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害怕,因為她在活活把自己吃死」
讓我想到國中老師要我們看的《麥胖報告》🥺🥺 (癮獼)
追星快訊不漏接✨快載星光雲App:https://goo.gl/DxAfcG
myVideo 影音隨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60的網紅羅廷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獨!先吃胖再瘦身 20歲大學生「4塊肌」 【壹電視報導】台中市一名羅廷瑋20歲的大學生,為了增胖練肌肉,模仿國外影片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連續吃了一個月的速食餐,胖了六公斤,又花一個月時間做重量訓練,成功減重練出四塊肌,不過醫師提醒,想要練出肌肉,應該多攝取蛋白質搭配運動,長期攝取高熱...
「麥胖報告」的推薦目錄:
- 關於麥胖報告 在 ETtoday星光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麥胖報告 在 趙強營養師這樣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麥胖報告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麥胖報告 在 羅廷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麥胖報告 在 羅廷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麥胖報告 在 [光影流竄] I'm Lovin' It!麥胖報告-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麥胖報告 在 [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 2004)紀錄片... - Slow Italy 慢食 ... 的評價
- 關於麥胖報告 在 Re: [問題] 麥當勞吃多的副作用?? - fastfood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麥胖報告 在 [情報] 電影『麥胖報告』導演電話專訪新聞稿- fitness | PTT消費區 的評價
- 關於麥胖報告 在 [問卦] 看過麥胖報告的都幾歲? - Gossiping 的評價
麥胖報告 在 趙強營養師這樣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醫院裡,就不能有速食嗎?吃速食,就不健康嗎?
那.... 醬瓜、豆腐乳呢?
====================
今天看到貼於2014年10月12日趙強FB的貼文
越是覺得:食物本無罪,只看您怎麼吃?
====================
我很贊成李秉穎醫師的說法。
其實無論是何種食物,本身都是「中性」的,重點在於「怎麼組合」。
因為~~如果只供應符合健康概念的100分食物,但病人卻吃不下,這份餐點對他的身體而言,就是「零分」!
.
有不節制地吃速食而導致肥胖、三高的「麥胖報告」;
也有節制地吃速食而達成減肥目標的型男。
.
請別打筆仗!
如果,你曾經用心照顧過食欲差到底,需要營養卻又吃不下的病人,你就會知道~~醬菜這類開胃小菜有多好用!!
如果,你曾經用心照顧過因病而沒胃口的老人,你就會知道~~蔭瓜、海苔醬、豆腐乳真的可以讓老人多吃幾口!!
.
當你天天看著所照顧的孩子餓肚子、吃不下,當他願意吃幾口漢堡、幾根薯條時,你會覺得欣慰......
.
https://tw.news.yahoo.com/台大兒醫有麥當勞-被打臉-215032551.html
================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05262407983058&substory_index=0&id=1332643640
麥胖報告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丹眼選片單 / 10部精選紀錄片推薦】
今年的紀實影集《虎王》(Tiger King: Murder, Mayhem and Madness)讓許多人都開了眼界,原來紀錄片可以這樣拍!其實,紀錄片往往有潛力可以顛覆我們的三觀,讓我們深入世界各個離奇的角落,也因為不受傳統上的劇情框架限制,紀錄片常常可以帶出更超展開的精彩故事。
感謝「#mybest好物推薦新媒體」日本網站的邀稿,特別有機會跟大家介紹十部我認為體現了所謂「現實比虛構還離奇」(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的紀錄片,從 2004 的《麥胖報告》到去年熱騰騰的《親愛的莎瑪》,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進去閱讀(賞文字工作者一點飯吃^^)。
📤文章連結: https://my-best.tw/lists/114332
另外,在這邊也特別羅列了幾部我心目中的遺珠:
《灰熊人》Grizzly Man(2005)
《莎拉波莉家庭詩篇》Stories We Tell(2012)
《消失的膠卷》Shirkers(2018)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Life Overtakes Me(2019,短片)
《阿波羅11號》Apollo 11(2019)
《大地蜜語》Honeyland(2019)
麥胖報告 在 羅廷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獨!先吃胖再瘦身 20歲大學生「4塊肌」
【壹電視報導】台中市一名羅廷瑋20歲的大學生,為了增胖練肌肉,模仿國外影片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連續吃了一個月的速食餐,胖了六公斤,又花一個月時間做重量訓練,成功減重練出四塊肌,不過醫師提醒,想要練出肌肉,應該多攝取蛋白質搭配運動,長期攝取高熱量食物,會對身體會造成負擔。
麥胖報告 在 羅廷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天新聞》台中市有一名23歲羅姓男子日前看了電影《麥胖報告》後,
突發奇想進行親身實驗,連吃了一個月的麥當勞胖了6公斤,
經過"一個月"健身訓練甩掉4公斤"肥油"還露出四塊肌。
更多完整報導,詳見:
http://video.chinatimes.com/
麥胖報告 在 [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 2004)紀錄片... - Slow Italy 慢食 ... 的推薦與評價
[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 2004)紀錄片今天在行天宮教課與同學們提到這部片,導演本人吃了一個月的麥當勞並拍攝成紀錄片,下面連結可看到中文字幕 ... ... <看更多>
麥胖報告 在 Re: [問題] 麥當勞吃多的副作用?? - fastfood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認真回答一下了我大概六年前看過一部電影(紀錄片) - 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 看完之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吃過速食了如果真的對這方面有疑問的可以 ... ... <看更多>
麥胖報告 在 [光影流竄] I'm Lovin' It!麥胖報告-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在台灣電影人苦哈哈的勒緊褲帶之際,2002年一個胖子在科倫拜
打打保齡球就賺進兩千多萬美金,成為第一部獲得坎城評審團大
獎的紀錄片,創下了影史上記錄片最佳票房,著實讓人羨煞極了
。這名為Michael Moore的胖子今年更加春風得意,《華氏911》
成為近五十年來獲頒坎城金棕櫚的紀錄片,更打破了自己保持的
記錄片票房記錄。而這個天文數字是,一億美金。
然而以 Michael Moore為首的新興紀錄片導演不僅刷新了票房數
字與得獎記錄,他們的創新手法正挑戰了往常紀錄片類型的禁忌
;紀錄片多半是正襟危坐的訪談,或者近距離記錄下運動/事件
無預警的衝突現場。在紀錄片三原則(不是機械人)裡,明訂導
演必須躲躲藏藏、隱身匿跡,小心不在影片中留下過於張揚的主
觀意識,儘可能表現出旁觀者的立場,以免觀眾在接受片中訊息
時產生排斥或反感。
M&M 一干人等卻不然。這批導演不僅仿傚《原子咖啡廳》,以戲
謔的 MTV手法交互剪輯真實影像片段,並插入諷刺的甜蜜音樂以
突顯現實的荒謬,更沿襲了真實電影的傳統,導演跳到銀幕前,
一手包辦了旁白、主持人及主角的身份。而這點似乎激怒了不少
觀眾。
多數紀錄片引起爭議的原因,多半是對於片中議題彼此意識型態
不同、意見紛歧之故,而 M&M作品則不是。他在銀幕上儼然化身
正義使者,辛辣的談吐、得理不饒人的作風難免引起部份觀影者
的反感;縱使M& M的論點再怎麼直指核心,也難掩其不討喜的行
事風格。
導演現身說法式的紀錄片雖然造成眾人極力聲討,但仍有其優點
所在。首先,無論導演大剌剌現身幕前或躲在幕後,紀錄片從來
不是客觀,更不是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紀錄片本身一定有立場、有觀點,會選邊站。剪輯
的方式、段落安排的順序、呈現的手法,哪段對話被捨棄、哪個
場景被保留,這些都會影響電影的立場,影響觀影者的感受。導
演本身成為鏡頭前被拍攝的對象,只不過是褪去那件偽裝客觀的
外衣,而能更直接指出他的論點。
而為了避免影片面貌模糊不清,紀錄片就如同劇情片一樣,需要
一個主人翁來凝聚焦點,讓觀眾跟著他的目光一同注視,隨著發
生在他身上的遭遇而驚呼或惋惜。當影片缺乏一個被紀錄的對象
(如《怒祭戰友魂》、《曾經是奴工》有明確的被紀錄對象)時
,還有誰比導演更適合擔任這個角色?導演更可以藉由誘導受訪
者的方式,碰撞出更多的變化。例如《美麗天堂》導演便曾安排
讓以巴雙方的孩童跨越成見而碰面對談,M&M 更親自帶領槍枝受
害者前往K-Mart抗爭。
在以麥兜的哥哥麥胖為主角的紀錄片《麥胖報告 Supersize Me》
中,導演Morgan Spurlock更成為了實驗對象!
因為身兼導演與主角的身份,Morgan可以即時記錄下發生在身體
健康上的變化;午夜時分的一場心悸過後,他打開了攝影機後便
撫著胸口、雙眉深鎖地談起了剛剛意外發生時的感受。這種臨場
感與即時性讓觀眾更能貼近片中角色的細微轉變,而這點是一般
紀錄片所遠遠不及的。我們看見了他在過量飲食後反胃嘔吐,看
見他體重急遽上升、生理指數惡化,甚至看見他對麥當勞的餐點
產生上癮症狀,用餐前後臉上的神情截然不同。
同樣以揭發速食業的黑暗面為主題,不得不提由艾瑞克西洛瑟所
著的《速食共和國》。書中從速食業的最上游──農場、牧場所
受到的壓榨,屠宰場作業的骯髒與不人道,到全球化的弊病、業
者關說政客、宣傳行銷的管殺不管埋,乃至於最前端──員工薪
資與教育水準低落、業者阻撓員工組成工會,全書內容架構完整
龐大,若要進一步了解速食業,此書絕對不可不看。
《速食共和國》雖提到了牧養環境、宰殺作業及調理過程的不完
善會影響到消費速食的顧客的健康與安全,卻少有提到長時間大
量食用速食對人們健康造成的壞處。雖然《麥胖報告》的觀點遠
不及《速食共和國》完善且面面俱到,但在肥胖即將取代吸菸而
成為全美可預防死因第一位,連美國議員都提議要對肥胖者抽稅
以抑制過重問題繼續擴大的現在,《麥胖報告》在單一議題「飲
食生活對健康所造成」的力度與深度鞭辟入裏,補充了《速食共
和國》裡的不足,也掩飾了影片本身議題不夠周全的缺點。
片中有幾個論點十分有趣。反對制裁速食業者的民眾,多半認為
:「因為過度食用速食而導致肥胖的人,他們有權力選擇不走進
麥當勞,不點超大份量的飲料與可樂,不讓自己落入這步田地。
所以這並不是速食業者的錯。」這論點不能說有錯。簡單來說,
願者上勾,不是嗎?
很難不讓人聯想起槍枝氾濫問題與《科倫拜校園事件》。反對禁
止販售槍枝者常抱持一個論點:「槍不能殺人,人才會殺人。」
他們認為這是自由選擇,只要有心,即使買不到槍、用菜刀或桿
麵棍一樣可以殺人。所以槍枝便應該擺在店頭供人買賣?同理可
證:大麻(好棒,其實我支持)、海洛因、自走砲、虎式戰車也
該開放公開販售,畢竟自由選擇嘛。
但回答這問題時,不僅考量自由意願,再將業者的行銷宣傳策略
列入考量,答案似乎又不這麼簡單了。如果速食業者沒有標示清
楚餐點的營養含量,在餐點裡加入大量的糖份與熱量,還大力宣
傳餐點健康無虞,那麼在消費者作出選擇吃或不吃之前,他得到
的資訊便不足以讓他作出公平的選擇。
而這五十年來速食業急速擴張,分店數量暴增,民眾的飲食習慣
也轉變成以外食居多,當民眾在挑選用餐場所的時候,可選擇的
場所相形變少;再加上針對兒童的行銷手法,以遊樂區、兒童餐
、生日派對、廣告、麥當勞叔叔等卡通形象,及高糖份、油炸食
物來吸引無法作出正確判斷的兒童,並砸下大筆預算進駐校園宣
傳,在青少年的心中深植品牌形象等諸多行徑。在民眾作出選擇
之前,速食業者就已穩操勝券。
Morgan Spurlock 的活體實驗十分成功,不僅是因為白紙黑字上
寫的那些我們不認識的醫學名詞的數值上下變化,更有賴於他平
易親人的特質,讓觀眾共同參與了他這一個月的生活。看著女友
與他爭執、私底下洩露他性能力退步,聽著憂心的母親透過電話
表示對他健康的掛念,藉由身兼導演與被拍攝者的雙重角色,讓
觀眾得以更貼近主人翁,而產生同理心。
《麥胖報告》在日舞影展上嶄露頭角,並在澳洲開出銷售佳積,
迫使麥當勞當局宣佈取消 Supersize份量餐點,無疑是對全球擁
有創作熱情及一台攝影機的青年們的一大鼓舞。即使你不會取景
、不會調焦距、不會打光,影像常常失焦、特效十分陽春、沒什
麼經費,但只要你有好的觀點與勇於站出來直指缺點的勇氣,你
就有可能發出不平之鳴,而且被全世界聽見。
ps:如果我沒看錯,片尾Credit上寫了這麼一句話:「感謝我前
妻的保險,為我負擔了片中全部的醫療費用。」
--
Ψ Singing is Believing Ψ
Φ 夏宇:因為海灘總是好的並且什麼音樂都可以跳舞都可以推翻政府。 Φ
Ω https://mypaper.pchome.com.tw/news/quiff/ 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77.19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