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九大 事在必行】
本文要討論的是,專政者要操控九家大學(包括將會升格的教育學院)的用心已經十分明顯。執筆時看即時新聞,知道黃之鋒入稟高院司法覆核,要求把參選年齡降低至18歲;不禁叫絕,身為對人權有認識的我怎麼沒有想過這一問題?英雄真的是出少年,港大班老人家要護校,開個不着邊際的4000人大會,不及黃之鋒一人行動的快捷到位。
什麼港大校友關注組,名人夠多,也不乏社會才俊,一涉及泛民集團,自然成為泛民的外圍,發動校友關注副校事件,有泛民傳媒之助,當然不會差到哪裏,結果卻是出人意外的4000人集會。港大是百年老店,社會精英的搖籃,這4000人帶來的重要性,可比得上一般集會的4萬人,但這又如何?一天新聞過去,無人再理,事實上亦無再理的理由。
黃之鋒一人申請司法覆核,比任何人皆有說服力;他也不造作,表明要參選,這也是必要的,因為不是自身權益受損的人,是不會有資格在司法覆核中有入稟權的;(Locus Standi)司法覆核時間上也剛好夠法庭作出裁決,政府因而必須緊急修例,讓他參選。退一步就算不成功,作為喚醒所有年輕人關心政治權利,也是大有意義的事,所以黃之鋒的行動,是實用到位的社會行動。
反之由港大畢業生發動的集會,只是一場消費支持者,令出席的一眾自以為是社會棟樑的港大人自我感覺偉大一番,與舊校友聚聚,吃個消夜,互道畢業後境況,緬懷在校時的歡樂時光,一舉數得,僅此而已。
港大建校時的理想,是為中國儲才,這在清末國難當頭之時當然極有意義,但現實發展下來,港大只是政府政務官的最大搖籃;加上早年獨佔醫學和法律,港大人成為香港社會的領導階層,是順理成章的事。
作為殖民地時代的首要大學,港大人從來都只是為社會建制、資產階級和殖民主義者的利益而存在,為這個統治階級的利益而服務,在歷史上事實如此,並無任何偉大性。
港大人的利益、港大的文化,有其傳承性,亦只有在港大有最多的國際學者、更高的國際排位、最好的年輕精英學生和國際優質學生繼續入學,港大的獨特地位、港大人自視高於其他大學畢業生的自大文化,才有傳承下去的可能。
這一點,參加集會的4000人明白嗎?焉會不明?
要保留港大的獨有優勢,首要是保有港大的優厚資源,要保有得天獨厚的資源,能不與政府保持良好關係嗎?校委會的聲明說不委任陳文敏當副校,是為了港大的最佳利益,不是鐵一般的事實嗎?
大仁大義的美麗說話誰不會說?身為社會精英的港大校友當然會說這類廢話,但這不叫正義,這只是偽善。去年學生參加佔領街頭的「雨傘革命」,要升級圍政總,到場勸阻的包括港大高層和教授;出來叫民主自由、呼籲全民不合作的是學者,幾個月下來,千方百計拉學生後腳要學生結束佔領回到校園的是同一批學者;把陳文敏事件炒作成為港大自主危機是老師校友,當急公好義的學生衝進會議室,急急要劃清界線,批評行動鹵莽的,也是同一批正義老師和校友。港大人的現實和偽善文化,他們發揮得淋漓盡致。
身為港大校友,陳文敏事件筆者已經畫上句號,社會大眾也別再理會偽善的港大人,港大人的偽善在於權益別人爭,利益自己受,這也是典型的港人偽善文化所在。4000人集會之時,會否有幾人學黃之鋒,號召大家衝入行政大樓奪回港大的自主權?也許有,結果一定是只得這幾個人自己衝。
梁振英身為特首、身為專政者的一部分、身為一個出身於理工學科的實用主義者,並無興趣再掩飾下去,馬上委任支持政府的人出任嶺大校董,而聰明現實的中大校董會,也拒絕就港大事件通過支持學術及院校自主的聲明。
各位,這並非梁振英要操控九間大學,而是九間大學早在專政者的掌控之中,專政者只是通過這些動作告訴大家,中共才是院校的真正當家人,以後師生皆要「識做」。
在體制上,所有大學(除了樹仁之外)皆非私立,從來就不享有自主性。大學的設計連一所非牟利團體的獨立性也不如。傳統上英國大學由英皇或皇室成員出任校監,與馬會或其他皇家組織(Chartered Body)一樣,是皇權(Royal prerogative)一部分,由英皇委任賢達負責管理這些機構,令其完全獨立於政府以外。
九七後把這權力交予特首,是直接把大學的主權與政府的治權混合,最清楚這些變化的是憲政學者陳文敏與戴耀廷之流,但他們與港人一樣,從不爭取命運自主,只把希望寄託在主人的開明與克制,這就是筆者說了很多的「奴隸道德」,今天主人「反枱」,是清楚了奴隸怕死不敢反抗,只會重複申訴的底牌。
九大院校的師生有沒有可能避免要活在專政者管治的魔掌之下?有沒有爭取修改法例,讓大學的管理交回社會賢達能獨立於政府之外的可能?有的,發動第二次佔中吧!
信報財經新聞 2015-10-13
A18 | 時事評論 | By 王岸然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