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百年草藥老店 Kräuterhaus Sanct Bernhard紅三葉草紅苜蓿異黃酮緩解更年期雌激素膠囊/90粒
🌟幫助緩解婦女更年期的自然荷爾蒙變化。
🌟補齊雌激素養顏美容。
🌟鋅,硒,生物素和泛酸增進皮膚和頭髮代謝。
🌟每粒含純大豆異黃酮40毫克。
🌟紅三葉草是自然界中高質量的異黃酮來源之一。
❤️成分:填料玉米澱粉,紅三葉草提取物(31%),明膠,葡萄糖酸鋅,鈣d-泛酸鹽,填料麥芽糖糊精,硬脂酸鎂,生物素,亞硒酸鈉。
❤️適用人群:17歲以上適用。
❤️使用:每日1粒陪和充足水分,最好以三個月為一週期使用效果佳,服用三個月,休息三個月。
❤️注意:營養品不能代替均衡的飲食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儲存於25度以下,避免陽光直曬。
🌹大家應該了解的:紅三葉草的一些優點和用途
2018-02-28 由 優諾麗康 發表
紅三葉草(Trifolium pratense)是屬於豆類家族(也包括豌豆和豆類)的草本植物。它含有異黃酮,它們是作為植物雌激素的化合物(類似於雌激素雌激素的植物化學物質)。
在草藥中,紅三葉草通常用於治療呼吸問題(如哮喘和支氣管炎),皮膚病(如濕疹和牛皮癬)以及女性健康問題(如更年期和月經症狀)。
除絕經症狀外,異黃酮提取物被吹捧為高膽固醇和骨質疏鬆症的膳食補充劑。
在草藥中,紅三葉草通常用於治療呼吸問題,皮膚病以及女性健康問題
❤️紅三葉草的好處
在替代醫學中,據說紅三葉草有助於以下條件。但是請注意,研究並未顯示它對於任何健康狀況都是有效的。
🌟更年期症狀: 一些小型研究已經完成,以查看紅三葉草是否有助於緩解更年期症狀,尤其是潮熱。但是,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它是有效的。2013年的一項研究回顧認為,沒有證據表明植物雌激素治療(包括紅三葉草)可以有效緩解更年期症狀。
🌟骨質流失:正在研究異黃酮是否能降低絕經後婦女骨密度的喪失。紅三葉草是一些研究中使用的補充劑之一。2016年的審查得出結論可能會對骨骼健康產生一些有益的影響 ,而2017年的審查發現不同的配方可能有效或無效。
🌟癌症:初步研究表明,紅三葉草可能有助於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在2009年的攝護腺癌細胞研究中,科學家發現用紅三葉草治療導致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攝護腺癌男性中升高水平的蛋白質)減少。然而,由於紅三葉草的雌激素樣作用,它可以促進由雌激素促進的癌症如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生長。
❤️在使用紅三葉草之前要知道的事
🌟儘管紅三葉草對於短期使用似乎是安全的,但長期或常規使用可能與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有關。
🌟孕婦或母乳餵養的婦女,以及任何激素敏感癌症患者,應避免使用紅三葉草。
🌟紅三葉草還可以增加抗凝血劑和抗血小板藥的作用。
與往常一樣,重要的是要記住,補充劑尚未經過安全性測試,膳食補充劑基本上不受管制。在某些情況下,產品可能會傳遞不同於每種草藥規定量的劑量。在其他情況下,產品可能被其他物質如金屬污染。
此外,孕婦,哺乳期母親,兒童以及有身體狀況或正在服用藥物的人員的補充劑安全性尚未確定。由於研究有限,現在推薦紅三葉草對於任何情況都為時尚早
...
(來源:優諾麗康編輯部)
聲明:本文章及內容僅作交流之目的,任何僅僅依照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而做出的行為,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後果,由行為人自行承擔責任。如果您需要專業的醫療服務或醫療諮詢意見,應向具有相關資格的專業人士及機構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原文:每日頭條
麥芽糖醇致癌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論心情好還是心情壞,又或是用餐之後,總想來點甜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吃「糖」會讓人開心啊!
這是真的!內科專科劉漢文醫師曾指出「當攝入糖後,會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使大腦產生愉快的感受,而如此美好的回饋作用,更讓人越發喜愛甜食」。人類的舌頭與口腔中,佈滿了由不計其數的味覺細胞所構成的味蕾,當吃進甜食,糖份便會誘使舌上的甜味接收器啟動,傳遞大腦皮質向大腦內發出獎賞信號。再進一步說明,也就是吃甜食後,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就會分泌多巴胺,這是能讓人感到愉悅與幸福感的物質。因此,許多人才會對於甜食,總是毫無抵抗能力!
早在兩千多年前,東方飲食文化中,即有用「飴」的紀錄。在當時「飴」指的是麥芽糖。在古代,「糖」是貴族才能享用的上等奢侈品;而時序至今,糖已成為稀鬆平常的調味料。生活中常見的食用糖,指的是「蔗糖」,依據純度的由高至低可分為:冰糖(99.9%)、白砂糖(99.5%)、綿白糖(97.9%)和赤砂糖(亦稱紅糖或黑糖,89%)。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建議,每日攝取糖量應在總熱量5%以下,也就是不宜超過25公克(6茶匙),以免肥胖症、蛀牙、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文明病上身
「糖」對人體而言,若適量補充,除了心情會暫時變好之外,對於避免血糖過低、脫水、虛脫,也有一定的助益。但吃糖容易上癮,一不小心就會超標,過量的糖份便會在體內轉換成脂肪,提高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使思緒運作遲緩,進而使工作或生活品質受到牽連,且幸福感過後,常伴隨而來的是焦慮與失落,易呈現令人不安的精神狀態。「糖」更是誘發多種疾病的源頭,像是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過敏、多種癌變、臟腑發炎與衰老等,甚至還可能因此招致失智症發生!如今社會進步安逸,能生活無虞且三餐溫飽,但也有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反而出現營養過剩現象,讓健康亮起紅燈!因此,若想擁有健康,就要理性避瘋糖!以下匯集「9種健康代糖」我們一起來好好認識!若想嚐點甜頭又不傷身,那就善用代糖來妝點美味吧!
❶椰糖
由椰子花汁液萃取出的糖份,是東南亞國家主要的食用糖。因其升糖指數相較於其他糖類低,近年在歐美興起以椰糖取代傳統糖類的健康趨勢。且無經過繁複的加工過程,因此能保留16種豐富氨基酸,像是谷氨酸能補充維持腦部功能所需的神經傳遞質;天冬氨酸可促進新陳代謝、抗憂鬱;蘇氨酸則可維持蛋白質平衡;絲氨酸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有助益
❷菊糖
亦稱菊苣纖維或菊粉,經美國FDA 認可為可溶性纖維,存在於植物的細胞中。菊糖是一種天然的多醣體,由許多種植物製造,被認為是一種可溶性纖維。其在消化道中,可作為細菌的食物,進而維持腸道益生菌健全。且通過腸胃時,不會被人體吸收,並可幫助腸道蠕動,讓食物快速從腸道通過,以減少熱量吸收。而其排出人體時,還能一併把週邊食渣帶離,進而改善便祕。菊糖(Inulin)與甜菊糖(Stevioside, Stevia)是不同物質
❸木寡糖
又稱木聚寡糖、低聚木糖,係指由2~10個木糖以糖苷鍵連接而成之寡糖的總稱,是近年來新發現具有益生性的一種低消化性寡糖。木寡醣較果寡醣具有強抗酸性、耐熱性及安定性,實驗結果顯示於pH值2~10之飲料中,或置於100℃ 下,木寡醣仍安定,對於一般食品加工上更適於飲料、烘焙等食品
❹果寡糖
是以蔗糖為原料經酵素加工而成的大分子醣類,難被人體吸收利用,又具水溶性纖維素特性,且無熱量負擔。一般市面常見是以果寡糖糖漿作代糖販售,其甜度約落在砂糖的30~50%。能有助雙叉桿菌及嗜酸桿菌等腸內益菌的繁殖,抑制壞細菌增生,幫助排便,可提供腸道有益菌所需養分,亦有助比菲德氏等有益菌生長,以維護腸道健康,而增強抵抗力
❺甜菊糖
亦稱為甜菊素、甜菊醣苷,是從菊科草本植物甜葉菊(又稱甜菊葉)中提煉出的糖苷。最早由南美洲先民開始應用,具高甜度、低熱量特點,且甜度是蔗糖的近300倍,熱量卻只有蔗糖的1/300,其對熱穩定,且不引起血糖波動,被作為食品甜味劑使用
依照低至高的加工的程度,又可分為三種狀態
1.綠葉甜菊葉(Green leaf stevia)
2.甜菊葉提取物 (Stevia extracts)
3.甜菊葉甜味劑 (Altered stevia)
❻木糖醇
木糖醇是常從白樺樹、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天然植物性代糖。在口腔中會產生清涼的口感。木糖醇難以被口腔中的細菌分解產生酸性物質,因此不易引起蛀牙,所以常被應用在口香糖、牙膏、漱口水、糖果等。木糖醇食用後仍會產生熱量,熱量比蔗糖略低,約1克有2.4大卡,甜度則與蔗糖相當(約為蔗糖的90%),其對血糖影響較低,所以也被糖友納入使用。成人一天攝取不超過90克,單次攝取不宜超過50克(兒童建議攝取量約為15克內)。但對狗具毒性,因此毛主人務必當心
❼甘露糖醇
又稱木蜜醇,是一種白色結晶固體,外觀與甜味如同蔗糖。屬於己六醇,為脫水劑的一種,可作為利尿劑,也可作為甜味劑。1公克可產生2大卡熱量,甜度約為蔗糖的70%,常用於無糖糖果或果醬,麥芽糖、口香糖之防粘劑
❽山梨糖醇
山梨糖醇亦稱山梨醇,是一種天然的植物甜味劑,口感具清新感,常被用於製造口香糖或無糖糖果。熱量每1克約2.6大卡(約蔗糖的65%),甜度則約蔗糖的一半。代謝時不需要胰島素即可直接進入細胞,不易引起血糖上升,但建議每日攝取上限為50公克內
❾赤藻糖醇
是存在於葡萄、梨子、醬油、味噌、清酒等發酵食品中的天然糖醇。約為蔗糖70%的糖度。不含熱量,亦不造成蛀牙。不會使血糖或是胰島素上升,也不造成腸胃不適,因在小腸就被吸收了,不會送至大腸。可高溫烹調,適合烘焙,但大量使用易產生些微涼涼的後味,若遇此情況,可磨粉或減量試試
✴️代糖是什麼
代糖意即糖的替代品,又稱甜味劑。可用來增加食物的甜味,其熱量相對低,可降低對血糖上升之幅度。因不含碳水化合物,所以不會影響血糖水平,可增添食物甜味,亦適合糖友應用。又因其熱量近乎零,過重者亦適合食用,以減少熱量攝取。代糖主要分為二類,分別是營養性的甜味劑(可產生熱量)及非營養性的甜味劑(無熱量)
➡️營養性的甜味劑:
食用後會產生熱量,但每公克產生的熱量比蔗糖低。例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赤藻糖醇、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椰糖、菊糖等等
➡️非營養性的甜味劑:
食用後不會產生熱量,又稱為「人工甘味劑」。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核准使用的非營養性的甜味劑有:阿斯巴甜、糖精、醋磺內酯鉀、蔗糖素、甜菊精、甘草素、索馬甜、甜精等等。飲用含人工甜味劑的飲料,會改變腸道內的環境,影響腸道內微生物的生存。美國心臟病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研究指出,攝取過多人工甜味劑會增加中風以及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
✴️代糖停看聽
⚠️因果寡糖難消化,多食易引起腹脹、腹瀉情況,一天建議最多攝取約28公克內為宜
⚠️果寡糖攝取後血糖值不會增高,也不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因此糖友可適量攝取,以增添用餐風味
⚠️阿斯巴甜是由笨丙胺酸和天門冬胺酸構成,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少量即富甜味且熱量少,但其不耐熱,加熱便失去甜味。用量為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不超過50公克,例如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攝取不超過3000公克。攝入阿斯巴甜是安全的,而糖友適量攝入阿斯巴甜對血糖無大影響,但仍應以主治醫師指示下食用為宜
⚠️代糖的種類及產品繁多,應注意不用於低血糖治療,並注意是否可高溫烹調及每日食用量。如山梨醇,若一日攝取大於10公克就可能腹瀉,一般代糖則掌握不超過50公克。而代糖食品雖熱量較低,但其熱量仍不可小覷,仍需掌握食用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或傷害。特殊體質或病況者,更應事先諮詢專業醫生後,再行食用為宜
⚠️木糖醇與木寡糖相同嗎?
木糖醇(xylitol)與木寡糖 (xylooligosaccharide)是不同物質。木糖醇是木糖經醇化而成的單醣,具抑菌性,可弱化口腔酸化的細菌孳生,而達到防蛀牙作用,亦可作為食物防腐劑。木寡糖是人體有益菌代謝時所需之碳源,像是雙歧桿菌對其利用率就很高。雖能不受壞菌影響,但並無預防蛀牙之作用。而兩者都因不造成血糖波動,所以糖友可適量應用
#凱鈞有食力
#9種健康代糖
麥芽糖醇致癌 在 樹果園丁的兒童健康筆記-兒科蔡昕育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朋友吃代糖是安全的嗎?🚩
家長可能會很困惑,為什麼要討論小朋友吃代糖的問題呢?除了家中有過胖的孩子為了減肥的目的特別使用代糖,大部分的家長並不會刻意給孩子吃代糖。對飲食健康有點在意的家長,會注意孩子糖份的攝取量,但很少特別注意代糖;不過仔細看看孩子們經常接觸的食品成份表,會發現人工甜味劑是無所不在的,例如洋芋片這種我們認為是鹹的零食,也都有人工甜味劑的蹤跡哦!
👉代糖分成兩大類
📍糖醇類:麥芽糖醇、赤藻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在大自然的蔬果中少量存在,一般有熱量,但在相同甜度下較蔗糖熱量低
📍非營養性甜味劑(人工代糖):阿斯巴甜、糖精、紐甜、蔗糖素、甜菊糖、羅漢果萃取物、乙醯磺胺酸鉀等,這些代糖大多是人工合成的,一般幾乎無熱量,甜度是蔗糖的數百、數千甚至上萬倍。這些人工代糖許多有苦味或不自然的口感,所以常會搭配使用以改善口感問題。
代糖安全嗎?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以現行的法規,代糖的使用必須披露在食品成份中,但不需要載明使用量,不像「糖」,需要在碳水化合物的類別中,額外標明糖的添加量。所以我們雖然知道食品中有加某種代糖,卻不知孩子實際上吃下多少量。目前美國FDA將核可的人工代糖定位為「食品添加物」及「一般視為安全」,不過對於2歲以下的孩童,由於資料不足,沒有辦法給予相關建議。
代糖畢竟不是天然的東西,即使是糖醇類代糖,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也不多,也因此雖然代糖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我們對於代糖的利與弊還是需要有所警覺。
❌可能的健康危害:
🔸糖醇類代糖屬於FODMAP的一種(可發酵性的寡糖、雙糖、單糖以及多元醇),吃多可能引起脹氣、腹瀉等腸胃不適 (關於FODMAP可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pedgardener/posts/125399052544563
🔸阿斯巴甜(Aspartame)及紐甜(Neotame)有苯酮尿症的患者不能使用
🔸雖然人工代糖本身幾乎沒有熱量,但可能改變人的味覺選擇,讓人更傾向吃有甜味的食物
🔸人工代糖和糖醇類都可能改變腸道菌叢。
🔸有某些研究發現人工代糖可能會增加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的機會
🔸針對代糖致癌性、引發過動和注意力不足的疑慮,目前的研究則沒有證實相關性
⭕可能的健康益處:
🔸用人工甜味劑取代糖類當作甜味來源,短期內可能可以減輕少部分體重(大約1Kg)
🔸針對己有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使用代糖可能有好處
🔸降低蛀牙的機會
由此可知,我們對代糖的影響其實還不是很清楚,目前雖然有規定每日可接受的攝取量(ADI level),法規卻沒有規定食品應該標明代糖含量,所以我們也無從得知實際上吃了多少代糖。兒童族群使用代糖的健康影響,更是沒有大型的研究結果給我們指引,這些都是令人擔心的地方。不過由於人工代糖的甜度都很高,少量就能達到很好的甜味效果,我們大概也不會一次攝入太多的代糖。
我們家長能做的,還是仔細看食品成份表,儘可能給孩子較少人工添加物的食品,養成孩子少吃甜食的習慣;已經有肥胖困擾的孩子,透過運動及健康飲食來調整,不要仰賴代糖來滿足對甜食的渴望。
資料來源:PEDIATRICS Volume 144, number 5, November 2019:e2019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