一條 one piece
閃閃令嘅 ,肥騰騰,成條鹼水粽咁, 不過而家唔係season ,如果唔係應該搵到條鹹水草集下條腰嘅
呢條Queen連自己個男朋友嘅朋友都收為做兵
之後都繼續同男朋友一齊㗎喎, 收兵嗲聲嗲氣就梗㗎啦
另外你哋知唔知道佢仲有一招必殺技借刀殺人
明明係自己叫人哋去船p,事件畀人知道咗
佢即刻返轉頭話係畀人哋要請佢上船, 其實佢現實生活唔使睇劇本都咁好氣啦。
第二位Queen, 不分日與夜 、月圓月缺,總之就要速戰速決
收兵收得多而快 ,喺時間管理方面專家
孫子兵法裏面有一句說話叫做 :兵貴勝,不貴久。
意思即係話 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牢牢抓住所有機會,不給對手絲毫喘息和捲土重來的機會。貴多不貴精 ,d仔懵盛盛,收兵多人兩成,車輪轉到婆婆令
佢一見到目的人物,新仔打孖上,上半場先約去數碼港睇戲,
之後下半場就落旺角同另外一隻兵食晚飯然後直落返家,
一晚連撻兩仔,呢隻Queen戰鬥力相當強!
佢嘅招數就係 扮純情、扮無知 : 咦真係㗎 ,你好叻呀,教我呀
你真係讀懂男人嘅心,一個普通平凡嘅男仔,講到好似一個將軍咁威武
咁啲仔未死心塌地幫你做兵囉,呢啲咪就係孫子兵法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癲
傻下傻下,咁你啲兵未為佢死心塌地囉 。
第三條queen , 講到收兵 , 呢位娘娘就係最成功
值得頒個獎畀佢, 不過一早就有人已經頒咗啦
據說佢 收兵多到可以築人鏈。
佢嘅所以令到一個冰 對佢「10日見3鑊,唔見好失落」
呢位娘娘其中一個攻略就係,孫子兵法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拋咩肉呢?你就係拋心口嗰嚿肉囉,除咗嗲聲嗲氣之外係唔夠嘅
會對佢啲贊助商,拋心口舊肉出嚟,捽下人哋隻手
但係你叻玩唔係好明顯㗎喎,係唔覺意碰到嗰隻
橫掂贊助商都係要畀錢請你做代言人,
佢拋飯心口舊肉出嚟,呢啲叫做 投桃报李啫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就算我喺度點樣去講佢哋
都唔會影響到佢哋日後搵食嘅機會, 仲有大把冰排住隊搵你哋三個呀
今日就分享住咁多先啦,你哋如果想我再講多啲呢類嘅題材
一定要幫我CLS, 留言訂閱分享同埋like ,88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鹹水煙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少年總鋪師系列「第一百面金牌、台灣炒飯王、異國料理大賽」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鄭宗弦
內容簡介:第一百面金牌:少年總鋪師1
我是阿弘,人稱「金牌辦桌總鋪師」阿添師是我爸,只要吃過他的辦桌每個人都讚不絕口。他還參加過許多拚桌比賽,靠著精湛的廚藝贏得九十九面金牌,如果能報名參加日本料理鐵人比賽,我相信老爸一定會贏。可惜拚桌比賽不常有,真希望爸爸能早點奪得第一百面金牌。
我喜歡做菜也想成為獨當一面的總鋪師,爸爸卻要我好好用功讀書考上大學,怎樣都不願意教我做菜,連人手不足都不肯讓我去當「水腳」幫忙端菜擺盤,直到最後不得已才讓我去幫忙。辦桌真的不簡單,從辦食材挑選準備,到當天的洗菜、挑菜、切菜、烹調、擺盤樣樣都不能馬虎,菜色要搭配場合還得取個吉祥的好菜名,如喜宴的冷盤運用食材擺出「鸞鳳拼盤」,運用燻鵝和鹹水鵝組合而成的「永浴愛河」,或是銀魚煲海參的「庭院深深」,除了「色、香、味」,還有菜式的搭配,這些都考驗著總鋪師的巧思。
在爭奪第一百面金牌之前,爸爸跌斷了右手,眼看著將要退出比賽,幸好在太師父勸說後,爸爸才願意讓我幫忙,這次拚桌不但事關爸爸的第一百面金牌,更重是的是決定爸爸是否教我做菜,但大師伯用的全都是世界頂級的材料,不惜賠本,爸爸真的能順利贏下第一百面金牌嗎?
內容簡介:台灣炒飯王:少年總鋪師2
自從我幫爸爸贏得第一百面金牌之後,爸爸實現對我的承諾,開始教我做菜。我學會調配滷包原料的比例、組合拼盤,還有新的雕花果飾,看著一道道美味的料理從自己的手中完成,那種成就感真是太棒了。同學都誇獎我是金牌主廚,只有爸爸對我不滿意,還擅自替我報名「台灣炒飯王」大賽,我一點都不想參加,但爸說我若學不會炒飯,就不肯教我辦桌菜。
只好開始學炒飯,這才發現炒飯雖然家常,居然也是一門大學問,從選米煮飯,到拋鍋翻炒,不只要快狠準,還要把配料炒香,並仔細炒鬆飯粒,只要練成這個技術我就能在比賽中大顯身手了!但是,我炒出來的不是太油,太糊,就是太焦有苦味,學拋鍋卻將飯菜撒了滿地。
糟糕了,眼看比賽就要來臨了,我到底該怎麼辦?爸爸說炒飯和辦桌菜不同,大鍋小鍋火候不同,技術也就不同,「火箭快炒手──小周」火很大,手很快,炒飯特好吃,我想拜他為師學炒飯,但他會答應嗎?
內容簡介:異國料理大賽:少年總鋪師3
我終於晉升爸爸的二廚,我的總鋪處女秀開桌了!味噌加了起司片的獨門密技,讓「龍膽海鮮味噌鍋」很受歡迎,連水腳們也心悅誠服,另眼相看。雖然手忙腳亂,但這一晚學到好多東西!
辦桌淡季的暑假,爸爸答應讓我到台中玩,因此在逢甲夜市認識了在雞排店裡打工的達哥,我第一次接觸不熟悉且別具創意的異國小吃料理,還去吃了法國料理,法國菜和辦桌菜大異其趣,真是有意思。
我跟達哥去參加的異國料理初賽,有人做韓國菜、泰國菜,達哥端出四道越南料理,鮮蝦生春捲、沙茶牛肉米粉、茄汁牛腩法國麵包和甘蔗蝦,都是運用東南亞當地的調味料和食材製作出來的,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呢。
沒想到雞排店生意不好老闆打算關店,不甘心的我和達哥,決定研發新口味的德式鹽酥雞,來挽救雞排店,我們能成功嗎?我報名參加了芋頭料理大賽,但要如何想出有創意的新菜色?芋頭可以跟異國料理搭配嗎?芋香瑞士起司火鍋?而達哥的異國料理大賽又是否可以順利贏得冠軍呢?
作者簡介:鄭宗弦
喜愛美食、閱讀與寫作。筆尖常帶感情與幽默,擅長用各種故事引領孩子去探索歷史與文化的精華。
他是個文學獎的得獎高手,曾經榮獲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首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兒讀物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金鼎獎推薦獎、小太陽獎等數十個文學獎項。
著作有:《媽祖回娘家》、《又見寒煙壺》、《姑姑家的夏令營》、《紅龜粿與風獅爺:鄭宗弦
精選集》、「鄭宗弦的生命教育」系列、「豬頭小偵探」系列、「快樂點心人」系列、「來自星星的小偵探」系列、「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少年廚俠」系列等數十本書籍。
他立志要寫出優秀的故事,分享有趣的生活體驗。期盼小朋友因他的作品而能熱愛生命,熱心助人,熱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