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如何扭轉創作者在數位世界的困境◼︎
距離我上一次發行 NFT 〈知的所有〉已經過了快三年,接下來我將陸續推出新的 NFT,雖然這個詞從去年開始變得比較常見,但近來還是有不少人問我 NFT 到底是什麼?對音樂產業的意義又是如何?我想還是有必要好好說一下。
「什麼是NFT?」
用一個實體的收藏來比擬,我上個月透過網路在紐約 Morrison Hotel 藝廊,買了一張 Jeff Buckley 《Grace》專輯封面攝影(如圖)。這家藝廊所售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攝影師用原始的底片沖洗、簽名,再附上一張證書,若是限量作品還會寫上編號。
「這跟 NFT 有什麼關係?」
這就是一個實體世界的 NFT。
NFT 包含兩個部分——區塊鏈 token 和連結的內容。 Token 代表的就是簽名和證書,內容就是那張照片,只是兩者都是數位版的。
「但 NFT 的內容不用購買也可以得到。」
沒錯,所以購買 NFT 不是為了得到內容,甚至樂於和更多人共享這個內容,這是和實體最大的不同。
目前 NFT 競拍最高價的紀錄保持人——數位藝術家 Beeple,在數位藝術社群本來就頗有名氣,也累積了很多粉絲,但過去主要收入是來自接商業案而非創作。這個作品是他過去十幾年來,每天創作一件,累計超過五千幅數位藝術作品的集結,NFT 的內容則是把這五千幅作品拼成一個檔案,所以購買的人並不是買內容來欣賞的,因為每一幅畫縮小後都看不清楚細節了,真要欣賞,每一幅作品在網路上都看得到。購買的目的就是為了收藏。
這個改變其實非常重要,因為它產生了一個讓創作者和閱聽者雙贏的質變:
在數位世界裡,
過去,創作者銷售作品,必須限制內容的使用權。
現在,創作者銷售作品,是開放內容的使用權,並且鼓勵大家分享。
「所以買這個 NFT 買到什麼?」
買到的是這件作品的「由創作者所認證的所有權」。內容的部分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得到沒錯,甚至下載到硬碟裡,但只有持有這個 NFT 的人,可以說「我擁有這件作品」,而且在區塊鏈上做出無法偽造的證明。
「所有權的意思是著作權嗎?」
不是。就像你買一本書或一張唱片,你也不能隨意翻印這個作品,你只是擁有這個物件的所有權。
「那 NFT 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收藏的價值。
至於如何衡量這個價值,Beeple 在某一次訪問裡所提到的觀點我很認同,他表示,作品的價值來自於其受歡迎程度和流傳的廣度 (popularity),而數位作品因為沒有原始實體的存在,反而跳脫了空間的桎梏、可以用更多樣的方式被呈現,一幅畫可以出現在每個人的手機上、台北街上的廣告燈箱、紐約博物館內的 LED、東京的一棟建築物投影⋯⋯在不同空間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被呈現欣賞。
完美複製、無所不在,就像 Matrix 裡的電腦人 Mr. Smith,內容的病毒式擴散其實也就是這樣,而創作者也期待這件事的發生。
「所以 NFT 是不是都這麼貴?是在炒作嗎?」
作品的總體價值 = 單價 x 數量。一張經典唱片單價 20 美元好了,若賣 1000 萬張就是 2 億美金,那它的價值自然還超越前面 Beeple 的作品。所以創作者若是想讓粉絲們都能夠收藏,自然會提高發行量、降低價格,讓一般人也能入手。我認為若發行量和實體相當,那價格也不應該與實體有太大差距。
另外舉一個數位原生的例子,知名的 podcaster 寶博士日前在 OURSONG 發行 NFT,每個 NFT 就是一集 podcast,定價 8.4 美金(約 240 台幣)、總量 42 個,都是瞬間完售,等於為它的節目每集增加了 10000 台幣的收益。用 240 塊收藏一集你喜歡的 podcast 支持播客合理嗎?我覺得超級合理。
但高價是不是等於炒作?舉一個 Wu-Tang Clan 的例子,他們在 2015 發行了一張限量 1 張的專輯《Once Upon a Time in Shaolin》,最後競標以 200 萬美金拍出,但如果武當幫就是把這張唱片當成藝術品,只要讓一個人、而不是讓粉絲們擁有(這也的確是他們這麼做的概念),要賣這麼貴我也不會說是炒作。
若說的是二手市場的炒作,這不是只發生在 NFT,在實體世界一直都存在,但 NFT 在這方面有一個優點。
以前實體作品轉手賣出的利潤即便再高,也不會有一毛錢回到創作者身上,但目前幾個主流的 NFT 市場(包括 OURSONG),都採用了同一項標準,每一次二手交易都會回頭分潤 10% 給創作者,這讓限量作品即便在完售後,創作者都能持續享有作品增值的好處。這是唯有數位化才能達到的。
「所以這對音樂產業有什麼意義?」
過去 20 年間,我們不斷要在兩難間作出抉擇——到底要讓「內容有價」?還是讓「內容廣為散佈」?最後看來大家選擇了後者,讓音樂幾乎免費,再用其他的方式(演出、業配、週邊)來產生收益。
但難道,這兩者一定得二選一嗎?創作者真的無法直接靠販售音樂維生嗎?還是我們過去銷售的方式錯了?
沒有數位化的年代,我們想收藏一張專輯,很簡單,去買這張專輯的唱片,但購買一張唱片的目的不只如此,它還伴隨著「聆聽」的使用性。也因此,「使用」和「收藏」這兩件事是被綁定的,你必須收藏,才能使用。
iTunes Music Store 用數位的方式直接延續了這個概念(我以前創辦的 iNDIEVOX 也是),但隨著行動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普及,消費者選擇了串流。
如今,我們每天在影音串流閱聽各種內容,使用和收藏兩件事被分開了,使用內容不需要收藏、收藏也不是為了使用(買完黑膠唱片後還是主要用串流來聽的人請舉手)。既然如此,何不就把這兩件事分開?
「收藏歸收藏,使用歸使用。」
就像最前面提到的 Jeff Buckley 照片,我打算把它掛在錄音室的牆上,一邊看我的「歌神」一邊配唱。若純就使用性來說,我大可花 1/100 的價錢買一張海報即可,但透過收藏這件作品,彷彿我和影像裡的那一片刻有了更直接的連結。因此,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收藏,使用是次要的。
記得幾年前我受邀去參加鄭麗君部長所主持的一場圓桌會議,她問我:「區塊鏈是否能解決盜版問題?」我的回答很簡單:「不行。」在數位的時代,沒有任何技術可以徹底解決盜版問題。
現在我依然這樣認為,但不同的是,若我們能破除從實體所繼承而來,「使用」和「收藏」兩種權利必須被綁定的觀念,那盜版的問題就可以直接被忽略,因為它無法傷害創作者應得的收益,甚至會為作品的帶來更大的收藏價值。
我想像我兒子 20 年後和他同學的對話會是這樣的:
「嘿,你知道最近 XXX 在 YouTube 破五億次點播的那首歌嗎?我超喜歡的!」
「我也是啊!我有它的 NFT!」
未來的世代,一切都數位化了、音樂隨處可得、人們生活在真實與多個虛擬宇宙之中,當他們喜歡一首歌、一支影片、一集 podcast,除了多點播幾次讓創作者得到微薄的分潤和求得到乾爹之外,要如何「收藏」作品來讓創作者得到更直接的回報?
我認為就是 NFT。
數位世界中「內容有價」和「廣為散佈」可以並存,我相信是創作者們的夢想,但現在,它真的有機會成真。
最後,我要來實踐自己所寫的,把這篇文章變成 NFT。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你願不願意花 4.2 美元來收藏它?
購買這篇文章的 NFT:
https://www.oursong.com/song-share-card/jgrdeno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i Fi 發燒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
「黑膠唱片優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feversound.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閒聊] 黑膠的優點在那裡? - 看板Headphon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片音質比CD好嗎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片機開箱即入坑,音質一般也真香?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片機音質的推薦,MOBILE01、COOL3C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片機推薦10款高評價人氣黑膠唱片機品牌排行 ... - pttbuy.tw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開箱全自動立體聲黑膠唱盤- 黑膠唱片機ptt - michaelritter.ch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心得黑膠入門心得Ptt評價- 黑膠唱片機ptt - bebscars.sk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片機ptt - 普通cd机车载能播放黑胶cd吗? 25 百度知道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閒聊] 黑膠的優點在那裡?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片機推薦-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片機推薦-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盤優惠推薦-2023年3月|蝦皮購物台灣- 黑膠唱片機ptt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Re: [閒聊] 黑膠的優點在那裡?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唱盤介紹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保养黑胶?这有份专用指南! 知乎- 黑膠唱片機ptt 的評價
- 關於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片機ptt - 等了半年之黑膠唱盤開箱 - playgigaglee.com 的評價
黑膠唱片優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教你花錢 !買J-POP唱片的方法 /
常被問買日本進口唱片的方法,在此提供幾個個人愛用的管道,我知道大家都功力高超,所以這邊是我「個人」的經驗分享。
01.台灣國內唱片行:
老字號 佳佳唱片行、九五樂府很不錯,小時候在台北念書時,想買什麼都往這裡跑,現在有網購服務,方便很多。當然現在還有 沒有新歌的唱片行、Rotten Blues 爛調唱片 、 White Wabbit Records 小白兔唱片 、 失戀排行榜 等後起之秀,小規模的唱片行或許無法應付各種又新又快的發行,而是你可以透過老闆精準的主題選品,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因為是個人經驗分享,所以這裡我只列我實際消費過的唱片行,其他網友推薦的店家請看留言區喔。
02.日本空運來台:
●最便利但有限制的Amazon Japan、HMV
Amazon 是近幾年來我的敗家首選,有簡中、日文、英文介面可選擇,上頭的貨色五花八門,優點是購物時因為你身處台灣,所以可以免掉日本國內稅金,再加上運費的話,整體價格算算還頗合理,有時遇到特價,還有可能比在台灣買還便宜,加上到貨速度也快,以前常常跟日本發片日同步送達,常有種置身日本的錯覺。
但是!近年Amazon規則愈來愈多,有幾個不利消費之處,諸如:部分特典盤不送海外、部分藍光盤不送海外、超過6000日圓得預先課關稅,甚至是巨額運費,類似一張單曲黑膠1500日幣,但運費卻高達5700日幣這種簡直撞鬼的數字。各種狀況因品項而異,所以需要使用習慣了才能知道箇中規則。
再來是,Amazon Japan 裡還分成官方出貨跟旗下與民間合作商店出貨,有新品也有二手,若非官方出貨的品項,幾乎都無法送海外。而且也常常有熱門新品初回盤被迅速秒殺,然後定價瞬間翻倍的狀況。
總合來說,Amazon Japan 雖好,但通常是看運氣看狀況看品項,除了買影音外,我也常買書籍雜誌,以及BEAMS!對!有些BEAMS衣服可以送台灣,也比在台灣買便宜很多呦。
早年在還沒用Amazon Japan之前,我最常買的是HMV,HMV也有直送海外,大家可自行比價。網友證言:「HMV可以直寄海外又有送特典很方便,不定期會送折價券可以抵運費,在回饋活動期間內購買也會送回饋金額的折價券。」但也一樣有過門檻就要收關稅的狀況,還請留意。
●送不回來的,就用轉運吧!
送不回來台灣的東西該怎辦呢?另一個解套,也被我視為敗家無底洞的就是轉運。
轉運網站現在非常發達,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讓你擁有一個日本的地址、電話,自行在購物網站下單,把東西送到轉運倉庫,接著再轉送回台灣。另一種則是幫你代購、代標拍賣商品,再轉運的網站,你甚至根本不用申請各個網站的帳號。
有了轉運或代購網站,你能買的東西就更多了,我兩種類型的網站都有申請會員,交互應運用讓購物的手法更加寬廣。特別提醒,因為轉運貨代購代標,都需要三百或五百日幣左右的處理費用,再加上驗貨方案、集運方案等,還得計算日本國內運費,因此有各式各樣的名目會加上去,最後還要加上日本寄來台灣的國際運費,這個需要仔細判斷,才不會有那種,你看到一張CD賣五百日幣,結果全部費用計算完其實是三千日幣的窘況。
● 案例分析!這樣買比較划算
怎麼應用呢?舉例來說,我要買的星野源新單曲藍光盤 Amazon 不送台灣,我就有「轉運」和「代購」兩種方式可以考慮,如果我選轉運,我就不限在 Amazon 買,我反而是跑去 Tower Records 用個人帳號趁特價及回饋點數加倍時購買,把CD寄到轉運站,再轉運回台灣。因為相比起來,如果用「代購」,我拿不到回饋金,也會被另外收取代購費用。
原則是「#能自己申請帳號購買的網站_就盡可能自己買再用轉運,因為各種回饋金能回饋到自己手上,折價券也能自行使用。」除非是真的沒法自己買的,再透過「代購代標」網站去購物,我慣用的代購代標網站是Buyee,透過Buyee,從網拍上買到不少夢幻商品。
再舉個例,Tower Records 為了多收海外訂單,自己有和 World Shopping 這間代購公司合作,若你是海外 IP,在網頁上就會被引導使用這方式購買,但我昨天實際試過,World Shopping 的代購費計算有點貴,加上適逢點數回饋 15 倍的大好日子,用「轉運」還是划算太多,所以最後我選擇用習慣的 TENSO 轉運回台灣。
●所以,結論是......
好了要說結論了,比起過往,想要的東西想買的東西已經好入手許多,各種購物慾望也更容易找到解套的管道與方法,這裡提到的購物方式以及網站都是我個人習慣使用的心得,當然你若知道更好的,也歡迎留言分享。當然,這裡提的都是影音書籍類,若你要買的東西不是這些,也會有各種的限制或狀況,還請自行尋找解答,畢竟我也是一路做功課做來的啊。
黑膠唱片優點 在 feversound.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發燒紅人館] 第六元素 KGT 黑膠量子場唱片壓的開發目標,就是基於上述量子場之作用,讓重達 1.08 公斤的 KGT 唱片壓能有過往「重量級唱片壓」的優點而沒有其缺點,相當神妙。但理論歸理論,最後還是耳聽為實。 https://bit.ly/2zdaiba
黑膠唱片優點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學習黑膠的調校細節,了解各式各樣名詞,從中知道怎樣安裝黑膠唱盤,我就是這樣開始進入“黑社會”行列。相對起今天上網找資料和看影片,要獲得調校黑膠唱盤的知識可謂容易得多,不過有時網上資訊太多,亦不是全部正確,不像書本和雜誌始終經過校對才出版,所以大家想玩好黑膠還是親身接觸,落手落腳調校來得實在。
提到黑膠唱盤相關名詞,我和大家先分享以下這些:
硬盤:當然這個不是電腦上的儲存資料的硬盤(hard disk),這是指黑膠唱盤沒有任何懸掛,是用轉盤本身的重量來對抗外來的振動,這類設計的唱盤一般稱為硬盤。
軟盤:在黑膠唱盤發展初期,軟盤是比硬盤早發展,軟盤是指唱盤的摩打、轉盤和唱臂承托部份是有懸掛結構承起,目的是阻隔外來的振動,而這些懸掛結構就包括彈弓、橡筋等物料。
帶動:驅動摩打經皮帶帶動轉盤轉動。至於這個皮帶,不同廠家會用不同物料。
直驅:這是指帶動轉盤的摩打是直接驅動轉盤轉動,摩打往往就是轉盤軸承的一部份。
世界首個直驅軟盤
為何要在這篇試聽報告之前大費周章與讀者們溫故知新?因為今次為大家介紹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它的設計是相當獨特,這是一個直驅軟盤(懸掛式)。可能大家會問這個設計有何特別?不也是上面提到這些設計嗎?大家沒有錯,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表面上也是傳統方式設計,不過當大家再細想一下,我們一般認識的黑膠唱盤當中,是沒有一個以直驅轉盤來結合軟盤設計的(如果讀者們知道有這樣設計的黑膠唱盤,請告知小弟),通常直驅唱盤大都採用硬盤式設計,這個就是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最大特色,直驅軟盤可能是世界首個!
在未開始介紹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我先簡單介紹這家來自德國的STST廠家,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和設計師是Mr. Stefan Strohmetz,而公司的名稱STST就是取自他的姓氏和名字的頭兩個字母,原來Mr. Stefan Strohmetz年青時已經醉心研究黑膠唱盤,並於1985年創立STST這家公司,而且開始設計及製造黑膠唱盤、唱臂等黑膠相關的產品。
如果大家只憑肉眼去看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外觀只是上圓下方的傳統黑膠唱盤,而廠方可提供不同木紋的唱盤外框給買家選擇,可是當用手輕按轉盤時,會發覺轉盤在上下晃動,原來轉盤與臂板是懸浮設計,當然這個也沒有什麼特別,一般軟盤也是這樣,不過當把Motus II DQ的外框拆開,這時看到一個非比尋常的內部結構,坦白說當我首次看到時,我也嚇了一跳,真的從未見過一個黑膠唱盤內面會這樣複雜。
開始試聽
這次試聽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是在寒舍進行,唱盤是放在CMS Black Diamond承板上,配合的唱臂和唱頭是我的參考組合,這包括Thales Simplicity II唱臂和Lyra Atlas動圈唱頭,唱頭放大是Burmester 808MKV前級內的MC II模組咭,經Burmester 808MKV前級以Burmester平衡線接到Burmester 909MKV後級,再以Burmester Silver喇叭線接到TIDAL Contriva G2揚聲器,而近期在Contriva G2每邊其中一隻釘腳上接了一條ASI Static Cable,據講這條線有導走振動的作用,接了之後發覺聽多了揚聲器發出的細節,今次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正好表現出這個唱盤的寧靜度。
疑問重重
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是充滿著疑問,一般說法直驅唱盤不及帶動唱盤寧靜,不過根據廠方的資料,Motus II DQ唱盤內的摩打溢散出來的抖動能量只有0.5 Watt,比起傳統帶動唱盤的5 Watt低了10倍,所以產生出來的噪音和抖動會比帶動唱盤更低。還有我也試聽過不少帶動唱盤,很多時噪音和音染的來源就是來自帶動的皮帶,到底這個直驅唱盤是不是完全可以克服以上問題?另外一個疑問是Motus II DQ唱盤採用軟盤設計,傳統說法軟盤是偏向音色的取向,還有當調校好後,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再調校,不過據STST廠方說法,就以上問題Motus II DQ唱盤採用一些嶄新的方法來處理軟盤,首先軟盤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就需要調校,最主要原因是三個受力的彈弓承托的力量不均,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三個彈弓就自然各自有不同的變化,而Motus II DQ唱盤就是採用砝碼來平衡唱臂這邊比較重和受力的問題,使到各個彈弓平衡受力,還有所採用的彈弓不是傳統的彈簧,是廠方特製品來避免以上問題。最後的疑問,直驅與軟盤結合,這是我從未接觸過,是不是如理想中兩種設計的好處也發揮出來,還是各自的缺點反而表現出來?既然是這麼多疑問,單憑外表也不能知道,最好就是親手試聽來取得結果。
寧靜度超級優異
在寒舍開聲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第一個給予我的聽感是相當寧靜,當唱針落在唱片上沒有音樂的位置時,在揚聲器好像完全聽不到有半點聲音,正常是有一點點底噪,就是因為這樣,我有好幾次落下唱針後也不奇然要看看唱針確認是否已經落在黑膠上,這是我試聽過所有帶動唱盤從來沒有的經驗,有這樣的優勢,音樂播放時自然更能播出音樂中最細微的細節,使我有點好像聽CD的感覺,大家不要誤會這個不是貶義,我想表達是這種寧靜度和安定感真的有如聽CD一樣,有以上的感覺,我相信是直驅盤免卻了皮帶,還有以浮盤設計來抵消外來振動有關。經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我發覺這個唱盤沒有特定的音色取向,這是偏向中性,盡量還原出唱片上記載著的音樂和情感,Motus II DQ沒有外加任何渲染。至於低頻的表現絕對聯想不到這是軟盤設計,低頻是充滿量感和細節,下潛力強,比起同級硬盤也絕不示弱,還有當播放大爆棚音樂這種規模感,絕對估不到是這等大細的唱盤可以做得到。另一樣優點是播放管弦樂的深度和闊度也相當理想,我估計這個與軟盤設計有關,聲音是相對寬鬆一點,而且來得穩定。
就以其中幾張用來試聽的黑膠來表達出以上聽感。先來超強的寧靜度,這張Ida Haendel《A Classical Recital》最能表現出來,Ida Haendel的拉奏力量可剛可柔,強弱之間的對比是最考驗器材,好多情況下強音是容易播得好,弱音是來得不易,而這個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這張黑膠是給我從未如此興奮,聽多了很多從前未聽過的小提琴輕微抖動的細節,小提琴泛音豐富,營造出一個非常立體的空間感,聽到小提琴發聲位置牢固地釘在空間中,與伴奏的鋼琴一高一低,比例適中,而鋼琴琴音清晰之外,這種琴腔衍生出來的低頻,給予我很少能在黑膠上感受得到這種穩定的感覺。
中性還原
Amanda McBroom的《Dreaming》黑膠可謂女聲名盤,一般聽到這張黑膠內Amanda的歌聲都是婉美、溫柔,這次經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下,使我有種不一樣的感覺,伴奏音樂同樣細緻、鮮明,不過Amanda的歌聲就如唱片封面她所穿著的絲質外套一樣,表面是滑不溜手,不過細看之下原來是暗藏皺褶。就像她的歌聲表面是甜美溫柔,不過Motus II DQ唱盤帶我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可以聽到歌聲帶點沙啞,表現出更為細膩和深切的情感,可能大家熟悉這張唱片的發燒友未必知道我所表達的含義,這個我也明白,因為未用Motus II DQ唱盤聽這張黑膠之前,我也未曾有以上的聽感,我知道Motus II DQ唱盤不帶任何音色上的修飾,這是完全表露出黑膠內蘊含的情感,所以才可以有這樣不同的體會。
低頻表現力超乎預期
另一個疑問是浮盤一向是低頻相對較弱,所以找來這張《Adagio Albinoni》45轉黑膠來試試Motus II DQ,這是Gary Karr負責低音大提玩,Harmon Lewis負責管風琴,收錄了兩件低頻至超低頻同樣凌厲的樂器,這張黑膠我稱為踢館碟,如果帶去家訪,機主隨時會面黑黑望住你。看看Motus II DQ唱盤可否通過這個低頻考驗,坦白說浮盤播低頻,我之前聽過不少,可以達到那一個程度早已心中有數,所以也不會有太大期望能與重型硬盤相提並論,可是今次聽到播放這張《Adagio Albinoni》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兩樣樂器同樣清晰分明,低頻毫無混濁,可聽到低音大提琴嗡嗡的低頻滾動下仍可聽到拉弦的線條,管風琴的低頻震至褲管打振,亦可清楚分辦出的管風琴的位置比低音大提琴後,還有就算播至天崩地裂的音量,也沒有半分凌亂的感覺,不知這個是否與浮盤設計有關,聽到這樣宏亮,規模感豐富,還有迫力強橫的聲音,Motus II DQ唱盤處理低頻的能力高分過關,我找不到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最後,聽聽這張羅文的《情繫佛羅內斯》45轉雙黑膠,這個錄音是向顧家煇和黃霑致敬,當年是羅文飛到佛羅內斯以管弦樂團伴奏下演繹兩位大師的金曲。播放這首《明星》至中段有一些Bass Drum輕力敲打下的聲音,這個是極難播得好的低頻暗勁,而STST Motus II DQ毫無保留地播放出來。《今晚夜》開始時羅文引頸高歌的清唱段落,清晰聽到音樂廳的迴響,非常有現場感。還有樂團各樣樂器從近而遠,從左至右營造出色彩燦爛的場面,羅文千變萬化的情感,頌放出氣韻醇厚的歌聲,好像把他畢生歌唱的功力就在這個錄音展露出來,今次聽這個Motus II DQ唱盤的發揮,完全沒有辜負羅文的一番心機。
結語
不知道閣下選擇黑膠唱盤要有什麼條件?如果是以威猛外型先行,又可能以聲音甜美,播任何錄音都一樣靚聲為先決選擇條件,或者又以可裝得愈多唱臂就愈好。要符合以上選擇黑膠唱盤的條件,我相信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未必合閣下杯茶。可是如果閣下是以播放聲音準確為先,要找一個可以靜心欣賞音樂,不要每天左調右校的玩具,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必定列入閣下選單之中,還有當我詳細試聽過Motus II DQ唱盤的聲音表現,我相信同價位的唱盤中,以聲論價這是其中一個最突出的黑膠唱盤,所以我已經把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列入我的目標。
STST 《Motus II DQ》規格:
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提供18V外置式電源供應
轉速:33 1/3 和 45
耗電量:5 W
呎吋:48 x 22 x 40 cm (WxHxD)
重量:20 Kg
定價:HK$98,800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黑膠 #粵語youtuber #黑膠唱盤
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片音質比CD好嗎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看了一段新聞文中有提到黑膠唱片的音質好心想難道現在CD的音質比這麼久以前的黑膠唱片差嗎有人可以幫我解答一下嗎現在網路付費下載的MP3 音質都 ... ... <看更多>
黑膠唱片優點 在 黑膠唱片機開箱即入坑,音質一般也真香?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黑膠唱片 機開箱即入坑,音質一般也真香? |走心小眾好物推薦音樂愛好者必看|大狸子切切裡. 117K views · 1 year ago #音乐 #測評 #音响 ...more ... ... <看更多>
黑膠唱片優點 在 [閒聊] 黑膠的優點在那裡? - 看板Headphon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好
上週去圓山聽音響展,有一家用黑膠放First Love,確實很不錯,把宇多田的聲音表現的很好尤其是高音的部分,但缺少很多細節的感覺,而且有點悶悶的。
但我回家用Tidal MQA播放後,覺得也差太多了吧。
黑膠雖然不錯,但少了太多細節,包括換氣聲、唇齒音等。而且我的耳機僅僅是X2HR,音響展的不知道比我貴到幾倍。
Google一下黑膠 優點,都提到一些儀式感、復古、收藏價值等等對音質沒有影響的優點。
請問黑膠相較於超高解析的音樂優勢在哪?為什麼要玩黑膠呢?認真想請教,並非引戰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99.25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71985926.A.00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