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神之鄉》的背景,今天農曆六月廿四 ,歷史首次的大溪大拜拜停辦一年,聖帝公今年在線等祝賀🧨 🧨
疫情緣故,今年取消了大溪大拜拜,藉由現正改編臺灣原創漫畫《神之鄉》的電視劇,來分享劇中滿滿的大溪元素!
#大溪信仰重心普濟堂
《神之鄉》主軸,以桃園大溪百年廟宇普濟堂祀奉的關聖帝君作為主要背景。關聖帝君不僅是大溪人口中的聖帝公,也是在地的信仰重心,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當地的社頭會為關聖帝君公祝壽,俗稱「大溪大拜拜」。
每年遶境隊伍會從普濟堂出發,沿著和平老街離開大溪老街區,主路線按照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分享的資訊:普濟堂→出街→月眉→田心→美華→三層→頭寮→竹篙厝→內柵→三板橋→入街,沿著中央路再回到大溪老街區,出去的路徑稱為出街,回來的路徑則是入街。
#在地團體組成的子弟班稱社頭
王識賢在《神之鄉》飾演聖恩社的社長,劇中的聖恩社便是社頭,是大溪人對參加六月廿四迎神繞境的團體稱呼。
目前大溪當地共有三十幾個社頭,早期社頭多為同業組成,例如:
▪ 月眉地區早期農友們組成的社頭:農作團
▪ 大溪街區商人們組成的生意人社:興安社
▪ 大溪木器同業組成:協義社
▪ 大溪最老社頭之一,源自於到九份從事金礦開採的工人:同人社,每年普濟堂關聖帝君的神尊,便是搭乘同人社的神轎出去遶境。
#劇中的命名小彩蛋
#這題是純個人推測
▪ 聖恩社:感謝網友補充原作者的原意是「聖帝公的恩澤」,而大溪普濟堂主祀的三聖恩主大溪普濟堂主祀的三聖恩主,分別是關聖帝君、孚佑仙祖(呂洞賓)、九天司命(灶君)。
▪ 林一心的角色與當地的社頭「一心社」同名,但感謝網友補充劇中的一心跟一德,是根據大溪的一心里、一德里命名。
▪ 片中主要的人物線圍繞在「夏」天龍一家的家族故事,跟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季節性相同。
#彩牌是社頭的重要標誌
《神之鄉》第八集聖帝公的下下籤中,聖恩堂因木雕師王大義(黃鐙輝飾演)失手造成大火,他冒死也要守護的彩牌,便是社頭的精神象徵。
各個社頭出陣,不僅比人數陣容,也要比文物的華麗,身為木器之鄉的大溪,便在彩牌的雕刻下愈趨精緻,展現著社頭的門面與經濟能力。
因木雕彩牌是各社頭的珍貴文物,不會輕易外借,故《神之鄉》的劇組耗資了二十多萬打造劇中的聖恩社彩牌。
#與木藝生活息息相關的陀螺文化
大漢溪作為轉運茶、樟腦、木材等物資的重要樞紐;板橋林本源等大家族遷居大溪後,奠定大溪木藝發展的基礎。陀螺便是從木藝文化延伸的木製童玩,是大溪的重要元素代表,許多廣場的石牆上都有一顆顆陀螺的雕刻。
《神之鄉》裡也時常出現陀螺的元素,其中大陀螺文化是源自從事雕刻業的簡武雄見到孩童在打小陀螺,興起大人也可以打大陀螺的創意。
1981年甚至成立大溪鎮陀螺俱樂部,並在福仁宮廟前廣場舉行陀螺王表演賽,過去大溪人都在福仁宮前打陀螺,直到政府將福仁宮廟前改成石板磚,陀螺不易旋轉,才逐漸移至普濟堂前廣場。
福仁宮也是《神之鄉》的阿薰跟一心一起許下長大舉將軍願望的地方。
#一起六二四舉將軍
大溪社頭所稱的「將軍」,是「大仙尪」或「神將」,為一種由人穿戴的大型神偶,標準大仙尪身長約成人2倍高、光頂著罩子就是非常吃重的工作。
從《神之鄉》劇中,可以看到舉神將分為三個階段的練習:
①練習基本步及體能鍛練
②穿上孟宗竹架練習步伐
③添加最外部的戰袍走陣頭
遶境當天的將軍得為神轎隊伍開路、護駕,我們熟悉的大仙尪有黑白無常、千里眼和順風耳等;大溪普濟堂因主祀神明是關聖帝君,關平和周倉是大溪最常見的將軍!
#帽子歌后鳳飛飛的故鄉
《神之鄉》第三集秘密基地的誕生,以鳳飛飛的〈心肝寶貝〉一曲摹寫女兒夏曉滿(盧以恩飾演)渴望家人注目的心情,同時也是致敬鳳飛飛故鄉大溪的象徵。
鳳飛飛的故居位於福仁宮旁,是當地人口中的「後尾仔」,地形錯綜複雜像個迷宮,這裡有個口號:1座福仁宮、2個迷宮巷、3間土地公廟和8口水井,第五號水井還擁有當地的聰明水傳說,飲用這口井的人家,都會金榜提名。
以上,是個人觀看神之鄉 The Summer Temple Fair一劇中的小小心得,本週將迎向第十集大結局,而今天就是農曆六月二十四,可至 大溪大禧 Daxidaxi 粉專:109年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暨遶境儀式關公online開播中,線上祝聖帝公生日快樂!
👉 【電視劇專題 • 神之鄉】神之鄉裡的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詳文:
https://ekangwoman.com/the_summer_temple_fair/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迎媽祖:一生必走一次的朝拜之旅」介紹 訪問作者: 楊宗祐 內容簡介: 一生必走一次的朝拜之旅,最精采、最完整的媽祖遶境朝拜之旅圖解書 全台媽祖遶境九大著名路線,以圖解方式帶您身歷其境走路關,看遶境儀式、看陣頭、看駐駕宮廟,無論看熱鬧看門道,更讓您直擊...
龍 德 宮 遶境 路線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平埔族媽祖信仰:
台灣民俗文化是大量的台灣居民,長期久遠生活於台灣島嶼,由於人與自然、他人、團體,還有自己的適應、調適的過程中,所形成台灣人或台灣社會群體特有的文化。
「三月瘋媽祖」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信仰與習俗是一個民族或地區住民,因應自然、地理及人文環境,歷經常久的時間適應與調整,所形成的文化心理結構與生活行為模式。媽祖遶境、進香活動不僅是一項單純的宗教活動(神與神之間的聯誼),也是信徒聯誼活動,藉此鞏固交流庄社的情誼,更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承載著無數信徒的苦難,藉由宗教的力量安撫心靈、淨化人心,激發人性的光輝,讓每一個焦慮不安以及無助的心靈得到撫慰。
近代台灣的殖民強權不斷對台灣人民實施同化政策,以馴服台灣人民,宗教可說是強勢殖民文化馴服弱勢文化的利器。400年來的台灣社會面臨殖民者的不斷交替,信仰習俗由古昔單純的祖靈信仰,歷經荷治的基督教文化、清治的多神文化(根據文化部調查,奉祀的神明多達247種)、日治的皇民神道化,再逐漸融合本土文化成為有台灣特色的宗教文化。按平埔族社民在經過了明鄭及大清帝國久年
的文化融合後,也開始接受起漢人的土地公、媽祖、王爺等神明信仰,信仰力量是相當深遠的,它使不同族群快速的融合。
例如彰化北斗鎮東螺媽舊稱「番社媽」、「番仔媽」、甚至還有「番婆媽」的稱呼,這在台灣媽祖信仰文化上是非常獨特的。據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東螺舊社天后聖母廟祠祀功德牌記』中亦有這樣一段之記載:「昔時庒社民丁,…諸番漢民並集」。道光十九年(1839)的一紙地契《清代台灣大租調東書》(第三冊)頁517~518中提及:「同立開墾字人東螺西堡眉裡社番巴難胡,水生大怡得意,雪加成等眾番,有曠埔地一所,坐落土名在茄苳腳莊西勢車路漧…今己成田,同眾番約自道光十九年起,帶納番租二元,抽出一元以為天上聖母,又一元以為福德爺演戲費用」。又道光二十一年(1841)…東螺祖廟內一長生祿位牌文中謂:「東螺西保眉裡社業主巫留大夷,巴難秀,水生大夷,咖蚋巫士,眉順未說等眾合有本社界內水田埔地壹所,座落土名在茄苳腳三抱竹圍溪墘圳厝,今喜捨施落東螺祖廟天后聖母晉福德老番老太祖座前公香永為奉祀香燈緣田」,這是台灣媽祖文化史上的首尊「平埔仔媽」,至今東螺媽前供奉一尊罕見的「番太祖」(如下圖),供品桌上依然可看見信徒拿著檳榔、香煙、米酒、芋頭、油飯、雞冠花、圓仔花…等平埔族公廨敬奉供品,前來祭祀東螺媽的特殊景象。南投埔里鎮籃城里東螺社平埔後裔,依然年年回到他們口中的東螺太祖廟(東螺祖廟天后宫),謁祖進香,追本溯源。
又鎮瀾宮根據正史「淡水廳志」(1871)記載:「乾隆35年(1770)林對丹捐建」,祀於祿位者有,巧化龍、淡眉他灣、郡乃蓋厘、蒲本步等。這些從名字上就可看出他們是平埔族,屬於鎮瀾宮所在的大甲西社的道卡斯族,不願漢化而仍用本名。而「林對丹」這個漢人姓名應是漢化的平埔族。因為,根據乾隆29年(1764)的「台灣府志」,大甲社已集體漢化,接受乾隆賜漢姓、漢名、賜祖,把族譜接到中國血統上去,而且大甲社也改成大甲庄。可見,大甲鎮瀾宮是平埔族蓋的,不是河佬人,香客當然是平埔族。
平埔族蓋媽祖廟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北台首座媽祖廟關渡宮,鳩眾建廟的賴科是當時主管北臺灣「大雞籠社」(基隆及北臺灣沿海地區)原住民的通事,他的職權是代表清政府向原住民收取餉稅及指揮原住民從事勞役,故得以調度原住民從事關渡宮的創建工程。媽祖廟創建後,關渡由番社迅速轉變為漢庄。又新北市貢寮區新社慈仁宮一帶是昔日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三貂社的居地。慈仁宮是平埔族與漢人合建的一間媽祖廟。根據「諸羅縣志」,「康熙51年(1712)建廟,以祀天妃。落成之日,諸番並集」;又如「台中縣寺廟大觀」記載神岡萬興宮謂:「雍正9年12月(1731)大甲西社首魁聯合數社倡亂時,張達京統領社勇(屬巴宰平埔族)敉平有功,受清廷獎賞,於是引進香火歸台至此(巴宰族首領潘敦仔遣十二名社丁遠赴湄洲迎回媽祖神像)」。這段歷史點出大甲社人和巴宰族被清廷分化的悲慘過去,但也都被清廷用媽祖馴化了。
由大甲鎮瀾宮媽祖文化祭的路線來看,從大甲、清水、沙鹿、彰化、西螺、北港或新港(北港朝天宮與鎮瀾宮,雙方執事者爭議是割火或謁祖或遶境進香,因此1988年起鎮瀾宮取消往北港進香改往新港遶境進香)。細究這一條路線早昔就是集體漢化的平埔族原居地而不自知。
據「台灣府志」記載,彰化於康熙34年(1695)以前就集體漢化變成河佬人了;清水、沙鹿、西螺、北港、新港則是乾隆6年(1741)以前也漢化了。可見沿途香客都是漢化平埔族,當初這些繞境、刈火、謁祖進香活動路線乃是庶民間的交誼活動,也是漢化平埔族各社庄間的互訪聯誼。
下圖係東螺天后宮有一尊番太祖立於媽祖神像前。(自由時報記者顏宏駿攝)撰文/陳有川
龍 德 宮 遶境 路線 在 飛碟聯播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飛碟聯播網《飛碟午餐 尹乃菁時間》2021.02.25
專訪:桃園龍德宮宮主 丁素珠、副主任委員 林錦輝
《天上聖母『祈安遶境』:桃園龍德宮》
飛碟午餐-尹乃菁時間
https://youtu.be/dR8KovLjwuA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飛碟聯播網 #飛碟午餐 #尹乃菁 #尹乃菁時間
龍 德 宮 遶境 路線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迎媽祖:一生必走一次的朝拜之旅」介紹
訪問作者: 楊宗祐
內容簡介:
一生必走一次的朝拜之旅,最精采、最完整的媽祖遶境朝拜之旅圖解書
全台媽祖遶境九大著名路線,以圖解方式帶您身歷其境走路關,看遶境儀式、看陣頭、看駐駕宮廟,無論看熱鬧看門道,更讓您直擊動感的遶境現場。
全台媽祖遶境九大著名路線全導覽:
[北台灣]
•台北城迎媽祖
原清代官祀台北府天后宮「金面媽祖」等全國宮廟神尊,穿越北城門,重返台北城天后宮遺址。
重點介紹之廟宇,歷年(2004~2013)主辦及駐駕宮廟特色:臺灣省城隍廟、松山慈祐宮、臺北關渡宮、臺北天后宮、南港富南宮、三芝福成宮、古亭南福宮、竹北天后宮、基隆慶安宮、板橋慈惠宮等。
•蘆竹龍德宮迎媽祖
出巡八天,四百多公里。
重點介紹之廟宇:蘆竹龍德宮到麥寮拱範宮等,每次路線由開基四媽擲筊決定。
•苗栗白沙屯拱天宮迎媽祖
出巡遶境至北港,四百多公里。
沿途重要廟宇:白沙屯拱天宮等。
[中台灣]
•大甲鎮瀾宮遶境進香
遶境中部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四縣,21鄉鎮市,近百座廟宇,三百多公里路。
重點介紹之廟宇:大甲鎮瀾宮、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等。
•彰化縣媽祖遶境
重點介紹之廟宇:員林福寧宮、社頭天門宮、田中乾德宮、埤頭合興宮、二林仁和宮、芳苑普天宮、王功福海宮、鹿港台灣護聖宮、伸港福安宮、芬園寶藏寺等。
•北港迓媽祖
重點介紹之廟宇:北港朝天宮等。
[南台灣]
•府城迓媽祖
每三年一次的「府城迎媽祖」,齊聚台南古都各庄頭十大原香媽祖。
重點介紹之廟宇(四天遶境路線駐駕宮廟):安平開臺天后宮、鹿耳門天后宮、土城鹿耳門聖母廟、大竹林汾陽殿、西港玉勅慶安宮、鹽水護庇宮、善化慶安宮、安定後崛潭湄婆宮、下林玉聖宮、三郊鎮港海安宮、三郊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廟、媽祖樓天后宮、開基天后祖廟、開基共善堂等。
延伸活動:府城媽祖文化節(媽祖迎壽華會)、府城媽祖行腳
•台江迎神祭
不定期,由鹿耳門天后宮主辦,最近兩次分別為2005年及2012年。
重點介紹之廟宇:鹿耳門天后宮之六大姊妹廟(西港慶安宮、大內石子瀨天后宮、安定許中營順天宮、安定蘇林村湄婆宮、善化茄菝天后宮、新寮鎮安宮)等。
•澎湖天后宮海上出巡
台灣極具特色的海上島嶼遶境進香活動
沿途重要廟宇:澎湖天后宮等。
作者簡介: 吳漢恩
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所碩士。曾任臺南市文化古蹟導覽解說發展協會總幹事、臺灣休閒遊憩學會專案助理、文化部文資局(原文建會文資總處)區域型文化資產活化計畫專案研究員、阿里山森林鐵路阿里山車站、竹崎車站站務長。
作者簡介:楊宗祐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長年從事地方文化與民俗研究,曾任臺南市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文教組長,《觀興》季刊執行編輯,現為安南鄉土文化工作室執行長、臺南市新和順保和宮執行祕書。
龍 德 宮 遶境 路線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臺北天后宮,原名艋舺新興宮,俗稱西門町天后宮、西門町媽祖廟[1],是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的天后宮,主祀天后媽祖,廟址原為日本佛教真言宗之弘法寺。該廟前身新興宮肇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原址為艋舺直興街(今貴陽街與西園路交叉口,青山王館附近),1943年被日本政府徵收,檀越將神暫奉於艋舺龍山寺,1948年進駐西門町。
又該廟遷徙前曾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稱「艋舺三大廟門」,遷廟後,地方人士改稱艋舺龍山寺、艋舺祖師廟與青山王館為「艋舺三大廟門」,或者把龍山寺、祖師廟、青山王館與本廟直接合稱為「艋舺四大廟」台北宮每年皆於媽祖誕辰前兩天,即農曆3月21日提前遊街遶境,路線從本宮出發,途經艋舺晉德宮、清水祖師廟、青山宮、龍山寺等,亦會經過昔日「新興宮」舊址,所經之地皆為艋舺地區地方大廟
龍 德 宮 遶境 路線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臺北天后宮,原名艋舺新興宮,俗稱西門町天后宮、西門町媽祖廟[1],是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的天后宮,主祀天后媽祖,廟址原為日本佛教真言宗之弘法寺。該廟前身新興宮肇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原址為艋舺直興街(今貴陽街與西園路交叉口,青山王館附近),1943年被日本政府徵收,檀越將神暫奉於艋舺龍山寺,1948年進駐西門町。
又該廟遷徙前曾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稱「艋舺三大廟門」,遷廟後,地方人士改稱艋舺龍山寺、艋舺祖師廟與青山王館為「艋舺三大廟門」,或者把龍山寺、祖師廟、青山王館與本廟直接合稱為「艋舺四大廟」台北宮每年皆於媽祖誕辰前兩天,即農曆3月21日提前遊街遶境,路線從本宮出發,途經艋舺晉德宮、清水祖師廟、青山宮、龍山寺等,亦會經過昔日「新興宮」舊址,所經之地皆為艋舺地區地方大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