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時,看了韓國總統文在寅與韓國偶像團體BTS在聯合國大會的演講影片。
文在寅和BTS講韓文,聯合國的官方頻道影片則是以英文即席翻譯配音播出。
他們當然會講英文,也可以用英文演講。但他們仍然選擇使用最能表現自我的語言,面向世界。
這就是多元的世界,平等溝通的理想方式:
發言者可以選擇講最有把握、最自信、最想使用的語言,主辦單位提供各種可靠的翻譯,讓全部的人都能聽懂。
在這樣的情境裡,沒有人會因為語言能力不佳而被看輕(大家講自己常用的、喜歡的),也沒有人會因為語言能力不佳而被排斥(有可靠的翻譯,聽得懂)
這樣理想的世界,是值得我們追求的。
我的父親是戰後移民二代,母親家族世居雲林。爸爸的母語是粵語,媽媽的母語是臺灣閩南語(臺語)。父母親跟家中長輩和兄弟姊妹講話時,也都能流利使用母語。
在自然而然使用母語的環境裡,我應該自幼就通曉三種語言(和媽媽講臺語、和爸爸講粵語、在學校學華語)
很可惜,在罷黜多語、獨尊華語的教育體制下,我的父親母親為了讓孩子「學好華語、發音標準」,就捨棄了流利的母語,採用全華語教育
到現在,我的華語雖然還不錯,但粵語和臺語都只能閒暇時自學,聽力勉強八成、口說只剩三成。
如果人生可以再來一次,如果我可以決定,我會希望我的父母放心在家說母語,放膽教我母語,讓我體驗三語生活的多采多姿。
臺灣是個多語言的社會,只是我們的教育長期獨尊華語,讓許多人沒發現臺灣國家語言的多采多姿。
2019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把「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都列為「國家語言」
並規定「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
罰錢掛狗牌「我愛說國語」的年代已經過去,現在是各式各樣的國家語言多元發展的時代。
很高興看到近年來政府機關的努力,從公部門開始推動「國家語言平等」。
包括防疫記者會、國會、市府施政報告等,都看得到辛苦的手語老師,努力地讓使用手語的朋友們也能參與公共事務。
立法院也跟上國際級會議的腳步,為各種國家語言提供即時翻譯。各族群的民意代表使用客語、臺語、原住民語等各種國家語言問政時,若政府官員語言不通,都可以透過即時翻譯,同步了解。
這項措施,達成多元、平等、相互尊重,又節省翻譯時間,真的要給立法院大大的鼓勵。
臺灣要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的國家,對「多語環境」的建構是必要的。
建立多語環境,必須有良好的翻譯,也必須有健康的心態。
消除「華語至上」的心態,就是臺灣邁向多語環境的關鍵。
就像聯合國大會,官員不會要求BTS「你們會講英文,就用英文吧,比較節省時間,語言只是一種工具,用大家共用的工具就好」
不管你要講什麼語,官方提供可靠的翻譯,大家都OK。
在代表多元民意的國會殿堂,每個人可以講自己最順暢、最想用的語言,讓美麗的國家語言在生活中綻放多元的光彩,這不就是我們好國好民、向前進步的理想嗎。
大家放下防備和成見,一起體驗多語言社會的美好吧。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布萊克薛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片拍攝依據疫情指揮中心及文化部拍攝防疫管理措施執行,本片拍攝於7月16日* 抓住夏天的尾巴!該運動還是要動吧! 終於鼓起勇氣讓自己運動一下(真的好累) 大家快點跟我們一起跳起來! 天氣很熱,運動完大爆汗記得跟我們一樣 流汗補水就喝寶礦力水得 喜歡清爽一點的,就喝低卡的寶礦力水得 ion w...
「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Jason肌力體能 x 不只是訓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布萊克薛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鼓鼓呂思緯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陳布朗MrBrown [ 去當一個海邊長大的孩子吧Child ... - YouTube 的評價
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的南丁格爾陳姿妃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陳姿妃,一個看似浪漫與唯美的名字,卻是幾乎與志願服務劃上等號的年輕女子,已經在世界各地,經常自費參與台灣路竹會執行的國際醫療援助計畫,在貧困、戰亂、災後復建的國家或地區進行醫療救援工作。
陳姿妃獲選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三月八日在台北市劍潭受獎,陳姿妃表示,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好,所有的服務只是盡本分而已,也感恩許多人一起為社會大眾種下心靈福田淨土。
接受副總統呂秀蓮道賀頒獎的十大女青年當選人分別為方翠筠、余麗娟、林依依、林聖芬、柯佩鳳、陳姿妃、陳詩欣、張鑾英、楊淑怡和蔡銀娟,她們在不同工作領域中服務人群,不但有具體成就,而且表現傑出。
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當選人由副總統呂秀蓮親自頒獎;呂秀蓮表示,當選的十大傑出女青年來自各行各業,她以女性為榮,不過,女性成功的背後也要感謝男性的支援。
陳姿妃在台北榮總、振興醫院共服務六年多,後赴澳進修心臟護理,在當地做社區志工。
陳姿妃畢業於澳洲阿得雷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是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慈濟醫院兼任督導,慈濟護理雜誌執行編輯。
她在澳洲攻讀碩士時,參與澳洲當地的志工團隊,在假日時經常前往老人院關懷需要關愛及醫療的老人。
剛從東非索馬利蘭完成護理指導與訓練的陳姿妃,回想起結業典禮當天,索國學生所說的話「因為Cristina(陳的英文名字)的努力與教導,我們覺得『台灣』就像是我們的第二個家一樣溫暖」。
她說,「當我聽到時,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感動,真的很感動。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存在與努力,原來已經深植人心。」
她說,做國際救援常苦於被誤為來自大陸,在非洲五個月一大收穫是「現在他們會說,嘿,這女生是台灣來的!」
這是讓她記憶最深刻的場景,陳姿妃表示,「我只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應該的,從沒想過有任何報。」當天,眼淚數度在陳姿妃的眼眶中打轉。「我想,當我離開索馬利蘭,即便我已經白髮蒼蒼,這裡的一景一物一人,仍是我最美麗的回憶。」
真心奉獻非洲的陳姿妃,長期致力於國際醫療服務,獲得十大傑出女青年,可謂實至名歸。
碩士畢業時,陳姿妃曾陪同學前往泰北地區,深刻感受到當地對醫療資源的殷切需求,當時她下定決心,若今生行有餘力,將會投入這些醫療資源貧乏地區的義診。
自此,台灣的原住民部落、外勞收容所、育幼院有她的足跡;非洲甘比亞、馬拉威、南亞斯里蘭卡、中南美洲多明尼加與海地、亞洲柬埔寨、泰北或澳洲、東非索馬利蘭,將服務過的國家串起來,幾乎橫跨大半個地球。
活潑開朗的她,雖然在護理和國際賑災中,面臨到各種悲歡離合,在國外即使內心淌血,仍堅守崗位發揮專業救助災民,但是這些經驗,卻更堅定她繼續參與跨國界醫療服務的心。
每年的春節、新年、耶誕節,她多是在這些國家度過。慈悲、喜捨與奉獻,讓她歡喜走上服務人群的不歸路。
忙碌的情況就像是一顆陀螺,不停的在打轉。
陳姿妃說,「在海地服務時,當時正處於內戰,醫療團身旁還有荷槍實彈的軍人保護。」在南亞海嘯期間,陳姿妃與路竹會以及慈濟醫療團隊,兩度前往斯里蘭卡參與救災行動。
陳姿妃投入服務領域達廿年,從台北榮總到南亞、非洲、中南美、泰北,救助足跡遍及半個地球。看盡災難悲苦,最令她震撼的是南亞海嘯。
她說,第一次隨路竹會赴斯里蘭卡叛軍區,「沿路都是白幡布、收容所睡滿人」,景像嚇人,當地拒絕外援,「孩子拿槍對著我」。她回台灣每天惡夢,但隔不到十天,又隨慈濟赴災區蓋大愛屋。
去年八月,陳姿妃隻身前往非洲索馬利蘭協助建立當地護理體系以及訓練國家醫院的護理訓練。
抱病參與服務的陳姿妃,忘記身體的病痛,在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國家,協助建立制度化、標準化的護理體系,讓病患能獲得最妥善的照料。
「朋友都擔心問我有錢嗎?我說精神糧食很夠!」
她感嘆說,中國組織在衣索比亞服務,吃好住好,到索馬利蘭有出差費,還有「艱苦津貼」,「但他們不想待,很難理解我為什麼自願過去。」
當地的醫療資源缺乏,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也都處於學習階段,雖國家醫院對外援物資不珍惜與缺乏管理制度,陳姿妃並不灰心,她從零開始,以醫院管理改革為起點,成立示範病房、設計了索國國家醫院病例管理系統、帶領護理人員自己動手釘製病歷櫃、工作分配板、衛教看板、建立財產清冊,列管醫療護理器材、制定消毒物品運送流程、設立垃圾分類制度、為病床編號、探病時間管理。
結業典禮合影時,陳姿妃被邀請坐在主位,兩旁為索馬利蘭官員,感謝她半年來不放棄、無私的付出。今年一月陳姿妃回台,她說,「我擔心七個示範病房會不會在我不在時,全部鬆散退步;也擔心行政主管沒有全力督促。」
「另一方面,我又期盼他們能夠在我不在的一個月內,將醫院剩下的六個病房做改革整頓作。」
令人欣慰的是,二月重返非洲時,見到七個示範病房不但保持很好的制度與環境,甚至還帶領其他的病房一起改善。她說「這真的是令人高興的結果,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
很多訪客到醫院病房,都很驚訝與讚賞病房新的改革面貌,且拚命詢問:「是誰改變了這一切?」學生都很驕傲地回答:「我的老師,Cristina。她一個人在這裡教導我們,她來自台灣」。
訪客稱讚說:「她一定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可否請她永遠留在索馬利蘭?」陳姿妃聽完後,除了感動外,還是感動。
陳姿妃說,能夠順利的完成護理訓練的任務,背後付出許多的艱辛,除了組織以外,隻身在異鄉也要克服水土不服、文化差異。
台灣的伙伴也不斷鼓勵,希望埋在非洲的種子,在注入活水後,總有一天可以發芽茁壯。
有了改變,就會有希望。有了精神支柱,讓陳姿妃心情低潮時,可以平常心面對,讓自己心境歸零。大家相信,這一條改變非洲醫療之路相當漫長。不能因此灰心喪志,澆熄熱忱。
秉持著護理專業,在醫療的義診服務、護理教育及抗煞防疫,陳姿妃實踐「醫療無國界」的真理,並且用她柔軟的手,撫慰災難人民的創傷,也燃起貧窮心靈的溫暖希望。
這就是陳姿妃,台灣的南丁格爾。她說,未來她還是會不斷參加國際醫療行動,為整個地球盡心,為接受她醫療協助的人點燃一把愛的火。
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的女性,分別在食品科學及生物化學、婦幼維安、科技成就、捍衛弱勢、消防、醫療賑災、運動競技、抗疫保健、和繪畫藝術等領域貢獻卓著獲獎,獎勵雖輕卻意義重大。
這次的十大傑出女青年選拔,由
中華民國歷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協會、財團法人真善美基金會、中國青年救國團主辦。(2007-03-09 夸父老鷹🦅,Cidal Palang 吉達兒 巴狼、Wagi Qwali 瓦紀瓜歷)
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Jason肌力體能 x 不只是訓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100】- 啟動,加速;你們知道嗎?百步蛇是從靜止狀態快速啟動的高手,也是排灣族的守護神!
⠀⠀⠀⠀⠀⠀⠀⠀⠀⠀⠀⠀⠀⠀⠀⠀⠀⠀⠀⠀⠀⠀⠀⠀
在某些運動項目裡,運動員被要求從靜止狀態開始比賽,全心關注在自己的狀態,專心在自己的賽道,保持自己的節奏。
⠀⠀⠀⠀⠀⠀⠀⠀⠀⠀⠀⠀⠀⠀⠀⠀⠀⠀⠀⠀⠀⠀⠀⠀
而田徑運動中的100公尺短跑,就是典型從靜止狀態開始的運動項目之一,這種類型的啟動,需要強大的向心收縮肌力,離開起跑架後的加速過程軀幹會保持在自然的前傾,處在一個合適的加速姿勢,這也會讓每一次擺動腿下踩時都更貼近地面,每一下都需要強大的向心推進力,比起高速期需要較少的牽張反射。
⠀⠀⠀⠀⠀⠀⠀⠀⠀⠀⠀⠀⠀⠀⠀⠀⠀⠀⠀⠀⠀⠀⠀⠀
Dr. Brad DeWeese 建議:「通常基礎準備期的肌力訓練量可能很大,肌力訓練時會累積很多的離心的部分,而斜坡跑減少了離心收縮的部分,讓肌肉可以訓練但不會過量。」
⠀⠀⠀⠀⠀⠀⠀⠀⠀⠀⠀⠀⠀⠀⠀⠀⠀⠀⠀⠀⠀⠀⠀⠀
另外,在許多團體運動項目裡,運動員需要觀察場上的狀況,並且隨時準備轉移重心,保持靈活性和節奏的變化度,以適應場上的瞬息萬變。
⠀⠀⠀⠀⠀⠀⠀⠀⠀⠀⠀⠀⠀⠀⠀⠀⠀⠀⠀⠀⠀⠀⠀⠀
動態的情況下,運動員可以利用更多的牽張反射能力,在球場上移動時可以利用墊步或跳步來提高反應後的移動速度。
⠀⠀⠀⠀⠀⠀⠀⠀⠀⠀⠀⠀⠀⠀⠀⠀⠀⠀⠀⠀⠀⠀⠀⠀
不同的運動項目,有不同的啟動方式,也從不同的狀態下開始加速,有好的離心肌力才能在向心時發揮最大效率,我們在加速的過程中,肌肉不只是產生動作,也在對抗動作的產生,甚至有可能更重要。
⠀⠀⠀⠀⠀⠀⠀⠀⠀⠀⠀⠀⠀⠀⠀⠀⠀⠀⠀⠀⠀⠀⠀⠀
⠀⠀⠀⠀⠀⠀⠀⠀⠀⠀⠀⠀⠀⠀⠀⠀⠀⠀⠀⠀⠀⠀⠀⠀
❇️有任何情緒和想法都很好❇️
☑️有多久沒有靜下來好好察覺
☑️追蹤自己,傾聽自己,鼓勵自己
⠀⠀⠀⠀⠀⠀⠀⠀⠀⠀⠀⠀⠀⠀⠀⠀⠀⠀⠀⠀⠀⠀⠀⠀
⠀⠀⠀⠀⠀⠀⠀⠀⠀⠀⠀⠀⠀⠀⠀⠀⠀⠀⠀⠀⠀⠀⠀⠀
#肌力 #速度 #爆發力 #健身 #心態 #成長 #學習 #田徑 #教練 #訓練 #台灣 #屏東 #排灣族 #原住民 #生活 #人 #training #taiwan #workout #coach #speed #strength #trackandfield #performance #power #Jason肌力體能x不只是訓練 #Jason肌力與體能訓練 #Jasonperformance
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布萊克薛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片拍攝依據疫情指揮中心及文化部拍攝防疫管理措施執行,本片拍攝於7月16日*
抓住夏天的尾巴!該運動還是要動吧!
終於鼓起勇氣讓自己運動一下(真的好累)
大家快點跟我們一起跳起來!
天氣很熱,運動完大爆汗記得跟我們一樣
流汗補水就喝寶礦力水得
喜歡清爽一點的,就喝低卡的寶礦力水得 ion water ❤️
寶礦力水得的電解質,接近體液的完美比例,
可以留住補充進去的水,才是真正「解身體的渴 」。
添加糖不是為了好喝,而是加速水和電解質的吸收,
補水效果比單純喝水還快!
更是各大馬拉松路跑賽事,也是國訓中心的指定飲品,
專業選手都認可的喔!
不信你喝喝看👉https://lihi1.cc/HDmTG
#布萊克薛薛
#薛薛
#寶礦力水得
#寶礦力水得ionwater
#剛剛好的電解質 #因為熱愛流汗變超讚
❤️阿嘟主義👉https://bit.ly/2Udw2cW
❤️薛薛TALK👉http://bit.ly/2UiVJbg
❤️訂閱薛薛+按小鈴鐺👉https://bit.ly/2HKVYti
❤️薛薛一分鐘說故事👉https://ez2o.co/4JTFY
❤️薛薛炸廚房👉https://ez2o.co/3Jb98
❤️薛薛愛胡鬧👉https://ez2o.co/8JTYe
❤️Facebook👉https://ez2o.co/5JTxU
❤️IG👉https://www.instagram.com/k3okii/
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深入地方關心原民環境與發展,週日我至 #那瑪夏區 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祭儀場,以及當地基礎建設視察。高雄有非常瑰麗的多元文化,同時原住民也是土地的主人,因此一方面為大家加油打氣,二方面向地方請益,謙卑學習,致力推動 #原住民 文化傳承與創新。
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分別以歌聲、祈福儀式熱情歡迎,當地耆老也為我換上傳統背心服飾,同時也為高雄市政加油鼓舞。
這次來到原鄉,盼一次到位解決校園、祭儀場、道路、水土保持工程等問題;另也與當地青年對談,創業的部分,說明市府也提供五十萬元以下三年免利息的青創貸款,鼓勵青年返鄉就業,協助地方創生,如發展精緻農業、農業加值型服務或推展觀光等。
針對祭儀活動場地,做就要做好,所以我也強調安全性的重要,指示增建安全設施與護欄、著手景觀改善,以提供健全的祭場環境,保留珍貴傳統文化。
我也至那次蘭溪產業道路,視察修復工程與高134線道路狀況,允諾市府全力處理、加速修復,打造安全便捷的通行道路。
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Paris。總之這個叫做Emily的美國女生帶了很多美國資本主義和政治正確的想法到了法國,有了很多反思跟挑戰。其中一個跟我們今天討論的很有關係。裡面講到說,這個Emily她在美國的行銷公司專門替藥廠打廣告。一個法國老闆就說,你們美國人很奇怪,一堆人吃到過胖,然後導致糖尿病,再發明糖尿病的藥,賣給這些人賺錢,就跟人類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然後現在又要想怎麼找疫苗,還有一堆醫療用品跟疫苗公司想用這個方式賺錢,很諷刺。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今天要好好介紹一位澳洲學者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從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主張地方主義的她最近剛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在報導裡她講了一個很好懂的例子。她認為只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生活水準有問題。她舉例說:「如果水污染嚴重,我們都喝瓶裝水,是有利於GDP。但如果你和我自己種菜吃,GDP卻會下降。簡單來說,如果你和我保持健康,GDP就會下降。如果你每年都需要化療,GDP就會上升。」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也有其他進步指標,去看除了金錢之外,會和環境的發展,像是世界幸福報告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等。裡面也發現說,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但是生產力和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美國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霍奇在談的「幸福經濟學」,像是長途運輸的產品其實是破壞環境的,或是許多社區經營的網絡帶來的利益也是無形的。
地方主義的對比其實就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貿易體系,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些人因為全球化得到工作機會,有些人則相反,好像各有贏家輸家,但是用英國跟美國的例子來看,像英國脫歐或是美國從川普當選以來的狀況,都是更加強調保護主義,但是歐盟被削弱還有美國多元開放自由文化受到挑戰,我的意思是,難道鎖國會比較好嗎?這兩個國家的考量還是限於要如何保住經濟成長數字,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但是霍奇關心的是人,她覺得對於人來說,就商業和人際交往來講,距離越短越健康。再來是多樣化,一個農民種植十幾種作物比單一種植更健康。但是全球化鼓勵的就是某些市場善於種這個做那樣的單一分工。所以她協助創立了許多小農市場,鼓勵更多元的種植,跟我們台灣人熟悉的菜市場差不多啦。
我當年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就有遇過那種農場,他們有養牛和豬,也自己種菜,想要吃什麼菜大家就會自己去找,我當時看了也很有感觸,就是那個社區裡面的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是那麼的緊密,也讓我想到新竹的原鄉部落司馬庫斯,當地泰雅族人強調的就是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理念。所以部落有自己的福利分配。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土地共有、共食與全人照顧制度,也有部落議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現在好像也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在思考,如何擺脫主流觀點所謂的成功模式。
而霍奇還有一個人生經歷很值得我們思考,她在1975年到了拉達克,也就是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很嚴重的地方。當時這個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佛教徒的山地鄉,剛剛開始出現旅遊業和國際經濟,但是她發現經濟增長的背後,拉達克人的凝聚力逐漸被腐蝕,慢慢無法自力更生。她想盡辦法要幫助當地年輕人,告訴他們好萊塢電影不是真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抑鬱、離婚和社會紛爭。
雖然如此,全球化還是帶來了一些好處,沒有什麼地方能鎖國或是排外,置身於全球共同利益之外。全球化另一個好處就是效率,講求地方主義或是在地化的國家會不會在反而無法跟其他人競爭?我們當然可以用更簡樸的方式生活,慢活或是更貼近自然,但是地方主義可以做到多徹底?跟全球化到底哪一個適合人類的未來生活?歡迎上網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陳布朗MrBrown [ 去當一個海邊長大的孩子吧Child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陳布朗# 鼓鼓 呂思緯#去當一個海邊長大的孩子吧 線上聽:https://mrbrown.lnk.to/ChildOfTheSea一級嘻遊玩家陳布朗✕ 全創作唱跳歌手 鼓鼓 呂思緯大人的 ... ... <看更多>
鼓 鼓 是 原住民 嗎 在 鼓鼓呂思緯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鼓鼓 呂思緯。 504412 個讚· 4816 人正在談論這個。活動請洽相信音樂小曈[email protected] +886 2-2768-93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