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工人足跡更新 新冠病毒輕症化之我見
送上昨晚的podcast!
有「冠狀病毒之父」美譽、中研院院士賴明詔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目前仍在變異中,但依照自然演化的方向,大約再1到2年,其毒性就會減弱,不會愈來愈強。在目前疫苗覆蓋率逐漸增加之際,他認為台灣下一步應該思考何時與如何解封,不可能完全沒有病例,應考慮與病毒共存。
昨天記者會上張P和李P都在,兩人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張P:新冠病毒出現後,一直有一些專家提到會流感化、輕症化,在Delta出現後,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都打了疫苗,可看到重症被預防下來,輕症個案增加,住院減少,打過疫苗死亡重症變少;某種程度一方面人體抵抗力自然感染,或是疫苗施打產生抵抗力對病毒有防範,有看到這樣的現象,不過還是有相當高的比例國家或民眾還未施打足夠疫苗,我們看到他們還是會有重症死亡。所以到目前為止,不敢完全斷定會輕症化,還是要積極施打疫苗,讓更多免疫力產生後,再觀察下去。
李P:現在無法定論,但是從流感病毒經驗來看,流感如果出現一個大突變,對人類衝擊不會短期消失,大概在2、3年之內出現一波、二波、三波的流行,等到我們大部分的人對其有免疫力,變成所謂輕症化後,這一支大突變流感病毒對我們的威脅才會變少。兩三年後不停突變後,會不會變輕症化,我相信非常有可能的事,但是要多久時間,才會變輕症化,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04b解讀:
1.新冠病毒到目前為止演變到Delta是還沒有輕症化傾向的。我們看到英國Delta致死率僅有千分之三,那是因為英國廣泛的施打疫苗呀!
2.去掉疫苗的因子,未打疫苗成人得到Delta的重症,住院風險是Alpha的兩倍。(兒童青少年則沒有增加)
3.我們當然期待這病毒可以朝著更適應人類,傳染力變高但毒性變弱的方向走,但目前在某些國家看到的相對重症較少是因為疫苗的效力。
4.疫苗對重症的防護還是很有效的,我們要思考的是在疫苗施打到一定的覆蓋率後,如果可以將重症壓在一定的比例,和病毒共存的方式是否能運作。而這是我們要密切觀察已經進入期末考的英國,以色列,新加坡,丹麥等國是否能做到的,再來調整我們的政策。
04b看40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12~17歲青少年注射BNT疫苗後的不良反應 小心暈針!
1.美國CDC分析7月16日之前在VAERS系統890萬12~17歲青少年注射BNT疫苗後通報9246個不良反應報告,大概每千次注射有一次通報。其中90.7%是不嚴重的,9.3%是嚴重的。
2.最常見的是頭暈 (20.1%), 昏厥(syncope,13.3%), 頭痛 (11.1%),失去意識 (7.5%),盜汗 (7.4%)。
3.另一個V-safe系統是比較不會低估的通報系統,注射第一劑後約9%發燒,第二劑後約30%發燒。
4.昏厥是因大腦灌流不足造成短暫意識喪失,並能自動恢復意識狀態。在打針後引發的大概就是所謂的暈針,引發副交感神經過度反應,讓心跳變慢血壓變低而暈倒。
5.昏厥通報的1228人中,901人符合標準的醫學定義。其中六成是女性,年齡中位數是15歲,16.3%曾有恐懼打針的病史,16.1%會到急診室就醫。
6.嚴重的不良反應則七成都是男性,年齡中位數是15歲。其中最常見的是胸痛(56.4%),心肌炎(40.3%)。心肌炎通報397例,佔整個通報比例4.3%。
7.通報14例死亡,其中4例是12~15歲,10例是16~17歲。但沒有因為心肌炎而死亡的。其中兩例是肺栓塞,兩例是自殺,兩例是腦出血,一例心臟衰竭,一例是嗜血症候群,六個還在確認。
04b解讀:
1.以美國數字推算,如果我們在台灣施打100萬年輕男性第一劑,可能會看到約13例心肌炎。在注射一週後,要小心有無胸痛,喘不過氣,心悸的症狀。可以的話注射完一週避免劇烈運動。若發生的話,要趕快去急診,並和醫師說明之前有注射過BNT疫苗。
2.我比較擔心的反而是在學校集體施打,會不會發生集體暈針的問題,美國的這個報告看來暈針發生比例非常高。這個要好好衛教和防範。
3.美國BNT第二劑是21天後就施打,我估計指揮中心BNT疫苗也會延後到10~12週之後才打,會不會因此讓第二劑的不良反應較少,這是有趣的話題。英國目前施打第一劑第二劑後心肌炎機率都是百萬分之4左右,但可能是因為目前還沒有廣泛施打到青少年的關係。
04b看40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瑞典AZ混打莫德納研究出爐
產生的中和抗體比AZ/AZ高10倍
1.瑞典發表在NEJM一個小型的AZ混打莫德納研究,應該是世界第一篇。
2.八十八個醫護人員,間隔9~12週打第二劑,37人是AZ/AZ組,51人是AZ/莫德納組。在第二劑之後7~10天還有30天各抽血檢測抗體。
3.結果顯示,棘蛋白抗體AZ第二劑後可升到5倍,而混莫德納組可升到115倍,相差超過20倍。
4.中和抗體方面,AZ第二劑後僅升到2倍,而混莫德納組可升到20倍,相差10倍。這和英國AZ混BNT那篇結果吻合。
5.更有趣的是,若拿南非變種病毒來做中和抗體,AZ/AZ組不太能中和Beta,但混打組則還能產生不錯的效果。
6.不良反應方面,AZ第一劑發燒達40%,AZ第二劑不太發燒,莫德納做為第二劑則會有30多%的發燒,疲勞,頭痛也很明顯。
04b解讀:
1.這群醫護有近八成是女性,平均年齡40多歲,因此免疫反應較強,高達四成有發燒。
2.混打在這群人看到第一劑和第二劑都有近四成的機會發燒且不舒服,從而換取可能較佳的保護力。是你的話,你願意嗎?
3.等待台灣自己的資料出來也許還要兩個月。但我們前線許多第一劑打AZ的戰士,包括最容易碰到Delta的醫護人員和機組員,無法再等兩個月了。要不趕快讓他們補上第二劑AZ,要不讓他們自願混打,是時候要做抉擇了。第二次段考前,我們一定要讓前線戰士有對Delta的完整保護力。
4.抗體高不一定代表保護力高,是的,這裡有免疫橋接的問題。即使台灣做出自己的資料,大概也就是和這篇類似的結果。但我們的專家想要看到什麼,才覺得證據夠了可以勇敢嘗試呢?這要給專家們傷腦筋了。