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讀回顧
根據前幾天新聞報導,台積電因晶片製程技術領先,今年 5 奈米與 7 奈米可望貢獻近新台幣 5000 億元業績,先進製程獨霸晶圓代工業。
島讀在今年台積電 7 奈米晶片剛量產時有分析過英特爾與台積電競爭優勢的消長:
台積電市值堂堂進入全球 10 大,苦主之一是英特爾。但英特爾本季財報其實非常亮眼,營收與利潤雙雙創下史上新高。問題在於亮麗的財報下藏著重重的隱憂。
英特爾的第一優先是開發、銷售領導市場的處理器,但不一定要自家生產。就像鼎泰豐一定要推出最好吃的小籠包,但不一定要自家生產。台灣的 DIGITIMES 亦報導英特爾首選由台積電代為生產。
原本英特爾就已經委由台積電代工一些小眾市場用的晶片,此次卻是連最核心的 CPU 業務都分一部份出去。關鍵是對抗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微)的步步進逼。就像 Arm 靠台積電佔據手機處理器市場;AMD 也靠著晶圓代工業者的支持,在電腦與雲端市場逐漸追上,甚至超越英特爾的晶片表現。
電腦與雲服務用的 CPU 是英特爾最重要的兩大市場,英特爾必須守住。但現在可說是危機四伏。除了蘋果的 Mac 轉用 Arm 架構以及 AMD 虎視眈眈之外,亞馬遜也開始使用自己開發的雲服務用的 CPU。英特爾必須盡快推出下一代產品來鞏固市場。因此就算採取部分代工也在所不惜。
台積電站上世界頂峰,卻是新危機的開始。就算不考慮台灣的地緣政治,壟斷者也必然要面對各國政府的高度壓力。另外,客戶也不樂見單一供應商的壟斷。因為那代表客戶的產品缺乏差異化,以及利潤將被供應商「吸走」。台積電的極盛時刻,就是客戶扶植競爭者的時刻。
而英特爾的亮眼財報則是短暫的光輝,就像黑苺機(BlackBerry)的營收在 iPhone 問世後才達到高峰。但就像卡通中的大野狼衝出懸崖,可以暫時在空中停留一陣子;直到低下頭,才會發現腳下沒有根基,開始直直往下掉。
更多深入分析,請繼續閱讀:
英特爾增加外包台積電(會員限定)https://bit.ly/323EmlU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