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我也跟著我的老師去過美濃,
沿途經過黃澄澄的油菜花田,
我們跳下車,歡呼著,拍了一張又一張照片。
老師是客家人,講授宋詞講得極好,
那一天,他帶著我們去拜訪鍾理和故居。
見到理和先生的長子鐵民,
他告訴我們,母親平妹去餵雞鴨了,
馬上回來。
不久,我們看見一襲白衫,身形微僂,
花白髮絲盤成髻的平妹女士從遠方走來。
是經典文學裡的人物啊。
我的眼一下子就熱了。
-
📷:為小編配圖,非曼娟老師當年拍攝的照片哦。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一個人能煩惱變老、變醜,是幸福的,然而生命中有許多限制,尤其當生老病死突然臨到,心理的恐慌難以言喻,多麼希望今天像昨天一樣平凡。親子天下嚴選作家#葉揚、數感實驗室創辦人 #賴以威、921受災戶小緁與資深相聲演員 #宋少卿 4個人生故事,述說經歷生離死別後,最要珍惜的是真實陪伴,相聚時刻。 00...
黃 家 和先生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書發行後參加許多對談節目,從處女膜該正名成陰道冠、月經可以喝冰水,聊到為何不生小孩的產科醫師這麼熱衷推廣孕婦運動。回過頭來整理內容突然發現到,只有關於流產的文章主題,沒有被大家挑出來作為討論話題。我猜想這可能是怕「觸霉頭」或大家不知如何開口切入這尷尬的話題,轉念一想:何不我自己主動出擊呢!
因此就催生了這場與淑婷的對談:「關於流產,我們好想陪妳說的事」
首先我們討論若自己流產,希望怎樣被關心。
我坦言以我故作堅強不喜歡示弱的個性,就算傷心我也只會和先生訴苦,不太會告訴其他人。因為我一想到還得反過來安撫親友、告訴他們我一切很好沒問題,就覺得壓力好大又尷尬。
淑婷則是希望好朋友們能給她一個深深的擁抱,她也特別強調最不喜歡別人用一句「快點把寶寶生回來就沒事,就會放下了」來安慰,因為每次的懷孕經驗都是獨一無二,沒有哪次是該被遺忘,且未必每個人都能那麼快準備好下一次懷孕。更何況有可能這次懷孕是非預期,這樣催生式的安慰用語往往會適得其反,給女人更大的壓力與包袱。
**流產時,該稱「寶寶」還是「胚胎」?
對談中,也有網友留言表示,不喜歡稱流產的胚胎為「寶寶」,因為這會讓她聯想到嬰兒臉龐,加深失去的傷痛感。相反的,也有人覺得講胚胎、流產物、妊娠組織會感到不舒服,彷彿這一切都沒什麼,不值一提。
光是如此細微的用字遣詞,都可能影響到大家的感受,可見每個人面對流產所需要的情緒支持也不盡相同。我們確實很難要求旁人都能具備同理心、懂得察言觀色,但至少我們可以利用知識堅定自己的內心,當角色互換時可以換位思考,給予具有科學證據的安慰:好比流產不是你的錯、機率很高你不孤單、大部分是一開始的胚胎就不正常。而不是沿襲戲劇的八股情節或鄉野傳聞,問一句「是不是沒休息好才會這樣?」、「可能吃錯了什麼?下次小心點!」這根本不是安慰,而是二次傷害。
回歸醫療專業,我在門診時,若懷孕未滿8週的流產或胚胎萎縮大小仍停在6-7週,胚囊內只有卵黃囊,甚至是空的。我就會會以「胚胎」不健康來解釋狀況。因為根據定義懷孕未滿8週確實稱不上胎兒。
相反的,如果是超過8週心跳忽然停止,我則慣用「小朋友」沒有長大,心跳停止了來說明。
*懷孕前就開始認識流產 才可能平常心去面對
只可惜現階段的高、國中課綱相當缺乏懷孕知識,媽媽手冊也隻字未提流產的機率原因,為了怕引發媽媽焦慮,醫護人員也不大會在前面幾次產檢就特別強調流產這件事,以至於大眾對流產的知識相當淺薄甚至多半都是錯誤的。
因此淑婷建議,生產教育包含懷孕、流產的機率和風險應早點開始比較好,從初經教育開始延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好比,在解釋經血是什麼時,就可提到精卵結合可能會懷孕,但也很可能流產,懷孕變數本來就很多,並非毫無風險。
大家也紛紛留言同意過去國、高中的健康教育實在太隨便,過度放大墮胎的可怕,留下的不是知識而是恐懼。
這也讓我想到最近台北市為了性別平權,在國中廣發衛生棉。雖說立意良善,但比起買衛生棉的錢,我相信孩子們更缺乏的應該是能包含月經、生育、避孕及流產的完整性教育。
最後我要分享當晚我很認同的幾句網友留言給大家:「流產是懷孕的自然過程之一,也是女性生命歷程的之一。」、「懷孕沒有成功跟失敗,沒有成功跟失敗就不會檢討原因。那麼或許社會就能停止對流產咎責,當事人才有機會從那個渾沌孤立的框架徹底被解放!」
黃 家 和先生 在 黃建榮醫師(黃建榮婦產科診所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Taipei IVF)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位好朋友是典型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月經週期很亂甚至有時需要靠藥物催經,所以排卵的時間非常不好抓。
在她決定要走試管療程時,正好是疫情嚴重已經升到三級警戒,在諸多考量之下她決定先暫緩腳步待疫情較緩解時再來做試管。但我建議她即便沒有做任何療程或用排卵藥物,還是要與先生努力自然同房,月經週期雖然很亂但偶而也要驗孕看看。
很高興的在防疫期間她順利的自然懷孕成功,「有志者,事必成」這句話非常貼切這位好朋友的經歷,在畢業這天,她特地準備了喜憨兒工坊的餅乾分享給大家,做愛心之餘也把好孕氣傳給大家,希望她的分享可以鼓勵到仍在努力求子(女)的各位,祝福大家早日懷孕成功。
===內文如下===
感謝黃院長及醫療團隊:
夫妻結婚差不多快三年了,在婚前就已經診斷出多囊性卵巢的我並沒有很心急的去治療,和先生就想說順其自然就好,但是順其自然了一年加上年紀慢慢的流逝了,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並沒有改善。一直到兩個人靜下來好好的溝通後才又再繼續努力,轉到一般的婦產科試了兩次的排卵針(因為住的近所以就到院內施打),但是卵子並不爭氣一點都沒有長大,到了第二次後醫生就跟我說我真的不適合在該院再繼續了,要我直接轉到試管嬰兒對我來說會比較好,今郭醫師轉介紹認識了黃建榮醫生~
剛開始進入診所真的有一種溫馨的感覺,並不會讓你覺得是要來看醫生的感覺,黃醫師真的很忙一直看到他換間,終於換我的時候一開始是先護士小姐先跟我了解我的狀況,很細心的問我完全不會注意到的事情,問完後我只有哇….原來生寶寶要知道這麼多的事情,當黃醫師忙完換我的時候,黃醫師看到我的時候就說了一句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天呀,哪位醫師會這樣貼心溫馨的跟病人說這種話啊!)
檢查做完後醫生也很細心貼心的針對了我的症狀對症下藥,也很細心的知道我在院外的狀況後幫我添加了藥劑,第一次自己打針真的很緊張但是院內的護士真的都很貼心很細心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確定你真的會了之後才會讓你帶針回去,當等照到卵泡的時候發現第一次就還不錯,一次有兩顆大小還差一點點,黃醫師也貼心的幫我想辦法讓他再大一點並打破卵針並排人工的時間,但是一個月過去了失望了~醫生就說沒關係我們再來一次,這次一定可以的放寬心要相信自己。第二個月再加油一次重新來過吧,但是又失望了黃醫師只好跟我說,因為年紀的關係他建議我直接轉試管會比較好,和先生討論後就決定了是看看試管~
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醫生跟護士給我的建議是說怕升級4級停班停課就浪費了療程費用,所以建議我等疫情好點的時候再來進療程等待的時間剛好政府針對試管嬰兒也做了補助,提前到院內簽署了所需的文件。
回到家後發現常常因為多囊的關係mc總是愛來不來的,在醫生的建議下我提起沒做療程的時期驗孕,看到明顯的兩條紅線的時候眼淚真的飆下來了,先生也開心的跳了起來,詢問醫生後才知道原來像我這樣的情況的人真的很少,並不是說不會有但是我相信一定是醫生的劑量讓我的阮朝活了過來,如今我要畢業了要非常感謝黃醫師及所有二十多名的護理人員貼心及細心的照顧,把我們每個病人都當作朋友在對待並給予加油打氣,其實最重要的是身邊的另一半,想跟各位男士們說生下孩子並不是女人應該要做的事情,而是因為愛你才願意犧牲這一切當進入療程的時候你的陪伴及打氣對我們女生來說真的很重要,因為你沒辦法體會所有打針的不適,吃藥的噁心,後面懷孕的孕吐及擔心,所以對於勇敢進入療程的老婆說聲辛苦了,我們當老婆的真的會很開心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祝大家好運,早日懷孕,雖然過程中最艱難的是等待,但是說真的請相信「有志者,事必成」
,相信專業,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夫:蔡明 妻:Joan
從我的iPhone傳送
黃 家 和先生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一個人能煩惱變老、變醜,是幸福的,然而生命中有許多限制,尤其當生老病死突然臨到,心理的恐慌難以言喻,多麼希望今天像昨天一樣平凡。親子天下嚴選作家#葉揚、數感實驗室創辦人 #賴以威、921受災戶小緁與資深相聲演員 #宋少卿 4個人生故事,述說經歷生離死別後,最要珍惜的是真實陪伴,相聚時刻。
00:00:00 作家葉揚:終止孩子的心跳,是最痛苦的決定
作家葉揚懷第二胎24週時,寶寶確認為愛德華氏症,將有嚴重先天缺陷,百分之八十五會胎死腹中,百分之九十會在一年內死亡,醫生建議終止懷孕。
葉揚回憶引產當日的情景,必須在母愛和現實間作出最天人交戰的抉擇。經歷了這人生巨大的痛苦,她深深感到生命的可貴與渺小,希望告訴所有產前失去孩子的女性,縱使沒有成功生下孩子,「母親」的身份永遠不會消失。
【採訪:李佩璇、蘇岱崙|攝影剪輯:曾千倚|照片提供:葉揚、葉揚著.大塊文化出版「我所受的傷」】
● 延伸閱讀 ●
(文字採訪)作家葉揚:即使失去孩子,媽媽的身份依然存在: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314-
終止懷孕的那天:35歲的我和6個月的妳,初見即永別: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212-/
給來不及長大的寶寶:我怕隨著時間過去,只剩下我會記得妳: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180-/
00:02:26 賴以威 夫妻:失去孩子的日子,愛從未遠離
十年前,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從一通再平常不過的電話中,得知爸爸癌末,相處日子所剩無幾。2018年,命運再次捉弄人,父親節當天,1歲長子樂樂發燒送醫後,經歷加護病房的搶救,竟成永隔,最後確診為罕見的兒童急性壞死性腦病。
平常習慣與數學打交道的賴以威,以及同為創辦人的妻子廖珮妤知道,沒有任何一套科學理論可以解釋生命的脆弱與短暫。經歷2次至親驟逝,他們的人生體悟......。
【企劃:邱紹雯|文字採訪:諶淑婷|攝影:蕭凱堯、洪瑞琪|剪輯:蕭凱堯|平面攝影:楊煥世|封面設計:施雲心|照片來源:賴以威提供】
● 延伸閱讀 ●
失去兒子一年 賴以威:極度幸運,才能過上普通的家庭日常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996-/
00:08:34 921受災戶小緁:好想再跟姊姊說聲對不起
九二一大地震當下,小緁的家瞬間倒塌,被活埋的她聽著身旁的姊姊呼喚著她的名字直到氣絕身亡的那一刻,被親戚挖出後,父母已雙亡,留下她們姊弟三人和爺爺相依為命。
二十年的傷痛,永不可能被遺忘。
從高中懵懂少女被迫一夜之間長大成人,小緁經歷喪親之痛、獨立照顧弟弟,還要面對世人異樣眼光,在社工和先生支持下勇敢走到今日,建立自己的家庭後,以母親身份重新看待自己的經歷,若時光能倒流,最想跟不幸罹難的姊姊說聲對不起。
【採訪:李佩璇 黃怡菁|攝影剪輯:曾千倚|採訪協力: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中區辦事處|照片及影片來源:小緁提供(小緁家庭照)、財團法人九二一賑災重建金會、鄉親報─果然文化工作室、部份畫面翻攝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攝影者:翁文俊
、林錫銘、呂秋明、杭大鵬、楊文財】
● 延伸閱讀 ●
921,20年後的你|小緁:現在耳邊好像還聽見,姊姊叫我的聲音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277-/
921,20年後的你|小志:爸爸唯一的舊照片,一直放在我的皮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291-/
921,20年後的你|走過餘震的每一天,不能把爸媽還你,只能與你作伴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280-921
00:11:24 宋少卿一年內半內喪4親 :離別不是刮掉一塊肉
資深相聲演員宋少卿:「親友離世,那只是個離別,不是從你身上刮掉一塊肉,不是!」宋少卿經歷一年半內養父母、岳父、生母過世的打擊,除了感念養父母視如己出的恩情,更從悲傷中理解,人生要珍惜當下的緣份,不要到「兩眼一閉、兩腿一伸」再後悔。
【採訪、攝影剪輯:曾千倚|照片提供:宋少卿】
● 延伸閱讀 ●
一年半內痛失4位至親,宋少卿的悲傷與豁達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652-/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黃 家 和先生 在 草地狀元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花生豆腐 養生達人
『福泉花生豆腐』是以純花生為原料,其製作方式不同於一般市售大豆豆腐,它完全不含滷水、石膏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採用全台獨創技術以及獨創原料精 製而成的綠色食品。它既保持了花生原汁原味的風味特點,又迎合了現代男女喜歡嘗鮮的現代美食要求,且營養成分全面優於大豆豆腐,口感極其鮮美,食之潤澤爽 滑,清香宜人,是我國豆腐製品加工史的革命性成果,福泉花生豆腐屬國內首創,僅此一家絕無分號。
藥食同源 轉型達人
彭妙鈴剛嫁作蔘藥行的媳婦時,完全不認識任何中藥材。後來才開始每天上課學習中藥知識、背誦各種藥材的名字和藥效,現在,對中藥材的名稱、製程、療效、入菜口味都已瞭若指掌,這中間可是歷經漫長的辛苦歷程。不幸的是,2001 年,一把無名大火襲擊永昌堂蔘藥行,把店面燒得精光,讓彭妙鈴和先生轉眼間一無所有,但她不灰心,燃起了重生的鬥志。蔘藥行在原址重建後,她決定開設以中藥入菜的養生餐館。
免費訂閱草地狀元,讓黃西田帶你看見台灣職人的精神↓↓
https://www.youtube.com/user/set29itake
更多店家資訊與活動資訊,請前往草地狀元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t.careermaster
更多台灣奇特風景,請前往草地狀元IG↓↓
https://www.instagram.com/i.career131/?hl=af
黃 家 和先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我的露營車探險:以日常空間的「小」,換取徜徉曠野的「大」」介紹
訪問作者: 易思婷 (Szu-ting Yi)
內容簡介:
她和老公搬進親手打造的露營車,
遊遍美國西部的絕美荒野。
只要學會分辨「想要」與「需要」,
「天地為家」便是生活,不是夢想。
搬上露營車前,我和戴夫清理掉不少物品,只留下真正會用到的東西,包括兩份餐具、三個鍋子、極少量衣服,並轉為閱讀電子書。幾年下來,也沒再添購什麼,可見一般生活上真正需要的東西其實很少。
住在露營車上也讓我對水電的使用量變得十分敏感。例如美國許多攀岩區位於沙漠地帶,沒有水源,開車去補給不僅耗時間也耗油,於是我們學會如何用有限的水來煮食和洗碗,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便。還記得某次到朋友家作客,一打開水龍頭水就嘩嘩流下,把我嚇了一大跳。
我現在的生活很單純,就是旅行攀岩、運動、寫作及教學,最大的娛樂是閱讀,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有點無聊,卻十分適合我。我們的露營車有水、電、廚房、桌椅和床,具備了家的所有機能,但陳設簡單,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整理。我們的衣服不多,無須費心搭配。雖然只有不到兩坪的居住空間,庭院卻很寬廣,要是看膩了,立刻便能換一幅風景。我們幾乎不會錯過每一個美麗的日出和黃昏,夜晚看著星空入眠。
很多朋友問我,這樣的生活還要過多久?但我們目前仍很享受當個游牧族,實在難以回答。可以確定的是,即使未來定居在某處,也會留著這輛我們親手打造的「家」── Magic。
作者介紹: 易思婷 (Szu-ting Yi)
在美國賓州大學求學期間,發現了攀岩的魅力,取得資訊博士學位後,選擇了不同的生活型態,開始流浪攀登生涯,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智利、中國、蒙古等地。近幾年前往中國、蒙古以及巴塔哥尼亞的首攀計畫,屢屢獲得美國的攀登獎金。
2008年開始於著名的美國領導學校(NOLS)和各大戶外機構教授攀登課程。2015年完成美國高山嚮導協會(AMGA)的Rock Guide Course,2016年10月完成Advanced Rock Guide Course。從2013年起,於台灣、中國以及美國等地以中文教授傳統攀登課程,項目包括基礎傳統攀、多繩距攀登、大牆攀登、自我救援等。
近幾年比較有意思的經歷,有2012年首登格聶山區的喀麥隆峰(Grade V, 5.10 M5),2013年首登四姑娘山區的大仰天窩峰(Grade IV, 5.10),2014年經由The Nose以及The Salathe Wall路線,兩次登頂位於優勝美地的酋長岩,2015年獨攀大牆路線West Face of Leaning Tower,開闢四姑娘山區鷹嘴岩東峰的新路線神祕月餅(Grade V, 5.10R 760m),50天內連續攀登美國荒漠40座高塔等。
2012年出版自傳體著作《睡在懸崖上的人》,接著出版攀岩教學書籍《一攀就上手》以及《傳統攀登》,後者為該主題第一本以中文撰寫的教學書。本書是她的第四本著作,講述和先生四年多來的露營車生活。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