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因為要預備聖誕課堂的「龍蝦Ravioli」,讀了龍蝦的小故事。
早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美的富有人家視龍蝦為「海中蟑螂」,奈何其產量又特別多,為解決堆滿了海灣的「垃圾」,龍蝦便變成窮人、囚犯和傭人的食物,其肉更被拿來餵豬,殼則用來做肥料。
後來,美國麻省內替富有人家打工的合約僕人,因為對龍蝦太厭惡而展開了一場官司,最後獲勝,法庭其後頒令:主人(Master)每星期不能要僕人吃多過三次龍蝦。
但隨着雪櫃的出現,使龍蝦可以冷藏形式運送到內陸市場,及在戰爭後,罐頭食物盛行,龍蝦亦被製作成為罐頭。在供不應求之下,龍蝦的地位大翻身,價格提高,變成高價食物。
那天,我買了一隻龍蝦做食譜,200大元,才拿出100克肉,足足兩元一克。肉赤得很,上網查找「甚麼龍蝦的肉會比較多」,便找到龍蝦的過去,立即撰文跟大家分享。
讀得入迷,順道讀了其他海鮮的歷史,又找到另一款在今天頗貴,但在以前同樣是窮人食物的,就是生蠔。
供不應求,價格上升,乃常態。不過,也有相反的例子,譬如鑽石。鑽石的數目其實不少,但商人為提高價格,因而控制產量,同時以女人和永恒為行銷目標,令一粒米般大的鑽石賣到幾萬至十幾萬,賺到盆滿缽滿。值得與否,見仁見智,但我就寧願買隻龍蝦吃,起碼吃後感到很富貴,身體又有營養,兩元一克,值!
IG: echow03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龍蝦 窮人食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天,因為要預備聖誕課堂的「龍蝦Ravioli」,讀了龍蝦的小故事。
早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歐美的富有人家視龍蝦為「海中蟑螂」,奈何其產量又特別多,為解決堆滿了海灣的「垃圾」,龍蝦便變成窮人、囚犯和傭人的食物,其肉更被拿來餵豬,殼則用來做肥料。
後來,美國麻省內替富有人家打工的合約僕人,因為對龍蝦太厭惡而展開了一場官司,最後獲勝,法庭其後頒令:主人(Master)每星期不能要僕人吃多過三次龍蝦。
但隨着雪櫃的出現,使龍蝦可以冷藏形式運送到內陸市場,及在戰爭後,罐頭食物盛行,龍蝦亦被製作成為罐頭。在供不應求之下,龍蝦的地位大翻身,價格提高,變成高價食物。
那天,我買了一隻龍蝦做食譜,200大元,才拿出100克肉,足足兩元一克。肉赤得很,上網查找「甚麼龍蝦的肉會比較多」,便找到龍蝦的過去,立即撰文跟大家分享。
讀得入迷,順道讀了其他海鮮的歷史,又找到另一款在今天頗貴,但在以前同樣是窮人食物的,就是生蠔。
供不應求,價格上升,乃常態。不過,也有相反的例子,譬如鑽石。鑽石的數目其實不少,但商人為提高價格,因而控制產量,同時以女人和永恒為行銷目標,令一粒米般大的鑽石賣到幾萬至十幾萬,賺到盆滿缽滿。值得與否,見仁見智,但我就寧願買隻龍蝦吃,起碼吃後感到很富貴,身體又有營養,兩元一克,值!
IG: echow03
龍蝦 窮人食物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人又聾又瞎的龍蝦
如果松露、鵝肝、魚子醬是法國料理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可以名列第四的大概就是龍蝦了,所有的法國高級都不敢不放進菜單來的昂貴食材。而且一定是布列塔尼的藍龍蝦。
不過法國藍龍蝦不是我們台灣沿岸捕抓到的那種,”龍蝦”這個字其實含混地指稱兩種其實不是很有種族關連的海鮮。台灣日本大陸沿海的”龍蝦”有一對像天線般的大鬚,頭部長有許多突刺,英文是spin lobster,法文langouste。我要談的法國”龍蝦”是lobster,法文homard,兩者外型接近,但前者最大的特徵是牠有一對美味多肉的大鉗。這兩者一般都俗稱”龍蝦”,維基百科稱後者為”海螯蝦”。不過我們還是暫時隨俗稱”海螯蝦”為龍蝦吧。
有大鉗的龍蝦還有兩種,歐洲龍蝦 – 也被國族主義至上的法國人稱為布列塔尼藍龍蝦。另一種是美洲龍蝦 – 又稱加拿大龍蝦。法國人尤其看不起加拿大龍蝦,認為它平淡無味,幾近雞肋,純粹只能滿足想喫高級食材的布爾喬亞心態,而沒有實質美味的。因此在法國,加拿大龍蝦和布列塔尼藍龍蝦的價格是天壤之別。
說來諷刺,今日被視為高級食材的龍蝦在十七八世紀時,被當成拿來接濟寡婦孤兒或是餵監獄罪犯的低等食品,即使到大戰前捕獲量多到被歸類為窮人的食物。還據說有時因暴風過境,沖到海灘上的龍蝦多到喫不完,被拿去當花園或田裡的堆肥料,聽在現代人耳中,簡直氣死人。還有歷史記載,美國麻州曾立下一條法令,禁止一週吃超過兩次的龍蝦,因為當時經常給監獄犯人、家裡僕人或奴隸天天吃龍蝦被認為是一種不人道的懲罰(唉…)
時至今日,遭到人類濫捕,龍蝦稀少昂貴,歐洲開始以人工飼養再放回海裡的繁殖方法來。儘管如此,也還不是人人都喫得起的東西。
最常見的法式龍蝦就是將蝦肉水煮,蝦頭拿去熬海鮮醬汁。加了奶油熬出的珊瑚紅龍蝦醬汁,雖是法式廚藝的基本功,但是能熬到醬汁芳香撲鼻,醬色美若胭脂,味道甘甜適中,韻味飽滿馥郁的,實在不多。
巴黎名廚Alain Senderens曾用水煮蜜桃佐配水煮龍蝦當沙拉冷盤,非常甘美清爽。另一個大廚Christian Le Squer則將龍蝦水煮後過冷水(使其肉質堅實彈牙),凹盤中放進冷的海鮮醬,再放入節瓜蜜瓜蕃茄後,置上龍蝦,然後附上一層透明琥珀色的香料凍,也是一道叫人難忘的龍蝦料理。
可是三星名廚Philippe Legendre用龍蝦和布列斯雞放進銅鍋一起密閉烘烤,然後將鍋內混合雞汁與龍蝦汁的精華取出,做成醬汁,捨雞肉龍蝦不用,僅以醬汁來澆淋義大利天使髮麵,拿龍蝦和布列斯雞熬高湯做醬汁,允稱我嘗過最奢侈豪華的龍蝦料理 – 雖然沒有喫到龍蝦。
過去是窮人食物,今日是昂貴食材,沒有龍蝦的龍蝦料理卻是最精彩美味的。喫龍蝦是種人生警訊:凡事不要只看一個時間點,也不能只看外表。只喫價格的人對美食其實是又聾又瞎。
#hom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