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 戎舘 Yebisu Kan
如同套裝行程的概念,小時候與家人來到台南逛街,沿途必經中正路的鞋店、三商百貨以及國華街口的黑橋牌,因此對於周邊的回憶夾雜著些許香水、皮件以及香氣四溢的烤香腸味。
國華街口的黑橋牌門市(今戎館)於2020年復刻原貌整修,還原老一輩人口中的戲院樣貌。#戎館 與 #宮古座、#世界館、#大舞臺 並稱日治時期台南四大戲院,二戰後改名為「赤崁戲院」(1946)營運至1961年結束。
在卸下劇院身份後,此處歷經中正路商圈三十年的租替更迭,由 #黑橋牌 於1990年進駐作為門市至今,是許多人早年到台南逛街時嘴饞的選擇之一。
2020年整修後,回復一甲子前的劇院特色建築立面,一樓除了仍為黑橋牌門市,也加入其他餐飲合作品牌與文創商品販售。二樓是餐飲座位區、戎座歷史回顧展區,展區旁是如同小戲院場景一般的影音區,播放著一段段台灣老電影,呼喚著人們對老劇院建築的過往回憶。
#老屋顏 #戎館 #黑橋牌 #台南 #旅行
黑橋牌門市 商品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年1月7日,整修完成的臺南戎館,在夜間的美麗模樣。(鄭嘉瑩 攝)
位在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和國華街口的「戎館」在今天(2021年1月8日)上午再次隆重開幕。1935年初開幕的戎館是日治時期臺南的四大戲院之一,戰後更名為赤崁戲院,在戲院歇業後,黑橋牌購下其所在建物並進駐營運;3年多前,為了重現昔日繁華景象,黑橋牌耗資3千多萬元進行整修,令其回復至86年前戎館時期的模樣。
根據臺南冊觀光案內記載,1937年的臺南市有四座電影院:宮古座(戰後更名為延平戲院)、戎館(戰後更名為赤崁戲院)、世界館、大舞台。
其中位於今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20號(國華街口)的「戎館」,前身為戎座,於1915年1月開幕,專映外國電影,1934年進行改建,1935年以「戎館」之名開幕,戰後在1946年5月1日更名為赤崁戲院,最後於1961年5月8日結束營業。
1912年,原本經營清琴堂的小林熊吉跨足劇場界,決定在鄰近臺南第一家戲院「臺南座」(1902-1915)的開仙宮街上,開設名為「戎座」的戲院,於1915年1月開幕。
戎座的日文假名為エビス座,在1923年至1925年間刊載的報紙廣告中,戎座名稱出現在報紙上有時為漢字「戎座」,有時又為假名「エビス座」,兩者更替使用。
戎座為日式木造劇場,其內部空間為日式劇場的榻榻米觀眾席,不願讓租用場地的中國戲班在觀眾席添加座椅,後來因過於老舊被視為危險家屋,被催促改建。
1934年新戲院開始興建,於10月落成,並在1935年元月以「戎館」之名開幕。
1934年6月5日發行的《臺灣日日新報》有一篇關於戎館的報導提到:「者番(這回)則欲設舞臺,備演劇與電影兩用。館分樓上樓下,樓上建坪百四十,樓下二百十六,總面積三百五十六坪。悉係磚造。按容八百名。預定十月竣工。」由此可知戎館的舞台可用來演出戲劇和放映電影,分為兩層樓,樓上的建坪為140坪,樓下的建坪為216坪,總面積為356坪,可容納800名觀眾。
新建的「戎館」是一座受到西方建築風格影響的新式電影館,使用磚造混凝土建構,延續1932年末廣町建築群的藝術裝飾風格建築樣式,符合1930年代以來在全臺各地新設電影館的樣式;其內部構造擺脫了單純的日式劇場傳統,改設置西方鏡框式舞臺,並於舞臺上放置投影幕,且投影布幕可收起,以利劇團在完整的舞台上搬演劇目。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上的黑橋牌門市所在地為戎館舊址,不過建築本體已被店家的裝潢包覆。
1963年,黑橋牌在府前路二段附近的黑橋(今新南橋)起家,自海安路的「沙卡里巴」崛起,後購置中正路與國華街口的「赤崁戲院」房舍,該處除了黑橋牌開設的自營店面,部分空間也租給其他業者使用。
多年來,黑橋牌一直希望能充分使用該房舍空置之處,並在2017年和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接洽,邀請多位文資委員會勘、提供建議。
當年文資委員在實地會勘後,認為其室內空間已被大量改造,雖有發現原有柱牆構件,然而若要完全回復原始狀態,難度不小;對於室內尚存的柱、牆、排水管等構件,文資委員建議業者應先妥善保存,至於外觀部分,門窗雖已佚失,但框架尚存,故外觀要復舊的可能性較高。
2020年4月13日,黑橋牌中正路門市開始進行整修復舊,業者希望未來能夠結合建物的前世今生以及周遭環境,再造建物燦爛新貌,讓中正路商圈繁華再起。
近日,重新掛上「戎館」招牌的建築已拆除施工用的鷹架圍籬,可以看到原始洗石子的留存比率甚高;文資委員認為從舊照片來看,其外觀具有氣勢美感,若外觀立面能恢復舊貌,將有助於街廓歷史意象的重現,與整修後的西市場能產生相互加成之效益,因此建議業者將建築外觀整體復原,並著手歷史解說和相關文創商品之開發。
Google 街景:http://goo.gl/maps/nsKzq
黑橋牌門市 商品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35 戎館 vs 2020 黑橋牌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與國華街口
上圖攝於1935年,圖中建物為當時甫落成不久的戎館(戲院);下圖由我的好友鄭嘉瑩於2020年12月26日在同地拍攝,特別感謝他專程前往這裡拍照予我製作今昔對照。
根據臺南冊觀光案內記載,1937年的臺南市有四座電影院:宮古座(戰後更名為延平戲院)、戎館(戰後更名為赤崁戲院)、世界館、大舞台。
其中位於今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20號(國華街口)的「戎館」,前身為戎座,於1915年1月開幕,專映外國電影,1934年進行改建,1935年以「戎館」之名開幕,戰後在1946年5月1日更名為赤崁戲院,最後於1961年5月8日結束營業。
1912年,原本經營清琴堂的小林熊吉跨足劇場界,決定在鄰近臺南第一家戲院「臺南座」(1902-1915)的開仙宮街上,開設名為「戎座」的戲院,於1915年1月開幕。
戎座的日文假名為エビス座,在1923年至1925年間刊載的報紙廣告中,戎座名稱出現在報紙上有時為漢字「戎座」,有時又為假名「エビス座」,兩者更替使用。
戎座為日式木造劇場,其內部空間為日式劇場的榻榻米觀眾席,不願讓租用場地的中國戲班在觀眾席添加座椅,後來因過於老舊被視為危險家屋,被催促改建。
1934年新戲院開始興建,於10月落成,並在1935年元月以「戎館」之名開幕。
1934年6月5日發行的《臺灣日日新報》有一篇關於戎館的報導提到:「者番(這回)則欲設舞臺,備演劇與電影兩用。館分樓上樓下,樓上建坪百四十,樓下二百十六,總面積三百五十六坪。悉係磚造。按容八百名。預定十月竣工。」由此可知戎館的舞台可用來演出戲劇和放映電影,分為兩層樓,樓上的建坪為140坪,樓下的建坪為216坪,總面積為356坪,可容納800名觀眾。
新建的「戎館」是一座受到西方建築風格影響的新式電影館,使用磚造混凝土建構,延續1932年末廣町建築群的藝術裝飾風格建築樣式,符合1930年代以來在全臺各地新設電影館的樣式;其內部構造擺脫了單純的日式劇場傳統,改設置西方鏡框式舞臺,並於舞臺上放置投影幕,且投影布幕可收起,以利劇團在完整的舞台上搬演劇目。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上的黑橋牌門市所在地為戎館舊址,不過建築本體已被店家的裝潢包覆。
1963年,黑橋牌在府前路二段附近的黑橋(今新南橋)起家,自海安路的「沙卡里巴」崛起,後購置中正路與國華街口的「赤崁戲院」房舍,該處除了黑橋牌開設的自營店面,部分空間也租給其他業者使用。
多年來,黑橋牌一直希望能充分使用該房舍空置之處,並在2017年和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接洽,邀請多位文資委員會勘、提供建議。
當年文資委員在實地會勘後,認為其室內空間已被大量改造,雖有發現原有柱牆構件,然而若要完全回復原始狀態,難度不小;對於室內尚存的柱、牆、排水管等構件,文資委員建議業者應先妥善保存,至於外觀部分,門窗雖已佚失,但框架尚存,故外觀要復舊的可能性較高。
2020年4月13日,黑橋牌中正路門市開始進行整修復舊,業者希望未來能夠結合建物的前世今生以及周遭環境,再造建物燦爛新貌,讓中正路商圈繁華再起。
近日,重新掛上「戎館」招牌的建築已拆除施工用的鷹架圍籬,可以看到原始洗石子的留存比率甚高;文資委員認為從舊照片來看,其外觀具有氣勢美感,若外觀立面能恢復舊貌,將有助於街廓歷史意象的重現,與整修後的西市場能產生相互加成之效益,因此建議業者將建築外觀整體復原,並著手歷史解說和相關文創商品之開發。
此地 Google 街景:http://goo.gl/maps/nsKzq
黑橋牌門市 商品 在 黑橋牌∼用好心腸做好香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09年-黑橋牌全台門市榮獲GSP優良服務商店認證. 查看全部 ... 10/8~12/26憑紙本振興券至黑橋牌消費最高送市值1000元的指定商品再加碼85折優惠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