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濃度稀釋-2』
礙於篇幅,我們繼續昨天的話題。
昨天留言區有個留言很好笑,但也很寫實。
▍一個粉絲朋友留言:『麻醉科就是一個稀釋地獄啊,萬藥皆稀釋。』
她說的沒錯,這是很多人的習慣,包含我。
1毫升10mg的嗎啡習慣稀釋成10毫升,每毫升1mg。
一毫升的配西汀50mg習慣稀釋成5毫升,每毫升10mg。
更別提各種升壓劑強心劑的稀釋,還有小兒麻醉的藥物稀釋,更是一整個複雜又容易出錯。
▍除了麻醉醫師之外,其他科別的醫師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機會需要親自去稀釋藥物。
但對麻醉醫師來說,抽藥、備藥、稀釋,真的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深知越多次繁瑣的抽藥和稀釋,就有機會造成人為疏失。
#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不要稀釋藥物,最好可以是像高端疫苗單次使用單人份的欲填藥物空針。
▍BNT疫苗的稀釋真的是一個很容易出錯的過程:
『0.45cc + 1.8cc = 2.25cc,再抽取0.3cc』
非整數的稀釋量,非整數的抽取量,在我身為一個天天在親手抽藥、備藥的麻醉科醫師來看,真的會覺得很可怕。
每次我一個病人只抽一人份就算了,面對快打站,一次同時幾千份的藥物,真的不會出錯嗎?
▍BNT疫苗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過稀釋造成的問題了,德國甚至發生了護理師,疑似故意用生理食鹽水代替疫苗,造成八千多個人只打了生理食鹽水。
(2020.12.29 德國)8名照服員意外被打了未稀釋的五倍劑量。
(2021.2.7新加坡)負責稀釋疫苗的員工被叫去處理其他事,另一名員工以為疫苗稀釋好了,誤打了五倍劑量。
(2021.6.2日本)準備六瓶疫苗要打三十人,結果打到第六人的時候發現六瓶都用完了,才驚覺沒稀釋。
(2021.6.8西班牙)八人被打了沒稀釋的疫苗。
(2021.6.15南韓)誤把剩餘疫苗當成剛開瓶,所以再次稀釋,六名士兵被施打了幾乎沒有疫苗成份的食鹽水,但因為無法釐清施打的士兵身份,最後同批21人只好再次接種。
如果連工作作風謹慎的日本人都出錯了,是不是這個流程真的很不安全。
事實上,真實世界裡BNT的狀況,多到美國CDC還專門提出接種錯誤的應對攻略。(如附圖)
▍不是只有稀釋的問題,BNT要求不能搖晃,你確定運輸過程中都沒有發生搖晃嗎?泡製過程中都沒有搖晃到嗎?
BNT要求嚴格的零下七十度冷鏈保存,中間失溫了容易發現嗎?
稀釋前要把藥瓶上下反轉10次,加入食鹽水後,再上下反轉10次,過程真的都沒有搖晃到嗎?如果不搖晃,是否內容物和稀釋液真的能混合均勻?一切的一切都很謎。
▍#疫苗的門檻比較:
📌需要稀釋的疫苗:只有BNT
📌不可以搖晃的疫苗:莫德納、BNT
📌保存溫度
AZ、高端:2-8度
莫德納:-20度
BNT:-70度
📌抽取量
AZ:0.5cc
莫德納:0.5cc
BNT:0.3cc
高端:單次預填充劑型免抽藥
📌抽藥後保存期限
AZ:48小時
莫德納:19小時
BNT:6小時
就算是被政治操作神化的神藥BNT,我一直都不想去寫這些,是因為我不想看到民眾恐慌,降低疫苗施打率。
但BNT如此複雜的流程和條件限制,出了意外之後,民粹卻一直去責難第一線的護理師,去攻擊恩主公醫院,甚至牽連到無辜的藥師?
我想真的是需要個人好好解釋這些事情,真的不需要獵巫。
改善病安的精神就是:要檢討的是流程,不是個人。
▍我個人關於流程的粗淺想法是
📌把稀釋、抽藥、和施打的人分開。
📌同一天的稀釋由固定的人負責,稀釋完的藥瓶加上明顯的貼紙做記號,然後整批送去給抽藥的人。
📌抽藥也是由固定的人負責,抽好的藥物空針整批送去給施打的人。
也希望指揮中心的專家們可以想出更好更防呆的流程。
越單純簡化的流程,才能最大的程度避免失誤。
如果可以把每個人都預設成笨蛋,然後設計出即便是笨蛋也不會出錯的流程,那才是最好的防呆。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介紹 訪問作者:楊翠蟬 醫師 內容簡介: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 本...
「麻醉科 生活」的推薦目錄: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蘋果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Re: [討論] 麻醉科的前景- 看板medstude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麻醉科到底在做什麼? What does a Taiwan Nurse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醫勞盟- 麻醉科醫師萬事配合,心裡卻飽嘗「被殖民」之苦...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麻醉醫師靈魂所在的地方 的評價
- 關於麻醉科 生活 在 Re: [討論] 麻醉科的前景-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麻醉科 生活 在 蘋果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捷運通勤族的民眾注意啦!
👆看《蘋果》,疫情新聞最多最完整
【麻護爆突破性感染!全院都陷危機 台大老神在在關鍵是這點】
https://bit.ly/3E2I8wu
【#火線話題】 COVID19疫情
https://bit.ly/3bGFPmm
#蘋果生活 #台大醫院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北捷
麻醉科 生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介紹
訪問作者:楊翠蟬 醫師
內容簡介: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
本書作者梁恆彰為疼痛科權威,在30餘年的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治療的醫術。本書為收錄其執業多年來的心得結晶,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破除大眾迷思,了解冷熱對生理的影響,不再視「寒冷」為萬病之源;二、臨床上以「冷刺激」應用於自律神經失調與各類疼痛的治癒案例;三、分享冷馴化的實踐方式,與善用溫度的保養之道等。
◤破除你對「冷底」體質的迷思
建構正確「吃冷或喝熱」的時機與注意事項◢
手腳容易冰冷、怕冷、吃了生冷食物會腹瀉,就是「冷底」體質?自律神經失調,該喝溫水還是冰水?喉嚨痛、鼻塞、氣喘、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冰水或吃冰嗎?喝冰水、吃冰,會使代謝下降或體質變寒嗎?冷水澡和熱水澡,哪個對身體比較好……針對一般大眾的疑難雜症,作者根據行醫多年的經驗,以生理學為基礎,用科學思維說明身體的生理機制,重新思考溫度對健康的影響。
→從科學角度來分析體質,揪出求助無門的真正病因
作者簡介:梁恆彰
˙ 學歷:台大醫學士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 著作:《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
作者簡介:楊翠蟬
˙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士
˙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師、蘇澳榮民醫院醫師、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
˙ 現任:新北翰生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身新醫學診所兼任醫師
作者粉絲頁: 身新醫學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麻醉科 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介紹
訪問作者:楊翠蟬 醫師
內容簡介: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
本書作者梁恆彰為疼痛科權威,在30餘年的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治療的醫術。本書為收錄其執業多年來的心得結晶,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破除大眾迷思,了解冷熱對生理的影響,不再視「寒冷」為萬病之源;二、臨床上以「冷刺激」應用於自律神經失調與各類疼痛的治癒案例;三、分享冷馴化的實踐方式,與善用溫度的保養之道等。
◤破除你對「冷底」體質的迷思
建構正確「吃冷或喝熱」的時機與注意事項◢
手腳容易冰冷、怕冷、吃了生冷食物會腹瀉,就是「冷底」體質?自律神經失調,該喝溫水還是冰水?喉嚨痛、鼻塞、氣喘、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冰水或吃冰嗎?喝冰水、吃冰,會使代謝下降或體質變寒嗎?冷水澡和熱水澡,哪個對身體比較好……針對一般大眾的疑難雜症,作者根據行醫多年的經驗,以生理學為基礎,用科學思維說明身體的生理機制,重新思考溫度對健康的影響。
→從科學角度來分析體質,揪出求助無門的真正病因
作者簡介:梁恆彰
˙ 學歷:台大醫學士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 著作:《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
作者簡介:楊翠蟬
˙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士
˙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師、蘇澳榮民醫院醫師、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
˙ 現任:新北翰生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身新醫學診所兼任醫師
作者粉絲頁: 身新醫學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麻醉科 生活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護理師的辛苦眾所皆知,但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壓力讓護理師相繼離職,現任麻醉科護理師的珊瑚就要跟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幫忙集氣,為台灣的醫護人員加油!
影片授權:@珊瑚Coral (https://youtu.be/L5resaNjjus)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麻醉科 生活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相信有過手術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在進行許多手術前都需要先麻醉,讓病患較不會感受到疼痛。但麻醉並非完全無風險,在手術過程中會有許多突發狀況,這時麻醉科醫師及麻醉護理師的角色顯得更加重要!
究竟麻醉護理師的一天都在做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影片授權:Medical couple醫療CP(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jR0j5j8OTI&list=WL&index=60)
醫療CP IG:https://www.instagram.com/medicalcouple_/
賴青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ingwithgod/
Ethan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dr.ethan_billgates.md/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麻醉科 生活 在 麻醉科到底在做什麼? What does a Taiwan Nurse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麻醉科 到底在做什麼? What does a Taiwan Nurse Anesthetist really do? 我的醫院vlog/夫妻一起在醫院工作?/刀房日常/護理師日常/醫療cp. 356K views ... ... <看更多>
麻醉科 生活 在 醫勞盟- 麻醉科醫師萬事配合,心裡卻飽嘗「被殖民」之苦... 的推薦與評價
麻醉科 醫師萬事配合,心裡卻飽嘗「被殖民」之苦林嘉祥說,麻醉科是最常被告的科別之一,手術中狀況千變萬化,要是遇到氣管內管插不上去、心律不整、呼吸困難這類危急 ... ... <看更多>
麻醉科 生活 在 Re: [討論] 麻醉科的前景- 看板medstuden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高風險的地雷科。現在不到V10,又莫名谷底翻身了,住院醫師招募,來一堆書卷,有點傻
眼!!!
選科系絕對不要優先考慮薪水,很容易一場空。自己喜不喜歡,生活型態能不能接受,適不
適合自己個性最重要,其他的都操作在別人手裡,自己抓不住的。
當年會選麻醉科是因為不需要寫病歷(這個真的很重要啊!!!! 現在連麻單蓋章都覺得煩,寫
一輩子病歷我會自殺);執業生涯的生活型態選擇多,可以選重症每天跟打仗一樣,也可以選
輕鬆的做每天放空。需要動手操作,取代性較低,尤其現在神經阻斷術越來越複雜,很吃天
份跟手感,其他科系甚至是老前輩,都很難踏進來;不需要整天跟病患還有病患家屬對戰,
跟麻姐還有外科講講幹話,閒聊一下就好;作息相對正常,算是醫院裡的上班族
※ 引述 《Blaze5566 (麻一)》 之銘言:
: 另外的缺點則是缺乏"不可取代性"
: 80%以上的手術,可能現在的R2、R3麻醉起來 和資深主治醫師不會差異太大。
: 也因此,病人會指定自己的開刀醫師,但往往不會去留意麻醉科醫師。
: 並無法像其他主治醫師,有機會在民眾心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與聲望。
: (舉例來說,百大良醫裡面是找不到麻醉科醫師的,雖然有疼痛科醫師)
: 我一直在思考,後起之秀擁有更好的體力,可以值更多班,但可能只需要更少的薪水,
即使一般病人執行一般手術,經驗多技能多的主治醫師(理論上越資深應該越多,但你知道
的.....),都一樣不會死在手術中,但是品質差很多
能不能手術前第一時間發現異常需要介入或是改變手術時間,計畫等等,或是手術中外科弄
出併發症有沒有能力處理(像是大出血,我都跟外科說沒關係你慢慢開,出血沒有破萬你都
別擔心,我們會處理)
手術計畫有錯,可以跟外科討論你這診斷不對啊,我發現以下ooxoox狀況,你要不要改成oo
xooxox
術前中後的止痛藥物的計畫,是否輔助神經阻斷術,手術結束拔管是很舒適還是跟18世紀一
樣像刑求等等,資深資淺還是有差異的。如果沒有隨著時間要求自己跟上時代,增進知識與
技能,那就真的資深資淺差不多,甚至跟資深麻姐也沒兩樣了
簡單說,原則上都不會死,但好的麻醉科可以保你舒服開完刀,如果遇到併發症可以最大限
度保存功能與生活品質
: 自費市場方面,麻醉科也只有無痛分娩、無痛胃鏡大腸鏡可以勉強提出來了。
: 與其他外科系的自費醫材就相形見拙了。
如果很care收入,可以去找私人的大型婦產科診所,專打無痛分娩就好了,業績好的,大約
是2~4個內科左右的薪水,成就感來自於產婦與家屬是很感謝你,但很沒有發展性
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做一行怨一行會很不快樂的,共勉之
另外補充一點,能做到70歲是因為你還能做,在家裡太閒不如來上班做做簡單手術的麻醉,
有收入又不怕無聊。其他要動手的科系,要做到這年紀很困難,60歲就算很強了,但薪水可
沒等比例提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149.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546148309.A.D6C.html
這樣比較直覺一點呀 XD
可能只有0.00000000000001勝文而已喔
好缺不管哪一科一直都很熱門的,但麻醉科目前在診所這一塊其實滿缺人的,特別是法規越
來越嚴,以前自己亂搞的,現在都開始要聘兼任或是專任。如果不嫌無聊與沒發展,沒日沒
夜打無痛很可怕的,議價能力強的,可以拿到約4成的錢,一個月打一兩百支也不是很罕見
大型婦產科裡的麻醉科最可怕,但是一生當個無痛分娩機器,想到就覺得可怕
南部大型診所每個月的生產量,都贏center不知道幾條街喔
CV從早到晚都很緊繃啊,Door to balloon 才90min耶,麻醉沒那麼趕時間,沒打上就少賺
一筆而已,壓力小很多
可能不用 XD
真要賺錢,還是醫美,CVS還有骨科比較好啊
趕快跟上最近南部的大風吹,吹一輪之後什麼都變了
其實比你想像中的多,每個縣市都不少家
其他差不多薪水的,都是火裡來水裡去,我們這個小菜一碟呀
有些功德值比較高的醫院,薪水真的滿可怕的
看到CV的大大,我都會忍不住雙膝一軟差點跪下去,跟CVS都是醫院裡頂天立地的漢子
哇靠,我要把你這句話收錄起來,以後打painless都要拿出來用
有些功德值太高的醫院只有2~2.5個PGY,但神秘的是流動率還滿低的耶
你居然忽略小兒新陳代謝科
要找到問題點,良好術後止痛對外科很有幫助,病人口碑好後續刀更多
但你要先幫外科解決問題,例如怎麼讓他接刀順暢一點,後續care又輕鬆
他才會跟你配合,合作習慣之後,你的不可取代性就會快速上升
月入300可能要收到R0還不夠,要到R-3了
其實今年就滿熱門的
照推文歪成這樣,可能要來個the one頂樓了
你少了一個0
我也是這麼覺得,麻醉科收入要高得有個夠力的婦產科老闆才行
人是習慣的動物呀,跨體系移動,變換之前心理的不安遠大於收入增加工作減少的喜悅,所
以傳說中的貴院才敢薪水隨便開,功德值不夠高不能體會的
但是工作量沒有四個內科啊,工作量有1~2個內科就很累了好嗎
人要學會惜福
疼痛在國外很熱門收入也很高,不過東方人對疼痛的忍受度超乎想像,"生病手術就是要痛"
,"止痛有併發症"深入人心,所以疼痛診所都很難經營,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倒了
也許再過個一二十年,疼痛才會慢慢抬頭吧,那時候再來爭說誰要主導可能比較有話題。現
在疼痛吃力不討好,都是大家互相踢皮球,躲都來不及
婦產 科,挪抬以示尊敬
趕緊跟上南部的大亂鬥,大家一起用腳投票
※ 編輯: deltaz (42.77.125.251), 01/01/2019 10:12: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