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和BCG波士頓諮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創新工場投資的追一科技,用領先的「數位員工」解決方案幫傳統企業降本提效。
改造者系列:傳統企業應用AI別想「短平快」 --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慧在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隨著當前人口紅利趨弱,企業的用工成本增加,「數位員工」存在大量的市場需求。成立於2016年的追一科技,通過其核心的AI語義分析技術,幫助傳統企業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實現降本提效。
在采訪中,追一科技首席戰略官成捷認為,傳統企業應該扭轉AI應用「短平快」的認知,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梳理和構建特定於AI的業務流程,以達到正向的循環。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在企業服務領域,AI企業,即「改造者」,能夠最直接地賦能企業提升管理效率與節降成本。追一科技便是這一賽道的佼佼者之一,借助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其「AI數位員工」可以勝任線上客服專員、行銷專員、資料質檢員、銷售上崗培訓師、反洗錢專家等崗位。
■本期受訪嘉賓:成捷
追一科技是「AI數位員工」提供商,主攻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提供智慧語義、語音和視覺的AI全棧服務。追一科技的AI數位員工智慧平臺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提供不同類型的AI數位員工,滿足企業和政府使用者服務、行銷、運營、 辦公等多種場景的智慧化升級需求,幫助他們降本提效,改善用戶體驗,驅動創新和增長。
成捷是追一科技首席戰略官。在此之前,他曾任職于麥肯錫與騰訊。成捷先生擁有清華大學學士學位與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
■對談實錄
Q1:追一科技為何選擇幫助傳統企業應用AI?
成博士:追一科技的定位是「AI數位員工」服務商,本質上是智慧軟件,面向企業提供AI企業軟件來説明其降本增效。當前,隨著人口紅利趨弱,企業用工成本水漲船高,員工的流動性也在增加,市場上存在大量對於智慧客服、行銷、內部溝通等的需求,企業希望由機器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並為企業降本。而追一的核心AI能力是語義分析,即機器如何像真人一樣理解和表達文本資訊,再結合創始人團隊的企業服務背景,恰好能夠滿足我們稱之為「數字員工」的市場需求。追一的語音、視頻應用能夠滿足銀行、運營商等企業線上交互管道上海量的對話交互需求,涉及行銷和業務辦理等,幾乎等同于傳統呼叫中心上千乃至上萬的人工。
同時,我們也看到近些年大量企業在推進資訊化建設、雲建設,企業數位化的基礎在不斷成熟。許多企業已經積累了大量結構化或非結構化的資料,但並不知道如何應用,不知道如何從海量資料中提煉洞察。追一可以説明他們通過資料分析來實現更精細化的運營,從而提升人的產能。以保險電銷為例,通過對銷售人員的資料分析,追一能夠提煉高績效員工值得借鑒的話術和知識點,標準化後以輔助推廣培訓。
Q2:在賦能傳統企業應用AI的過程中,追一遇到過哪些挑戰?又是如何應對的?
成博士:AI火爆之後,大部分企業的心態是先投資一部分進行嘗試,其中有些企業成功地體驗到了AI的成效,於是自發地持續梳理其業務流程、構建並優化知識庫,進入了一個正向循環,投入產出比也合理,逐漸能夠覆蓋到更多場景和業務部門。
而有些企業原本對AI的預期是「隨插即用」,期待AI能在短期之內帶來巨大改變,他們應用AI的效果往往就無法達到預期,也很難將AI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往往在一次采購之後就沒有下文了。AI企業要扭轉傳統企業認為AI「短平快」的認知,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梳理和構建特定於AI的業務流程,才能步入正向的循環。
其次,許多較早開始應用AI的企業組織規模都很大,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部門——分條線、分版塊、分職能等。如何能夠協調大型企業多部門之間不同的利益和訴求,這對於AI應用而言是另一大難點。以銀行為例,總行負責智慧化建設的IT或科技部門往往考慮更有整體性的、大量部門可以通用的、長期的解決方案,且看中綜合性和可持續性更強的供應商。而業務部門往往偏好更迅速、更精准的解決方案,傾向于先行自行采購。AI企業就需要平衡和兼顧雙方的需求。我判斷在中長期會有多流匯聚的趨勢,即企業的科技部門會統籌AI智慧化建設的規劃以及技術合作夥伴的選取,總部科技部門和一線業務部門會一同系統性地梳理需求。
同時,在業務梳理過程中,AI企業也需要增進其對行業的理解,從而幫助傳統企業梳理出哪些業務或場景更有AI價值、更容易落地,以塑造短期速贏。追一在進入每個行業時都需要花大量時間瞭解業務流程,建立行業知識庫。
最後,AI不像ERP之類的傳統軟體系統,沒有成熟的全鏈路玩家,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因此端到端的、定制化的AI服務是稀缺資源且具差異化優勢——系統實施上,大型企業系統多,往往也不標準化,十分消耗人力;知識庫定制上,不同企業的業務流程不同、知識不同,需要定制知識庫;軟體功能定制方面,不同規模、業務類型的企業依然存在不同的需求;哪怕在部署之後,AI企業依然需要持續優化場景,根據交互的效果持續優化業務流程,並試圖拓展新的場景。
Q3:如何理解追一「開放共贏的生態合作體系」?
成博士:追一對各類企業都秉持著開放合作的心態,我們識別了四大類合作夥伴——平臺夥伴、行業夥伴、區域夥伴和咨詢夥伴。
1. 平臺夥伴包括騰訊雲、華為雲等企業,平臺夥伴能夠提供基礎設施,起到「鋪電線」的作用。憑藉平臺夥伴強大的客戶資源和銷售網路,追一能夠觸達更多的終端客戶。而追一能在平臺夥伴通用性的基礎設施之上提供特定垂直領域的解決方案,使面向客戶的解決方案更好落地實施。
2. 行業夥伴指特定行業領域的資訊科技企業,他們相比其他夥伴有更深的行業理解以及更多行業內的客戶資源,也願意在科技方面進行嘗試。追一可以與行業夥伴共同拓展行業內的科技解決方案。
3. 區域夥伴指在當地有較強商務關係、對當地市場瞭解較深入的夥伴。
4. 咨詢夥伴則能夠提供整合咨詢服務,在數位化咨詢、財務咨詢等細分方向擁有豐富的咨詢經驗。
追一在生態合作中除了能夠提供行業定制化的技術方案之外,還可以分享和拓展渠道資源,幫助系統集成商、ISV增收。長遠來看,追一希望把產品服務做得更加標準化,可供他人調用,也可以在自有平臺上集成協力廠商產品和服務。
Q4:你認為未來AI企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成博士:大趨勢一定是行業越做越深、場景越做越精,提供整體性的行業AI解決方案。這也是追一未來發展的優先事項。
此外,AI企業還應當繼續推進技術普惠,在當前AI大多只在大型企業使用,而未來應當覆蓋更多中小規模的企業。AI企業能做的是把大客戶的主流需求打磨好、標準化,大量復用從頭部企業積累的垂直領域專識,再在過程中逐步建立跨行業復用的能力。
■要點回顧
1.「人工智慧即服務」(AI-as-a-service)依然處於初級階段,還沒有成熟的全鏈路玩家,因此端到端的、定制化的AI服務能夠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2. 傳統企業需要抓住時間窗口,憑藉多年深耕行業的經驗積累,在AI技術企業追趕行業知識的檔口自我顛覆、自我革命。
3. 對「改造者」而言,「先縱後橫」不失為可行的策略——欲實現持續穩定的AI發展,需要長期深耕垂直領域,持續積累行業know-how,並將縱深積累標準化,以複製到更多的垂直行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楊應超 第一季-第9集:高薪的職業之一:談管理顧問公司的工作 節目直播時間:週五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0.11.06 ⏭ 章節: 00:00 頻道片頭 00:07 開場 01:43 節目片頭 02:02 高薪的職業之一:談管理顧問公司的工作 20:33 Q&A:房屋出租及投資 26...
麥肯錫 保險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端點AI -- 邁向一兆個智慧端點之路
【作者: Thomas Lorenser】 2021年01月14日 星期四
從工業到家庭、健康照護與智慧城市,由無數的應用和裝置蒐集來的大量數據產生即時的洞察與價值,智能(Intelligence)必須從雲到終端遍及整個網路。因此,提升終端運算能力、並結合機器學習技術,就有可能釋放物聯網終端裝置即時的數據分析力。
越來越多的智能圍繞在我們周遭的世界。我們聽到許多關於物聯網(IoT)、雲端運算與其他令人興奮的科技,如何在未來數十年改變人們生活的預測。從工業到家庭、健康照護與智慧城市,物聯網讓遍及日常生活的各種應用,變得更為豐富,且讓生活因此改觀。
應用的領域相當多元,有數百個子項目與數千個應用。這些應用產生許多數據,但數據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中擷取的價值。我們不能仰賴以往把所有數據都傳回雲端伺服器的傳統作法 – 這種作法隨著數據量的增加無法進行擴充,因此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
把數據從端點傳輸至雲端是有代價的,包括更長的延遲、數據傳輸時的用電、頻寬,以及伺服器的容量,這最終也將是使用場景價值成功或失敗的關鍵。這在物聯網中特別容易發生,原因是許多應用必須仰賴最低延遲的即時數據分析與決策。
事實上,有時候端點可能只擁有有限(如果有的話)的連接性。因此,智能的分配必須遍及整個網路,一路到數據源頭的端點,如此我們才能在正確的地方擁有處理能力。提升終端運算能力並結合機器學習技術,就有可能釋放物聯網端點即時的數據分析力,而兩者的匯聚也稱為「端點人工智慧(Endpoint AI)」。
什麼是端點AI,為何它很重要?
端點AI主要是讓端點(即便是最小型的裝置)變得更聰明且更具智慧,可以在端點上執行必要的即時分析,同時:
‧ 改善整體系統效能
‧ 降低耗電量配置
‧ 降低對雲端處理的依賴
我們舉個例子:想像有一個負責監控水管狀態的小型端點,目的在檢測異常情況,例如水管漏水。倘若水管破裂能儘早檢測出來,避免對房屋造成損害,這對於屋主與保險公司都有極大的價值。這種裝置若能檢測出漏水,只需再加上雲端連接性,就能善用端點上的處理能力並創造價值。
不過,如同之前討論過,到目前為止看到的都是「雲端優先」的方法,這種方法把智能放在雲端上,而數據則不斷地沿著網路進行傳輸。然而為了迎合耗電、頻寬與成本的需求,這種方法正在改變,如此才能促成更寬廣的使用場景。舉上述的漏水檢測器為例,把處理能力移到端點內,可以把電池壽命從數個月延長至數年。
對於許多的使用場景而言,最佳的方式是將智能普遍分配到整個網路上,包括一路配置到端點。Arm貴為整個網路上的每個節點,都提出了解決方案:從數據中心、(終端)伺服器、閘道,一路到端點。
今日感測器產生的數據大多被丟棄,原因是要傳輸這些數據,從能源與頻寬的角度來看,成本實在太高。想像一個電池驅動的物聯網端點,使用藍牙、窄頻物聯網,或其它方式連網。端點從各個感測器搜集數據,然後把資料傳至閘道或另一個裝置。
不過,這個使用場景的通訊,往往成為整套系統耗電量最大的一部份。因此,系統架構師得進行取捨,以便在系統的耗電量限制下作業。他們得兼顧端點內感測器數據的資料速率與數據處理,以便讓電池壽命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倘若我們只在感到有興趣的事件發生時,使用機器學習架構方法來儲存或傳送數據,並藉此降低無線電波的使用、同時優化電池的壽命,又會怎?樣呢?儘管這些端點上的運算資源一直以來都太過貧乏,無法在裝置本身支援訊號處理與機器學習,但端點 AI 現在卻讓它變成可能。
事實上,今日已有許多的應用,使用Arm Cortex-M架構的裝置內的機器學習技術。受到Arm在內的許多領先企業機構支持、稱為tinyML的社群運作,正在驅動這個趨勢,目標是在微處理器(MCU)上部署機器學習。
tinyML基金會正在協助讓傳統的嵌入式世界與全新的端點AI世界,找到兩者之間的交集。藉由他們的努力,更多的開發人員現在已經可能直接在微處理器上,運行越來越複雜的深度學習模型,藉以加速端點AI,並產生出全新的使用場景。快速檢視其內容,我們發現它大多利用Arm的IP架構。Cortex-M處理器能提供應對各種既有使用場景的正確功能集。
例如,Audio Analytic 公司使用 Arm Cortex-M0+ 處理器實作聲音辨識。其它的實例則使用 Cortex-M4、Cortex-M7 與 Cortex-M33 的數位訊號處理器(DSP)的運算能力:
接下來呢?
我們正處於一段令人興奮時期的開端,在這個期間,新的科技將促成新的能力,並且讓要求更為嚴苛的物聯網端點使用場景,成為可能。端點搜集越來越多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用節能的方式進行分析並找出型態,並觸發下一步的處理。這也是為何物聯網端點與微處理器(MCU)必須具備更多的能力,以應付與日俱增的需求。
為了支持端點AI的願景,Arm特別開發Cortex-M55(Arm具備最高AI能力的 Cortex-M 處理器)與Ethos-U55(可搭配Cortex-M的微神經網路處理器),兩者是應對許多新興使用場景的完美組合。與現有的Cortex-M處理器相比,Cortex-M55搭配Ethos-U55的總機器學習效能可以提升480倍。
此外,重點不只有IP。Arm的CMSIS-DSP與CMSIS-NN程式庫的演進,以及我們與Google的TensorFlow Lite Micro團隊的協作,將讓開發人員可以更簡便地把他們在之前Cortex-M平台上的作業,轉移到Cortex-M55與Ethos-U55。
端點AI靠視覺-語音-震動驅動
麥肯錫公司已經找出在2025年以前,可為邊緣與端點處理創造出2500億美元硬體價值的橫跨11個產業的100個使用場景。藉由分析這些專供端點AI利用的使用場景,可以發現主要的使用場景都圍繞三個領域:視覺、語音與震動。
預測性維護在許多大眾市場應用中,是一股重要的成長驅動力。據估計,每年因為機器停機造成的損失超過 200 億美元。
我們可預見上述三個類別之一,或是多個類別的使用場景或應用。例如,除了可以使用震動監控來執行異常檢測,也可以利用聲音辨識的技術,或是使用影像。端點AI已能支援設備上的訊號處理和機器學習。
附圖:圖一 : Arm在所有設備及裝置上實現無所不在的人工智慧
資料來源:https://ctimes.com.tw/DispArt-tw.asp?O=HK51E75CFDSARASTD7
麥肯錫 保險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捨電動車 韓國現代氫動力貨卡將上市 目標零碳排征服瑞士高山(03/03/2020 EIC環境資訊中心)
(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路透社報導,韓國現代汽車的氫動力18噸貨卡將在3月於瑞士上市,盼成為零排放技術的典範。
氫燃料電池早在約兩個世紀前就問世,但在與內燃機的競爭中敗下陣,在當前的綠色運輸戰場上又因價格太高而落後給鋰電池。氫儲存不易,且大部分提取自天然氣,過程中會產生碳排放。
但在貨卡動力方面,現代汽車和其合作夥伴認為,鋰電池並不盡理想,因為負重越大,電池就越大、越重,要爬上瑞士的高山就是個問題。
瑞士有一半以上的能源來自水力發電,瑞士有潛力透過電解從水中提取「綠氫能」,如果使用再生電力,這個過程雖然能源密集但能達到無碳。
根據路透社,現代氫動力(Hyundai Hydrogen Mobility, HHM)執行長馬克.費姆勒(Mark Freymueller)說,「目前瑞士的綠氫能比柴油貴得多,但是隨著政府推出減碳排政策加上生產乾淨燃料的成本下降,這個數字可望有所改變。」
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1月份的研究顯示,再生能源製氫的成本可能從現在的每公斤3至4.5歐元下降到2030年的每公斤2歐元,屆時考量兩種動力的相對效率和貨卡的生命週期成本,氫與柴油的成本競爭力將不相上下。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相信氫是化石燃料的潛在替代品,隨著全球脫碳目標受到重視,氫動力概念股價來到10年來最高點。
目前,現代汽車靠政府對燃料電池貨卡的稅收減免和其自身的補貼吸引合作夥伴,包括最終使用者、加氫站和綠氫能供應商。
現代的H2 Xcient貨卡配備一個190千瓦(190 KW)的燃料電池和七個裝有近35公斤氫氣的高壓罐,使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遠遠超過目前市場上的電動重型貨卡。
路透社表示,現代汽車拒絕透露補貼金額。該公司在全球下重本投資氫燃料,規劃到2030年將耗資67億美元於氫技術,並將燃料電池的年產能提高到70萬顆。
從50輛H2 Xcient貨卡開始,現代的目標是到2025年有1600輛在瑞士上路,今年要在奧地利、德國、荷蘭或挪威之外的至少兩個歐洲國家啟動類似計畫。
在瑞士,現代汽車和瑞士新創公司H2 Energy成立的租賃單位HHM與氫燃料供應商Hydrospider合作。Hydrospider是H2 Energy、工業氣體製造商Linde和瑞士電力公司Alpiq合資成立的公司。
Hydrospider在瑞士下格斯根的2兆瓦(2 MW = 2000 KW = 0.002 GW)電解工廠將開始為40-50輛現代貨卡生產氫氣。Hydrospider董事會成員史蒂芬.林德(Stefan Linder)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H2貨卡投入使用,到2023年至2025年,其產能必須從7000萬瓦 (70,000 KW = 70 MW = 0.07 GW) 提高到1億瓦 (100,000 KW = 100 MW = 0.1 GW)。
為了要讓氫貨卡今年(2020)於挪威上市,H2 Energy與Nel ASA(NEL.OL)、Greenstat和Akershus Energi等綠氫能供應商合作。而挪威幾乎所有電力都來自水力發電。
成員有近20家公司的瑞士H2行動運輸協會將成為第一批使用者,包括該國最大的連鎖超市Migros、乳製品生產商Emmi、雜貨連鎖店Coop以及加油站運營商SOCAR和Tamoil 。
Migros等最終使用者已承諾按使用付費合約租賃現代貨卡,現代提供里程、保修、服務、保險和充足氫燃料的使用權。HHM表示,其合約將確保Hydrospider和加氫站一開始就能獲得可觀的利潤。
HHM估計,在10年間,一間耗資130萬瑞士法郎(130萬美元)的加氫站,只要有15輛貨卡固定只在此加氫,投資就可以回收。Migros訂了三台Xcients,並打算拿來和電動賓士貨卡、義大利Iveco沼氣貨卡和柴油貨卡比較性能。
Migros共有900台貨卡在22個生產基地和900間門市之間往來,目前它每年得幫旗下所有3.5噸以上重型車輛付總計5000萬法郎的重型車輛環境稅(LSVA)。現代貨卡一開始不須支付LSVA。
Migros其運輸物流總監瑞能.德茨曼(Rainer Deutschmann)認為許多技術都有助減碳,「我們將能看到每趟旅程的能源消耗和地理位置和地形的關係。開電動貨卡,除了運貨還得運電池。200公里的路程跑市區可以,但爬山不行。H2不管是平地還是爬山都可以。」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23325
首批 Hyundai XCIENT Fuel Cell Heavy-Duty Truck 在2020夏季完成出場測試並交付歐洲市場投入商用的紀錄短片:
https://youtu.be/55UnizMAS5A
♡
麥肯錫 保險 在 豐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人:楊應超
第一季-第9集:高薪的職業之一:談管理顧問公司的工作
節目直播時間:週五 14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0.11.06
⏭ 章節:
00:00 頻道片頭
00:07 開場
01:43 節目片頭
02:02 高薪的職業之一:談管理顧問公司的工作
20:33 Q&A:房屋出租及投資
26:30 Q&A:美金可能貶值怎麼辦
38:13 Q&A:長期投資股市還是沒問題
46:52 請繼續提問:你活著不是為了工作,祝大家早日達到FIRE財務自由
50:19 節目片尾
50:46 頻道片尾
📝 名詞補充:
1. Management Consulting:管理顧問行業
2. Accenture:之前是Arthur Andersen的一個分公司,後來分開獨立上市,最後Arthur Andersen也在安隆案發後倒閉了
3. MBB:McKinsey,BCG (Boston Consulting Group),Bain,三大全球策略管理顧問公司
4. 以前的Big 5:MBB 加 A.T. Kearney(由麥肯錫分出)和Booz Allen Hamilton
5. Strategic Consulting:策略管理顧問
6. 今天的Big Four:Deloitte,PricewaterhouseCoopers,Ernst and Young,KPMG
7. 以前的Big Six:Arthur Andersen,Deloitte,PriceWaterhouse,Coopers & Lybrand,Ernst and Young,KPMG
8. Sears Tower:芝加哥最高的大樓
9. Quail:法國的烤鵪鶉菜
10. Boot Camp:類似軍隊的新生訓練營
11. St.Charles:芝加哥的郊區,Accenture 的訓練中心
12. Unix:大型電腦的作業系統
13. Retail,Pharmaceutical,Banking,Automotive,Transportation:零售業,醫藥業,銀行業,汽車業,運輸業
14. Partners:管理顧問公司的合夥人
15. Open Bar:把酒吧包下來隨便喝到飽
16. Work Hard,Play Hard,then Work Hard:除了要努力工作和盡情享樂,重點是享樂之後還要回去努力工作
17. Best Practice,Benchmark,Balanced Score Card:管理顧問公司的做事方法
18. Liability:要負擔的責任
19. Umbrella Insurance:美國的雨傘保險
20. Step-Up Basis:遺產時房子的折舊可以扣回,然後按市價重算
21. Natural Hedge:貨幣自然避險
22. Whole Life Insurance:終身人壽保險
23. Term Life Insurance:定期壽險
24. Hank Paulson:前美國財務部長,前高盛董事長
25. Movie - Too Big to Fail:電影,大到不能倒
26. Wealth Gap:貧富差距加大
27. Euro Exposure:歐元的投資曝露風險
28. Cash:現金
29. Atlanta:亞特藍大
30. Charles Schwab,Fidelity,Vanguard:美國三家提供低或零交易價的投資公司
📚 參考書訊:《財務自由的人生:跟著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學華爾街的投資技巧和工作效率,40歲就過FIRE的優質生活》 https://eslite.me/w24ad
#楊應超 #財務自由 #FIRE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