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熱騰騰的新書啦~ 感謝商周出版社。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的作者自序。
.
PS:因為疫情的關係,不會有見面會或簽書會等活動,但大家還是可以買書來晴康找我簽名喔。
.
【邀請自然醫學醫師進駐你的家】自序
.
提起「健康」,許多人第一個念頭聯想到的就是不生病;因此,只要離醫院和醫師越遠,彷彿就等於自己是處於健康的狀態。然而,如果不想進出醫院,那麼就不得不重談「預防勝於治療」的老話;或者要請問,各位讀者是否真的有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保健養生、追求身心靈平衡的生活態度呢?
.
在台灣,只要提到自然醫學,似乎就聯想到健康食品;或是「中醫+營養學=自然醫學」的概念,這讓我感到相當的遺憾與無奈。自然醫學的領域是何其豐富淵博,但是台灣民眾接觸到的資訊實在是太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近年來每年編列給國家輔助與另類醫療中心(NCCAM)的研究預算,都在總預算的百分之四十左右,顯示出美國對主流醫學以外療法的重視性。而正統自然醫學目前在台灣推廣的難度,就好比台灣要加入WHO一樣,如此艱辛與尷尬的處境,更是令我感慨萬千。
.
因此,作者在下我——Dr. Wang能做的,就是從多年臨床與學術經驗中擷取最精華、又能落實於生活中的部分,彙整成這一本書,希望帶書回家的讀者能夠像聘請一位私人專屬的自然醫學醫師一樣,時時刻刻常保對健康的想望與自我提醒——其實,這和自然醫學的論點是非常相契的,因為雖然身為一個自然醫學醫師,但我始終相信,真正的健康或治療並不是只存在於「醫院」的活動,而是讀者或病人是否能從生活中真正貼近自然醫學,進而常保健康。
.
於是,我把本書的核心設定在「自然醫學居家保健DIY」——尤其是「居家性」。乍看之下主題雖簡單明瞭,但是在實際上,搜尋資料跟寫作的過程卻是困難重重。因為自然醫學博大精深(廣義的自然醫學是「非西醫的任何處方或療法」都可納入之),而且近年台灣陸續可見許多自然療法相關的書籍,內容大多過於廣博又精深,讓人不知從何讀起,更別提到在生活中落實的可行性。因此,寫這本書過程中最大的困難,不外乎如何篩選出實用、又方便居家施行的療法,過於複雜或是材料難覓、在施行上較困難的藥草或食療,在這邊只好遺珠了,目的就是不希望本書為了周全而失焦,反而讓讀者更難貼近自然醫學。
.
而本書除了提供人人都可在家嘗試的簡易保健良方外,也搭配了自然醫學的入門介紹,以及自然醫學相關的原理、哲學與思考。其中我分享最多的不外自然醫學最特別且獨有的臨床經驗——「好轉反應」現象,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建立正確的自然醫學知識來保護與幫助自己。
.
以一個自然醫學醫師的角度來看,我只是很單純地希望透過這一本書能讓自然醫學從醫院走進你我的家中,讓讀者在最自然並且經濟的情況下,可以自己做基本的居家保健處理。另外,我也在在考慮到中文讀者的閱讀便利性,捨棄外文書以症狀英文字母的排列法,改以療法的分類直接帶領大家認識自然醫學;文筆上也力求輕鬆易懂,因為,我認為專業並非建立在艱澀難懂的文字之上,也不需要把生理學課本裡的內容照本宣科地抄寫過來。寶貴的專業知識可以透過輕鬆的方式來學習,而最終的目的仍是希望讀者能真正吸收、了解,並且樂於接近自然醫學。
.
承蒙商周出版社藍萍姊的抬愛,讓我有機會可以推出自己的第一本談自然醫學的書給全世界的華人。當然,變化萬千的當下,無論醫學與科技的新知都是瞬息萬變,今天獲得肯定、認同的情報,到了明天就未必仍是王道;更何況在自然醫學的領域,每個好的醫師皆各有所長,在臨床上的經驗跟洞見可能不一定全然相同,但卻都是獨特且尊貴的。
.
由於我本身在醫界還算後輩,雖分享了在當下個人認為最切確的自然醫學資訊與個人臨床經驗,但是也非常歡迎對自然醫學有興趣的朋友們,大家共同來切磋研究、成長,讓自然醫學能夠更發揚光大。
.
最後,我必須提醒各位讀者,本書所提供的檢測和保健之道,並不能完全取代主流醫學,當你有所急症或其他應該看醫生的情況,還是要乖乖上醫院報到喔!
.
感謝
.
這本書能夠順利完成,要特別的感謝以下幾位:
.
感謝美國國寶級自然醫學醫師、巴士底爾(Bastyr)大學創校校長Dr. Joseph Pizzorno對我的期許與厚愛。
.
感謝我在CCNM所有的老師們所提供的教材與資料。
.
感謝我在CCNM的同學以及好友Dr. Irene Karatzas, N.D.、Dr. Eva Kresz, N.D.、Dr. David Shih, N.D.(石佳弘醫師),還有來自橋港大學的學妹Dr. Hsin-Ping Tsai, N.D.(蔡昕玶醫師),幫助我在資料上的搜尋與完整。
.
特別要感謝的是李德初醫師、游敬倫醫師與石佳弘醫師百忙中還幫本書監修,讓書中的內容更加的完善與完整。感謝幫我寫推薦序的李德初醫師、游敬倫醫師、黃如玉醫師、歐忠儒博士,和推薦本書的江守山醫師以及連永祥中醫師。
.
還要感謝藝人朋友—邰智源的推薦,謝謝邰哥從我讀高中時一直以來給我如兄長般的的支持。
.
同時也要感謝我的病人們,給我寶貴的臨床經驗。
.
感謝名作家貓眼娜娜,在寫書的過程中給我中文修飾用詞上面的幫助,讓這本書更容易閱讀。
.
最後要感謝我的父母,對我在自然醫學之路上面的支持。
.
這本書的完成,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的力量,因此,這是一本屬於大家的健康書,感謝大家。
.
王永憲
加拿大自然醫學醫師、美國自然醫學會認證醫師
晴康身心靈中心執行長,幻宇宙心流—量子轉化創始人
.
備註:基於台灣法規的關係,王博士現在並沒有在台灣從事任何自然醫學相關的看診與諮詢。基於對自我成長的要求與追尋,王博士目前提供的是能量相關的「量子深層意識轉化」身心靈服務。有興趣的讀者歡迎追蹤臉書粉專與社群,謝謝。
.
.
#自然醫學DIY
#商周出版
.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1870?sloc=main
.
城邦讀書花園
https://www.cite.com.tw/book?id=89655
.
誠品網路書店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8562682065677007
.
金石堂
.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4150513363?zone=book&lid=book_class3_gfg&actid=WIS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董作賓書法捐贈典禮 主持人於10月29日下午到達會場,此次將播出的內容有 中央研究院 #王瑜副院長 致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進興所長 致詞 米堤大飯店企業集團 #李麗裕總經理 致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李宗焜主任 致詞 董作賓兒子 #董敏先生 致詞...
黃進興所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跨國界白袍紀事:半世紀臺大醫院國際醫療史】
在學生時代,就很好奇,為何台大的楊泮池校長(時任胸腔科主任),會對伊斯蘭教有所瞭解,甚至還會說幾句阿拉伯語。這對來自馬來西亞的阿金來說,格外的親切,因為這是我從小身邊所接觸的文化。後來才知道,原來有不少台大醫院的老師,都曾到過沙烏地阿拉伯進行國際醫療交流。
近期比較有聽說的是,台大和印尼的醫療交流,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還有利比亞、越南、蒙古國、瓜地馬拉。對於醫療人文關懷、台灣醫學史有興趣的朋友,或者對學醫有興趣的國高中生,可以來看看這本書。
藉由國際醫療援助,不僅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也讓參與者有所成長與收穫!
國際醫療交流最大的意義就是將醫學的人道精神發揮到極致,
Taiwan Can Help,台灣在半世紀以前就做到了!
醫療交流的影響力,有時難以想像,也無法用量化數據來評估。
不僅治療疾病、不只交流醫療技術,更是交流一份情感與友誼。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說:「台灣最成功的外交有兩個領域,一個是顧肚子——農耕隊,一個是顧身體——醫療。食物與健康都是民生基本需求,不因政治、種族而有所差別,台灣也因此得到了肯定與友誼。臺大醫院從1964年派出利比亞醫療隊開始,參與國際醫療交流已逾半世紀,見證了台灣的醫療外交,如果沒有留下紀錄,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回憶,但是寫下來,它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參與國際醫療交流,不只是協助政府達成外交任務、增進台灣能見度,也是善盡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而對臺大醫院來說,也因此得到較多主治醫師的名額,留下人才,如今有很多院長級的醫師,年輕時候都曾遠赴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他們願意離開舒適圈,接受挑戰、迎向未知,不只幫助別人,也讓自己成長,藉著在異國行醫拓展視野,增加歷練,後來都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醫院的領導者,甚至衛福部長,足以成為年輕醫師的典範。」
=====
目錄
推薦序1 讓無國界的醫療交流一直存續下去/侯勝茂
推薦序2 極其珍貴的醫療外交經驗/林芳郁
推薦序3 醫療外交是值得推動的事/陳明豐
推薦序4 國際醫療幫助他國,也有益醫師成長/何弘能
總策劃序 讓回憶成為歷史/吳明賢
前 言 推動國際醫療,展現台灣軟實力/婁培人
結 語 實踐人道精神,重新思考醫學的本質/朱家瑜
第1章 半世紀醫療外交緣起—利比亞
利比亞醫療服務大事紀
5位醫師負責兩百張病床,忙到沒日沒夜
醫師必須「十項全能」,隨時互相支援
有了台灣醫師,利比亞病人不用再遠赴義大利
遇見火爆少年格達費
歐洲進修,影響一生
醫療外交尖兵,讓台灣名揚異域
第2章 伊斯蘭東西文化交會—沙烏地阿拉伯
中沙醫療團大事紀
「愈是疼愛的孩子,愈要讓他接受訓練」
自告奮勇,迎向充滿未知數的挑戰
用實力贏得肯定,促成中沙醫療交流
建立制度、培育人才,才能真正讓民眾受益
文化衝擊大,尊重、包容創造雙贏
共用杯子喝飲料,尊重不同風俗
久旱逢甘霖,民眾淋雨狂歡
什麼病都看,練出全才
「聯合國」般的環境,年輕醫師快速成長
接觸歐洲醫學發展,拓展視野
學習承擔責任,從醫師蛻變為經營者
第3章 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越南
臺越醫療大事紀
台灣醫療實力堅強,國際交流開步走
臺大醫院技術轉移,越德醫院成為越南移植醫學重鎮
病患重獲新生,視臺大醫院醫師為貴人
傾囊相授不藏私,給釣竿也給漁網
術前溝通,術後協助照顧病人
團隊來臺大醫院受訓,深度學習有效率
搶救心跳,面對複雜疾病不再束手無策
前一天在臺大醫院開刀,第二天在越南開刀
肺臟移植難度高,最晚發展
親自上刀,才是真正的學習
傳授protocol,基礎工程第一步
教整個團隊,不是只教一個人
那一晚,真希望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
從臨床到研究全面提升,交流更有意義
學會變通,提供當下環境中最好的醫療
為病人著想,提供多種選擇
看到一張病床擠3個病人,才知台灣人多幸福
臺越相隔千里,藉醫療交流搭起友誼之橋
BOX 臺越交流幕後推手,從頭到尾全都顧
BOX 「NTUH-HOPE」臺越醫療交流計畫
第4章 千里外大漠醫療交流—蒙古國
臺蒙醫療交流大事紀
供需相符,資源才能發揮效益
有呼吸器卻沒有供氧系統,基礎建設待建立
腎臟切片過程驚險,病人痛到大叫
完成蒙古國第一例內視鏡修補耳膜手術
臺蒙醫師合作完成兒童聽損的基因研究
蒙古國中風死亡率高,協助成立第一個腦中風中心
手把手示範教學,醫護人員能力大增
多管齊下,降低中風風險
常見風濕性心臟病,像過去的台灣
解決眼前的病痛,也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蒙古醫師認真學習,弄懂每一個「為什麼」
學會技術也要發揮所長,才能真正造福當地民眾
地大無法常就醫,設計適合的醫療模式
護理師輪流支援,長達半年
分享衛教經驗,發揮護理師強項
突破語言障礙,交流更順暢
從善如流,蒙古醫院也有活力走廊
生殖醫學交流的經驗與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打排卵針到懷孕後追蹤,從頭教到尾
軟硬體同時到位,成功率才會提高
傳承經驗,讓更多人受惠
互派團隊,交流模式成功
教技術容易,建立文化難
病歷在病人手上,醫師難整合
國際交流拓展視野,也看到城鄉差距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醫師能幫多少忙?政治改革才是根本
第5章 新南向攜手產業共進—印尼
臺印醫療交流大事件
響應新南向政策,深耕臺印醫療交流
一封來自印尼的電子郵件,意外促成交流
印尼醫師學習超音波,測量唇顎裂孩童的吞嚥功能
長短腳的孩子經手術、復健,又能踢球了
建構緊急醫療系統,搶救垂危生命
想成功移植器官,不能只靠外科醫師
團隊完整學習,才可能發展移植醫學
台灣基層醫療普及,膽道閉鎖有機會治療成功
膽道閉鎖的印尼幼兒,等不到未來
兩個孩子來台移植肝臟,重獲新生
兵分兩路,推動國際醫療
遊戲中學習跨科合作,提升效率
護理團隊快速補位支援,解決問題
不只學醫術,更重要的是醫院管理
藉醫療交流傳遞思想與行為的DNA
把價值觀與信念留在異國,影響力難以估計
培訓當地醫護人員成為種子教官
分享制度與經驗,臺灣當仁不讓
移植台灣經驗並非易事
出發點單純,收穫反而出乎意料
有能力,就應該回饋國際
BOX 半世紀醫療外交耕耘,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
BOX 善盡世界公民責任,讓他國因台灣而改變
第6章 火山下婦幼健康提升—瓜地馬拉
臺瓜醫療交流大事件
訓練當地醫護擔任種子教官,才能永續經營
同步提升軟硬體,搶救新生兒
看到助產士接生,彷彿時光倒流
「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臺大醫院代訓瓜國護理師,回國後就能開班授課
不是幫忙接生,而是幫忙找出問題
提升醫療水準,需要在地醫護自發投入
先確保母子均安,再改善開刀技術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在地醫護求知欲強,討論熱絡
產婦集中,感染風險令人擔憂
黃金1分鐘,從鬼門關救回小生命
小孩不是大人的翻版,新生兒也不是兒童的縮小版
交流新觀念,深化夥伴關係
產房有兒科醫師輪值,值得台臺灣借鏡
中醫醫人,上醫醫國
生平第一次,由學員頒發感謝狀
凡事起頭難,改善生產死亡率需30年
臺瓜雙方共同努力,才看得到成效
黃進興所長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用一盒礦石酥,走一條回家的路:礦山藝術季2021藝術家黃仲辰
黃仲辰大哥是道道地地的金瓜石人,曾在都市裡的廣告圈打滾多年,在這個急須創意的產業,他說:「不同於都市的生活樣貌,金瓜石帶給人們的日常,都有他的風景與養分。」認為這塊土地是一條養分灌輸的臍帶,經歷礦業的興盛到衰退的他,目睹當地的繁華落盡,卻也將他日日灌養成情感豐富的人。
#觀光化前的金瓜石是什麼樣子呢
礦業的興起,為金瓜石帶來琳瑯滿目的可食文化。黃大哥分享金瓜石的榮景,隨處可見纜車和索道,藉此促進物產流通,說著:「隨著大量的人口移入,也帶來豐富的食物文化,在金瓜石會吃到宜蘭傳過來的手路菜;礦場有很多高級幹部是單身的外省伯伯,也會發展眷村文化的可食性文化;這裡常見的草仔粿也跟閩南文化發展有關。」
油毛氈屋頂,是山城生活的見證。在資源貧瘠的年代,許多人只能在屋頂鋪設比較便宜的油毛氈,每年在降雨較少的季節裡補塗柏油加強,這時的金瓜石會散發濃厚的柏油味,是住過金瓜石的人們最熟悉的氣味。
#山城生活帶來的生活感
階梯很多,但黃大哥說走著走著大家就習慣了:「當學生時,常常約一約就跟同學一起爬上茶壺山上烤肉,到了山上發現忘了帶火柴,匆匆忙忙下山來拿火柴再上去,都不覺得路途遙遠。」住在這座山城的長輩,每天在這些樓梯上上下下串門子,新鮮的空氣加上長期生活移動的習慣,一個比一個健康。
另外一種熟悉是雲霧,多雨的城市,豔陽是難得可貴的相遇,家家戶戶為了甩除霉味的冬天,一一把床墊棉被拿出來曝曬,黃大哥說:「你會感受到棉被的乾爽與太陽的味道!很熟悉、很享受,太陽在棉被的感覺,粗粗的,那種溫暖不是隨隨便便隨手可得的,而是生活的過程中才會去發現,原來細節都在日常裡面。」
#如何踏上回家的路途
長年居住在外的黃大哥,因為兒時玩伴阿西大哥(金瓜石文史達人張傳益老師)的鼓勵,於2010年參與礦山藝術季的作品徵選計畫,進而入圍成為代表的藝術家。
他動手整修奶奶留下來的老房子,作品《掀開/背後/金與暗》黃金閃耀的色彩與暗黑的油毛氈對比,點醒光鮮亮麗的淘金夢背後,礦工心裡對生命的茫然、幽暗和恐懼,礦山中前行,只能把性命交給命運,屋頂的金與暗,掀開是閒置的內裏,訴說生命的無常。
《掀開/背後/金與暗》這件展品只保留到2021年礦山藝術季落幕,為了延續與在地的連結,黃大哥頂下了勸濟堂旁的金都傳奇,桃園和金瓜石兩邊跑的他,只要一上山,都是在金都傳奇的店鋪裡研發新產品,而一顆顆礦石酥也成為黃大哥再次思考在地產業的線索。
#將山城的哀愁轉譯成美好的礦石菓子店
礦業消失後的山城,金瓜石地區在1980年代快速人口流失,礦山不是農村,失去礦業等同失去賴以為生的經濟支持。在礦業結束後的三十年間,產業一直是一個口號,在一個難以復耕的山城之中,產業復振觀光是唯一的出口。
過去礦山的民家中,稀有礦石是家中室內外常見的擺飾品,友人來訪離開時,主人總會隨手拾起一顆礦石作為贈禮。在家屋的擺飾中,礦石總是放在最明顯的位置,讓來訪者進屋作客總能一眼看見,這就是山城人的驕傲,礦石是山城人認為最珍貴最代表地方的禮物。
2021的礦山藝術季,黃大哥以山城菓子店為題作為此次的藝術季行動。對黃大哥而言,過去的常民生活直接影響礦石菓子店的創作理念,將原先金都傳奇的鳳梨酥再製成擬真的礦石形象,雖然對外地人來說,礦石酥的模擬僅是視覺上的趣味表達方式;但回到地方公共記憶的價值層面,礦石擬真的伴手禮,象徵著居住在這座山城的人,分享地方特色的一份心意。
一個返鄉的中年設計師,一間菓子店、一份在藝術季中擬真的礦石酥,一份礦山人想傳達的心意,黃大哥總共設計二十款的礦石酥,2021年礦山藝術季特別從中挑選四款作為「收藏礦山藝術季」的贈禮,這段找回礦山人記憶的行動,如同搜集金瓜石礦石圖鑑慢慢拼湊,9/7即將亮相。
#礦山藝術季前情提要
今年與好友Jerry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共同擔任礦山藝術季的宣傳協力,我們分為東西礦區,個別介紹礦隊代表的藝術家。將在9月8日至9月26日展開礦山事務所所長票選,參與投票者將有機會獲得今年「收藏礦山藝術季」的限定贈禮。
#礦山藝術季 #一山一家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黃進興所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董作賓書法捐贈典禮
主持人於10月29日下午到達會場,此次將播出的內容有
中央研究院 #王瑜副院長 致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進興所長 致詞
米堤大飯店企業集團 #李麗裕總經理 致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李宗焜主任 致詞
董作賓兒子 #董敏先生 致詞
現場並由李宗焜主任介紹「董作賓先生書贈臺靜農教授書法」的九件作品。這九件作品也是由李麗裕總經理捐款所購藏完成之作品。
董作賓先生(1895-1963)是一代甲骨學大師,主持安陽殷墟甲骨文的出土、研究,成就斐然。其甲骨書法亦獨樹一幟,為世所重。董先生曾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並任第二任所長,為甲骨及考古事業努力不懈。惟史語所竟無董先生書作收藏,誠為憾事。
臺靜農教授(1902-1990)為當代著名學者及傑出書法家,與董作賓先生為畢生知己。董作賓先生書贈臺靜農教授書法,不僅展現董先生之書藝,同時也見證兩位重要文化人的情誼。其價值與意義不言可喻。董、臺二先生都已故世多年,原藏家不希望這些饒有價值的作品,隨時間之推移,成為市場追逐的目標而分散,願意出讓由公家永久典藏。
米堤大飯店企業集團總經理李麗裕先生、夫人何秀貞女士,獲悉本案背景,為宏揚中華文化,並使珍貴文物能由史語所永久典藏,特捐款予該所作為購藏之經費。本捐贈特展展出購藏之全部作品,使國人得以欣賞,且以昭公信。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黃進興所長 在 中央研究院Academia Sinica - 前排由左至右依序為:得獎人 ... 的推薦與評價
... 胡哲銘副研究員、中研院學諮會呂妙芬副執行秘書、得獎人清大陳韻晶教授、得獎人中研院陳壁彰副研究員、中研院分生所程淮榮所長、中研院劉扶東副院長、中研院黃進興 ... ... <看更多>
黃進興所長 在 [活動] 中央研究院@2023台北國際書展系列講座-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央研究院@2023台北國際書展 系列講座】
百貨公司──探看權力競逐的櫥窗
2月1日(三)13:30-14:3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持:陳熙遠(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
○主講:連玲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
老臺共在中國──1947年後的謝雪紅與楊克煌
2月1日(三)15:00-16:0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持:余敏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主講:許雪姬(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
皮凱提與《資本與意識形態》對今日臺灣社會的啓示
2月1日(三)15:30-16:30,台北國際書展黃沙龍
○主持:張惠菁(作家、衛城出版總編輯)
○主講:朱敬一(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研院院士)
○合辦單位:衛城出版
--
古地圖裡的繪者身影──Selden Map與唐人的故事
2月1日(三)16:30-17:3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持:康培德(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主講:陳宗仁(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有「構」厲害!植物學家的人類學之旅
2月2日(四)13:30-14:3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講:鍾國芳(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物館代理主任)
--
從學術研究到社會關懷,讓關於地方的討論重新參與地方
2月2日(四)15:00-16:0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持:容邵武(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主講:黃宣衛(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合辦單位:左岸文化
--
「談余英時的思想世界」專題論壇
第一場
2月2日(四)14:15-15:15,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廣場
○主持:李貞德(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主講:黃進興(中研院副院長、中研院院士)
陳弱水(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
王汎森(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研院院士)
第二場
2月2日(四)15:30-16:30,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廣場
○主持:黃進興(中研院副院長、中研院院士)
○主講: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
廖志峰(作家、允晨文化發行人)
顏擇雅(作家、雅言文化發行人)
○合辦單位:聯經出版、允晨文化、三民書局、時報出版、印刻文學
--
噪音也能具象化?「地景現聲─城市三維噪音地圖」介紹
2月3日(五)13:30-14:3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講:詹大千(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
卑南族的歷史、語言與文化延續──談《老人的話:卑南族卡大地布的歷史敘說》
2月3日(五)15:00-16:0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持:張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主講:陳文德(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副研究員)
--
國家參與、環境治理與文化實踐──原住民研究的新量能
2月3日(五)16:30-17:3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持:張珣(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主講:劉璧榛(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陳偉智(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
黑洞現形──我與黑洞不得不說的故事
2月4日(六)13:30-14:3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講:陳明堂(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兼天文所夏威夷運轉副所長)
○合辦單位:天下文化
--
走進日治,與她們對話──殖民下的臺灣職場女先鋒
2月4日(六)15:00-16:0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持:陳建守(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臺灣商務印書館選書顧問)
○主講:游鑑明(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合辦單位:臺灣商務印書館
--
啟蒙,還剩下什麼?──從臺灣看東亞與世界的跨文化碰撞
2月4日(六)16:30-17:3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講:黃冠閔(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黃雅嫺(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白紙革命、香港不服從與抗中保臺
2月4日(六)19:00-20:0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講:吳介民(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對談:呂青湖(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合辦單位:左岸文化、臺大出版中心
--
冷戰格局下亞太安全體系的建立與「中日和平條約」之締結
2月5日(日)15:00-16:00,台北國際書展展位D710
○主持:劉維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主講:黃自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
更多講座活動介紹請見:
https://reurl.cc/x15qL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1.6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74751434.A.91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