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快樂,爸爸們
⠀
時間已近中午,在直興市場有自然光的中庭,一位眼神銳利的大叔靠著豬肉攤的冷藏櫃休息,粗壯的前手臂看得出歲月的累積。交談後意外地親切,擺攤幾十年,每天清晨四點工作到下午兩點,攤販慢慢交手給兒子,但勞動習慣、一時閒不下來,他也不時回來顧攤。大叔有七個孫子,最小的幼稚園中班,最大的已準備當兵,說到孫子表情滿意,看來又是個兒孫控。吃完晚餐後,和孫子玩一下、看個電視後便早早就寢,明天,也是透早出門擺攤的一天。
⠀
⠀
西昌街上的骨董商店前,一台特別的綠色機車騎來,置物箱上載著一張木馬椅,車子全由大叔自己改裝,車上的文字表達著他的政治傾向與看法,大叔就這樣騎著這台車,一天到晚在台北市蝦趴(正字為鑠奅)兜風。今天是來骨董商店尋寶,儀表板上的裝飾小物就是在這買的。不久後又經過此地,午後已經擺起了跳蚤市場,馬路上舖一塊藍白防水帆布,隨地就擺著二手手錶、皮鞋、佛珠飾品⋯⋯。大叔和幾個人在騎樓下聊天,木馬椅放在地上,另一個大叔正推著它玩。
⠀
⠀
星期四,過了中午,阿秋阿琴聯誼音樂坊還沒什麼人,散客坐在台下,沒人唱歌的時候意興闌珊地喝茶、滑手機、翻閱歌本。大叔和店裡的大姊合唱兩首歌後又自己續唱兩首,他點了唐飛的〈溫柔女人心〉,神情深情款款,每唱完一首歌,身兼 DJ 的老闆娘會在一旁以麥克風吆喝:「掌聲請鼓勵。」相比剛才宏亮震耳的歌聲,大叔說起話來靦腆可愛,家住泰山,目前過著退休生活,每週兩到三次搭公車專程來唱歌。大叔說妻小已不在身邊,來這裡有人可以一起喝茶聊天、唱點歌,我想是多少排解了點寂寞。
⠀
⠀
父親節快樂,不知名的爸爸們。
⠀
⠀
⠀
▍台灣大叔街道攝影集|他說他有七個孫子,他說妻小已經不在身邊 ➤➤ https://bit.ly/3s7gZTJ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7uBdNP
⠀
#父親節|#路上大叔觀察|#BIOS封面故事
麥兜政治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個笑話:#誰給錢誰是爸媽!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49120285228047&id=584986081641475
二戰教訓殷鑑太遠,歐洲靠美國庇護,卻一邊拿人民幣,對罪大惡極的極惡政權愈發坐大默不作聲,甚至參與迫害其境內無辜民族,現在這肺炎也算是差不多該開始還債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1257343973256&id=1536493133
歐洲搭便車過太爽太久了...
能搞福利國家,代價是國防支出全部凹美國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2155683629267&id=1291419051
【北約國家被曝國防支出不達標】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78425?full=y&archive
【國際局勢】
很多人不知道美國在德國一直有駐軍,目的是防止俄羅斯入侵歐洲。二戰過後,當時東歐還有許多地方處於蘇聯的勢力範圍,若蘇聯要入侵到中西歐,關鍵路線就是德國,因此美國協助北約組織在德國駐軍,防止紅軍滲透,這樣持續了數十年。
但現在美國宣佈將從德國大規模撤軍,部分很有可能移防去波蘭,因為現在防俄的最前線已經變成波蘭了,波蘭自己也很清楚這點,為了國家主權,努力發展國防武力,而在前幾年的難民潮,也完全拒絕收難民,就是為了防範俄羅斯藉機滲透,恢復原本蘇聯的勢力範圍。
下面轉錄網路評論:
#美軍的撤軍撤的不是兵
這次撤軍有幾層意義:
1.德國的地理位置不再是歐洲要衝
2.德國對英美集團來說不再是「安全保證」對象
3.俄羅斯的威脅性部分消失
4.更大的敵人不在這裏
而政治上的含義是更清晰的。
1.梅克爾政府選擇綏靖中國、而非對立
2.德國不願意花錢建軍
3.美國不爽保護你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4.製造德國內部的各種矛盾,影響政府決策
這個撤軍案如果不能讓德國看清自己的方向錯誤,就會在歐盟內部及德國內部引發爭論。這種「不戰而屈人之策」才是這次美軍大撤軍的真實意義。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3829383509619&id=1445957717
在二戰相關的電影及紀錄片中,美軍於諾曼地登陸後,陸續與歐洲盟軍聯手收復被德國納粹侵占的各國領土。長征歐洲的美國大兵常用巧克力、罐頭等軍用口糧來敦親睦鄰,與所到之處的難民或妹子交換情報及肉體,這情節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
巧克力: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一種甜食,富含熱量及咖啡因、味道濃郁可口,且體積小便於攜帶。小小一口就有助於補充體力,不但可以提神醒腦,亦能舒緩緊張情緒。因此巧克力在二戰期間,也是歐美各國軍用口糧的必備品項之一。
而在二戰時期,在同盟國及軸心國這敵對的雙方,彼此也都出現了一款極具代表性的"軍用巧克力"。
以同盟國來說,手骨最粗的美軍,在尚未介入歐洲戰場時,就未雨綢繆地接洽Hershey's(好時)這家老字號的巧克力工廠,美軍希望Hershey's能夠做出一種以巧克力為主要成分的袖珍型口糧,而且必須符合這幾個條件。1.重四盎司約110公克。2.耐高溫不易變形。3.能夠提供高熱量。4.絕對不能太好吃。
Hershey's的研發部門將可可粉、糖、棕梠油、奶粉、燕麥粉等混合,生產出一款在太陽下曝曬也不會融化,每份還可以提供近1800 大卡熱量的"D口糧"(D Ration)。而軍方高層最擔心的,無非就是怕士兵閒閒沒事就把D口糧當零食吃,真遇到彈盡糧絕的緊要關頭,口袋裡卻空空如也,餓到只能啃草啃樹皮。至於把東西做到不好吃這種神奇的要求,當然不是啥難事!! Hershey's的研發部門不負眾望,生產出這款開業有史以來最難吃的巧克力(孰不知N年後的今天,我們還有更難吃的香菜口味巧克力上市),不但口感奇差無比,還硬到可以防彈,也正好符合美軍開出的第四項條件。
在二戰後期,Hershey's將D口糧進化為Tropical Bar,主要差異是增加甜味及改良口感,使其更接近一般市售巧克力風味,而T Bar的生命週期延續到越戰及韓戰結束,一直都是美軍的軍糧補給品之一。
維基百科提到,在1940年至1945年間,約有30億條D口糧與 T Bar 配發到世界各地的美軍及同盟友軍手上,但實際被軍方吃下肚的則是不可考的未知數。而包辦美軍口糧裡軍用巧克力業務的Hershey's自此一戰成名,身價翻了兩翻,成為舉世聞名的世界大廠。
同個時空,換個背景來看看軸心國。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的軸心國代表,毋庸置疑就是德國。德國人對於巧克力一樣愛不釋手,國內的巧克力產業歷史悠久且發達。與美軍對壘PK的德軍,在二戰時期同樣也推出了一款軍用巧克力來當作補給。
1817年創立於柏林的特奧多爾·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工廠,在1935年研發出一款名為"Scho-Ka-Kola"的圓鐵盒裝巧克力。這是一款標榜食用後可增強體能、消除疲勞的機能性巧克力,並在隔年的德國奧運趁勢置入性行銷,並大打廣告宣傳。這款號稱吃了可以一個打十個的機能性巧克力,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銷量稱霸整個德國。
沒多久,希特勒想併吞整個歐洲的野心再也壓抑不住,他老兄上位後,舉國上下全體動員準備參戰。此時,這間名字實在有夠難唸的特奧多爾·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工廠,旗下的產線被國家徵召,用來專門生產Scho-Ka-Kola這款巧克力,以應付德國空軍、傘兵、潛艇組員、狙擊手、破譯員等需要極大專注力及熬夜行動的軍種所需。
Scho-Ka-Kola:顧名思義為德文的Schokolade(巧克力)、Kaffee(咖啡)、Kolanuss(可樂果實),三個名詞取其字頭縮寫,同樣也顯示這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粉、咖啡粉及可樂果粉(相似現今的可樂配方)。這如此簡單的配方對照現今的蠻牛、阿比仔等提神飲料來說,可說是小巫見大巫,號稱台灣勞工之光的阿比仔裡頭還有人蔘跟一大堆阿撒布魯的添加物,但在80年前,這塊巧克力已稱得上是非常前衛且有效的機能食品。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手骨粗的山姆叔叔把D口糧跟T bar當作萬聖節糖果在發(還有一個SPAM午餐肉罐頭也是,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多到吃不完還可以拿來送人兼換炮。而德軍高層卻恰恰與美軍相反,非常明智地操作這甜甜的小東西。這巧克力可不是人手一包的常規配給,除了分配給軍官及上述提到的高階兵種外,反而多用來當作關懷勞軍或提振第一線士氣的犒賞(訣別禮??)。
想像一下在運輸機上準備空降深入敵方的德軍傘兵,這一跳可說是有去無回,此時帶隊的軍官拿出兜裡的紅鐵盒,打開並分發下去,士兵們人手一塊拿起巧克力含進嘴裡,燈亮機艙門開後,喊了一句希特勒萬歲就從飛機上一躍而下。或是,被圍困在敵陣內的突擊兵,死守多日、飢寒交迫,此時收到從天而降的空投補給,拆開其中一個木箱後發現裏頭有Scho-Ka-Kola,這可以解讀成是來自高層的倚重,然而白話一點的翻譯就是:不久黎明破曉、短兵相接時,吃了巧克力之後,你們就自己看著辦吧.......
這一盒巧克力與弟兄們共享,可以用來慶祝大捷,也許是有今生沒來世的最後一口訣別。
Scho-Ka-Kola被當作一種鼓舞軍心的獎勵品來操作,的確非常成功,一個小小的紅鐵盒卻有著無上的尊榮,畢竟有吃過還能活下來阿兵哥,想必經歷過種種生死關。而Scho-Ka-Kola吃下去是否真的有如神助?像開無雙這樣在戰場橫著走?當然不是,這就區區一盒巧克力,富含精神安慰劑的成分,僅此而已。
1945年,大勢已去的德軍,無語問蒼天,只能龜在家中死守,同盟國開始對德國境內實施密集轟炸。這間名字實在有夠難唸的特奧多爾·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工廠,運氣就沒有Hershey's巧克力工廠來得好,很衰小的被轟炸機夷為平地,直到50年代才恢復產線。
這款極富故事性且外觀寯永的Scho-Ka-Kola至今仍有量產,傳統配方依舊不變,吞下肚的每一口巧克力都是懷舊與歷史,不過在Scho-Ka-Kola的官網上,絕口不提任何與納粹相關的包裝與資訊。但當年印有出廠年份及納粹標誌的軍用版圓鐵盒,那可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夢幻逸品,在軍事古玩界非常搶手。
這巧克力的提神效果到底如何??我只能保守地說:若以台灣人從小嗜茶飲、咖啡及提神飲料的抗咖啡因能耐來說,真要說有打擊瞌睡蟲的功效,可能要吃上整盒。吃個一塊兩塊,充其量只能當作吃保平安的。
不過,這款巧克力拿來送馬子似乎是不錯的選擇,假如馬子吃了你送的巧克力,結果睡不著,長夜漫漫、輾轉難眠,增加一些聊天的機會也是不無小補。Scho-Ka-Kola另有一款藍色鐵盒的包裝,乳製品及糖類的含量提高,並降低咖啡粉%數,吃起來有太妃糖鹹甜鹹甜的味道。此外,還曾出現過一款稀有的綠色盒裝,是榛果口味的巧克力,但已經不再生產販售。
以上就是Hershey's及名字實在有夠難唸的特奧多爾·希爾德布蘭德巧克力工廠,這兩家巧克力工廠的小故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844829542218345&id=100000740100308
【回顧】
一「歐洲議員大讚台灣是偉大國家!痛批習五點不是統一根本是併吞」
一「力挺台灣!歐洲議會決議籲全力遏止中國武力挑釁台灣」
一「歐議會挺台! 議員重批中共霸道扼殺台灣」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04481139691962&id=584986081641475
麥兜政治 在 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演出者看《明白歌》02 ✨✨
又到了演出者看《明白歌》時間!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負責詞曲、現場音樂的編劇團隊成員—— #曾伯豪!
在劇中,伯豪深情唱出政治犯李媽兜與愛人陳淑端流亡、離別的心酸,也負責劇中多首詞曲的撰寫。此外,在2019、2020年的《明白歌》巡演活動中,伯豪也分別擔任親子工作坊與校園巡迴講座的講師。
幾場巡演活動中,和國高中生,甚至更小的小小孩分享這段故人事,伯豪有什麼樣的感觸呢?
--
📢 巡演期間,得以與政治受難前輩、後代家屬、當地鄉親等等的演後交流,覺得有什麼特別想分享的?
👨 印象中在慈林基金會舉辦工作坊的時候,有一位小朋友因為年紀還小所以整場都在玩玩具,可是當我們問到「可以怎麼樣做讓我們不會忘記事情?」的時候,他突然指著用撲克牌搭著的像是橋的結構,說「就是這樣玩」。
雖然可能是巧合,也不確定他是不是真的懂什麼意思,但是這個瞬間很美。
📢 2020年「說故事的人」在校園內外的放映分享會,對於高中生的回饋有什麼感受嗎?
👨 過去自己高中是不談歷史的,甚至對大部分學科是不感興趣的!有興趣的是西洋音樂、街舞、籃球明星、電玩、戀愛,所以看到大部分的學生會踴躍發言,不論是感想或提問,都讓我感到非常的激動與一點點自卑。
尤其是,看到大部分學生對明白歌說故事的人放映會的專注程度,我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台灣會越來越好。
明白歌是我少數參與的劇場製作中最有壓力,但是劇場方面卻將很有壓力的歷史區段,用相較過往劇場比較沒有知識壓力、沈重感覺、痛苦畫面的方式一步步和大家分享。我很希望接下來可以認識更多人,我們可以討論更多。
📢 《 明白歌》對你而言,是用什麼方式在說故事呢?
👨 對我而言,《明白歌》以劇場部分而言是一個表演性、現場性拉到一定水準之上的講座演出(Lecture performance),我覺得這個形式的重點在於,我部分給予情境給予感性部署,但與此同時試著創作跟著觀眾一起思考的過程。有別於以往說唱藝術做法,現場性只服務於炒熱氣氛、互動,明白歌的做法包含故事講述、報告劇、情境扮演、朗誦、表演敘事者身分調度、真實經驗者報告。整個過程都是為了讓知識與感性能夠產生連結,而不是只操作感性與故事的意義範圍。在整個計畫方面,這是一個社群藝術的創作,不論是復返回當地或是工作坊、校園講座,都是在面對社群如何建立以及試著讓社會在未來有基礎找尋共識。在隻字不提殖民、不提黨派的計畫,卻無疑是在對臺灣最基本的地方試著化解部份僵局的溫柔舉動。雖然以普及率、藝術性來說也不算有效率或前衛,但這或許是目前劇團處理歷史議題對於社會溝通最有意義的處理方式,意即長期的多方面的展開對話與合作,而不是過往野台即下鄉、校園即教育、跨國即推廣的簡化邏輯,但其實本質上還是一場場一次性、感性經驗的花火。
📢 為《明白歌》未來的巡演,給觀眾必看的一句推薦、信心喊話,你會說?
👨 最累的製作最誠懇的分享,這段歷史不輕鬆,但我們可以一起談談,讓我們用《明白歌》開個群組邀請你們來!
--
🪕 詞曲/聲響/現場音樂/編劇團隊|曾伯豪
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畢。從小學習中國音樂,高中時歷經西洋搖滾樂衝擊,而後師承周定邦先生學習台灣唸歌。2012年與友人創立《迷宮迴廊》樂團,2013年參與《小嫩豬》樂團。2014年創立鬼講堂,與表演者吳宗恩、戴開成共創改編焦吧哖事件。2018年於臺北和鳴南樂社學習南管。近年常參與劇場與聲音相關創作,曾與各國藝術家:Kitt Johnson(丹麥)、坂本弘道、內橋和久、千野秀一、李世揚、李慈湄、黃思農等人合作或即興音樂交流。近來在音樂間流浪以及嘗試理解何謂「在當場」,除鬼講堂計畫試圖理解抗日事件中的多重敘事問題及背後社會成因外,音樂作品則與社會議題及個人情感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