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溫差很大,造成一些過敏性鼻炎👃及小感冒的發作,也有一些人就產生常見的併發症,如:鼻竇炎、中耳炎、肺炎等。今天先來介紹一下鼻竇炎。
👃#鼻竇炎𝓢𝓲𝓷𝓾𝓼𝓲𝓽𝓲𝓼 👃
鼻竇又可分成:上頷竇、篩竇、額竇、蝶竇。
如果因為感染(病毒、細菌、黴菌)或發炎等反應,造成鼻竇黏液分泌增加或黏膜增厚腫脹,或鼻竇內的纖毛擺動受影響,造成分泌物及病原體無法排出累積在鼻竇內,容易產生續發性細菌性或黴菌感染,就是鼻竇炎。
👉🏻症狀:#產生黃綠濃鼻涕、鼻涕倒流、鼻塞、臉頰悶脹感、嗅覺異常、口臭、夜咳、發燒、頭痛。
👉🏻診斷: 病史理學檢查(感冒症狀超過10天沒改善)、鼻竇內視鏡檢查、X 光,或電腦斷層檢查來協助診斷。不過鼻竇抽吸液培養才是最準確的診斷,但臨床上不方便實行。
👉🏻依照發作時間可分為
🔹急性鼻竇炎:症狀持續不超過 4週。
🔹慢性鼻竇炎:症狀持續超過 12週。
👉🏻 治療:急性鼻竇炎,主要以藥物治療:
✔️ #抗生素藥物:針對細菌性急性鼻竇炎,#一般時程為10至14天,一般不建議自己停藥,以免產生抗藥性細菌。
✔️ #類固醇藥物:若有伴隨過敏性鼻炎,#可以以類固醇鼻噴劑治療,可以減緩鼻竇黏膜的發炎反應、縮小鼻瘜肉及緩解鼻竇黏膜的腫脹,緩解流鼻水、鼻塞、鼻子癢等症狀,但藥效作用比較慢,通常需要3-5小時候症狀才會緩解,因此需要規律、持續性地使用,效果才會好。
✔️ #化痰劑:化痰劑可以使濃稠的黏液、鼻涕變稀,以利於排出。
✔️ #口服去充血劑:口服去充血劑可以改善黏膜腫脹的問題,但不建議超過3天,因停藥時會有更嚴重的粘膜腫脹。
✔️ #抗組織胺:#除非有合併過敏性鼻炎使用抗組織胺會有幫助外,其他情形使用抗組織胺有時會讓鼻涕更濃更難排出,症狀更惡化!
🙋🏻♂️什麼時候會考慮手術呢?
1️⃣積極的藥物治療下,無法有效改善症狀
2️⃣鼻竇的通道嚴重堵塞且影響生活品質
3️⃣產生嚴重的鼻瘜肉
4️⃣有鼻竇炎的併發症(腦膿瘍、硬膜下膿瘍、海綿竇栓塞、眼球蜂窩組織炎或膿瘍及腦膜炎。)
5️⃣懷疑黴菌感染的鼻竇炎。
🙋🏻♀️平常在家裡怎麼保養?
🔹常常有人抱怨鼻子很乾很痛➡️ #可在頭鼻處敷上溫熱的毛巾,自然吸入熱毛巾的蒸氣,增加鼻腔的濕度或洗熱水澡,讓濕熱的空氣幫助緩解疼痛,並幫助黏液排出。家裡如果有蒸氣機也可使用。
🔹#洗鼻器:鼻腔抗生素濃度進去不易,如果可以物理性移除膿液可以加速病程改善,⚠️ #要注意必須使用濃度0.9~3%的食鹽水,否則會越洗鼻塞越嚴重,溫熱的食鹽水效果更好。
🔹#鼻噴劑:如果合併過敏性鼻炎,可以使用醫生處方的類固醇鼻噴劑,一般大家聽到類固醇都會很害怕副作用,但類固醇鼻噴劑多作用在鼻腔黏膜,#可長期使用較不會有全身性的副作用。
🔹 #睡覺時抬高頭部能幫助引流鼻竇,減少鼻塞的情形。
🔹#喝熱飲或補充水分可舒緩症狀,不要引用咖啡或茶等含咖啡因的飲料會造成脫水加重症狀。
🔹#戒菸、避免二手煙等刺激。
🔹#戴上口罩,隔絕髒空氣與過敏原。
#佳鴻診所
🔽第一張圖是左邊是正常的鼻竇,右邊是腫脹的黏膜合併鼻竇內有積液,可以看到鼻竇出口也因腫脹的黏膜造成很難排出積液進一步感染發炎造成鼻竇炎。
⏬第二張圖網路抓的示意圖,是想提醒大家不要輕忽鼻竇炎的併發症,以前在醫院曾經看過鼻竇炎併發眼眶的蜂窩性組織炎甚至膿瘍,會由電腦斷層評估如果有眼內膿瘍有時甚至要會診眼科跟耳鼻喉科一起開刀清創,搭配抗生素,小朋友會好的更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年紀輕輕,突然半邊肢體無法動,也可能是中風,一名22歲的陳小姐,因為左心房有黏液瘤,造成下肢、腦部、還有腎臟脾臟多處栓塞,緊急送醫,所幸經過搶救,讓陳小姐保全了雙腳。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0786 - 由台灣公共電視...
「黏液栓塞」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黏液栓塞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黏液栓塞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黏液栓塞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黏液栓塞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黏液栓塞 在 子宮頸栓塞黏液的推薦評價,BABYHOME、PTT和媽咪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黏液栓塞 在 又稱「現血」懷孕時子宮頸口由黏液栓塞著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黏液栓塞 在 [生產] 黃色果凍狀黏液(子宮頸黏液栓塞?) -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黏液栓塞 在 22歲女罹隱形殺手「黏液瘤」 多處栓塞搶救後保住雙腳 ... 的評價
黏液栓塞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引文:
我發現批踢踢鄉民們獲取的COVID-19學術資訊
幾乎清一色是中國研究結果
對中國以外的研究結果
記者完全不報導
鄉民也很少討論
只剩下我這類醫界同溫層會分享
不禁憂心起來
以最近很紅的所謂抗體只有兩三個月為例
這也是中國的研究而已
而且研究規模很小 不足百人
連李秉穎教授在電視上都說 他不相信這個研究=.=
但現在先不講抗體 先講其他的
我知道的目前研究進度
1.病理解剖
中國一開始是病情最嚴重的 是最先解剖沒錯
但一開始鐘南山只解剖了兩個!
然後跟大家說肺裡面有大量黏液
但後來其實陸續各國都有病理解剖研究報告出爐
德國最先死掉的十二個 全部都有解剖
https://www.acpjournals.org/doi/10.7326/M20-2003
德國的報告告訴大家
不是只有肺部有黏液而已
事實上幾乎全身血管都有栓塞的問題
這些東西 台灣所有媒體都沒有提到
一堆台灣人甚至以為只有中國在做解剖
2.復陽問題
中國一開始報告可能會復陽
大家嚇死
但其實後來研究發現 復陽情況非常少見
美國哈佛醫學院甚至研究直接拿恆河猴來做重複感染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early/2020/05/19/science.a…
結果發現根本不會復陽
全部的恆河猴
在第二次感染的時候
都有抵抗力
抗體會快速生成 對抗病毒
這些東西 台灣所有媒體 還是沒有提到
還在一天到晚復陽復陽
事實上動物實驗已經告訴大家
很難復陽
3.卡介苗問題
不知道是哪裡開始的網路謠言
說卡介苗能抵抗武漢肺炎
以色列的報告已經告訴大家
卡介苗完全沒有用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6182
以色列在1982以前全民施打卡介苗
1982以後只對特殊族群施打
結果有打沒打得拿來比較
卡介苗完全沒有防護力可言
這些東西
台灣媒體 還是完全沒有提到
一堆鄉民還在卡介苗可以預防武漢肺炎=.=
4.我不知道是中國刻意操弄
還是台灣媒體程度太差只能看中國的資料
全世界超過十萬例的國家已經一堆
中國的研究早就已經不重要了
他們病人也不是最多 死亡也不是最多
研究工具也不是最齊全
中國研究說真的 可以扔了=.=
結果怎麼台灣媒體還一天到晚引用中國研究
更麻煩的是 他們引用的時候還不知道那是中國的
因為他們也不會去找原始論文來看
不會知道原來那是中國寫的
但像我們會去找原始論文來看
就知道很多新聞寫的"國外研究"
其實都是中國研究 可信度是要打折的
黏液栓塞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服藥兵法】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有時候,身為一個藥劑師,藥罐子經常需要跟不同的用藥者配藥,在這個過程裡,藥罐子經常深深體會得到「萬一」是其中一個十分棘手的難題。
舉例說,「萬一」這種藥的藥效太輕,怎麼辦?「萬一」這種藥的副作用太大,怎麼辦?
簡單說,「萬一」這種藥真的這麼丟臉,不孚眾望,這時候,怎麼辦?
單是「萬一」這個問題,往往便會容易讓人胡思亂想,疑神疑鬼,愈想愈慌,愈想愈亂,隨即便會陷入「混亂」狀態,然後不知道如何挑選適當的藥物,調配適合的清單,對症下藥。
這時候,對面的看倌,大家可能會說:
「唉呀!藥罐子!想來想去,一切只是空想。與其想,不如不想。只要運用專業的知識,配合實際的經驗,同時考慮用藥者的情況,根據這些原則配藥,便是了。其他的事情,別多想吧!」
唔……這樣說,說對不對,說錯不錯,雖不全對,亦不全錯。因為「能不能想」跟「要不要想」是兩碼子的事情,在相當程度上,還是兩個層次的問題。
這就是說,想,還是要想。
問題是,到底應該想什麼?
常言道:「百貨百客。」同理,百藥百人,不同的用藥者、不同的體質、不同的情況,不一而足,實在很難一概而論。單是同一種藥物,在不同的用藥者上,便已經可以產生千百種不同的反應,有強有弱,有快有慢,本是常態。
在用兵上,這就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孫子兵法.虛實》)」的道理。
《孫子兵法》在〈九變〉裡說: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大意是說:
聰明的用兵達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一定會權衡利害,既要想好的一面,又要想壞的一面,簡單說,就是「做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這樣便能夠完成任務,或者解除禍患。
在用藥上,「利」,是指藥物的適應症(Indications);「害」,是指藥物的副作用(Side Effects)。
其實,用藥之道,便是權衡利害,既要想「利」,又要想「害」,簡單說,便是維持「利」與「害」兩者之間的平衡。
問題是,在用藥上,說到雜於利害,重點應該放在「利」?還是「害」?
在用藥上,藥物一般可能會分為一線藥物、二線藥物兩種,簡單說,就是「首選」、「次選」。
所謂「一線藥物」、「二線藥物」,是指根據藥物的藥性、毒性,歸納、分類,然後順序排列,針對實際的情況、症狀的變化,採取漸進式用藥,循序漸進,拾級而上,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適當的病症,有怎麼程度的症狀,便用怎麼等級的藥物,對症下藥,簡單說,就是「門當戶對」,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
不過在排名的過程裡,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安全第一(First Do No Harm)」。因為在醫學上,安全第一永遠是排行第一的教條。這就是說,任何時候,用藥一定要以安全為首要考慮,首先「雜於害」,目的在將藥物的潛在毒性,降低至一個合理的水平,減少出現副作用的風險,然後「雜於利」,目的在將藥物的潛在藥性,發揮至一個理想的水平,達到治療的效果。簡單說,就是「先求無過,後求有功」。
這就是說,用藥還是先求「患可解」後求「務可信」。
所以在這本《兵器譜》裡,藥效大,不一定排名高;藥效小,不一定排名低,如上文所述,除了藥效外,副作用同樣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藥效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不是唯一一個因素。
這就是說,既要比藥性,又要比毒性。
不過基於「先『雜於害』後『雜於利』」這個大前提,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一線藥物不一定是藥效較大的藥,但是大多是較安全的藥。
舉例說,在治療關節炎(Osteoarthritis)上,根據美國風濕病學院(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的建議,相較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而言,撲熱息痛(Paracetamol / Acetaminophen)是治療關節炎的一線藥物,並不是因為撲熱息痛的藥效較大,而是因為撲熱息痛的副作用較少,在使用上,一般較安全。[1]
這就是「害」的考量。
不過如果撲熱息痛的效果不理想的話,美國風濕病學院便會建議,拾級而上,轉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紓緩關節炎的痛症、炎症。[2]
問題是,單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便已經不下十多種,任君選擇。怎麼選?
唔……在治療關節炎上,一項綜合回顧顯示暫時沒有太大的證據支持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孰強孰弱、孰優孰劣[3],不過如上文所述,在不同的用藥者上,同一種藥的藥效可以不盡相同,這方面,就算是百曉生,還是不能明確寫得出一本《兵器譜》出來。
這就是「利」的考量。
這時候,怎麼辦?
唔……除了取決於施藥者、用藥者的個人經驗外,當然還是「害」的考量。
這就是說,如果藥效沒有明顯差異的話,單是「利」,大家打成平手,和局收場,在這個情況下,便可以根據藥物的副作用,看一看到底是大害還是小害,用來釐定一種藥的排名,從而挑選適合自己的藥物。
在這個例子裡,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副作用,主要是以下兩方面:
一、心血管系統
因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能夠影響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例如血小板的凝聚、周邊血管的阻力,從而可能會增加出現心肌梗塞、血栓塞、中風的風險。
二、消化系統
因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能夠影響胃壁的黏液分泌,削弱胃壁的自我保護機制,胃壁容易受到胃酸的刺激,從而可能會增加出現胃潰瘍、胃出血的風險。
所以這類藥一般建議餐後服用。對於一些高風險的用藥者,例如罹患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等消化性潰瘍病症,或者年紀較大的人士,一般建議同時服用胃藥,不管是中和胃酸(抗酸劑),還是抑制胃酸(制酸劑),目的在減少藥物對胃部的刺激,降低藥物對胃壁的傷害。
不論是什麼副作用,一般而言,劑量愈高、療程愈長,副作用的風險便會愈大。所以一般建議服用最低的劑量、最短的療程,這是減少副作用的不二法門。
最後,除了「利」、「害」外,其他因素,例如價格,同樣是用藥者選擇用藥的因素之一。
當然,說到底,這還是一種利害。
所以用藥之道,來來去去,不是利,便是害,一言以蔽之,只是一個權衡利害的決策過程而已。
黏液栓塞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年紀輕輕,突然半邊肢體無法動,也可能是中風,一名22歲的陳小姐,因為左心房有黏液瘤,造成下肢、腦部、還有腎臟脾臟多處栓塞,緊急送醫,所幸經過搶救,讓陳小姐保全了雙腳。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078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黏液栓塞 在 [生產] 黃色果凍狀黏液(子宮頸黏液栓塞?) -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上網查了下疑似「子宮頸黏液栓塞」? 有媽媽跟我一樣有過黃色的果凍狀黏液嗎? 後來很快就生了嗎? 還是還可以撐很久? 寶寶才36週也才預估2450, 我希望他再大一些啊. ... <看更多>
黏液栓塞 在 22歲女罹隱形殺手「黏液瘤」 多處栓塞搶救後保住雙腳 ... 的推薦與評價
年紀輕輕,突然半邊肢體無法動,也可能是中風,一名22歲的陳小姐,因為左心房有 黏液 瘤,造成下肢、腦部、還有腎臟脾臟多處 栓塞 ,緊急送醫, ... ... <看更多>
黏液栓塞 在 又稱「現血」懷孕時子宮頸口由黏液栓塞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網路上許多生產文中可以看見這個名詞, 當看見果凍狀分泌物後過幾天就生了? 此果凍狀分泌物為子宮頸黏液栓塞,又稱「現血」懷孕時子宮頸口由黏液栓塞著,避免感染,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