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64真相:Tokyo Olympiad (東京オリンピック)】
今晚東京時間八時(香港七時)舉行東京奧運揭幕禮,與之前歐國盃一樣,在這個像被疫情停頓了般的世界時空,名義上仍稱2020年東奧,世人卻身處2021年,與其自欺說是new normal,實是有種身不由己,失去自由的感覺。至今晚還有半天,介紹大家趁這幾小時上網觀看這部當年東奧特別找名導演市川崑拍攝的官方紀錄片,get in the mood 吧!
市川崑固然是上世紀日本最著名導演之一,但據說日本奧委會當時首選導演是黑澤明,不過,黑澤大導要求完全百分百創作自由,東奧委會怕了,找了市川崑,不過市川大導「俾面」都只是多些少,畢竟他自己成名作品中不乏爭議題目之作,這次亦不是為了拍一部歌功頌德、集中勝利者的祝賀式紀錄片,而是從人性角度,把這「東奧64真相」,呈現出來。
結果,紀錄片得到一致讚賞,甚至被後世列為「1001部一生必看電影」[1] 中少數紀錄片之一,不過,多年來亦曾被剪輯為多個不同版本,有些cut了幾乎一半,當中最方便大家今天找來看的,可以在奧委網站的原裝超過2小時45分鐘的原日文版,或在YouTube官方奧運頻道上的英文2小時版本。我推介日文版,原汁原味但數碼修復,有多國語言字幕,而英文版除了cut短,旁述似乎亦被簡化,略去不少。
日文版:https://olympics.com/en/video/tokyo-1964-official-film
英文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t0eAdCCns
市川大導從片中第一個shot,已經有他的話兒要說。好一個白色太陽在一個紅色背景上,似是代表日本「日出之國」,但顏色卻把日本國旗反轉了,鏡頭一轉,變成一個黑色大鐵球wrecking ball,把一棟一棟的舊建築物破壞、擊毀、拆除,片中最先出現的人,不是奧委會主席,不是日皇,不是運動員,是一個表情茫然的建築工人。當鏡頭一直破壞,旁白卻「正經」而且抽離地,逐一讀出每屆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名字。
這短短一幕,令我不禁想起之前為大家介紹過的柳美里作品 《JR上野駅公園口》(Yu Miri: "Tokyo Ueno Station") [2] ,這本呼應1964和2020東京奧運會,描寫弱勢社群的小說。
鏡頭再轉,全球聖火傳遞由希臘雅典開始,片段包括途經香港,而當聖火在飛機上飛向日本第一站的廣島,首個影像就是廣島原爆圓頂樓(廣島原爆ドーム,Genbaku Dōmu),也許是表達和平、反戰,和重生?
當年的奧運會,原來是在「雙十」十月十日當地下午二時舉行開幕禮,是十月,而非現在的夏季奧運會的七、八月。下午二時,也許是因為晚上燈光照明未及現在高明,要在天黑前完成典禮吧,而當年電視尚未普及,而奧運一向亦不特別遷就美國主要電視直播市場的時區,事關日本下午二時,北美東岸是半夜一點。不過今年的日本晚上八時,香港固然方便,對歐洲時區還好,美國東岸卻是早上七時,西岸更是半夜四時,不利收視了。
從片中看到開幕禮出場運動員的衣服設計,蠻是有趣,因為多數西方國家的女子制服,很像當年的航空公司空姐啊!而當年仍以歐美國家代表團人數最多,普遍都是白人面孔,一些非洲國家代表團只得幾個人,但有趣的是,東、西德原來早已聯合參賽(雖然德國在1990年才真正統一),這早已忘記了(冷知識,原來德國聯隊協調用上的「國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另外,鏡頭出現「台灣」數十人代表團(英文卻是ROC),還有「南越」(不是越南)和南韓(可惜卻沒有播出北韓當年首次參加奧運代表的片段)。當年祖國和黨還在忙別的事情,沒有參加,可以理解。
再想今晚的開幕禮,人數因疫情將大幅減少,實在可惜。
奧運是運動會,紀錄片當然花最多的時間和片段介紹各項比賽,而佔最多篇幅的,不意外是田徑部分。男子100米美國選手以十秒正完成,平了世界紀錄;英國美少女選手Ann Packer意外地在最後段後來居上勝出800米跑,過終點後直衝向她的未婚夫兼隊長擁抱親吻(兩人今天已八十歲)....日文版的確比較原汁,片段較完整,包括多些選手受傷和落敗者的片段,應該也是導演原意。十月天時,有些項目要在雨中比賽,只得攝氏十多度,而導演在鏈球雨中比賽用上黑白菲林拍攝,捕捉獨特氣氛。導演後段在拳擊部分亦用上黑白菲林,像後來馬田史高西斯的經典拳擊電影《狂牛》,也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田徑後有體操項目,當年仍是白人選手為主,亞洲體操運動員中,除了日本男子隊,尚未上位,就是游泳項目片段中,還是美國代表為首,而當澳洲選手勝出時,當年播出的國歌,仍是採用英國國歌「個個揸住個兜」。其他出現的賽事片段,還有舉重、摔角、劍擊、射擊、馬術、足球、曲棍球、籃球、水球、划艇、風帆、競步等。
此外,較特別的還有穿過美麗日本郊外田野的公路單車賽,和男子柔道決賽,6'5"的荷蘭選手擊敗了「細一個碼」5'9"的日本選手,在日本柔道主場擊敗日本選手,固具特別意義,但這位荷蘭冠軍獲勝後仍保持頭腦清醒,鏡頭見他走向場邊揮手示意,原來是叫隊友們守日本規矩,不要踩上柔道蓆慶祝,以示尊敬,可敬。
不知道是否導演總有點偏心,播出美國選手勝出的最多,雖然他們當時亦是獎牌榜之首,但實在比第二位的蘇聯出鏡多太多,美國國歌也播多很多次了。日本當年在獎牌榜排第三,以主辦國而言導演主要只在體操等對他們落墨較多,另外就是首次成為奧運項目的女排決賽,日本對蘇聯,當然是瘋魔一時的東洋魔女最後勝出!
導演最後花上較多時間在最後的比賽項目,當然是馬拉松!那個閉幕前又熱又潮濕的下午,跑手經過橋底時,頭上還有火車經過,而萬人空巷的東京街頭,不乏分別身穿小黑帽和水手服的制服男女中學生,看得有趣。而在比賽部分,導演特別描繪不支退出比賽的選手的失望和痛苦、落敗選手在完成後脫下跑鞋的傷勢。
紀錄片中段有一段關於非洲小國乍得(Chad)選手的特寫,是日本版才有,在英文版被剪走的部分。喜歡電影的,欣賞本片時會留意導演拍攝手法的流暢、取鏡角度的多元、配樂的細緻、氣氛的掌握,他應該在have fun,我們觀眾也enjoy!
最終,一如傳統,閉幕禮各國選手「撈亂」進場,可惜今屆又是因為疫情可能只找些代表算了。本片中,紅日落下,1964年的選手閉幕派對,銀幕打出SAYONARA,天上煙火,奧運火焰熄滅,好樣我們預先重溫這今屆可能將會的失落。
結束前,導演分享了以下詩句:
(英文版)
"Night,
And the fire returns to the sun
For humans dream thus only once
Is it then enough for us
This infrequent, created peace?" (英文有點怪)
(日文版中的英文字幕)
"The sacred flame returns
Humans share a dream every four year
Is it enough for this peace
To be merely a dream?"
(我嘗試綜合翻譯)
「晚上,
聖火回歸太陽
人們四年才一次同夢
這和平足夠嗎?
還是不過一場夢?」
最後一個shot,是個空空如也的場館,場中剩下最後一人的工作人員。市川大導,最後都要玩一玩嘢,幽奧委會一默。
最後一提,今屆東奧找了近年多部傑出作品的女導演河瀨直美(《甜味人間》、《光》、《晨曦將至》等)執導2020東奧的紀錄片,珠玉在前,但要表達這沒有觀眾的奧運,又要反映疫情下的困境、無助、希望、重生,挑戰極大,亦令人格外預望!
#TokyoOlympiad #東京オリンピック #市川崑
#東奧1964 #東奧2020
#光影評 #影評 #電影 #電影介紹
Note: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001_Movies_You_Must_See_Before_You_Die
[2] https://www.facebook.com/CharlesMokOffice/posts/348050616677454
黑澤明反戰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評】《猶大與黑色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
★★★★☆ 歷史讓我們學到了什麼?
.
當我們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是抱著甚麼樣的心態?
把問題擺著,讓時間自然發酵?讓人們慢慢遺忘?還是我們能夠花點時間回頭看看過去的所作所為,對照到今日的我們,看看時間改變了我們什麼?影響了什麼?
我想,「歷史」永遠是一面鏡子,反應了時間帶給人們的變化。
.
做為一部以真實歷史為故事主軸的電影,《猶大與黑色彌賽亞》同時兼顧了歷史的客觀性,以及對人性道德的獨特觀點批判,跳脫了以往我們所見到的黑人民權運動主題電影。它不僅忠實還原了1960年代末的重要歷史事件,同時也將焦點拉回到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點明確、通俗,也不失深度和廣度。讓觀眾清楚掌握到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有條理地梳理出當中的人物關係以及事件帶給美國社會的影響。
.
《猶大與黑色彌賽亞》之所以精采,不落俗套,莫過於導演沙卡金的緊湊節奏、充滿批判性的影像語言,大量的過肩與跟拍鏡頭,充滿臨場感的運鏡讓人彷彿置身其中。劇本故事背後所支撐的龐大歷史觀,讓一向對歷史感到興趣的我相當著迷;特別是丹尼爾卡盧亞所飾演的黑豹黨伊利諾分會副主席 佛列德漢普頓,以及凱斯史坦費爾德所飾演的背叛者 威廉歐尼爾,精采的演技表現,讓本片充滿戲劇張力,充滿爆發力。
.
而片名以聖經猶大背叛耶穌的經典故事為題,巧妙對照到這則歷史故事;若要說純屬巧合,倒不如說這就是人性的必然;不論是佛列德漢普頓之於耶穌,還是威廉歐尼爾之於猶大,背叛與被背叛者之間的微妙關係,都再再說明了生命的價值絕對不是用金錢所衡量。換句話說,人們能留給後世的東西,絕對不是取決於財富,而是絕對取決於你的意念、想法、還有帶給人們的啟發和影響。
.
「你將來會怎麼跟你的孩子解釋,你所做的這些事?」
一句簡單的問題,道盡了多少歷史對一個人,乃至於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甚至是整個世界有多麼重要?因為現在我們的一舉一動,做的事情都將成為未來的歷史,也將影響著後世、後代,對於任何事情的看法,價值觀判斷的能力。
.
本片似乎也告訴著我們該去思考每件事的「後果」以及「副作用」;縱使不能盡善盡美,我們也能從歷史學到教訓,學習如何避免再一次的受傷。看看那些為了自由而奉獻生命的人們,我們怎麼能不被感動?怎麼能不被他們的熱情所影響呢?
.
當然,《猶大與黑色彌賽亞》的故事主軸,圍繞在爾虞我詐的臥底情節;線人如何在FBI與黑豹黨之間的狹縫中求生,並漸漸被這位年輕的演說家所影響。特別是當中的一場漢普頓在出獄後的演說,FBI潛藏在人群之中看著臥底的歐尼爾,對照到在台上慷慨激昂的漢普頓;三方的衝突與矛盾,在此時此刻達到最高潮,相信是每位欣賞完本片的觀眾最難忘的橋段。
.
回顧真實歷史,二戰後的世界,迎來了美蘇兩大強權對峙的冷戰;看似和平的表象,檯面下卻案掏洶湧。民主和共產、資本和社會主義等意識形態的對抗,放到今日的世界似乎有那麼一點陌生,卻也有一點熟悉。這種不和諧的詭異氣氛,到了1960年代隨著越戰升溫,黑人民權運動(種族議題)、反戰浪潮、太空競賽等時事都將美國推向最關鍵的抉擇。
.
而在1966年由休伊牛頓所創立的「黑豹黨」,提倡社會主義的左派思想,主張積極、甚至不惜以武力爭取權益的正當防衛,讓1960年代末的美國社會更加動盪不安。而《猶大與黑色彌賽亞》則是在這個時代下,聚焦在黑豹黨伊利諾黨部的副主席 佛列德漢普頓,如何透過他的影響力,集結芝加哥的地方勢力促成社會福利,以及他如何被底下的一位FBI線人所背叛,最終於1969年12月4日凌晨在警方的突襲行動中遇刺身亡。
.
在電影中,我看到了一個生命的消逝,同時也看到了許多生命的重生;有別於其他的政治題材電影,也有別於過去的黑人民權主題作品,利用「黑豹黨」的「叛徒」觀點,講述了這段影響後世的重要事件,確實平衡了正反雙方的觀點,也讓觀眾們對歷史有了不一樣的視野。我喜歡的是電影提供了一個讓我們彷彿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臨場體驗,去感受當年美國政府與人民之間的緊張對立關係,警民衝突的肅殺氣氛,以及當人在面臨危急時刻,會做出甚麼樣的選擇,這些都是一種相當獨特的體驗感受。
.
Politics is war without bloodshed while war is politics with bloodshed.
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則是流血的政治。
諷刺的是,佛列德漢普頓最終被「叛徒」所下藥,倒臥在自己的床舖上而被闖入的警方開槍射殺;床鋪上留下的大片血跡,是他最終留給世人的遺產。
漢普頓戲劇性的離世,對照到休伊牛頓的自傳《革命自裁》中所提到的毛澤東語錄:「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所不同:為反動而死輕如鴻毛;為革命而死則重如泰山」。
我相信,佛列德漢普頓是為了革命而死。
I am a revolutionary!
.
.
《猶大與黑色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
台灣上映日期:2021-04-23
.
#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judasandtheblackmessiah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XXY
黑澤明反戰 在 男孩媽媽的育兒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童年 顏純鈎
昨日文章貼出後,有網友希望知道我女兒後來的情況。
我們一家九六年移民溫哥華,隔年我就回流香港,女兒在校的情況我所知不多。只知道去到那裡,從來不見她在家裡做功課,有時候問起,她說都在學校做完了。日常在家就是做她自己的事,有時看看電視,去圖書館借書,到超市購物,在住家對面小公園玩。她曾提起對新聞工作有興趣,我讓家裡給她訂了一兩本英文雜誌,提醒她看電視新聞時注意主播播報的節奏感。
我太太說有時深夜下樓,聽到電視室有人說話,走近了才發現是她在跟主播讀新聞,證明她對我的話有聽進去。
我知道有兩件事有點意思。
一件是她們平常沒有考試,但要做project,有一次老師要求她們做上世紀六十年代世界學生運動的主題,除了文字報告之外,學校還安排她們去籌備一個展覽。她們幾個同學一組,各自分配不同的個案,要去圖書館找資料,做採訪,然後合作寫一個報告。
有同學研究美國反戰運動,有同學研究法國學生運動,我女兒就自告奮勇研究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她和我談了幾次,忘記都問些什麼,後來她們要辦展覽,女兒就問家裡有什麼文革紀念品。
我太太手邊恰好有她父親收藏的一些毛澤東像章,那是文革流行的一種領袖崇拜的產物,當年全國出產了無數款式的毛澤東像章,有年輕人為表示忠誠和堅定,把像章直接扣在胸口的皮肉裡,那是瘋狂的年代,人人都失去理性,我把這些情況都告訴她。
她們的展覽很成功,有同學甚至把家裡一把古舊的生鏽步槍也拿出來示眾,不知是不是研究美國的獨立運動或南北戰爭。展覽引起學校老師同學的興趣,校長也來參觀,給她們很好的評價。
這件事讓我明白,在西方國家的學校裡,他們著重引導學生去追尋知識。學習是人生的大課題,不只是在課堂上才學習,出了校門,一生都是學習的過程。所有的知識在圖書館﹑報章雜誌,在師長的言談中都有,現在有了網絡,知識更是一個無邊的淵海,永遠在等你去發掘。
東方的教育方式,是把知識教給孩子,西方的教育方式,是教孩子自己去找知識,所以我們要灌輸,他們不用灌輸,我們要背書,他們不用背書,我們寫錯一個字要重寫二十遍,他們串錯英文單詞,老師不會糾正,老師說學生長大了自己會糾正。
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是,有一次老師帶她們外出宿營,那天晚上老師把同學集合在一個大房間裡,每個人發一枝蠟燭,大家把蠟燭在面前點起來,然後每個人講一件從來沒有和別人說過的事。每個人講完自己的故事,就吹熄面前的蠟燭,等到所有人都講完了,房間裡漆黑一片。女兒說,她們互相擁抱,大家都流了眼淚。
我猜那是類似宗教自我讖悔的儀式,把自己的內心坦露在別人面前,洗滌自己的心靈。女兒說,她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個晚上。
我問她說的是什麼事,女兒說,那不能告訴你。
自從我知道學校曾有過這麼一次活動後,我對她的成長就完全放心了,因為人格的成長就是這樣發生的,一個人建立起正面的健全的人格,就從這種小事情上開始。
我們中國人的教育,就缺少這麼一種人格的塑造。性善性惡,千古爭辨沒有結論。性善者說人生是一張白紙,只看你填什麼顏色上去,性惡者說先天就自私,不可能改變人的本性。
這是大話題,值得深入探討。但我以為,人的自私不能說是性惡,只是一種天性,天性自私,不一定要作惡,一個人的人格有先天的成份,也有後天的成份,即使自私,也有向善的可能性。
我女兒輕鬆自在讀完中學,參加大學入學考試,入讀多倫多一家大學的新聞專業。畢業後她回香港,曾在無線明珠台做過記者,採訪過台灣紅衫軍運動,也採訪過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來也做英文台新聞主播。多年後她到倫敦大學亞非研究所讀一個碩士,現在在倫敦,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當年在香港時,我和太太對她的未來憂心忡忡,如果一直在香港待下去,我估計她沒什麼機會入讀香港的大學,可能中學畢業後找一份工了事,所以移民對她來說,是人生一大轉折。
當然,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移民,有條件走的,多為孩子設想,沒有條件走的,也要為孩子設想,看看如何對抗香港的教育制度,如何對抗洗腦。在我看來,鼓勵孩子多讀課外書,吸收多一點課堂外的知識,多和孩子討論現實問題,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幫助他們建立質疑流行觀念的習慣,這都會有幫助。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不肯接受官方的誤導,就一定有辦法。對孩子來說,什麼都不重要,建立正面的健全的人格最重要,沒有健全的人格,與畜牲沒有分別。
黑澤明反戰 在 [心得] 黑澤明《夢》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版:https://weitzern.pixnet.net/blog/post/21556046
黑澤明(1910-1998)是日本最知名的導演之一,生平著作繁多,代表作包括《羅生門》、
《七武士》和晚期作品《夢》。
《夢》(Dreams)是黑澤明1990年的作品,由八個夢共同組成,據說(因為我沒看過黑澤
明的其他作品)《夢》的風格迥異於黑澤明之前的作品,黑澤明在這八個短片中巧妙地帶
入他對自然、戰爭、核能、階級……等議題的看法。每一段都以「我曾作過這樣的夢」為
開始,進入充斥著綺想與象徵的夢境裡。
雖然我多少覺得應該獨立看待這八個夢,而不試圖找出所謂「通篇主旨」這種東西,但如
果把它們連在一起倒是可以看出一樣東西,那就是「人類行動的多樣性和結果的不可預測
」。這八個夢都無題,為了方便敘事,暫以主軸為題。
◎ 雨中驕陽
晴朗的天氣卻下起小雨,母親叮嚀男孩千萬不要到森林裡,因為這種天氣是狐狸娶親的日
子,但男孩不聽母親的囑咐,看到了禁忌的事物,而且被狐狸發現了。回到家後,母親嚴
厲地斥責他,並拿出狐狸送來的短刀,要求男孩拿著短刀去向狐狸道歉,在狐狸原諒他之
前,不能讓他進門,旋即關上門扉。
雨停之後會出現彩虹,狐狸就住在彩虹的另一端,男孩走到百花盛開的草原,慢慢朝目的
地前進。
男孩遵從自己的意志,不顧母親的警告,前往森林,打破了「禁忌」,被迫離開家門,拿
著匕首開始獨立的人生。門象徵著母親的子宮,美好的風景象徵人生的繽紛,但讓男孩啟
程的終究是他的自由意志。
◎ 桃園
在女兒節的這一天,男孩遇到了桃樹精,女兒節又稱桃節,桃樹精指責人類以砍伐桃樹來
慶祝桃節,男孩哭著訴說他對桃花林的不捨,桃樹精感受到男孩的悲傷,遂為男孩跳舞,
再現桃花林之美,盛開的桃花有如曇花一現,遺留下來的只有折枝的桃樹和一株未長成的
桃樹。
「桃園」是一則探討人類與自然相處的課題,砍樹本身是一種不可逆的行為,有人毫不遲
疑,卻也有人悲傷地想挽回。人類行動受到價值觀的影響,不同的價值觀導致不同的行動
。
◎ 風吹雪
一群人被困在山上走不回營地,漫天飛舞的風雪消磨他們的心志,暴風雪整整吹了三天,
他們可還有倖存的希望?
在同伴紛紛放棄倒地的同時,意志堅強的男人也幾乎放棄希望,卻忽見雪女,雪女拿著輕
薄的絲布覆在男人身上,喃喃地說:「雪是暖的,冰是熱的。」隨著止息的風雪,雪女也
消失在天邊。男人與同伴全都活下來了,而營地就在不遠的前方。
「風吹雪」是讓我看得很痛苦的一則,或許它呈獻的是信念和堅毅的意志吧。
◎ 隧道
退伍的男人走在回鄉的路上,經過一個隧道。當他穿越隧道之後,黑暗的隧道裡突然走出
一個人。他,是男人在軍中死去的下屬,他問:「我真的已經死了嗎?」隨後,男人在軍
中戰死的整個小隊從隧道中走出,男人激動地向他們道歉:「對不起,我應該跟你們死在
一起的,但最後卻只有我一人活著。我知道你們的痛苦,但你們已經死了,請安息吧。」
「隧道」明顯地透露出反戰思想和戰爭的殘酷。所謂死得其所,戰士的歸宿是戰場嗎?若
真是如此,他們又怎會不捨人世,甚至渴望歸鄉。沒有了戰爭,這些士兵不過是平民百姓
,發起戰爭的人恐怕不會想到戰敗和這些被犧牲的士兵,但回顧歷史,人類的行動往往由
少數人主宰。
◎ 麥田群鴉
一名畫家正在參觀梵谷的畫展,卻在不知不覺間進入梵谷的畫中世界,他努力地尋找梵谷
,想尋問他致力於繪畫的動力是什麼……,他遇見了梵谷,然後不停地追尋,從一幅畫追
到另一幅畫,最後止於梵谷的《麥田群鴉》。
在「麥田群鴉」中飾演梵谷的演員是《神鬼無間》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但可能我對梵谷
的印象完全來自《梵谷傳》,所以整個覺得不對盤,書中的梵谷是個沈默寡言,甚至不太
能表達自我的人,話哪有這麼多?所以除了畫面很美之外,我不喜歡這一夢。
◎ 紅色富士
純白聖潔的富士山被火光映的通紅,民眾慌張逃難,此時爆炸聲再起…原來是富士山旁的
數座核電廠爆炸了,攝影師、西裝筆挺的男人和一對母子落後,待他們逃到海邊,只見四
處皆是遺留下來的行李衣物,人呢?大家都逃去哪裡了?男人說:「無路可逃,他們都逃
到海裡了。」他們回頭一看,連象徵希望的海豚都逃走了。
男人說:「海豚逃了也沒用,他們已經被輻射感染了,只有跳海一途了。」
母親說:「孩子呢?孩子是無辜的。大家都說核電廠很安全,是人為操作出了問題,是那
些操作人員的錯。」
男人說:「我就是應該負責的人。」於是跳海謝罪。
攝影師拼命揮舞四肢,想把飄散過來的污染物吹走,卻只是徒勞……。
紅色富士山對日本人來說應該有某種象徵意義,但就像我不懂東京鐵塔的象徵意義一樣,
我也不了解紅色富士山的隱喻。但「紅色富士」的確傳達出黑澤明對核能的不安,不管核
能事實上有多安全,操縱機械的畢竟還是人類,但即使日本處於地震帶,核能還是在知識
的鬥爭中勝利,成為日本主要的電力來源。
◎ 食人鬼
攝影師走在荒涼的大地,遇上一個食人鬼,食人鬼說:「很久以前,我也曾經是人類。一
直到輻射污染了這塊土地。」變異的花和變異的人,倖存下來的他們只能自相殘殺,變成
食人鬼,弱肉強食,頭上只有一角的食人鬼最終將會被二角或三角的食人鬼吞食,頭上的
角比癌還要痛,讓他們發瘋發狂……。
在這被輻射、被人類行動毀滅的世界裡,依舊存在著階級,呼應並重申前一夢的「人類愚
行」。
◎ 水車之鄉
攝影師走到一個世外桃源,一個水車之鄉,這裡的人不用現代化工具,甚至不用電力。幾
千幾百年來,人類一直試圖讓自己的生活更便利,但所謂的「便利」其實並不是必要的東
西。黑澤明透過攝影師和老人的對談,訴說文明回歸的理想,接著以村中猶如慶典的喪禮
傳達「死亦何苦」的觀念,最後畫面停留在風車村的河水。
水流不歇,生命運轉不息。
前幾天偶然在出租店看到《夢》,想到自己從來沒看過黑澤明的電影,就租回來看了。看
完之後查了資料,發現《夢》似乎不是黑澤明的典型作品,又是我沒那麼喜歡的短片類型
,不禁覺得自己是不是選錯入門片了?
在這部電影裡不時可以發現黑澤明的影子,似乎是以自身經歷傳達這輩子人生的理念的總
結。儘管寓意深遠畫面優美,我就是不喜歡說教意味太濃厚的片子,所以我可能真的選錯
入門片了。XD
但這只是我個人的偏見,除去這一點,黑澤明的《夢》有相當的可看性,光是美到不行的
畫面就值回票價了。「水車之鄉」的拍攝地點還因此變成有名的觀光名勝呢。(笑)
--
附註:
題名&資料參考:黃英雄的部落格 https://blog.yam.com/hero_h/article/5012412
影像百老匯 https://www.wretch.cc/blog/gotovski/6534410
維基百科的黑澤明簡介 https://tinyurl.com/yqaqbn
水車之鄉的拍攝地點「大王山葵農場」https://tinyurl.com/6s8nn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45.1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45.120
※ 編輯: weitzern 來自: 123.192.245.120 (08/26 18:44)
※ 編輯: weitzern 來自: 123.192.245.120 (08/26 18: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